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出去旅游的人真有权利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利存钱买奢侈品的人么

少年,把你的钱花出去!因为我见过爱存钱的人几乎全是傻逼
我的图书馆
少年,把你的钱花出去!因为我见过爱存钱的人几乎全是傻逼
这个微信号的主人:YangFanJame,资深神经病,你可以为他点赞或者打电话至精神病院举报。反正他还会再跑出来。
请问您有钱可存么您?
作为一个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青春少年,YangFanJame见过的大多数同辈,都活在一个困苦不堪,生活潦倒的环境里。不是因为这些平庸之辈们天生注定为生活的洗脚婢;而是我发现,这些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从开始努力存钱的那一刻起,都变成了一个血统纯正的:
今天,温柔可人的院长给你几条警示训诫;聪明点的人大可拿去参考,看看自己的窘境;冥顽不灵的就算了,反正满地的傻逼也不缺你一个。
一、存钱是有钱人干的事,请问您有钱可存么?
我有个很好朋友,是个穷逼。
有一次我约他吃饭,他说不去;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要存钱。”然而我当时,只是约他去东北菜馆吃一顿饺子而已。
他刚毕业,在企业单位里做助理,一个月领4000块的工资,除掉房屋水电交通伙食,每个月硬是要存下1000。可想而知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每个月3000块钱的生活费,也只能够他每天吃沙县泡面黄焖鸡,平时没什么娱乐,就是哪天高兴了花个巨款去汉堡王搓一顿。
不得不承认绝大部分人都是庸才,没什么赚钱的能力。而这也几乎是大部分工作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为了存钱,把自己的生活质量降到最低,勉为其难的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家中等着房东催租的时候来收尸。
你真的认为你存下来的是钱么?并不是。我这个朋友因为饮食不均衡,身体条件很差,忽胖忽瘦;因为省钱,所以没置办过什么新衣服,每次都邋里邋遢,更别说期望他能够帅气体面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最可怕的是他没有任何的生活体验,他没有多余的金钱去社交、去学习新东西、去看书甚至去放松身心;在这个出门就要花钱的大城市里,他越来封闭死宅,接触到底东西越来越窄。不信你自己照照镜子,八九不离十你现在也这样。
人的视野一狭隘,悲凉寒酸的气氛立马就会如影随形了。每次跟他聊天,大概都是抱怨他的老板多傻逼,生活多苦闷。我就问:“你应该把你现在每月存的1000块拿出来好好改善一下生活,每天多加15块的营养费,每月两三百拿来学习知识丰富兴趣,其他剩余的好好打理一下自己好好交交朋友,你的生活就会阳光许多。”
他不服气了,就问我:“难道不该存钱吗?你叫我不要省钱,你自己还不是每个月存下那么多钱。”
我立马回送了他一个压缩包的白眼。我每个月存下那么多钱,可我花的是我存的好多倍呢!我每天都保证自己在尽可能舒适的环境下去学习、生活与成长,到了月末回看自己都是满满的收获,剩下的钱略有结余才丢进银行。我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你仅仅只是在地球上生存。
整天说存钱存钱,靠着剥夺你自己悲惨生命中仅有的乐趣来囤点那随时都要贬值的人民币,说的好像您真有钱可存似的。
二、年轻的时候爱存钱,我包你悔不当初
我认识的另一个朋友,跟我上面第一个朋友完全不同。同样是刚毕业不久的男生,同样是在一家企业单位里做职员。可是翻翻他的朋友圈,你会总是看到他时不时出现在长滩岛、新加坡、清迈、日本京都等等地方;虽然都不是什么需要奢华五星旅游团去的国家,但是也是尽了自己所能走到最远的地方。每次看到他的照片,都觉得他的眼神里闪着社会主义的伟大和谐之光。
我就问了一句:“你也没挣多少,天天旅行你不存钱么?”
他干净利落回我一句:“我这么年轻,存那么多钱干嘛?说不定我以后一天赚的钱比我存一年还多呢!”
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事实——因为我就是那种现在做一天,比以前存一年还要多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每个人都会在仕途和工作上越走越高,有着越来越强大的赚钱能力。就算你不像院长这样智美双全,只要你智商过得去长相不吓人,你都能在职业领域往上进步。
你现在每个月要为了存2000块,放弃了一趟去西藏的机会;你现在每个月为了省下卑微的生活费,放弃了去看Tylor Swift来中国的演唱会;你为了存钱留给莫测的未来,而放弃了去认识更多妹子的机会。等你老了,做上了CEO走向人生的巅峰准备迎娶白富美,一天就能赚到好几万的时候。却发现珠穆朗玛峰他吗雪崩了;你霉过气退出歌坛了;所有你当时深爱的白富美都沦为人妻了。我包你抱头痛哭,悔不当初。
存钱是老逼干的事,因为他们真的有了掌控生活的技能,却降低了防御风险的能力、做好了迎接生命尽头的准备,却消退了花天酒地的激情。
而年轻人苦苦挣扎地存在的那一点钱,只不过是掐灭了青春狂热燃烧的最后一丝花火。院长丢给迷茫的傻猴子们一句话:“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别提后悔,谁让你当初不去做,存钱存个屁呀。”
三、存钱不够买房,不能治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你每天赚个几十万,存一个月就能在市中心买个小洋房,你有这么多钱你尽管存,我闭嘴。但你是个每个月领着几千块薪资,住着出租屋、收入微薄的年轻人,院长只能明确告诉你一个比你前男友的心还要冷酷的现实:
你存的钱,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你要在北上广买一套300万的十八环以外的一室一厅,平均每个月能存3000,那你也要存整整84年。然后你天真的告诉我:“哎呀你个傻逼,你不是说了赚钱的能力会强大,我存的钱越来越多么~”你看着吧,等北京修到了二十几环,十八环嗖的一下变成CBD,房价蹭蹭涨的比你工资还厉害,而你之前存的钱慢慢贬值,真是让你睡着都哭出声来。
先不讨论我一文科艺术生对于未来经济构想的概念是否正确,我们都知道了一件事:年轻人存钱,是买不起房子的。真正买房的穷逼少年,哪个不是靠着父母扒着金主;就算是靠自己的努力,也大约是后天的投资理财加上完全成熟后的精明投资所换来的。而买房资金的80%几乎都来自于你事业有成的后半生,但你人生中快乐最集中的80%的时间,却被你囤积那20%的资金而消耗殆尽。
你又告诉我: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我就问你,那穷人得病就一定会死吗?不会。需要治病的时候钱不够,你会借,等你身体好了可以还。人间大概也没那么冷漠,不会见死不救。可若你说你得的病,是你存了大半辈子的钱都不够治的,不好意思,您那是绝症,存多少都没用,您就别苟延残喘了。
同样的,存钱不够你买老婆,不够你升官发财;因为年轻人存的那点钱,实在微不足道。所有需要钱来的问题解决,最后靠的都是你赚钱的能力与自身的应变,存钱就是放一堆纸在那,它哪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就算倾尽所有你存的钱,最后帮你买了一个小房间,最后帮你治了一个病,最后帮你抵抗了一次风险,那又能怎样呢?你艰苦这么多年,目的居然还是为了迎接未来的艰苦。我告诉你,你这辈子都没资本去幸福。
四、越爱存钱,人越傻逼
什么样的年轻人最喜欢存钱?——生活里的失败者最喜欢存钱。
先看看你身边那些敢不存钱就大摇大摆走上街的小兔崽子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吧:除了你们的老公王思聪,其他那些白手起家还敢不存钱的人,除了少部分管不住自己的败家子,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生活里的冒险家,喝最辣的酒,泡最美的妞,钓最有品的汉子,嫁最有钱的老公。花钱本身并不能促进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有限的金钱上大幅提高自我生活质量,勇于在生活里抛头颅洒热血的月光族——最后都被逼成了具有超强赚钱能力和高抗压风险高应变能力的人中龙凤。
因为这些人大多有着对未来职业的准确规划,还有对自我能力的高度认知——“不管走到哪,我都能赚到钱。”并且这些人为了维持自己一贯的生活质量,必定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维持年轻人们干柴烈火的各种欲望。
再看看那些爱存钱的年轻人们。大概都步上了一条手里的钱越存越多,但是自己本身却越来越不值钱的道路。存钱的强烈欲望始于他们对未来未知的恐惧,以及拒绝踏出安全舒适范围的懦弱,需要那一笔笔存款来给他们卑微又可怜的安全感。而这些人本身因为缺乏充裕的时间和对于金钱的开放,往往会在成长中停滞不前,剥夺了原本的兴趣,削弱了自己的魅力最后逼得自己不断贬值,从而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更无法在多变的环境里成为出色的人。
看到这里有些爱存钱的小婊子开始不服气了:“哟哟哟,我们存钱是为了以后能够用这笔钱开创自己的事业,离开现在这个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和岗位,去寻找真正的自由,没钱的人只能死死被工作绑住。”
YangFanJame只想说:拉倒吧你,像这些整天幻想着“我有了钱才能去做xxx事情”的懦夫,那些在创业沙场开天辟地,在生活中敢于放手困境的,也绝壁不是你们这些死爱存钱的年轻人。
人生回头一想,存了那么多年的薪水,最后都拿来干嘛了呢?仔细想想,居然都是用来给老婆买婚房、给女儿当嫁妆、给儿子做聘礼还要给孙子付房贷。天了噜!辛辛苦苦存了一辈子的钱,就这么被小兔崽子们套走了!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钱已经被孙子们花完了,您还没走呢。
最后,国庆节快要到了~公司也差不多该发奖金啦~是不是要把这些钱存下来好好打算一下未来美好的规划呢~?
存个屁!老子今晚就下馆子吃它五十斤小龙虾!
发表评论:
馆藏&23567
TA的最新馆藏存钱不如买东西 中国人对奢侈品胃口好得惊人(2)_财富故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存钱不如买东西 中国人对奢侈品胃口好得惊人(2)
  春节期间,不少从中国来的游客刚从希思罗机场出来,还带着明显的时差便迫不及待地冲向高档店铺。在不少中国游客眼里,去一趟位于牛津郡的比彻斯特购物村是他们赴英旅行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站,对其兴趣甚至超过了10多公里之外的牛津大学。在云集着大牌商品的比彻斯特购物村里,四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的中国游客。据该购物村管理方透露,比彻斯特去年接待了超过4500辆载满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
  商家忙安银联卡、急招汉语导购
  这些中国人俨然已成为英国奢侈品商家最喜欢的顾客群。数据调查公司哈里斯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海外的中国游客中,79%的人“热衷于购买衣服”,92%相信“名牌物有所值,质量一流”,而在这两项调查中持同样观点的英国人分别只有53%和48%。
  在经济衰退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的情况下,中国游客的购物热情无疑为英国奢侈品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了更好地从中国消费者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英国的奢侈品商家也想出各种办法,例如开通银联卡服务及雇用汉语导购。
  从2010年6月起,中国银联卡持卡人可以在英国指定商户划卡消费。首先从中获益的是邦德街上的豪华购物商场塞尔弗里奇,安装了银联终端机后,中国游客在那里的消费额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塞尔弗里奇的竞争对手、伦敦著名的奢华百货哈罗兹在去年第一季度安装了75台银联消费终端机后,中国游客的消费额增长了40%。据哈罗兹的运营总监米歇尔?沃德称,讲汉语的顾客近些年越来越多,而且这一 群体“对奢侈品的胃口好得惊人”。据店方统计,爱马仕是中国游客最善欢的品牌,紧随其后的是香奈儿、路易威登和迪奥。
  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英国商家纷纷雇用汉语导购。例如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和孔子学院合作进行员工培训,首先针对配饰和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人员,让他们了解中国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风俗,以便更好地接待这批人数最多的海外顾客。哈罗兹也雇用了上百名会说普通话的店员,为每天到该店消费的中国游客提供导购帮助。
  “他们在这里买的名牌都是真品”
  在英国本土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位于伦敦东部哈克尼的工厂店里,春节期间每天都挤满各种口音的中国游客,他们将衣服、围巾、皮包等一个劲地往购物篮中塞。
  这种火爆的销售场面只是巴宝莉业绩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2%,达5.74亿英镑。
  巴宝莉的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茨说:“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旅行时,花的钱是在国内的6倍。回去他们往往会加上一句:这是在伦敦买的。”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出国旅游者的数量只有约120万人次,而10年后已经增加到约5700万人次,这股快速壮大的购买力让奢侈品商家欢呼雀跃。
  英国旅游局战略部主管帕特里夏?叶芝称:“英国国内的消费市场长期低迷,因此对于零售商来说,舍得花钱的中国消费者充满了吸引力。”
  今年春节期间,大批中国游客涌上了伦敦的商业街。新西区公司管理着伦敦市中心最繁华商业区,在邦德街、摄政街和牛津街上奢侈品店铺林立,那里也是前往英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必去的场所。新西区公司的发言人杰斯?泰利尔认为,大批中国游客在英国购物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价差,和中国国内比“这里的奢侈品要便宜大约30%。”其次是没有假货,“他们在这里买的名牌都是真品”
  此外,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也使得英国奢侈品对于中国买家来说变得相对便宜。从去年10月中旬以来,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一直在10以下,而其5年前还在15左右徘徊,泰利尔称,这使得中国顾客能够“到萨维尔街买上一套手工缝制的西装,或者在邦德街购买喜欢的珠宝。”
  购物成为中国人在纽约过年的重头戏
  □记者 俞靓 纽约报道
  今年春节,不少中国游客在纽约欢度新春。《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中发现,购物成为他们在纽约过年的重头戏。无论是企业家、商人,还是白领、普通工薪阶层,都出于价格差距因素的考量,在当地购买奢侈品。除名牌箱包和手表外,厨具、数码产品等也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这里的价格比国内便宜太多了”
  1月18日,纽约第五大道的路易威登专卖店里,熙熙攘攘的几乎全是中国面孔的顾客“我这次来纽约就是要买包的,这里的价格比国内便宜太多了。”来自北京的赵先生告诉记者。
  赵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在北京拥有一家超过100人规模的公司。今年春节,赵先生带家属来纽约,想要感受一下异国情调的春节。除了四处游览观光之外,购物自然成了重中之重。赵先生说,像他这样的企业家,买奢侈品是常有的事,除了给家人买之外,还经常用来送亲戚及生意场上的朋友。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个一两万元的包不算什么,但在国内买,价格要贵很多,总买的话,还是不合算的。”在解释为何要出国大肆采购时,赵先生如是说。
  记者观察发现,春节期间,第五大道路易威登的店里,有限的几个店员显然已忙不过来了。好在大多数顾客只是看看包,就直接买了,并没有过多询问。赵先生的妻子就是如此,她对记者说“这些款式我们在国内就看好了,专门奔它来的,所以也不需要多挑选,看看有没有瑕疵就行了。这么大的国际品牌,一般质量也是没问题的,所以买起来很爽快。”
  据她介绍,仅1月18日这天上午,她就买了数条路易威登的围巾和几款限量版的皮包。她打算下午去香奈儿和古奇等其他名品店看看。
  除了奢侈品牌的衣服和箱包之外,赵先生表示,这次还打算去看一看手表。他说,同样牌子和款式的手表,美国这里也要比国内便宜很多。他计划给父母和岳父母换新的手表。此外,他还受朋友之托购买几款,分别是江诗丹顿和浪琴品牌的。
  “你挣去了这么多美元,总要还给我们一些吧”
  除了第五大道,纽约郊外的折扣店Woodbury也是中国消费者必逛之地。春节期间,不少中国消费者列好购物清单,早早就来到Woodbury。
  记者在W oodbury的美食中心遇到了来自国内从事出口外贸业务的王先生。据他介绍,此次来美国主要是谈生意,正好碰到春节,就干脆和当地的朋友一起过年。谈及购物经验,王先生表示,W oodbury的情况他非常熟悉,包括哪家店在哪个位置,绝对不会转错方向。
  问及他的购物清单,王先生笑着拍了拍他边上大大小小的购物袋,记者看到,除了有巴宝莉、普拉达等奢侈品的大购物袋之外,还有数个二三线品牌如BCBG、G A P等的购物袋。
  “大概花去一万多美元吧。”王先生说。他表示,身为出口商,他的美国朋友每次都跟他开玩笑说:“你挣去了这么多美元,总要还给我们一些吧!”
  据王先生介绍,此行除了购买衣物外,他还特意买了不少厨具用品给家人。“美国这儿的厨具也很便宜,国内标价近万元的,这里其实差不多几千元人民币就能买到。”
  “听说性价比最高,就狠心买了一个”
  李女士则是W oodbury“购物军团”的另一类代表性的成员。刚退休不久的她,今年到纽约看望女儿并一起过年,她思前想后,在W oodbury逛了大半天之后,下决心买了一个寇驰(Coach)手提包,花费129美元。
  “我们就是工薪阶层,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听女儿说这个包在美国是性价比最高的,就狠心买了一个。”李女士说。
  寇驰店的店员张小姐向记者介绍,由于中国消费者偏爱奢侈品,这些门店近年来扩招不少会普通话的导购,她之前的一份工作就是在类似的品牌店,跳槽到寇驰,比预想的容易很多。她说,今年春节期间,她所在的店面零售数量大概增加了一倍多,主要消费人群为中国内地消费者。
  不少中国年轻消费者还热衷于购买数码产品如苹果最新款手机、各类牌子的数码相机等。“这里买iphone4s太容易了,在国内根本买不到。”消费者刘晓声告诉记者。他买了好几个iphone4s和ipad2,除了自己用一个之外,其他全是帮朋友带的。
  刘晓声表示,唯一麻烦的就是要“越狱”,也就是要把适用于美国网络的手机解锁,以便在中国使用,除此之外,他还有点担心过海关申报可能会出现问题。查看: 5781|回复: 2
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美国人这么“穷”?
11:05:41 来源:参与互动(0)
日 11:0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一家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2%的美国人,账户存款不足1000美元。
  这条新闻引起了许多祖国人民的惊叹,说美国人号称生活在第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小日子咋就过得这样凄惨?
  作为在美国生活了很久的华人,本文作者的感受是:没错,不少老美真的就有“那么惨”。
  高收入低消费是谣传?
  现在国内盛行一种说法——美国是个“高收入低消费”的国家。
  看上去真是这样——在美国,一个服务员每个月有3000美元的收入,办公室白领一个月美元,老师美元……再乘以6点几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收入看起来比在中国高不少。而且,东西也便宜啊,在中国卖20万元人民币的汽车,在美国可能只需要2万美元;在中国卖两三千元的名牌服装,在美国可能只要一两百美元。你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包包手表手机电脑什么的,在美国同样便宜得不像话……
  然而事实上,中国人感觉美国物价便宜,是因为把眼光专门盯在了奢侈品、服装、汽车那么少数几类物品上。可是,老百姓平常过日子,谁会没事今天买个包,明天买只表,后天再去买台车呢?
  美国人的真实消费是怎样的?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假设有一位白领,姑且叫他Jack。Jack因为生活在美国经济发达地区,薪酬比较高,大约有7万美元一年,那么去掉所得税,他每个月大概能够入手4000多美元。
  除了税金,美国人还有一项支出大头是每月的医疗保险。假设Jack的医保每月需要缴纳400美元,当然因为他已婚并有两个孩子,所以400美元可以覆盖他全家人的医疗,还比较划算。现在Jack还剩美元在手。
  如果加入了公司的养老补贴计划,Jack每月需要拿出几百到1000美元存入自己的养老金补贴账户。之后,他还剩差不多3000美元。
  回到家里,Jack面临起码每月2000美元的房租,这个价格在美国发达地区的好地段根本租不到像样的房子,最多只是普通的两室两厅,还不是学区房。
  因为Jack的两个孩子还不到上公立学校的年龄,幼儿园学费又太贵(每月1500美元左右一个人),Jack的太太只能在家当全职主妇,即便孩子们未来都上了学,因为美国学校放学早,太太也不可能从事朝九晚五的全职工作。
  于是,刚过发薪日,Jack 手里就只剩不到1000美元用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了。其中500美元买菜,100美元水电煤,200美元用来支付汽车保险等各种保险账单及杂费……
  这样算起来,就算没有水管爆掉、汽车擦碰这样的突发事件,Jack 每月也会毫无积蓄。更别提会有余钱去买什么“便宜的奢侈品”。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美国的人工费又极为昂贵,比如请人装个电灯、修个管道,你都可能收到几百上千美元的账单。
  账户里有钱不如没有?
  我有位朋友在美国做理财规划师,他有个客户,白人,44岁,单身,年收入18万美元,远远超过美国中产阶级收入线。
  可是,他所有账户里的钱加起来却只有3300美元。他平时是这样花钱的——买辆自行车3200美元,一个人去夏威夷度假几天花掉六七千美元,名下四辆车轮流开,房车旅行用、越野车探险用、商务车上班开,他甚至还有一艘小游艇,每隔几个星期用他的皮卡拖去海上兜风。
  朋友建议他存钱,他回答“存钱并没有啥用”。
  确实,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账户里有钱还真不如没有,资产过多也是种负担。
  如果你问中国人为啥攒钱,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给孩子攒学费,给自己攒养老金”。
  可在美国,公立学校不收费,私立学校大部分人读不起,所以干脆也就放弃了。到了大学阶段,美国人往往不靠积蓄付学费,他们靠助学金和贷款。
  美国大学助学金申请是有讲究的,许多学校有规定:谁越穷,申请到的助学金比例就越高。比如一些名牌私立大学,规定学生家庭年收入低于6.5万美元,学费生活费就可以全免,低于12.5万美元的学费全免。
  还有些学校在计算每个学生应缴学费数额的时候会去查学生家庭的储蓄额和固定资产(房产)的价值,谁家越有钱就越要多交钱。同样的学校,有钱人的孩子一年可能要比穷人家的孩子多缴好几万美元。
  养老也是一样。对老年人来说,医疗费是养老费用的大头,而美国医疗又以昂贵著称。
  在美国,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可以申请联邦医疗保险卡(红蓝卡),用以享受优惠的医疗和药物价格,可是红蓝卡不包长期护理费用,一旦红蓝卡覆盖的补助期过后,疗养院护理费用将高达一天400美元,如果使用特殊机械比如呼吸机,费用将更加惊人,时间稍长,再多储蓄都承受不起。
  在我所居住的加州,低收入老人可以申请白卡,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家庭护理或者疗养院护理的费用,但是想要申请白卡,收入和资产都不能超标,比如家庭资产只能低于一万多美元。
  另外,在美国,再多的积蓄也应付不了某些突发事件。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刚刚买好房子,他买房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给自己的汽车上了个最高保额为100万美元的高额保险。
  我很诧异地问他,房子和车险到底有啥关系,他是这样解释的:“当我银行没钱、名下没房的时候,我开车万一撞了人,可以每个月一点一点地支付赔偿金,可现在我是有产阶级了,虽然我银行里仍然没钱,但如果撞了人,需要赔偿100万美元,法院马上就会把我的房子收走拍卖。”
  撞个人赔100万美元?您还真别不信。前些天我看新闻,说有个屋主雇人给他修房顶,结果一个工人不小心从屋顶上摔下来,造成了残疾,猜猜看法院判赔多少?1000多万美元!也不知道屋主有没有买保险、最后如何支付,反正无论如何,破产是肯定跑不掉的。
  钱放到明天太傻了?
  积蓄不到1000美元的新闻出来之后,我也特地问了几个美国朋友,他们有些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有些是华人和美国人组合的“联合国家庭”。
  对于美国人为什么不攒钱,他们还有以下几种看法:
  “我们这一代美国人生活在经济富裕的年代,和我们父母不同,我们没有经历过经济大萧条,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我不觉得没有存款会是大问题。”
  “我很乐观,我的父母都活到了90岁,所以虽然我今年40岁,但其实只相当于别人的20岁,养老什么的,不如等过了50岁再想。再说我们公司一些70岁的人还在工作呢。”
  “社会保险制度比较完善,不用担心未来的养老、教育和可能的失业问题(因为有失业救济,政府还会帮着找工作嘛)。”
  “媒体、广告都在鼓吹消费至上,社会氛围让大家觉得有钱就要今天花,放到明天就太傻了。”
  “贷款太容易了,买车也能贷款,买房也能贷,就算买台电视机都有银行愿意借钱给我,为什么不借?”
  “存款利率低,我宁愿买股票买基金,曾经在银行放过10万美元(这个绝对算美国人里的有钱人),一个月拿到2美元利息。后来我就拿这些钱买车子去了。”
  崇尚自我中心主义,孩子们养到18岁,父母的责任就算尽到了,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外面闯荡了,“我的孩子如果16岁还住在家里,我会感到崩溃的!”“大学学费可以自己贷款或者打工支付,如果付不起,他们也可以不用上那么贵的学校。”
  “我需要赡养父母?那不是政府和他们自己的事情么?”
  不要瞎说了,我其实已经开始攒钱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刚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张梦麒;本文选编自APP“上海观察”)
来自手机客户端
为毛要存钱,各项社保福利优厚,失业不会饿死,生病不至于等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 批评我的权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