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日军密码时期日军在中国有多少架飞机

侵华日军到底侵占了多少中国领土?看看当年的地图
侵华日军到底侵占了多少中国领土?看看当年的地图
1937年,日本已侵占了我国的台湾省、东北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和冀东地区。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在八年中,它侵占了半个中国(参见《日军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
一.“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侵略者气焰嚣张,大举进犯,是其战略进攻阶段。在16个月中,攻占了一大批县城,9个省会和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大城市,直到首都南京。
日军铁蹄踏遍了平汉、津浦、平绥铁路沿线和长江下游沿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控制了华北、华中和华东广大富庶地区。其侵略魔爪向西以深入到绥远省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山西省的原平、阳曲和太原等地。
二.侵略军由于占地太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1938年10月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直至1942年。其间,日军实施有限目标进攻,又侵占了南昌、随县、枣阳、金华和奉化等城市地区。向西进占到湖北省的宜昌市,向南深入到福建省的闽侯(今福州)、厦门、广西省的邕宁、绥渌、广东省的汕头和雷州半岛直至海南岛全岛。还侵占了香港。我国西南大后方方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和龙陵也被侵占。
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迅猛发展,中国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优势尽失,于1943年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并确保本土安全。1944年春,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在八个月中,攻陷城市146座,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打通了纵贯中国南北的交通线、湘桂线和中越交通线,侵占了豫、湘、桂、粤四省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大溃败,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战场最艰危的时期。通过这次战役,日军向西侵占了河南省的陕县、卢氏县、灵宝市,湖南省的邵阳市,广西省的宜山,贵州省的独山,逼近贵阳,致使重庆陷于混乱。
四.到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处境更加孤立。但它垂死挣扎,在中国战场又发动了一些攻势,侵占了江西省的遂川、赣州,广西省的南雄、新城、海丰及老河口、芷江等飞机场。
还侵占了河南省西部的淅川、西峡口,并于4月4日攻占了豫、陕交界河南省的重阳店。这是日军1945年“在中国大陆向西前进得最远的地点”。
馆藏&8537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抗战时期中国首歼的日军飞机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抗战时期中国首歼的日军飞机
  日军没有独立的空军,分设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配合日本陆海军作战。抗日战争的中方记录里,日军军机常常被描述成为其最有优势的武器之一。迄今为止,击落日本军机的战例常常是国人关注的话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十四年抗战之中,中国军队究竟在何时打下了第一架日本军机?这个问题在抗战史研究中属于空白地带,迄今国内未有过定论,偶有书报涉足的记录也都是错讹的。本文利用史料记录,展示这几乎不为人知的战绩。
  “九一八”事变后三天,中国军队首开记录
  笔者研究刚刚获得的日军内部记录之后发现,“九一八”事变之后仅仅三天,中国军队就成功击毁了一架日军飞机。
图1:乙式一型侦察机
  根据日军的档案记录:日午后,日本陆军航空兵独立飞行第八中队“乙式一型侦察机”(图1)的第六百二十五号机从沈阳东塔机场(日军称之为“奉天东飞行场”)起飞。该机的驾驶员为曹长桥本新治,担负机上侦察任务的是中尉田中荣吉。据日军战斗记录,该机在抚顺北方约十五公里一带,发现地面连续的大队“兵匪”(对东北军的诬称)。日军“第六百二十五号机”立即俯冲投弹,并且以机关枪扫射。
  乙式一型侦察机是日本从法国引进技术生产的单发双座侦察机。武器有前方固定和后方回旋的7.7毫米口径机枪2挺。日军苦于轰炸机的不足,还常常将其挂弹用于轰炸。
  地面的中国军队以机关枪和步枪对空猛烈还击。对射之中,日军飞机的挥发油槽和冷却器遭地面火力射穿,十三分钟之后,油和水全部漏掉。
  日军记载,下午三时四十分,该机不得不在虎石台车站北方约七公里迫降。两名飞机的乘员随即逃出飞机,下午六时三十分,到达日军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驻地。桥本新治返回沈阳报告,田中荣吉则带领一个小队日军步兵寻找到了飞机。共计被十发子弹击中,其中三发子弹击中了发动机,六发子弹击中了机翼;飞机上的机枪也被一发子弹击中。
  损毁的飞机运回已无意义,日军只好把重要部件取下后,彻底烧毁了这架飞机,这是判断该机实际已被击毁、无法进行修复的无奈选择。
  虽没有把日军军机打到直接坠毁,但这架“乙式一型侦察机第六百二十五号机”被中国军队击毁,也是自从日军的航空兵建军以来首次有飞机在战斗之中被火力摧毁。这无疑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战绩。
  首次击毁日本军机的中国军队是哪支?
  日军记录里没有判断出地面中国军队的番号。究竟是哪支中国军队取得了这个战绩呢?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战绩,在中方的战史里面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述,这也使得查询击毁敌机的部队番号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依据地图可以知道,日军飞机发现地面有大部队的位置,是在沈海铁路线(沈阳至海龙)的附近。
  “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大营之中撤出的东北军第七旅以及其他从沈阳市撤出的部分卫队、宪兵等部队,并非想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直接一路撤到了关内。他们行军的方向是朝着东边,反而是越来越远离山海关的。这也反应出这些中国军队虽受制于“不抵抗”令,但即使在撤出沈阳之后,也并没有放弃东三省的想法。
图2:山城镇的车站
  从9月19日晨开始,从沈阳撤退的中国军队以铁路那一头的海龙县“山城镇”(图2)为集结地域,沿着沈海铁路长途跋涉。在此后的几天里朝东陆续撤退到山城镇一带。这里是今天的梅河口市山城镇,当时有“小奉天”之称,也是重兵屯集之地。
  其间,日军航空兵的飞机曾多次尾随向山城镇撤退的中国军队,进行侦察、投弹、扫射。亲历者的回忆里有撤退途中“敌机掠空而来”的记录。而带队的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回忆,“我军在敌军空、骑、步联合部队的追击下,三日后才到达山城镇”。当时的中方报纸,也报道过了第七旅撤退途中遭遇日军军机袭击的新闻。
  根据赵镇藩的回忆可知,9月21日,从沈阳撤出的中国军队确实还在途中。而大队的人马行军,在当时的这一带区域只有沈阳撤出的部队可以有这个人数。综上可以判断,被“不抵抗”军令束缚了行动,不得不屈辱地从沈阳撤退的东北军官兵,在撤退途中遇到敌机空袭,并没有一味隐蔽和逃跑。他们英勇抵抗过日军的军机,用机枪和步枪打下了骄横的日军军机。
  还有军官直接回忆了还击日本军机的战斗。此时,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原东北陆军第19旅第61团,即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也随第七旅等部队一起向东撤退。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二团第二营第七连的排长赵明义,回忆从沈阳撤退之后的经历也曾提到:“行进中有日机2架在头上低飞侦察,我部队一边走一边射击”。
  步枪打下飞机的战例屡见不鲜
  近年来,网络上有人怀疑过往战争记录中用步枪可以击落敌机。甚至提及此类战例,有“‘步枪打飞机’在今天看来颇像一个笑话”。“这世上不靠谱的事情很多,步枪打飞机就是其中一例”的评论。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今天的人们已难以想象,在武器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弱小的一方还可以取得如此战果。
  实际上日军自己的战史档案之中,此类记录屡见不鲜。前述日首次摧毁日本军机,就是地面步枪一起射击的战果(可能辅以机枪)。而用机枪步枪打下敌机的战果,在这一时期已屡见不鲜。据笔者刚刚搜集到的日军内部档案,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一个月又五天,就在“奉天(沈阳)西北方”,日军陆军航空兵独立飞行第十中队的军机一架,于“匪贼讨伐中,被敌弹击中坠落”。驾驶该机的特务曹长(日军的军衔,即准尉)中林茂春(图3)在坠机之时“战死”。这是日军明确记录的第一次有航空兵军人战死。
图3:花泽友男
  这一次地面步枪击落敌机的战绩,中方战史之中也没有任何记录。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日本官方档案《匪贼暴举实例(1931年自9月19日至11月15日)》里,笔者查询到10月23日这一天发生在沈阳周边的战斗仅仅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沈阳南部郊区的苏家屯,方位不符合;另一个记录是:“败兵与匪贼(指东北军余部和地方抗日武装组成的义勇军)200名”,“在奉天西方李官堡附近与浑河分遣队交战”。
  李官堡现下辖于沈阳市郊的于洪区,确实位于沈阳主城的西北方。据此方位可以判断,是进攻李官堡的义勇军击落了这架敌机。人数不多的抗日义勇军敢于在进攻地面日军的同时,不惧暴露目标,直接开火迎击敌机,这也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很可惜的是,目前已挖掘出的史料之中,还没有发现对这支抗日义勇军的更详细记录。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进攻日军并且击落敌机的这两百多人,既包括拒绝撤退到关内、继续留下来抵抗的东北军余部,也包括不属于正规军、没进行过系统训练的地方民众武装。他们都是一群在国土沦陷之时,“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对独立飞行第十中队长花泽友男的采访。花泽友男告诉记者说,他们中队的军机多次被中国军队击伤。其中,他部下的中林曹长发动机中弹,被中国军队击落,中林曹长阵亡。截止到这个采访刊发时,日军航空兵里阵亡的还只有中林茂春一个人。
  对于首次阵亡的飞行员,日军内部宣传不吝赞美之词,称之为“明敏果敢、人物秀良、机能卓绝”,甚至将其描述为“日本军飞行界的至宝”、日本航空兵“将来的希望”,以表达惋惜之情。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了第一次出现飞行员阵亡的情况,给日军航空兵心理上造成的震动。
  在这些赞美之词里,中林茂春也被誉为“独立飞行第十中队的中坚”。继这个“中坚”被抗日义勇军击毙之后,日军独立飞行第十中队遭到的打击没有结束。就在《朝日新闻》刊登采访的十一天后,日,配合日军地面部队进攻锦州的独立飞行第十中队,在“打虎山西南方地区”又被抗日义勇军自地面用机枪步枪击落了一架飞机,机上2名乘员:军曹小野田义明、伍长小川幸平一起随着坠机而阵亡。而在中林茂春被击毙几乎整整两个月之后,日,前述受过《朝日新闻》采访的日本航空兵独立飞行第十中队的中队长、航空兵大尉花泽友男也被义勇军的地面火力击毙。
图4:中林茂春
  身为大尉中队长的花泽友男(图4),就此成为十四年抗战之中击毙的第一个日军航空兵现职军官,随后被追晋为航空兵少佐。他和日军此前被击毙的“陆军自动车队的权威”川野宽市少佐并列在一起,一度被日军称为满洲事变“最高代价的两大牺牲”。日军战斗记录吹嘘其被击落之前,把“空中战技”进行了“美妙”的发挥,称其为“陆军飞行界的第一人”。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击落花泽友男,确实对于日军是个沉重的打击。而日的《朝日新闻》继一个多月之前的采访之后,又再次刊登了花泽友男的讯息,报道了其已被中国军队击毙。
  而日军航空兵军官被击毙的记录,从花泽友男开始,又在抗战初年一直延续着。日(亦有日军资料记录为1月25日),日军航空兵的“炮兵大尉”清水清,在哈尔滨被地面火力击中之后迫降,随后在地面被击毙。清水清本来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的,后改到下志津陆军飞行学校学习,成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一员。虽从炮兵改行做了航空兵,但1931年6月,他的军衔仍被授予炮兵大尉。在被击毙后,他也追晋了炮兵少佐的军衔。又到了日,日本陆军航空兵还遭遇了同一天有2名现职军官被击毙的情况。独立第九飞行中队一架军机在方正县东北方“敌情搜索”时被地面火力击中,落地后该机上的2名乘员:石谷精辅中尉、清田泉少尉都被击毙。
  今天重看这些日军自己记录的一个个战例,禁不住让人发出概叹:先辈曾在武器对比悬殊的历史背景下坚持了艰苦的抗争,用今天网友认为不可能击落敌机的步枪,让侵略军的飞机,一次次坠毁在中国的土地上。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帖子主题:问下 整个二战日本有多少飞机在中国?
共&9462&个阅读者&
军号:7547040 工分:345
左箭头-小图标
问下 整个二战日本有多少飞机在中国?
文章提交者:sdfs54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在得罪美国以前 为什么不派更多的来中国 以减小伤亡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问下 整个二战日本有多少飞机在中国?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70799 工分:447
左箭头-小图标
进入中国大陆作战的小鬼子们基本上不需要依靠空中支援,他们的步兵都经过了残酷训练 再加上恐怖的战斗毅力,就足以对付规模庞大但营养不良缺乏训练的国军了,他们投入到中国的飞机不足一千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4120 工分:17306
左箭头-小图标
早期除了一些山地作战,日本军队对空军依赖性不大,他们的陆军装备大炮火力足以确保他们的进攻。但中后期俄国和美国相继逐渐志愿军来华参战,对制空权要求提高了,而且陆军无法在取得突破能力,所以加强了一些空军力量,用于争夺制空权和轰炸重要城市。到了后期南洋战事趋紧,日本空军几乎被抽调干净了,导致被美国志愿兵轰炸的很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651
/ 排名:5298
左箭头-小图标
第一、中国机场少,本来就不具备支持大量飞机密集投入战场的能力。第二、中国战场过于辽阔,日本飞机从来就不够用。可以参考战场空间还没中国大的东线,毛子和德国空军都一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都拿不到完全的制空权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96641 工分:2266
左箭头-小图标
基本上没有,主力都去了太平洋战场、、、、看看中国大陆 中日之 间有哪些空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29495 工分:744
左箭头-小图标
一个没有像样的空军的国家,还没有防空火力,日本不会派很多飞机在中国的,成本高 。抗战哪个战场不就是那点飞机来轰炸,已经是伤亡惨重了。不然日本鬼有多少本事以少打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4091 工分:2476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的纵深以倭人那时的水平,必须要在内陆有机场,而机场经常被破坏是导致飞机数量较其它战区飞机少的原因吧,倭国航母又不是两栖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1973 工分:4546
左箭头-小图标
减少伤亡是能力也是实力,没有不想减少伤亡的指挥官,只是看有没有使得人命更值钱的能力。还有,日本海军和陆军航空兵体系不同,各干各的吧。一般情况下,是不协同的。各有各的势力,各有各的范畴。楼主的问题有些象人问的,副统帅在攻击锦州时,怎么在伤亡巨大最后时刻发起总攻时,才使用千门大炮一样。炮灰有炮灰的意义。这就是战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条记录]&分页:
&对问下 整个二战日本有多少飞机在中国?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当前位置: &
抗日战争中国空军的战绩:在空中击毁日机568架
15:21:19 & &
在汉口王家墩机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相对于传统的陆防和海防而言,空防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中国的新国防领域。国民政府防空体系的建设,始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犯上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军方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针对可能来自日本的空中威胁,制定了中国空军发展和对日防空计划,将全国分散的空军力量加以整合,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对日空战打下了初步基础。实力悬殊但绝不放弃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将其陆军航空兵(包括关东军的空中力量)部署于华北,重点配合陆军地面作战。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也抽出部分力量在华北担任掩护和支援任务,但其主要力量直指京沪杭等东南沿海地区,妄图消灭中国空军,同时也配合日军地面作战。全面抗战爆发以前,中国空军主要布防于江、浙、赣、皖等省。卢沟桥事变后,虽然中国空军曾有前赴平津地区参战的计划,但苦于华北缺乏空军基地,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日本海军航空兵过低估计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妄图于数日内一举消灭中国空军。但是,中国空军主动出击,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与日本侵略军全面展开空战。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日军耗时一个多月才获得上海一带的制空权。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空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损失惨重。在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中,得益于苏联的援助,中国空军仍取得若干空战胜利。武汉沦陷后,日军获得了进犯中国西南和西北的航空基地,其对华航空作战由战争初期的“战略轰炸”转为“政略轰炸”,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及其他地域遭受日军持续空袭。在这一时期,中国空军基本不成规模,只得处于修整状态,难以应对日本进攻。由于战线延长、武器短缺等原因,地面防空部队难以得到充分配置,中国防空陷于窘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出于抵抗日本侵略的共同需要,美国一方面直接派空军来华对日作战,另一方面逐步加大对华军事援助和对中国空军人员的培训。由于日本将在华部分航空兵力转移到西南太平洋战场,对中国的空袭由“政略轰炸”再度转为“战略轰炸”。中美空军主动出击,重点打击日军在华航空基地,逐步获得了制空权。与此同时,中国为美军提供空袭日本本土的飞行基地,并在防空情报和机场修筑与维护方面确保了美军的空袭行动,对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防空制约日军空袭抗战时期,中日空战是在双方实力严重不对称的条件下展开的。尽管如此,中国空军仍然以弱对强,取得了较好的战绩。据统计,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18509架次,作战4027次,在空中击毁日机568架,在地面击毁日机599架。日本陆海军航空兵被击毙、俘虏及失踪者,共计2764人,其中不少是日本航空部队的重要军官。当然,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中国空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官兵伤亡14037人,损失飞机1813架。除空军外,地面防空部队也是对日空战的一支重要力量。1934年,中国地面防空部队才开始组建。在防空武器与装备严重缺乏的条件下,积极配合空军作战,布置于各战略要地,承担起对空防御的重任。在作战中,他们共击落日机171架(一说162架),击伤日机三四百架。无论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实施的主动进攻还是防御性作战,都对日军的空袭起到了制约作用,有助于减少中国民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国民政府军事部门统计,全面抗战八年期间,日军在中国各地空袭12144次,出动飞机24948架次,投弹213565枚,中国民众因日军空袭死亡335934人,受伤426249人。整个时期,中国军民共计伤亡3500万人,民众因空袭所致的伤亡人数显然不是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对日军空袭的制约作用。历史教训值得借鉴国民政府对日防空作战虽有成效,但更有许多深刻教训。第一,国防工业落后,防空武器全靠进口。军事变革的基础是国家实力,战争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检验。当时,中国国防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不掌握飞机制造技术,地面防空武器也无法自主生产,飞机和防空武器只能依赖进口。由于向中国提供作战飞机的国家自身也有巨大的战机需求,因此,其提供时间与数量都不是中国所能决定的,这极大地加剧了对日空战的困难。第二,中国空军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缺乏在战略纵深地区全面布局的充分准备。虽然国民政府军方曾考虑以洛阳为中心构建防空体系,然而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空军仍主要部署于江、浙、赣、皖等省。这固然是因空军兵力有限,难以兼顾多个区域,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战前不少地方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愿意让国民政府在其地盘建设空军基地。空军兵力过分集中于东南地区,开战不久几乎消耗殆尽。华北战场因严重缺乏飞行基地,空军无法参战,仅在山西局部有一些象征性的参与。至于西部地区防空设施建设,直到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以后才得以开始。第三,防空专门人才缺乏,组织民众防空的措施落实不够到位。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才创办航空和防空学校,人才培养起步较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抗战爆发时仅培养620名飞行员,其中能参与实战的飞行员不足300人。抗战爆发时,各类防空专业人员不足万人,专门从事防空设施建设的人才更是奇缺,很难满足需要。防护团是地面防空的基本组织,但不少地区的防护团组织松散,防护人员临时招募,未经严格培训,在日机空袭时,往往因组织不力出现混乱。此外,由于战前与战时国民政府面向民众的防空宣传和教育极其有限,很多民众对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危害没有深刻认识,常有在空袭时不躲避或空袭刚刚过去就重返住所的情形,这就加剧了日军反复轰炸给中国民众造成的伤亡。国民政府在对日空战中存在的上述教训,既有客观上无奈的一面,也有决策和执行中的不力,这些教训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仍值得借鉴。(袁成毅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时期日军编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