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统计过,欧洲历史战争屠城伤亡和中国历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因为珍爱生命我们回首战争,因为珍重历史我们引以为鉴
高清二战——战争警报
世界古骑兵铠甲
16世纪的典型全身甲
1807年法国掷弹兵
阿拉伯的轻骑兵
拜占庭重骑兵
波斯萨珊骑兵
波斯重装骑兵
勃艮底骑射手
帝国胸甲骑兵
波兰的骑兵
佛里吉亚骑兵
加洛林重骑
克伦威尔铁骑军(国会军)
罗马重骑兵
【军武次位面】第三期:荣耀之虎
德国陆军猎豹双管自行高射炮战车
祸从天降---赫尔曼.戈林空降装甲师小传
首先,我们的赫尔曼戈林同志,是我从小到大听说的,最胖的名人:400磅重(约合300多斤)。在一战中,他击落的敌机数22架敌机,排名仅在红男爵-里希特霍夫之后。很可怜的是,这位王牌飞行员到了二战爆发时,已经木有一架战斗机能载下他了,即使载了,那就没必要挂炸弹或者副油箱了。
由于赫尔曼戈林的声望仅次于小胡子,为此大胖子拥有第三帝国强大的空军,用大胖子本人的话说就是:天上飞的全归我管。小胡子和大胖子,两个人拥有独裁者才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部队:阿道夫.希特勒 警卫旗师和赫尔曼戈林空军装甲师。两支部队都是以令人闻风丧胆著名,但是后者显然令人有些觉得莫名其妙。
授勋的戈林师装甲兵
同样是伟人的子弟兵,赫尔曼戈林师建立的时间早在二战前。
1933年12月,戈林成立了一个名为&戈林将军(普鲁士)联邦警察部队&的部队;1935年3月,改名为&戈林将军团&,隔年10月1日,该团被转到德国空军,并成立了一个伞兵营,两者成为以后德国空军伞兵和地面单位的始祖。戈林将军团(Regiment General Goering ,RGG)是1938年进军奥地利的部队之一,而在此之后,团中的伞兵单位被取消了,该团重新组织成为一个包含防空炮、探照灯营的防空单位。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该团都待在德国境内。1940年4月,加入了一个步枪营的RGG参与了挪威的入侵;同年5月,RGG随著德国地面部队入侵了法国和低地国,同年秋天该团回到德国本土。在1941年春天的巴尔干战役中,RGG是以防炮部队的身份保护罗马尼亚的普洛什特油田。
在6月的巴巴罗莎作战中,该团渡过了布格河,该团以优异的表现于年底回到了德国。1942年中,RGG被扩编为&赫尔曼&戈林旅(Brigade Hermann Goering ,BHG)&
戈林师20MM防空炮
包含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防空炮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其中第三个步兵营辖一个摩托车连、一个装甲工兵连、一个驱逐坦克连和一个坦克连;而防空炮团包括了轻型装甲防空炮单位和一个榴弹炮连。随后,防空炮团加入了第三个营,该营下辖三个野战炮兵连。防空炮团的第四个营是以特殊防空炮单位的身份捍守柏林 。
1942年10月,该旅再度扩编为师,并重新命名为&赫尔曼&戈林师(pisionHermann Goering)&。师下辖两个掷弹兵团、一个从伞兵部队来的突击团、一个坦克团(1943年初才满员)、一个防空炮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侦察营、一个装甲工兵营,以及装甲通讯单位、医药和后勤支援单位。由于空军中有经验的装甲部队指挥官的缺乏,该单位于1942到43年中和陆军交换部份人员。
戈林师-象式突击炮
好了,问题出来了:空军部队居然拥有自己的步兵,甚至还有自己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还有一些列配套设备,请问当时指挥会不会混乱?
首先,OKW的主教是小胡子,而空军的教主是大胖子。都知道小胡子和大胖子在后期关系发生极为微妙的变化,从1943年,基本上这只部队是脱离陆军战斗系列的,成为指挥上的黑洞,就像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一样,虽然同属德军战斗序列,但是完全不相干,但听从OKW的指挥和维护小胡子和第三帝国的威严。
戈林的空降部队从属于帝国空军,这个做法还是很科学的,譬如今天的中国空军麾下就拥有空降部队的指挥权。而米国空降部队就属于陆军战斗序列,但是米国海军陆战队当初还是挂着海军的名称,但是到了后来,居然独立出去(也许是美国海军过于强大,编制过于繁琐)USMC至今已经成为陆海空,陆战,独立的第四支部队。但是,但是大胖子居然把防空部队都包括进了空军,末期空军组成若干步兵野战师,将地勤人员当作作战部队的傻叉事情,敢问这种做法@#¥%谁能受的了?!这也是空军和陆军在二战后期配合出现重大问题的关键,大胖子误国也是第三帝国倒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
不过,一般领导无知,下属通常都比较给力。德军赫尔曼戈林师就是一支这样的部队,它的骁勇善战程度绝对不亚于党卫军精锐部队。
戈林师名声威震寰宇的一次战役不是在冰天雪地的苏德战场,而是地势险峻的亚平宁半岛。
1943 年的夏天,「赫尔曼.戈林」的部份单位移师意大利的拿波里地区,该师随后和第十五装甲掷弹兵师一同被送往西西里,此时该师为一个完整的装甲师,下辖一个坦克团(含两个坦克营、一个突击炮营),两个装甲步兵团,一个装甲炮兵团,一个装甲工兵营,一个侦察营和支援单位。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在西西里的作战起初还算顺利,但是德军后来被迫在盟军的海军火炮下撤退,再加上盟军后来的装甲优势,该师大部份的Ⅲ号和Ⅳ号坦克都被摧毁了。德军部队在南区总司令凯塞林上将指挥下(课程行动),成功的撤过海峡回到麦西拿,「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在人员和装备大部份保持完整的情况下回到了意大利本土。「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十五装甲掷弹兵师在迟滞盟军在西西里的前进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得德军的撤退能在干扰最小的状况下获得成功。
向拉齐奥推进的戈林师
更令盟军感到头疼的是德国伞兵在废墟之中,快速搭建起稳固的火力支撑点,让巴顿的部队大感头疼,德国空军没有在天空中奋勇杀敌,只能在陆地上防御敌人,让所有人感到奇怪,同时感受到一些欣慰。不过在1943年春,在北非的原赫尔曼戈林师已经向盟军投降,此时他们正在加拿大或者是在堪萨斯州种棉花或者烟草。43年意大利的戈林师其实是在法国重新从组后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此时已经不再是戈林的装甲子弟兵了。该师归陆军指挥。
戈林师的装备,是所有德军部队中最好的!终归原因,还是戈林个人的权力。戈林将它的部队当成子弟兵来对待,德军在东线作战时,夜战中,M35钢盔在夜光下如果点点湖光,苏联狙击手弹无虚发,枪枪爆头。为此,德军开始将迷彩盔罩列入必需品的单子中。同时德军作战服也在俄罗斯平原中显的那么的扎眼,为此,德军斑点迷彩服也悄悄的小批量装备部队。在德军,只有狙击手和精锐部队才有迷彩服和盔罩。
德国空军地面作战部队
赫尔曼戈林师,早在1943年就全师配发了迷彩服和盔罩,所以头上戴着陆军装甲兵大檐帽,身上穿着空军飞鹰纳粹十字徽,身上佩戴空军和陆军突击勋章的戈林师是史上最让人看不懂的部队。
「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从佛罗伦斯南方撤出,送往东线支援摩德尔元帅的攻击部队;1944 年八月该师在波兰的华沙附近对抗苏联红军的第三坦克军。「赫曼.戈林伞兵装甲师」在摩德尔元帅的指挥下挡住了苏联红军的攻势。
空军装甲突击75次勋章
值得注意的是:赫尔曼戈林师参与了血腥的镇压华沙起义。
1944 年十月,「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扩编为装甲军(Panzer Korps),然而因为坦克的缺乏,装甲军中的第二个师是以装甲掷弹兵师的型态组成而非原定的装甲师,这就是「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掷弹兵师2(FallschirmPanzergrenadier pision 2 Hermann Goering )」,而原来的装甲师就被赋予1的编号。1944 年秋、冬的严重损失使该装甲军必须大量训练由其他空军单位提供的新兵,该军的两个师在红军 1945 年一月的冬季攻势中都已准备完成。
一月中旬,「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掷弹兵师2」从「赫尔曼.戈林装甲军」中被抽出以阻止红军在波兰马古塞夫和波拉威的突破。红军的冬季攻势是如此巨大使得包括「赫尔曼.戈林装甲军」在内的德军部队被迫退回东普鲁士。在一连串激烈的战斗之后,「赫尔曼.戈林装甲军」约六千人的残存人员自东普鲁士以海运撤回德国本土,短暂的整补后随即被派往西里西亚、萨克森地区(德东工业区)。1945年春季,「赫尔曼.戈林装甲军」的所有成员在西里西亚作最后的战斗。「赫尔曼.戈林装甲伞兵军」,于 1945 年五月八日在德瑞得森南方向盟军投降。
44年在意大利转移文物的戈林师
戈林师在拥有空军优先支援的情况下所发挥的战斗力大大超过米军的空中支援下的力量,然后孤掌难鸣的战局又只能是昙花一现。空军和装甲部队从属两个指挥机构所造成的荒唐般的态势,只有脑满肠肥的大胖子戈林才会想的出,不然绝对没有人能想到这是素来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做的。
帅气的赫尔曼戈林师中尉制服,如今是收藏家手中绝对的藏品。
二战德军军服
伊尔斯科赫
第三帝国纳粹头号女战犯伊尔斯科赫,她与丈夫卡尔·科赫是纳粹第三大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首任指挥官,人们指控她的主要罪证,不是哪一类凶器,也不是杀人的数字统计,而是她有堆成一个小丘似的精美艺术品:有钱包,书籍的封套,灯罩,质地均属上乘,光滑细腻,富有弹性,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而这所有套制品的原材料竟是人皮,为了保持皮的弹性大部分是从尚未完全断气的活人身上硬剥下来的人皮,相关影视作品《布痕瓦尔德的荡妇》,《人皮灯罩》
今天11月11日,除了光棍节还是另一个纪念日。1918年的今天,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历史频道 两小时内回顾世界历史
30年代纳粹德国纪实,这彩色影像实在是太珍贵了
最后的基洛夫(Kirov class battlecruiser):彼得大帝(Pyotr Velikiy 099)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为确保“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能够顺利建成入役,俄罗斯政府和海军在国防预算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勒紧裤带”继续为该舰拨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1996年8月,“彼得大帝”号在俄罗斯海军300周年庆典前挂上安德烈旗,编入北方舰队,但其真正服役却是在日。从1986年4月开工建造,到1998年4月建成服役,期间历经整整12年。虽然那时候冷战早已经结束,俄海军不再在大洋上与美国海军对抗,但姗姗来迟的“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仍然是俄罗斯海军的“明星”战舰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则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其“武艺高超”,不仅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守护神”,更承载着振兴海军的历史使命。 “彼得大帝”号是第4 艘也是最后一艘建成服役的1144型“乌沙科夫海军上将”(以下简称“乌沙科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原称“基洛夫”级,是冷战高潮时期美苏海上争霸的产物,是苏联海军第一级核动力水面舰艇。该级巡洋舰的吨位之大、火力之强是同时期美国海军核动力巡洋舰所无法比拟的
310年前,当俄罗斯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时,彼得大帝率先创建了海军,取得了出海口进而走向大海,“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至今依然是俄罗斯人的至理名言。以他名字命名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则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其“武艺高超”,不仅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守护神”,更承载着振兴海军的历史使命。
。在建造之初,该级舰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使命,后随着战略环境的改变,从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开始其作战用途由侧重反潜作战向重视防空作战转变。最后建成服役的“彼得大帝”号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改进的设备,而且武器装备种类全、数量多,整体作战性能高出前3艘同级舰。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的艏部细长,顶端上翘。艉部呈方形,设有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从舰体最宽处到艉部末端的宽度几乎不变。
全长252米,宽28.5米(比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约长200米、宽22.3米),标准排水
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24300吨(比“长滩”号大6775吨),堪称巡洋舰之最。编制727人,另搭载航空人员18名和旗舰参谋人员15人。动力系统独具特色,为混合式动力(CONAS) ,采用2座KN-3型压水反应堆(功率为300MW)、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单台功率7万马力),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平行运作,4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
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在“乌沙科夫”级之前,苏联海军的舰载电子系统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海军。“乌沙科夫”级诞生后,上述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更是代表了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
6部3P37 “热闪光”雷达,I/J波段,用于9M311/SA-N-11“什坦”防空导弹;一部“顶罩”雷达,用于SA-N-6“雷声”防空导弹;2部MR-360“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9M330/SA-N-9 “剑”防空导弹。飞行控制雷达选用一部“飞屏”-B型雷达,I波段。
“彼得大帝”号不仅拥有完整和先进的电子系统,其武器装备更是应有尽有,并配有完善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弹药库”。舰上防空武器从点防御到区域防空组成了多层火力重叠的拦击火力网,射程从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从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联装(共96枚)V-601“堡垒”/ SA-N-6“雷声”区域防空导弹;2座8单元RZ-130( 9M330) “克里诺克”/ SA-N-9“剑”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28枚;
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弹炮合一系统。在任务分工上,远程区域防空拦截由SA-N-6导弹负责,该型导弹装在甲板下面的垂直发射装置中,射程100公里,飞行速度6马赫,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对付12个不同的来袭目标;中程点防御任务由SA-N-9导弹完成,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
担负对空末端防御的是6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统(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该系统由8枚SA-N-11舰空导弹、一座双联装30毫米舰炮、一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导弹射程为8公里,火炮射程2公里,射速4500发/分,弹炮同时开火,可在全舰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弹幕,有效地抗击那些突破了前几道防空火力的来袭目标。
 对舰攻击武器包括AK-130高平两用主炮和20 枚垂直发射的P-700“花岗岩”/ SS-N-19“海难”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导弹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采用惯性加雷达主动寻的制导,可进行超视距对舰攻击(由该舰所载卡-27直升机或陆基图-22M“逆火”轰炸机进行中继制导), 20个导弹发射单元可多枚齐射,对敌舰实施“饱和”攻击
舰上还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既可发射鱼雷(备弹20枚),也可发射SS-N-16反潜导弹,后者射程45公里,可携带核弹头;1座Udav-1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备弹40枚。声呐系统包括“马颚”主动搜索攻击声呐和“马尾”可变深声呐。舰上最多可搭载3架卡-27PL“蜗牛”A直升机。
自1998年正式服役以来,“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一直是俄海军北方舰队的旗舰,是俄罗斯军政领导的骄傲,该舰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其它军事行动,
8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还参加过2000年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工作,并在2000训练年度中被评为俄海军最优秀的战舰,包括普京总统在内的高级官员莅临视察,舰长弗拉基米尔DangerC 卡萨托诺夫因此被提升为海军少将
为完成上述使命,“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从头武装到脚,所携带的各种导弹总数接近300枚,有“武库舰”之名,规模仅次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排在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兵器榜”上的第2位,是俄海军水面舰艇的“脊梁”,战时该舰要么充当“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守护神”和“左臂右膀”, 要么以己为核心组建多功能导弹巡洋舰编队,遂行远洋作战任务。
其电子设备不但种类齐全,数量众多,而且技术相当先进,有些电子设备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完全可承担战术指挥和控制任务。对空对海警戒雷达为一部MR-800“顶对”远程三坐标雷达,C/D波段,对飞机的作用距离366公里,对2平方米大小目标的作用距离183公里;
一部MR-710“顶板”-B三坐标雷达,D/E波段。导航雷达为2部“棕桐叶”雷达,I波段。火控雷达包括一部MR-184雷达,用于AK-130主炮;
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发生于1337年-1453年,交战双方是英格兰和法国之间,后来又加入勃艮地等。它乃世界最长的战争之一,断续长达116年,不少新的战术和武器因而发明。
成因法国海岸长久遭受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协助抵御其他海盗为条件,同意他们定居海边的诺曼底。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其后150年内,盎格鲁-诺曼贵族说著法语统治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他们失去诺曼底,但在百年战争于1337年开打时,仍然控有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一些地区。14世纪时,法国人想赶走盘据西南地区的英格兰人,统一法国。后者则非但不肯,还想夺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两国另因法兰德斯的贸易纠纷,加深彼此的冲突。该地位于法国北疆,表面隶属法国,实际独自行政,且与英格兰有很多羊毛贸易。战争导火线出现在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后,英王爱德华三世企图以近亲身分继承王位,但最后由腓力六世夺冠。爱德华三世于是宣战,要抢回其王位。英格兰受到法兰德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的支持,军队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雇佣骑兵组成,国王亲自指挥。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转变,大致可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之间,英法争夺佛兰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军在斯鲁伊斯海战打败法军,夺得制海权,防止法军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11个月后成功占领。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大大减少其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随即在普瓦捷战役以相同战术再次获胜。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1360年于布雷蒂尼,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之间,法王查理五世展开报仇,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取代大部份的骑兵、建立野战炮兵、重建海军。他改革内政,整顿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大败英军。1380年,英军已退守沿海区域。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乃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讷、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讷间的部份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之间,法国勃艮地、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再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多数地区。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于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和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却于1422年同年去逝。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之间,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各方纷纷反抗,游击队经常捉拿英格兰的征税者,牵制英军部队,帮助法军很大。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此时法国出现一位传颂后世的救星圣女贞德,指挥法军于1429年5月击败英格兰,奥尔良解围,赢得重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
(浪漫主义时期,一幅圣女贞德在奥尔良之围胜利的油画)才19岁的圣女贞德不久便被英军捉住,1431年以女巫罪处死。这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助使法军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地区。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夺回吉耶讷。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
影响百年战争对英格兰和法国的人民都是大灾难,当时又流行黑死病,两国受到战争和疫病双重打击,普遍经济重创,民不聊生。法国身为战事进行之地,国土满目沧痍,人民流离失所。但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反之,英格兰则一无所获、丧失几乎所有的法国领地,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军史地位百年战争发生于1337年-1453年之间。后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合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多演进。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对战事发展有重大份量。战争后期,法军领先英格兰以大规模的火药及火炮取得多项胜利,战争型态由此翻新。锁子甲在欧洲已超过千年历史。战争初期,它仍是最好的护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创的板甲,防护力大为增进。1513年的Flodden战役,板甲已让称雄300年的英格兰长弓失去效用了。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西发里亚和约》而告结束。这场战争使日尔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波美拉尼亚被消灭了百分六十五的人口,西里西亚被消灭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男性更有将近一半死亡,十分惨烈。
在查理五世()之后,神圣罗马帝国渐渐衰落,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当时欧洲以马丁·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为标志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全欧分为天主教与新教两大阵营,而日耳曼内部诸侯则在信仰上出现了严重歧见,同样地分裂为天主教与新教两派。欧洲列强均想插手日耳曼事务,以获取利益。他们分为两派,其中哈布斯堡王朝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与日耳曼的天主教诸侯国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及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支持图为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的情景
而另一方为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日耳曼的新教诸侯国组成,并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法国虽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在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主导下,对于世俗政治的考量胜过了宗教信仰,为削弱大陆上竞争对手哈布斯堡王朝,毅然支持新教国家阵营。图为蒂利伯爵,巴伐利亚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统帅
战争导火线是1618年的波希米亚(即今捷克)人民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民族及宗教起义,著名的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而整场战争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捷克阶段(1618年-1624年)、丹麦阶段(1625年-1629年)、瑞典阶段(1630年-1635年)及法国-瑞典阶段(1636年-1648年),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战败,参战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止,共达三十年之久。图为被波希米亚议会任命为波希米亚国王的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
图为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统帅华伦斯坦
图为新教路德派的丹麦军队统帅,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与新教联盟共同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动进攻,很快便占领日耳曼的西北部,与此同时,由曼斯菲尔德率领的英军则占领波希米亚西部。但于16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雇用声名显赫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的雇佣军,华伦斯坦不负其所望,于该年4月击败曼斯菲尔德,其后再击败丹麦,并控制了萨克森。丹麦被迫于1629年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定《吕贝克和约》,并保证不再插手日耳曼事务。
图为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时的神采。战争第二阶段由神圣罗马帝国获胜后,华伦斯坦便计划在波罗的海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国王害怕从此神圣罗马帝国会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因此瑞典在法国的资金援助下,于1630年7月出兵,在波美拉尼亚登陆,从而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阶段。
图为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吕岑会战阵亡的情景。由于日耳曼是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记忆,而且战后诸侯国自立,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这场战争后,荷兰与瑞士的独立受到保障,而荷兰更为新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在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并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
图为黎塞留,法国首相,虽然自身是天主教的红衣主教,但为了法国的世俗利益,与新教徒同盟进攻哈布斯堡皇室。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战争中诸国开始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常备军与后勤系统,使军队可以进行持久战。军队亦逐渐精简化,以符合机动战的要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所进行军事改革,即以火枪兵取代长矛兵,先以炮兵进行集中火力的攻击,再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
图为1648年,兰斯会战的情景。1645年3月,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而该年8月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日耳曼领土大部份被占领。1648年,法瑞两国联军再在楚斯马斯豪森会战及朗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战至此时,双方都已元气大伤,结果于该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
近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忙两件事:自强,求富。
走向深蓝——当今世界海洋权益争夺焦点
Um des Vaterlands,Heil Hitler!04
中世纪杀人利器——长弓
& & & & &历史上长弓起源于威尔士,到后来鼎盛时期其最远射程达400码(365.8m),有效射程为250码(228.6m),是十字弓(弩)的两倍。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12箭,更是十字弓所无法比拟的
& & &阿金库尔战役(又译:阿让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并且随后在1419年收服了整个诺曼底。
&&&&日阿金库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 英王亨利五世(Henry V)以6,000人对法军20,000-30,000人,法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未在场指挥。
&&&&英军一个月前刚刚经过哈福娄围攻战,伤亡达4,000人。英王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5,000长弓手和900骑兵撤退。法军起先避免与英军接触,但当英军吃光了随军带的1星期的干粮而不得不靠劫掠和野果来充饥时,法国人大概认为时机有利,无数大大小小的法国贵族都带着一支队伍加入法军想捡个便宜。这使法军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缺乏有效的最高指挥。法军在阿金库尔堵住了英军北撤之路,英王亨利五世前一天的求和被拒绝,只有靠一战来冲出一条路了。地形是一条向北的通路穿过两侧的树林。英军面向北一线排开,两翼是长弓手,中间是下马的重装步兵。英军两翼与两侧的树林相接,分为前,中,后三层,每层四排。战前亨利命令每个长弓手都准备一段两头削尖的木桩。法军面向南分为三线。第一线两翼是重装骑兵(右翼800,左翼1,600)中间是4,000下马的重装步兵。第二线仍是重装步兵,约3,000-5,000。在这两线间配置了近5,000弓箭手和十字弓手,还有几门大炮。为了抢功,许多法国贵族都挤到第一线来实际上却打乱了队形,使第一线异常混乱臃肿,还把原本应配合进攻的弓箭手和十字弓手挤到两边和后面,反而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与射击角度。第三线是近万骑兵,但因为爵爷们都挤到前面去了,基本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双方前沿相距约900米。两军从早上7:00起对峙了4个小时,因为法国人认为英国人没有了粮食,或者让英国人先冲锋,法国人可以利用英国人进攻的队形混乱来拣便宜;或者就让英国人站着饿死。亨利不得不命令英军向前推进,两翼仍然紧靠着树林,英军整齐地缓缓推进到距法军250米(长弓有效射程)的距离上停下,每个长弓手都将准备好的两头削尖的木桩插入脚下的泥沼地中,让另一尖端斜向着法军方向。随着亨利一声令下,英国长弓手发出了第一次齐射,天空立即被密密麻麻的箭簇所覆盖而法国人遭到了一阵箭雨的袭击。如梦初醒般,法军第一线开始向英军冲击。法军两翼的重骑兵本应迂回攻击英军的侧翼,但因为两侧的树林不得不正面冲击英军两翼的长弓阵地。法军重骑兵的冲击速度大约是不到400米/分钟,因此需要大约40秒冲到英军阵前,足够长弓手们发出4到5轮穿甲箭。法军骑兵遭到了很大损失,少数冲到英军阵前也无力突破拒马,不得不在退却中承受更多的穿甲箭攻击。失去了主人的受伤或受惊的战马在战场上乱跑,冲乱了随后冲上来的法军一线步兵。由于英军所处两侧树林间空地较窄,法军从开阔处冲来,两翼不自觉地向中央挤压,因此当法军冲到英军面前时发现已经没有什么空间来施展手中的长枪,相反严阵以待的英国重步兵却可以把手中的重剑刺入法国人盔甲的连接处从而给予法军很大杀伤。脚下的泥沼也迟滞了重装步兵的冲击,增添了法军的混乱。因此尽管法军第一波冲击使英军少许后退,但英军很快重新拉直了队伍与法军搏斗。看起来混乱得法军更像是集体冲向一场大屠杀,无数法国贵族就此倒下或被俘。法军一二线间的弓弩手和火炮由于两军交错而无法射击,很多人实际上整场战役一箭未发。英军脚下的法军尸体堆积如山,很多第二三线的法军见此情景都被吓得逃出了战场,以至当法军第三线骑兵开始冲锋时仅剩下了600人。仅仅半小时英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亨利下了一道不寻常的命令结束了这场战役,英军处死了所有的法军俘虏。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英军最大的损失是战死的约克公爵,其他损失不过是十余名骑士和100余长弓手。
英国首相每周三下议院例行答问
英国议会一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议会,没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军军装彩绘
哥特式板甲步战 1 of 2
个人对于历史的一些看法
& &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着重写欧洲史和古代史,而不写一点近代史,什么的。其实个人认为首先欧洲史的历史比较全面,网络啊,图书啊什么的都有,没有断代而且多个国家记载的内容相近比较靠谱,对比的看看感觉一下还是能看出点真东西的。第二,不会有那些脑残的愤青五毛来干扰你,一方面他们看不懂,也不关心。比较安全不会被请喝茶。哈哈哈开个玩笑什么的。
& & 另外古代史我这里只的古代史和我们通常学术界定义的不太一样,学术上截止到1840年鸦片战争。我把它划到清朝结束1911年。首先1911年前的经历过的人都已经死绝了。所以没有什么亲历者什么的,唯一的来源就是不知道被改了多少次的正史和比较可信的野史。东西少而且可以把它当做可信,因为所有知道事实的都入土了除非你能把它们挖出来然后从他们嘴里挖出秘密。当然这不可能,除非你是考古学家(这个公家开的叫考古,自己私人去就算盗墓了所以自己别轻易尝试)。
& &再说1911年以后,国共两党时期的历史最烂也最难写,一方面,还有活着的经历者。至于他们说的是不是实话首先你不知道,另一方面,严重的意识形态差别导致国共两党所写的历史都不怎么样,说句不好听的真假3,7开。假的居多。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大家都明白,因此只有第三方所写的比较有可信度。比如美国,俄国,等学者所写的还是比国内写的更有可信度。国共主要分歧其实有几个:
1.一个是抗战开始的年代,一个说从9。18算,一个说从7.7算。
2.抗战的领导权是谁的。
3.谁杀的鬼子多,从日本人的资料将8年抗战损失兵力从45万到62万不等(网上都能查到,有的是日本官方的,有的是日本学者总结的)。而国军统计的大概有90万到109万不等。这差的还不少。而美国人统计数字和日本人杀不多50万到70万不等。这里我们取
维基百科的数字
不包含大量依附日军的中国伪军等等,纯日军伤亡为约81万8,074人,约315,861人阵亡
502,213人受伤。
中国政府军队伤亡322万余人,其中阵亡约132万人;
中国共产党军队损失58万余人,其中阵亡16万余人。 中国军民伤亡共计约3600万人。
何应钦在他的《八年抗战》中,记载日军在华的死伤人数是241万8028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大年教授,他引用的数字是:198万4000日军死在中国战场。
毛新宇博士研究成果是,在&我爷爷&的领导下,共产党军队总共消灭了150万日本军队。
日本维基百科称在华日军包括东北台湾(日本軍の犠牲者数&45万-1945)&,二战日本总共(軍人1,740,955,民間人約 393,000)
& & & &所以我们国共两方都不信,去一个第三方数字美国人认为大概为伤亡81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你要是和我犟我也没办法,我不能把死的日本鬼子挖出来挨个数啊况且你分不出阿里他是在哪死的,会来你问问你是被中国人打死的还是被美国人打死的还是苏联人,还是朝鲜人。我估计没有说自己是被朝鲜人打死的哈哈)。
& & & 过了1945年再往后就更没法说了基本上你能看到的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至于真假你也分不出来,而且被那种脑残的电视剧(你就从来没见过捷克式轻机枪换过弹夹,还有的八路军拿着AK。。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咱要是人手一把AK45年就打到东京了)毒害了那么多年你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了。至于1949年之后的嘛。。。&伟大&&光荣&&正确&然后。。。没了。不过近几年党还是有反思的应该表扬。改革开放到昨天,人民生活水平和1949到改革开放前那是没得比的。那些怀念改革开放前的人,你首先把你手里的apple啊,手机了,电脑了,砸了我就服你。
& & & 另外,对于历史书写上的问题。有的人说你这是搬运工,从书上抄来的。首先我要解释一下,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历史不能带一丁点感情色彩,就算写到敌人刨你祖坟你也不能流露出一点点情绪。你要将思考留给读者,而你要做的就是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里我要批评一下中国的二战书,我记得大一时我借过一本中国人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真是我看过的最差的书,首先,一张图片没有。二,感情色彩浓重。你要是写日本人那我没的说,他遭人恨因为你是亲历者。但是些其他的就不怎么样了。比如说:&德寇竟然背信弃义突然进攻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人民在伟大的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德国&。。。我看他真应该学学《全球通史》的书写风格:&德国集结XXX多个师于XX时候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最终苏联击败德国,取得战争胜利&。。。两者对比一下,这又不是小说加那么多感情色彩干什么。
& & 还有一点我个人认为,历史书永远不能有作者二字,只能有编纂者这几个字。因为不是你创造的历史,你也是从别处看来的,你要总结出来,把原本分散的,无序的总结为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来就没有什么作者因为你只是一个搬运工,整理者。
& &个人一点观点,大家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白色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01德意志号协议
普鲁士军乐 – 战斗用的行进曲
当谢尔曼坦克遭遇虎式坦克
虎式——盟军的噩梦
夺城之战:攻克柏林幕后秘闻
世界战争史10个最大的军事失误
马其顿防线。
100724人关注
100724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三十年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