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上下油辽宁舰舰载机起飞视频飞机是不是就不能起飞了?

专家解读中国舰载机起降:世界一流国人骄傲
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艘舰载战斗机。
  【环球时报记者 马 俊】歼-15舰载机成功在航母&&上起降的消息成为25日当天最受关注的话题,而首批就有多达5名飞行员完成航母起降训练,更是让最乐观的军迷都事先难以想像。《环球时报》记者25日采访了多名国内军事专家,请他们谈谈这次成功起降对中国航母、中国海军到底意味着什么。
  舰载机降落有多难?
  徐勇凌(航空专家、国际级功勋试飞员):200米长的航母跑道对于空中的飞行员来说意味着什么?普通飞行员着陆时误差在正负100米之内就算合格,但对于舰载机飞行员而言,航母上总共才200米的跑道,这样的误差可能足以导致飞机落入海中。舰载机飞行员必须精确地让飞机降落在距离飞行甲板后缘约50米的着陆区,并保持适当的飞行仰角,让尾钩钩上阻拦索,这对飞行技术的精度要求相当高。
  从一个专业飞行员的角度来看,中国舰载机这次着舰的下滑过程非常平稳,没有出现常见的来回摆动等调整动作,表明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术都非常过硬。因为航母上有限的降落区域对飞行员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飞行员的动作几乎必然会僵化和变形,无法完全发挥出原本的水平。要知道,超一流试飞员普加乔夫首次在航母上降落时,飞机触舰瞬间也是带着坡度并不断摇晃。而中国舰载机降落时动作平稳,触舰位置非常准确,表明飞行员没有慌张,也没有受到初次着舰的紧张影响。
  航母舰载机着舰曾困扰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其难点首先在于航母是一个漂移的平台,它不同于地面固定的机场跑道,而是随着海浪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飞行员必须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巨大而且复杂的信息量也对舰载机飞行员的精力提出挑战。他必须同时注意四个方面的信息:航母的位置在改变,自己的位置要调整,驾驶舱内仪表提供各种信息,还需要控制下滑的角度,这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没有注意到,都可能出事故。而舰载机着舰速度较小,战机的可操纵性其实已经极度衰减,飞行员操控飞机的动作必须非常精确,任何大动作都可能导致失控。即使飞机触舰,飞行员仍必须保持警惕,他需要随时注意到尾钩是否钩上阻拦索。一旦没有钩上,必须第一时间发现并决断,把飞机拉起来复飞。而且如此多的注意事项,必须集中在着舰的一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普通飞行员着陆时即使出现2-3次失误仍有机会修正,而舰载机飞行员在阻拦着陆过程中是不能犯任何错误的。
  李杰(军事专家):中国舰载机降落时,尾钩准确钩住第二根阻拦索,表明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能力很强。大中型航母上一般有四根阻拦索,战机降落时通常会选择挂在第二或第三根。因为如果对准第一根,飞机降落点太靠近甲板后缘,可能导致高度过低撞到航母尾部。如果对准第四根的话,留给飞机的减速空间就比较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舰载机飞行员成批着舰成功,表明他们事先通过大量的通场和触舰复飞等训练,把相关技术练到了家,也证明中国自行钻研出的着舰技术很可靠。
  舰载机着陆除了飞行员的努力外,还需要航母上其他人员的配合。航母上起降需要的人员配备类似陆地机场,但也有很多特殊要求。航母空间狭小,跑道长度只有地面机场的1/10,地勤人员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飞机燃料、弹药的填充。着舰过程中,指挥塔台上的管理人员、甲板上的着舰指挥官、甲板下的阻拦索操作人员的协同动作必须准确无误,救护等岗位也要随时做好准备。
  舰载机起降成功意义何在?
  李杰:这次舰载机着舰和起飞成功,代表着中国航母实现了舰机的有机结合。此前9月25日&辽宁舰&的服役仪式,只是象征向海军交付了这艘航母的舰体。实现首次成功起降的这批飞行员,代表着中国航母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合格飞行员群体,他们正在不断掌握和提高自己的技术,因此这次可以说是跨越性的步骤。
  舰载机起降成功,也预示着航母这个舰种未来将作为龙头,提携整个中国海军向综合化、信息化、立体化方向前进。中国海军有了航母、舰载机,未来还会有航母编队,它们将组成综合作战体系,有利于中国海军克服近海近岸作战的缺陷,走向中远海。走向远洋的海军编队不仅将有航母,也包括两栖攻击舰等大型舰艇,这种作战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将海空力量聚合到一起。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海军是一个高技术兵种,光飞行员的训练就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此外这个过程也不是光靠一艘航母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艘航母和大批相关舰艇的配合。
  徐勇凌:国外舰载机飞行员在着舰时曾出现过各种险情,而我们能够一次成功,显示中国在这类高风险任务上的可靠性是世界一流的。无论是载人航天、战机试飞,还是空中加油、舰载机着舰等,中国在这些零经验、高风险领域的&第一次&很少失误,国人应该为之骄傲。
  航母怎么才算形成战斗力?
  郑明(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有人说舰载机能在航母上起降,就代表航母有战斗力了。我认为没必要这样看。&航母有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标准,说法有很多。我认为应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舰机协同,即航母与搭载的战斗机、预警机、反潜机等各机种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我们这次是实现了战斗机的起降。战斗机要在空中作战,起降是很关键的一步,但还有更重要的拦截和攻击等科目要实现。同样的,航母也不是光搭载战斗机,预警机、反潜机等其他机型的协同作战同样重要。第二阶段是舰群协同,即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协同作战,这涉及到海军战术、战役层级的配合,难度更高。第三阶段是舰网协同,即航母与整个指挥网络的协同,是在&系统对抗&层面考虑如何防御和反击,涉及到全军、全国层级的协同。因此这次我们只能说是完成了第一阶段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虑&实战从严&的要求,现在还不能说航母就具备战斗力了。
  从周边局势来看,未来要保卫中国的权益和安全,必须加强海上力量,各个军种都要考虑如何在海洋环境作战。必须要指出,中国发展航母不是要威胁谁,而是要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航母威胁。抗战时期,正是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机轰炸中国沿海;香港回归期间,曾派出航母编队到中国周边展示实力;从战争以来,更多次派出航母战斗群威胁中国。因此中国搞航母不是&中国威胁论&,而是应对&中国被威胁&,如果中国不搞航母,未来的安全就得不到保护,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责编:刘昆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舰载机的整备间舰载机的整备间不时更新几篇微小的文章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格鲁曼的小老虎们——野猫舰载战斗机简史(上)&,&author&:&HIJMS_Hiryu&,&content&:&\u003Cp\u003E提到二战时期美国海军最负盛名的战斗机,我想许多人都会想到在太平洋战场上击落敌机数最高的F6F地狱猫舰载战斗机机系。但是在地狱猫这颗闪烁的明星的背后,F4F野猫作为地狱猫的前身,不论是面临零式危机而战况吃紧的战争前期,还是在地狱猫统治着太平洋波涛上空时的战争后期,野猫一直从未消失在战火纷飞的蓝天之上,骄傲的用引擎的轰鸣演奏着着属于自己的空中乐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27e8b857eda74a42dda8366.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284\&\u003E\u003Ch2\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本文来自于本人给某前任空母女友参与某战争雷霆飞机娘化本作参考的手写资料而加以扩充而来,但是我还没写完我就被扣了顶大大的绿帽子,所以你们可以尽情玩梗了,以后我可能还会把我给前任写的约十万字的资料进行改编汇总上传,so enjoy it dudes,Tallyho~!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哦对了,玩某两个寨油梗的留言我可能会很不友善的拉黑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下列表格点击查看大图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873bcb88fac.png\& data-rawwidth=\&2458\& data-rawheight=\&618\&\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34e0a0f18e1d4e95d97.png\& data-rawwidth=\&1829\& data-rawheight=\&793\&\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ba7b63cdf11d35bb978.png\& data-rawwidth=\&1793\& data-rawheight=\&78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f2a20fcc3e304cb7064439.png\& data-rawwidth=\&1788\& data-rawheight=\&424\&\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格鲁曼公司的双翼机舰载机系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707f9088ebfafcb9276ddfc.pn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3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在1933年至1935年所属的VF-5B机队格鲁曼FF-1。机侧贴花为Red Rippers,后来这一贴花传承给了游骑兵所属的VF-41(1941年早期)\u002FVF-4舰载战斗机队,现如今继承于使用超级大黄蜂F\u002FA-18F的VFA-11。\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c85e333d99f84e517b3a.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7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935年后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所属VF-2B\u002FVF-2的格鲁曼F2F-1编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7b4b2a9c24f91cfe32eac.jpg\& data-rawwidth=\&1817\& data-rawheight=\&1100\&\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属F3F-1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前美军飞行员里罗伊·格鲁曼在原本的老东家洛宁飞行器工程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毅然与友人一同退出,决心建立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1930年一月,格鲁曼和他的朋友斯沃布尔,以及其余20名来自老东家的投资人和员工在纽约长岛的鲍尔温建立了格鲁曼飞行器工程公司,从事着水上飞机浮筒的设计和生产,而由于早期资金不足,格鲁曼公司甚至还从事了公交车的外壳制造等零工杂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这一年的夏天, 格鲁曼在之前在洛宁工作期间所参与设计的半埋式收放起落架的基础之上,设计了新型的带起落架格纳室的油压式浮筒起落架,并随后在海军的沃特O2U海盗侦察机上装备了这一技术。当年冬天,格鲁曼又进一步设计了另一款附带起落架的浮筒设计,将左右轮紧紧贴附在浮筒最宽处的两侧,进一步减小起落架轮毂的大小并和浮筒的形状相契合以达到减小飞行时空阻的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波音公司的FB\u002FF2B战斗机和寇蒂斯的F6C战斗机是美国海军舰载航空队的首选,但是这两样战斗机均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而采用了固定式起落架的设计。而市面上只有中型或重型飞机因为机翼和引擎部分的空间足够大,才采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时的航空业界普遍达成了共识,减少机体的突出部分可以提升速度并且节省油耗,而可收放式起落架正好迎合了这一共识。因此,斯沃布尔极力向格鲁曼推荐在多用式战斗机上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想法,并将希望寄托于将格鲁曼设计的第二种紧贴式浮筒收放式起落架结合在机体上的想法。随后,格鲁曼完成了图面上的设计并向这种设计提交给了美国海军航空局进行投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项设计恰好将格鲁曼设计的第二种紧贴式浮筒收放式起落架结合在了机体下部,而为了适配这种起落架,机体胴体截面面积被大大增加了。全机除去主机翼和尾翼采用布蒙皮以外,其他部分均采用了全金属结构设计,并且也加入了封闭式双座座舱,进一步减小了空气阻力,可以说这架飞机相比过去的战斗机要干净许多,浑身极少的突出部分让其比同时代的战斗机显得更加简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f8a72ca61d3658bcce09b.jpg\& data-rawwidth=\&2258\& data-rawheight=\&160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格鲁曼第一款被采用的军用机XFF-1,设计时装备了两门前射和一门自卫的M英寸机枪,但于试验机阶段被除去。其本身的兼顾了其作为战斗机、俯冲轰炸机、侦察机、甚至是鱼雷机的考量\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美国海军航空局的答复来了,他们非常赏识格鲁曼的设计图面,并给了这种附带可收放式起落架的新型舰载战斗机以XFF-1的编号并敦促其尽快完成试验机。同年12月29日在海军的支持下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尽管随后试验机的试验过程一波三折,起落架也出现了难以收回的问题,但是在空中的表现还是博得了海军的满意,在更换了750马力的赖特R-1820-F空冷引擎之后,速度达到了当时连单座战斗机都难以企及的323km\u002Fh。\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后,格鲁曼顺利的在第二年冬天拿到了FF-1的生产订单,并在FF-1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侦查型的XSF-1、在XSF-1基础上加回浮筒并采用紧贴式浮筒收放式起落架的XJF-1、以及将FF-1单座化的XF2F-1,全部都得到了美国海军的青睐并投入了生产和运用,大部分都成为了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让格鲁曼在舰载航空机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d7d92a53fe12df57acec.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54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格鲁曼XF3F-1\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过短的机体长度和不整的引擎盖也严重影响着FF的后继F2F的指向性和空阻。1934年,格鲁曼将F2F的机体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命名为XF3F-1,在维持了F2F的普惠R-1535-72引擎的基础上重新整塑了引擎外壳以和机身胴体相适配,并且将原来的F2F机体进行了加长,机翼也随之加宽,以改善其指向性问题。第二年制造出试验机以后,由于引擎出力过低等问题,操纵时依然问题重重,最初两架试验机也全部摔毁。随后第三架试验机不得不进行了一些改进才勉强符合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世界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一度领先世界的格鲁曼又站在了先进与落后的十字路口上。\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从双翼迈向单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XF3F跌跌撞撞的获得生产订单后,1935年的冬天,接踵而至的新的一轮美国海军航空局举办的新一代接替F3F舰载战斗机的招标也开始了。而这次舰载战斗机招标却显得十分具有目的性——因为大洋彼岸的东方,三菱已经制造出了一款全金属单翼的,且最高飞行时速可达450km\u002Fh的试验战斗机(九試単戦)。而同样在1935年,美国陆军也举办了新一代接替P-26玩具枪战斗机的追击战斗机竞标,两种分别来自于寇蒂斯和塞维尔斯基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让人眼前一亮,最高速度也均超过了450km\u002Fh。这些新时代的象征让美国海军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舰载机的缺陷与不足,并开始把眼光开始投向全金属单翼上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03bd45a8087eb48aaa7.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36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九試単座戦闘機,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中登场过的试验机,后来发展为九六式舰上战斗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a783f65c915f018f6c9c.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7\&\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寇蒂斯在塞维尔斯基投标机事故之后重新改设计用来竞标的Curtiss model 75B,装备了950马力的怀特XR-1820-39引擎,最高时速达到了459km\u002Fh,而后发展为P-36战斗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87afc36d35d8cd46c56e0acae2d55da9.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4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塞维尔斯基在第一架投标机SEV-2XP事故后拿出参选的的第二架竞标机SEV-1XP,最快时速为465km\u002Fh。后来该机顺利被采用并被定名P-35战斗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当时,格鲁曼并没有着急的着手于设计一款新的全金属单翼战斗机,而是继续在F3F的基础上增加更强力的引擎并将其打造为全金属制的式样,拿来作为应付这次评标的新产品。在当时席卷世界的全金属单翼机研究潮流中,格鲁曼的想法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作为从FF开始到F3F的设计者,他自以为这之中对气动外形的不断改进以及对引擎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旧能够不断提升双翼机的速度。而且在航母舰上运输时,双翼机折叠后的大小相比当时的单翼机折叠后要小许多(翼展),假如全盘接受全金属单翼战斗机的话,会导致航母原有搭载量变少等问题,在当时全金属单翼战斗机比最好的双翼战斗机差不了多少的情况下,并不十分划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30fac48ccf.pn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1195\&\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1(G-16)设计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11月,格鲁曼正式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G-16,随后被海军定型为XF4F-1。而同时,另一匹黑马——布鲁斯特航空公司带着自家的全金属单翼机XF2A-1也从中杀出,刚在陆军完成投标后的塞维尔斯基也将刚刚获得竞标的P-35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增加了油箱和阻拦索钩以适应舰上起飞着陆并命名为XNF-1参加竞标。当然,想要顺应潮流让全金属单翼机成为新一代舰载机的美国海军航空局自然是更加青睐于布鲁斯特XF2A-1,但是另一方面又重视格鲁曼成熟的舰载战斗机的设计经验基础,于是二者也都进行到了制造样机的下一竞标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布鲁斯特可以说和格鲁曼出身十分相似。布鲁斯特本部是专门生产汽车的公司,其航空部门成立于1932年。在创立早期和格鲁曼的早期一样,负责生产浮筒和机翼等一些零部件,其中也为格鲁曼的飞机制造过零件。不过布鲁斯特也具有自己的飞机设计梦想,布鲁斯特的设计师结合生产机翼的经验,开始专门转向研究轻型单翼飞机,并在1934年的新型海军舰载轰炸机的竞标评选中脱颖而出,定名XSBA-1并被下达了试验机的订单。而XF2A-1也正是在XSBA-1取得成功以后乘胜追击的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年春天,格鲁曼获得了XF4F-1试验机的制造订单。但事实上XF4F-1在纸面上的性能并不比F3F高出多少,纸面最高时速也仅仅上升了16km\u002Fh的程度,这让XF4F-1在海军内部也仅仅是作为XF2A-1预防其可能的失败而同时进行的保险用计划。同年六月22日,XF2A-1的试验机制造订单以及XF4F-1订单的终止也让格鲁曼感受到了自身地位的动摇,原本坚持走双翼舰载战斗机发展路线的格鲁曼最终也不得不松口改变其设计方向而转向单翼机上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0bb538cdc7afcdef916174.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8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2A-1\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仅仅一个月不到,格鲁曼便卷土重来。7月10日,格鲁曼重新向海军提交了新的XF4F-2的设计图纸以取代被海军取消的XF4F-1,再次获得了海军试验机生产订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affae661bb69d4da943c5.jpg\& data-rawwidth=\&1023\& data-rawheight=\&751\&\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组装中的XF4F-2,格鲁曼社内编号G-18,机体编号BuNo.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c56a0a0c738c668adf7852e.pn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374\&\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2在两侧机翼下增加了两个100磅炸弹的挂点,图为其搭载炸弹时的照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0c107a9b6ad8.pn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722\&\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2的尾翼着舰钩结构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XF4F-2是格鲁曼设计的第一款单翼式舰载战斗机,其机体基础依旧跟FF系列而来的设计一脉相承,取消了上下双翼的设计后直接采用了与原本机翼轮廓大致相似,但长度更长的中翼设计,整体机体轮廓、起落架结构以及尾翼形状均继承自F3F的设计,但因为取消了上下双翼的设计之后驾驶舱的位置往前移了不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为了适应驾驶舱位置的变化,机背整流外型也随之改变。而其全身除去操纵舵面以外,全部采用金属结构和蒙皮以外的做法使其相比F3F的结构要更加稳固。胴体下部还装有下视的观察窗,方便飞行员在飞行时感知态势。武装方面,XF4F-2计划在机鼻上装备两门M英寸航空机枪,两侧机翼内各装备一门M2 0.5英寸航空机枪。\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引擎方面,XF4F-2采用了1050马力的惠特R-1830-66空冷发动机,相比当时F3F-2采用的950马力的惠特R-1820-22引擎要大上一圈,并使用更大,推进效率更高的汉密尔顿标准三叶螺旋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4c6fb541fa4af2c055b0ff7e41b5bd5.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4\&\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测试飞行中的XF4F-2(早期),机翼机枪未装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XF4F-2的试验机完成了建造,并在美国著名竞速飞行员罗伯特霍尔(格鲁曼家所有猫咪的首飞员,从野猫到地狱猫,再到虎猫和熊猫,之后更是参与了格鲁曼喷气时代的战斗机设计)的试飞下成功首飞。然而仅一个月后,在大洋彼岸的另一边,日本才刚开始向三菱和中岛下达了新一代舰上战斗机的设计要求。而同时,格鲁曼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布鲁斯特的XF2A-1依旧还在制造中,次年一月份才完成了地面调校并首次试飞。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XF4F-2首飞之后,格鲁曼对其综合其飞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日,XF4F-2自力飞往美国海军安那科斯提亚航空测试中心代表格鲁曼的设计参与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测试。接收到XF4F-2的美国海军立刻开始了包括射击调整在内的的各种测试,表现出了在三架试验机中最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测试飞行中达到了466kmh(290mph)的最高速度,尽管离海军一开始要求的300英里每小时(483km\u002Fh)的标准速度要求有一定差距,但仍然在所有测试机中速度是最快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日的海军主持的一次试飞中,XF4F-2暴露了引擎过热的隐患,排气管过热导致喷出的火花甚至让飞机着火了,驾驶员不得不紧急迫降。这次事故让海军方面对这架飞机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于是XF4F-2于日又退回格鲁曼进行再调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229dad2a0bb8ad2b08b72a82bf38be0.png\&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559\&\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2于日返厂重造后的改进式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距离3月1日海军竞标仅有半个月的时间,格鲁曼公司的技师开始紧急投入到对XF4F-2的整修。首先,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引擎过热的的问题,XF4F-2将引擎盖拉长了以增加引擎盖内空余面积,并且增加了一对可调式引擎冷却片以排出引擎过热废气,并将引擎罩底部的两个排烟管合并为一根大排烟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空速,格鲁曼选择改善气动外形以减小空阻。XF4F-2在螺旋桨前加了一个螺旋桨整流罩,在化油器排气口和襟翼肋骨都做了整流处理,而且将原本四片V型前挡风玻璃变作一整片的玻璃,在最大限度上整塑了XF4F-2的外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格鲁曼的XF4F-2,布鲁斯特的XF2A-1以及塞维尔斯基的XNF-1齐聚安那科斯提亚参加竞标活动,虽然都没有达到海军的300mph的速度标准,XF4F-2不负众望的达到了三架飞机中最快的飞行速度。不过问题再次浮现逐渐浮现出来,在4月6日前往费城海军飞机制造厂进行的着舰适应性测试以及弹射器适应性(均未在实舰上进行)测试中,XF4F-2的引擎过热的老毛病再次显现出来,随后在十天后的一次飞行中由于引擎空中停机导致的事故里,飞行员不得不在离费城海军飞机制造厂一河之隔的农场上空无动力滑翔着陆。但在滑翔着陆的过程中,一侧起落架轮陷入农场松软的泥土中,进而导致机体整体倾覆而损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0eeee1c0029.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27\&\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哒喵!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在这次事故中,试飞员九死一生般毫发无伤,但是这架原型机基本上毁于一旦,海军也失去了对XF4F-2的信心,进而把目光再次转向布鲁斯特的XF2A-1。格鲁曼收到XF4F-2的残骸后决定在机体上进行大幅度修整并制作新的XF4F-2S继续参与竞标,但是随着德奥合并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局势紧张,新的舰载战斗机已经容不得更多的等待了。首先,速度严重不达标的塞维尔斯基XNF-1最先出局,其次XF4F-2的引擎问题让海军觉得难以信赖,但并未完全丧失信心。不过基于形势紧迫,最终海军在38年6月正是采用了布鲁斯特的F2A,并下达了第一批次54架的生产订单,使其成为美国海军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即便如此,身为公司老板的格鲁曼并没有放弃这笔生意。他驾驶着用F3F-2战斗机改造的双座家用机亲自飞赴纽约华盛顿费城等地的海军基地进行直接交涉,而且原来格鲁曼在海军航空队的同僚们也在其中做了许多许多的工作。最后,在格鲁曼的努力之下,在F2A正式采用后的第四个月美国海军正式认可了XF4F-3试验机的开发,并认同其在XF4F-2的基础上更换更好的引擎以提高其适用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后,格鲁曼的工程师团队开始着手于修复XF4F-2的残骸。首先,按照海军的要求装备了引擎出力更高的惠特XR-1830-66孪黄蜂试验型两级两速增压器空冷航空发动机,因而引擎罩的部分经过了彻底的重设计。同时出于引擎重量的增加而需要平衡的目的,主机翼的翼展(翼展整体加长了1.2m)与平均翼弦都进行了延长并设置成了矩形翼缘,其与机身的角度也进行了调整。天线的位置由原来垂直于蒙皮改为向前倾斜。而机身部分按照原本的模样进行了重置和加固。而尾舵部分因为彻底损坏而进行了重制,同样重置为矩形翼缘。其余的包括驾驶舱和起落架的部分均保持原样,没有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ce37febc4ca2.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61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939年2月时的XF4F-3,一开始处于设计改进时期的编号为XF4F-2S\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9年,当缺乏大量生产飞机经验的布鲁斯特还一架F2A-1都没拿出来的情况下,海军向格鲁曼紧急追订的F3F-3双翼战斗机都已经开始装备舰载机队了。随后不久,XF4F-3的重造完成后,于2月12日再次试飞成功,随后前往安那科斯特亚的海军航空站进行进一步测试,并在测试飞行中于6492m的高度上达到了536.6km\u002Fh的最高速度,而且其他测试数据也完全优秀于当时还一架量产型也没生产出来的F2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许多实用层面问题依旧存在:驾驶舱的换气比较糟糕,容易导致驾驶员一氧化碳中毒;着陆时尾轮的强度不足;挡风玻璃的强度不足导致在俯冲时安全性不佳;在高空时油箱压力不足导致燃压过低,进而导致高空性能不良等等,这些缺陷在格鲁曼工程师的攻关之下均一一解决。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引擎问题依旧存在着——由于XR-1830-66的结构过于复杂,且重量较重,其维护难度也提升了,但最要命的引擎过热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对于气缸盖部分的冷却问题让格鲁曼焦头烂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6f9ae94ce11d26ab3a6.png\& data-rawwidth=\&870\& data-rawheight=\&47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为了改善发动机引擎冷却问题,格鲁曼在XF4F-3上测试装配了好几种螺旋桨推进器、螺旋桨整流罩以及引擎盖鱼鳞片的配置。图中的螺旋桨整流罩是其中的测试方案之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597dc8dbe9ad2ee9fce76b.jp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176\&\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3完成气动外形整修后的样子,这也奠定了F4F之后量产型的外形标准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引擎冷却问题的调试,格鲁曼测试了进行了许多不同的引擎冷却设备的调试和装备,最终选中了冷却和推进效率最好的寇蒂斯电镀三桨叶螺旋桨作为适配的螺旋桨。除此之外,格鲁曼为了改善XF4F-3的气动外形,将机背的曲线与纵向操作面的外缘曲线结合在了一起,与缩短过后的胴体的流线型曲线相分开以降低空气阻力。同时,格鲁曼为了提升操纵性能,提高了方向舵的面积以提升操控能力,把方向舵面的外形进行了重设计以增加方向舵面的有效操控面面积,并且直接把,将变更成方形翼缘并且有所加长的尾翼放置在方向舵面上,尾翼操纵面靠近方向舵的一侧也留给了方向舵左右摇摆的角度空间。放置在机体前方的天线也被移到了后面,以减小对视角的干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c04ee89008ddfec9fb9924.pn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76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3整修前后的对比\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完成彻底整修的XF4F-3达到了令海军十分满意的程度,于1939年8月被海军所验收,正式定型为F4F-3舰载战斗机,并下达了第一批次54架战斗机的订单,从XF4F-1的设计开始,到正式被编号认可,经历了四年充满苦难和曲折的设计和重造,格鲁曼最终赢得了胜利。而充满喜剧意味的是,此时此刻布鲁斯特的F2A-1面向海军的订单不但缩减到了十架(其余四十四架计划支援给芬兰),而且依旧还如同挤牙膏一般才刚完成两三架量产机的制造。\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野猫,蓄势待发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仅仅在F4F-3定型之后一个月,纳粹德国便向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全世界的战火再次被燃起。而借助这一机遇,格鲁曼开始扩招员工并扩大了生产规模以向美国海军生产F4F以应对美国随时有可能会爆发战争的危机。在这期间,得益于XF4F-3表现出的优良性能,试图建立新的海军舰载航空队的法国也向格鲁曼公司抛出了橄榄枝(后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2a3cab4efaeed6b3e53.pn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31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第一架早期量产型,机体编号BuNo.1844。这架飞机于1941年3月毁于一次坠机事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0年1月,第一架量产型F4F-3正式下线,并随后飞赴费城海军飞机制造厂进行技术性调整和测试,并于2月份完成了首次试飞。在试飞中,BuNo.1844在高空飞行时,它的非加压燃油系统会无视燃油在高空沸腾的情况,进而导致引擎出现出力不平稳的现象频频发生。后来,海军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BuNo.1844换装了加压燃油系统以及附带橡胶油囊的油箱,虽然解决了高空引擎出力不平稳的情况,但也减少了油箱的燃油储存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a6b941bcfd166fabb94e12cf86b833d.jpg\& data-rawwidth=\&1418\& data-rawheight=\&875\&\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第二架早期量产型。由于其R-1830-76带来的引擎过热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它也继续像XF3F-3测试了一些其他更换螺旋桨整流罩等措施来解决引擎过热问题。这架量产型参与了装备100磅炸弹的投弹试验,并且也用来进行了着舰适性的测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年七月,第二架编号为BuNo.1845的量产型F4F-3完成了制造,并随后完成了试飞。BuNo.1845同样换装了加压燃油系统和附带橡胶油囊的油箱,但和BuNo.1844有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望远射击瞄准镜,而是装备了光学瞄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BuNo.1844和BuNo.1845也是唯二量产型中在机鼻装备机枪的F4F-3,其武装配置依旧延续了XF4F-3的标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ebaa333ddada048a2804f.jpg\& data-rawwidth=\&1881\& data-rawheight=\&1067\&\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装备R-1820-40航空引擎的XF4F-5(第三架量产F4F-3,BuNo.1846),除去引擎外其他部分均以BuNo.1845为蓝本制造。不过现有资料中无法确认其是否装备有武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从XF4F-3时代便开始纠缠着的过热问题,海军开始对怀特R-1830-76孪黄蜂两级两速增压器航空引擎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因为其产能不足的原因,因而在随后的第三架和第四架F4F-3(BuNo.1846和BuNo.1847)的生产中要求更换惠特公司的另一款1200马力的R-1820-40一级两速增压器航空引擎作为试验机,避免以后R-1830-76出现意外情况无法继续量产。而这两架更换了引擎的试验机改编号为XF4F-5以另行展开研究,由于引擎的落后,最高时速只有492km\u002Fh。而随后作为另一个预防失败的措施,一架标准的F4F-3换装了另一款带有一级两速增压器的航空引擎R-1830-90,并被重命名为XF4F-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a0e06d6.pn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14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940年12月的第五架F4F-3 BuNo.1848,该机制造后归属于游骑兵号航空母舰的VF-4战斗机中队,是中队指挥官机。隐约可见机身侧面的Red Pippers贴花。机身编号4-F-2中的4后面空出来的部分是预先考虑到VF-4更改番号的可能,事实上,1941年3月VF-4便改编号为VF-41。\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架(BuNo.1848)和第六架 (BuNo.1851)F4F-3量产型则继续延续了BuNo.1845的外形设计,并加强了起落架结构和针对驾驶员的装甲防护。而美国海军从欧洲空战的情报中也得出了0.3英寸级别机枪已经落后时代的结论,因而从这两架F4F-3开始,去除了装备于机鼻的两门M英寸机枪,并在机翼上再添加了一对M2 0.5英寸航空机枪,使其总共装备四门机翼M2机枪,每挺机枪备弹450发(一说430发)。这种武装配置一直延续给了之后所有的生产型F4F-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个1940年下半年,F4F-3的极早期生产型在海军的主持下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升级,经过一番折腾后再次通过改装寇蒂斯设计的带桨叶柄整流袖套的三桨推进螺旋桨来解决过热问题。最终赶在年末完成了所有缺陷的改良并投入正式的生产轨道上来。原本54架的订单不但扩充到了200架,最早的受领F4F-3的配属游骑兵号航空母舰的VF-4战斗机中队与配属胡蜂号航空母舰的VF-7战斗机中队(VF-71与VF-72)在日之前也总共拿到了22架F4F-3装备机队,在1941年一月前往古巴的训练巡航中,胡蜂与游骑兵就已经正式搭载了F4F-3作为舰载战斗机使用。在这之后海军陆战队所属的战斗机队也陆陆续续的配属了部分F4F-3,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VF-5以及游骑兵的后备机队VF-42也全部换装了F4F-3,后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也于约克城上作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f9e1ddbfff4d49ce3f9f4f177d77d3d.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13\&\u003E\u003Cimg src=\&v2-4396efae3ddd049d764857.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8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940年末配属于游骑兵的VF-4和胡蜂的VF-7的涂装参考。当时美国海军为了识别各航母的舰载机,给同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都涂装了相同的尾翼颜色。给游骑兵分配的颜色是绿色,而给胡蜂分配的颜色是黑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590fa0ced9ed3bbfb0bd9.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89\&\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3测试装备的机翼气囊完全展开时的样子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dddc8dcda735e.jpg\& data-rawwidth=\&1255\& data-rawheight=\&801\&\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训练事故中展开的机翼气囊成功救了飞行员\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F4F-3在正式采用之后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考虑到舰载机落水后F4F-3的重量可能难以维持浮力使飞行员从中逃生,给最初型号的F4F-3在机翼上装备了一对气囊以提升浮力,在飞机冲撞入水的时候能使其维持较大浮力。然而这个机翼气囊却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气囊在高速俯冲时也会被触发,进而使机体气动被严重扰乱,最终坠落。这个问题在训练巡航中就已经暴露了出来,并且让两架F4F-3成功喂了鱼。尽管这种设计在1941年5月的一次事故中成功展开并让飞行员成功脱逃,但海军最后出于稳定性考虑以及减重的问题还是取消了机翼气囊的设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d3c68a931c8623edeeba.png\& data-rawwidth=\&471\& data-rawheight=\&35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野猫的机背也不是摆设,在这里放有一个充气逃生筏,可供飞行员坠海之后保命之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41fcd9dd20d.pn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702\&\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摇动图中的摇杆才能放下脚哒喵!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5f24936d5abd3aef4044.pn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33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实际上F4F-3的起落架收起和放下是通过链条调节的……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野猫(1941年十月定名)也不是那么容易让人驯服的,它最让人头痛的的起落架问题在训练巡航期间就已经暴露了出来,飞行员想要收起或放下起落架就必须要摇动起落架摇杆29次才能完全收起或者放下起落架,这种极不合理的设计严重干扰了舰上起飞时飞行员爬升、航线校正以及态势微调的操作,飞行员在忙于调整这些的时候根本无暇腾出手去摇动这根摇杆。而如果飞行员在降落的时候试图放下起落架时空速太高或者另一只手没有好好握住操纵杆,会因为机械结构的缘故而造成起落架摇杆的剧烈自旋转,进而导致飞行员手腕扭伤,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会卡住起落架,造成严重的降落事故。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85e78eabe87a8.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44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A\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前,XF4F-5和XF4F-6作为F4F-3的引擎更换验证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比对后,海军最终采用了航速更高的XF4F-6(516km\u002Fh)作为F4F-3的R-1830-76引擎不足的过渡品,并将原来F4F-3生产订单中的95架更换为这种型号的野猫,并定名为F4F-3A(曾一度称为F4F-6)。这些F4F-3A相比F4F-3,由于仅装备了一级两速增压器的R-1830-90,相比装备两级两速增压器的R-1830-76性能有所缩水,机动性与航速均落后于F4F-3原型。原本海军计划将这95架F4F-3A中最早生产的30架提供给希腊空军使用,但随着希腊的沦陷,这些F4F-3A被滞留在直布罗陀,随后被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的编制内(后述)。此外,其他的F4F-3A登记装备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的VF-2舰载战斗机队、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VF-3舰载战斗机队以及企业号航空母舰的VF-6舰载战斗机队(最先接收的是企业的航空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6ee448cebfb1c545f00508c.png\& data-rawwidth=\&1025\& data-rawheight=\&76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R-1830-86孪黄蜂引擎,并列两层各排布七个气筒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格鲁曼公司还在生产着装备着过热问题严重的R-1830-76的F4F-3的时候,惠特公司也在紧急的改良这款引擎以提升可靠性,并将其的改进型命名为R-1830-86。R-1830-86相比R-1830-76,拥有改良过的引擎磁电机和化油器进气口。当格鲁曼完成了一百架装备R-1830-76引擎的F4F-3后,海军进一步要求之后的F4F-3开始装备这种改进过的R-1830-86引擎。装备新引擎的F4F-3重新设计了引擎整流罩以适配这款新的引擎,然而海军认为这种程度变更尚不值得采用新的编号代码,因此剩下的装备R-1830-86的机型依旧编号为F4F-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def8e1b29c63f203d6c.pn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181\&\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早期F4F-3的引擎整流罩图示。整流罩环上部的大进气口是化油器的进气口,下方两个较低的进气口则为中间冷却器提供新空气。整流罩侧面则有一对对称的引擎冷却片。\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ff797bc82f8e85a393ba5ff6cac62d0.pn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17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A的引擎整流罩图示,取消了两个位于整流罩环下方的中间冷却器进气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f574e8fb1ecd6bcf8b2c.pn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174\&\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中期装备R-1830-86引擎的野猫引擎整流罩图示。取消了上方的化油器进气口并保留了原本F4F-3的的中间冷却器新风口,并将化油器进气口改至整流罩下方的两个小口内。整流罩侧面的引擎冷却片由一对改成更宽的上部分和新添加的下部分,其中上部分一边三组散热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中期装备R-1830-86引擎的F4F-3都采用了这种冷却片配置,最早装备R-架F4F-3依旧采用的是单片引擎冷却片。而事实上少部分最后生产的F4F-3也同时兼有上部的化油器进气口以及上图中的所有特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28ab0ad9a2a7cbe8eae3e.png\& data-rawwidth=\&808\& data-rawheight=\&64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升降机中的后期型F4F-3,VF-3,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1941年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298547e58bfb1e56449c1.pn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440\&\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装备AN-M30 GP100磅炸弹的F4F-3,摄于游骑兵号上。后期F4F-3\u002FF4F-4也有能挂载AN-M57 GP250磅炸弹的例子。\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F4F-3系列战前于舰上的训练中,这一部分舰上的野猫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进行了统一的改装,去除了贯穿正面挡风玻璃的望远瞄准镜,转而改装成采用先进的光学投影瞄具,正面挡风玻璃不但封闭上了,还在内部贴附了一片防弹玻璃以给飞行员提供保护。截止美日全面开战的日为止,一共有187架F4F-3和F4F-3A配属于美国海军的八个一线海军战斗机队、三个海军陆战队战斗机队,以及若干正在训练的战斗机队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db3e638.pn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37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941年中立巡航时期的约克城舰上所属F4F-3野猫(图中F4F-3A为错误标识)。当时几乎所有的F4F都采用了全浅灰色的涂色涂装以取消同母舰垂尾涂色,以及较小的国籍识别标识,避免当时轴心国谍报组织获知航母的动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828c9fed113effea2f0a7.png\& data-rawwidth=\&922\& data-rawheight=\&348\&\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A,在1941年中后期纯浅灰涂装就开始逐渐被上半部分蓝灰色,机体下方浅灰色的海面迷彩所代替了。为了凸显尾翼部分,其专门为尾翼部分涂上了红白条标识涂色。值得注意的是,红白标识并不存在规范涂装,因为经常会出现条数混乱的情况,因而红白条纹条数并不具有任何意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7aadf4bfb542.jpg\& data-rawwidth=\&1344\& data-rawheight=\&97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美国海军陆战队VMF-121,纯蓝灰色。当时海军陆战队所属机与舰载战斗机机队所属机的涂装有所不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0d4e8bf38ec75196fcaf.png\& data-rawwidth=\&804\& data-rawheight=\&615\&\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日,VF-3所属F4F-3野猫在进行重新涂装。为了防止友军误伤的情况发生,海军要求所有野猫全部涂上横贯机体侧面的大型国籍识别符号,同时在机翼上也做了相同处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1941年初,美国海军提出了一项战地改装的计划,将现有的所有F4F-3和F4F-3A的主油箱更换为大容量的早期自封油箱并在驾驶舱和引擎部位增加额外的附加装甲以增加生存能力,但由于早期自封油箱的质量问题,融化的橡胶流入燃料管内造成了燃料堵塞,进而导致空中停车的事故发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cdbc60a8.pn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591\&\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3并列装备在机翼里的M2航空机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迈入实战的野猫飞行员也逐渐发现,在射击M2 .5英寸航空机枪的时候,经常会无端出现毫无理由的卡弹的情况。奇怪的是, 这种情况在战前一次也没有出现过。随后,企业的VF-6中队的武器整备员发现,装满弹药的F4F-3在进行非常剧烈的机动就会发生弹鼓供弹不畅,发生机枪枪弹漏装,甚至是卡弹的事故。而以前从未发生的原因是在战前的测试中一般都不会带满弹药进行测试,因此也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提供给海军装备部门的报告里,VF-6的武器整备员提出了一种意见,为了防止剧烈机动时导致满装弹匣发生滑脱和卡弹的问题,建议在弹鼓中设置一个卡榫分离器以将弹药带进行隔离,进而防止装弹事故的发生。这种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并在1942年3月推广到所有装备野猫的舰载机单位。在实际运用中,这样的卡榫会在射击中造成一次短暂的卡顿,但彻底根除了彻底卡弹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格鲁曼的折耳猫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不过,由于F4F-3的机体大小相比以前美国所运用的双翼舰载战斗机要大出不少,为了保证单舰的搭载量,早在F4F-3依旧在进行调整的1940年3月,美国海军就对格鲁曼下达了生产具有折叠翼设计的新型号F4F以方便舰上行动与作战。收到指示后的格鲁曼本人,便从当时生产出来的一架早期试验型F4F-3进行回场重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d1b3e3fcaffcae777cf52.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9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格鲁曼本人在论证他是如何设计出这种机翼折叠系统的 \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当时,格鲁曼对于折叠翼的设计和制造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美国海军就对固定翼机的折叠进行过研究,当时主流的想法是将机翼直接翻折过来,使其竖起以作为机翼收起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1a1bd52c865d579feff39729dfa5353.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TBD-1,1939,企业号航空母舰。当时美国海军舰载鱼雷轰炸机及俯冲轰炸机均采用折叠机翼的方式节省空间,大洋另一边的日本也是如此。\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事实上,单纯的铰链结构不仅影响机体结构强度,而且收起和展开时对机库的高度要求也变高了。因此,为了能够兼顾舰载机的收纳以及机体强度的问题,格鲁曼必须重新设计一种新型的机翼折叠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格鲁曼最早的想法则是来自于一块小小的橡皮和两个曲别针。格鲁曼把橡皮假设为机身胴体,并把两个作为机翼的替代的曲别针先垂直的插进橡皮,再不断调试曲别针插入的角度,最终使其又可以垂直的展开曲别针,又可以把曲别针紧贴着橡皮收起来。这是运用了倾斜轴的原理,是指在翼根的一个支点以一定角度向外和向后投射到机翼的可动部分,最终使机翼贴合在机身上,而不是传统的折叠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6d1be724baecd4f64c798c0bf958ec6.jpg\& data-rawwidth=\&1640\& data-rawheight=\&117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4机体结构剖视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5be59ae0ddbd.png\& data-rawwidth=\&889\& data-rawheight=\&449\&\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XF4F-4,BuNo 1897,未装备武器,在F4F-3基础上改装为可折叠机翼型的F4F。也是唯一一架附带自动油压机翼收回装置的F4F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操作上,为了修改加装格鲁曼设计的折叠翼系统,XF4F-4机翼被分成了基础连接机翼面和折叠外翼面,中间由一道不会干扰向后收起的曲折折线相分开,并且由设置在主翼梁上的倾斜轴进行机翼的收回调控,倾斜轴设在主翼梁末端前6英寸处,也是主翼梁上最稳固的点。主翼梁部分也进行了18度的倾斜,从而使折叠翼系统能够在结构层面上达到展开和回收的效果。而两片机翼连接处的骨架也大致贴合,相比传统的铰链结构,格鲁曼的设计没有直接拆分主翼梁,而是借助倾斜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而机体强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和要求。而收回和展开时采用油压式自动展收装置,并且在机翼下方以及尾翼前侧有附带螺栓的绳索扣口,使其保收起时机翼能够固定住。这样的设计成功的把原本F4F-3 11.6m的翼展缩短至4.4m,极大地增加了剩余空间。这一设计被格鲁曼称之为\u003Cb\u003ESto-wing\u003C\u002Fb\u003E设计,并一直沿用到后来的F6F和TBF上,甚至一直用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型舰载机的设计上来。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使机翼的变得可折叠起来,受到机翼可折叠的影响,XF4F-4把原本机枪位置往边上挪了十英寸余,并且为了提高火力配备,又在两侧添加了一对M2 .5英寸勃朗宁机枪。在日XF4F-4整体完成组装时,由于折叠翼装备以及装甲防护的增加,机体整重大了约310kg,而且在试飞中的表现显示,增重已经影响到了整体的机动性能。随后XF4F-4被送至由VS-41侦察机中队改编来的VF-42战斗机中队进行初步测试,1941年五月随着VF-42登上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进行一系列的舰上使用测试,整体情况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于下半年前往诺福克送至驾驶舰载战斗机经验更丰富的VF-3中队进行测试,并在1940年12月到第二年一月中旬三次登上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飞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1940年12月由VF-3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XF4F-4相比F4F-3的增重已经很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体的机动性能,在不更换引擎的情况下,其重量最多不应超过7500磅(3402kg),而XF4F-4的7750磅(3515kg)已经超过了预期的限度。因为格鲁曼不得不将效率更高的自动油压式机翼收回装置改为手动的收回装置以降低机体整重,最终将重量压到7489磅(3377kg) 的死线之下。而且也是这个时期,XF4F-4为了改善舰上操作以及空中飞行的效率,更换了新型空速管以及更大一号的尾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1年6月,在美国海军对XF4F-4各方面的性能表现出满意之后,美国海军正式确认了F4F-4的编号,并正式下达了436架F4F-4的订单,随后在1941年末开始完成首架F4F-4的生产,在第二年珊瑚海海战之后开始逐渐装备一线的舰载机队,并将原本作为舰载机队的F4F-3及F4F-3A转为提供给陆基航空队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ea7f350abd1d53a98c79f.pn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175\&\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除此之外,F4F-4的生产型号采用了后来F4F-3使用的改良R-1830-86引擎,引擎整流罩和中期生产型的F4F-3基本相同,并且也恢复了整流罩上前方的化油器进气口\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b05a4e75f3b2eba571a1cfc26b3a394.pn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454\&\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早期依旧采用灰白色涂装的F4F-4,携带两枚100磅炸弹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的生产型也因为受到英国需求的岩燕Mk.2(后述)的影响继续沿用了设计阶段增设两门机枪的想法,但出于平衡重量的想法,分配到每架飞机的子弹数量也相应减少了,原本F4F-3的四门机枪总共备弹1800发,而F4F-4的六门机枪备弹仅有1440发。虽然同时间的投射的火力增加了,但是也牺牲了射击持续性,因而惹来美国海军内的一片异议之声,特别是VF-3机队的司令官约翰萨奇更是指出这种做法的糟糕性,“用四门机枪打不着的给八门也打不着”。\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早使用F4F-4的舰载机中队是企业所属的VF-6舰载战斗机中队,于1942年三月份领取到了八架F4F-4以替换原本的F4F-3。此后,得益于部署问题,大黄蜂的VF-8成了第一个满编制F4F-4的舰载机中队,并于杜立特空袭时同时于机库存放着30架F4F-4。而其余的依旧部署在前线的约克城和列克星敦依旧在珊瑚海结束之前依旧装备的是F4F-3\u002FF4F-3A,尽管飞行员对折叠翼且增强火力的F4F-4恶评满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折叠翼F4F-4在舰上空间运用效率上比F4F-3要高出很多,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国航母的制空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07beb920eb.jpg\& data-rawwidth=\&1247\& data-rawheight=\&953\&\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架从约克城上起飞的F4F-4。折叠翼给航母搭载量带来的好处也可以从实战的对比中得出:珊瑚海海战时约克城所属的VF-42舰载机中队仅搭载了18架F4F-3,而在三天强制整修后让原属于萨拉托加的VF-3上舰时,则一口气装备有27架F4F-4(两架备用),整体搭载数上升了整整50%\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163fc3a031d0ec.png\& data-rawwidth=\&898\& data-rawheight=\&55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F4F-4为了延长航程挂载的机腹附加油箱,容量42加仑(159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d82b8f633bdb59f375460e.pn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60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另一种挂载在机翼上的58加仑油箱(219升) \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关于读者若心急于想得知这些猫崽子们在太平洋上的表现,尚且稍作等待,让我们看看海的另一边发生的事儿。\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海的另一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我们提到了,法国海军也对XF4F-3展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在美国海军对F4F-3的订单下达后仅不久也向格鲁曼下达了对F4F-3的特制法国型号的订单。其实不仅仅是法国,英国和希腊也看中了F4F,意图进行购买来快速组建起自己的航空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法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只有一艘改造自战列舰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十分的老旧,而法国同时在建着两艘霞飞级航空母舰以组建自己的海上战略力量。这时缺乏舰载机设计基础的法国人看不起隔壁英国佬在用的双翼舰载战斗机,同时又因为印度支那的冲突与日本交恶,只能寄希望于美国人的产品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c2dc62a4c6a8e59138c36.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284\&\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缓慢而又笨重的改装航母贝亚恩号\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国海军向格鲁曼下达了91架的订单(舰载机81架,备用机10架),而这批舰载战斗机没有采用美国海军的编号,而是从格鲁曼的自家代号而来,被命名为G-36A。前文我们提到,被美国海军所采用的F4F-3使用的是惠特R-1830-76引擎,在极早期的量产型上问题重重,可靠性不高,因此法国海军出于希望快点获得这批装备的考虑,将引擎更换成了民用版的惠特R-A,螺旋桨采用的则是XF4F-2所用的汉密尔顿标准三桨叶螺旋桨,没有附带螺旋桨整流袖套。由于采用了小一号的引擎,引擎整流罩不但尺寸缩小了,而且原本的引擎冷却片也被取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9df5e4c399c833c08f2dd.jpg\& data-rawwidth=\&1966\& data-rawheight=\&99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G-36A于格鲁曼工厂。可以看到机翼上的法国海军航空兵国籍标识 \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387a0d45bc5de33877ebcee889c727e2.pn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374\&\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G-36A,未装备武器,但依旧能辨识出为机鼻机枪预留出的位置\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他装备上,格鲁曼按照法国海军的要求为G-36A装备了法式无线电设备和法国制光学观瞄设备,并且计划装备六门法制7.5mm达奈航空机枪(机鼻两挺,机翼一边各两挺)。除此之外,G-36A的驾驶方式是适应法国的习惯而进行了修改,和原本F4F的操纵方向完全相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架G-36A是按照法国海军提出来的要求进行了涂装,完全按照法国海军的标准,机体全身涂成浅灰色,并且涂上了法国海军航空兵的带锚红白蓝圆徽,尾舵操纵面也顺次涂上红白蓝,代表该机体的编号NXG1(民间飞机编号)也涂在了机翼上。日,这架G36A在格鲁曼的机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并表现出了相对不错的性能,然而仅仅两天之后,德国便入侵格力贝里尼,正式结束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假战。随后,在法国部队在对德国作战的接连失利的情况之下,贝当代表法国宣布于6月22日投降,订单随之取消,而生产进度则才刚进行到第七架生产完毕,宣布继续抵抗的自由法国运动也和英国装备购买委员会达成了共识,将订单移交给英国人处理。同时,因为一开始格鲁曼与法国海军的协议,这批G-36A在生产期间就已经预装了法式的联络装备,但武器则因为要求统一出厂预装,而最终订单取消时没有一架G-36A装备过武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77225fbcf617d2d8f54b151edab9a4a.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741\&\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英国涂装的G36A\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法国不得不中止这一批订单后,急缺舰载战斗机的皇家海军便立刻向格鲁曼提出接过G-36A的订单以缓解危机。随后格鲁曼很快与皇家海军谈妥并随即展开进行英式涂装的作业,随后于7月27日经由加拿大向皇家海军输出了第一批次共8架的G-36A以让其进行相应的调试。这批G-36A随后换装了全英式的无线电设备及光学瞄准镜,并将原本法式的操纵方式改回美英通用的操纵方式。武器上则也除去了机鼻上的机枪,和当时正在进行调整的F4F-3一样都装备了四门M2 .5英寸勃朗宁航空机枪,但由于原本G-36A给机枪预留的位置有所不同,机枪在机翼放置的位置也和F4F-3有所不一样。英国随后在接收了这一批G-36A后将其正式登记为Grumman Martlet Mk.I,并将其中一架拉去进行测试,其余五架则提供给当时驻扎于苏格兰Hatston的海军航空队驻地并配属于804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f6c159b8361ddae330ace.jpg\& data-rawwidth=\&1151\& data-rawheight=\&81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Grumman Martlet Mk.I,804海军航空队,1940年。关于Martlet的名称,一般翻译为岩燕。而Martlet的实际意义则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无足鸟传说,传说这种鸟毕生飞行,和风而眠,一生仅落下一次,便是其死亡之时,因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其常常作为欧洲家族的家纹而使用。后文为了统一介绍,在1944年亦正式更名野猫之前均按照翻译惯例称呼其为岩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a51e654a5a9bd6b7edb2.png\& data-rawwidth=\&898\& data-rawheight=\&57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打包运输状态的岩燕Mk.1 \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随着下一批59架岩燕Mk.1的抵达,英国皇家海军开始正式将其装备于海军航空队中,九月时,804皇家海军航空队拥有了12架岩燕Mk.1并开始投入实际的防空任务,第二支装备岩燕Mk.1的802皇家海军航空队也在十月份正式投入实战巡逻中。两只航空队主要担负着英国皇家海军斯卡帕湾军上空的防空任务,在1940年的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的防空任务中,两架属于804皇家海军航空队的岩燕Mk.1击落了来袭的德国空军容克斯Ju 88双发轰炸机,这是整个野猫家族的舰载机的首次空战胜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制飞机的首次空战胜利,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F4F-3才敢刚开始交付不久,比威克岛上空的空战还要早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空战中被击落的Ju 88的引擎也被拆下并送往格鲁曼本部进行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共有91架岩燕Mk.1从格鲁曼的工厂生产了出来,而其中原本作为法国海军备用机的订单中的十架,在由英国商船SS Ruperra运输的途中,由于潜艇U-46的袭击,这十架岩燕还未来得及展翅便葬身于大西洋海底。因此,英国海军总共拿到了81架岩燕Mk.1。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岩燕Mk.1尽管装备着着舰钩,但从未参加过任何舰上的正式军事行动。再后来退居二三线后,这一批岩燕辗转多个海军航空队作为各种训练机使用,其中也包括着舰的练习。最后仅有一架岩燕Mk.1保存下来,这也是目前野猫系谱中所有现今保存机中最老的一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46ded58e08b8ba2fabef09ccb973d61.png\& data-rawwidth=\&905\& data-rawheight=\&56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喵……不对,咕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45cd1d5d39a6fe20657ff6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岩燕Mk.1 AL-246,现保存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博物馆,野猫家族中的现存资历最老的一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1940年8月,英国人出于对岩燕的满意而向格鲁曼递交了进一步生产其他型号岩燕的要求。这是因为由于岩燕Mk.1不具有折叠翼能力,这些岩燕只得在英国皇家海军的陆基航空队使用。为了能在英国航母穷巷陋室般的机库和凾刃之地般的航母甲板上能够顺利采用这种舰载机,皇家海军要求得到一批100架的具有折叠机翼结构的岩燕以装备舰载航空机队,并且为了提升火力(这种机枪塞爆其他不管的想法在飓风上体现的足够多了……),要求将机枪数目从四门提升到六门。而为了规避F4F-3的引擎过热问题,英国海军则选择装备一级二速增压器的惠特R--G引擎(民用版惠特R-1830-90,也就是XF4F-6,之后的F4F-3A的实验装备的引擎)。格鲁曼社内将这种设计编号为G-36B,而英国皇家海军则将其编号为Grumman Martlet Mk.II(格鲁曼岩燕Mk.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此时此刻,采用折叠翼系统的XF4F-4正在进行调整和测试,整体技术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而催的很急的英国佬已经想迫不及待的拿到具有折叠翼的岩燕以更换早已过时且性能不佳的贼鸥、管鼻燕以及许多双翼舰载战斗机。于是格鲁曼和英国的采购部门协商过后将这批订单中前十架更换为美国海军所需求的F4F-3而非英国人原本需求的岩燕Mk.2以作为替代,并将其编号为Grumman\u003Cbr\u003E Martlet Mk.III(格鲁曼岩燕Mk.3)。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123bcdaff559908cfe65bf4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岩燕Mk.3(A),AM-958 \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岩燕Mk.2的试验机在XF4F-4的改造完成后不久也开始根据XF4F-4的制造经验开始进行生产,并于1940年10月完成了首次成功的试飞,但格鲁曼以研究为理由并未直接转交给皇家海军。而原本约定的十架岩燕Mk.3的生产也在美国海军方面调整完F4F-3之后开始,最终于1941年4月初转交至英国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c3f75ac5dc4a5bfefc341.png\& data-rawwidth=\&899\& data-rawheight=\&55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组生产组装中的岩燕。图下四架均为岩燕Mk.2,而上面的两架则是岩燕Mk.2(双空速管)和一架制式不明的野猫\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岩燕Mk.2的生产也在试验完成后展开了。由于引擎的不同,岩燕Mk.2虽然和同时期已经展开生产的F4F-4一样都具有六门机枪以及折叠翼设备,但是在引擎整流罩上的设计还是有所不同。岩燕Mk.2取消了引擎整流罩正面上方的化油器进气口,同时也类似早期型F4F-3与F4F-3A一样只有一对引擎冷却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在XF4F-4的调整中就已经证明了在收回机翼的时候,F4F-3的直插式空速管会在收回时造成损坏,因此在生产岩燕Mk.2的时候格鲁曼便考虑到了重新改造空速管的位置以避免损坏问题。F4F-4最终选择了向下弯成L型的空速管的设计,而岩燕Mk.2则不一样,采用了向上弯折成7字形的空速管。其中编号AM964的岩燕Mk.2为了试验空速管在机翼折叠时的问题,甚至同时装备了7字形和L型两种空速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33da2fa9e7b5e6f5d962da88abf1736.png\&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541\&\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格鲁曼仓库。图左是未装备机翼的F4F-3的机身,而图中及图右是岩燕Mk.2的机身 \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岩燕Mk.2一前一后生产了两批次,整个订单90架岩燕Mk.2,包含1941年8月运往英国本土的36架和1941年12月运往远东地区(印度孟买)的54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b95dfb5ce895b01cc7d8.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38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英国大胆号护航航空母舰与搭载于舰尾的六架岩燕Mk.2。其改造自英国俘获的德国商船,但只是简单的在原本的船体之上铺了一层飞行甲板以放置及起降舰载机,没有舰桥和机库。\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运往英国本土的岩燕Mk.2其中的六架移交给了皇家海军802航空队,并随后转到英国大胆号护航航空母舰(HMS Audacity,D10)作为唯一的舰载机使用,这是岩燕在英国皇家海军的首次作为舰载机在作战中得以运用的经验。在这期间,大胆号使用岩燕Mk.2来获得护航船队上空的制空权以防范德国空军福克尔Fw 200的侵扰,并在一次从英国本土出发至直布罗陀的护航船队任务之中成功击落来袭的3架Fw 200,而这六架岩燕中的指挥官机也中弹坠落。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剩余的五架岩燕Mk.2最后的作战是日开始的又一次从英国本土前往直布罗陀的HG76船队护航任务。在19日的行动中,岩燕成功驱赶了来袭的Fw 200,再次击落两架并击伤一架,成功保护住了船队的安全。然而两天后大胆号便因为潜艇U751的鱼雷袭击而被击沉,五架岩燕一架也没有保住,而五位飞行员则幸存了下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4a057c9ede.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56\&\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岩燕Mk.2,888皇家海军航空队,可畏号航空母舰。该编队使用岩燕Mk.2随同航母参加了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中击落了两架轰炸机(6日击落一架法制Bloch 175轰炸机,9日击落一架Ju 88轰炸机),并在随后为同盟国登陆西西里和萨勒诺的行动中为登陆部队提供了空中掩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余曾搭载过岩燕Mk.2的还有不屈号(HMS Indomitbale,归属于806皇家海军航空队A分队,1942年八月)、光辉号航空母舰(HMS Illustrious ,归属于881皇家海军航空队,1942年五月)以及可畏号(HMS Formidable,归属于888皇家海军航空队,1943年2月),在舰队防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几架的岩燕Mk.2自行改装了意味不明的机腹整流罩,还有一些岩燕Mk.2在英国人手里加装了额外的挡风玻璃支撑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0fcc826f3fdc2e46f2a4f7dcd237864.png\&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55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原计划提供给希腊空军的F4F-3A,由图可以隐约辨识希腊空军的蓝白色同心圆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此前,希腊空军在1940年10月意大利宣布入侵希腊之后紧急向格鲁曼公司下达了订单以防范意大利的进攻,而格鲁曼受到美国海军的授意之后也将原本计划生产的95架F4F-3A的前30架作为出口至希腊的战斗机来生产,将生产优先级提到了最高并于号全部完成生产,匆忙送至希腊。然而途中因为德国人的干预,希腊随后于4月7日不得不向德国投降。而与此同时,搭载着这批提供给希腊的F4F-3A的商船正途径直布罗陀,随后在美国海军的许可下,英国皇家海军收纳了所有的30架F4F-3A,并也将其命名为Grumman Martlet Mk.III(格鲁曼岩燕Mk.3),不过一般为了以示与G-36B早期生产的10架替代机编号的岩燕Mk.3相区分,这批非官方称呼为Grumman Martlet Mk.III(B),另十架则编号为Grumman Martlet Mk.III(A)(注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1fbf0c449e649ad02e77.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58\&\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岩燕 Mk.3(B)于直布罗陀。这批岩燕非常罕见的同时拥有英国皇家海军飞机编号以及美国海军航空队的飞机编号,图上依旧可以辨识出机身上所印的美国海军飞机编号BuNo 3876。。\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c4f5417fbeb44.png\& data-rawwidth=\&908\& data-rawheight=\&479\&\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部署于埃及的西迪哈尼什机场的岩燕 Mk.3(B)\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岩燕Mk.3(B)在直布罗陀卸下之后经过五个月的调整和改修,主要被分给了805英国皇家海军舰载机队并运用于位于埃及北部沿海地区的西迪哈尼什机场。在这里,这批岩燕Mk.3(B)主要任务是对地支援,护卫沿海的运输船队以及护航轰炸机队,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在日到日,这群岩燕在护航轰炸机队的任务中击落了1架菲亚特G.50战斗机,并击落了包括意大利SM.84食雀鹰轰炸机和Ju 88轰炸机在内的至少四架轰炸机,击伤一架Bf 110重型战斗机。在西迪哈尼什机场随后落入德国人手里之后,805航空队随即转场至肯尼亚,最终全部回到英国本土进行修整。另外还有少数岩燕Mk.3(B)于1942年至1943在肯尼亚配属于795英国皇家航空队进行飞行员的训练任务。\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大洋上奋战的美国短毛猫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虽然不是非常光彩,但是野猫开战后最早的损失却是由友军造成的。珍珠港空袭后当晚,企业号派出了6架VF-3的F4F-3在珍珠港的福特岛机场着陆以增援其航空力量,但由于正处黑夜以及信息未能及时传达,这六架野猫被当作了敌机并遭受了来自于友军的防空火力的攻击,两架野猫在混乱中被击落,另有两名飞行员在防空火炮的袭击下被迫跳伞。最终VF-6失去了三位训练有素的舰载机飞行员,这批野猫也所剩无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u003E\u003Cimg src=\&v2-d13e0c6f64e70b59ad3f90.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13\&\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日军占领威克岛后,曾属于VMF-211的F4F-3残骸。图中211-F-11号机正是击沉如月的F4F\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5c80c155a3384206bec70fb106f9423.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4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现在威克岛上的VMF-211纪念碑\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威克岛环礁位于西太平洋地区,自1899年美国正式主张其为本国领土后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战争气息逐渐逼近的1940年才开始意识到威克岛位置的重要性,并经由美国陆海军开始联手将其改造为一个军事基地。1941年中旬完成了机场跑道后,在12月4日迎来了由企业号航空母舰运送来的12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VMF-211战斗机中队的F4F-3,形成了第一波空中战斗力,除此之外还部署有多门高射炮及从老战列舰和老驱逐舰上拆下来的淘汰的五英寸及三英寸舰炮。\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仅仅在威克岛获得了飞机后第三天,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场的序幕。而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当中,偷袭珍珠港并宣布开战后不久,从瓜加林环礁飞来的日本海军第24航空战队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以低空的飞行态势也同时展开了对威克岛的狂轰滥炸,然而由于低空云层的遮挡,不论是威克岛上的美国军人还是正在3600m高空巡逻的VMF-211的四架野猫甚至都没有发现这波陆攻轰炸的到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奇袭般的轰炸让在跑道上的8架野猫彻底损坏了7架,其余一架的飞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地勤也在拼命维修以让其恢复飞行能力,可以说威克岛当时幸存下来的只有轰炸当时在空中进行高空战斗巡逻的四架F4F-3,而装载着第二批送至威克岛的水牛F2A的萨拉托加还在路上,威克岛上空的情况可谓岌岌可危,而随后九六陆攻的轰炸又进行了两次,所幸四架野猫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奋勇进行反击并击落了来袭的若干架九六陆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月10日,在夜间由潜艇诱导突袭威克岛的计划因为浪高而失败之后,第二天登陆舰队准备开始对威克岛进行舰炮射击以摧毁岛上的反击力量。负责舰炮射击的是夕张担当旗舰,以下六艘旧式睦月型驱逐舰和神风型驱逐舰的组成第六水雷舰队以及天龙和龙田组成的第十八战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b4d720cfa52517.jpg\& data-rawwidth=\&1445\& data-rawheight=\&1884\&\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击沉如月的亨利埃尔罗德,在12月23日中的陆上战斗中,他在掩护他的部下转移弹药时不幸遭受袭击而重伤身亡\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清晨时过于轻敌的日本海军在接近了威克岛附近之后遭受了威克岛上的炮台的猛烈炮击还击,许多驱逐舰难以承受来袭的反击火力,遍展开烟雾以离开炮台的射程范围内。然而撤退的节奏却因为疾风号驱逐舰被炮台击沉而打乱了。随后,VMF-211的所有四架F4F-3装备着两枚AN-M30 GP100磅炸弹起飞开始对向瓜加林环礁撤退的攻略舰队展开袭击,在确认了日本的炮击舰队没有任何空中援护之后,四架F4F-3开始对日军舰队使用机上搭载的四门M2 .5英寸机枪射击比较大型的夕张、天龙和龙田各舰的鱼雷管以及舰尾深水炸弹投射器的位置,试图引发舰只自爆并以炸弹进行水平轰炸,得益于日本海军对于防空的忽视,这些舰上的落后的防空火器基本对VMF-211的F4F-3造成不了任何威胁,只能任其宰割,夕张侥幸逃过轰炸,而天龙和龙田多名舰员在扫射和至近弹的轰炸中丧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四架野猫不断地起降着陆,仿佛这一刻进化成了更凶猛的猫科动物一般对退却的日本舰队展开了反复的袭击。5时37分,驾驶F4F-3的亨利埃罗尔德在对因僚舰疾风沉没而慌乱的如月进行袭击时,拼命用机枪和100磅炸弹对进行扫射和轰炸,成功引爆了鱼雷(另一说深水炸弹),将如月的舰体直接炸飞成两段,舰桥、二号烟囱及半个桅杆都被爆炸的冲击波给震飞,随后在五分钟后的第二次爆炸中彻底沉没。而这四架野猫依旧穷追不舍,通过扫射引燃了后方装载登陆舰队的武装商船金刚丸,并且持续对弥生和睦月等舰展开袭击,几乎所有船舰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伤害。受到如此猛烈反击的日本舰队只得仓皇逃避,而美军方面,四架野猫中其中一架因为遭受了防空火力的直击,在强行着陆的时候彻底摔坏了,虽然飞行员幸存了下来,但这架野猫已经再也飞不起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85e1f6ebede.png\& data-rawwidth=\&764\& data-rawheight=\&714\&\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击沉如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陆基航空队对威克岛每日不停的轰炸依旧在持续。12月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舰舰载机起飞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