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防范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表

*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识别虚假的财务报表,主要内容包括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一、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二是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
  (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
  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
  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
  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造假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或调整扣除项目。
  (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账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但目前资产重组被利用来做假帐,典型做法有:
  A、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一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主要方式有:
  A、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
  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E、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大量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严格的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
  (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投入使用后则必须将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明显滥用配比原则和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原则,虚增了利润。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更隐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9)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主要做法是在对外投资中,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来进行对外投资核算,从而增大投资收益,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如: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评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规定公司将对外投资转让时,必须借记与这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同时贷记营业外收入。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虚增利润提供了借口。如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协议相互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评估资产时彼此将对方资产价值高估,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对方的关联企业,从而将高估的资产价值作为营业外收入虚增彼此的利润。这是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的又一方法。
  此外还有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调节利润、虚增资本金等。
  二、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1)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的识别方法:
  主要采取掌握证据,对比分析,查帐核实等手段进行,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①尽可能多的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差异的数据提出质疑。
  ②连续向企业要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有差异的数据进行质疑。
  ③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找出疑点。
  ④与平时观察掌握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
  ⑤现场调查,进行帐表、帐帐、帐证和帐实核对。
  (2)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
  此类情况的会计较为高明,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帐表、帐帐、帐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①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其方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形成“资产泡沫”;一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损益表含有“水分”。
  ②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该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关联企业,就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存在以不等价交换方式与关联企业交易从而虚增或虚减利润的现象。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
  ③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调节利润时,主要在这些科目中反映,因而对此类情况该方法特别有效。
  ④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想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基本信息/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书 名: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作 者: 著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定 价:35.00
  I S B N :-22633
  所属分类: 经管 & 管理
内容简介/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以一种全新、全方位与全过程的视野,对企业各种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与舞弊动机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管理者和投资者理清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必须防范的各种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从而使企业对花样百出的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具备强有力的防范和识别武器,同时也使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如何防范和透视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舞弊现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1章 财务报表舞弊概述
  第1节 的常见类别
  第2节 粉假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
  第3节 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动机和危害
  第4节 如何鉴别虚假财务报表
  第5节 防范财务报表舞弊的方法
  第2章 资产负债表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1节 货币资金
  1.1 货币资金的定义及分类
  1.2 货币资金的舞弊识别
  1.3 防范技巧
  1.4 案例分析
  第2节 存货
  2.1 存货的定义、确认、计量
  2.2 存货的舞弊识别
  2.3 防范技巧
  2.4 案例分析
  第3节 应收账款
  3.1 应收账款的基本内容及形成原因
  3.2 应收账款的舞弊识别
  3.3 防范技巧
  3.4 案例分析
  第4节 固定资产
  4.1 固定资产的定义、初始计量及处置
  4.2 固定资产的舞弊识别
  4.3 防范技巧
  4.4 案例分析
  第5节 无形资产
  5.1 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初始计量
  5.2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及处置
  5.3 无形资产的舞弊识别
  5.4 防范技巧
  5.5 案例分析
  第6节 投资项目
  6.1 投资项目概述
  6.2 投资项目的舞弊识别
  第7节 流动负债
  7.1 短期借款的定义
  7.2 短期借款的舞弊识别及防范技巧
  7.3 应付账款的定义
  7.4 应付账款的舞弊识别及防范技巧
  7.5 预收账款的定义
  7.6 预收账款的舞弊识别及防范技巧
  第3章 利润表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4章 现金流量表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5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6章 财务报表附注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第7章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识别与防范技巧
  参考书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0:4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供虚假财务报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