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在非洲的企业企业走进非洲

吴琪:中国企业如何走进非洲
作者:吴琪
第1页:新挑战之一:对部分企业监管不力
第2页:新挑战之二:缺乏宏观风险预警能力
第3页:新挑战之三:缺乏全方位、多层次公关战略
第4页:新挑战之四:管理和业务拓展能力有待企业提升
  近十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显著。2004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长超过400%。2009年投资额达到14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较上年增长55.4%。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区域比例已经达到83%,直接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49个国家与地区,高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平均覆盖率71%,仅次于亚洲的89%。
  中国企业在非直接投资范围广泛,包括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对自然资源开发投资较多,在非洲国家的大使馆推出的投资项目中,80%以上都跟矿产资源的投资有关。过去,投资非洲以国家经济援助,大型企业承担为主。随着中小企业力量的增强及非洲的开发,非洲国家逐步成为中小企业投资首选。2008年中小企业对非洲投资达海外总投资的32%,远高于第二名东南亚的20%和位居第三的拉美地区的18%。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共有9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而中小企业接近800家,占比超过85%,对非投资呈现出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的局面。
  “走出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走进非洲”则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热点。然而最近非洲局势一系列的突变,投资非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新挑战之一:对部分企业监管不力
  中国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管;缺乏企业非洲投资宏观环境评估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在非洲当地,缺乏全方位、多层次公关战略等问题。应对非洲投资新挑战,中国政府的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缺乏有效监管能力,导致监管结果与政府部门初衷背道而驰。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进行监管,可以促进企业有序高效投资。然而,政府对监管和监管程度的把握不当,使得“监管程序复杂,效率低”,成为了部分优秀企业“走出去”的瓶颈,而“该管的,缺乏监管”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海外投资引导,在海外自行其是,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形象。最终,政府的监管结果使得“想"走出去"的企业无法走出去,不该"走出去"的企业,走了出去”,与政府促进优秀企业走出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的初衷背道而驰,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民营企业由于海外投资数额较低,一般不需要国家级政府机关审批,“走出去”所受监管力度也较低。由此,在缺乏政府监管和把关情况下,“走出去”的部分企业出现了不遵守当地,不重视安全和产品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非形象。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一些不良企业走了出去,它们在非洲无视当地法律,不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雇劳工,工资标准甚至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在当地形象。还有部分企业,不顾当地国法律,在东道国行贿,严重影响当地正常秩序。有评论家说:“中国在给非洲带去贸易、投资、工作和技能的同时也带去了坏习惯。”1
(责任编辑:HN028)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6/20 01:1506/09 11:0705/08 21:5403/12 03:3403/05 12:4603/04 03:4903/02 11:2302/15 04:25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中国企业走进非洲 非洲朋友:中国,我们的亲兄弟!-中华龙都网-周口日报社主办 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企业走进非洲 非洲朋友:中国,我们的亲兄弟!
09:12:10&|&来源: 新华网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合作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走进。中国驻非企业作为非洲社会的一分子,履行社会责任、服务非洲建设、推动文化交流,架起了新时期中非人民的友谊之桥。非洲朋友由衷地说——
“中国,我们的亲兄弟!”
  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军用机场,当地儿童手持中津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中国“非洲光明行”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 李平 摄
  汹涌澎湃的洪水四处肆虐,咆哮着冲毁了桥梁,淹没了房屋……9月初,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至少103人死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奥约州救灾行动,疏浚河道8000立方米,清理6座涵洞,加固1座桥梁和修复3处垮塌桥梁,被奥约州州长阿比奥拉·阿吉莫比称为“可信赖的朋友”。
  “对非洲的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让非洲国家和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亲兄弟。”纳米比亚全国工人联合会前任主席阿弗斯·穆和说。
  在非洲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一位老人(右)在手术后重见光明,高兴地大叫起来。 新华社记者 李平 摄
  治病显大爱——
  “中国医生让我们重见光明”
  【镜头一】她努力张大眼睛,终于视线由混沌变得清晰,眼睛上的那层“白雾”消失了。当津巴布韦76岁的珍妮·坎戈玛眼睛上的纱布揭开后,她噙着泪水抱着中国医生说,“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因为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太谢谢中国医生了!”
  今年3月,由海航集团赞助的“光明行”号飞机载着北京同仁医院一个医疗小组,跨越1.2万公里再次走进津巴布韦共和国。在3月19日到24日短短的几天内用精湛的医术,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远郊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为51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使其重见光明。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20年全球消灭可避免盲”的战略目标,而白内障患者占其中的绝大多数。2003年,中国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发起了“光明行动”。
  “中非光明行”是中国医疗队专门赴非洲为非洲盲人提供免费复明医疗援助的活动。去年11月14日,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开拓了中国非洲光明行的先河。由北京同仁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组成的中国医疗队携带最先进的设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非洲津巴布韦和马拉雅两国的首都,分别为当地的310例和302例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
  今年4月13日,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的“光明行”活动来到了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为109名从赞比亚全国各地汇集到中赞友谊医院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赞比亚矿业部姆瓦莱部长表示,“光明行”活动为赞比亚眼疾患者带来了福祉,在赞比亚社会各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乃至在赞比亚的形象。
中国中铁专家为坦桑尼亚工人缝补衣服。
  患难见真情——
  “让我们有了安身之处”
  【镜头二】摇曳不定的蓝白色探照灯光、坦克马达密集的轰鸣、砰砰的枪声……一位肯尼亚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颤颤巍巍地躲进中国公司提供的避难所,与其他肯尼亚难民一起祈祷着能躲过这场灾难。与他们共同坚守家园的还有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驻肯尼亚代表处的员工们。此刻,他们正忙着将储备的干粮和水分发给饥肠辘辘的难民们。
  肯尼亚局势动荡期间,中航国际驻肯尼亚公司的售后服务小组仍在肯尼亚地区执行合同,集装箱检测设备小组也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出于安全考虑,肯尼亚方面让代表处及中方团队暂停工作或回国避难,但中航国际驻肯尼亚总代表司炎轩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工作,与肯尼亚人民同甘共苦,守望。
  不仅仅是在动乱时期,每当非洲人民遭遇困难时,中国驻非企业总是第一时间给予非洲人民帮助,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关怀。
  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8级大地震,顷刻间大量房屋倒塌。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向阿尔及利亚政府提供了50万美元的救助款,并无偿援助200套临时住房,之后,又以非常低的价格承建了5000套社会住房。事实上,中国建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参与阿尔及利亚震后重建社会住房项目的外国公司。
  在非洲经济陷入困难时期时,中国企业也始终与他们奋战在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不会赚了钱就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承诺“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不减少一吨产量”,还增加投资接管了已被关闭的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使2250余名赞籍员工就业,惠及民众近2万人,让以矿为生的城市重获新生。
中国中铁员工与外籍员工进行拔河友谊赛。
  文化传友谊——
  “中国公司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
  【镜头三】“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华为中东北非培训中心一间闹哄哄的屋子顿时安静了下来。老师费迪健步走上讲台,开始为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学员们讲解华为公司最新的通信技术。26岁的费迪是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每年他都会到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培训,然后再把他学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
  除了对企业内部职员的培训,华为公司在南非积极参与了多个政府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与开普敦大学合作建立IP网络培训认证中心,为南非及周边国家免费提供IP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及资格认证。
  不少中国驻非企业还在当地举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中学生到当地经贸合作区参观、为当地儿童举行慈善活动等,让当地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和中国文化。
  8月25日,埃及的50名孤女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了由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赞助的“斋月献爱心”活动。她们参观了该中心的“中国小屋”,从刺绣到旗袍、从古筝到象棋,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收到了新的书包、橡皮擦等学习用品。
  “谢谢泰达投资公司给予我们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问候和温暖。”孩子们紧紧地抱着刚拿到的新书包,一个个笑逐开颜。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华为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还为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及周边3个州的210名孤儿举办了为期3天的夏令营活动。
  “中国企业能够为尼日利亚儿童做实事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尼中友谊的见证。”尼日利亚“浓情”慈善基金会主席基法希表示,“华为公司在过去十多年积极投身尼日利亚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的良好形象。”
当地儿童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向赤几马拉博市无偿捐赠的公益水井前喝水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同的交易是公平的,他们是用经济的力量而不是枪炮来征服非洲的。
——非洲学者莫约在其轰动一时的《援助的死亡》书里如是说
过去的45年是赞比亚人民与中国人民充满友谊、充满兄弟般情谊的45年。很多中国兄弟在修建坦赞铁路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赞比亚人赴中国学习中文和技术,回国后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中国不断增加在赞比亚的直接投资。我想在此感谢中国人民对赞比亚人民的慷慨,谢谢!
——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在赞比亚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45周年纪念日时如是说
中国在刚果(金)的援助给刚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常常在夜里加班加点,他们勤劳工作的精神让刚果人钦佩不已,大多数刚果人民认为中国人工作努力而且效率很高,希望中国企业能参与到更多的建设工作中来。
——刚果(金)发行量最大的《潜力报》资深记者奥利维·迪奥索如是说
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正积极帮助发展中的非洲兄弟,非洲人民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对非洲是真心帮助,不抱私利。中国援建的杜阿拉供水工程和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为喀麦隆人民改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喀麦隆的让·勒内中校如是说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员工与雇员之间团结合作参与石油勘探开发。
真诚实在的合作
中非是伙伴,更似兄弟。自2000年中非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一大批优秀的走进非洲。它们在参与非洲经济建设的同时,造福当地民众、促进文化交流,与非洲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
多年来,中国把更多的投资目光投向能使非洲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医疗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建成了一大批包括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在内的重大项目。
塞内加尔总统瓦德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通过直接投资、贷款和各种公平合理的合同,中国已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数百万非洲民众而非少数精英分子的生活水平。”
但是,对中国援助非洲的举动,在世界的另外一些角落,却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声音发出来,像苍蝇的嗡嗡声不绝于耳。经常拿出来说事的就有所谓“新殖民主义说”。
中国不是通过战争或殖民等手段崛起,而是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温家宝总理曾在2006年6月访问非洲时就明确表示:“‘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我们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中非走近总是让一些西方国家“酸溜溜”的,除了“新殖民主义说”外,还渲染“中国盯上非洲丰富自然资源”。然而,事实正如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所说,非洲出口到中国来的石油完全是以国际贸易方式进行,总量不到30%;几内亚铁矿最大的矿权所有人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曾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马里共和国现在并没有什么资源,但中国人在帮助马里修桥、修路。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所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外交也一直秉承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非交往与合作原则——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在此原则下,中国企业与非洲的合作也将在真诚之路上继往开来。
责任编辑: 戚永热点:&&&&
中国企业走进非洲 非洲朋友:中国是我们亲兄弟
  汹涌澎湃的洪水四处肆虐,咆哮着冲毁了桥梁,淹没了房屋&&9月初,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至少103人死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奥约州救灾行动,疏浚河道8000立方米,清理6座涵洞,加固1座桥梁和修复3处垮塌桥梁,被奥约州州长阿比奥拉·阿吉莫比称为“可信赖的朋友”。
  “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让非洲国家和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亲兄弟。”纳米比亚全国工人联合会前任主席阿弗斯·穆和说。
  在非洲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治病显大爱
  “中国医生让我们重见光明”
  【镜头一】她努力张大眼睛,终于视线由混沌变得清晰,眼睛上的那层“白雾”消失了。当津巴布韦76岁的珍妮·坎戈玛眼睛上的纱布揭开后,她噙着泪水抱着中国医生说,“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因为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太谢谢中国医生了!”
  今年3月,由海航集团赞助的“光明行”号飞机载着北京同仁医院一个医疗小组,跨越1.2万公里再次走进非洲津巴布韦共和国。在3月19日到24日短短的几天内用精湛的医术,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远郊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为51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使其重见光明。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20年全球消灭可避免盲”的战略目标,而白内障患者占其中的绝大多数。2003年,中国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发起了“光明行动”。
  “中非光明行”是中国医疗队专门赴非洲为非洲盲人提供免费复明医疗援助的活动。去年11月14日,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开拓了中国非洲光明行的先河。由北京同仁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组成的中国医疗队携带最先进的设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非洲津巴布韦和马拉雅两国的首都,分别为当地的310例和302例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
  今年4月13日,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的“光明行”活动来到了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为109名从赞比亚全国各地汇集到中赞友谊医院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赞比亚矿业部姆瓦莱部长表示,“光明行”活动为赞比亚眼疾患者带来了福祉,在赞比亚社会各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乃至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形象。
  患难见真情
  “中国企业让我们有了安身之处”
  【镜头二】摇曳不定的蓝白色探照灯光、坦克马达密集的轰鸣、砰砰的枪声&&一位肯尼亚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颤颤巍巍地躲进中国公司提供的避难所,与其他肯尼亚难民一起祈祷着能躲过这场灾难。与他们共同坚守家园的还有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驻肯尼亚代表处的员工们。此刻,他们正忙着将储备的干粮和水分发给饥肠辘辘的难民们。
  肯尼亚局势动荡期间,中航国际驻肯尼亚公司的售后服务小组仍在肯尼亚地区执行合同,集装箱检测设备小组也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出于安全考虑,肯尼亚方面让代表处及中方团队暂停工作或回国避难,但中航国际驻肯尼亚总代表司炎轩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工作,与肯尼亚人民同甘共苦,守望非洲。
  不仅仅是在动乱时期,每当非洲人民遭遇困难时,中国驻非企业总是第一时间给予非洲人民帮助,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关怀。
  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8级大地震,顷刻间大量房屋倒塌。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向阿尔及利亚政府提供了50万美元的救助款,并无偿援助200套临时住房,之后,又以非常低的价格承建了5000套社会住房。事实上,中国建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参与阿尔及利亚震后重建社会住房项目的外国公司。
  在非洲经济陷入困难时期时,中国企业也始终与他们奋战在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不会赚了钱就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承诺“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不减少一吨产量”,还增加投资接管了已被关闭的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使2250余名赞籍员工就业,惠及民众近2万人,让以矿为生的城市重获新生。
  文化传友谊
  “中国公司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
  【镜头三】“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华为中东北非培训中心一间闹哄哄的屋子顿时安静了下来。老师费迪健步走上讲台,开始为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学员们讲解华为公司最新的通信技术。26岁的费迪是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每年他都会到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培训,然后再把他学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
  除了对企业内部职员的培训,华为公司在南非积极参与了多个政府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与开普敦大学合作建立IP网络培训认证中心,为南非及周边国家免费提供IP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及资格认证。
  不少中国驻非企业还在当地举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中学生到当地经贸合作区参观、为当地儿童举行慈善活动等,让当地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
  8月25日,埃及的50名孤女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了由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赞助的“斋月献爱心”活动。她们参观了该中心的“中国小屋”,从刺绣到旗袍、从古筝到象棋,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收到了新的书包、橡皮擦等学习用品。
  “谢谢泰达投资公司给予我们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问候和温暖。”孩子们紧紧地抱着刚拿到的新书包,一个个笑逐开颜。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华为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还为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及周边3个州的210名孤儿举办了为期3天的夏令营活动。
  “中国企业能够为尼日利亚儿童做实事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尼中友谊的见证。”尼日利亚“浓情”慈善基金会主席基法希表示,“华为公司在过去十多年积极投身尼日利亚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的良好形象。”(责任编辑:UN602)
11-09-14·
11-09-14·
11-09-14·
11-09-13·
11-09-13·
11-09-10·
11-09-09·
11-09-09·
09-12-16·
09-09-13·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中国企业走进非洲 非洲朋友:中国,我们的亲兄弟!(组图)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合作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走进非洲。中国驻非企业作为非洲社会的一分子,履行社会责任、服务非洲建设、推动文化交流,架起了新时期中非人民的友谊之桥。非洲朋友由衷地说
  “中国,我们的亲兄弟!”中非青年欢快地聚在一起。  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军用机场,当地儿童手持中津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中国“非洲光明行”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 李平 摄
  汹涌澎湃的洪水四处肆虐,咆哮着冲毁了桥梁,淹没了房屋……9月初,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至少103人死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奥约州救灾行动,疏浚河道8000立方米,清理6座涵洞,加固1座桥梁和修复3处垮塌桥梁,被奥约州州长阿比奥拉·阿吉莫比称为“可信赖的朋友”。
  “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帮助是真诚的、无私的,让非洲国家和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亲兄弟。”纳米比亚全国工人联合会前任主席阿弗斯·穆和说。
  在非洲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一位老人(右)在手术后重见光明,高兴地大叫起来。 新华社记者 李平 摄
  治病显大爱
  “中国医生让我们重见光明”
  【镜头一】她努力张大眼睛,终于视线由混沌变得清晰,眼睛上的那层“白雾”消失了。当津巴布韦76岁的珍妮·坎戈玛眼睛上的纱布揭开后,她噙着泪水抱着中国医生说,“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因为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太谢谢中国医生了!”
  今年3月,由海航集团赞助的“光明行”号飞机载着北京同仁医院一个医疗小组,跨越1.2万公里再次走进非洲津巴布韦共和国。在3月19日到24日短短的几天内用精湛的医术,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远郊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为51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使其重见光明。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20年全球消灭可避免盲”的战略目标,而白内障患者占其中的绝大多数。2003年,中国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发起了“光明行动”。
  “中非光明行”是中国医疗队专门赴非洲为非洲盲人提供免费复明医疗援助的活动。去年11月14日,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开拓了中国非洲光明行的先河。由北京同仁医院和人民医院组成的中国医疗队携带最先进的设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非洲津巴布韦和马拉雅两国的首都,分别为当地的310例和302例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
  今年4月13日,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的“光明行”活动来到了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为109名从赞比亚全国各地汇集到中赞友谊医院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赞比亚矿业部姆瓦莱部长表示,“光明行”活动为赞比亚眼疾患者带来了福祉,在赞比亚社会各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乃至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形象。
中国中铁专家为坦桑尼亚工人缝补衣服。  患难见真情
  “中国企业让我们有了安身之处”
  【镜头二】摇曳不定的蓝白色探照灯光、坦克马达密集的轰鸣、砰砰的枪声……一位肯尼亚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颤颤巍巍地躲进中国公司提供的避难所,与其他肯尼亚难民一起祈祷着能躲过这场灾难。与他们共同坚守家园的还有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驻肯尼亚代表处的员工们。此刻,他们正忙着将储备的干粮和水分发给饥肠辘辘的难民们。
  肯尼亚局势动荡期间,中航国际驻肯尼亚公司的售后服务小组仍在肯尼亚地区执行合同,集装箱检测设备小组也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出于安全考虑,肯尼亚方面让代表处及中方团队暂停工作或回国避难,但中航国际驻肯尼亚总代表司炎轩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工作,与肯尼亚人民同甘共苦,守望非洲。
  不仅仅是在动乱时期,每当非洲人民遭遇困难时,中国驻非企业总是第一时间给予非洲人民帮助,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关怀。
  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8级大地震,顷刻间大量房屋倒塌。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向阿尔及利亚政府提供了50万美元的救助款,并无偿援助200套临时住房,之后,又以非常低的价格承建了5000套社会住房。事实上,中国建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参与阿尔及利亚震后重建社会住房项目的外国公司。
  在非洲经济陷入困难时期时,中国企业也始终与他们奋战在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不会赚了钱就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企业承诺“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不减少一吨产量”,还增加投资接管了已被关闭的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使2250余名赞籍员工就业,惠及民众近2万人,让以矿为生的城市重获新生。
中国中铁员工与外籍员工进行拔河友谊赛。  文化传友谊
  “中国公司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
  【镜头三】“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华为中东北非培训中心一间闹哄哄的屋子顿时安静了下来。老师费迪健步走上讲台,开始为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学员们讲解华为公司最新的通信技术。26岁的费迪是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每年他都会到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培训,然后再把他学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华为埃及公司的员工。
  除了对企业内部职员的培训,华为公司在南非积极参与了多个政府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与开普敦大学合作建立IP网络培训认证中心,为南非及周边国家免费提供IP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及资格认证。
  不少中国驻非企业还在当地举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中学生到当地经贸合作区参观、为当地儿童举行慈善活动等,让当地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
  8月25日,埃及的50名孤女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了由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赞助的“斋月献爱心”活动。她们参观了该中心的“中国小屋”,从刺绣到旗袍、从古筝到象棋,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收到了新的书包、橡皮擦等学习用品。
  “谢谢泰达投资公司给予我们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问候和温暖。”孩子们紧紧地抱着刚拿到的新书包,一个个笑逐开颜。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华为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还为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及周边3个州的210名孤儿举办了为期3天的夏令营活动。
  “中国企业能够为尼日利亚儿童做实事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尼中友谊的见证。”尼日利亚“浓情”慈善基金会主席基法希表示,“华为公司在过去十多年积极投身尼日利亚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的良好形象。”(严冰 林贝 张瑄)
当地儿童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向赤几马拉博市无偿捐赠的公益水井前喝水  声音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同非洲的交易是公平的,他们是用经济的力量而不是枪炮来征服非洲的。
  非洲学者莫约在其轰动一时的《援助的死亡》书里如是说
  过去的45年是赞比亚人民与中国人民充满友谊、充满兄弟般情谊的45年。很多中国兄弟在修建坦赞铁路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赞比亚人赴中国学习中文和技术,回国后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中国不断增加在赞比亚的直接投资。我想在此感谢中国人民对赞比亚人民的慷慨,谢谢!
  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在赞比亚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45周年纪念日时如是说
  中国在刚果(金)的援助给刚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中国企业常常在夜里加班加点,他们勤劳工作的精神让刚果人钦佩不已,大多数刚果人民认为中国人工作努力而且效率很高,希望中国企业能参与到更多的建设工作中来。
  刚果(金)发行量最大的《潜力报》资深记者奥利维·迪奥索如是说
  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正积极帮助发展中的非洲兄弟,非洲人民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对非洲是真心帮助,不抱私利。中国援建的杜阿拉供水工程和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为喀麦隆人民改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喀麦隆的让·勒内中校如是说
  (张瑄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员工与非洲雇员之间团结合作参与石油勘探开发。  观点:
  真诚实在的合作
  中非是伙伴,更似兄弟。自2000年中非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它们在参与非洲经济建设的同时,造福当地民众、促进文化交流,与非洲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
  多年来,中国把更多的投资目光投向能使非洲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医疗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建成了一大批包括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在内的重大项目。
  塞内加尔总统瓦德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通过直接投资、贷款和各种公平合理的合同,中国已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数百万非洲民众而非少数精英分子的生活水平。”
  但是,对中国援助非洲的举动,在世界的另外一些角落,却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声音发出来,像苍蝇的嗡嗡声不绝于耳。经常拿出来说事的就有所谓“新殖民主义说”。
  中国不是通过战争或殖民等手段崛起,而是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温家宝总理曾在2006年6月访问非洲时就明确表示: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我们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中非走近总是让一些西方国家“酸溜溜”的,除了“新殖民主义说”外,还渲染“中国盯上非洲丰富自然资源”。然而,事实正如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所说,非洲出口到中国来的石油完全是以国际贸易方式进行,总量不到30%;几内亚铁矿最大的矿权所有人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曾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马里共和国现在并没有什么资源,但中国人在帮助马里修桥、修路。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所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外交也一直秉承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非交往与合作原则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在此原则下,中国企业与非洲的合作也将在真诚之路上继往开来。(张瑄)(来源:新华网)
(本文来源:新华网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799条
评论1041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中国企业在非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