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 须遇明师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到别人

为什么佛门高僧不能代众生消业受报?|佛教常识|大修行者_凤凰佛教
为什么佛门高僧不能代众生消业受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只能以行善、持戒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众生,就像用镜子接受到阳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处也能得到光明一样。
编者按:日,佛陀的故乡尼泊尔发生特大地震。凤凰佛教发布高僧祈福、前方专访等内容后,一些网友看到这些报道,第一反应不是同情、声援,反而提出质疑:有人甚至断言&信佛没用&,&佛陀连故乡都不能保佑,佛教看来要灭亡了&。为何佛陀故乡也会遭此重大灾难?为何佛门高僧不能预知地震?为何大修行者不能代替众生受苦消业?其实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对于佛法、因果、业力、无常还是缺少最基本的认知。释迦牟尼在一生中,早已用实际言行诠释了这些道理。
大修行者能够影响他人,却不能代他人消业。(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拷问毒打,遍体鳞伤,几乎致死,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代全人类消业。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种种苦行,如冬天雪中卧、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为方式来折磨肉体,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类大众的平安、健康。其实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见解,不是佛法的正见。 佛法所讲的因果,是众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别业受别报,多人造作相同的共业受共报;造恶业受苦报,造善业受福报。 例如众人都吃饭众人都能饱,众人不吃饭众人皆饥饿;一人吃饭不能使得众人皆饱,一人不吃饭也与众人的饥饱无关。所以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业各人消,正如《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确能够影响其他的人:在某地有一大修行人,那地方的大众都会受到益处;某时出了一大修行人,那一时代的人都会受到帮助。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应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众趋善避恶,使得鬼神调柔护持,但这也是由于当时、当地众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现,不是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 如果大修行者也发生灾难、恶疾,那有两种可能:一是圣人示现凡夫相,视同凡夫,受灾受难,是为了能接近凡夫大众,感动凡夫众生;二是因为大修行者本身的业报所感,最后身的佛及罗汉还要受报,何况是一般凡夫阶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进修行,使天魔恐惧,或往昔的冤家债主现生于神鬼道中者发愁,唯恐大修行人出离生死之后不再受其控制,无法索取所欠的债务,因此而有种种的大魔难、大疾病,纷纷降临。也有由于大修行力使得应堕地狱、畜牲、饿鬼的罪报,而以人间的灾难、疾病来抵偿,称为重罪轻报。所以大修行者的灾难、疾病都是好现象,不过不是为了代众生消业障。 至于代受果报、代消业障的观念,是沿袭神教的思想而来。比如,耶稣基督是代世人赎罪而死于十字架上;中国的民间信仰也相信菩萨能够代众生消业障,比如相信药师佛既号称&消灾延寿&,必能代众生消业,或认为地藏菩萨入地狱度众生,也就是为了代众生消业;更有人为了父母及亲人的消灾、延寿,而有发愿自己吃素、出家或者减寿、借寿等的信仰,这些观念和做法虽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却不相应。 我们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众生,使众生获益;就像是用镜子接受到阳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处也能得到光明一样。可是如果是盲者,还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见到光明的,还是因为他有眼睛,那便是说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帮忙。所以,佛教对于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寿等的迷信行为,不予赞成。 有人认为修行人或者是通灵的灵媒,能够为人消业、治病、赶鬼、驱魔,这在民间信仰的层次的确受到肯定。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民间信仰的宗教力量,虽也能够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用咒术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可为他人的业障做一时的阻挡,但是如果阻挡太多或勉强阻挡,施术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会受到反击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挡山洪爆发,必定也将被洪流冲走,这不是代众生消业,那是他自己造业而受到果报。因他违背因果,虽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暂时不受报,事实上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决没有造了恶业而能不受恶报的道理;违背自然,即是违背因果。 不论以咒术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须基于相对的原则,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转变,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应道交;这还是在合理的原则下所产生的效果,不是代为消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修行者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到别人?
       
发布时间:日
来源:佛教知乎微信&& 作者:人关注&&&&&&
修行者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到别人?
  夏坝仁波切:&不可讲情义&
  这里所说的不可讲情义和平常我们所说的不可讲情义是相反的。是指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点滴恩惠或损害念念不忘,成了以后你对他起贪心或者起嗔恨心的理由。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果你那样做的话,大慈大悲心从此以后再也与你无缘了。你永远也起不了真正的大慈大悲心。所以,一定不要有这种贪欲和嗔恨之心,特别是嗔恨之心。
  &勿作世笑骂&
  就是不要开那些让别人觉得伤心以致茶饭不思的玩笑。有的人比较喜欢辩论,哪怕是开玩笑,也互相辩论,借机把对方的缺点痛处挖出来。恶语连珠,并抓住不放,一再提起,这是连佛法的种子都没有种在心中的表现。心中有佛法种子的人从来不会去揭别人的伤疤,触别人的痛处,不说别人不愿听到的话。
  &勿俟于狭路&
  不要在狭路当中伏击。就是这一次你跟我说了难听话,或者做了对我不利的事;那么等着吧,等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收拾你。不仅这么去想,也这么去做。这非常不好,修心的人绝对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们发愿一切众生的痛苦全部由自己来代受,而你一方面说一切众生的痛苦我来代受,一方面有意地去害人家,这不是完全矛盾的吗?其罪过极大,绝不能做。
  &不可刺其心&
  前面的笑骂是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来刺激别人的痛处,而这个是绷着脸、非常严肃地刺激别人的痛处、把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全部挖出来。这个就不像前面笑骂那么轻松了,是更猛厉地去伤害他人。这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非人都不可以做。因为如果你那样做的话,对你来说可能是痛快了,但是对方可能会屈辱伤心得恨不能马上死掉,出现自杀、被气死的情况。所以一定不要指责别人的过失,触别人的痛处。如果非说不可,也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其它的事情扯进来。
佛教知乎微信公众号:&fjdhask
&想学佛有好多不懂,没关系,佛教知乎帮您解答疑惑。&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珈修行者飞行大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