看完《西游记唐僧成佛》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好人成佛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唐僧西天取经最终成佛。而坏人只要:放

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10-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为什么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为什么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不少好友各抒己见,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有不少人表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所谓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出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指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关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代有个和尚叫善昭,后世称其为“无德禅师”,他教徒非常严格,在他座下,有一位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无德禅师知道了以后,就非常严厉地教训道:“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应该到后山跳下悬崖去舍身谢罪吧!”
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闯下大祸,只好拜别师父,万分伤心地走到悬崖边,准备跳崖谢罪。他站在悬崖边往下一看,峭壁高耸,沙弥心想: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呢,违背师父的指示,这可怎么办呢?沙弥左思右想,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刚巧经过此山,看到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便上前问道:“小师父!你为什么在此哭得如此伤心?”沙弥回答道:“我踏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自杀,忏悔谢罪!”
屠夫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不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自杀,让我跳吧!让我来代你谢罪赴死!”
屠夫一念忏悔心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事实上,好人不止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成佛的过程远比这个艰辛,时间也更长。如果从因上起修,一个菩萨从初发愿做佛,到圆满具足运用一切智,圆满修得三十二相,具足运用十二因缘甚深智慧,这个过程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讲:“一切诸佛尽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尽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尽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于泥洹。”可见修行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绝不仅仅像小说中讲的那样,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便可成佛。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并非是指坏人放下屠刀,就马上成佛了。​而是指坏人开始明白作恶的果报,因此产生忏悔心,忏悔以往的恶业,发誓不再作恶,并开始走上成佛的道路。佛教讲的“放下屠刀”,更多的是指我们的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著。这些烦恼是驱使我们不断进入轮回的因,要想脱离轮回,就要断除这些烦恼。断除了这些烦恼,就成阿罗汉了,所以“阿罗汉”这个词本身就含有杀贼之意,杀贼不是真的把贼给杀了,而是杀尽我们自身的烦恼之贼。&
​从修行的角度说,好人需要渐修,坏人需要顿悟。成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好人需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
我们先来看看网友的回答:
无意间听到有人说,佛对向善的人说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对恶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感觉会让人不想当好人。但是,你仔细想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可能做到让一个恶人真正放下屠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相比之下,经历八十一难反而显得希望就在眼前,还是应该当个好人。
父女俩在看《西游记》,女儿问爸爸,“爸爸,爸爸,为什么唐僧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因为他们讲理”“那又为什么那?”“你没听说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听说过。”“那你还问,你敢去和杀人犯讲理呀?”
烦恼即菩提。常人经历过小苦小难后,悟的只是小道,持着屠刀的人遇到的是人性的大难,当放下屠刀时悟的也会是大道,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恶人只要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而普通人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吧
@放牛班的春天Zzzz:&因为坏人放下屠刀大彻大悟比好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要难得多
#王家卫&西游记#“这几年斩妖除魔的生意很不好,佛跟向善者说,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跟向恶者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悟空生来,佛说,阿弥陀佛,斩妖除魔。妖魔吃人,人有善恶,向恶欺向善,向善者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以前我特别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好人需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直到后来听到了一句话:你以为放下屠刀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我还想加上一句:就算放下屠刀他也会活在忏悔中,而这才是真正的磨难。
学生:老师,为什么好人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坏人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呢?禅师:这并不矛盾啊,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人只需立地成佛就可以了,九九八十一难是立地的过程。
我以前问过&为什么好人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苦尽甘来&坏人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后来有人告诉我&“放下”二字&可不比八十一难简单。
触类旁通,立地成佛!世间人皆有佛性,但不见得均有佛缘。佛缘靠“修”、靠“悟”,源于生活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战“贪”,伐“嗔”,拒“痴”,智慧自来,故“通”则畅达,“执”则烦恼。
……假期陪女儿观看86版《西游记》偶得!
网友问:像唐僧那样的好人为什么需要九九八十一难才成佛,而恶人为何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学诚法师:无论“好人”“坏人”,要成佛都要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圆满福德与智慧。“好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与“恶人”的“放下屠刀”,都是了不起的对自心的磨砺和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来源:知乎 &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人,是个惯性生物体,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要改变成长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压力,二是挫折。这世上也无绝对好人坏人。只是个人意识自私与否,做事手段极端与否的差距……所谓好人,和佛之间也还有很大差距,要达到无我的慈悲这个境界,光是与世无争一团和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磨练。而所谓坏人,由于他们更能产生对世界的把控性,当他们在自私极端已成本能的境界下还能够幡然醒悟接受空性慈悲的概念,其牛逼程度也是杠杠的。当然,也还做不到佛的程度。这里的佛只是一个代称而已。
历经磨难是渐修,立地成佛是顿悟。历经磨难方得好人之名,放下执念而落坏人之实,逻辑顺序错误而已。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无恶是格物。
我觉得是磨身容易磨心难,对好人来说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外在困难,而对坏人来说放下屠刀是心魔,人最难过的不是外在困难,而是自己内心那关
然后看名词解释:
【立地成佛】
〖解释〗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门的“放下屠刀”,并非指的是真正杀人的屠刀。这里的“屠刀”,指的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著。&还有阿罗汉,含有杀贼之义,杀贼不是真的把贼给杀了,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的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佛!
&“屠刀”的本质就是“人对自身”的迷惑。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然后我再搜索“广额正”,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
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
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
&【九九八十一难】
九九八十一难,一般指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遭受的磨难。又有《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九九八十一难也泛指遭受的磨难之多。
具体的八十一难有:
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
满月抛江第三难,
寻亲报冤第四难,
出城逢虎第五难,
落坑折从第六难,
上第七难,
两界山头第八难,
陡涧换马第九难,
夜被火烧第十难,
失却袈裟十一难,
收降八戒十二难,
黄风怪阻十三难,
请求灵吉十四难,
流沙难渡十五难,
收得沙僧十六难,
四圣显化十七难,
五庄观中十八难,
难活人参十九难,
贬退心猿二十难,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
捎书二十二难,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
逢魔二十四难,
高悬二十五难,
救主二十六难,
被魔化身二十七难,
号山逢怪二十八难,
风摄圣僧二十九难,
心猿遭害三十难,
请圣降妖三十一难,
黑河沉没三十二难,
搬运车迟三十三难,
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
路逢大水三十六难,
身落天河三十七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
遇怪三十九难,
普天神难伏四十难,
问佛根源四十一难,
吃水遭毒四十二难,
国留婚四十三难,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
再贬心猿四十五难,
难辨猕猴四十六难,
路阻四十七难,
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
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赛城扫塔五十难,
取宝救僧五十一难,
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遇难五十三难,
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
稀柿衕秽阻五十五难,
行医五十六难,
拯救疲癃五十七难,
降妖取后五十八难,
七情迷没五十九难,
多目遭伤六十难,
路阻狮驼六十一难,
怪分三色六十二难,
城里遇灾六十三难,
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比丘救子六十五难,
辨认真邪六十六难,
救怪六十七难,
僧房卧病六十八难,
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
灭法国难行七十难,
遇魔七十一难,
求雨七十二难,
失落兵器七十三难,
会庆钉钯七十四难,
遭难七十五难,
受苦七十六难,
赶捉犀牛七十七难,
招婚七十八难,
监禁七十九难,
脱胎八十难,
路经,圣僧历难簿分明。为完九九归真之数,观音菩萨看完灾难簿后,命赶上,还生一难。
第八十一难为遇鼋湿经书。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为何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而不是七七四十九难,或是八八六十四难呢?&&&&
&佛教好像有这样的说法:七七渡劫,八八得道,九九归一。吴承恩可能是借鉴佛教的说教来写《西游记》的。
&那么,九九归一在佛教中又有何意义呢?&
所谓九九归一,一种说明是“归根到底”,一种说明是“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但这些说明只是对成语本身意义的一种狭义的、单纯的懂得,并没有真正诠释其深入的内涵。&&&
其实,“九九归一”虽然指的是“周而复始”或“归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这样轮回去复,以至无限,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活动历程。它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辨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你说这事也怪了,观音是亲眼看了取经行程记录,才发现少了一难的,孙悟空又没看过记录,他怎么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
这只能归结为他头脑灵活、加上理解上司心意的水平高了。真是翻云是如来,覆雨是观音。经过取经路上十几年的锻炼,悟空已经深通天庭政治之道,认识到即使出现意外,也是安排好了的,就是“定数”。定数是什么,就是佛祖的意志,就是组织的意志。要明白,该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顺势而为就行了。
后来又人说,去看看央视播出视频吧,刚好有人问两位大师一模一样的问题,于是翻出来看了:
央视播出视频:楼宇烈和潘宗光先生
楼先生的回答是:不要以为坏人放下屠刀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形容词而已,洗心革面,很多人说表面上放下屠刀而已,但是也成不了佛。
其实佛教讲悟,悟通了就成佛了,好人一般心眼实在,基本都是二笔、一根筋、沙雕、总之不太聪明、心思不复杂,所以需要81难磨练才能变聪明,心性圆满,从而悟通;而坏人一般心思复杂,狡诈阴险,自私自利,头脑聪明,有智慧,本身基础好,所以当他有一天放下屠刀,不做坏事了,就是因为他突然想通了,悟了。
好了,我懂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游记》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故事。九九八十一难是指唐僧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唐僧西去取经的过程中,除了有孙悟空三兄弟和白龙马的帮助,还有护法神祇、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珈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游记》中唐僧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人修行十世才可成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