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能不能称之为公司银行账户名称

企业是怎么被银行「玩死」的?有什么经典案例?
目前在一家小贷公司工作,主做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br&2015年市场环境恶化,贷款不好做,很多以前能做的项目现在都不敢做了。&br&当地不少中小企业、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被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玩死,我们也被坑的挺惨。&br&问题有五:&br&1、银行是怎么玩死这些企业的?&br&2、银行为什么要玩死这些企业?&br&3、被玩死的企业都有什么特点?&br&4、企业如何避免被玩死?&br&5、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如何避免被玩死?&br&问这些问题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希望大家多帮忙。&br&&br&7月8日补充&br&大家好,我是题主,首先感谢各位的回答,我已经认真的看过了每一条答案和评论。&br&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也说说当时自己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br&&br&一个多月前,某银行的行长介绍给了我们一个客户,要我们帮忙过桥,行长拍着胸脯说,没事儿,你就做吧,我肯定放。&br&我和小伙伴到现场调查,客户是个中年妇女,地处某四线城市,开商店已经20多年了。&br&三年前,某银行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工商联找到她,让她带领当地商人一起贷款,她申请了300万。&br&老本行不需要继续投入了,她就买栋楼开起了宾馆。&br&她并不熟悉宾馆的管理,所以宾馆一直不温不火,贷款年年过桥,年年续贷。&br&现在,她的银行负债已经从300万增加到了800万,某银行的300万还有二周到期。&br&从去年开始,她的征信情况开始恶化,信用卡也满额透支,而且已经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br&今年市场环境不好,我们认为抽贷风险大,没给她做,她只好从当地小贷借,利息比我们高。&br&后来某银行果然抽贷了。&br&再后来她联系过我们一次,让我们救救她,听声音,十分疲惫。&br&&br&我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客户,在我印象中,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你们爱做不做,不做我找别人”“这个资料我们不能提供给你们”“我从来不了解小额贷款,看都不看”。&br&她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邻居大妈,我第一次把客户当成“人”,而不是“数据”。&br&我很同情她。&br&因为对她的同情,我在知乎上提出了这个幼稚的问题。&br&&br&我相信大家的回答都贯彻了自己的信念。&br&企业应该怎么样,应该这么干,不要作死。&br&银行不希望企业死,不要乱贷款,按时交利息。&br&小贷公司要加强自己识别风险的能力,不要收太高利息。&br&&br&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br&企业家都是人中龙凤,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冒险精神,1块钱干10块钱的事儿。&br&银行职员有自己的任务,你不拉存款,不放贷款放款就没业绩,只好围着企业家转,忙于应酬。&br&小贷职员也有任务,虽然名声不好,但是能让我吃得饱穿得暖,这东西就是必要恶,你不干总得有人干。&br&&br&太无奈了。
目前在一家小贷公司工作,主做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2015年市场环境恶化,贷款不好做,很多以前能做的项目现在都不敢做了。当地不少中小企业、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被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玩死,我们也被坑的挺惨。问题有五:1、银行是怎么玩死这些企业的?2、银行为什么要玩死这些企业?3、被玩死的企业都有什么特点?4、企业如何避免被玩死?5、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如何避免被玩死?问这些问题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希望大家多帮忙。7月8日补充大家好,我是题主,首先感谢各位的回答,我已经认真的看过了每一条答案和评论。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也说说当时自己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多月前,某银行的行长介绍给了我们一个客户,要我们帮忙过桥,行长拍着胸脯说,没事儿,你就做吧,我肯定放。我和小伙伴到现场调查,客户是个中年妇女,地处某四线城市,开商店已经20多年了。三年前,某银行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工商联找到她,让她带领当地商人一起贷款,她申请了300万。老本行不需要继续投入了,她就买栋楼开起了宾馆。她并不熟悉宾馆的管理,所以宾馆一直不温不火,贷款年年过桥,年年续贷。…
187 个回答
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做过公金、做过同业、合作过资管。经历过钢贸风波、经历过坏账、也经历过你所谓的“玩”死企业,不想说的太宏观,楼上几位答主已经解释的很全面了,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题主的这几个问题吧。1、银行是怎么玩死这些企业的?2、银行为什么要玩死这些企业?首先,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指标,或是因为相应行里要求大力扶持某类行业金融发展。不断的在市场上搜寻优质贷款。大部分企业对于银行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说,又是不达标的。只不过没关系,大部分企业对于银行的审核要求都是无法达标的,即便是大型集团、国有企业也如此,或亦是简单的个人按揭贷款,都会有代办中介。所以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业务会顺便配合企业去优化一些有瑕疵的资料,以便顺利放贷。当然,对于老资格客户经理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搞定企业与上下级、调整财务数据、作假现金流、要求企业提供“合理的”上下游贸易订单、合同,他们会有一套严谨的手法。既不会让别人能抓到任何证据是他们作假的,又能更方便的通过银行电子信贷系统、风控管理部、贷审会……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作假,这是技术性处理。我也不认为这是骗局,因为只是建议,而不是强制性的。企业能拿贷款当然开心,竭力的去配合,没几个月钱就顺利到账。之后银行按季度定时收利息,企业加大订单,销售规模成倍增长,定时付利息,两全其美。说不定企业老板还和经办的客户经理直接称兄道弟都是非常常见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很好的财务规划,他们认为只要按时的还利息,每天到期还款时问朋友或者小贷公司调个头寸,继续提供贷款资料,出点好处给他的“好兄弟”,银行的续贷批复就会按时出来。此时在他们潜意识中,贷款是一个人情,而不是欠钱。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当贷款不是欠钱的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把这笔钱变成真实流动资金在使用,也就是把这笔钱当成自己的钱了。当订单变得优先、贸易变得优先、其他朋友之间的短期借款变得优先之时,那银行贷款的到期还款完全就是靠调头寸。因为他们总以为这个钱会顺利的按时下放,他们的“兄弟”会给行长打招呼。再看看银行这里,银监会、人民银行、总行经常会来一封长达几万字的红头文件要求最近警惕某行业;五年一换届的新行长、信贷部总经理有时会把自己的风险偏好强加于某个支行……有许多外界不知道的因素导致银行会开始针对性的收贷。客户经理心理有数,但是他怎么才能和“老板兄弟”解释呢?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不解释为妙。因为传统企业他接触的太多,他明白大家资金链永远是紧张的,告诉了企业,企业知道自己拿不到银行续贷批复,那就无法到民间或者小贷公司调头寸,导致还不出钱。所以只能鱼死网破,逾期不还。信用黑了没关系,企业至少还在正常运作。此时的客户经理是主动一方,他既然能预想到那么多,那就必须得保全自己。所以他故作镇定的继续和老板“称兄道弟”,帮他准备资料,并且甚至和行里贷审会串通,假装贷款审批通过,拿到盖有神圣银行公章的授信批复。企业以为一切顺利的问小贷公司调头寸,按期归还全额本金准备续贷之时。“兄弟”来了一通电话,具体我就不假设是银行方面放款额度不够了还是其他什么狗屁原因,总之,贷款没了。此时的企业面临上游客户的催款并且停止供货,下游企业由于断货而中止贸易合作,应收账款按正常账期才能归还,同时还有小贷公司的调头寸借款高达月3%,年化36%的利息。企业直接破产清算。—————————————————————————————————————3、被玩死的企业都有什么特点?4、企业如何避免被玩死?第一点,一般需求贷款的都是实体、贸易等传统企业。中国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传统企业之间的账期拖欠非常严重(特别是项目工程类)。应收账款的平均账期超过半年的企业不计其数。但传统企业的财务基本行使会计职能,财务管理完全有老板一个人决策。而老板往往是销售出身,有订单就签,有合作就要,很少会关注现金流问题。第二点,就如上面故事所说,很多实体企业主由于常年与银行合作。不断的续贷、不断的增加授信,把欠钱当成人情。没有理性的看待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导致银行体系由于行业宏观调控交货时信贷结构性调整收贷时,无法利用微观的手段来改变现状。综其两点,回答问题4。企业必须合理管控住自己的现金流,并且理性看待银行借款。任何企业最重要永远都是钱和人,包括现代新型的创业企业亦是如此。与下游有新的合作固然是好,但是在不分辨借款与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去盲目扩张。当现金流压力到来之时,只能自食其果。5、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如何避免被玩死?(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分先后)一、减少信用担保在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依靠银行批复或者关联担保的借款一定要再三衡量;二、企业的短期借贷还是尽量要拿到抵押担保,一抵的优良资产肯定被银行占个精光。所以要求余值抵押,二抵哪怕是三抵都不要嫌少嫌烦的去做;三、分散风险,不要由于某些企业业绩良好就进行集中放贷;四、企业老板信用情况较差、民间名声不好者建议做好强制公证,以便于逾期直接执行;五、担保公司可适量要求保证金;六、混熟一个地区的金融圈,很有可能能通过其他银行的渠道得知第一手信息;七、企业经营情况不佳者,可要求其提供网银U-key,监控资金账户,企业用款需提需求。
谢邀 。银行和企业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真是一言难尽。在中我说,银行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不可谓不紧密,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恰当不过了。具体到银行和单个企业的故事,前半段银行是拿着水晶鞋迫切寻找灰姑娘的王子,后半段银行发现找错了人。在经济上行期、行业景气周期里,企业经济效益好,快速扩张,贷款需求也最大。银行为了业绩纷纷给企业授信,这时的授信额度是有攀比效应的,有人给10亿,我也得给10亿。授信以后,银行客户经理还要公关企业启用授信,多用自家额度。如果单看一家银行,授信规模和企业实际需求都是相匹配的,但景气周期里的好企业所拥有的全部银行的授信规模相比自身需求简直就是天量。企业拿到贷款以后就扩张、并购、增产,于是市场慢慢饱和、经济逐渐转坏,故事就到了下半场。经济下行期、行业不景气了,企业因为盲目负债扩大规模,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无法归还贷款了。在这个从好到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个别银行先一步察觉到企业的变化,是否抽贷无论对银行还是企业都是心理上的博弈。对贷款先到期个别银行来说,如果抽的早,自己的贷款没准还能还上,但企业可能因为这一笔贷款引发其他银行抽贷,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就死了,所有银行的贷款也还不上了。如果不抽贷,继续贷款让企业维持经营,或许抗过这一波下行企业就好了,又或许被别的银行抽贷自己损失了,还可能企业彻底不行了谁的都还不了了。在博弈的过程中,银行和企业都越来越精于算计。银行为了抽贷,骗企业说你先还上贷款我马上给你续贷,企业屁颠屁颠借了高息过桥贷款,还完发现银行不借了。企业怕银行抽贷,有钱也不还贷款,爱起诉起诉,爱查封查封。国有背景的企业、事关当地稳定的大企业在这个时候会舒服很多,政府多会出面协调各银行不要抽贷,或者慢慢抽,还有个缓冲。小企业往往一眨眼就栽进去了。针对单个企业,如果个别银行抽贷早还能全身而退的话,一家银行面对所有类似客户再看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一城一地的得失往往并不重要,在抽贷的战场上任何人都不会大杀八方,有你抽了别人的时候,也有别人抽你的时候。所以银行总体来看对抽贷比较谨慎,监管当局也会顾全经济稳定要求银行慎重抽贷。可客户经理顾不了那么多啊,一笔不良贷款对银行整体无所谓,但对一个客户经理来说就是命,没人会犹豫。至于客户经理与分行、分行和总行之间的关系,那又是两个伤感的黑暗童话故事了。现在看来,因抽贷而死的企业一般都经历过由景气到不景气的过程,一般都负债率高,一般都欠了多个银行的钱,一般都经营不善还不上钱,一般都被大风吹到天上了还觉得是自己飞行技术挺好。当然你说银行是风,也对。
说的不好听一点,叫银行玩企业,说的正式一点,叫做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这里的玩,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多家银行一起玩,二是很多企业一起玩,群P,群交,大家在一起玩得正嗨,忽然里面一个人得了性病,结果传染了一大批人,体质不好的就死掉了。举一个典型案例,当地有一家代理商商会,会员主要是一些超市供货商,因为大家一起受超市的欺压,所以联合起来一起维权。商会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号召力非常强。2010年,我们开始开发小微企业,行里定的调子是优先做这些“衣食住行”的行业,感觉这些行业是弱周期行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小。这些代理商,一头被厂家压货,另一头被超市压款,手里哪里有什么现金。忽然银行一声炮想,给代理商送来了巨额资金,商会会长、副会长们大喊一声:“跑啊,兄弟们,拿钱去!”我们开产品发布会,当时会场来了二百多人,场面相当热烈,看得出,会员们的情绪也相当激动。在我们介入之前,当地的城商行己经对商会批量授信了,每家企业少则三五十万,多则三五百万,基本能满足需求。其实,当我们的钱进去的时候,他们己经在打歪脑筋了。他们拿到钱干了什么?用在主业上廖廖无几。大家试想一下,这几年有没有多从超市买东西?超市的销售总额己经停止增长了,从整体上说,代理商即使进了货,也不一定卖出去。这是一个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行业,己经吸纳不了这么多资金。但是银行送来的肥肉岂能不吃?平时看到几十万就算大数的代理商们,看到银行送来的几百万贷款怎么不动心。于是,大家不用多商量,几个关系好的联保,唰唰唰,几百万到账。小微企业是一块肥肉,贷款放下去之后,一般还要做一轮全额银行承兑汇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银行也靠这个办法增加了自己的存款,正所谓“存贷两旺”。其他银行一看小微企业这么好做,收益这么高,再加上监管部门“两个不低于”的要求,也一起参与进来。企业原来只在城商行有200万的贷款,我们放了300,华夏再加300,招商也不甘落后,也跟进300。后来中行一看,你们这些都没技术含量,狗屁联保风险太大,我们做个应收账款质押,打八折,有多少放多少。不到一年时间里,原来靠200万贷款紧巴巴过日子的企业,一下有了上千万的资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代理商们都干了什么?商会的会长是一个本分人,办事比较正派,这次没有一起嗨,他没有参加贷款。七八个副会长们一起联保,贷了二千多万,作为共同资金,向会员放贷,这也是商会的盈利模式之一。这是资金的最主要用途,三年之后基本损失殆尽。有一个贷款户,主业卖糖果,一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贷到款之后没地方投,看到老家的人都做玻璃钢,他就投资500万建了一家玻璃钢厂,让他小舅子管理。后业玻璃钢的市场形势下滑,再加上隔行如隔山,自己也管理不上,玻璃钢厂亏得一塌糊涂,到最后他的小舅子还卷走了几十万货款。另一个贷款户,看到街上的商务宾馆开得不少,就投了200多万,上了一个商务宾馆。开业之后,才觉得客人少得可怜,每月的营业额只有两三万元,照此进度,五年都收不回投资。有一个卖炒货的,贷到款之后,回老家和别人开矿,挖铁矿石磨粉,干了不到一年就被政府推平。还有一个更离谱的,贷到款之后,先买了一辆奥迪,接着买了一套别墅。奥迪开了一年,又贷到款了,接着换成宝马X5,着实风光了一把。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贷到钱之后乱投资,最后几乎全部打水漂。这时候,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回”的面目就暴露出来了。首先,一家银行率先发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企业就收回贷款。紧接着,招商银行也全线退出,“我们不玩了”,全部收回,一分不留!企业还贷款的资金哪里来的?一部分是商会提供了过桥资金,还有一部分是从外面借的高利贷。银行就这样过河拆桥、上梁抽梯,企业贷到了资金,把钱投成了固定资产,银行也往回收贷款了。而且,一家银行看到其他银行收之后也跟着收,这也相当于“挤兑”,“挤兑”一旦发生,谁也抗拒不了。当然,收回贷款的银行没有说收回去不放的,都是拍着胸膛说“你还上,我接着放下来”。就这样,企业就背上了高利贷。驴打滚的高利贷有谁能吃得消,只要还不上,各种手段就来了,最后逼得企业跑路。借款企业跑了之后,担保人就要代偿。于是乎,一个人得了性病,就形如迅速传染。企业就这样被银行玩死了。其实,企业被银行玩死只是阶段性的。最新的进展是什么?银行被企业玩死。银行收回去就不放了,企业背上了高利贷,然后一家家倒闭。当企业看清银行的真实面目之后,忽然省悟了,老子不和你玩了。贷款到期,要么你帮我想办法,否则我就不还。再后来,你想办法我也配合了,现在赚钱这么难,我几辈子赚到这上千万啊,干脆不还算了。于是,这股风气开始蔓延开来。贷款基本都是联保的,没什么资产抵押,趁这个机会抓紧过资产转移了,房产车辆全过户,公司换法人、换股东。银行来要钱,没有,资产都是人家的了,我在这里打工。什么,公安局来抓我?你银行客户经理屁股底下还一腚屎呢,还敢叫公安来抓我!
如果说客户经理承诺续贷然后不放了,这事虽然从员工角度讲是道德的,但是对企业来讲,这事太坑了。但是银行不会想方设法去玩死企业,还不上贷款对银行自己有啥好处,拓展个新客户人力成本不要钱啊。不该要钱的时候要钱,不该扩张的时候扩张,不该跨行业经营的时候跨行业,客户经理死劝不听,那就叫自己做死,然后得偿所愿。很多人天天说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也有很多人说银行从不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那么连根本没参与过实际经营实际决策实际拍板的键盘侠都明白的事情,企业家是傻子么?还是被自己幻想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未来?其实,以大部分中小企业作死之努力,还轮不到银行去玩死他们。=====================================================顺便对题目说明说两句,既然有一句“我们也被坑的挺惨”,那么大概就是跟随了?金融这东西玩的就是风险,自己如果没有风险判别能力也没内部消息来源,只是看着银行给授信了就敢跟进,银行撤的时候你们却不能跑的比银行早,经济上行期无所谓,下行期早晚被坑。毕竟,跟着狮子后面吃剩饭,就得做好狮子躲开对面冲来犀牛的准备。
把你玩死了怎么还本付息?你要是能做大做强,银行天天想的都是怎么把各个业务让你从头到脚做一遍,赚取利润好吧。大多数时候都是企业自己不按套路出牌,自己把自己玩死了,银行为了保本只有落井下石了,别自己无能说的好像大家都盼着你死似的。
西部一个小城市有个国企,有色金属采冶企业,90年代,因为资源趋于枯竭,企业在艰难维持,06年一个牛逼央企的子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管理)投资30亿,说:瞧你那逼样,上市吧,带你飞,算我给首长一个面子(呵呵)。苦逼国企那见过这么多钱啊,国资委一高兴和各行诸侯一商量,把之前的欠账都抹了吧。各诸侯一想,反正欠的钱打死都还不上,不如抹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后苦逼国企一下成了暴发户,仿佛回到了30年前一样的财大气粗。买!买!买!。内蒙矿山,陕西矿山,新疆矿山,西藏矿山,云南矿山,甘肃矿山,秘鲁矿山,南非矿山。。。。--------------------------------------------------------------------------------未完待续上各种项目,各种设备。各种花钱。从车间主任到矿长,从小科长到副总,各种花钱。帮企业花钱,给自己挣钱。到08年,土豪给的钱花完了。土豪不在乎那点钱,不闻不问,问题是,花钱是一条不归路。上了一半的项目总不能停吧?钱那来呢?四大行的诸侯笑呵呵的来了。-----------------------------待续这是个西部的小地级市,只有中、农、工、建四大行。苦逼国企说你们每家先借我10亿花花吧。等我上市了还你们。四大诸侯盘算了一下,觉得不妥,毕竟有前车之鉴,国企再怎么样还是国企。但是这逼攀上了土豪,上市分分钟,好吧,每家借这个苦逼2亿吧。最后苦逼国企接到了8亿。又开始了,买买买!花花花!在厂矿干一年项目经理,没有挣上千八百万都不好意思出门。转眼间到了11年。又没钱了,之前的贷款也到期了。可是各种增产增效的项目貌似没完没了的还在建。有色金属价格这两年一直低迷,唉,难啊。怎么办?缺钱啊!所有的国企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貌似都是同样的,缺钱啊(呵呵)。这时,刚好财务部有个新来的大学生,他嘲讽的说,既然那么缺钱就找银行喽,反正国企不怕借不到钱。中国有那么多银行。又不止四大行。一语惊醒梦中人。公司迅速召开党委会。一致通过了公司财务部提交的融资策略。省会有中信、交行、招商、浙商、浦发、光大、兴业。外省有法兴,帝都有民生。哦对了,香港还有个渣打。好了出发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待续内地的银行好办,开户,贷款。搞定。渣打怎么办?人家的全是纯英文沟通。要么是粤语,文件和邮件全是繁体字。新分来的大学生只有四级。各种百度谷歌有道翻译。开户时,人家不认你们的法人章,只认法人签字。真稀奇啊。你们资本主义社会真会玩啊。人民币户开完,再开个美元户,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再来个澳元户吧,南非银行再来个兰特户吧。够了吧?再来个加元户吧。好了,先来上2亿美元玩玩。这下钱暂时不愁了。--------------------------------------待续不断的投资中,苦逼国企终于成为南非金矿的第一大股东。然并卵,南非人不傻,钱不好挣啊,煮熟的肉吃不到嘴里啊。那边的收益如果要出国,将要承担很多很多的税。哪又能怎么样呢?它总有用处的,它的报表可以合并到总公司哦,这样,不就达到上市要求的利润率了吗?四大的人走马灯一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一个季度100万。准时打到普通合伙人的账户上。-------------------------待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有色行业也一路下滑,本来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之证监会刚刚重启IPO。上市之路遥遥无期。
终于百赞了,第一次能破百赞,谢谢大家的支持。回头看看题主的问题都改过好几次了,我的回答看起来多少也有些不大友善了,略微调整了一下。作为一个银行从业人员,我有些明白题主的意思。没事,咱可以慢慢说。1、关于银行怎么玩死企业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审批与基层工作脱节。银行的授信审批岗位是一个很特殊的岗位,他们控制着全行的贷款生杀大权,但他们只能从客户经理的调查报告中观察一个企业,同时他们还承担着每笔贷款的决策风险却没有利益分成。所以,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他们会选择谨慎。说白了,就是贷款可放可不放的时候,他们就不放了。什么营销、什么客户关系维护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那是基层行长和客户经理的事。企业没风险,他们就批;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抽贷。什么人情事故,企业死不死活不活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里,题主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有些思路了吧。2、银行,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企业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赚钱。企业没了,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会少很大一块。所以,银行蓄意玩死企业是一个伪命题。可能题主理解的银行是要在风险出现时陪着企业一起死,一起损失,这样才不算“玩死”。3、有可能被“玩死”的企业(姑且当作真的被银行玩死)有一个共同点:自身实力不强,有野心。4、听话且业务配合度高的企业,不容易被“玩死”。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小贷公司不一样。小贷公司收取的是高额利息,相比之下银行那点利息太寒酸了。所以银行会想着法子让客户把能赚钱的业务都做一遍,比如批量开个工资卡啦,批量开个贷记卡啦,装台Pos机啦,买个理财啦等等。这些赚钱的业务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根本花不了什么钱,但比较费精力,于是有些企业会选择拒绝。所以当风险来临时,授信人员心想:丫的劳资就收了点利息钱,居然还要承担那些什么杂七杂八的风险?!抽贷!也有些企业,面对其他银行的低利率攻势,朝三暮四了,授信人员就更没有道德约束了,心想:反正融资银行有好几家,多我们一家不多、少我们一家不少,看着有些风险,就撤了吧。5、至于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呵呵,从这个行业设计之初来说,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都该有自己的风控部门,但实际上,大部分小贷的风控都有些名存实亡。跟着银行走,才是大部分中小规模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选择。从他们放弃自己的风控,而选择跟着银行走的时候,他们就注定要被玩死了。以上,题主懂了吗?
谢邀。在写这些文字之前,仔细看了一下该问题的其他答主的回答,这里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答主作为一位坚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支持者,其实“玩死企业”这种类博弈也好或者说是釜底抽薪的行为可能在基层出现的更多一些。但银行的高层更希望自己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能够长期的稳定的发展下去,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其他企业的合作,信贷关系也属于一种合作关系。无论在a岗前台还是在b岗风控或评审,我们能更快的通过的授信方案是即是透过该方案能看到企业和银行有长期和持续发展的合作的可能。因此银行端的中高层是希望企业能够越做越好,能够通过授信方案来培养企业,和企业共同发展壮大深化合作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信贷本身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支持手段。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会出现中高层和基层执行的断层呢?为何会出现“玩死企业”这种问题呢?问题一的答案,各项机制的不全面。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机制是属于国企或类国企的机制。这并非一个企业的问题,可以上升到一个银行业的问题。当执行通道无法打通,授权过程由于风控要求而过于繁琐,那么政策或者文件的执行便大打了折扣,本意也被扭曲。当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还有人情可说,那么便可视为无物。“玩死企业”这样的说法,如同把银行比作猫,把企业比作老鼠,银行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而企业反之。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未必,作为一个资深信贷员和风控人员,从业以来毙过的企业没有数千也有数百——当资本运作的利润远大于实业的利润,企业从银行贷款用于发展生产的比例渐渐压缩,而挪作他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发展到了从银行贷款就是为了资本运作。较为有良知的企业仅贷出自己能够贷出的部分,不够有良知的企业就骗,甚至串通和贿赂客户经理,许以小利,企图蒙混过关,还不上了就跑路;客户经理在发现苗头的时候就辞职,留下一地鸡毛给剩下的人。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银行有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但那是总行的事情。基层支行一旦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贷款数额达到千万,基层支行行长、业务主管副行长、风控人员、主协办客户经理挂职清收。这样的情况出现,银行从业人员嚎叫着被企业玩死了,也是经常的事。所以并不存在谁玩死谁,银行“玩死”企业,是基层对于高层的政策意图的理解不深刻,错误执行的结果。任何产品的开发,任何新政策的导向,其实均是为了银企合作双赢。企业如果避免被“玩死”,我去掉了“银行”两字。中国的企业决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靠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意图,“玩死”的主动方永远不会是“银行”,而可能是”实际控制人”的决策,也可能是市场淘汰等等。若企业稳抓稳打,不贪婪不盲目,那么被“玩死”的可能性不大。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也是一样,勿要趁人之危,勿要盲目冒进,有全面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科学的风控管理方案,被玩死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后,答主有一说,在市场中行进和做人有些像,若出现了危机,先反省己身,再找客观原因,远远比去挑合作方的刺儿来得强。祝各位生活愉快,事事顺心。
前担保公司员工与题主也算半个同行,这种行业不适合战五渣,我们扮得了高富帅,演得像黑社会,作为金融行业中的屌丝,民间借贷中的高富帅,我们的优势是船小好掉头,长期混迹在金hu融you第一线,圈内小道消息的源头通常是我们,资金可能比银行来得晚,但一定要比银行走得早。在我所在的城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已经很久很久,可以说业务很不好做,一年看上百家企业95%被否定,业务怎么做?这都是活下来的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都是拼了命摸索出来的业务经验没人会分享,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当地不少中小企业、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被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玩死,我们也被坑的挺惨。”没人会玩死你,大家都很忙,生活已如此艰难,谁有空来玩你?死了就怪银行,我看死得好,死得其所,中国不需要这些垃圾企业,垃圾企业家!我来说说这些年的中小企业是怎么死的。从银行的层面看:1.
信贷经理通过寻找优质的和符合银行当年政策导向的的中小企业,来完成业绩。银行相对完善的风控体系使得这些企业得到了某种增信,那些无脑的担保公司(通过委贷)小贷公司客户经理开始追逐这些企业客户。2.
这个市场是活的,银行的政策是变化的,银行每年对高危企业的清退也是常事,前几年的钢贸、吴江的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无锡苏州的光伏企业,无非就是我走得快啥事没有,你走得慢被套死,这是正常工作。从那些作死的中小企业看就简单多了1.
在我调查的中小企中很少有财务出身的企业业主,他们大多数不懂财务,无长期资金规划,会计出纳的工作无非就是记账付款,不参与企业财务规划,资金怎么用就是老板一人说了算。这些小老板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这些人好面子,开豪车,这些企业在行业上行的时候风风光光,一旦行业波动,分分钟资金链断裂。想起了一家吴江的纺织企业,短期借款2000万,对外担保2700万,企业名下豪车四辆价值1000万+。2.
有些行业前几年本身就是蓝海,小老板感觉来钱容易,用短借常用,买设备、买厂房,投资短期没有效益,原本的企业利润被借款利息,财务费用消耗,开始借新还旧,雪球越滚越大,撑不住了,开始借高利贷,然后资金链断裂,跑路。3.
大部分中小企业业主本身素质不太高,无非就是靠些裙带关系造就了他的企业,干了几年信心爆棚,听信小道消息,妄图一夜暴富,我见过投资石油倾家荡产的、投资煤炭被骗3亿后投资翡翠矿再被骗5亿的、贷款买了不良资产等拆迁十几年未动的。4.
涉足民间借贷,应收账款收不上来转民间借贷的,月息三分,到破产的时候有两千多万应收账款坏账;做企业太累,借了银行资金去做过桥,做短借,坏账一堆;5.
等等。企业如何避免被玩死我不知道,但是避开我说的这些自己作死的原因,与银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我想活下去的几率会大些。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如何避免被玩死,我的理解是夹缝中求生存,跟在银行后面做业务的话你对企业信息的掌控是滞后于银行的,这很危险,对企业的调查客户经理的作用只占20%,利用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老总股东对当地企业的生态圈的了解,通过多渠道打听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啦啊……我又本着简单粗暴的原则来科普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拿钱捧个钱场……根据题主问到的问题,经典案例就是当年汇丰银行联合盛宣怀和洞庭席家通过生丝收购一事搞定胡雪岩……我来大致复述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咱们要略讲政治斗争的成分,当然我没说政治斗争不算是一个方面先说背景……首先,胡雪岩凭阜康钱庄以及自己名下产业的信用为左宗棠的新疆战从汇丰银行贷款50万两白银,如果左宗棠还不起,那胡雪岩必须垫付,正常情况下这区区50万两绝不至于难倒红顶商人胡雪岩其次,胡因为不满洋行控制生丝市场,曾试图叫板怡和洋行,具体怎么叫板先按下不表再次,就是所谓的政治斗争,也按下不表这是大致背景,接下来,细讲银行怎么搞定企业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名词叫“商业承兑汇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借条,或者理解为一种比较隐蔽的高利贷生丝商人(企业)想要收购丝农的丝织品以及生丝就需要从钱庄借钱(银行授信),但丝商和丝农因为信任问题共同选择钱庄做交易担保,然而钱庄并没有大量闲钱供应丝商,所以丝商手持由钱庄开出经丝商签字盖章的票据(汇票)收购丝农的产品,规定并保证,该票据到期之前如果丝商未支付丝农相应货款,则有钱庄垫付,这种方法大大的刺激了丝商的收购能力,同时大大刺激了丝农的种植热情剧情开始变化了………丝农手持票据严重影响了正常花销,这时另一家钱庄提出你可以提前从我这取现,但前提是要打折卖给我,我持有到期后全额去发票的钱庄领取(如果折扣深,就是高利贷咯)这个出来收购汇票的就是汇丰,大大滴坏淫……(它为什么有钱收购,因为背后是罗斯柴尔德,因为东印度公司搞鸦片,因为它可以拒绝清政府官方提出的查察贪官的账目)渐渐的,变成了钱庄向汇丰借钱然后给丝商授信收购丝农产品再之后,“恰巧”碰到生丝旺季,汇丰提高汇票折扣,等于收紧市面的信用,丝商借不到钱就收购不了生丝,但生丝又是消耗品过期就变质,所以丝农只能打大折卖给洋行,洋行直接跟丝农对接,绕过丝商,丝商不就完蛋了么?感觉好像说出了银行是怎么操纵社会了,面儿大了,但都是一个道理,收紧银根就能弄死你也就是说,本来胡(企业)想通过大量收购生丝控制生丝源头(扩张、并购)的方式叫板洋行(竞争对手),然而汇丰银行却通过收紧银根的方式使洋行抄底了生丝市场,胡的大量资金被占用,担保贷款却被盛宣怀以朝廷名义要求延期10天支付,胡也知道盛想摆他一道,发报给左求助,却忽略了盛控制了电报行业,扣住了应该发出的电报(线路年久失修,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代表本电报社表示深深地歉意……)总结一句话企业前期通过大量的银行授信,得以使用大批资金投入了再生产、吞并对手、占领市场等扩张行为,资金链紧绷时,再贷款却不授信,企业的投资短期内又不见收益,资金链一断,现金流即刻枯竭,商业帝国瞬间倒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称号能不能跨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