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如何通过一起谋杀成为抗战后国民党实力最有实力人物

北斗神拳前传胡扯?蒋介石变杀人主谋!--南方动漫网-.::.漫画、动画、资讯、连载、图库、COSPLAY、玩具周边.::.中国优秀动漫门户网站
南方动漫论坛:帐号 
?南方网原创动画
?流行搜查线
当前位置: &
北斗神拳前传胡扯?蒋介石变杀人主谋!
09:15 来源:联合动漫周记 作者:袁世忠
编辑:一辉
南方网讯  
70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十余年前流行的日本漫画“北斗神拳”,日前最新的一集前传中,蒋介石不但也被画进去,而且还要派遣武术家,杀掉主角!
  红了十几年的“北斗神拳”,作者原哲夫于2001年开始绘制前传“苍天之拳”,这回故事由1935年的中国上海滩出发,描述三国时期创造出来的北斗神拳,第62代传承者霞拳志郎的故事。
  原哲夫编绘的剧情中,当时上海帮派林立,刚从日本回到上海的拳志郎,偶然涉入帮派的斗争中;在一次决斗中,拳志郎杀了国民党西北军总司令,同时也是红华会大头目的章烈山,引起国民党政府的不满。
  在一场会议中,当时的外交部长张群、上将何应钦等人力主派出部队杀掉拳志郎,挽回国民党的面子,结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张,派出武术家,以武术对武术,以保住中国人的骄傲。
  这样的剧情当然引起不少漫画迷在网络上讨论。例如台湾最大的BBS站PTT上,除了有网友把过去蒋介石与青帮、杜月笙的历史故事贴上供网友参考外,还有网友就表示,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孙中山出来;也有网友说,干脆连中日大战、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战都一起画下去好了。
  也有网友回忆起以前曾经流行的“铁拳无敌孙中山”网络小说,那是部将五权宪法说成是拳谱、“三民主义”说成了“中华革命门”心法口诀的网络创作,网友猜想原哲夫会不会让蒋介石学得一身好功夫,然后与主角大战一场。
  东立出版社表示,很多漫画迷都认为,书中剧情纳入历史人物,会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新奇,反应都还不错。至于蒋介石到底会不会武功、是不是大反派,由于原哲夫才画到第10集,“欲知后事,请耐心等待”!
  不只“苍天之拳”,其实还有不少日本漫画也将中国近代人物画进情节中。不过,漫画评论家建议,除了做好分级分类外,最好有大人引导,以免误导青少年。
  由漫画家村上纪香画的“龙”,叙述一位日本人在清末民初时在中国的见闻,内容出现不少历史人物,甚至连毛泽东、周恩来也成了角色之一。以画“沉默的舰队”闻名的川口开治,在新连载“次元舰队”中,描述一艘日本自卫队新锐军舰,因缘际会回到二次大战的日本,后来甚至因故要将武器交给毛泽东。当然,蒋介石也出现在剧情中。
  出版过多本评论漫画的“傻呼噜联盟”召集人JoJo表示,近来日本因为理解到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中心,因此很多漫画开始出现回过头来检讨双方的过去,例如前一阵子漫画家本宫宏志甚至因为连载“燃烧国家”提到太多南京大屠杀的情节,还被逼的暂停连载。
  JoJo则认为,其实日本很多漫画主角本身就是坏人,那即便其它角色是好人,但是因为处处与主角作对,读者也会把他当成坏人。例如“苍天之拳”中的主角,根本就是混帮派的人,即便是蒋介石以政府的力量整顿治安,还是会被当成坏人。
  JoJo担心这些穿凿附会的情节,会扭曲孩子的历史观,其实这些漫画在日本明文规定不适合未成年者;他呼吁政府主管单位和出版业者除了分级分类外,这类漫画最好能有大人引导,以免造成误解。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晚年张学良如何看待国民党的失败:蒋介石专用奴才_凤凰历史
晚年张学良如何看待国民党的失败:蒋介石专用奴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学良对奴才的理解与王新衡略有不同:“我说什么叫奴才?什么叫人才?怎么分辨?人才首先是有一定人格的人,他有良知,有胸怀,这种人不一定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他不一定给你当奴才。奴才最大特点就是我要你怎么的,你就怎么的,只要能得到好处就行。真正做事情的人,他不一定要好处,他是要做事情啊!”
核心提示:张学良对奴才的理解与王新衡略有不同:&我说什么叫奴才?什么叫人才?怎么分辨?人才首先是有一定人格的人,他有良知,有胸怀,这种人不一定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他不一定给你当奴才。奴才最大特点就是我要你怎么的,你就怎么的,只要能得到好处就行。真正做事情的人,他不一定要好处,他是要做事情啊!&奴才没有人格,不仅听话,更关键的他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才听话。张学良与蒋介石 资料图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王海晨 杨晓虹,原题为:《张学良如何看待国民党的失败:蒋介石专用奴才》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这90年,值得总结、回忆、探讨和深思的事情,可谓数不胜数,但有一个话题,长期以来海内外政界和学术界聚论不已,这就是:当年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近年来,笔者在整理张学良口述史料过程中发现,张学良围绕这一话题从国共两党比较的角度谈了许多看法,比许多人谈得具体、生动、深刻,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特点。张学良虽然说自己的生命到36岁就结束了,但他从1925年认识孙中山起,就开始和国民党打交道;从1934年任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开始,就和共产党打仗,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都有较深的了解。他和国共两党领袖人物也都有过较深的交往,支持过蒋介石也扣押过蒋介石,又和周恩来亲密接触过,直到晚年敬佩之情仍难以磨灭。正因张学良具有不同常人的经历和地位,决定他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有其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国民党缺乏信仰,共产党甚至每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历史证明,一个信仰坚定的党,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思想,共同的目标使四面八方的人走到一起,统一的思想使走到一起的人从此不再分开,而且使更多的人不断地被影响、吸纳,从而使这个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而一个没有共同目标和缺乏统一信仰的政党终究是没有前途的,它会使已经走到一起的人散向四面八方,即使它暂时是强大的,也会因共同目标的模糊和信仰的不统一而由大变小,由强变弱。张学良在分析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时,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一是国民党没有&中心思想&,缺乏统一的信仰。他说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国民党虽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也向他的党员采取各种方法灌输,而张学良认为:&所谓信仰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属于自个儿的&&信仰不是旁人给你加上的。&只靠硬性灌输是不能使党员树立起信仰的。&那三民主义,真正的三民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以说多数人不知道。背总理遗嘱,就在那儿背,他的真正彻底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谁也没有深刻地研究。&就像&中国的老太婆子,整天嘟嘟囔囔&阿弥陀佛&,你问她&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她不知道。&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26
播放数:1443947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股票/基金&
终生对手:世人眼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蒋介石与毛泽东
  历来政治人物,能于起落浮沉间不变其志,而屡败屡战者,常有超人毅力与胆志。蒋介石跃居高位后亦曾三度下野,但不久便又复职再起,每次下野都为其重出奠定声势。凡三次后,蒋介石之治下中国却乱象频仍,渐次失去大陆,蜗居孤岛。
  失之在政,得之于野
  蒋之首次下野,在于1927年。当时蒋手握军权,借中山舰事件分共,并进而逼退汪精卫,其后宁汉分裂,蒋以军权而干政,风头一时无两。
  成之也速,去之也疾。蒋介石藉此年“四一二”政变以血流成河的屠杀,奠定其党内基础,一个星期后他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原以为会应者如云,但却激起党内群起而攻之,皆以蒋以军干政为谬误。舆论汹涌之下,蒋不得已以退为进,日,蒋介石通电“下野”,文告洋洋千余言,一面表露其北伐和
  “清党”之“大功”,一面把武汉政权与之对立之责任推在中国共产党和鲍罗廷身上。文告最后说:“中正复有何求,今既疚戾于一身,即应自劾而归去,解除职权,以谢天下。”因文告预先拟就,所署日期是8月8日。
  但宣称隐居奉化的蒋介石依旧牢牢掌握住南京防务,乃至于党政的决策权。因此在一派轻松之下,蒋介石于日与新结交的宋美龄偕游日本,拜会宋美龄的母亲,达成两家联姻的共识。颇有衣锦还乡之意的蒋在日本送字于他效力的日本联队师长“不负师教”四字,并与日本政界人士广泛接触,尤其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进行长时间“恳谈”,取得“谅解”。更重要的是,蒋得到宋家老太太的同意,将迎娶宋美龄。更通过一系列会见日本政商的活动,商借到日方巨款可供蒋介石活动。年底蒋在上海举行盛大婚礼,未来之四大家族初具雏形。
  蒋甫下野,武汉方面已无“东征”之名,而权力分配成为当务之急。“下野”文告电达武汉后,汪精卫于8月15日有十万火急电,由九江拍至南京,请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速到九江会议。随后则是一系列的妥协、斗争,再妥协的权力游戏。8月22日,李宗仁等代表南京方面与武汉方面的汪精卫、谭延、孙科等在九江庐山会议,双方取得妥协,缓住了唐生智的“东征军”。李宗仁回到南京后,与何应钦、白崇禧等于8月26日至30日的五天时间内,在龙潭全歼孙传芳渡江的11个师,扭转了危局。9月间,宁汉沪三方代表在南京开会,联合组成了一个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改组了南京“国民政府”。接着,桂系又联合西山会议派迫汪精卫“下野”。10月,李宗仁挥师西进,将唐生智部击溃,唐部10多万军队尽为桂系收编。
  1927年年底,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筹办婚礼,顺便联络江浙财团以取得支持。此际失意于新政权的汪精卫亦回到上海,两人暗通款曲,互相支持,相约复职。12月3日,蒋介石表态支持汪精卫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汪精卫则力推蒋介石复职。北方的冯玉祥和阎锡山想对张作霖作战,也主张蒋复职。何应钦则要蒋出来“主持军事”。
  如此态势下,蒋之复出众望所归。国民党中央预备会议顺利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议题,并决定由蒋来负责筹备二届四中全会,南京的“特别委员会”当即解体,胡汉民、孙科等一班人被迫“出洋”。未料一周之后的
12月11日,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桂系借机攻击汪精卫等对广州起义负有责任,蒋介石鉴于复职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参与劾汪。汪精卫也被逐“出洋”。蒋介石则于日从上海抵达南京“主持大计”,9日正式通电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接着又担任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拥有实权的职务。
  蒋第一次下野之时,其任职仅限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至复出,则不仅官复原职,并更上层楼,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一职,并将政权亦一并掌握在手,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囚禁胡汉民独霸党权
  二度下野,同样祸起内政。
  蒋大权在手,便立意通过司法条例等令其师出有名。但此举引发国民党另一大佬胡汉民的不满。胡汉民1930年出法院长,把持司法大权。但之后蒋介石未经立法院通过,与日本签订了《关税协定》,不久蒋又公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一系列举动均未通过胡,胡汉民却执意不做摆设,对此大加抨击,两人嫌隙渐深。
  1931年初,蒋介石宣布要召开“国民会议”,另制《训政约法》,胡汉民认为“总理之建国大纲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宣言中之对内政纲,较任何约法都完备,无需再作出钦定式之约法”。蒋听此言甚为恼火,遂决定给胡颜色看看。
  2月26日,他派人给胡汉民送去一个请柬,约28日于总司令部晚餐。28日晚胡开完会到达司令部,不见有宴,只见首都警察厅长吴思豫一人坐在那里。不久蒋介石出来相见,两人发生争执,蒋即下令将胡汉民软禁,后送去汤山。
  胡案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粤派要人纷纷离开南京去广州,有孙科、古应芬、王宠惠、刘纪文等。汪精卫和邹鲁则乘机活动指责蒋介石。
4月30日,邓泽如、林森、肖佛成、古应芬四监委正式提出“弹劾”案,要蒋介石“下野”。蒋被迫向中央监委“自请查办”。在两广方面,陈济棠、陈策、李
  宗仁、张发奎等相继通电响应,要蒋介石在 48小时内“下野”。而南京方面以何应钦为首,发出“忠告陈济棠”之通电,进行对抗。
  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九一八”事变旋即发生,事发后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各地学生纷纷集会、游行示威,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9月28日,学生冒雨到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被迫出来“接见”。11月24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5000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对他们说:“如三个月内不出兵,砍蒋某之头,以谢国人。”学生们不信他的话,次日在国民政府的大门前悬挂一口大钟,不时敲打,以示警告。蒋介石被迫“手书”答应学生“抗日”。
  在各派压力之下,再加上学生运动频发,蒋介石遂决定释放胡汉民,并与胡、汪在上海见面。随即蒋又“以退为进”,在1931年12月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再度宣布辞职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交出政权、党权、军权。国民政府则迅速改选林森为主席,改为内阁制政府,并由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但由于不满蒋介石未遭到实质处分,广州国民政府虽然自行取消通令,但仍设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仍维持半独立的状态。
  蒋虽下野,仍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委,仍暗中掌握军权,控制了军队等要害部门,除通过将自己人安置在京畿周围省份担任地方官长,将首都边防军队、特务机制牢牢掌控外,包括黄埔军队没有其他人能够调动,以及宋子文、江浙财团除了蒋介石之外一概拒不合作的态度,都让蒋介石无可替代,让新成立的国民政府面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命运。
  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亲蒋派乘机提出“请蒋介石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之动议,当即得到通过。2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3月6日被推举为“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与汪联合执政。
  文章摘自《蒋介石(下)》
  作者:
出版社:  本书简介:《蒋介石:自述》下卷,延续上卷以蒋介石的个人自述言论为重点,穿插其个人一生经历和图片的叙述风格,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还原真实的蒋介石。下卷中自述的部分所占篇幅多于上卷,按时间的推进,作者……
  上海淞沪战役后,国民政府无力支持变局,舆论沸腾,蒋介石窥此机会,再度出山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开始了长时期的“蒋委员长”时代,也提供了新一阶段的蒋汪合作基础。至于胡汉民则因为长达数月遭蒋介石非法监禁的生活,与蒋结下不解之仇,遂连年奔走宣传反蒋、反共、反日,并于1935年因脑溢血逝世于广州。
  委员长时代的蒋,党内大佬对其已构不成威胁,汪精卫掌行政院,而党权尽弃。蒋则通过各种手段,扩充实力,其后更出任国民党总裁,其独裁之势渐成,遂无人可以更之。
  事不过三,再退几无立足之地
  1949年初,东北、华北全境解放,华中、华东的长江以北地区均为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面临内外相逼的局面。
  早在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有前途的其他国民党领袖人物上台执政。“欲实现国共和议,非蒋介石去职不可”的舆论声音成为美国媒体的主流。
  蒋于此际派夫人宋美龄飞往美国访晤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支持”。但杜鲁门对蒋失望至极,并未施以援手。此年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1.蒋介石下野;2.释放政治犯;3.言论集会自由;4.两军各后撤30里;5.划上海为特别市,作为和谈地点。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除夕日,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征询意见,除谷正纲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应当去职。
  日,蒋发表《元旦文告》,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公意是从”。但蒋仍心有不甘,在发表文告一周后,蒋介石嘱外交部长吴铁城以《和谈决议》通知美、英、苏、法四国驻华大使,请其协助完成和谈,均遭拒绝。内外交迫,众叛亲离至此,蒋介石无奈下野。并以此为由试图拖延时日。蒋经国在他写的回忆录《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说:“父亲引退,离开南京,临行时候,曾到紫国父陵寝谒别。当天晚上到达杭州,就住在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那时父亲的心情当然显得十分沉重。”
  蒋引退下野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此为其下野时间最长一次,但亦为最名不符实之一次。李宗仁总统只不过虚有其名,蒋介石暗中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控全局,指挥部队战斗。蒋介石终不改其强人本色,他一面令军、政、特头目“作战到底”,一面与宋子文等密谋。
  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但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国民党无法接受,谈判宣告破裂。蒋再度公开出面,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到杭州商讨“最后一战的全面作战计划”。未及全面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过江,翌日即占领了南京。李宗仁在败退之后,寓居美国,并一直不辞虚有其名之“总统”职位,令在台主政的蒋颇为尴尬。但蒋以责任在肩为由,其后悍然复职,他于1950年3月向党、政、军干部昭告“反共复国”的精神,并以此赋予自己“复职”的光明正大之义:“我每一次复职时所预定的目标,亦无不按照计划完成。我在第一次复职以后,不到八个月的工夫,北伐即告成功。第二次复职以后,虽然经过十四年的长期奋斗,但终于促使日本投降。现在是第三次复职了,这一次复职以后,我们革命的目标,是恢复中华民国,消灭共产国际。。。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我第三次复职的使命。”
  八个月,十四年,。。在蒋介石自己的讲述中,其第三次复职之奋斗时限最初为三年,后来又更改为十年,迄至其逝日,这一目标仍遥不可及。
  重庆:八日长谈江山各异
  重庆谈判确乎像一部好莱坞大片,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统领中国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的党魁,从1927年以来征战不休的对手,又一次坐到了同一张桌子的两边。中国人熟悉这样的历史,“双雄会”从来是人们愿意看到的戏剧场面,多年以后这一幕反复在银幕上再现。
  “毛泽东先生,52岁了,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服,蓄发,似乎与惯常见的肖像相似,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九年前经过四川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的土地了。“大公报记者子冈报道说。
  这一年,蒋介石58岁。
  他们已经19年没有见面。在初出茅庐,闯荡世界的时候,他们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并肩战斗过,他们是同事。在外寇入侵,国土沦丧之际,他们为了对付
  共同的敌人,曾经携手作战,共抗国难,他们是朋友。在风云变幻,天下初定的时候,他们为了不同的理想而反目成仇,互称“反革命”,他们是仇敌。
  在他们各自的命运轨迹里,鲜有机会能坐下来畅谈各自心声。即便相遇,不同的信念,微妙的心理,手中的军队,都难以使双方心平气和,坦诚面对。
  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前后见面达十次,其中相谈八次,两人单独长谈两次,短
  谈一次,路遇一次,内容不离当日中国之政局与未来,后来之电影《重庆谈判》演绎当日两人相遇时曾各持《资治通鉴》一书。毛泽东在蒋介石家里待了两夜零一整天,吃了蒋介石一顿晚宴、两顿早饭、一顿午饭、一顿晚饭。有人认为,此事的象征意义也许更为深远,此后三年蒋介石将会把政权拱手相让。
  10月9日,毛泽东向蒋介石告别,两人对谈一小时。谈话之结果,蒋在日记中记“毛泽东今日来作别,与之谈约一小时,先问其国、共两党合作办法及其意见如何?彼吞吐其词不作正面回答。余乃率直告他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否则不仅于国家不利,而且于共党有害。余为共党今日计,对国内政策应改变方针,即放弃军队与地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济上竞争,此为共党今后惟一之出路。第一期建
  设计划如不能全国一致努力完成,则国家必不能生存于今日之世界。如此,吾人不仅对国家为罪人,而且对今后人类之祸福亦应负其责也。彼以为是。果能动其心于万一否?但余之诚意,或为彼所知乎?”
  毛泽东则对秘书胡乔木说:“(蒋)实行独裁的劲不大,像灰尘一样可以吹掉“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我们是路线清楚而调子很低,并没有马上推翻一党专政。我看,现在是有蒋以来,从未有之弱。兵散了,新闻检查取消了,这是18年来未有之事。说他坚决反革命,不见得。”
  10月10日,据蒋日记记载,毛泽东提出要在蒋的住宿一夜。是日晚,两人谈话半小时。11日,蒋介石约毛泽东早餐,后又谈半小时。但蒋显然没有达到目标。毛泽东去后,蒋介石散步林园一周,所下结论为“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也”
  之后蒋在《反省录》中记云:“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
  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仍以政治方法制之,使之不得不就范也。政治致曲,不能专恃简直耳!”
  八日长谈,命运已定。此后,他们再没有机会会面,从此江山各异。费正清在
  《美国与中国》一文中一语道出真相:“在历史的演变中,很难证实某一件事也会发生。中国的国共两党互不信任,而且谁也不愿放弃最后控制全国的希望。他们各有敌对的军队和组织,以及二十年互相残杀的苦痛回忆。”
  文章摘自《蒋介石(下)》
  作者:
出版社:  本书简介:《蒋介石:自述》下卷,延续上卷以蒋介石的个人自述言论为重点,穿插其个人一生经历和图片的叙述风格,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还原真实的蒋介石。下卷中自述的部分所占篇幅多于上卷,按时间的推进,作者……
  蒋毛共事广州
  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会的还有更多共产党代表,国共第一次合作由孙中山亲自开启。有案可查,此次大会毛泽东与蒋介石都出席了,不过身为共产党代表的毛泽东是正式出席,而此时雄心勃勃的蒋介石只是列席其中。
  1月30日,会议结束,毛泽东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候补委员,蒋介石则名在孙山之外,毛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远在蒋介石之上。
  不过,这次交集蒋介石与毛泽东两人均未显露日后之才能,也未有任何交往记录。蒋之后受命出掌黄埔军校,毛泽东则前往上海执行部工作,并曾负责在上海招收黄埔军校生的任务,“考出”了徐向前、方志敏、黄维、桂永清等名将。
  蒋介石黄埔练军,初显身手,掌握“枪杆子”挥军东征。毛泽东则于1925年再度来到广州,手握笔杆子,主编国民党中央的《政治周报》。此时国共合作进入蜜
  月期,但两人各掌东西,鲜有交集。
  有记载显示蒋介石与毛泽东同台亮相,则是1926年国民党二大。蒋介石今非昔比,已成为国民党内的政治英雄,会中有代表提议:“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介石同志致敬,勉其始终为党为国奋斗。”蒋介石在国民党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跃升。
  日,在当天的会议日程中,毛泽东和蒋介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会议记录如下:
  一、甘乃光同志报告商民运动决议案。
  二、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精卫):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三、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
  理者举手,付表决(通过)。
  此次会议中,蒋介石以248票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仅差一票为满票。后
  世论者认为,这一票或许是蒋未投自己。如此看来,正式代表毛泽东当年也曾为蒋介石投下同意选票。
  毛泽东得票数为173票,继续出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蒋介石是否投了反对票不得而知,以当年情形猜测,蒋介石投赞成票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赞成与反对,都是此一时彼一时。是次会议过后,蒋介石更进一步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九常委(汪精卫、谭延]、蒋中正、孙科、顾孟余、谭平山、陈公博、徐谦、)之一。
  在此常委会中,下设一处八部,其中一部为宣传部,原为国民党主席汪精卫所兼,此次由汪精卫提名,毛泽东出任宣传部代理部长。
  中央常委会曾举行多次会议,身为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列席其中,蒋毛二人的同事经历由此开始,但未有记录显示他们曾有过个人交情。一位当年黄埔军校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记述了当年他听到的黄埔三期学员方舟讲述毛泽东曾到黄埔军校演讲之事,蒋介石曾亲往迎接毛泽东,并与陈洁如在台下倾听毛泽东演讲,并曾设宴款待毛。此系孤证,并无旁证,但毛泽东时为宣传部代理部长,其往黄埔军校演讲事也有可能。
  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互称
  1945年重庆谈判时的蒋介石与毛泽东,都已成为各自党派的领袖。蒋介石日当选中国国民党总裁,此职为他一人所独有,直至其身故。毛泽东则于日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直至去世。
  但此际两人会面之时,互称先生。毛泽东在公开场合亦尊称其为蒋委员长。在更长时间段中,双方的称呼则都以“匪”命名。蒋介石自1927年与中共决裂之后,就将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等地建立独立的武装称之为“赤匪”、“共匪”。直到第四次“围剿”的时候则以“朱毛赤匪”统称。及至后来中共建立延安根据地,毛泽东地位确定,蒋介石始以“毛匪”称之。
  毛泽东则在1927年就开始在自己的文章中给蒋介石加上定义“反革命”后蒋介石被批判为“蒋帮头子”、“流氓刽子手”、“新兴军阀”、“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反革命”、“美帝国主义走狗”、“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等。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
  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后,双方似乎又回到原来的桌面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来往电报中均有互称“先生”之举。
  重庆谈判之后,大约是两人一生之中最后一次文明相称。
  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名义,对毛泽东下了“通缉令”。“毛匪泽东”的罪名是:“意图颠覆政府,其为内乱犯!”
  来而不往非礼也,此年10月,毛泽东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人民解放军“逮捕、审判和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
  当日举酒致意,他日发令通缉。此后战火纷飞,同时“毛匪”与“蒋匪”的
  口水仗一直打到了1949年之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时他好奇地问:“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么?”
  毛泽东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周恩来趁这机会,替毛泽东作了答复:“一般地说,我们叫他‘蒋帮’。有时在报上我们叫他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我们互相对骂。”
  直到1980年蒋介石、毛泽东均已逝世后,两岸才逐渐不再以“匪”互骂。1983年蒋经国在“总统”文告中首次以中共而非共匪称呼。半个世纪的“匪”名之争渐渐落幕。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领袖们》中比较了毛泽东和蒋介石:我觉察到他们两人在提到国家时,都有点秦始皇帝的口吻。两人的姿态和讲话似乎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两个这样的领袖在历史中相逢,只会冲突,不会妥协。一个成为征服者,另一个成为被征服者。
  尼克松对蒋毛两人都有评析,称:“毛举止随便,说话爱简略,给我的印象是有成打的问题同时在他脑里转动。他讲他的意见,心平气和,语调平淡,在一个规模较小的会场会引人注意,但不是雄辩之才。即使在说明重大观点时,他也喜欢语惊四座。”
  “蒋披一件十分整洁的黑色斗篷,头剃得光秃秃的,在私人场合,同他那肃穆寡言苟笑的态度相得益彰。在我说话时,他惯于不假思索地连声说‘好,好’,显得有一点紧张。他双眼的神采给人自信和执拗的印象。眼眸是漆黑的,有时闪出光芒,在我们交换意见之前,不时环视办公室各处。在我们谈话的整个过程中,就盯着我的眼睛看。”
  据专家考证,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1044次;其次是,913次。而在台湾出版的蒋介石40多种著作中,提到最多的人第一是孙中山,第二便是毛泽东。当然对于前者,蒋尊以总理,后者则仍以“匪”字代替。
03/29 08:5703/19 09:4403/08 09:4602/10 11:41
读书精品推荐
特色: 品牌: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将领实力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