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是“世界性”的吗

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蒲实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1914年夏天,在欧洲大陆被遗忘的一角,一场本质上是奥地利政治事件的谋杀,毫无预期地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西班牙、斯堪的纳维亚、荷兰和瑞士外,所有欧洲国家最终都卷入其中,日本与美国后来也加入。这场战争是如此不可预知,回顾时又如此令人难忘。从那时至今,约有5000种书籍试图解释这个难以解释的事件,隐藏在自由资本主义与全球性帝国构架里的潜在悖论,以及逐渐失去弹性的现实主义均势政策,竟能爆发出那么毁灭性的力量。
日,一场荒谬的刺杀将欧洲毫无意识地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企图暗杀哈布斯堡王朝的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第一次其实失败了。他误伤了大公的座驾司机。斐迪南前往总督官邸,责怪奥地利官员安全措施不当,然后由夫人陪同,前往医院探视受伤司机。也许是命运使然,为他们驾车的司机却转错了一个弯,在倒车转向时,正好停在因刺杀失败在路边咖啡馆借酒浇愁的刺客前。这一次,斐迪南大公和夫人以生命为1908年奥地利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付出了代价。
没有人预料到,这场意外竟会将整个欧洲拖入希腊悲剧式的命运深渊。类似的国际争端与摩擦在1914年之夏来临之前,在欧洲远不是第一次&&在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在巴尔干、在阿尔巴尼亚、在南非,欧洲外交官玩弄虚张声势的恫吓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因不愿战争,而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总能得以化解,屡试不爽。1911年,意大利攻占利比亚;1912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着手将土耳其从巴尔干半岛逐出。土耳其帝国崩溃之际,所有列强都没有任何举动,其原因或是由于不愿得罪可能的同盟国意大利(意大利当时尚未表明参加哪一方),或是由于害怕被巴尔干诸国拖进无法控制的情况中。它们看着土耳其几乎被逐出欧洲,继而获胜的巴尔干小国继续第二次内战,看着它们在1913年重绘巴尔干地图。它们唯一所选择的,是在阿尔巴尼亚成立一个独立国家,并依惯例由一位德国亲王出任郡主。
日这一天,实际上显得那样普通寻常。那天,斯蒂芬&茨威格正坐在维也纳的公园里,奥地利人因参加&彼得和保罗&这个天主教节日而聚集在公园里。茨威格正在读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一战&序幕唯一的征兆就是缓缓飘来的音乐演奏因一封急电戛然中断了一会儿而已。人们议论着作为政治谋杀牺牲品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甚至还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戏谑的调侃。&皇储根本不受人爱戴。&斐迪南缺少那种奥地利人无比看重的亲和力,经常&神气活现,威风凛凛&,&不懂音乐,缺乏幽默感,妻子同样一副阴沉沉的面孔&,&急不可待地想要得到统治权,却不知道如何掩饰这种急不可待&。两小时后,人们又恢复了谈天欢笑,餐馆重又奏起了音乐&&&许多人在那一天暗暗舒了一口气,觉得老皇帝的这位继承人的丧命对那位可爱得多的年轻的卡尔皇子十分有利。&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中)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前左一)在英国某地狩猎
在此后一周里,没有任何因这一事件将要对塞尔维亚采取政治行动的暗示。对皇室来说,斐迪南的死首先引起的完全是另一种麻烦,即丧葬的礼仪问题。根据皇储的身份,他本可以在哈布斯堡皇室的传统陵园占一席之地。但斐迪南生前曾为娶他那位出身伯爵门第的妻子而和皇室做过长期的激烈斗争。虽然他的妻子出身大贵族,但根据哈布斯堡皇族400年的秘密家法,她与斐迪南不是门当户对的,她的孩子没有继承权,在隆重礼遇方面,其他皇子的夫人们强烈要求比这位皇储夫人优先。宫廷的傲慢即便对一个死去的女人都绝不让步,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首先要处理的是各种宫斗。也正因大公的夫人非皇族出身,欧洲各国王没有一位国君参加丧礼。多年后,亨利&基辛格曾带着叹息假设道:&当时要是各国国王聚集一堂,有机会交换意见,或许就不至于在数天后轻言宣战。毕竟,引起战端的仅是一桩恐怖分子的阴谋而已。&
这位大公的名字眼看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甚至到了1914年7月底,奥地利已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国际社会主义领袖聚集一堂,虽深深感到困扰,却仍然相信一场全面战争不可能爆发。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袖阿德勒就说道:&我个人并不相信会发生全面战争。&由于几十年的持续和平,1914年,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和平的幻象里。
1909年,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著作《巨大的错觉》,成为世界畅销书。1913年,他又写了《给德国大学生的一封公开信》,扩展了他的观点。尽管巴尔干令人头疼的声音一再传到北方,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的知识分子们都通过这位英国作家的书获得了安抚。安吉尔认为,全球化的时代断绝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因为所有国家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经济网络外,在国际交流方面,特别是金融世界的联系,也使战争变得毫无意义。他是这样论证的:即使德国军方可能想和英国分个高下,&在德国国内也没有哪个重要机构能够避开严重的损失&。要是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安吉尔的论述说服了全世界的知识分子。美国斯坦福大学时任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在读完安吉尔的这部著作后,曾在1913年宣言:&一直威胁着欧洲的大战永不会到来。银行家不会为这样的战争筹钱,企业家不会让它继续下去,政治家没有办法打仗。&不仅是安吉尔,所有人都被当时自由资本主义的胜利所鼓舞,欧洲第一次出现了稳定、文明与和平大欧洲的概念。思想家如本杰明&康斯坦特、杰里米&边沁和亨利&德&圣西门等人,把发动战争的旧制度和革命比喻成苍老的嗜血老头,预测商人、律师和工程师会统治未来的新世界。卡尔&马克思也认为,资本获得了新权力,金钱将消解传统,连接世界,而最终胜利的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化身。
的40年间,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与帝国主义并行的时代。在此期间,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人口流动以及资本的自由流通带来了世界的开放,也伴随着殖民帝国的建立与帝国主义权力空前规模的扩张,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控制了大半个地球。到1914年,英国已经扩张成为领土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拥有4.5亿人口的庞大殖民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也控制着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000万居民。1914年之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非常有利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瑞士经济与金融史学家尤瑟夫&凯西斯认为,此后直至20世纪末,也未再有如此有利于国际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1914年前,欧洲的资本输出总额达到前所未有、难以想象的高度,这些资金被投资到世界各地,为大量的公共或私人活动提供融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几个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场交易价格几乎同时同一趋势变动,并与世界范围内的利率水平趋于一致。1870年之前,伦敦和巴黎一直是仅有的金融中心,之后柏林、纽约加入进来,而一些更小的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苏黎世和日内瓦,也通过进入一些有竞争优势的特殊领域找到了适合它们自己的角色。
1914年前的欧洲,人们不再需要护照就可以自由流动。从1850年开始,国际移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从年,有3600万欧洲人离开了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大约70%)去了美国,其他人则去了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铁路网开始持续大规模扩张,世界扩展到了每一个大陆,跨过经纬度,将沿海地区与内陆连接起来,纽约与利物浦之间的海上航程从19世纪初期的三五周缩短到19世纪80年代的一周以内。自1832年莫尔斯电码发明之后,电报在英国和美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英吉利海峡海底,早在1851年就有一条电缆将美国与欧洲大陆联系起来,经过10年努力,跨大西洋电缆于1866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铺设成功。欧洲与亚洲之间的陆路也很快连通,电报线路在殖民帝国内部也建立起来,这样,整个世界都被连接起来。从1901年开始,无线电通讯就可以跨大西洋传输。此时,世界上有了另一种节律:一项发明紧赶着一项发明,一项发现紧赶着一项发现,每一项发明和发现,都又以飞快的速度变成普遍的财富。&当齐柏林飞艇第一次航行的那一天,我正前往比利时途中,恰好在斯特拉斯堡稍事停留,我在那里看到飞艇在大教堂上空盘旋,底下是热烈欢呼的群众。晚上,我在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家得到消息说,飞艇已在艾希特丁根坠毁。维尔哈伦眼里含着泪水,非常激动。如果他仅仅作为一个比利时人,也许会对这次德国的空难抱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欧洲人。当布莱里奥驾驶飞机越过英吉利海峡时,我们在维也纳的人也热烈欢呼,仿佛他是我们祖国的英雄。大家都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自豪,于是,欧洲是一个共同体的感情。&
对外投资在19世纪80年代末尤其是从19世纪末开始经历了强劲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投资于国外的股权资本高达440亿美元。全球化第一阶段的顶峰时期是在年出现的。这一黄金时期的首要标志就是银行家和金融家拥有的财富。据《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统计,在欧洲,银行和金融家成了最富有的群体。在德国,财富超过150万美元(600万马克)的富人中有27%是银行家,相比而言只有12%是这个国家最具实力的工业家,主要是钢铁制造商。法兰克福尽管有所衰退,但它仍然是巨富的港湾,尤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的避风港。1914年前,一个国家的贸易与金融账户的平衡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英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非常关心金融业务收益在维护英国收支平衡方面的重要性,英国从海外投资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和分红,英国因此被P. J. Cain和A. G. Hopkins称为&绅士帝国主义&。金融家成了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一战&前的欧洲是一个经过40年和平,普遍繁荣的时代。一位欧洲人所回忆和眷恋的昨日欧洲充满了自信:&也许像今天这一代人描述我们当时的那种乐观主义是困难的。我们欧洲所有国家,几乎普遍感觉到的繁荣业已开始。城市一年比一年华美,人口一年比一年多。1905年的柏林已不能和1901年见到的柏林相比较,柏林已从一座首都变成了一座世界性的城市。维也纳、米兰、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这样一些城市,我每去一次,就会感到惊讶和欣喜&&人们从各种事物中都能感觉到财富在增长、在扩大。到处兴建起新的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诸如浴室、电话这样一些先前属于少数人特权的方便设备开始进入小资产阶级的家庭。自从工作时间缩短以后,无产阶级也发家致富起来,至少有一部分过上了小康生活。谁敢作敢为,谁就能获得成功。谁买进一幢房子、一本稀世的珍书或一张画,就会看到行情不断上涨。谁愈是大胆,愈是舍得花本钱办一家企业,谁就愈能保险赚到钱。整个世界处处呈现出一派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欧洲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强大、富足和美丽过,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过。&
在1914年7月国际危机最紧急的时刻,采取毁灭性步骤的政治家也不曾认识到他们正在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奥地利递上导火索的德皇威廉二世直到最后一刻还在询问他的将军们:这场战争究竟能不能不同时攻打俄国和法国,而仅局限在东欧?将军们的答案是:很不幸,这是办不到的。那些亲手构筑战争的人,以一种目瞪口呆无法置信的神情,注视着战争巨轮的转动。日,英国向德国宣战这一天,巴林兄弟银行的合作人之一加斯帕德&法雷尔在一封信中曾写道:&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我们几代人辛苦建立起来的信贷大厦如何在一夜间分崩离析更加让人心痛的事情了。&当时,这种观点在欧洲获得了共识。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和结果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和结果是什么?
08-12-20 &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大战根源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经济和政治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达到很高程度。各国金融寡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世界领土被瓜分殆尽。但帝国主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去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殖民地。德、美、日不满意这种状况,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间连续发生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为了转嫁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企图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解决国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与法、英,俄国与奥匈矛盾加剧。1873年,德、奥、俄三国建立三皇同盟。俄土战争后,德国宰相O.von俾斯麦于1878年主持召开柏林会议,使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俄国对德国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国与奥匈正式订立军事盟约。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后,俄、德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日益尖锐。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盟约,企图利用日本对付法、俄两国,以保护自己的远东利益。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英法协约关系建立。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见三国协约)。从此,以德、奥匈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各国加紧扩军备战步伐。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局部战争 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引起局部战争。年,德、法两国为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年,俄、奥、德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而引起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年,发生了意土战争。1912年,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4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俄、奥、德、英等列强利用巴尔干各国的民族矛盾,相互展开激列的斗争。英、法、德各自为争夺在土耳其的政治、经济优势,居间渔利。 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爆发 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G.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密约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拒绝接受这一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此前一日,即8月2日德军已进入卢森堡。3日夜间,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曾对比利时中立承担保证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5日,奥匈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塞尔维亚和黑山(门的内哥罗)对德、对奥匈宣战。 战争进程 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有西线战场、东线战场以及巴尔干战场、意大利战场。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还进行了多次海战,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空军在大战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整个战争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 ①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或称小毛奇)于8月4日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在激烈的边境之战中,德国与英法双方投入350万大军搏斗。英法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侵入法国。9月5~9日,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反击,迫使德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E.von法金汉担任。马恩河战役后,11月中旬,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开始进行阵地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②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帝国军队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5000多名和平居民。塞尔维亚奋起抵抗,迫使奥匈军队全线退却,俘敌5万余众。奥匈军于9月再次对塞军发动进攻。塞军一度退入中部高原地带。12月中旬,塞军得到协约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迅速收复贝尔格莱德并将奥匈军赶出国境。在东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另一个主要战场。德国在东线仅有一个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柯尼斯堡要塞警备部队,共30万兵力。俄军最高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其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日,俄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德军。德军任命P.von兴登 堡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加强东线兵力,于8月26日对俄军两翼展开攻击。经20多天的激战,俄军惨败,损失兵力25万人。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在波兰与奥匈帝国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俄军西南方面军同奥匈军发生激战,双方兵力超过100个师。经过卢布林?赫尔姆战役、加利奇?莱姆堡战役和哥罗多克战役,奥匈军损失40万兵力,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德军为了支援奥匈军,于9月下旬及11月对俄军发动进攻,双方均未突破对方防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③日本、土耳其参战和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告中立,并准备收回德国在山东胶州湾和青岛的租借地。日本帝国主义8月23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趁火打劫,进攻中国青岛,夺取德国在华权益。青岛遂沦于日本之手。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先后占领南太平洋德属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日,土耳其在德国拉拢下,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2日宣布“圣战”。俄、土军队立即展开作战,土军第九集团军被围歼,损失7万多人。战前德国在非洲占有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等地。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皆为协约国集团所占有。多哥和喀麦隆为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划为英国势力范围。德属东非大部分划归英国,小部分划给比利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第二阶段() ①东线战场。1915年2月,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对俄军展开全面进攻。交战8个多月,俄军丢失大片土地,退到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条直线的战线上。俄军伤亡、被俘达170多万人。这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重的一次败仗。 ②西线战场。1915年德军在西线处于战略防御状态,部署着200万军队。法英联军共有300万人,以法军为主。1915年春,法英联军先后在香槟、阿杜瓦等地区对德军发动进攻,联军伤亡巨大,收效甚微 。4月下旬,德军反击法英联军,发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德军不择手段,在伊普尔以北英法军结合部放置6000个毒气罐,借助西北风向英军阵地施放大量氯气,英军1.5万人中毒,其中约5000人死亡。伊普尔战役后,双方都使用化学武器。因军队配备了防毒面具,杀伤力不大。9~11月,法英联军在法国将领F.福煦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进攻,但仅向前推进2~4千米,损失巨大,被迫停止攻击,双方凭阵地对峙,再次处于僵持状态。 ③意大利、保加利亚参战。日,意大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开辟了意奥战线。为了配合俄军在东线作战,1915年6月,意军集结39个师的兵力向伊松佐河沿岸和特兰提诺一带奥匈军发动进攻。意军多次进攻未获重大战果。到1915年底,意奥战线转入阵地对峙。1915年9月,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分别与德、奥、土签订了军事条约,形成德、奥、土、保四国军事同盟。10月14日,保加利亚正式宣战,立即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仅以20万装备不良的军队抵抗德、奥、保三国60多万大军的夹击。10月下旬塞军被击溃,塞尔维亚全境被保军和德奥军占领。 ④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⑤罗马尼亚、希腊参战。日,罗马尼亚经过长时间观望后向奥匈宣战。罗军统帅部以收复被匈牙利占据的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在德奥土保联军两线夹击下,罗军溃败,伤亡25万人。罗马尼亚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为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底,希腊向同盟国宣战。 ⑥海上战役和空军的出战。日,英国舰队进入北海同德国舰队进行海战。德国3艘巡洋舰被击沉,几艘驱逐舰受重创。随后,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英德两国舰队还在安的列斯群岛水域、印度洋、太平洋、南大西洋多次发生海战。日,英国舰艇150多艘在日德兰海面同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激战,英国损失大小舰只14艘,德国被击沉11艘。针对英国海军的封锁,年德国两度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它的潜艇在北海和大西洋到处攻击协约国以及中立国的舰船,击沉英、美等国许多商船,给协约国造成一定威胁,但未能扭转海上被动局面。大战中,空军发展迅速并用于实战。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德双方不断出动飞机空战,争夺制空权。大战结束时,德奥方面拥有3300架飞机,协约国方面拥有8000多架飞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第三阶段(1917) ①战场形势。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1917年初,协约国西线总兵力近400万人。德国在西线仅有250万兵力。德军为避免决战,撤退到兴登堡防线设防。1917年法军英军分别发动进攻,但未能扩大战果。西线战局仍陷入僵持状态。 1917年8月意军在伊松佐河向奥匈军发动几次进攻,均无进展。10月,德奥军在卡波雷托突破意军防线。意军全线溃退,被俘33.5万人,伤亡13万人。 ②俄国退出战争。在东线战场,日(俄历2月27日),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继续进行战争,7月初在西南战线对德、奥发动进攻。德奥联军反击,俄军全线溃退。9月,德军在里加湾对俄军西北防线发动强大攻势,占领里加。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并于1918年3月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 ③美国参战。1914年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横财。1917年3月,美国政府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联盟反美,在国内掀起反德浪潮。同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随美国之后对德宣战的有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暹罗(泰国)、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等国家。到大战结束时,陆续派往前线的美国军队达200万人。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美国成了协约国的支柱和主要基地。大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集团的军火和各种物资及直接贷款总额将近100亿美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④中国参战。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战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膨胀,新旧殖民主义的冲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