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基层管理者文物すぷ

基层文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层文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艺术教育正文
基层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
摘要:基层博物馆在全国的博物馆中所占比例大,亟待修复的文物数量多,基层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却总处于&起步难、发展难&的尴尬境地,更谈不上科学的运行。笔者结合近些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将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归纳为&三四三&模式,即&转变三种观念、狠抓…
  基层博物馆在全国的博物馆中所占比例大,亟待修复的文物数量多,基层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却总处于&起步难、发展难&的尴尬境地,更谈不上科学的运行。笔者结合近些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将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归纳为&三四三&模式,即&转变三种观念、狠抓四个关键、实现三个带动&。  一、转变观念,积极改进工作思路  (一)克服&干了错误多,多干不如不干&的观念,自觉珍视每一件文物,积极开展修复工作  基层单位大都处于被动保管文物的状态,主动保护文物的意识稍显单薄。基层博物馆中的业务人员大都半路出家,缺乏基本的文物保护修复知识,获得专业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的机会较少。文物修复是一份责任心很强的工作,修复工作与操作者的灵巧程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不同人员修复出的效果也会有所区别。再加上文物的病变情况不相同,修复难度各异,确实存在操作风险。因此存在&文物只要在就好&&干了错误多,多干不如不干&的逃避思想。克服这种观念,可以从转变库房人员的保护意识入手,文物管理员直接接触文物,最方便观察到文物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在文物档案中增设保存现状项目,将文物的保存情况分级别标示,对急需修复的文物进行重点记录。  (二)转变等靠地方政府拨款的消极观念,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资金、设备、人才、体制等方面与国家级、省级博物馆都有很大的差距。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拨款开展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会受很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要摸清家底,全面了解文物价值、质地、病害情况,分轻重缓急申请各级政府的修复保护资金。这项工作可以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而对已经开始的修复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级保护修复项目的标准实施,申请一个落实一个,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转变文物保护仅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的传统观念,要树立现代修复技术理念  基层博物馆大多还停留在考古修复层面,使用石膏对器物外形进行简单的修补,急需开展修复规程和修复理念知识的系统学习。首先要意识到文物修复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技术活,在修复保护前需要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搞清它的传承和发掘过程;搜集修复前的音像图文字资料;采集样品进行分析试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法,制定全面的修复保护方案,最后才能在本体上进行修复。这涉及化学、考古、美术、数字化等各学科的知识,可以采取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工作。  当前的修复保护工作越来越关注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修复过程中还要对实际使用的工具、方法以及修复步骤进行全面的记录,留下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在修复后对文物进行长期的监控和日常维护。  二、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基层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机构建设,健全完善技术规范,强力推进科研工作,为可移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狠抓人才培养  人才流失和短缺一直是制约基层博物馆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可以采用引进专业人才、馆内学习交流、参加各级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以笔者所在青州市博物馆为例,自2007年至今,通过特殊人才引进、社会校园招聘等方式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近30人,大大充实了馆内的业务力量。近年来还一直坚持每周二职工业务学习交流活动,有专题讲座、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既能使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专业知识得到更新提高,还充分激发了大家的潜能。同时,通过开展修复保护项目加强了与科研院校、博物馆际间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分类别、分层次为专业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青州市博物馆馆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各种短期或长期的专业技术培训,让大家增强业务知识、拓展人脉。  (二)狠抓机构建设  基层博物馆大都没有专门的修复岗位设置和人员设置,青州市博物馆2009年成立了文物技术保护中心,后又多次投入资金配备了修复、办公设备。该馆现为陶质彩绘文物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州工作站、山东省陶器彩绘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三)狠抓规范完善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近年来青州市博物馆逐步加强馆藏文物保护项目在申报、审批、实施、验收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在修复保护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方案中的技术路线实施,为今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本。  (四)狠抓科研工作  科研是博物馆竞争力的核心,基层文物修复人员不能满足于仅仅当好一个修复技工,还要重视自身理论学习,从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今年,青州博物馆加强了文物修复人员与文物数字化、考古、美术史等学界的交流学习,逐渐由追求短平快的基础资料整理向高、精、深的学术研究转型。  三、以保护修复工作带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扩大基层单位影响力  (一)带动修复技术推广  2009年8月至10月,青州市博物馆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同承办&2009年国家文物局彩绘陶质文物培训班&,共培训了来自全国各文博单位的48名学员。这是山东省文博界第一次举办国家级文物保护培训班,扩大了青州市博物馆在全国文物界的影响力,带动了青州周边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带动展览提升  青州市博物馆配合修复保护项目定期举办修复成果汇报展,通过文物修复前后的对比,直观、适时向社会各界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门举办了修复后文物专题陈列展览,在展览中注重对民间征集的文物修复前后效果的对比,注入文物保护的研究成果,提升科技含量,增加趣味性,让观众更深层地了解文物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三)带动业务发展  基层博物馆的业务人员较少,分工并不明确,长期的工作中已逐步形成多学科合作的模式。近些年青州市博物馆在修复项目实施中,不拘泥于修复领域,将业务工作进一步延伸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科技应用研究、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区域考古文化研究等方面,带动了博物馆的全面发展。  在&三四三&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基层文博单位克服了资金、设备、人才、体制等方面的短板,通过开展基层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带动了整体业务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基层博物馆发展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基层为何难担起文物保护之责
我的图书馆
基层为何难担起文物保护之责
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全国83.3%的不可移动文物散落在县(区)以下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田野文物、传统村落、考古大遗址等大多远离城区。依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县(区)级人民政府和文物行政职能部门承担着:文物认定和登记、“两线”范围划定及公布、文物安全巡查、日常维修及保养、文物展示与利用、文物法制宣传与文物行政执法等职责,责任重大,任务繁重。01问 &题县(区)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沿和基础,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物保护的指示、批示精神能否全面有效落地,关键还是靠县(区)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的体现,看文物保护各项工作是否在基层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基层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但现实中,县(区)级文物保护工作弱化、软化、边缘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都成了本地区文物保护的“凹地”,具体表现在:一是消失。在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当地的重点建设工程等过程中,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的甚至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量消失。据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少数市县区域内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消失情况实施的跟踪监测数据显示,个别地域文物消失的数量和速度相当惊人。二是损毁。文物为建设让路现象十分普遍,有的随意改造或迁移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至今还未划定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物遭火灾、拆除、损毁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和网络。文物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问题在基层比较突出。三是被盗。地下文物在施工中被毁或遭盗抢、田野文物被偷盗、古墓葬被盗掘、古建筑构件被偷走等问题,大多发生在县(区)以下的村镇和街道,且有越来越疯狂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70%以上的文物安全事故出现在县(区)域。馆藏文物被盗也大多发生在县级博物馆。四是闲置。县(区)以下的博物馆、纪念馆及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和利用情况不容乐观,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好后,要么无法利用长期闲置,要么展览陈旧观众寥寥。由于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当利用也造成了对文物的损毁,甚至灭失。02成 &因县(区)级以下政府对文物保护情况最了解,问题发现最及时,采取措施最有效,那么为什么成了文物保护的“凹地”呢,主要原因还是当地政府特别是地方主要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没有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就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的系列要求,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城乡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其具体原因:一是机构缺人员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县(区)级政府作为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者,面对如此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理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但据国家文物局相关统计表明: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县(区)在文广新局加挂了文物局的牌子,文物管理科室一般仅有1-2人,绝大部分的县(区)政府既没有编制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文物管理工作,此项工作主要交给博物馆代管,职责不清政事不分。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更是无法开展,大多数县(区)文物管理部门没正式编制人员或达不到现场执法须2人以上的法律要求,也没有把文物行政执法职能委托给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导致文物违法案件无人管没人查的状态。二是数量多手段少。在一个县(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传统村落等数量较多,有的县(区)多达几百处,馆藏文物近千件,尤其是田野文物及大遗址,地理位置偏僻,在人员少、专用交通工具缺的情况下,文物日常安全巡查工作困难重重,有时文物被盗、被破坏很长时间才被发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力量和设施都比较薄弱,主要靠有限的人力去看管,安全监控、消防、防雷及科技手段运用很少。三是维护难经费少。县(区)一级懂得文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奇缺,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难留得住人才,除经济较发达且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外,一般的县(区)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所,对文物进行日常维护都比较困难。文物保护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可现实中,大部分县(区)没有正常的文物维修经费,也没有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及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有的县(区)愿意花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盖文化场馆,却不愿花少量的钱进行文物的日常保护。有的地区就是因为文物保护缺少最低限度的经费保障,直接导致大量文物消失。四是地位低话语少。作为县(区)级文物行政部门或文化部门,面对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强势部门招商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等,文物行政部门显得地位低缺少话语权,有时甚至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本体或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建设行为都应在事前征求文物部门意见,但现实中,大量文物被毁、“两线”范围内的非法建设、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或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破坏,文物部门的意见根本无人采纳,呐喊声也显得苍白无力,有时甚至还要背“黑锅”,受冤枉气。03对 &策县(区)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忽缺的作用,面对县(区)成了文物保护中的短板或文物安全管理的“凹地”这一现实,笔者认为应借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文物保护的系列指示、批示,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这股东风,在加强县(区)级文物保护工作方面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职能机构不能无。县(区)级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要有专门的职能机构去落实,在政府部门中应当设立相关科室。在下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该科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那种借用或挤占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编制的做法,也只能使文物保护工作弱化。文物保护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县(区)级党委、政府应重视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二是依法查处不能软。县(区)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文化执法机构的共建共用模式,并将文物行政执法职能纳入其中,与文物行政管理力量协调使用。面对文物违法主要是法人所为查处难度大,大多县(区)文物行政执法基本没开展的现状,基层政府应高度关注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对文物违法案件查处不能软,这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三是群防共管不能缺。县(区)专门从事文物管理的力量十分有限,不能全靠文物部门去做文物保护工作,必须让相关职能部门都依法承担起文物保护职责,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对重点文物聘请义务看护员,加大文物法制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形成群防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经费保障不能少。目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文物经费保障体制,县(区)文物数量多、状况差、经费少,急需抢救的文物又较多,有不少地区就是因为正常的文物维修经费缺,许多文物就这样坍塌灭失了,馆藏文物也因经费不足无法进行预防性保护。作为县(区)政府应将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重点给予保障。五是责任落实不能虚。县(区)级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文物安全管理要求,将文物保护责任分解到镇和街道、村和社区,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举报电话,聘请田野文物的义务看护员。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加大培训和宣传,做到奖罚分明。六是基础工作不能松。基层文物保护力量薄弱,基础工作容易放松。如,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不到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及时划定并公布,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不按规定实施考古调查,文物安全设施不完善,日常巡查没人做等等,作为县(区)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做好本地区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当然,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县(区)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相比之下这些地区的文物安全工作做得也比较扎实。各地的“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都已编制印发,上级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也已非常明确,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县(区)是关键。同时,国家文物局和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也应加强对县(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作者单位:江苏省文物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基层文物,活着真不易
&&&&作者:
污迹斑斑的石碑,堆满杂物的角落,领事馆满面尘烟。
污迹斑斑的石碑,堆满杂物的角落,领事馆满面尘烟。
  在云南腾冲,有这样一座西式建筑:80年历史,历经二战战火洗礼,见证了中英外交风云,并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当地的英国领事馆。
  然而,正是这样一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址,在过去的岁月里逐渐被荒弃,最后居然变身“厕所”,成为附近居民的拉撒之处。
  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如此巨大的反差?基层文物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这些留存在大地上的历史坐标?
  腾冲的英国领事馆遗址藏身闹市。
  9月27日,记者从乱乱哄哄的街上挤过去,在粮油市场大院里找到了它。外观倒还宏伟,三四层楼高,立着“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就在这石碑的侧上方,便晾晒着好几件衣物,随风摇摆。旁边一堆黑乎乎的木料与杂物,还有一张禁止乱倒垃圾的通知。记者小心让过屋角的烂泥,探头进去,一股腥臊味直冲鼻子。
  【窘】省级文保单位沦为污秽之地
  门窗皆空,仅余四壁,领事馆仅剩一个“骨架”,污秽遍地。记者和腾冲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从门洞钻进去,小心躲避地上的脏水和污物。从内部看,这两层结构的建筑如同刚刚完成主体的毛坯房。除了石壁和地上的墩子,几乎空空如也。
  云南腾冲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新波显然能从仅有的残余中读出很多信息:“这墩子可不简单,是当年装地板用的!”
  “您瞧,这是壁炉!”
  “这里是会议室!”
  腾冲英领事馆始建于1921年,竣工于1931年,整整盖了10年。英国人就地取材,从附近挖石头,按照苏格兰风格修建。领事馆包括办公楼、厨房、仆役住房等。后来,日军兵锋逼近,英国人仓皇而走。1944年,在收复腾冲的战斗中,它因坚固而成为日军据点。中国军队受阻于坚墙高垒之下,数日不克。美军飞虎队出动十数架轰炸机轰炸,馆内可燃之物均化为灰烬,日军死亡殆尽,唯台基、石墙屹立不倒。至今墙上仍可见累累弹痕。
  “腾冲英国领事馆作为民国时中英外交史的实物见证,为研究近代中英关系、滇缅界务和商务均提供了实物依据。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腾冲文广局副局长许钢评价说。
  文物保护者知道它的价值。2003年4月,它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又成为省级保护单位,2009年,它申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后结果还没出来。”许钢说。
  可这顶逐步升级的帽子,为何没有带来保护,还让它沦为了“厕所”呢?
  【缺】基层文物保护最缺什么?一个字:钱
  “英领事馆遗址沦为污秽之地,我们有责任。”腾冲县文广局局长伯绍勤对记者说,“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它历史上属于粮食局的管辖范围,产权现在还未划拨给我们;第二,周边是粮油贸易市场,公益配套设施不足;第三,群众对文物的价值认识不够。”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定期派人清理。否则,就更没法进了。”
  成为省级文保单位8年了,为何还是这副模样?“主要是修缮资金还不到位。”李新波说,“恢复了历史原貌后,有门有窗、精致典雅的苏格兰建筑,谁还会把它当厕所呢?”
  李新波拿出一本厚厚的预算册,算起了细账:上部木结构、镀锌铁皮瓦屋面、地楼板、门窗都被战火烧毁,墙体条石不同程度地被炸断,厨房被炸毁――只剩下一部分地基和办公楼后墙、屋面、梁架等遗迹。
  “文物修缮,必须修旧如旧。就拿保护屋顶的镀锌铁皮来说,必须通过化验,做到和原样成分一致。”
  这样算下来,得220万元。省文物局拨了100万元,还有很大的缺口。
  基层文物保护最缺什么?一个字:钱。许钢说,技术,有省内外专家的支持;人手,尽管紧张,但腾冲县从事文博工作的共有32个人,不能算太缺;政府重视不够、让位于经济利益的事情,近些年基本没有了。现在搞建设、盖屋建房,必须文保部门去现场调查、出具证明,才能立项,“现在卡得很严。”
  可是,钱的问题,却成了跨不过去的关卡。
  文物要定期修缮,这笔花费不菲。“光材料就不好找。比如维修需要特有的楸木,成本非常高。”许钢说。
  腾冲共有60个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个,省级8个,市级6个,县级44个。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修缮。“近几年,政府投入的资金很多,可架不住点多、面广,资金还是困难。”许钢很无奈。
  伯绍勤表示,28日一早,县里就召开了专门会议,协调相关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解决英领事馆遗址修缮的事。
  【难】筹资渠道拓宽乏术,“保命钱”难找
  申请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依靠政府拨款,是目前腾冲文保筹资的主要办法。
  “如果能纳入国家免费开放项目向公众开放,获得国家支持,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来了。”许钢说,“文物保护的钱主要应该由国家出。”据了解,凡是进入国家、省、市、县级保护体系的文物,多少都会拿到保护和修缮经费。
  但如果申请不下来,怎么办?中国是个文物大国,没有列进分级保护体系的文物,“保命钱”从哪儿来?
  对此,许钢和李新波均表示,只好尽现有能力维持。
  当地倒也尝试过多种渠道筹资。比如,请企业支持。修缮省级文保单位绮罗文昌宫时,腾冲民营企业家段治葵无偿捐资150万元;修缮市级文保单位药王宫,腾药实业公司拿了200多万元。但这些事儿都可遇不可求。
  能不能适当开发,以商养文呢?
  李新波坦言,很多文保单位游客量并不充足,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此外,开发和保护如何协调也是问题。一些有开发潜质的地方,旅游部门负责开发,文保部门负责保护,但分成机制现在还没有形成。
  向老百姓募捐就更不现实了,法律上也说不过去:文保部门并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
  领事馆遗址外,李新波指着一块空地说:这里,是领事馆的厨房。可一眼望去,哪有半点厨房的影子?一片车辙泥印,像个小沼泽。“下半年,我们争取把它恢复起来。不是有省里拨的100万元吗?先干起来再说!”他介绍说,领事馆维修工程已经被当地发展和改革局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声音或许有点激昂,一群鸟雀从这遗址的骨架中飞起,眼看去得远了。
  多些再多些 慢些再慢些(记者手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红楼梦》中这几句话,用到历经沧桑的腾冲英国领事馆遗址上,倒也贴切。今日腥臊重,当年咖啡香,老墙自耸立,弹痕记兴亡。夕阳下到此,心中能不翻腾几多感慨!
  但我们毕竟不是古人,不能光发一发感慨,道几声凄凉。
  中英交往、西南通商、抗日烽烟,都浸入这几堵老墙。无论如何,像这样的遗迹,都理应得到妥善保护。“唯将旧物表深情”,这不仅仅是一幢老房子,这里头有民族的记忆。不应该任其荒芜,与污秽为伴。
  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再把视野放得广一些,大量拥有历史意义的基层文物,尤其是没有进入各级保护体系的,保护起来,何其不易。
  这头一难,难在筹钱。光说修缮,修旧如旧,原样传承,造价不菲。按说这钱得政府出,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各项民生事业,哪一处不要花钱?中国发展又不均衡,当民生和文保都放在天平上,地方政府又该如何抉择?在筹资机制上,如何能更加多元,更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财力,这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难还难在一种冲动难抑。在有些地方,不乏地产开发和文物保护的争斗。商业利益在某些主政者心里总能得到袒护,开发和保护,很多地方还做不到“相看两不厌”。
  比萨斜塔,八百年未倒;雅典卫城,数千载常存。我只是希望,穿越古今的中华文物能多些、再多些;也希望历史遗存的消逝,脚步慢些、再慢些。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做好基层管理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