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成都农商商业银行投行部做什么主要做什么,业绩如何

详解“蛇吞象”交易:安邦当年如何吃掉成都农商行的?
我的图书馆
详解“蛇吞象”交易:安邦当年如何吃掉成都农商行的?
  2011年,尚不起眼的安邦保险成功摘得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农商行)控股权,仅仅4年时间,这笔56亿元的投资即可收回成本。收购完成以来,这家注册资本排名全国第一的农商行,一直是安邦如今万亿资产版图中,最最重要的一块。  接近安邦的人士告诉记者,在2013年末,安邦总资产约7000亿元时,成都农商行的总资产是4293亿元;而到2014年底,安邦达到“万亿元”规模,成都农商行的总资产约为6000亿元,“继续保持‘十分天下有其六’的地位”。  这块巨大的财富蛋糕,安邦保险如何获得?  优势独特的千亿银行  成都农商行,由原来的成都市农村信用社,于2009年12月更名后成立,2010年1月正式挂牌。  成立之初,成都农商行注册资本58.98亿元。其中,属于成都市国有资本系统的公司: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投集团)为第一大股东,占股9.83%;成都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股7.53%;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占股5.09%;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股4.61%;成都市协成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占股3.93%。  这五家相加,占股30.99%。这就意味着,彼时,成都市政府对成都农商行相对控股。  截至2010年年底,其资产总额已达160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41.6%;各项存款余额1315亿元,较两年前增长74.2%;各项贷款余额826亿元,较两年前增长64.2%。  该行一位前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彼时的成都农商行,包括之前的成都农信社,资产优良,“农户的存款,虽然单个数额不大,但总体而言,存款稳定、可靠,这在银行业里是很难得的。”  该人士还介绍,除此之外,成都农商行还有一项非常明显的优势,“是成都地区营业网点最多、覆盖面积最广的银行”。  不起眼的安邦  然而,也就是在2010年12月,成都农商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一个增资扩股议案:将总股本58.98亿股、注册资本58.98亿元,扩充至100亿股、100亿元。100亿元的注册资本,在全国所有的农商行里,排名第一。  新增的41.02亿股,以每股定价1.6元募集,因此总计募集65.632亿元。其余24.612元溢价,列入资本公积。  怎样确定每股1.6元的增发价格?  记者得到的一份上述临时股东大会的会议材料,对此作出了解释:  其一,这是“基于资产评估结果”,成都农商行“根据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聘请中介机构以日为基准日对本行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为1.399元/股”。  其二,“遵循市场原则”,“综合考量目前的市场环境、本行资产质量、经营状况、未来成长性等因素,作为定价参考”。  其三,“考虑战略合作价值”。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能“在跨区域发展、人才培训、风险管控、科技建设、后台集中管理及业务领域方面给予支持和合作”。  其四,“维护现有股东权益”。即在1.399元/股的基准价上,加上2010年的可供分配利润,归属于增资扩股前的股东。  因此,确定了1.6元/股的价格。  此中所谓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即是安邦。  安邦当时出资56亿元,拥有成都农商行35亿股股份,占35%股权,已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而原有的股东,或多或少也参与了增资,但持股比例已被稀释。属于成都市国有资本系统的成投集团等五家股权相加,已由原来的30.99%,下降为21.99%。前十大股东中,除安邦外,其余9家加起来也只有33.09%。  同时,来自安邦的陈萍、赵虹、李军、张晔、姚大锋、李剑飞,在后来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并推举王明德担任独立董事。因此,在14人董事会里,安邦至少占得“半壁江山”,并囊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的职务。  实际上,在入股之时,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安邦,注册资本只有51亿元,总资产256.7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73.83亿元,净利润5.08亿元。即使在保险行业里,也是“不起眼的小角色”。由它来并购成都农商行的千亿元资产,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蛇吞象”交易。  与成都的渊源  记者采访所知,这桩交易,从一开始就在成都的政界、商界,引起了较大争议。多位官员、商人表示,这其中或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  2011年3月和11月,银监会四川监管局和中国银监会,分别批复同意了这一增资扩股方案。同年11月11日,增资、验资工作,全面完成,公司章程亦修订完毕。  至此,安邦保险对成都农商行的“蛇吞象”,尘埃落定。  巧合的是,就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前一天,也就是日,成都市主要领导更迭,时任市委书记李春城离任。  该市市委一位官员对记者称,新任的成都市委领导,至少两次在会议上,对安邦收购农商行的这一交易,表示严重不满,并称这桩上千亿元的国有资产买卖,“(当初)都没有上市委常委会讨论”。  值得指出的是,在正式收购成都农商行之前,安邦还与成都市官方完成了一项重要交易,那就是买下了成都“天府大道北段966号园区1、2号楼”。  那片园区办公楼是原来成都市的“新行政中心”,占地255亩左右,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共有六栋形似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状的办公楼(即1-6号楼),呈莲花瓣状放射排列,中间则是一栋类似国家大剧院“巨蛋”的椭圆形办公楼。整体建筑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2008年3月,成都市政府部门陆续搬入办公。2008年5月,汶川地震。当年7月,成都市政府宣布搬出这片富丽堂皇的大楼,将该行政中心“处置变现”。同年11月,民生银行以3.6亿元的价格,买下其中的6号楼。  2010年7月,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网站”上挂出公告,转让1、2号楼,挂牌价4.92亿元。同时,对受让方条件,做出特别具体的种种规定。  日,交易达成。受让方就是安邦,成交价格,就是4.92亿元。   有人欢喜有人愁  接近安邦的人士告诉记者,控股成都农商行之后,安邦将数百亿元保费收入,包括理财险收入,存入了该行——如仅仅在2014年第三季度,即有42亿元协议存款存入,且存款期限达到5年零1个月,这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对外贷款能力。同时,在城区,成都农商行还新增了不少营业网点。  安邦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13年,成都农商行全行资产总额达4293.16亿元,存款余额2602.04亿元,贷款余额1336.00亿元,存贷款增量分列成都全市金融机构第一和第四位,存贷款余额分列第三和第五位。净利润45.21亿元,同比增长33.76%;每股净资产2.02元,同比增长27.04%;每股净现金流5.38元,同比增长10.93%。  同样在2013年里,上海文俊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文俊),从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600208.SH)手中,受让了其持有的4.875亿股成都农商行股票,每股转让价为1.79元,合计8.73亿元。上海文俊自此持有成都农商行4.88%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再加上持股1.79%的第十大股东北京涛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与安邦关系密切,安邦或可实际掌握的成都农商行股权达41.67%。  2014年的年报尚未披露,安邦保险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成都农商行在2014年年底,总资产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意味着,从2011年11月正式入主算起,安邦保险只需要4年的时间,即到2015年,就可以收回56亿元的全部投资。  此外,截至2013年年底,成都农商行还拥有各层级机构634家,其中总行营业部1家,分行3家,一级支行27家,二级支行91家,分理处512家。并且,在这些网点里,“获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网点总数增至466个”。这无疑非常有利于安邦保险集团掌控的安邦财险、安邦人寿、和谐健康等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  但有人欢喜也有人愁。  在此桩交易发生期间主政成都的几位主要官员,都在此后落马。  安邦入股之前成都农商行原来的第一大股东、时任成投集团董事长吴忠耘,在2013年12月被纪检部门调查,后移送司法;2014年12月,一审被判处死缓。  这些官员,包括已然一审判决的吴忠耘,涉案材料、司法文书迄今未予公布。记者向有关部门询问,亦被以“事情敏感”等理由婉拒。(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业务拓展/市场营销)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规模:100-499人公司性质:国有企业公司行业:金融(保险/银行/基金/证券)
&&&&&&&&&&
发布日期:工作性质:全职公司类型:银行招聘人数:2人工作经验:8~10年及以上学 历:本科及以上专业要求:未知年龄要求:不限外语要求:不限普通话程度:不限薪 水:面议计算机能力:不限性别要求:不限工作地点:成都市
职位描述:
职位要求:
1、发掘潜在客户,帮助客户了解财务知识和投资常识,了解理财业务; 2、全面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方案; 3、做好客户回访及后续服务。指导理财经理做好客户营销及服务。任职要求:1、大学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0-45岁,金融、审计、法律等相关专业;2、8年以上银行工作经历,男女不限,熟悉相关外管政策规定, 5年以上投资银行工作经验和3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3、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成都市科华中路新5号
注:1、部分企业隐藏了Mail、电话、联系人,如需投递简历请直接点击申请职位。
  2、如果您还不是我们的会员,请注册填写并创建一份简历,就可申请职位。如需外发简历,请注明该招聘信息来源。
公司简介: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成都市科华中路新5号
注:1、部分企业隐藏了Mail、电话、联系人,如需投递简历请直接点击申请职位。
  2、如果您还不是我们的会员,请注册填写并创建一份简历,就可申请职位。如需外发简历,请注明该招聘信息来源。
&&&&&&&&&&投行的真实生活--送给将来要从事投行的童鞋(转)
一直在跟着看,突然今天想把这些都整理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个真实投行做model,做并购case,做尽职调查的生活状况。这是绝对真实的文字。光看发布的时间就知道I-banker很少在23:30以前有空的...
作者是:携隐Melody, 曾经在Chasedream上GMAT版红极一时的ID。
客户新换的项目经理以前是MS的,发过来的model不但干净漂亮简洁明了,连color
code都和我们的一样。讨论时无论什么问题我们一提她就懂了。内部追资料也井井有条效率奇高。敬佩。前banker就是给力啊。
5月21日 23:29
手上一项目刚变live,analyst还没到位,只好自己干analyst的活。写完EL还要走内部审批程序,好,烦。话说,起一个靠谱的项目代号怎么这么难啊?&
5月21日 01:00
投行一天5/19:9点15进公司,开始改teaser。9点半review另一book。10点项目周会。11点给台湾客户找资料,顺便瞄两眼WSJ。11点45
teaser out,午饭+ +闲聊+ 。。。3点和客户讨论model,4点咖啡 。5点客户给了反馈又改teaser。9点teaser
out,又开始model。1点半:看睡着了,回家!
5月20日 01:31
刚听闻我们组里的junior个个都是他们class的top rated。暗喜之余,顿感压力。
5月19日 18:37
投行一天5/18:9点半进公司,开始看model,10点和客户电话讨论两小时,12点和team讨论model。1点跟进book,2点午饭,3点和律师通电话,4点到客户公司开会,7点回到公司得知要连夜写一个teaser
。9点做另一book,11点另一conf call。。。3点写完teaser,总结明早会议发言。3点半,收工!
5月19日 03:44
早上嫌热,卷着衬衫袖子出门。到了公司发现袖扣忘带了,只好很不专业地卷着袖子面了两个candidates
,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压力。这还好过有次出差见客户也忘打包袖扣。看来这年头什么都得备N份,一份放公司,一份放行李箱。真正以司/路为家
5月16日 13:14
最近面了个条件很好的candidate,非常勤恳,背景也好,还很hungry。没给offer,因为普通话说的不够流利。从新analyst名单中选人,名字不像中国内陆的直接划掉。昨天纽约一香港小朋友也告诉我猎头明确表示因为语言问题他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普通话成王道。我真幸运。港人真不容易。
5月13日 14:12
台湾签证还没搞定,老板又让去UK出差。秘书说要两周才能签到UK签证,老板很费解但也很无奈。本来以为小红本本只对我度假生活造成困扰,但现在已经发展成我工作最大阻碍!抓狂。
5月11日 13:29
太密集的做同一件事情的后果就是无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在两个公司要求最高的MD的高标准压力下冥思苦想40多个小时,对公司和行业迅速了解,最终出来大家都叫好的book的时候最有成就感和热情,也最
impress客户。此后再有改动就变的很拖很无聊。凡事无完美,适当的让客户收手真是门高深的学问。
5月6日 00:21
收工。。。。这个项目真变态,客户提供的guidance整个就是一circle,没一个item是fixed的,全是viarables,彼此基于彼此,还得跟行业水平match,这model做的叫一个累!明天数字出去了肯定又是狂风暴雨。不管,今朝有觉今朝睡先。。。&
5月5日 04:11
终于可以收工回家了,不过几小时后又得回来讨论。本次熬夜立下香港开工以来新记录,有种不详的预感这个记录本周内就会被刷新。。。
5月3日 03:16
连轴转36个小时,刚刚画着page就睡着了。。。明早9点又一轮review,接下来的漫漫长夜要怎么熬啊。 P.S.
通宵的好处是,team建立了革命友谊;最严厉的MD也对我们轻声细语;还有我可以叫第9个外卖了。。。&
5月2日 21:47
以为中午就可以收工的,居然又留到现在,而且新的一轮伤筋动骨的改动才刚刚开始。香港果然压力大,每本book都要在短时间内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赶工出来,而且通篇都是strategy和
positioning,再加model,逼着我做完M&A做consulting。。。虽然这样比较fun,但强度真的很让人抓狂啊啊啊&
5月2日 16:21&
一抬头已经10点。老板都进公司了。正好,直接讨论,连家都不用回,这工作链接的多天衣无缝。&
5月2日 10:07
又做到天亮。。。上工这么快就俩通宵了,而且都是在long weekend
。等会项目上的MD就要开会讨论,据说是全公司最严厉最凶最可怕的主。通宵结束反应迟钝,估计等会被骂时会麻木呆滞点头之吧 。
5月2日 06:26&
下午在客户那呆了四个半小时讨论book和
model,喝的是pantry难喝的咖啡,客户吃的是他同事带给他的三明治。讨论完我们回公司干活,12点多还收到客户邮件。我们不停push他给资料,他要不停和公司内部会计和其他部门催资料。这年头corporate也不好做啊。
5月2日 01:44
周六半夜一点收工,在楼下遇到一堆抽烟的同事,吞云吐雾完毕后提议去喝一杯再回家,犹豫要不要去的人都被吼"你到底是不是banker啊"。心想加班完毕喝一杯是投行常事,就去了。。。结果他们说喝一杯的地方是Volar!巨汗。遇到一堆bankers,还遇到不想遇到的人。唉,下次要问清楚先。
5月1日 21:34
到香港后的第一次出差就是Day
Trip。飞过去两个半小时,飞回来两个半小时,这边去机场半小时,那里下了飞机去客户那一小时。。。和客户开会一个半小时,我们要花至少八个小时在路上。幸运的是这次没有太多资料要看,我得以睡了八小时。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么好彩咧?
4月29日 11:49
香港最近假期好多,几乎周周有假放,过完清明过复活节,过完复活节过五一,接下来的佛诞日居然也是公众假期!对此我表示很抓狂。所有support部门都放假了谁来帮我们做slides印book
啊?Legal啊conflicts啊都放假了客户有要求咋办啊!复活节已经折腾的我够惨了,又要再来?
4月29日 11:37&
办公室又悲催的只剩我一个了。刚做完一个项目的活,还有一堆项目等着处理。上周我已经连接三个新项目,今天又接一个。闲的时候天天炫耀嚷闲果然是要遭报应的。
4月26日 01:11
为了一份法律文件折腾两天了,折腾来折腾去协商不出结果;为一客户折腾两周了,两周后给的资料还跟两周前没差;周末整个office
building年度例行停电进不了,在宾馆网络奇慢,第一次用remote也极度不顺利,偏偏这种时候活还不停冒出来,全部下周due,但下周二就要出差,极度抓狂
4月23日 18:15
下周二晚出差,周三回。密集出差估计要从此拉开帷幕。P.S. 亚洲的CEO们都好年轻啊,起码从照片上看起来是这样。
4月21日 13:03
听说港人都是心计极深的笑面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摆你一道。暂时没感受到,部门同事都很nice。但是这些天的确感受到了港人的"不把你远远甩在后面我就没有安全感"。做事雷厉风行和高效我很欣赏,有时太急于求掌控局面求表现就会不知不觉让客户牵着鼻子走。真希望有本"港人相处手册"!
4月21日 00:55
复活节和五一假期当前,新项目一个接一个,客户一个比一个拖,一个比一个demanding,都生怕在自己出发度假前有东西忘交待忘要求。Pushing
back在这里是门大学问。反正我的假期是铁定泡汤了 。
4月20日 20:20&
香港第二周,进入正常banking
schedule,项目越来越多,一天回家比一天晚,又变成每天三点睡觉,悲催的是不能像在纽约那样早上11点才进公司。第一周那都是假象和浮云啊有木有!
4月20日 00:48
Team里其他组员没有意识到的,或者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说太多,太坚持会惹人憎,会让人觉得不够低调,但站在我的立场又不得不说,不得不坚持。唉,婉转友善型沟通技巧急需加速提高。
4月19日 22:52&
新员工培训,一屋子坐的几乎都是美国回来的。HR
说,周末每4个小时可以claim一餐,所以一天可以claim两餐。立马有人问,一天24小时不是6餐吗?HR说,你们难道周末准备在公司呆到8小时以上吗?大伙异口同声:那很有可能。HR显然被惊到,说需要确认再答复我们。难道这里周末加班8小时为上限?
4月18日 17:42
香港第一周感受:在美国混是要聪明地高调,不高调就没人记得你,也就没人力撑你,你就是下一轮被淘汰的。在香港混则要聪明的低调,不然很可能不知道怎么死的。。。
4月18日 16:46
部门第一次聚餐,老板举杯说,我最希望的就是全队和谐,彼此合作,有问题说出来大家解决,不要勾心斗角,或暗自不满,我在这行11年,从没遇到干不下来的活,只要大家精诚合作。好老板啊,热泪盈眶。老板接着说,为增进部门感情,现在请大家开始聊公司八卦!
4月15日 19:44
在美国经常超额还吃不饱或吃不好,在香港点了两个人吃的份量还用不到额度一半。在美国忙到10点忘点晚饭就只能吃Pizza,在香港美食24小时随时候传。Happy。我真容易满足。P.S.
翠华的鸡翅真好吃!&
新老东家用的投行常用工具和数据库好巧不巧全都不一样(Outlook vs Lotus Notes, PPT vs Word,
Thomsonone/Factset vs CapitalIQ),全都要重新培训。还好目前为止感觉新的每一样都比老的好用。
4月13日 16:02
早上看完日出进公司,凳子都还没坐热已被拎去参加项目会议,完全陌生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有极大自由发挥空间,带劲儿。下午就已经和客户讨论model。忙一天,晚上居然还有空跑到SOHO,吃完川菜吃甜品,吃完甜品喝酒聊天,又泡到现在。开工第一天居然这么美好,真令人讶异。
4月12日 01:54
玩的太疯,返工前只好通宵赶工看资料。亚洲的公司果然和美国大不同,投资项目多,增长快,资本需求大,综合起来公司选择也多,比看一家稳定公司的资料有趣。希望这是一个好开端。东爱里莉香说,要把每一天的回忆变成闪亮的胸章别在胸前,然后笑着往前走--送给自己在香港正式开工的第一天。
4月11日 07:40
早上就要出发去机场开始我的悠长假期,现在还在办公室干活,这什么世道。悲愤。 &
1月20日 16:56
【投行日志】 今天吃完麻辣烫唱完歌回到办公室已经2点过了。隔壁的analyst还很惨的在binding
books.,要我一起帮他flip。一看傻眼了:几乎每本book都没有wire好。好人做到底,赶快又和他一起跑到楼下把所有book拆开重新bind/flip。刚好赶上
messenger过来pick up。一看时间都他妈四点半了。
1月17日 21:56
【投行日志】投行峰回路转是家常便饭,这个客户居然不知道受了什么压力要给我们fee,哇哈哈。通宵总算没白熬。Deal上的analyst本周五离开公司,总算在他走之前还看到结果。
1月5日 06:50
【投行日志】明天绝大部分人就都飞出去过节了,今天是非官方“儿童参观日”,还没走的MD和D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带到办公室来。一个个小面孔真是可爱,连带平时严肃的MD们今天也都换了个人似的,全部都是软绵绵笑嘻嘻的Daddy。
【投行日志】周五晚上我在上面2年半,每两月一pitch,终于live了一大deal,最近半年庞大team紧锣密鼓跟进的buyside黄了,理由是法国政府施压不让卖。今天早上我另外一个buyside也黄了,target给竞争对手买了(第二次输给同一个竞争对手)。我恨buyside。
【投行日志】我最不能忍受投行的不是long hours和high
pressure,而是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吃外卖!嘴巴好淡,好想吃番茄蛋炒饭!
【投行日志】
Analyst的女朋友从很远来看他,就过一个周末,但是他此刻还在跟我干活。另外一个analyst生日的时候女朋友从加拿大飞来给他庆生,结果他整天跟我干活一直到凌晨6点,只听见他隔几小时打电话说:不要等我吃晚饭,不要等我吃蛋糕,不要等我睡觉,不要等我送你上飞机。投行=恋爱杀手。
【投行日志】做不完的活。。。我已经开始5分钟连续盯着一个cell么有反应,每隔10分钟就睡着一次了。放弃,收工。
【投行日志】昨晚干活通宵到6点半,7点开始一个接一个的call,一气忙到下午才有空买杯咖啡,然后回来继续干活。下午又开会布置新任务,埋头苦干到现在,发现活还是源源不断,做完的只是冰山一角,感觉么有觉睡还要这么捱的人生真是么有希望啊啊啊。
【投行日志】收工。。。接着7点有一个call,8点有一个call,9点半有一个call,10点半有一个call,11点半有一个call。。。我不如现在quit算了。
【投行日志】 朋友上星期约我本周吃饭喝酒,我说没问题,我下周很闲,项目上都没啥事,尽管来找我。刚刚他邮我说不想写paper let's
drunk,我说我都快忙死了那有那个闲工夫。他很委屈的说是你自己说本周很闲的,我很无赖的说,谁让你真信一个banker说自己闲的。
【投行日志】收工回家。。。我真希望我手上的这个deal马上死掉 。
【投行日志】小K同学的deal今天leak了,赫然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他们已经到了组成投行和律师团的地步,泄露出去也不奇怪。昨天MD做演示的时候正好也有同学问为什么公司在deal
close前就选择公开,MD说因为到了组建投行团的时候,邀请5家投行开会等同于直接打电话给华尔街日报。哈哈。
【投行日志】今天晚上最后一次招聘活动,到此除了面试外招聘就结束了。我已经累惨了,不光自己累,看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边抱大腿一边拼能力和
progress更累,到了筛人的一关更更累。第N次深切体会到同事有天跟我说的,monkey can do
banking,做投行不难,难的是get in。
【投行日志】几个月前去学校的时候一项目上的D叫我带份最新的book给他看(他也在同一招聘组),我当时人已在机场路上,于是叫analyst把book发到我个人邮箱。到了学校我拿出iPad给他看book,在场所有同事都很被impressed。现在JPM给所有associates发iPad了,同事发我消息说,你真是行业先锋。
【投行日志】某人的乌鸦嘴说,照这MD的风格删掉的pages迟早会回来的。话说这种衰事只会早不会迟,虽然不用给客户看了,但MD坚持认为该分析相当滴有意义相当滴需要揣在口袋里带去meeting。当然这多么在情理之中啊,不然的话他的价值何在捏。投行里许多像今晚这样的凌晨4点就是拜此类MD所赐,MD
【投行日志】耗费了我们整个感恩节的几页pages在今天下午的电话会议后全被删干净了,awesome。并不意外,因为早觉得给我们instructions的MD
不给力。也不是说page本身有问题,但一个好的MD的能力并不在于做出好的page(那应该交给他的team),而在于明白要向客户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及如何干净利落地传达。
【投行日志】明天要去沃顿做招聘。要是我的粉里碰巧有沃顿MBA一年级,不管想不想做banking,欢迎邀请我明天晚上一起腐败。
【投行日志】感恩节前夕,鸭梨持续加大。办公室都空了,我还在。明天还得进公司。悲催。
【投行日志】每年到了感恩节这个礼拜都以为会很闲,大部分MD和D们都度假去了啊,连VP都估计走了一半。结果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杯具。今天又干活到现在,什么世道啊。
【投行日志】 招聘进入尾声,各家开始invite only
events。那些拿到的,放松心情,不要出错。那些没有拿到的,也不是世界末日,将来还有机会,尤其是学校有bidding
systems的,把精力都放在继续和bankers
networking及准备面试上。有任何面试相关问题请留言提问,我综合以后会写篇怎么准备面试的文章。
【投行日志】感恩节星期前一个大周日的晚上还干活到凌晨4点的我表示鸭梨很大。Holiday
season就是不想干活啊不想干活,只想到处逛看每家店里满满的圣诞物品,以及窝在家里抱着Cas喝着咖啡看投影玩游戏。
【投行日志】 做了一下午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s。到了这个阶段,大家的差距渐渐拉开,能keep
up的人持续留下好印象,不能跟上这个节奏,还停留在对banking最早的粗浅认识的同学就会慢慢fall out of the
circle,所以其实每年到了最终决定面试名单的时刻,高下已分,大家基本不会太烦恼要选谁。
【投行日志】informational
interview目前如火如荼,同事们个个奔忙于sessions之间,去之前都会把中国同学的resume挑出来,拿来问我:他/她上的大学怎么样?我的答案通常永远是“great”。同事开玩笑说中国没有不那么“great”的大学么?当然是有啊,不过最终进入top
bschools的就只剩下“great”了。
【投行日志】收工准备回家。本周就此落幕,本轮裁员也应该随之结束了,不知道下一轮会在什么时候,也许做完了年终评估又来一轮。。。反正我不在乎。做这行就是赢有赢开心,输有输开心。输了就有时间陪父母环游世界,也不错哇!
【投行日志】为避免误会,要声明一下,本次裁员和市场啦危机啦业绩啦盈利啦什么的通通无关。GM裁员是结构性调整,因为政府限制诸多,一些业务部门现在不能办下去了。
Banking裁员是每年的例行任务,类似末位淘汰以及无情地送走deals少的领域的bankers的机制。入行到现在我已经经历至少5轮裁员了。
【投行日志】今天获知亲爱的Q生在本轮裁员中壮烈牺牲了。虽然裁员还可能在进行中,谁也不知道我会不会是下一个,虽然幸灾乐祸是可耻的,但我还是要默默地but深深地为自己及无数和我交流过并share共同感受的人庆幸一下。[请问撒花的表情在哪里?]
【投行日志】 花了整整一晚上,把WSF的resume book看了一遍,回了20多封info interview
requests,累啊。最大的感慨是这年头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没在Directory里放照片呢,一律不招(joking)。明天回学校Open
House,接下来还有一个event,整个校园招聘在final interview之前的环节就结束了。大家加油啊。
【投行日志】公司Global
Markets今天裁人,dealbreaker上说裁了7%,banking这边也裁了几个--目前为止已经听说有三个部门挨刀,黑色星期一啊,恐怖。(希望公司不要因为这条涣散军心的围脖而裁我)
【投行日志】 今天回学校做LGBT的招聘活动,说实话我挺佩服出席的这些学生,尤其是MBA1们,在一个陌生环境才没多久,就愿意come
out。同行的一个gay同事今天也讲了很多他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很有感触。另外觉得在LGBT中,其实G是最受到照顾的,也最愿意出柜的。今天来的都是
G,没有一个L。路漫漫。
【投行日志】那个害我熬了两个月通宵,客户拿到买家offer之后因为MD离开公司而把我们抛弃了的deal今天announce了。看到新闻就来气。
【投行日志】部门有一个D,人很好,又随和又开朗,喜讲笑话(大部分不那么好笑)。但是juniors都恨他,因为他经常浪费大家的青春。就好象大周六的今天,11点就把我们都叫回办公室,到现在我们所做的也就是改两行字而已。他有N个项目在身,回到办公室所有team都在感觉良好,我们则白白浪费一整天。
【投行日志】 很多人问我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做才能impress bankers。答案是什么问题/无论你怎么做都基本无法impress
bankers,因为你是外行,你不是真的懂这个行业,而bankers在各个events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内行的身份通过你的问题帮助你了解这个行业。所以你的问题要“实际”,不是要impressive。
【投行日志】刚有同事告诉我,如在招聘中遇到学生某某,千万不要招他。究其原因,同事说此人五六年前是他手下,当时因为表现太差被他开除。同事评价“你绝对不想要这么一个人在你的team里”。他这么一说,这个学生今年基本没机会了。所以说职业声誉是点滴积累的,不能轻易搞砸,当心随时back
【投行日志】刚从Michigan的event回来。和上次一样大家表现的都还不错。几点建议:1)向banker介绍了自己后一定要问一个问题再走,光听不问会觉得你怪或太shy;2)就算忘记带name
tag,当场拿笔在sticker上写上贴上也比没有的好,没tag谁记得住你;3)来之前如果能和相对熟识的banker打个招呼更理想。
【投行日志】本周各学校的MBA1们要来纽约visit各家银行了。和其他活动一样,要礼貌得体,沉着自信。和每个banker谈一会,问完问题,留下印象,就
move到下一个,尽量多认识人多了解firm,为以后informational
interview做准备,但是也不要因此太过蜻蜓点水。有问题可以留言问我。大家加油!
【投行日志】终于可以回家了。。。连续熬夜+连续清晨的conference
call,我现在连跟analyst说着话都能睡着,而且最后一个email发出去之前的spelling
check简直是错字连篇。。。。明天还要早起 (围脖为什么不给一个熊猫黑眼圈的表情!)。
【投行日志】两个deal最近同时变live。好事,但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我将主要在办公室度过,尤其现在已经接近月底,11月又有感恩节,要赶在圣诞节前把主要流程结束,就代表我接下来将会有无数凌晨和通宵,加周末全报销。幸好纽约现在是冬天!
本次招聘遇到小孩都不错,其中有两个表现尤其大方,为了记住她们的名字以后follow
up,问她们要名片,一个带了,一个没带。遂只记住了带的那个的名字。回来后收到一堆thank you
note,照着名字去学校的facebook查,有照片的都有印象,没照片的就完全没印象了。所以说照片和名片都不能少啊。
部门下一任staffer是我好朋友。今天从AA回来跟他出去喝咖啡,他告诉我说他将是下一任staffer,并嘱咐我先不要宣扬,因为还没有正式任命。我告诉他其实我两个星期前就已经听说了,貌似他是最后一个知道everybody
knows的人。投行有的是gossip但没有秘密 。
晚上和几个志在投行的MBA1聊天。大家都很不错,问的问题都很靠谱,总体水平非常的强。甚感欣慰。
大战前的我还很可怜的在加班。话说我从回来以后就几乎没在凌晨5点前睡过觉,第一周是因为时差,后面就都是因为干活!Q生+一年级已经是很痛苦的组合了,+我出差在hotel用笔记本很痛苦的上公司电脑,+之后还要传真到不同的hotel,+新的analyst没做过投行intern什么都不会教都无从下手!
又一次狂奔赶飞机。这次是因为忘记出门时段正好是下班高峰,而且是周末!赶到机场离起飞就只有15分钟了。还好我今天换了sneakers,又还好秘书给我订的头等舱,否则真是不让上了。气喘吁吁地坐下来,飞机就起飞了。看着窗外逐渐暗去的城市灯光和天边那一道夕阳霞光,心情顿好。
一年级analyst的速度有时真让人抓狂,给她comments她会花3倍时间来turn,turn完了还miss一半的comments
。Q生项目上的这个明天开始到下周一都休假准备考试,换了一个新的连实习都没在投行做过的,我刚辛辛苦苦解释完所有的变动和model,又要重新来一遍,到底还让不让人休息了!
跟我在Q生项目上的是个第一年analyst,前两天都干的挺好,跟着我周一熬通宵,昨天又到凌晨5点,虽然质量不行但速度还凑合态度也不错。今天开始速度明显放慢,到了晚上12点她告诉我她有其他项目要忙,我允许了。10分钟后我出去超市买东西吃,眼睁睁看着她钻进车里回家了。Speechless。
【投行thank you
note要点】1.要记住终极及唯一目标是提醒别人你的名字,所以要尽可能写下能勾起banker对你回忆的内容,比如你问过的问题;2.不要太长,bankers不会看;不要太短,显得不serious;3.发的越快,banker对你的记忆越新鲜,越容易记住你;4.绝对不能有typo和语法错误,必杀。
我很不幸地又开始和Q生干活了。昨晚做完招聘回到酒店,花了两个小时才终于登陆进公司的电脑,又花了一个通宵指导项目上第一年的analyst把model做完,早上把page发出去,明明在和
model无关的内容上标上了TBU,告知我们并没有更新,Q生还是硬当没看到,回信说“一堆错”。没更当然错了 。
Michigan一年就400多个学生,现在有
150个都对Banking感兴趣,从某种程度也表明了投行校园招聘在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然基于经验,十月底的Wall Street
Forum过后,就会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放弃。Resume
drop之前,大概会有另外15%放弃,坚持到最后的最多只有开始的一半而已。
昨天的招聘活动很成功,来了大概150个左右的学生。好久没看过这么多人穿着整齐黑压压的一片坐在教室里了,那气势还是满惊人的。Pres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Captin已经在Michigan做了
10年的招聘了。之后大家提的问题都很不错,一听就知做过功课。中国学生的表现也挺好,没有落后。继续加油!
招聘结束后大家以前喝酒吃东西看球。须臾有人收到了第一个thank you
note,成为我们今天的winner。30秒后另一同事也收到了,发自同一人。两同事头碰头比了半天,发现两封note写的不同,于是顿时对这位fast
mover刮目相看,先入者优势 。
昨晚为其熬到凌晨5点的deal,早上8点宣告失败,被另外一个买家买走了。Analyst转发了新闻,组内人员的第一反应是:不代表活少了,而是代表要move
on to new targets了。。。buyside deal的特色。至少本周末少一项活要担心 ,下周的事下周再说吧。
大家放假中,我熬夜中。活太多时间就过的快,感觉昨天才周一,转眼已经周五了。感觉我才刚回国度假没多久,转眼都十月了。希望今天不用继续熬夜,终于能享受一回周末。。。
假期回来第二周,没觉很忙就不知不觉晚晚做到两三点,有点想不起来以前手上同时做5个项目时是怎么熬的。明显觉得自己比放假前处事更加成熟稳健,大概得益于假期中辗转港沪穗杭四地,见了许多人,听了很多感想,感受到机会和威胁及竞争并存,因而反省思索良多吧。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啊。
Book已经做到第7个version,历经各批领导客户,从一大本缩减到几页,终于要出去见partner了。这么熟门熟路的东西,还是莫名其妙就做了N天,最后一天还是做到12点。其实每一本
book都只有20%的时间花在creation,还有80%的时间在抠细节和polishing。要做到每个小数点都没错实在需要很大投入。
刚干完活。。。其实投行“忙”还是小事,最challenging的是时间完全不由自己控制,经常性日夜颠倒。。。我看我用多少保养品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了。
我的第一个buyside deal
announce了。自进公司起我就在这个项目上,两年来几乎每个月都要做一本新的book,无数个新的model,前前后后pitch的ideas不下
20个,为其熬到凌晨3点不下30次,终于在两年后开花结了一小小果。。。这就是buyside。
这是一个竞争永远激烈,永远暗潮涌动一浪接一浪,永不给人喘息机会的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就必须逆激流而上跳过道道龙门,要跳龙门,就必须时时刻刻在激流中努力前进,不断被冲走后立刻继续游上去,不能有任何松懈。--新人问我要部门人员表,我手上最新的一份也已划满杠杠有感。
summer associate们的最后一天,现在大家都在四处打招呼告别了。有一个intern还很sweet的在我桌上留了张thank
you card。剩下的summer以及下一个学年将是他们的party
time(如果他们拿到offer的话),羡慕嫉妒恨啊!希望我们部门的几个都顺利拿到offer,好好享受夏末。
忙里偷闲偷偷跑出来喝咖啡。夏末的天气非常宜人,闭上眼睛,暖暖的微风很温柔地拂过脸庞,真是惬意。。。等我睁开眼睛,我身边的analyst已经睡着了。
和部门里比我高一级的印度同事聊了整晚。他说,MD们是极度聪明,冷酷,善于玩政治以及自私的人,你跟我在这个game中是没有位置的,我们最好的strategy就是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舒适,get
paid,然后呆在banking直到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临 。
朝夕相处的analyst走了。今天早上进办公室埋头干了一上午活,到了午饭时间才突然意识到再不会收到他发来的message问我要不要吃午饭喝咖啡了,也不会再和他熬完夜后的凌晨在华尔街到处找吃的了。怅然若失。投行生活虽然tough,其间form的友谊却因此更加深厚和珍贵。
楼下部门一intern小朋友没有拿到offer,我很吃惊。我没有跟她工作过,但一起喝过两次咖啡,觉得她除了稍微太过锋芒了一点,总体还是很solid的。坐我旁边的一年级也没有拿到我们部门的
offer,我也很吃惊,平时聊天或听他打电话也觉得他非常solid。所以说这个过程除了实力真的需要很多luck啊。
8月是美国投行度假月,也是众多juniors悲欢交集的一个月。一年级analyst拿到了第一笔投行bonus,新的一年级也拿到了第一份投行paycheck。一年级associate们在经过一年的
rotation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到各个部门。intern即将结束,offer即将发出。有人高兴,有人失落,几家欢喜几家愁。
咖啡是我投行生活头号必备品。每天早上的starbucks和每天下午走的开的时候的coffee
break已经是生活一部份。不过也有很多时候忙的连下楼买咖啡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发现了这个,泡沫丰富,味道顺滑,好喝又方便。
头痛,胃痛,发冷。但是活还堆积如山。看看周围座无虚席,一Director刚走过我座位。。。都八月了,这都什么变态行业啊!
我很郁闷!拖了2年的那个项目昨天又干到12点(之后接着有一个4小时的任务),结果一页都没用到(因为coadvisor自己做了!terrible
communication
)。熬夜+早起做完另外一个项目,结果开会的时候发现version弄错了!一整夜一上午的努力都白费了。现在则面对一整夜垃圾活 !
莫非定律(Murphy's law)是投行最常见定律之一。2点钟的client
call,材料在2点钟一定发不出去,发出去的一定出错。早上8点的会,7点book还没有print,print出来的一定出错。还有,周五晚上想参加
11点的party,一定走不了,走了一定出事 。所以投行人的抗打击能力通常都异于常人 。
投行怪异定律:所有你的项目好像都在一个阵营,你越闲越会发现世界好安静,仿佛一夜之间所有项目死的死停的停,新活也不再出现。但是一旦某个项目复活了,其他项目也会在一夜之间一起复活,于是晚上8点你刚和一个项目开过会,突然发现其他三个项目都有第二天一早就due的东西。如同现在
招聘季节快到了,活跃份子开始联系校友朋友做coffee talk。实习生们还在努力争取full time
offer。新员工马上就要加入公司,也开始联系想进的部门。所以我最近忙着喝咖啡 。昨天和new
hires,今天早上和intern,下午和Umich的学生。好忙。
Analyst今年的bonus number出来了。虽然还有几家仍待观望,但估计不会和目前平均水平差的太远:BB firms
first year top tier $50 - 65k,second year top tier $65 -
80k。虽然不算太差,但估计离analysts的心理预期还有一点距离。Banking的光辉岁月短期内看来很难再回来了。。。
2/2:刚进公司没多久就接手了这个项目,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buit了我职业生涯最复杂的M&A
model。几个月后我们sign了EL,从此噩梦开始:过去一年中我每个月都在为这位客户做新的M&A
model,评估了无数买家卖家,尝试了无数不同的架构,做到我想吐。今天又接到了新的指示 。江湖不好混啊!
1/2:一个典型的M&A live deal过程有多长?It
depends,要看行业,bid的方式,deal的大小,复杂程度和涉及的国家等等,一般来说顺利的话从sign engagement
letter开始4-6个月就可以announce,再2-3个月就可以close。但是我手头的这个deal已经run了快2年了!&
好的execution和好的ideas同样重要,尤其对M&A来说。坐在analyst甚至associate身后指手画脚的D/VP即使有再好的ideas也完全是在浪费资源。他们需要的不是junior
team而是presentations服务。 22:02
对junior来说,过份hands on的VP/D固然讨厌,过份hands
off的也很让人。就像某D悠闲哥,不到最后关头永远不见人,三催四问终于出来一封极其简洁的email,然后又不见了,打电话追问,言简意不赅,他自己的idea都很模糊,到我这里就更是糊成一片。今天为了他的突发奇想又做到2点半!
暴躁哥是公司内最遭人痛恨的MD,他的恶劣态度和脾气已然人神共愤。今天我analyst告诉我暴躁哥的莫名其妙已经到了新境界l,大周六早上7点发邮件要求我analyst立马call他,然后又连发两封催命函,紧接着就告诉我们staffer不要再和这个analyst合作。没预约哪个analyst大周六的会7点起床啊。
2/2:MD指东,他永远理解成西,然后给一堆垃圾comments浪费我们整晚。抢着出差跟客户开会,带去的问题原封不动带回来--人家答了他也不懂。实在受不了项目进度把他叫进会议室谈话,他只知重复“你们不够efficient“。碰到这种VP我真的很。这种人是怎么在这行生存了四年的啊!
1/2:我其中一个team上的VP要走人了,我和我的analyst都欢欣鼓舞。此人完全对数字无感,一简单model解释3小时他还搞不懂(当初怎么招进来的)。技术不行也就算了,但他又懒,一接到活就直接扔给我,活一出来他又要揽功上身,但又看不懂,MD一发问,明明是对的他立马指责是我们做错了。
亲爱的读者,除了暑期班的3种班型,8月底我们即将开设以下专项班:
一,托福95分+、SAT1900+专项班:
&针对新高一出国班及新高一普通班有意去美国前20名校就读的同学开设,本班是出国班中的常青藤班,限招6人,8月底开班,能够入选本班的同学,都是所在中学出国班、普通班中的佼佼者,也是本学校冲击美国顶尖名校的种子选手。高中出国学生急剧增多,但美国前20名校在国内的招生并没有相应增加,想要申请美国前20名校,从高一就要准备托福和SAT(部分常青藤助教从初三已准备托福)。培刚班里的同学,从8月底开始经过10个月的系统学习,高一下半学期托福平均95分,
SAT平均1900分,也只有高一达到如此的托福分数和SAT分数,高二的时候才有保障达到托福110+、SAT2200+。(本班有个性化的活动规划、学习规划+常青藤学姐学长定期一对一沟通)
(本班部分同学在高二时托福成绩:118、116、115、114、112、110……)
(本班部分同学在高二时SAT成绩:、、……)
二,托福110+、SAT2200+专项班:
&针对新高二出国班或者新高二普通班有意向去美国前20名校就读的学生,本班也是出国班中的常青藤班,限招6人,8月底开班。想去美国读本科,分数是首先要具备的,托福110+、SAT2200+这样的分数除非申请顾问不负责(或者顾问接待客户太多),进入美国前20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出国班中SAT110+、SAT2200+这样的学生很少很少,目前分数段较高的是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下半学期,托福110+以上的是50多人,SAT2200分以上的是31人,SAT2300分以上的是9人,但国际部一共是160多人,这就意味着只有30%左右的同学具备足够的分数去申请美国前20名校,出国班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常青藤梦想或者美国前20梦想,为了帮助新高二的同学圆梦,我们特开设托福110+、SAT2200+专项班,报名本班首先需要经过测试,测试合格的同学在高二的10个月时间内,托福平均110+、SAT平均2200+,部分优秀的同学SAT会达到2300+、托福116分。
(本班有个性化的活动规划、学习规划+常青藤学姐学长定期一对一沟通。)
(本班部分同学托福成绩:118、116、115、114、112、110……)
(本班部分同学SAT成绩:、、……)
三,初三升高一出国班专项课程(针对想去重点高中出国班的新初三、新初二学生)
14年北京市重点中学出国班、国际部招生是史上最惨烈的,培刚预测15年出国班的招生更加惨烈。重点中学出国班招生,中考成绩大概占60%-70%,今年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对外招生的分数在555分,四中的分数和实验的差不多,十一的是545分……14年重点中学出国班对非京户籍、非京学籍都有限制,部分学校号称只招收3名乃至1名在外地参加中考非京户籍学生,只招收很少数量非京户籍但在北京参加中考的学生,15年北京户籍的初三学生如何才能顺利的进入实验、四中、十一等名校的出国班就读?非京户籍但在北京参加中考的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好的出国班就读?非京户籍且不在北京参加中考的学生如何才能赢得北京重点中学出国班的青睐?初三、初二优秀学生如何提前为高中出国班、为4年后出国读本科做最好的准备呢?那就来参加初三升高一出国班专项课程班吧,本班只招5人,1年的时间提升学生进入实验、四中、十一、首师大附、人大附等重点中学出国班的成功率,特别优秀的孩子会获得上述学校的奖学金或者免除第一年学费(我们已指导9名初三学生进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出国班,部分同学获得学校奖学金或者免除第一年学费)。
四,考前冲刺班
&&针对10月份、12月份、1月份的SAT考试,我们举办SAT考前冲刺班,主要提高SAT阅读,帮助同学的SAT阅读突破680+、突破700+,感兴趣的同学或者父母请与培刚联络。
上述所有班级均有高分助教服务,助教团成员为:
TOEFL115&SAT2310&&
康奈尔大学
&&TOEFL114&SAT2240&&
宾夕法尼亚大学
赵梓润&&&TOEFL116&SAT2360&&
哥伦比亚大学
季早樱&&&TOEFL118&SAT2260&&
UCLA、瓦萨学院
陆静雯&&&TOEFL112&SAT2250&&&
卡内基梅隆大学
沙啸川&&&TOEFL108&SAT2280&&&
&TOEFL110&
SAT2400分(北京唯一满分),
&TOEFL116&SAT2340
&&&西北大学
芝加哥大学
夏心悦&&&TOEFL112&SAT2240&&&
芝加哥大学
(助教团们正在筹备出一本书,10名高三同学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活动故事和申请故事,有购买兴趣的同学或家长请先联络培刚预定;高一、高二专项班的同学可在托福110+、SAT2200+后申请成为助教团成员。)
五,美国前20名校申请:
留学中介、留学咨询公司目前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老中介没实力做高端客户,但其收费比较合理;二是高端留学机构的确有实力做高端客户,但由于接待客户太多不能做到个性化申请,成功率较低,而且收费较高。一名高中生平均要申请20所美国院校,有的留学机构一名顾问同时接待10多名乃至30多名客户,短短几个月时间要指导、修改200多份乃至600多份文书,这么大的工作量根本忙不过来,更不要说为每位同学做个性化申请了,据培刚所知,有留学机构的老板或者资深顾问会把本来号称自己亲自做的业务外包给在美国读书的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在校学生,有的是直接“复制粘贴”,最后出现这样的结局:号称美国高端申请机构每年有近300名客户,但做成功的只有60多名,200多名尽是失败案例,一名资深申请顾问或该公司老板每年接待的30名客户最后只有5、6名的结果还不错,其余全部失利,还不如学生DIY的结果好,中学出国班的顾问更不用说了,他们接待的学生更多。培刚认为,每名资深、负责的申请顾问(升学顾问)每年应该接待6名以内的客户,收费最好不超过10万元。
由于对部分留学申请机构不太放心,我们每年也为5-6名同学做申请,申请结果还不错,顾问老师曾经做的案例有哥大、宾大、布朗、杜克、康奈尔、芝加哥、波莫纳学院、卡尔顿学院、韦尔斯利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埃默里、莱斯、约翰霍普金斯、圣母、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卡耐基梅隆等,与其他留学机构相比,我们做申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接待客户较少(2名资深顾问老师每年只接待10名以内)、有足够的精力为每位同学做到个性化申请;顾问老师申请经验丰富、认真负责,业务不外包、不做假;收费合理,让家长、学生充分参与,做到名符其实的名校申请。
谢谢您的阅读。
如果您有重点高中出国班需求、托福、SAT培训需求或美国名校申请需求,请与培刚老师联系:
qq是(验证姓名朱红亮),微信搜索qq号即可。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行做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