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地方是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我要让人们都知道特别羡慕的

当前位置: >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①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③支票是最基本的结算方式④支票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电子货币
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通货膨胀的含义:
1.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2.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1)货币发行数量(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3.后果: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的含义:
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理解纸币含义:
(1)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对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2)现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就不能使用了。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兑换时间为日~12月31日。” (3)二者缺一不可。(4)货币符号。
纸币的职能:(1)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2)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3)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4)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5)世界货币的某种职能。
货币与纸币关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纸币是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是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受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数量的制约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1)成本低(2)防止贵金属流失(3)避免流通不畅(4)易于使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同之处:
①均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都是纸币的流通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相等引起的都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②影响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理解纸币含义:
(1)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对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2)现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就不能使用了。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兑换时间为日~12月31日。”(3)二者缺一不可。(4)货币符号。
纸币发行量的决定:
①决定: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②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A.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引起通货膨胀的后果: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2)根本的方法: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通货紧缩成因:
1997年以来开始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高积累政策,而积累的背后是经济增长不佳和投资效率低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受到压抑。但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一直被过于旺盛的投资需求所掩盖,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过剩时代提早到来,过剩又导致企业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急剧萎缩,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并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危害:
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的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比如农民增产不增收;企业销售额增加但利润减少;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多,大量资金闲置。
通货紧缩对策:
总体来说,要将短期刺激与中期的改革目标和长期的增长目标协调起来着眼于提高质量和投资效率,从而改革高积累政策。具体措施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大力启动消费;适当提高工资;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鼓励住房消费;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积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出口等。
依法保护人民币: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
货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产生过程:
(1)铸币作为名不符实的货币流通。(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金银条块──富商的打上印让的金银条块──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例如,一个银元原为七钱,经过不断磨损,实际上可能只有六钱五分了。但这时一个银元仍然代表七钱的白银作为流通手段。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要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3)我国纸币产生过程:唐代“飞钱”(实质为汇票),北宋“交子”(纸币雏形),南宋“会子”(“交子”辅币),元、明“宝钞”,清官银、钱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币”、“金圆券”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1)我国的人民币,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2)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法郎”等。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
区别:(1)含义及实质不同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形成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3)结果不同: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由于物价普遍下降暂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解决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施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联系:(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
更多相关试题
(共16分)材料一: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在2011年要做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要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工作;要做好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工作;要做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等工作。材料二: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果断出手,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平抑物价,力度之大前所罕见。调控立竿见影,尤其是前期游资介入炒作的部分品种,价格回落幅度相当明显。(1)结合材料一,利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政府上述做法的认识。(8分)(2)材料二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哪些表现?(8分)
(共16分)材料一:中共中央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就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材料二: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于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在坎昆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全面、积极、深入地参加了各个议题的磋商,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和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中国代表团继续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与谈判,但在原则性问题上不会妥协,在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利益上不会妥协,在双轨制问题上不会妥协,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也不会妥协。(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8分)(2)材料二中中国代表团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8分)
“十二五规划”继续推行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政府加大财政对消费补贴的范围和力度,涉及汽车、家电等消费领域。例如,对排气量在1.6升(含)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实行减半征收;扩大“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范围,提高对居民购买家电的补贴比例等。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的依据。(10分)
日,温家宝总理一早就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初二(5)班和学生坐在一起连听5节课,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午在学生餐厅和同学共进午餐,下午在学校主持召开座谈会,先对上午听的5节课作点评,然后听取北京市教师代表对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和教师一起讨论。温家宝总理的行动对于各级政府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提供哪些启示?(9分)
热门试题推荐中国有什么地方比西方发达国家好么? - 知乎46被浏览15785分享邀请回答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中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西方唱衰中国失灵
我的图书馆
中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西方唱衰中国失灵
201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两会上公布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而不是几十年来9%的平均水平。
伴随着这个消息,西方金融媒体大肆宣扬发达国家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令人担忧。
CNN发表文章《达沃斯:糟糕的全球新局势》和《中国经济遭遇24年来最低增长》。路透社就中国2014年经济数据发表三篇文章——《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未达目标,创24年来最低》。
美国著名的空头财经博客Zero Hedge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了名为《巨龙坠落:21张图表预示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佳作。
其实早在2014年初,这种论调就开始了。
老牌“唱空”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连发五篇文章唱空中国楼市,与之相伴的还有《福布斯》中文网,该网刊出专栏作家章家敦文章《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崩溃》。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东北经济再度告急》则揭开了2015年外媒唱空中国经济的序幕,随后英国《金融时报》也发文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跌破7%。
看看这些国外媒体,都有个大概的调调:美国复苏,欧洲转危为安,日本正在摆脱多年的通货紧缩。而给中国的是描绘了一幅极其悲观的图景。
增速7%,这是现时国内外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主流看法和建议,似乎已经非常明确。
没错,中国的GDP的确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也许这些西方媒体没注意到,这是中国政府亲自制定的目标。
这不算新鲜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今天,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记得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在1994年3月刊登的一篇名为《A Make-or-break Year》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很快将走向经济崩溃”;又比如《外交季刊》在其后刊登的一篇名为《Bursting China's Bubble》的文章:大概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是泡沫经济”。
至于后来《外交政策》发表的《 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 》观点则更加直接:“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出现”。
结果是什么样呢?中国经济随后的几年,继续以9%多的平均涨幅奥冠全球。
外媒对于中国经济的唱衰结果往往都是落空。
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预测全球经济相当精准,但一谈到中国经济同样不灵。远的不说,最近几年笃定2014年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人们不知道现在做何感想。
中国的经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何西方的经济理论模型在分析预测中国经济会否崩溃的问题时纷纷失效?
问题就出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不用一些例子来分析的话,是很难去体会这种感受的。
在欧美,政府主导一个投资项目究竟有多困难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一个美国最典型的实例:
以最近联邦后勤总署管理和建设的政府办公用房为例,从立项到竣工后的管理程序是:联邦行政部门向后勤总署提出用房需求计划,后勤总署进行立项评估,确定是在现有政府办公用房间调剂,还是对用房单位旧楼进行维修改造、扩建或新建。
方案确定后,后勤总署与用房部门协商,根据政府办公用房的总体情况提出预算报白宫 预算管理办公室(OMB)审核,OMB对预算明细及依据进行检查并上报国会;国会组织听证会,征求国会议员意见后决定是否批准;国会通过后提出相应的法案转交OMB,经总统签字后法案生效;至此,项目决策阶段完成,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在这些过程中,尤其是OMB和国会审议预算的过程中,时间相当漫长并且要进行多次调整反复。如果碰上复杂项目,预算明细必须非常清楚并依据充分,才可能得到白宫与国会的批准。
在美国,由政府主导一项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批就是个很长的过程。再来看看中国。
从2014年10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密集公批复基建项目62个,分别为2014年10月批复15个项目、11月22个项目、12月14个项目、今年1月11个项目,保持了每个月2位数的批复数量。根据发改委公开资料显示,这6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整个2014年,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下10万亿。
以上只是列出的部分审批项目, 外国人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中国的发改委能那么随意的去批一个项目出来?
这种密集性的批复,跟欧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天壤之别。欧美网络论坛上曾经对中国发改委审批的这种超密集基础设施投资展开过深刻讨论,为什么美国就做不到呢?
当时不少国外的网友认为,这是美国的两党制在扯皮搞的,是制度上的原因。显然,这个分析片面了,关键的因素不在这里。
还是来看看一个纽约中央公园沃尔曼溜冰场翻新重修工程的例子。
比如这项工程是1980年6月由纽约市政府决定闭馆重修的,计划耗时两年半,耗资200万美元。但过了9个月之后的1981年3月,工人才开始陆续进场施工,工程开始后相当长时间里,这项工程都因为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未能顺利进行,到了6年后的1986年,距离完工依然遥遥无期,但是花在这项工程上的资金却已经超预期达到了2000万美元!
这个例子事实,还是钱的问题。这些投资的项目审批完之后,需要的是钱。美国政府哪来的钱。
相比美国政府在资金上的各种游说忽悠,中国政府的高效在这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直接指定从银行贷款。
这是中国和欧美很关键的差异。欧美的银行是私有的,任何一项工程要想得到贷款,尤其是巨额贷款,政府只能是呼吁。
而在中国则不同,中国拥有五大国有银行,项目需要的资金由政府直接指定,银行是听政府的,银行行长都是任命的,钱的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当然了,中国这么大,那么多的工程,那么多的贷款,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银行的钱又从哪里来?
这一点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另一大优势:高储蓄率。
显然,过去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高储蓄率支持着发改委的这些政府投资项目,高储蓄也就意味着银行可以贷出更多的资金来参与项目投资,有高储蓄率作为强大后盾,银行也愿意贷出更多的钱。
所以不要相信所谓高储蓄率的危害的话。正是高储蓄率造就了高投资的能力,而通过直接拉动投资,让老百姓有更高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反哺消费。
很显然,西方经济理论中,可以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刺激投资,从而拉动经济。
而中国拥有第三大法宝,直接由发改委审批出去投资。
美国在解决项目资金来源上靠的是呼吁。
本质的,还是由于“投资资金”直接控制在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直接落实每个具体项目的建设,有此底气的背后是以国有银行、高储蓄率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特殊经济体制等因素作为强大支撑的,而中国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让欧美政府羡慕不已的。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的一个重大隐患就是:面对经济增长问题,现在的大多数经济体,除了宽松之后再宽松,似乎很难再找到行之有效的刺激经济的方法。
而这也正是我国对比美国,当前在经济领域中所依仗的几大优势,尤其是在投资项目的操作层面上,这里就更不用提货币发行权也掌握在政府手里。不可否认,中国的优势的确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因为中国经济的“脉门”始终握在政府手中。我们真正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如何提高投资效率。现在政府在做的,是让这些政府项目更多地引入民间资本提高投资效率,另外一点,政府如今正在通过鼓励资本从这些发改委审批的政府项目中流向更加有效率的民间行业,但这些变革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或许正是基于这两层考虑,中国政府才主动放慢了拉动投资的步伐,中国GDP7%的增长率正是一种政府的主动行为,要不然GDP的增长率几乎是个指哪打哪的指标。短时间内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不太现实,中国的经济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来拉动。至于投资所面临的更为深层次的监管和信用缺失问题则需要中央高层在将来更为深入的改革中慢慢解决。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不存在问题的,真的不必拘泥于依靠西方的经济学模型推演出的“经济崩溃论”,更不必去担忧那根扰人稻草什么时候会落到骆驼背上。因为每当清晨你睁开双眼,看看电视里的新闻,看看地铁里窜动的人、路上川流不息的车,你才会切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经济真的不缺活力!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国出国签证为什么那么难
  近一段时间,随着春节出境游的热闹,“中国人的护照好不好使,出国的签证为何那么难办”又成了网络上激烈讨论的话题。在微博里,更出现拿中国护照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的护照进行比较,拿持中国护照的签证待遇与大熊猫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中国护照=辱照”、“持中国护照的中国人的出国待遇不如动物”等贬低中国护照、贬低中国人身份的极端言论。
  出现这种现象,应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客观地讲,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口袋里有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到国外去走走看看、旅游、学习和做生意。不过,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出国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问题多出在签证的环节。持普通因私护照的中国人在申请外国签证时,往往遇到很多的困难,无论是去旅游,还是留学经商,都要达到前往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标准高,要求多,稍有不慎,表格填得不精准,往往还被拒签。讨厌的是拒签完了还不告诉为什么拒。本人就曾有多位朋友的孩子办理去国外留学被拒的情况,有的是学校的费用已经交了,但是签证就是下不来,结果留学中介费和学费退不回来,或者不能全额退回,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国人对出国签证难办是很有意见的。
  中国人获得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签证难是事实。但为什么这么难,也要客观地分析。我们出国都想去风景好、条件好、生活好的国家。但是,大家都拥到这些国家,肯定会冲击其正常生活,占用这些国家的资源。世界任何国家都要想办法保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及生活不受外来的巨大冲击,签证和移民政策就是很好的保护阀。西方发达国家的签证和移民政策更严,对他们有用的人,他们当然会欢迎的,一般的人要去,就担心非法移民留下来不走。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20%,老百姓现在有了点钱,但还不是很富裕,人均GDP才4300多美元,去富人家干什么,会不会赖在人家里?人家岂能不防。应该说,造成中国公民申请外国签证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人口庞大,二是中国的发展水平低。给签证都很难,就更不用说给免签证待遇。
  所谓“免签待遇”,就是不用申请签证就可进入某个国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与中国正式签文件给予中国因私普通护照免签的待遇。
  但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又十分眼馋中国这个大蛋糕,在担心中国给他们带去问题的同时,又都希望吸引中国的消费者和投资客。到目前为止,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我周边的国家,在处理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申请时,简化程序,压缩时间,采取落地签或有限免签的做法。应该说,尽管中国人的因私出国总体上还很不容易,但是这一问题正伴随着中国国强民富逐步实现而有所缓解。认识到问题的根本,看到事物的发展,我们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不是自取其辱,才能成为国际大家庭受尊敬和欢迎的成员。(作者宋荣华外交学院客座教授)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阳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