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唐僧取经路线图”取完经后如何走回去的

蜂窝热门盘点
唐僧走过哪些国家才取得真经
更新时间: 17:50:11来源:<
《西游记》小说中,唐僧带领徒弟,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与多国交涉,整整走了十四年才取得真经。那么唐僧走过哪些国家?去过什么地方?小编和大家说说。在唐僧回到大唐后,与唐太宗聊天时送上了通关文牒(通关文牒是官府颁发给人们通过关卡时所需的官方文书,是一种通行证式的执照类文书,在古代兼具身份证明、护照和签证的功能。《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倒换通关文牒,盖上国玺官印)。其中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1、宝象国(今我国境内)宝象国的故事发生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被贬回,猪八戒当起了“大徒弟”。唐僧误入波月洞,被黄袍怪抓住,多亏黄袍怪的夫人相救。原来她是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她托唐僧给父亲带信,叫父亲设法搭救她。然而,无论猪八戒还是沙僧,都在黄袍怪的手下败下阵来。猪八戒没办法,上请回美猴王,唐僧才得以脱难。在吴承恩的笔下,宝象国可谓气象万千。“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嵂嵂崒崒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蔽蔽的流水,碎溅琼瑶。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有猜测认为,宝象国可能是唐代的安西重镇龟兹。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称这个国家为屈支,“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龟兹古城的遗迹仍能在的县找到。县位于中国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属地区东端。2、乌鸡国(今我国境内)小说第三十六回至第四十回,乌鸡国被假国王统治了三十年,真国王的魂魄向唐僧求救。孙悟空出手,救活了真国王,并打败了假国王,让真国王重获王位。乌鸡国在书中,同样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花迎宝扇红云绕,鲜袍翠雾光。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根据考证,乌鸡国的原型是历史上的阿耆尼国,《大唐西域记》里西域开篇就写的是阿耆尼国,“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据说,之所以演化成乌鸡国,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别名“乌耆”,经历史的误传,加上想象力,变成了小说家笔下的乌鸡国。而这个“国家”在今天则是的焉耆县,是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3、车迟国(今我国境内)在《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中,唐僧师徒经过车迟国。车迟国有三位国师,分别是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国师刁难唐僧师徒,不给他们换官文。孙悟空与他们比赛斗法,三位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车迟国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面也有记载。但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称车迟国为“车师”,车师的都城是交河城。而我们熟悉的古诗《古从军行》,描述的就是交河城。“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车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东往,向往楼兰、,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通往匈奴。早在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直到今天,交河古城的遗址依然存在,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县城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女儿国国王4、西梁女国(未知)西梁女国出现在第五十四回,即大名鼎鼎的女儿国。这个王国没有男人,繁衍后代都是靠喝子母河的水而受孕。女儿国的国王看上了唐僧,然而唐僧不为所动,执意西行,却被女妖掳走。孙悟空火烧琵琶洞,救出了唐僧。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走在女儿国的路上简直寸步难行。“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复旦大学历史学家钱文忠曾对媒体介绍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一段关于一个“东女国”的记载,并介绍这个国家以女性为王,虽然她的丈夫也是王,但男性王不问政事。钱文忠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型。5、祭赛国(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在祭赛国,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偷走了祭赛国的国宝,导致祭赛国国无宁日。孙悟空在二郎真君的帮助下除掉了九头虫,找回了国宝。书中,祭赛国“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玉石桥栏排巧兽,黄金台座列贤明。真个是神洲都会,天府瑶京。万里邦畿固,千年帝业隆。蛮夷拱服君恩远,海岳朝元圣会盈。御阶洁净,辇路清宁。酒肆歌声闹,花楼喜气生。未央宫外树,应许朝阳彩凤鸣。”祭赛国是今天的哪里?可以猜测的是,从这时起,唐僧师徒已经步入广大的中亚地区。而乱石山碧波潭,作为小说中两度出现的湖,还给大家贡献了两个有喜感的小妖,鱼精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然而,在中亚地区,湖是相对罕见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了一个名为“大清池”的湖,被认为是乱石山碧波潭的原型。大清池其实是现在的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部山脉北麓。从高处俯瞰,伊塞克湖就像一块碧玉嵌在山中,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有中亚明珠之称。这也意味着,唐僧师徒此时已经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境内。6、朱紫国(今)第六十八回,唐僧一行来到朱紫国。在朱紫国,孙悟空揭下给国王治病的皇榜,制药医好了国王的心病,并战胜了妖怪赛太岁,救回了国王的王后金圣娘娘。在书中,这个国家“门楼高耸,垛迭齐排。周围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对。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绝域梯航至,遐方玉帛盈。形胜连山远,宫垣接汉清。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现实中的朱紫国在哪?《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曾提到一个执师子国传说,这个传说与朱紫国的故事高度类似,讲的是执师子国的建国传说。然而,执师子国其实又叫狮子国,也就是今天的。狮驼国青狮、白象和大鹏7、狮驼国(今境内)狮驼国是《西游记》中唯一一个由妖精把持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个妖魔,分别是青狮、白象和大鹏。但其实,这3个妖怪都非常大牌。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大鹏则是如来的亲戚。最终,孙悟空请来佛祖,才降灭了这三个全书中“最有后台”的妖怪。既然是由动物把持的国家,现实中应该没有原型了吧。但也有研究认为,拥有青狮、白象、大鹏鸟等具有佛教象征的动物,意味着唐僧师徒此时已经进入了境内,而白象,更是典型的形象的代表。8、比丘国(今)小说中第七十八、七十九回,比丘国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为此传下圣旨,命百姓选送小儿,装入鹅笼,听候使用。为搭救孩童,孙悟空识破“国丈”和国王宠爱的“美后”是白鹿和一只白面狐精变化,于是降伏白鹿,打死狐精。国王羞愧难当,低头认错,全城百姓感恩戴德。比丘国如今在哪?最集中的说法认为是。尽管玄奘取经路途中没有经过,但他在考察期间,曾游历等诸国。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犁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气序寒烈,风俗险诐,人性刚犷,信义轻薄。无学艺,有工巧。形貌丑弊,邪正兼信。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9、灭(未知)在《西游记》里,灭国王曾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死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只要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刚好遇上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这里,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孙悟空建议国王将灭改名为钦。国王谢了恩,摆整朝銮驾,送唐僧四众出城西去。君臣们乘善归真。灭在现在的哪里?目前暂无考证,有分析称它就是一个虚构的地名。天竺国玉兔精10、天竺国(今境内)虽然唐僧的官文上没有天竺国的印章,但作为的目的地,天竺国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在这里,唐僧遭遇了真假天竺公主等4次劫难。玉兔精化身的天竺公主希望招唐僧为驸马,被孙悟空识破,最终显出原形,原来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在天竺,师徒四人终于取得了真经,但到手后才发现是“无字真经”。然而,最终结局皆大欢喜,师徒四人历时14年抵达天竺,却只用了8天返回长安,向唐太宗复命。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在待了两年多,潜心研习佛法。当时的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再游学中、东、南、西,再返回那烂陀寺。在那里,他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公元643年春天,玄奘取道今北上,经,翻越,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至此,玄奘一个人的“西游记”才算结束。
免责申明: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正在发生的旅游热点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粉丝:256553
话题:41784
唐僧取完经后
人气: 2566
& && && && &&&头一回发帖& && &请多关照他们到底怎么啦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 && && && && && && && && && && && && && &有一次,唐僧让八戒骑马去买脑残片,结果八戒回来了,白龙不见了。唐僧问;“白龙去哪里啦?”八戒哭着说;“等红灯时,白龙放了个屁,警察闻到味,说它尾气超标,被拘留了!”
有一次,路费不够了。唐僧让八戒和沙僧去要饭,晚上。沙僧背着一大袋人民币回来了。沙僧;“师傅,只有二师兄可以买到20块钱一斤。”
不料,路上遇到了牛魔王,牛魔王;“我要吃了你!”悟空问:“你不吃素了吗?”牛魔王大吼:&我TM才知道,唐僧是个草包!“
经过大剧院,白骨精:“帅哥们,今天有跳舞的。‘师徒四人无视。白骨金:”裸体的。“& && && &&&
师徒四人:”不早说!“
结果,一对人体骨头架子在台上群魔乱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唐僧师徒一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见到了如来佛,求取真经。    如来问:你们带U盘了么?  唐僧师徒:……  如来又问:移动硬盘呢?  唐僧师徒:……  如来继续说:安卓手机也可以~  唐僧四人面面相觑。  如来叹了口气:那你们还是回去吧,我用QQ传给你们。  唐僧腹诽:我去,早知道加你QQ不就完了,还走那么远干嘛!  唐僧回去以后,加了如来QQ,可进度条一直是这个样子。  
楼主发言:23次 发图: | 更多
  如来一个电话:喂,小唐,你用的是铁通咩?  唐僧:我佛果然神通广大,对的,咋地了?  如来说:太慢了,你们还是再来一次吧,带上内存大一些的U盘。  于是,唐僧师徒回去之后立马买了个1T的移动硬盘,心想:这次有多少经都给你带回去。再次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得再会如来佛。  如来问:你们怎么又来了?  唐僧:你不是让我们带大点的U盘过来吗?我们带了个1T的硬盘!  如来问道:你们回去没有开QQ吗?  唐僧:我们买了硬盘就直接过来了啊。  如来又深叹一口气:我给你们QQ留言了,经书已经放在文件中转站了,你们随便下。  师徒四人又默默地回去了。
  唐僧回去后打开如来的文件中转站,结果却!发!现!中了木马!经书没了!此刻的心情,那是相当地崩溃。  唐僧师徒这次学乖了,带上了硬盘,为了防止如来再出幺蛾子,还带上了一大捆纸,实在不行,抄也要抄回来!!!之前还用QQ给如来发个信息确认,如来说:你们来可以,不过不许飞着来哦,要一步步走着来才行。  唐僧不敢怠慢:当然走着去,佛祖把记考勤的菩萨们派过来吧,我等他们来了就起程。
  七夕节有没有要表白的?"叮咚签到最棒"这个微信公众平台替人表白了,有点意思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又见到了如来,还是那么春风满面,成佛就是好。  为防有变,唐僧先说话了:木马破解了没?  如来:没。  唐僧:那备份还能下载不?  如来:不能。  唐僧:那我们可以抄经书吗?  如来:可以。  唐僧师徒计算了一下,准备花个10年的时间慢慢抄经,顺便揩如来十年饭钱,以报如来三番五次鸡贼之恨……
  @我不是王蓉-18 12:44:44  七夕节有没有要表白的?"叮咚签到最棒"这个微信公众平台替人表白了,有点意思    ------------------------  什么鬼?
  (两年后)  唐僧:终于抄完一本,也是功德无量呐,阿弥陀佛。  如来:矮油,抄得真工整。哎,不对,你们真手抄了呀?  唐僧腹诽:不然咧,这么多书又没备份你是秀逗了吗?  如来:哎,都怪我,没跟你们说,西方极乐世界刚买了好几台数码复印机,直接复印不就好了嘛。  唐僧:****  
  笑话讲完了,来个正经的吧  西游记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取经?
  如来佛祖有经书三藏, 共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欲永传东土,任命观音菩萨为项目总监。如来佛的要求是: 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到我处求取真经。  注意: 如来佛并没有指定一定要谁来。谁来都是可以的, 大家看西游记, 好象非得唐僧去不可, 其实不是滴, 张僧李僧王僧刘僧都是可以来的, 只要你信佛, 你愿意来取经, 就是在帮他传教, 帮他抢地盘, 帮他占市场, 帮他扩大势力范围, 他是求之不得的。  观音菩萨找到了一个“善信”, 谁? 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要取如来佛的经, 就指派唐僧去西天帮他取。  于是, 唐僧就成了取经路上的主角。  如来佛的这一个要求, 难度其实挺大的, 难度有两个方面:  1. 找不到善信, 没人愿意来取经。  2. 路上妖魔鬼怪太多, 走不过来。  观音菩萨是个法力很大的人, 她把第一个难度很好的解决了, 找到了善信, 也就是找到了愿意来取经的人。  第二个难度怎么解决呢? 她找了一班人, 一路上保护着取经人走过来。  观音菩萨安排了哪些人?  明的有4个, 暗的有39个。  我们先说暗的, 观音菩萨安排了一批神仙, 一路上进行暗中保护: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共三十九位神仙, 三十九位神仙中, 惟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其他的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这些神仙是她佛派的老职工, 都是信的过的,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除了保护唐僧的安全之外, 还要密切监视唐僧的言行, 密切监视那几个妖怪徒弟的行为, 并为他们打考勤, 打分, 并且随时向观音菩萨汇报情况,  除了这39个佛派的神仙之外, 观音菩萨还安排了4个明的, 这4个明的都是路上收的妖怪:
  1. 孙悟空  孙悟空对菩萨道: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2. 猪八戒  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施礼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  猪八戒的转变确实太可疑了! 他没有提任何要求与菩萨交换。  3. 沙和尚  沙和尚本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 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七日一次,以飞剑穿胸百余下方回,观音菩萨和他做了一笔交易: 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入我门来,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教飞剑不来穿你, 菩萨大概是做到了, 复你本职, 是菩萨打的一句诳语, 根本就没有的事! 菩萨以此骗他当和尚, 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4. 小白龙  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它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观音菩萨听到它的叫唤后向玉帝要来做个脚力的。玉帝送与菩萨,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后变成白龙马给唐僧骑。
  我来帮观音菩萨分析这4个来路不正的人选:  这4个之中, 小白龙就象一条被挂起来准备宰掉的狗一样被菩萨救了, 它是甘愿听从菩萨使唤的, 以谢救命之恩, 它若敢有一丝不轨, 菩萨宰掉它同样和一条狗一样。  其他3个, 孙悟空是佛派的私徒, 应该是好点化的, 并且他是“已知悔了”, 又是用保唐僧换自由的, 多数是真心要当和尚, 愿去保护唐僧, 不过, 还有待观察。  另外2个都是道派的人, 都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人, 尤其是那猪八戒, 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受苦受罚的人, 他的日子过的挺自在挺滋润的, 突然之间就要皈依佛门, 实在太可疑了! 他是唯一的一个不加任何条件就主动要求进来的, 他到底有什么企图? 有待观察。  沙和尚这个人深沉的很, 很可能是玉皇大帝用苦肉计派来的卧底, 有待观察。  如果能将计就计, 把道派玉皇大帝身边的这2个混进来想卧底的大家伙就此收编了, 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岂不是功德无量? 嘿嘿嘿 ...
  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箍儿  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来取经, 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如来取出锦阑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说:“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又取出三个金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  如来给了观音五件宝贝, 袈裟、锡杖指明是给取经人亲用的, 所以菩萨不敢贪污。而那三个金箍儿并没有指明一定要去箍谁的脑壳, 如来的指示可以这样理解:  1) 用金箍儿去箍神通广大的妖魔, 念紧箍咒咒他。  2) 让神通广大的妖魔来做取经人的徒弟。  3) 取经人可以收几个徒弟? 并没有明说, 但暗示了只有三个编制的指标。  4) 究竟选谁做取经人的徒弟, 由菩萨自己来安排。  观音菩萨把这三个金箍儿拿去之后, 只用了一个, 另外两个被她私吞了, 但她仍然完成了任务, 所以如来也没有追究她。  我们来看菩萨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金箍儿把孙悟空箍住了, 送给取经人做了徒弟。  第二个金箍儿把黑熊精箍住了, 自己带回去帮她看门守山。  第三个金箍儿把红孩儿箍住了, 自己带回去做个善财童子。  观音菩萨用这三个金箍儿虽然箍住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 但只给了取经人一个, 自己却用了两个。  而猪八戒与沙和尚都是玉皇大帝的人, 这两个家伙有明显的卧底嫌疑, 可菩萨为什么还要让他们混进取经的队伍?  她完全没有按照佛祖的意思办, 而自做主张的用了两个奸细, 这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观音菩萨既然是这样用的这三个金箍儿, 就说明在观音菩萨的眼里: 红孩儿是最神通广大的妖魔, 黑熊精与孙悟空是比较神通广大的妖魔, 猪八戒与沙和尚还算不上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孙悟空虽然厉害, 但也斗不过黑熊精, 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两个打成平手。可见, 黑熊精可以抵得上一个孙悟空。  而红孩儿差点把孙猴子挂了, 菩萨收伏红孩儿时还找李天王借了三十六把天罡刀, 李天王当年也没有用这来对付猴子, 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孙悟空自己也知道红孩儿要比他厉害, 他打不过就不说了, 后面有一段, 让孙悟空看的怕! 当红孩儿被三十六把天罡刀穿住后, 菩萨叫她的徒弟木叉赶上去, 用降魔杵(有千斤重)如筑墙一般,筑了有千百余下, 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好怪物,你看他咬着牙,忍着痛,且丢了长枪,用手将刀乱拔。行者却道:“菩萨啊,那怪物不怕痛,还拔刀哩。”  如来佛赐给观音菩萨的金紧禁三个箍儿, 紧箍儿,先与孙悟空戴了;禁箍儿,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儿,一直舍不得用,最后收伏了红孩儿, 这金箍儿是这三个金箍儿里最厉害的一个, 一个抵五个, 套着红孩儿的头顶,双手与双脚。  可见, 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在观音菩萨眼里, 这三个才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当然, 西天路上肯定还有更加厉害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 如果有比观音菩萨的法力还大的妖魔, 那么, 观音菩萨即使有这三个金箍儿恐怕也是收伏不了的, 所以在观音菩萨法力可控的范围内, 这三个人才是最牛的妖怪!  现在,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 取经班子假设为两组:  甲组: 唐僧, 红孩儿, 黑熊精, 孙悟空  乙组: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大家说, 是不是甲组更为得力些?  但是观音菩萨却是选择的乙组, 她宁愿让两个有卧底嫌疑的奸细混进来, 也不把那两个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给唐僧!  她要那两个更强大的妖怪归顺到她自己的门下, 好为她做事, 一个来看门管山, 一个做财务总监, 为什么? 因为她有更加秘密的事要做, 有见不得人的事要做, 所以才要把这两个更加厉害的家伙弄到她的门下, 究竟是什么事? 这个我们以后会讲到的。
  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从小受的是佛教育,学的是佛理论,西游记第十一回说他:自幼为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这至少可以说明唐僧的本职工作、业务能力都是不错的。但世俗的经验告诉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外在行为),干一行厌一行(内在心理)。   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熬的时间够长,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就是这方面的内行!同时,也正因为你熬的时间长了,你的怀疑心、厌烦心就会越来越重。   唐僧做和尚的时间长了,称他为圣僧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可他究竟有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怀疑过?动摇过?   在乌鸡国的时候,一天晚上,三藏道:“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这也从侧面说明唐僧的基本功不太扎实,自上路以来,修行其实很少。谈到修行,唐僧并没有什么修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他只是在要赶路,要取经,要成佛。   大家看西游记,总是赞扬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这一点不假,尤其对他这个先天胆小,到最后还在惊呼“大王饶命”的人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然而,殊不知这种抗争精神,正是佛家所反对的!   佛家讲放下,无执,无欲,无求,唐僧做到了吗?若真的做到了,他就该静心清修,而不该去取经!   第六十四回,拂云叟与唐僧谈禅机时,讥笑他: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忘本参禅,妄求佛果,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唐僧没有表示异议。他还是继续朝着他的方向奔,并且,他最终成功了,他的精神也得到了世俗的认可赞同,因此,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这种精神是世俗的,他的成功也是世俗的,如来封受给他的那个佛果位,仅仅只是一个职位,也是世俗的。并不是佛学意义上通过修行悟证成佛的。   如果说唐僧有什么修行的话,在路上克服种种困难就是他的修行,这种世俗的修行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朝着目标前进,克服其中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因此,看起来作者是在写宗教里的修行,其实写的是世俗里的修行,是看唐僧怎样努力克服困难,获得一个职位。   佛经上讲佛界是平等的,可西游记偏偏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修行不要执著,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坚定执著的取经人,佛经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说取经是给唐太宗解灾的。佛经上讲明心见性自证成佛,可西游记偏偏说唐僧见如来倒身下拜后,由如来封授职位而成佛。   是作者不懂佛学吗?不是,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讲宗教,讲的是世俗,是社会,是组织。   唐僧一心要奔向这个组织,从上路起,到到达止,这才是他的修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有没有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动摇?有没有对他所向往的那个组织产生怀疑?产生动摇?答案是肯定的。这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第八十一回,唐僧病了,按说小病养几日再走也无妨,可偏偏唐僧打退堂鼓了,他要写一封信叫孙悟空送给唐太宗,他不去取经了!他决定放弃,这是他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产生怀疑动摇最大的一次,他也在不断地反省总结啊,这样走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从第九十一回起,离如来佛越来越近了,作者开头第一句话写道:话表唐僧师徒四众离了玉华城,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   “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这句话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就是“置顶”了,吸引大家的眼球,都来看看极乐之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从这个地方起到雷音寺,都是如来的范围。   四众遇到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极乐之乡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华地托生。搞笑不?!   元宵节,众僧陪唐僧进城里看灯。有三盏金灯,缸来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将有五万余两,此间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甚是吃累。一过夜,佛爷现了身,油就没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爷连油都收去了。”众僧道:“正是此说,满城里人家,自古及今,皆是这等传说。但油干了,人俱说是佛祖收了灯,自然五谷丰登;若有一年不干,却就年成荒旱,风雨不调。所以人家都要这供献。”   收油的是三个犀牛精,他们究竟是佛是妖?不太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帮如来佛祖收油!自古及今都是这样收的,人们也都说是佛祖收了,佛祖既没有澄清事实,也没有惩罚他们,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继续收!   孙悟空降服了三个犀牛精后,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都来酬谢。唐僧吩咐道:“悟空,瞒着那些大户人家,天不明走罢。恐只管贪乐,误了取经,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深为不便。”   “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唐僧算是彻底认清了如来,他一有灾,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又是领导存心在鬼搞!   第九十五回是捉最后一个妖怪玉兔精。第九十八回至结尾,是讲见真如成正果,夹在中间的第九十六、七回,讲寇员外,没有妖怪。   作者为什么要在见佛祖之前安排这样一回没有妖怪的故事?许多人反映这一回没什么意思,不好看。错了,作者有意安排是有寓意的。   寇员外是个有钱的大善人,从四十岁开始斋僧,直到六十四岁。斋僧,就是管和尚白吃白喝,二十四年间,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加上唐僧四人,正好一万名圆满。   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你信佛斋僧,一圆满,立遭杀身之祸!钱财被强盗洗劫一空。如果不是遇到孙悟空,那个大善人绝对活不过来!孙悟空是个恶言恶语逞强好胜的凶顽之徒,作者却有意安排他在西游记中救活了好几个人!   孙悟空当了十几年的和尚,基本上没说过什么善话,没积什么口德,为什么?他根本就不信佛理论那一套!如来佛理论提倡行善,唐僧天天把善字挂在嘴上念,你猜孙悟空怎么说的?“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一行善,命都没了。   八戒、沙僧呢?信佛不?信如来佛理论不?跟唐僧做了十四年和尚,一句经也不会念!连装装样子都不会,我可以肯定地说,最后都成了正果的时候,他们还是不会念经!就这种业务水平的人,还不是在取经!   其实,早在车迟国界过通天河时,唐僧问那些在冰上走的人往那里去,陈老道:“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   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   大家都失去了信仰,大家却都往那个不太信任的地方奔!因为有利,这才是正常的,理性的。
  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来到雷音寺取了哪些经呢?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云: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名我就不复制粘贴了,占篇幅。具考证,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取的确实是这些经,不过这不重要,我们还是来看西游记。   当时,唐僧在负责传经的阿傩、伽叶两位老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藏经宝阁后,两位老同志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一听就傻了,他确实没攒什么钱,回答道:“******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挑了两担,下山去了。  这次传的是白卷。悟空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抠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   四众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即叫阿傩、伽叶,再传有字的真经。   阿傩、伽叶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再次勒索,佛祖已经表态了的,你再向谁告去?三藏无物奉承,只得把唐王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双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傩接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才去传经。   唐僧终于把经取到了。但是,准确的说,那几大卷,几大驮,几大捆,几大担,都是中华大唐国长安唐太宗收。唐僧不过是个邮递员,帮唐太宗送了一趟货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经回来,好重做水陆法会,超度亡灵,以解杀戮之灾。终于盼回来了,太宗道:“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唐僧便于雁塔寺登台,方欲讽诵,忽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选高僧,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个经并不是他的经,那是唐太宗的经,那些经里究竟写的都是些什么妙法,他还没来得急看呢,扔下就走了,他已经修成正果了,得快快赶去接受如来佛祖的封赐!   唐僧的修行历程如下:   1.由金山长老启蒙,(见附录)   2.由观音菩萨点化,(见第十二回)   3.由乌巢禅师传授,(见第十九回)   4.由孙悟空具体指导,(穿插各回之中,太多)   5.由如来佛祖封授。(见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没有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又有孙悟空的保护,其实就可以成佛了。那么,有没有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与如来佛祖封授不封授,并不存在任何关系。   所以大家看西游记都不太重视乌巢禅师这一段。   其实呢,唐僧取的经,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经取到了,他取的是乌巢禅师的经,这个经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这个经,这个经不是如来佛给他的。当然,如来佛也没那么死板,无论你学的哪一套,都是可以来任职的。   唐僧一路上念的都是《心经》,无论他达到哪层境界,都是他自己个人的修为,这与如来封授给他的那个职务是两回事。好比我们今天学位与职位的关系。   唐僧的学位达到了什么级别呢?第九十八回,凌云渡脱去凡胎,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这个仙大概是最低层次的,仅仅只是身轻体健,可以飞了,应该还不回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   唐僧脱去凡胎,是接引佛祖指导他完成的,这与《心经》的关系也不大,那么,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可见,这个经没别的法力,只是专门用来度过一切灾厄苦难的。   前面我们讲过,神仙们的口诀都是些密码,一输入密码,程序立即启动,马上发挥功效,这个《心经》也是的,是由二百七十个字组成的密码,当遇到灾难时,须连续完整的一次性输入,一切灾难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唐僧一路上逢各种大难小灾,做过了无数次的试验,经验证:一切OK!无一例失败,成功率100%。   经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开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和结尾的咒语,都是不翻译的,因为怎样翻译都不足以表达原意,所以干脆就不译了,他只表音,读音当然不是今天的普通话,而是古长安发音。   如果确实不会读的话,我来注个音,以方便大家,我既不翻译,也不讲解,以免误导,我只是注个音。   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音: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呀!   此乃解灾渡厄之妙决也。
  写得不错,西游记本就是个故事,而且是写给世俗人看的。真要是写成宏扬佛法的佛教宣传片那就流行不起来了。作者的名利又怎么得呢?
  猪八戒为何老是要散伙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老是吵着要散伙,最严重的几回如下:   第三十二回,(金角银角大王),八戒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伙,还往西天去哩?”长老在马上听见,道:“这个夯货!正走路,怎么又胡说了?”八戒道:“你儿子便胡说!你不看见孙行者那里哭将来了?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如今戴了个愁帽,泪汪汪的哭来,必是那山险峻,妖怪凶狠。似我们这样软弱的人儿,怎么去得?”   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三藏倒在尘埃,行李不见踪影。沙僧伤心痛哭。八戒道:“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经之事,且莫说了。你看着师父的尸灵,等我把马骑到那个府州县乡村店集卖几两银子,买口棺木,把师父埋了,我两个各寻道路散伙。”   第七十五回,孙悟空钻到狮子精肚子里后,八戒喘呵呵的跑来,哭哭啼啼道:“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听言,唬倒在地。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劝解师父,却叫:“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长老气呼呼的,放声大哭。   猪八戒要散伙的次数最多,有玉帝派来卧底的重大嫌疑,可细细分析,也不像。从天蓬元帅下凡的动机来看,应该是有目的和任务的,否则,天蓬元帅不会选择蟠桃大宴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去调戏嫦娥的。而从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表现来看,则并没有恶意破坏取经活动的行为。   参加取经队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如果猪八戒是玉帝派来的卧底,那么,万一菩萨不要他参加取经怎么办?所以这就说不通了,猪八戒只有可能是玉帝派他来干掉孙悟空的,孙悟空当年压在五行山下,不能动,只有一个脑袋露在外面,而猪八戒的钉耙最大的作用是“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可后来孙悟空站着不动,把脑袋给他耙的火光焰焰,也不伤一点皮,猪八戒才怕他了。直到在车迟国闯入三清殿,那呆子爬上高台,把太上老君像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儿,你也坐得够了,让我老猪坐坐。”又把圣像扛出来,扔进茅坑里道:你平日家受用无穷,今日里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到这个时候为止,表明了猪八戒弃道从佛坚定的立场,他是不可能再回到天庭道派去了的!那么,他为什么在取经队伍中又要屡次散伙呢?   这有3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猪八戒只是在取经队伍将要倒闭的时候才要散伙   在取经队伍情绪比较稳定的时期,猪八戒是不可能把取经队伍戳散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形势严峻时候的表现,猪八戒提出要散伙,多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往往是形势越严峻,猪八戒要散伙的念头越强烈。   这就不能证明猪八戒是个奸细,因为严峻的形势不是猪八戒造成的,猪八戒并没有破坏这个团队,是这个团队面临不可逾越的危机时,猪八戒错误地判断取经无望了,才产生了散伙的念头。这最多只能证明猪八戒不够坚定。   你这个团队要破产了,我为什么要陪着一起死?我当然可以另找出路!所以,不能因为他多次要散伙,就说他是个奸细。当然,你也可以说他素质低,经不起考验!   在黄袍怪这一回,孙悟空不在,唐僧被变成了虎,沙僧被擒,白马被打伤,仅仅还剩下猪八戒一个,如果他真的是个奸细,取经到此就彻底的结束了!事实上是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把孙悟空请来的,有巨大的贡献!   2)猪八戒并不欠观音菩萨的人情   菩萨给参加取经队伍的每一个成员开出的价格如下:   老唐:走到西天取经=正果金身(成佛)   白马:驮老唐到西天=取消死刑   老沙:保护老唐安全=不再飞剑穿心+官复原职   老孙:保护老唐安全=从五行山下释放   老猪:保护老唐安全=0   老孙、老沙、白马都是犯了罪的,菩萨释放他们,他们完成菩萨交给的任务,这是等价交换。   老猪并没有受任何罪,他还在福陵山吃人,也没有任何人追究他的责任,他是一   个自由自在的妖怪,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加入的,菩萨答应了。   因此,猪八戒什么时候要离开取经队伍,都不欠观音菩萨的人情,菩萨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而那几个则不行!所以,一有困难,猪八戒第一个想跑,是正常的。   3)猪八戒和他们几个不一样,他是有家庭的人   唐僧、孙悟空、沙和尚都是光棍一条,出远门没有家庭负担。猪八戒则不同,他是有家庭有老婆的。他每次要散伙,没说到别出去,是要回高老庄,就是取经结束了,他还是要回高老庄,说明他的家庭观念非常重!他是指望出趟远门打工挣点钱回来的。   他最担心的是和尚做不成,老婆也没了,所以,只要取经队伍一遇到困难,他就想回去。   猪八戒想散伙是由以上3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而不是想混进取经队伍搞破坏,如果他想搞破坏,菩萨就不会要他参加了。并且随时可以把他处决掉。   参加取经队伍,猪八戒是主动的,那么,他为什么要主动参加呢?是何动机呢?是他信佛吗?   第十九回,八戒道:“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如果猪八戒想信佛修行,他完全可以跟乌巢禅师修行,但他没有。他却愿意入观音门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他当时并没有受罪受苦,他要菩萨拔救他什么?   疑问太多,把所有疑问联系在一起,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猪八戒弄不到吃的!   别人吃饭,一般是一碗两碗,他一吃起码就是半锅!丈人老头子不要他这个女婿了,他在福陵山吃行人,估计也很难吃到几个。   乌巢禅师大概也是个清修的人,房子也没有,住在一棵树上,猪八戒当然不愿跟他混,当猪八戒遇到观音菩萨的时候,菩萨说:“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怪物闻言,似梦方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说:“我欲从正!”因为观音菩萨不是贫僧,是个富僧。猪八戒看中的就是这一点。然后菩萨才问他愿不愿意去保唐僧取经,呆子连说:“愿随,愿随!”   猪八戒在福陵山当妖怪,自由自在,无难无灾,他却主动要当和尚,当了和尚既不念经,也不信佛,他要干什么?他要混饭吃!像他这种无条件要当和尚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生活过不下去了。
  取经为何遭勒索   唐僧师徒四人千辛万苦,走到了西天,四众对如来倒身下拜后,如来才叫阿傩、伽叶二尊者传经。阿傩、伽叶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公然进行勒索。   告到如来处后,如来却说,这个事我知道,我******下山,为别人念一遍经,才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收少了!   怎么办呢?没招!面对阿傩、伽叶的再次强行勒索,唐僧只有乖乖地就范,将唐太宗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了他们。   阿傩、伽叶真的只是要勒索钱财吗?那个紫金钵盂究竟是铜的还是金的?这个还不太好说,就算是金的,和“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的差距还是很大,何况人家还只是念一遍,并不传经。   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租一本书看,一天才一角钱,买一本最起码也得十块二十块,唐僧他一个用旧了的钵盂就能换回那一大堆经书?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阿傩、伽叶究竟是不是向他们要钱?   分析如下:   1.阿傩、伽叶作为如来的心腹,应该是不缺钱的,不至于做出这样的勾当。他们想搞点外快,机会多的是,也不需要搞,自然有人供奉。   2.唐僧是个真正的贫僧,大家都知道的,即使敲诈,也不该敲诈他,敲不出多少钱不说,还反背个恶名,有损尊者的形象,不划算。   从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阿傩、伽叶完全没有找唐僧要钱的必要。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我们只能说,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的东西并不是钱!那究竟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可能比较重要,否则他们不会连要两次。   前面讲过,有三个犀牛精专门为如来佛暗地里收刮香油,被孙悟空与天庭星官合伙处决了,这三个犀牛精的六个角被锯下来后,当时他们合伙人是这样分成的:四只犀角拿去进贡玉帝,留一只在地方政府,还一只带去灵山献佛祖。   可是,他们到了灵山后,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那只犀角也没有献给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阿傩、伽叶问他们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应该指的就是这!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个犀牛角,这个犀牛角本来就是准备献出来给佛祖的!   他们却就是不拿出来!阿傩拿着个钵盂不放,只有发呆!   明明说好了这个犀牛角是献给佛祖的,他们为什么不拿出来?我们来看一下:   当时,三个犀牛精来收油的时候,他们看到的的确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为什么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所以孙悟空说:“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们年年来收,每年合银将有五万余两,这个数额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在帮如来佛收,如来又岂能容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   所以,孙悟空这一次没有请佛派的人,而是到天庭找的帮手,否则的话,又很难捉住妖怪。天庭来了四个星官,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四个猛兽,俱是捕犀的行家。   结果,这三个犀牛精被天庭方干死一个,被取经方干死两个。双方合伙把如来佛的人打死了,面子上不是很好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时,还有两个活的,八戒道:“这两个索性推下此城,与官员人等看看,也认得我们是圣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云下地,同到府堂,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八戒道:“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   以往杀妖怪,二话不说直接就打死了,这次可能还不敢,因为那是如来佛的人,猪八戒出的这个主意很好,是通过法律手段判决的,“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   所以大家称赞:“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   知理明律,就说明他们是以天条来处决这两个犀牛精的。他们没有错。   八戒说“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当了和尚,反学了些法律?不是的,是学了些办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当众处决后,锯下四只角来。孙大圣更有主张,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把自己带来的二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杀犀牛精是合伙的生意,星官杀了一个,得四个角,他们杀了两个,却只得两个角,利润为什么要这样分成?孙悟空这样分,为何叫“更有主张”?   他们杀的,叫星官拿去,星官杀的,他们拿着,万一以后追究起来,大家都可以说,那是他们干的!   他们留下的这个犀牛角,说是献给佛祖的,其实不是,是他们自己留着的,他们可以当证据当把柄一直捏在手里。因为当时留在地方政府的那只犀牛角就是当证据使用的!证明收油的是妖怪,你们以后再不要送油了。“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   这个犀牛角究竟在哪呢?反正他们不提这件事,你也不好意思问。
  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   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必然会遇到妖怪,唐僧如果要过去,可以采用的方法应该有N种,比如:劝对方行善,与对方讲和,绕道走,化装过关,等等。   但是,孙悟空一律采用消灭的方式,即使与取经队伍不发生冲突的妖怪,孙悟空也要消灭。为什么呢?因为打死妖怪是算功果的,这是他的业绩。   观音菩萨说:“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三个徒弟保护唐僧的条件已经谈妥,那是不算功绩的,只有打死妖怪才算功绩,要想把业绩做出来,他们就得想千方设百计地找妖怪打,多劳多得。   在这个过程中,猪八戒肯定要比孙悟空会立功,请你不要怀疑,这是有统计数据的。那么,他究竟立了多少功呢?又是怎样立的功呢?我们来看一下:   1.黄风怪一回,孙悟空打虎先锋,那虎怪撑持不住就跑,行者执棒赶来,喊声不绝。八戒正在那里放马,忽见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举钯一筑,筑得九个窟窿冒鲜血。行者道:“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八戒道:“哥哥说得有理。你去,若是打败了老妖,还赶将这里来,等老猪截住杀他。”(捡便宜)   2.金角大王请来舅爷狐阿七助战。唐僧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师兄胜负如何。”沙僧举杖出来,打退群妖,狐阿七见事势不利,回头就走,被八戒赶上,照背后一钯就筑死了。(捡便宜)   3.孙悟空想立个大功果,一直缠着牛魔王打,叫猪八戒去打牛魔王的小老婆,猪八戒杀进摩云洞,一钯筑死了玉面公主,百十余口,斩尽杀绝!(捏软的)   4.孙悟空打死了碧波潭的万圣龙王,那龙子披了麻,正看着龙尸哭。这八戒骂上前,把个龙子夹脑连头,一钯筑了九个窟窿。万圣宫主正与孙悟空抢夺匣子时,被八戒跑上去,着背一钯,筑倒在地。(捏软的)   5.杏仙一回,共6个大妖,4个小妖。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见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八戒闻言,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俱挥倒在地,果然根下鲜血淋漓。三藏扯住道:“不可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全部筑倒。(老孙让的)   6.南山大王豹子精一回,孙悟空用瞌睡虫使豹子精睡着,被八戒上前一钯,把老怪筑死。(抢功劳)   7.金平府捉犀牛精,死了1个,捉到2个活的,八戒并未参加战斗,他却把两个犀牛精的头砍下了!(抢功劳)   这就是猪八戒打死的所有大妖怪,小妖怪也多,就不计算啦。他的功绩和孙悟空比,孙悟空占59%,猪八戒占41%,居然有这么高,都没想到吧。   猪八戒打死的这些妖怪,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基本上都是瞅个空子只一钯,从不浪费精神力气,碰到强的,他首先是跑,他只打有把握的仗,你别看他呆,在立功方面,孙悟空简直就是个傻子,费那么大劲,比老猪也强不了多少!   象他这样投机取巧,尽管也立了接近一半的功劳,但是,佛祖是看不上的,没给他算数!佛祖说:孙悟空,汝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汝为斗战胜佛。   没有猪八戒的份。   没给猪八戒算功劳,但算了他的苦劳,这一路上,他挑担子辛苦了。   那个担子,最先是唐太宗派的两个随从在挑,随从被妖怪吃了,唐僧用马驮,收了孙悟空后,就该孙悟空挑,孙悟空太矮了,只有1米2左右高,反正不到1米3,挑个担子很不舒服,就背在肩上,背也不舒服,又挑。   收了猪八戒后,就该猪八戒挑,收了沙和尚后,按说该沙和尚挑了,但孙悟空逼着要八戒挑。大概是因为沙和尚不抢功吧,沙和尚很清楚,他是永远不可能官复原职的,所以他不立功。再者,菩萨给他开的价格本身就是最高的,也不需要立功。   猪八戒打妖怪时,沙和尚挑担子,猪八戒挑累了,沙和尚换换手,毕竟少些,主要是八戒在挑。电视上放的一直是沙和尚在挑,把猪八戒仅有的一点劳动果实及优点也给抹杀了,太不尊重劳动人民了!   唐僧也说:“那呆子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孙悟空更有意思:“白脸的是我师父,黑脸的是我师弟,那个长嘴,是我雇请的长工,只会挑担。”不说他是师弟。就连花果山那个假取经队伍里的假八戒,也挑着行李!   猪八戒挑担子,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辛苦活,再加上他本身食肠宽大,当然饿的快,结果大家却都说他懒惰!还是如来知人善用,给了他一个美差!   如来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所以,猪八戒的正果,不是靠修行得来的,他一句经也不会念,修个屁呀修,他是用双肩挑担子做苦力换来的。
  都是取经的受益者   到了西天,如来封授:   唐僧,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沙悟净,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白马:驮圣僧来西,又驮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唐僧成了佛,究竟有多大本事呢?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但书上没有写,所以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断:   在凌云渡脱去凡胎,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应该是可以飞了,后来也有过两次飞行的记录。不过,他可能还不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寿命方面也应该没话说,他是吃过人参果的。   至于武艺方面,唐僧没有任何升级,肯定不会打。   但是他多了两个法宝:一件锦阑袈裟,一条九环锡杖。这永远是他的。   如来曾经说过“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事实上,唐僧在路上很少穿这件宝贝袈裟,至于那条锡杖,他拿不拿在手里都是一样的,总是屡遭毒害!   难道是佛祖的宝贝不灵?佛祖不至于打诳语吧,细看原文,有一个前提条件:“若肯坚心来此”。也就是说,若诚心诚意来取经,这两个宝贝才有用,若心不诚,不来,那么,这两个宝贝就没有任何价值。   这两个宝贝,应该是个信物,要唐僧一直带着,从长安带到雷音寺来,如来一看,就知道不是假冒的,这就可以证明唐僧是诚心诚意来取经的。如来的宝贝都是密码声控的,只需要把密码(即口诀)告诉唐僧,宝贝马上就会厉害无比!   袈裟可以护身,锡杖可以用来进攻,当然,他也可以修改密码,或是以手指代替鼠标,上,下,左,右,进,退,指哪打哪。这已经够厉害的啦!君不见观音、文殊、普贤之流,哪一个会打?不都是这样的?!   师徒四人,连马五口,俱得了如来封授,皆成正果。三个大职正果,两个汝职正果。其中,猪八戒最为实惠。   因为猪八戒和白龙马是授于的汝职正果,于是,就有人说如来耍了八戒,把八戒和白马划在一个级别,属于最低的。   错了!八戒和白马尽管都是汝职,但绝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八戒的汝职级别绝对要比沙僧的大职级别高!   西游记最后有个排名,唐僧排在佛级别的倒数第二名,孙悟空是最后的一个佛,排倒第一,取经队伍中只成就了这两个佛。也可以说他们是最后来的,也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的,这无所谓,反正成佛了。   孙悟空的后面,紧接着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排在所有佛之末,观音排在所有菩萨之首,单单只从级别上讲,孙悟空是混到前面去啦。   观音菩萨的后面是一大排各种菩萨的名称,最后的倒数三名分别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八戒是净坛使者,沙僧是金身罗汉,白马是八部天龙,这三位都不是菩萨的级别,为什么名号还要后缀菩萨两个字?这就说明尽管他们不是菩萨的级别,但他们绝对都是享受菩萨待遇的!   八戒和白马都是汝职,也就是副职,唐僧、悟空、沙僧都是正职,是正职大还是副职大呢?当然是正职大,但前提是:在同一个级别上,正职比副职大。否则的话,你会认为副省长没有正乡长大滴!   八戒属于哪个级别的副职呢?他是菩萨级别的副职!比沙僧要高,沙僧是罗汉级别的正职,比白马要高,白马是罗汉级别的副职。   猪八戒捞到了实惠,可喜可贺!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美差,管吃管喝,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寺庙的正当收入有三:香火、功德钱、供品。   猪八戒没权利管香火、钱,因为这是由正职菩萨管的,但八戒他管供品,因为他是副职菩萨嘛。相当于如来佛的税务财政副总管,这已经很不错啦。   猪八戒的本事确实不济,臭毛病又多,但他实在,肯卖苦力,象猪八戒这样的人,只有跟着如来这个级别的领导才有出头之日。其他低级别的人对他都不公。   猪八戒会种地,在高老庄的产业都是他耙田种地换来的,但丈人老头子居然以他长得丑为由把他赶出去。   猪八戒会烧饭,取经路上除化缘外,都是猪八戒烧的饭,他们都不会,却说猪八戒最贪吃。  猪八戒取经十一年只攒了四钱五六分银子(合人民币约45元6角),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舍不得买了吃,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的,却被孙悟空恶诈去了,银子的下落不明不说,还给他扣上个攒私房的罪名!钱呢?   还是如来知人善用,知道他的食量大,知道他没别的目的,当和尚只是为了混饭吃,所以如来抹杀了他打妖怪的功劳,打击了他的投机取巧心理,又给他多吃会更实在更卖力。   猪八戒的食量大,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猪八戒被吊了几日,饿得慌了,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这呆子即吃了半锅,这是饿极了吃的。   到如来处,吃了大餐出来,肚子是饱的,陈家庄的人又请他们吃。三藏不吃,孙大圣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在如来处都是吃的好东西,不饿。   2.因为大家都不吃,八戒不好意思了,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他再不愁吃喝了,当然没有以前那副穷样了。   可是大家坚持要他吃,家家户户都来送吃的,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那时节挑担子卖苦力,没人请他吃,今天是架云来的,不饿,却都来请他吃,只略动手,就吃过八九盘,这八九盘应该是有半锅或小半锅的,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若不是唐僧止住,真不知他还能吃多少!
  这个有才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答案千奇百怪,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或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滑稽搞笑,看了好玩,并没有什么寓意。   2)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讲的是佛道并重,或是以佛证道。   3)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修心说。心生则魔生,心灭则魔灭,讲的是如何养性收放心的学问。   6)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养身怯病(魔)之道。   7)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惩恶扬善说。   10)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这些吧。   所谓主旨,是具有唯一性的,看看上面这些说法哪一条是的?哪一条都不是的!以上这些说法,西游记中确实都函盖了有,时不时的都有所体现,这只能叫:西游记从侧面反映了有如上现象,但却都不是当做自始至终的主线来写的。   西游记自始至终的主线,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开头,唐僧师徒因为种种原因,聚到了一起,上西天去取经,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也好,虚情假意也罢,反正是朝着目标出发了。   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面对环境的恶劣,敌人的攻击,上级的压力,内部的纠纷,他们都挺过来了。   故事的结尾,皆大欢喜,都成功了,是以圆满成功结束的。   所以,西游记的主旨写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这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起因、经过、结果,无不是紧紧地围绕着这条主干在写。其他的,诸如上面的那些说法,都是枝叶,不过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说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认同,这种理解太肤浅了吧,太世俗了吧,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会反对,他们硬是要固执地坚持西游记讲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说句不好听的话,佛的境界,又岂是你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西游记你都看不懂,你还能看得懂佛经?!   其实呢,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   任何一个人,起初都有一个立志阶段,立志升官,立志发财,立志为僧,哪怕是具体到做某一件事,也都是起缘于最初的一个念头,所以,立志阶段(决定开始)总是在幼稚期完成的,是最不成熟的,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   没有立志,便谈不上努力。做任何事,先都有个目标,没有目标,你往什么方向努力?!有了目标,很自然地就要朝着目标去努力。   没有努力,便谈不上怀疑。在前进的过程中,一定会因种种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幻象),我的决定是否正确?我的努力是否正确?我坚信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欺骗?这些都是正常的,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   没有怀疑,便谈不上坚定。其实呢,你怀疑的两个面,他都是对的,同时也都是有问题的,所以你才会怀疑!这个取舍是很困难的,必须取一而舍其他,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确的,取的这个一,也未必都是尽善尽美的,究竟站在哪一边,靠的是信念,而不仅仅是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以称之为坚定。   没有坚定,便谈不上成功。怀疑、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你要是在怀疑中,动摇了,或者放弃了,也就等于是在成功的中途,自己主动放弃了。   没有成功,便谈不上无欲无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才可以很自然地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现实中的释迦牟尼佛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王子,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一个老百姓也谈无求,自欺欺人,不觉得很可耻吗?!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这些都是混饭混日子的假佛信徒!   没有无欲无求,便谈不上皆是虚妄。不认识皆是虚妄,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没有终点)。很显然,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就结束了,并没有讲更高层次的修行,因此,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谈如何成功,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这是不矛盾的。
  《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非常清晰明了,为什么就很少有人这样理解呢?是作者隐藏的很深吗?不是的,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因为大家都不以谈功利为美德,当然就不愿意把西游记与功利挂钩。   然而,西游记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写功利的书,反复的提到功果、功劳、功绩。故事的开始,观音菩萨就明确的告诉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是有赚头的,用“去”换取“正果”。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灵吉菩萨说: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这个功劳是我的。金角银角一回,老君说: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乌鸡国一回,文殊菩萨说: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故事的结尾,都成了正果,怎样成的正果?如来说得只有那么清楚了:都是因“功”成的正果,唐僧取经甚有功果,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白龙马驮唐僧有功。   结论:是因“功”成的正果,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也有做恶事的一面,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我们从小看电视,就学会了:人物一出场,还没开始表演,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他是坏人,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   带着这种思维枷锁,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可善恶究竟是什么?以何种标准来界定?你说的清吗?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作者没有这么狭隘,都是一样的。   拿现代社会来说,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不存在的事,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博取利润,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大家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没有好人坏人,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   所以,你读西游记,不要管他讽刺什么,揭露什么,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成功是一种信念,成功是一种境界,成功是一种超越,这类高尚的语言,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没那么多废话,成功的准确定义: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成功,不仅需要手段,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就学孙悟空,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既不是精英,又不肯卖苦力,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有什么长处,使什么长处。   2.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一个叫互助,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请大家注意,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传经得以成功,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坚持   成功,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个必要时间,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那么,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两三年时间就够了,那么,有阻力呢?有强大的阻力呢?需要多长时间?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结果却用了14年,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他只要一放弃,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他欲传经东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他还在坚持,只到唐僧这一次,传经才成功,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那就再来一次!   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就是一个“持”字,很简单,真做起来,靠的不是知识多少,不是能力大小,靠的是无尽的毅力!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就是一个“持”字,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功后再来看,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功?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终有成功之一日。   弃清规,破戒律,汝今能“持”否?
  唐僧取来的经到底是救了中国还是害了中国?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   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   功:指功能,功用,力量,变化,作用,等等。   会元:指时间。一元分为12会,一会有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创造演化,一指命运、运气,造化弄人。   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   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当然取的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人,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经过考虑,抉择的。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经,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可是,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没有。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人来作坛主主持人,众人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更牛,是开国原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根源又好”,这是真的。   “德行又高”,这从哪儿说起呢?看不出来,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可以看出来的是: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   可见挺贵的,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   尽管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这下好了!   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脱了,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说的是“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   可见,玄奘法师压根都没有取经的愿望与念头。谈不上什么修行,也谈不上什么觉悟,更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仅仅只是因为我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还你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你卖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   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唐王果真是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玄奘道:“是实。”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不得不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   到了阴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心中惊惨。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崔判官叫唐太宗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陌上花开找 ..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课本出现唐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