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八)什么是禅定吧

《圣者言教》第二十五课(八)因果即是取舍善恶——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的图书馆
《圣者言教》第二十五课(八)因果即是取舍善恶——普巴扎西仁波切
《圣者言教》第二十五课(八) 因果即是取舍善恶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戊三、思维业之因果
思维业之因果,即取舍善恶行为之理趣。如颂曰:“是故现今……。”】
思维业之因果,就是指思维断除恶行、行持善法的理趣。这里的颂词“是故现今……”指什么呢?我们知道,《圣者言教》这部教言来自于晋美多昂丹增尊者,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的上师,也是他的爷爷。《圣者言教》是对龙萨娘波尊者所著《前行念诵仪轨》的解释,所以颂词也是来自前行引导文。
我们平常不仅座上在修这样殊胜的法门,座下时如果按照自宗派的方式,每天念诵一遍《前行念诵仪轨》也是非常重要的。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告诫所有的弟子们,初次修加行的时候,《前行念诵仪轨》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后期修正行,念诵一遍《前行念诵仪轨》也是功德不可思议。
【因寿命无有定准,临终时唯有正法堪能助益,故须修持解脱道。】
寿命无常,何时死亡谁也不知道。由于宿世善缘以及今生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这样不顺心的现象没有降临在我们身上,但是谁知道无常何时降临到我们身边呢?我们可能天天都能听到有人去世的消息,但什么时候自己成为这个消息的主角,谁也不知道。临终的时候唯有正法能帮助我们获得自在,所以现在就要修持解脱道。
【倘若死后无有心识,则无需恐怖,然非如此,由其因——有漏业,必定投生后世三有六道之任何一道,而随应苦乐自性之轮回。是故,为于轮回之因果中解脱,应断除轮回之因果而获取解脱之因果。总说即是取舍善恶,尤其应修持殊胜解脱之佛果。】
倘若人死之后没有心识,就像无神论者宣称的那样,人死以后什么都不存在,也就不需要恐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生前所做有漏之业,必定投生后世三有六道之任何一道。由因而果,流转轮回,感受无边痛苦。因此,要从轮回之因果中解脱,就应断除轮回之因果。
轮回的因果是什么呢?从粗的角度来说,是贪嗔痴烦恼,所以我们平常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是针对贪嗔痴的。当然后面我们还会细致讲解善与不善的支分。要断除轮回,获取解脱,总的来说就是取舍善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要修持殊胜解脱之佛果。相信我们在座的弟子们现前都在从事这样的法。
【复次佛法非同于外道断见,若许为断见,则无有生因,故不从无因生;亦非常见,若许常见,则无有生者,故因不从常生;不从非因生,若为非因生,则因果已成错乱。因此,由无误自因中而生。】
佛法不同于外道教的断见。比如佛法承许因果,断见则否认因果,认为没有“因”也可以生出“果”。如果是这样,就会不需要青稞的种子也能长出青稞,没有瓜的种子也能长出瓜,把一块石子埋在地下,也会长个西瓜出来。这可能吗?我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不可能。即便是长时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虽然没有种过地,但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也有因果关系啊。比如渴的时候需要喝水解渴,饿的时候需要吃饭饱肚,这不都是因果关系吗?所以,佛法不是断见,不是无因生。
佛法也不是常见。所谓常见,就是永恒不变,因此因果是平等的,不需要因和果。比如把青稞播种在地里的时候,果实就已经呈现了,因为一切恒常不变,种子就是果实。对于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青稞种子播种之后,需要很长的过程才能成熟为青稞。所以佛法也不是常见。
佛法更不是非因生。如果没有因也能产生果,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就会出现因果错乱。所以,一切果是由无误之因而产生的。来源: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轮回痛苦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轮回痛苦
发表时间: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
  【投生轮回趣之过失者,如《亲友书》云:&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贪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轮回是痛苦的。即便暂时投生、天,感受种种安乐,但当快乐消尽的一瞬间,又会堕入受苦。换句话说,暂时虽然没有直接呈现痛苦,但是由于造作痛苦之因故,不久的将来,即会呈现痛苦。
  【轮回富足亦不值得信赖,如颂云:&聚际必散失,高际必衰堕,合际必分离,生际必死亡。&彼无少许恒常稳固之实义,无非迎送痛苦而已。】
  轮回中无论我们看得见的物质,还是无形中感受的权威、名誉、地位,或者身旁的亲友、眷属等,这些我们拥有得再多,也不值得信赖。因为有聚必有散,有兴必有衰,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从古至今多少帝王将相、王公贵族已经消失,即便当时拥有的财富多么丰裕,占有的领土多么广阔,哪怕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在面对时,不一样要舍弃的一切,眼睁睁看着自己呕心沥血经营的一切被他人享用,而自己一个人孤独上路吗?轮回就是这样,没有丝毫恒常稳固之实义,无非迎送痛苦而已,永远无法消尽痛苦。
  【总之,有顶胜果天界以下,直至无间地狱,一切轮回之处三苦周遍,均无安乐,前苦尚未消失,即遭后苦折磨,此乃苦苦;】
  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一切轮回之处遍布痛苦,无有安乐。三苦包括苦苦、变苦和行苦。苦苦是指前面的痛苦还没有消尽,后面的痛苦已经产生。比如父亲刚刚过世,母亲又撒手人寰。虽然苦苦主要存在于三,因为三恶趣时时都在痛苦之中,但人间众生也会有这种显现。
  【虽享受欢乐幸福,即刻便遭受病魔伤害等痛苦,即是变苦;】
  变苦是指在享受欢乐幸福时,又遭受病魔伤害等痛苦。比如刚刚无论是身体还是情绪,都很不错,但一瞬间后,要么自己身患疾病,要么亲朋好友遭遇灾难等,前面的快乐转瞬变为后面的痛苦,这就是变苦。类似这样的显现在人间比比皆是。比如上午工作得到老板肯定,感觉挺好,下午还会一直这样吗?这一段时间非常好,无论工作、都很顺心,下一段时间还能这样吗?信只要稍作观察,就知道一切即为无常。
  【蕴聚一旦形成,便由行蕴而不得自主,受制于前世业及之一切行蕴,即遍行苦。此等如实存在:为苦苦;人道与天道为变苦;上界诸天为行苦与舍苦,后二者之苦则不明显而具。如是数数思维轮回过患,则由厌倦之激发,而修持胜道,须当心生。】
  行苦是指临时在做的过程中感觉不到很大的痛苦,但是由于一切都被业及烦恼摄持的原因,所行非善,所以和合的时候,又要感受痛苦。就像平常世间人在一个高档饭店吃饭,点杀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痛苦,而且好像还很快乐,但所做一切其实是在业及烦恼的摄持下造业,虽然临时痛苦没有呈现,因缘和合时,必定要感受三恶趣的痛苦。这就是遍行苦,也叫做行苦。
  三主要感受苦苦,人道与天道为变苦,上界诸天如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由于没有粗大烦恼、时时都在等持中的缘故,则为行苦和舍苦。它们临时虽然没有痛苦,但根源没有消尽的缘故,当这些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变成遭受痛苦之因。
  如上总说轮回痛苦,当细致思维,生起对轮回的之心,而追求解脱。
本周阅读排行榜
本月阅读排行榜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四)闻思修不能偏堕一边-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四)闻思修不能偏堕一边
来源:用户
发表时间: 7:08:54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我常告诫在座的弟子们,平常该学的时候要学一些理论,知道自己的方向以及调伏内心等一系列方便,但该修的时候必须要修,闻思修三种智慧绝不能堕入一边。无论在高原地方还是在汉地,常有这样一种偏袒的认识――以闻思为主的圣地,平常以闻思为主,修行可以搁置一旁;以实修为主的圣地,平常以实修为主,闻思可以搁置一旁。这并不是我们这个传承的特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在成办解脱的过程中,特别强调闻思修三种智慧的结合,并没有偏堕一边。有些不了解上述道理的人可能认为五明佛学院仅仅是闻思的圣地,作为它的后一代弟子,平常只要闻思即可,修行可以搁置一旁。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众多弟子面前讲解五明佛学院的功德,并授记五明佛学院有多少成就者。要记住,成就来自于实修而不仅仅来自于闻思。诚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说:“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以及“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五明佛学院虽然着重讲解闻思,但是闻思只有配同实修,方可断除二取之根源。说学院不需要实修的弟子,可能是自己太迷惑的原因。如今亚青寺也有一些弟子认为,亚青寺的全名是亚青邬金禅修圣处,当然以实修为主,所以也不听课,天天把修行挂在口中。是的,亚青寺在冬季期间,完全按照密宗的方式百日闭关,但其外的时间可不是仅仅闭关。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之前,无论是前行还是正行,每年都要讲解很多经论、教言。如今阿松活佛和亚青寺其他导师也在不间断地传讲着不同的教言。扪心自问,如果连怎么修行都不懂,就直接安住在平静状态中,这能叫修行吗?我想这完全是盲修瞎炼。
相关信息 [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十七)修行者要审慎观察发心和行为(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的图书馆
《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十七)修行者要审慎观察发心和行为(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圣者言教》第二十七课(十七)修行者要审慎观察发心和行为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壬四、依所作之业任何善恶,若加行、正行、结行三者皆善,则为白业;若三者不善,则为黑业;若意乐、加行,善与不善混杂,即为杂染之业。若意乐善而加行恶,如为救护众多有情而杀死一作害者。若意乐恶而加行善,如回遮施咒于他人般。以意乐而言,则应前为所取后为所断。】若加行、正行和结行三者都是善,则一切皆为白法,也就是善法;若加行、正行和结行都是恶,则一切皆为黑业,也就是恶业。如果发心和行为混杂善与不善,就是杂染之业。若发心为善,行为是恶,如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五百罗汉而诛杀短矛黑人一般,仍然是善,因为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如今汉地有一些不懂的人,认为在汉传佛教大乘教法中没有烦恼即为菩提的说法。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明闻思还不够广博。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为了救度五百个罗汉、避免短矛黑人因杀害五百罗汉而堕入无间地狱,而杀死短矛黑人,释迦牟尼佛因发心为善的缘故而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这个公案在大乘教法中有讲解。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也说:“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一切都在于自心。大乘教法以菩提心作为一切法之根源,以调伏内心作为主要的教法,就是因为心在支配一切。如果内心为善,完全不掺杂一点点私心,即便行为是杀生或者破梵净行,都会积累福报。往昔嘎玛拉修在化缘过程中,一个施主的女儿见到他的庄严威仪而心生爱慕,希望和他结秦晋之好,并扬言,如果嘎玛拉修答应,她和她的家族都会跟随嘎玛拉修一起学佛,否则就自杀。为了救度这位施主的女儿,嘎玛拉修在清净心下还俗了,并因此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这些公案都是大乘教法中讲解发心为善的功德。现前汉地也有很多人在不懂的前提下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要记住,我们讲解发心为善的前提是没有丝毫私心,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杀短矛黑人的时候,完全是为了拯救五百罗汉和短矛黑人,而没有想到自身安全。如果有私心,即便你当时讲得多么冠冕堂皇,一切都是恶业。如果发心为恶,做的事情是善,就好像念诵回遮咒语,但却希望回遮他人般,所做变成恶业。比如有一个人对你很不好,如果直接伤害他,可能会触犯法律,怎么办呢?就想到用回遮的方式来夺取他的性命。这样,由于你的发心是恶的缘故,即便念诵的咒语、仪轨是善的,最终还是会堕入地狱,所以一切取决于意乐。当我们坐在这里闻法的时候可能觉得,当今这个时代是最幸福、最快乐、最和谐的,但是当我们步入生活、社会,各种压力就会纷至沓来,甚至可能会遭遇很多指责。由于我们内心烦恼没有消尽的缘故,难免产生一些情绪,这时口里念诵回遮的时候可要仔细问问自己,是否在针对某些对境?如果是,那你就在造业,还不如到山上去游玩。我们平常讲解烦恼对治的方式,小乘为断除,大乘为转变。在遇到令自己烦恼的对境时,应该把他观想成父母(大乘)或本尊(密宗),细致想一下,谁会回遮自己的父母或本尊呢?可能有些人又有疑问,如果不能回遮,为什么平常还要念诵心经回遮仪轨、大白伞盖修法仪轨和狮面佛母修法仪轨呢?要记住,我们所谓的回遮,是回遮贪嗔痴烦恼,可不是针对某个人啊!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必须以菩提心摄持,即便是魔王波旬等一切眷属,也在我们救度的有情众生的范畴之中,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佛子行。即便我们不像观世音菩萨般有四只手,也不像文殊菩萨般天天拿着一把宝剑,但只要心怀菩提心,你就是真正的菩萨。作为修行者,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发心和行为,特别是初行者,如理如法地守持清净戒律,时时调伏内心,非常重要,绝不能欺骗自己。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者言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