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的四个子女现在都干什么

揭秘1976年叶剑英确认华国锋是自己人的全过程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我们丑陋,源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喜欢阅读和思考的朋友,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和我做朋友(ID:zzkl7890)每天一起揭露真相,反思历史,传播常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
日粉碎“四人帮”
日粉碎“四人帮”
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行动,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1976年之前,两人并不熟悉。那么,华国锋和叶剑英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日夜,一个中等个头的男子出现在朔风呼号的天安门广场。从外表看,他与广场上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那晚的广场人山人海。在官方似乎刻意降低两天前辞世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治丧规格的情况下,人们自发涌向天安门广场,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
“文革”开始整整10年之后,压抑在人们心头的愤懑情绪已燃到了顶点。总理病重时,邓小平曾经给大家带来希望。但好景不长,从1975年底起,邓小平的“钢铁公司”开不下去了。
那个中等个头的男子,默默地走在送花圈的人流中,观察着身边的人。在场的人没有谁知道他的身份,甚至他自己也不曾预料到,自己会为9个月后粉碎“四人帮”做出一份独特的贡献。
这个人,是熊向晖,就是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十余年、被毛主席称为“一个人顶几个师”、后来被誉为中共情报保卫“后三杰”之一的那个传奇人物。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多年地下工作的历练,使熊向晖很少情感外露。据他的女儿熊蕾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甚至在家中,也很少看到父亲情绪上的波动。
但从1975年的秋天开始,25岁的熊蕾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父亲的焦虑。在家中,熊向晖常常叹气。
熊蕾知道,这是因为周恩来的病情加重、邓小平的日子变得艰难、极左派愈发嚣张所致。
以往很少聚会秋游的熊向晖,此时去八火处、香山“游玩”的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同行的人,通常是一些可以交心的老战友。说是秋游,实际上并没有观赏风景,而是互相唉声叹气。还有一次,熊向晖在和罗青长通电话的过程中,谈到总理的病情,说着说着就开始流泪。这给熊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女儿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父亲流泪的片段。
事实明摆着,老干部这股政治力量正在陷入群龙无首的危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层政治斗争中能够对“四人帮”有效制衡的,只有这些开国元勋们。
他们中间,熊向晖对周恩来还有着特殊的感情。周是中共情报工作创始人、新中国外交战线的领导人,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熊向晖最为敬重的长者。他和老战友们猜测着,邓小平再度靠边站以后,谁会接任总理。
谁接任总理,对当时的中国至关重要。按照国务院的排位,周、邓之下,就是张春桥了。熊向晖等人聚会之时,一是出于安全,二是出于轻蔑,对张春桥一直以“眼镜”称之,而那个女人的名号,则是“三点水”。如果“眼镜”接掌行政权力,这个国家会继续乱成什么样子?老百姓要接着吃多少苦头?
对这一局面,老干部们有束手无策之感。不仅如此,另一位老干部的领军人物、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也陷入了困境。“三点水”在一些高层级的场合公开宣称,她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四川(邓小平),一个是广东(叶剑英)。“四川”既倒,火力开始向“广东”集中。
“四川”与“广东”两个敌人的说法,熊向晖还是从叶剑英那里听来的。
他们的交情,始于1969年。被诬称“二月逆流”干将的4位老帅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受毛泽东指示,集中研究国际形势。熊向晖由周恩来总理指派,给4位老帅当助手,集会数十次,从未缺席。思想感情和立场的一致,使熊向晖很快与4位老帅变得无话不谈。
日,熊向晖见到叶剑英。叶帅告诉他,自己的处境现在也变得很困难。
熊向晖的朋友很多,身处决策层的朋友也不少。“文革”中,4位老帅是他的挚交,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局常委当中亦有他清华的校友。但他有一条原则:你只要还在位,我就不会去找你;如果你有事,请随时找我。
这一次,也是叶帅主动找来熊向晖吐露心扉:政治局的“批邓”让他为难,参加吧,没话好说;不说话呢,又不好办。
此时,邓小平已经实质倒台,“四人帮”风头正盛。有人建议,叶帅到南方去避一下风头。叶帅因此想要去广西。
叶帅处境艰难,无疑加重了熊向晖的忧虑。他问叶帅:如果你去广西,军委怎么办?叶帅回答:军委我还可以掌握。
熊向晖的建议后来得到叶帅的采纳:不去南方,留在北京,称病不出,进可攻,退可守。
随即,叶剑英以健康为由向中央请假。
就在与叶帅会面13天后,一个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任命,让熊向晖们的焦虑情绪变得更为复杂。2月3日,经毛泽东提名、政治局同意之后,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
5天之后,叶剑英告诉熊向晖,他虽然不了解华,但是已经给主席写信,拥护对华的任命。
和大多数人一样,熊向晖庆幸大权没有落到“那些人”手中,但心中的疑虑又增添了一层。这个平步青云的华国锋究竟是什么人?他和“那些人”是不是一伙的?
老干部们的往来仍很频繁,但没有人能说出华国锋的政治倾向。
很快,熊向晖得到了与华国锋相处的机会。这个机会,源自杨振宁的来访。
周恩来向来重视科学工作,杨振宁与李政道等知名华裔科学家每次访问故国,都能见到周恩来。如今周总理已经病故,谁来会见杨振宁,成为接待方负责人熊向晖亟须请示的问题。
他的电话先是打给华国锋的秘书。很快,就接到了华国锋要他当面汇报的指示。4月17日凌晨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熊向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位新任总理。
他先给新任总理讲了杨振宁此前在上海的故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徐景贤在会见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大谈“批邓”,并送给杨一批复旦大学“批邓”大字报选。科学家不露声色地予以婉拒,说箱子装满了。
这时,华国锋开腔了:何必送那些东西呢,不能强加于人嘛!
华国锋说:原来安排是我见,我不见,谁见呢?
熊向晖很敏锐,他揣测华国锋的意思是:不让张春桥见。因为按照国务院排位,华国锋之下,就是张春桥。
当晚9时30分,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了杨振宁。谈话至11时20分结束,110分钟的时间内,没有谈一个字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尽管华国锋也谈到了人民群众在天安门悼念周总理的事,但熊向晖注意到,华国锋没有说邓小平是这次事件的后台,这与当时的主调无疑有着云泥之别。
回到家,熊向晖把自己的判断告诉熊蕾:华国锋不是极左派一伙的!
熊蕾相信父亲的眼力。她回忆,父亲还在胡宗南身边担任机要秘书时,对妹妹的一个同学一见钟情,第二面就表露了爱意,同时坦承自己是地下党。“父亲当时对母亲说,我相信你不会出卖我。”熊蕾告诉记者。
有点兴奋的熊向晖把自己的判断告知圈中朋友,引起了圈中一人的莫大关注。这个人,是叶选基,叶帅的侄子,总参二部参谋。
熊向晖另一个很少为人所知的身份,恰恰是总参二部的副部长。圈中老友罗青长,是这个军队情报系统的主管,正部长。
叶选基当时身负另一项使命。4月2日,叶帅在和熊向晖谈话时提到:在这个非常时期,熊向晖到他那里会引人注目,多有不便。以后还是让侄子选基到熊家去,沟通消息。
在得知熊向晖对华国锋的初步印象后,6月4日,叶选基和叶帅的女婿刘诗昆来到熊家。叶选基说,叶帅长期病休也不好,华国锋贵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叶两人最好能见上一面。我们说话没分量,希望熊叔叔和伯伯谈一谈。
3天之后,叶选基来接熊向晖,前往叶帅在西山的住所。熊向晖带上了两份材料,决定向叶帅挺华。
关于熊向晖同志向叶帅汇报对华国锋政治态度和立场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此问讯叶选基同志,答复是事实。
叶剑英看到的第一份材料,是华国锋日在听取科学院领导汇报时的插话。这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调子,和同时在会上讲话的邓小平完全一致。他首先谈到三大革命、四个现代化都要靠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院整顿很有必要。随后对批判基础理论研究的事表示不满:依靠工农是对的,可是把专业队伍搞得一塌糊涂,有些人不得不离开实验室,科技人员不敢看外国书,思想有顾虑。最后,他对极左派鼓吹的上海经验也提出了质疑:他们搞“三突出”,学上海的经验,学那个?!
熊向晖对叶帅说:你看他这些话,讲得很尖锐啊。
第二份材料则是华国锋会见杨振宁的谈话记录。
熊向晖还告诉叶帅两件事:一件是“文革”期间公安部的一件命案,涉及高级干部,华国锋的处理很得当。
另一件,就发生在公安部命案处置的第二次会议后。一边步出人民大会堂,华国锋一边问熊向晖,怎么好久不见老罗(罗青长)了?
在得知罗青长身体不佳、政治上被边缘化、无法住进北京医院之后,华、熊二人已经走到人民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华国锋站住,就在台阶上坐下来,从公文包拽出一张纸,写了个条子:北京医院并报(卫生部)刘湘屏部长,安排罗青长同志住院。
“你看他这个作风也很好啊。”熊向晖说。
叶剑英颔首:“这个人,是含而不露。”
熊向晖建议:“华国锋立足未稳,叶帅是否帮他一下?”
叶剑英说,“他会去见见华国锋。”
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当天下午,叶选基来探望熊向晖,并且告诉他,叶帅已经见过了华国锋。
叶选基说,华、叶会面之后,叶帅赞赏熊向晖“说得对、看得准”。
8月15日,应叶帅之邀,熊向晖再赴西山,两人在地震棚里交谈。叶帅告诉熊向晖,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不露声色地支持了与“四人帮”意见相左的叶剑英。
在政治局起草关于毛泽东健康问题的通知时,“四人帮”坚持要写进“毛主席病情比较稳定,不久就可以康复,主持工作”这句话,叶剑英和汪东兴表示反对。华国锋当时未置可否,但后来叶帅看到发出的电文,不禁一乐。他不同意的那句话,电文里没有。
叶剑英还说,华国锋本来要来拜会他,但考虑到华国锋出行目标太大,叶帅遂亲自登门。未曾想,叶帅抵达华府时,华国锋已经候在门口——当时没有手机,华国锋只能估计时间,提前守望。这让叶帅很是感动。
及至叶帅下车时,华国锋亲自上前搀扶,扶着叶帅步入院子,到客厅就坐,并且称叶剑英是“九亿人民的元帅”——又令叶帅动容。
交谈中,叶剑英先是抛出了治国方针的问题,华国锋的回答很让他满意,尤其是,他谈到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无疑是在修正“文革”路线。
而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上,华国锋的表态让叶剑英心里更有了底:除非主席有指示,人事问题一概不动。
当时的背景是,极左派正在酝酿,从上海向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岗位安插人员。若要挡住极左派的蠢蠢欲动,绝非易事。
轮到华国锋向叶帅征求意见的时候,叶帅的回答异常简单:注意民兵——极左派在动不了军队的情况下,民兵异动成为叶帅最为担心的事情。
叶剑英告诉熊向晖,他对和华国锋的这次见面和谈话,非常满意。
10月6日晚问,“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叶选基和叶剑英次子叶选宁一起,乘车前往西郊机场、永安里,分别告知叶帅家人喜讯。晚10时左右,叶选基给熊家打来电话:四个坏蛋抓起来了,伯伯要你注意动向,现在不要告诉别人。
值得一提的是,叶选基知会熊向晖在先,告知家人在后。
熊向晖当时已经就寝,听到喜讯后把全家人都喊了起来,还一迭声地喊老伴开启叶帅赠送的茅台酒,自斟一杯之后,一饮而尽。
次日清晨7时30分,叶选基赶到王震家中告知之时,王震尚未起床。这个坚持与“四人帮”对抗的斗士激动得几难自已,并立即赶往陈云家中报信。
10月8日早晨,叶选基再次来到王震家中,发现这位三五九旅的老旅长手中多了两个核桃并不停把玩。看到叶选基纳闷的表情,王震大笑:这是陈云送给我的,他让我慢慢说,手别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华国锋:简单的晚年生活(图)
中国网 .cn  时间:   
晚饭则很简单,喝点粥,有时吃个烧饼。粥以二米粥和南瓜粥居多。晚饭后,华国锋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华国锋原名苏铸,1938年参加革命时改名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他的夫人韩芝俊比他小10岁,山西五台县人。他的子女都不姓华,而姓苏。大儿子苏华,原在空军某部,现已退休;二儿子苏斌,是北京卫戍区干部,也已退休;大女儿苏玲,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任党委常委、工会主席,今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二女儿苏莉,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被安排担任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二儿子苏斌告诉记者,毛泽东、胡耀邦还有刘少奇的后人,都与华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8月22日,在北京305医院华国锋的悼念现场,记者见到了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灵堂内,摆放着叶剑英、李先念、杨尚昆等前中共高层领导的家人送的花圈。
国家领导人的到访则以慰问居多,有时候也会通报一些人事安排。这时,华国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干得好!”并且能说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这些到访的客人,事先要跟华国锋的秘书曹万贵约好。曹万贵是华家名副其实的大总管,今年66岁,从1968年华国锋还在湖南任职时就开始跟随他,到今年已经整整40年。对于这个一生服务的老上级,他只说了一句话:“他胸怀很宽广。”
“他还一直想看奥运。”王苏佳说。今年8月1日,老人曾出院回家,家人以为能了却他这个心愿,但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因为病情再度恶化又进了医院。跟随华国锋8年的司机朱春华清楚地记得,8月2日奥运彩排给他票时,他说:“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去吧。”这一次住院,华国锋就再也没能离开医院的421病房。
“他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
除了散步和练气功,练字是华国锋后来发展的一个锻炼项目。
据苏斌介绍,他父亲近些年潜心练字,技艺大有长进,跟一些书画名家也多有切磋。启功对华国锋的字曾给予过很高的评价。华国锋有时会参加一些小型笔会,家中的老照片曾经留下他与李铁梁、姚俊卿等书画名家切磋技艺的场景。
在华国锋政治上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中后期,华国锋的题字曾经获得广泛赞誉。引退后,他的墨迹也渐渐消弭,只留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字,像是在折射历史。
近些年,华国锋的题字又常能见到。在一些风景名胜,如湖南张家界、陕西华山和山西壶口,都能看到华国锋的墨迹。行内人评价华国锋的字为“浑然大气、骨力尽现”,他在85岁时写的“清静”二字,见过的人评价为大气、从容、很见功夫,如今高悬在华家会客室中央。
有人练字意在静心,但华国锋似乎一直很平静。接近他的人说他比较能想得开,还用一个故事加以诠释:华国锋刚退下来时,有一段时间因心脏病住在北京医院,当时《少林寺》刚开始热映,他就把片子调到医院来放。医生劝他别看,说里面打斗很凶,对心脏病无益。“勿忧,我知其戏均假。”华国锋说。
他的话题从不涉及国内政治。一有人在他面前说起这些,他就摆手不听。—直到去世,华国锋脑子都非常清楚,从来没有叫错过人名字。厨师谢师傅则对华国锋的记忆力印象深刻,他说有些以前来的人,家人和他们都记不得了,华国锋还记得很清楚。
对子女,华国锋一般不会严厉批评,但要求他们好好努力,除了时时鞭策,“他还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王苏佳说。
华国锋的几个子女,既无出国的,也无经商的,本本分分,普普通通。大儿子苏华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很朴素,没有架子,与同事关系很好。”
华家的客厅很高很大,足有七八十平方米,中间摆着一圈沙发。客厅的布局与毛泽东的书房一样,在客厅的南面,有七八个书柜一字排开,右边是马、恩全集,左边则是一些线装的古书。书柜上的书摆放得非常整齐,上面还有一只会报时的小闹钟。
华国锋平时很少出门,不便可能是原因之一。有一年,他戴着口罩去地坛看庙会,还是被人认出,群众拥挤围观,华国锋的口罩也被挤掉,他急忙坐车离去。
还有一次,华国锋夜里去王府井,被一些工厂的工人发现,问:“是华主席吗?”华国锋说:“我不是。”又说:“天已经晚了,快回去休息,明天还要上班。”
但一年中有两天,华国锋是一定要出去的。一是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另一天是毛泽东的忌日:9月9日。他会带着家属和工作人员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32期 韩凯 韩永文)
文章来源: 文摘报
责任编辑: 雨悦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揭秘:胡耀邦与华国锋的亲密关系
沈宝祥(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本刊编委)
&&&&“接班人”、“好学生”、“英明领袖”,是当时流行的对华国锋的赞誉之词。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胡耀邦使用这些语言,同样难免带有那时的历史色彩。但是,胡对华的尊重是真诚的,这一点,在中央党校的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胡耀邦(右)、华国锋(左)和叶剑英
&&& 《同舟共进》授权发布,请未获得授权的媒体直接与同舟共进杂志社联系
  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他们二人都身居最高层,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很难了解到全面而深入的材料。但是,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特别是在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多次讲到他与华国锋之间来往的情况,这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将我掌握的这方面的情况,作一叙述。  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胡耀邦十分尊重华国锋  粉碎&四人帮&以后,胡耀邦复出的第一个岗位,就在中央党校。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央党校,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兼任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调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这样,华国锋就成了胡耀邦的直接领导。  其实,胡耀邦与华国锋早就共过事。  1962年11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下放湖南省,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原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任第二书记。胡耀邦生于1915年,时年47岁,华国锋生于1921年,时年41岁。1964年7月,胡耀邦离开湖南。胡与华在湘潭合作共事一年多。粉碎&四人帮&几天以后,叶剑英派儿子去看望胡耀邦。叶帅的儿子问胡耀邦:你对华主席熟不熟?胡回答说:很熟,同过一年半工作哩。从这个口气看,当年,他二人相处的关系是好的。胡耀邦对华国锋是真心拥护,十分尊重。这从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的言行,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日,胡耀邦对中央党校政经教研室负责人谈话时说:要加深对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路线的认识,加深对华主席的认识。华主席是毛主席的好接班人、好学生,要加深认识。华主席和华主席领导的党中央从粉碎&四人帮&到现在,路线解决得好,加深认识很重要。  日,胡耀邦在一个会议讲话时又提出:要加深对华主席、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伟大意义的认识。粉碎&四人帮&以来政治上组织上路线正确。要更自觉地团结在华主席、党中央周围。  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领导职务。7月29日,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整风会议组长副组长会议讲话时说:邓小平同志出来做副主席,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要把确立华主席地位和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事好好讨论讨论。这是大形势。  日,胡耀邦在全校传达党的十一大精神大会上说:我们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以后,英明领袖华主席主持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一次是我们的华主席接过毛主席的班,是华主席领导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从粉碎&四人帮&到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是10个月。这件事本身就充分说明,华主席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党和人民的英明领袖,我们军队的英明统帅。这次会议上,叶副主席在党章报告里再一次充分肯定了华国锋同志在我们党的领袖地位。叶副主席又一次指出,&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亲自选的接班人&。  &接班人&、&好学生&、&英明领袖&,是当时流行的对华国锋的赞誉之词。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胡耀邦使用这些语言,同样难免带有那时的历史色彩。但是,胡对华的尊重是真诚的,这一点,在中央党校的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对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胡耀邦看得很重。  日,胡耀邦与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等负责人谈话时说:华主席兼校长意味着两条,主要是意味着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理论上破坏得很厉害。再是意味着抓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这是&四人帮&破坏得很厉害的,要恢复。  经华国锋批准,胡耀邦召开中央党校整风会议,解决&文革&遗留问题。  日,整风会议开始,胡耀邦在讲话中说:我们的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为执行华主席提出的加强和整顿党校,迎接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战斗任务的会议。会议的目的、要求、时间和开法,在向华主席、汪东兴同志的请示报告中都扼要地说到了。  胡耀邦说:我们的大小事情都是报告请示了华主席、汪副主席的。有关中央党校的整顿、复校和教学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如整风会议、中央党校机构的设置、领导干部的任命、课程的设置、班次和时间,等等,胡耀邦都向华国锋请示报告。  中央党校是10年&文革&的重灾区。胡耀邦到党校,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连校舍都被别的单位占用着,真是百废待举!华国锋要求,中央党校在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以后尽快复校开学,任务很紧迫。胡耀邦千方百计地努力,停办了10多年的中央党校,终于在9月下旬开学上课。  华国锋对胡耀邦的工作也放手支持,及时批复胡耀邦的请示报告。胡耀邦报送的中央党校教学计划,华国锋说,中央不讨论了,就照这个计划执行。这是对胡耀邦的充分信任。  中央党校复校开学以后,胡耀邦又提出:华主席要求我们把党校切实办好,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把党校建成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其实,这是胡耀邦提出、华国锋同意的)。我们离这个要求还很远,他提出,要努力实现这个办学要求。  华国锋对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的工作是很满意的。日,胡耀邦在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说:华主席反复讲,总的精神对党校很满意,学习满意,风气满意,其中之一是《理论动态》。
  华国锋很赞赏胡耀邦办的《理论动态》
  为了推进拨乱反正,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复校过程中,创办了内部刊物《理论动态》。每期都送华国锋等中央领导同志。华国锋很重视这个刊物,给予肯定和表扬。  日,胡耀邦在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说:《理论动态》,这是华主席表扬过的。胡耀邦还说:华主席秘书对我讲,华主席准备批它一两期(指批示、批转《理论动态》的文章&&作者按),怎么批还没想好。  日,胡耀邦正式出任中组部部长。12月30日的《理论动态》第34期(提前印出发行),刊登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新的一年》一文,这是胡耀邦出的题。日,胡耀邦在中组部的梁秘书给理论动态组打电话:&华主席说这篇文章好。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多谋善断,提法很好。他叫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组参考。&梁秘书还说,起草组的同志讲,华国锋同志在12月30日晚上,拿了创刊以来所有34期《理论动态》问起草组同志,这三十几期你们都看过没有?这一期看过没有?这一期写得很好,观点也是好的,提出的问题和观点都是好的。华国锋同志把这篇文章中的三个问题讲了一遍后说,现在就是新时期,新形势,新课题,我们全党同志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怎么学习呢?多谋善断特别重要。他对文章的第三段&多谋善断&反复地讲,要大家好好看一看,学一学。这对胡耀邦来说,是一个鼓舞。他对我们说:党校在华主席扭转乾坤中起些作用是很光荣的;在继往开来中,占一个光荣战士的地位,我们努力向这个方向前进。现在华主席、党中央支持我们,我们要好好干。  在开始一段时间,胡耀邦很赞赏华国锋的一些思想观点,曾要我们进行宣传、阐释。  日,胡耀邦在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说:华主席讲有两种学习,一个是从头学习,一个是重新学习。从头学习是四个现代化;重新学习是过去的东西丢掉了,淡薄了,基本东西丢了,主席教导忘了。一些自以为懂得毛泽东思想的人,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东西丢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学通&&  日的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胡耀邦对我们提出:还有请注意,要积累华主席讲话的东西。粉碎&四人帮&以来,编一些东西,自己备用。《动态》上要适当引一点,不用粗体字,用他的思想。对领袖我主张引他的思想、方针政策,加副词的办法我一般不主张,歌颂的词可以不要。这对改进文风有好处。  胡耀邦还提醒《人民日报》,要重视宣传华国锋的思想观点。他在日的理论动态组会议上说:昨天,我同《人民日报》副总编讲,华主席、叶副主席讲了那么多,你们不写社论!
(责任编辑:张淑燕)
【】一次学部猛斗牛鬼蛇神,别的人都被斗得狼狈不堪,唯独钱先生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有大w的大牌子
【】蒋介石会客,客人说话,他不说;汪精卫会客,客人说一半,他说一半;胡汉民会客,客人不说,他说;而孙科以脾气大著称,会客时则
新刊(4月下)百年清华的起点,是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彼时的中国如风中残烛,内外交困,&独清华获受国耻之赐&。那一刻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已内化为清华人的品格。此后的一百年间,清华大学随国家的命运而沉浮,但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注定要挺起中国的脊梁,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筑起民主、自由的堡垒,在满目疮痍时打造了国学研究院的神话。即使遭遇了&伤筋动骨&的院系调整、风雨飘摇的十年内乱,依然厚德载物,默默前行。
&& 抉择与考验:百年清华的六大拐点&&&&清华最贫穷也最&富有&的时光/李响&&&&我以我血荐轩辕:黄花岗起义始末/吕峥&&&&皖南事变真相辨析/王洪光&&&&吉普、可口可乐二战成名启示录/刘郴山&&&&最著名的一次十字军东征/熊崧策&&&《乱世佳人》:随风飘逝的战争与爱情/佳音
热点文章排行
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言之凿凿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质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
本书对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涌现的思潮进行反思,运用大逻辑大视野的审读和人物活动事件脉络的细节化书写,对五种主要思潮的历史、现状和影响作出独立、深刻的剖析。
& 百年激荡,回望辛亥。大革命,过场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都督的样儿,党人的棒儿,名士的案儿,侠客的范儿&&}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