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能力应具备哪些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指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以培育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育载体,它是推进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的重要基础。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又需要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亟待进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切实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搭建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培育共同体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指高校搭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过程中要推进理论教育向实践教育延伸、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拓展、实践教育向理论教育渗透、课外实践向课堂教学推进。在搭建过程中,学校党委要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作的深度研究、科学规划。一是要认真总结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经验,制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编写参考教材,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培育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指导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切实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设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专项经费,将培育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高校要逐步提高培育经费在经费支出中所占比例,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培育经费投入。四是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考核评估。从重视程度、组织实施、主要特色、最终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全过程考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作。五是成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指导教研室。根据各专业实际,具体负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总体设计、实施、考核、总结等工作,促进培育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六是拓展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项目,规划大学生“实践版图”,创建以职业实践体验为教学目标的大学生“实践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方式,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组建师生协同合作的培育共同体
  师生协同合作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实践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之间协同合作、互相促进的状态。这种协同合作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指高校根据各专业师资力量和学生实际而形成的学生专属导师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担任生涯发展导师,专业课教师担任学业发展导师,企业主管、社区负责人等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担任实践发展导师。其中,生涯发展导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拓展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科学的人生发展规划,找准培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突破口。学业发展导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投入专业学习与实践,奠定专业基础,养成基本的专业素养。实践发展导师要引导学生迅速从专业学习转向专业实践,培育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以培育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培育实践能力的各种平台,共同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实践的组合。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激发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是立足于教师之间协同合作、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探索、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相长。
  构建多方资源协调统一的培育共同体
  多方资源协调统一是指在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资源的作用,将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校园平台延伸到社会平台,进一步丰富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软硬件资源,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环境。其中,政府要发挥主导推动作用,调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资源的深度整合、发挥集聚效应。组织、建立和完善与地区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培育工作体系,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科学运行、务实高效的人才培育网络与平台;优化校外培育场所资源建设,搭建培育活动的网络平台;加强督导评估,发挥多部门协作优势,开展对培育活动的定期督导评估,增强实践能力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要发挥中枢贯通作用,在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推进下,根据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融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共建一批类别细分、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基地,包括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合作共享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的志愿服务基地、学工基地、学农基地、学军基地等,真正将实践能力培育的课外平台延伸至社会平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事业单位要关注、关心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状况,积极参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基地建设。企业、事业单位既可以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以储备和锻炼专业人才,又需要与高校积极配合,将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素质标准融入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增进专业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实现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校企融合。
(胡建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文章来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ISM系统分析
——以山西某两所高校为例
日 09:18 来源:《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年第03期
作者:闫绪娴 李向阳
内容摘要: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及影响层次,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模糊综合评价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闫绪娴(1978-),女,山西朔州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应急管理;李向阳(1976-),男,山西芮城人,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信息化研究。  摘& 要: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及影响层次,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长久昌盛的内在动力。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进行系统评价,进而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对高校育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日本、瑞士、德国等国高校都采取了大量措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美国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设立年度课程创新项目、商业计划竞赛(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采用合同教学法、独立学习法、问题教学法等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瑞士和德国则更多推行学徒培训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门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提高大学生应对专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1999年,由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兴起。2002年4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旨在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显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存在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探究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其阶梯结构模型图。然而在其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评价,以此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建议。  二、研究思路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层级,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创新实践能力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对山西两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访谈、问卷、资料查询等方式,分别了解两所高校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实施的相关措施。  2.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向两所学校的学生了解其对学校培养创新能力相关措施的满意程度,并根据已经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对以上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3.综合分析所得数据,对两所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培养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和第一步所得资料综合分析评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依据各项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  (二)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内容是在前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此次调查对象精心设计。其调查内容紧密围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各个影响要素,并在问卷中将这些要素设计成量表,在对两所高校的调查中获取所需数据,为随后的系统分析做准备。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一)山西H大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山西H大学作为一所基础学科实力较强的综合类大学,其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与研发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夯实基础,掌握多种理论方法,为学生进行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强有力的课堂知识摄入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很好地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更深入地探索,进而寻求机会在实践中得以尝试。  H大学有专门的领导小组对该校的科研创新活动进行积极地推进与安排,将各类学术科技活动作为培养与锻炼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针对性强。同时,该校领导小组还在课外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实践研究活动,通过不断参与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但从整体上看,该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对“创新能力”认识程度不统一、概念界定不明确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目前的大学生教学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响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造成在思想意识上,一些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创新仅限于创造出具体的实物或重大的发明发现,这对普通大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以至于默守陈规,甚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未能得到很好地激发,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也就无法以更高、更新的目光和水准来要求和指导学生。  第三,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时间太紧,常与正常学习有冲突”,而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则认为“平时缺乏一定的创新训练,对参与创新活动信心不足”,这反映了目前“以课外创新活动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只有在活动开展时才突击强化的短期行为,其结果一方面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冲突,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受益面变窄。因此,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系统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二)山西T大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经调研发现,T大学学校和各院、系教学管理的目的明确。教学管理措施的出台要经过反复论证其是否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在学校的组织下,为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各院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由以往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以往主要根据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转向从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另一方面,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T大学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主要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扩大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在课时分配上,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原则上要高于30%。选修课开出的学分数与学生应修学分数比例要高于1.5:1,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奖、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等多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截止2013年,共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0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通过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学校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搭建支撑平台。  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教育的过程管理,探索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先后制订了《T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T大学本科生自主实践考核及学分认定暂行规定》、《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选拔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  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每年拨出50万元,以3:2的比例分配给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根据评估等级对每个获准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予以一定的研究经费。经费由学校代管,计划财务处对项目经费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学校定期分阶段实施项目评估考核,对确实具有良好前景研究的项目,学校视具体情况追加经费支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使得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展开。  (三)基于ISM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1973年美国J.N.沃菲尔德教授开发了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技术,旨在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其基本思想为:应用各种创造性的技术和工具,提炼问题并构成影响要素,然后运用有向图、矩阵等对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加以文字进行解释说明,基于此进一步明确该复杂系统的层次和整体结构,以此提升对该复杂系统的认识和分析程度。  通过对前面调研结果和各个影响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影响要素的ISM模型,见图1。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Q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世界规模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为此,各国都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我国社会现实来看,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矛盾的日益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我国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尽管我们不能把日趋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完全归结为大学生实践能力低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的确令人担忧。它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力的转化与社会价值的创造,也关系到社会建设的长足发展。因此,重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那么,培养具备什么样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又如何培养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挖掘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力图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何?所要培养的实践能力指的是什么?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避免和应对这些问题。论文第一章就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对什么是实践能力做出了概念界定;第二章,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进行考察;第三章,分析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的原因;第四章,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和改进建议。本论文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而展开讨论的。希望以此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与理解,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为推动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42.4【目录】:
Abstract5-8
一、引言8-13
(一) 问题的提出8-9
(二) 研究的意义9-10
(三) 研究现状10
(四) 研究目标10
(五)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10-11
(六) 概念界定11-13
二、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13-17
(一)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的考察13-15
(二)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15-17
三、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21
(一) 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尚未建全,制度落实不到位17-18
(二) 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8-19
(三) 学生自身发展的意识薄弱,知识转化的能力低下19-20
(四) 学校实践基地建设步伐相对滞后20-21
四、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对策与建议21-26
(一) 政策层面:确立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保障21
(二) 教育过程中相应的改革和调整21-24
(三) 从学生个体的角度24-26
参考文献27-2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英;[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惠;[D];南昌大学;2011年
张熹;[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朱金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东瑛;[D];西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庆丰;袁亚丽;李雨竹;;[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李晓辉;郑伟;;[J];中国电子教育;2008年01期
;[J];地质职工教育;1998年03期
赵建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庞国斌;[J];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王东;[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傅维利,陈静静;[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刘磊,傅维利;[J];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刘三朵,张冬胜;[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登秀;[D];重庆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克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陆广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阮成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胡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毛国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刘长义;承三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郭建鹏;哈宏军;;[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陈修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曹长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赵茵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宇峰;隋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张雅君;周宇;;[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于冠华;;[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邓玉文;;[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锦高;;[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长吉;常亚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杨曙光;;[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吴宏超;;[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金陵;;[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周雯;;[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艳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宋五好;[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于兴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兴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周晓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江广和;[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郑爽;[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师东海;[D];吉林大学;2011年
蒋馨岚;[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程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周永奇;[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凤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夏伟;[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常雪松;[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石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张燕;[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胜利,李宇明,娄晶,唐丽;[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朱宁贤;;[J];办公自动化;2008年02期
王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钟秉枢,袁作生,程建平,潘永芝,左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徐伟军,李蕾,李英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马学智,朱瑞琪,陈俊梅,赵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于翠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陈永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汪元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张明廷;李印东;王华锋;屈光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志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磊;[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慕周;[D];浙江大学;2003年
曹秀平;[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吴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杨彦;[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刘晓倩;[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尚慧文;[D];河北大学;2004年
刘三朵;[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崔英伟;[D];重庆大学;2005年
董吉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时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宏杰;高静倩;张跃辉;王铮;迟晓丽;;[J];电子制作;2013年13期
王贤伟;杨伟伟;;[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建新;[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杨伟鑫;[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金其,鲁世杰;[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叶红,俞永康,郑清奎;[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张桂珍;;[J];东岳论丛;2007年03期
罗福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张济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罗福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郭冬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王孙安,任华,于德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岑岗,魏英;[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洪源渤,衣晓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爱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宁;吴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姜晓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孙巧慧;;[J];技术与市场;2010年07期
徐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刘东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6期
顾艳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马娟;;[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王俊程;罗安周;陈相吉;;[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年03期
施全伟;;[J];才智;2009年01期
吴钢;陆海珍;;[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家睦;张召群;;[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蔡彦明;刘凤枝;王跃华;师荣光;;[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赵亚卿;;[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卓旭升;;[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袁照年;翁定河;曹晓红;;[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李增嘉;宁堂原;;[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相一华;;[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周恩芳;李峰;董润兰;;[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国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家友;;[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晔 卢大敏 崔彦玲;[N];常州日报;2005年
联超;[N];大理日报(汉);2005年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N];湖北日报;2005年
齐智杰 记者 薛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杨忠阳;[N];经济日报;2005年
王东升;[N];联合日报;2005年
王东升;[N];联合日报;2005年
孙宜华;[N];连云港日报;2005年
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N];闽西日报;2005年
常亮;[N];盘锦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胜国;[D];吉林大学;2011年
孙祥;[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陈勇;[D];浙江大学;2012年
邢繁辉;[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田圣会;[D];武汉大学;2010年
刘春雷;[D];吉林大学;2010年
刘西忠;[D];南京大学;2011年
薛利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成长群;[D];武汉大学;2010年
郑朝静;[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咏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晓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覃国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田传喜;[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喻志平;[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王沁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纯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谢智;[D];重庆大学;2007年
王岩;[D];吉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