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空军地勤一般要当几年机场塔台岗位是属于后勤保障还是地勤啊?

人民空军征战纪实_豆搜网
人民空军征战纪实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人民空军征战纪实 第一章 蓝色序曲 1 面对蓝天,中国人民开始了蓝色的畅想. 在历史的天幕上这样醒目地写着:"战争称雄的年代,谁拥有制空权, 谁就赢得优势! " 当中国人面对 20 世纪的祖国现状, 又展望世界风云的时候, 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蓝天,投向那一团轰鸣的希望之光. 于是,建设一支空军,拯救于民族危亡,就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 和决策.决策者的脑海里,回顾着世界空军的历史,企图从中发现自己的道 路. 如果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故事,那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童年.1 回顾之一,飞机前身是气球和飞艇. 1783 年10 月15 日,法国蒙哥尔 费兄弟发明的热气球载人上升到 26 米,使人类升空的理想得以实现. 1794 年,法国首次将气球用于军事.事后各国竞相效法,取得一定成效.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德、法、俄、英等国都成立了飞艇部队.美国莱特兄弟的载人 飞机问世后,欧洲各国迅速加强了对飞机的研究.从1910 年后,在欧洲和美 国广泛举行飞行比赛和航空博览会,促进了飞机的发展. 回顾之二: 1914 年意土战争爆发, 10 月23 日,意军皮亚扎上尉驾 驶布莱里奥 Xl 型飞机飞往的黎波里与阿齐齐亚对土军阵地进行侦察. 11 月1日,加沃蒂少尉又向土军阵地投掷了榴弹,这被认为是空中战争的开始. 回顾之三: 1914 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飞机总数约 1000 架.随着战争的进展,飞机作为战斗手段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法国首先在飞 机上安装了机枪. 1914 年10 月5日,法国飞行员用机枪击落了 1 架德国 侦察机,发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空战.经过 4 年战争,飞机性能有了 很大发展,一次大战期间共生产飞机 18 万架.敌对双方投入作战约 10 万架. 在作战任务方面也由单纯执行侦察、通信、炮校等辅助性勤务扩大为空战、 对地攻击、远程轰炸等多种战斗活动,并分别建立了专门的歼击、轰炸和侦 察航空兵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量空中作战实践,引起了人们对空中军事的关注.英 国首先认识到航空兵战略作用,认为它应该成为同陆、海军并驾齐驱的军种, 并于 1918 年建立独立的军种. 回顾之四: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军政界和学术界对航空兵在未来战争 中的作用、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 意大利的杜黑将军最先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实用方面的 许多问题.他于 1921 年发表的《制空权》一书中,全面地阐述了对空中作战 的基本观点.他2认为,空军是未来战争中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杜 黑的理论又被称为"空军制胜论".与杜黑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国陆军航空 局副局长威廉?米切尔和英国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恰德,他们三人堪称建立 独立空军的先躯.这种以杜黑为代表的空军学术思想,一方面颇有远见地揭 示了空中力量的本质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制空权对未来战 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圃于不成熟的经验和唯武器论的观点,过分夸大了空 军的作用. 回顾之五: 本世纪 20 年代, 航空技术继续发展, 但空军作战的实践不多. 30 年代发生几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主要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 牙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远征作战中,空军发挥了重 要作用,缩短了战争进程.西班牙内战提供了航空兵现代战争中作战使用的 丰富经验.日本侵华战争完全证实了飞机支援地面作战和担任后方补给的重 要性.在这些局部战争中,一些参战国各自检验了自己的理论、武器装备和 作战使用原则.飞机的军事潜力得到显示. 眼光回到共产党自己的身上.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影响下,轰轰烈烈的 北伐战争打响了.就在这次战争中,有一支航空队骄傲地飞翔在蓝天.他们 是广东航校第二期师生. 这支航空队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1924 年,那时国民革命政府在孙中山先 生"航空救国"思想倡导下,就创办了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广州市东南方的 大沙头就是当年的校址. 航校第一期学员大部分来自黄埔军校, 10 名学员中就有 4 名共产党 员.我军航空史页上写着他们的名字一一刘云、王翱、王勋、唐锋.他们是 最早从事航空事业的共产党人.航校的全部设备,说简陋也行,说可怜也不 过分.靠着 4 架木制的寇狄斯霍克飞机,零星购得的五加仑桶装汽油,我们 的第一代航空志士靠着惊人的胆略与毅力冲上了云端.3 革命势力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的极度恐慌,他们联 合起来,妄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扼杀刚刚诞生的广东航校. 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中,广东航校的国共两党飞行学员携手并肩,千方百 计提高航空志士的素质,壮大航空队伍,决议派人到苏联学习深造,中国共 产党先后派出 4 批、数十名征天儿女.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们刻苦磨练翱翔 蓝天的翅膀. 湖南益阳灵山秀水哺育长大的唐锋是最早赴苏联学习航空的青年之一, 岳麓山的风云使他很早就认识了革命. 1918 年秋, 15 岁的唐锋便随蔡和 森同去法国勤工俭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留法两年中,除了医学专业,他 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并与蔡和森、陈毅等人发动了"二?八"运动和占 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但留法的革命实践,使 唐铎放弃了医学救国的初衷,考入广东航空学校. 1925 年10 月,又受派 遣到苏联空军学校深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不断取得进步. 他在苏联整整 27 个春秋.开始是学习,反来又在苏联空军院校担任过少 校、中校教官,还承担了莫斯科红场检阅的空中领航员,得过苏联最高的列 宁勋章和红旗、红军勋章.在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唐锋参加了苏 联空军冲击团,以见习空中射击副团长的军职上前线参战,建立了卓越的战 功,被誉为"佩带列宁勋章的中国飞行员". 在他回国后的 30 年中,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培养了 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航空科学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一名出色的 空军将军. 第二批赴苏联学习航空的共产党员常乾坤,是位清秀、沉稳、干练的年 轻人,他不但航空理论和飞行技术学得非常精湛,俄语说得几乎可以和地道 的俄罗斯人媲美.在苏联,他担任过航空教官,得过多枚勋章和奖章.抗日 战争爆发后,身处异国的常乾坤 4 等10 多名同志,从无线电里收听到国内人 民奋起抗日的消息,立即联名上书,向党中央驻第三国际的代表提出回国参 加抗日和建设航空事业的要求. 中国空军要发展壮大,被送往苏联学习的一批批优秀学员将为此奠定基 础.同时,它也客观地告诉了我们,现代国家,倘若没有强大的空军,就像 徒有四壁而没有屋顶房子,难以抵御变化无常的风云雷电,这是一个真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大战中,空中军事力量执行的基本是争夺制空权,支援陆、海军作战, 防空、战略轰炸和空中侦察五大任务.此外,还用于遂行空运、空降、通信 联络、指示目标等多种任务.空中力量除与陆、海军协同遂行合同作战任务 外,空中作战样式有了很大发展.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不列颠之战中的 英国空军的本上防空作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反攻中的空中封锁、 库班空中交战、库尔斯克会战中的空中作战、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及美国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等作战活动都充分显示了空中力量的战斗威力.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在世界各国加强构筑空中蓝图时,中国共产党必需 尽快地拥有强大的空军,牢牢掌握制空权.于是他们开始了蓝色的畅想,把 目光投向浩瀚的天宇. 5 2 天上掉馅饼,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独闯虎穴,飞机上投下的不是 炸弹而是比炸弹厉害千万倍的东西.陈云献计,毛主席说正合我意,面 对于挑百选的人群,陈云说,"你们是第一批红色飞行师." "拥有强大的空军,牢牢掌握制空权."仅14 个字,要真正实现这个蓝图, 谈何容易,首先是没有飞机,那个时期不要说红军,既便国民党政府也没有 能力自己造飞机, 然而奇迹出现了. 那是 1930 年春, 喜讯从鄂豫皖边区传来: 红军缴获了第一架飞机.这是一架国民党空军的美制"柯塞"式飞机.该机 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被迫 降落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宣化店西南 10 公里陈家河的河滩上. 这就是后 来被命名为"列宁号"的飞机. 这架飞机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修复后油漆 一新,两测机翼下方各绘一颗红五星.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鄂豫皖边区苏 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并在机身侧面工整写上"列宁"二字. 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于是,鄂豫皖边区苏维政府航空局在驻地新集修建了一个占地 100 多亩 的机场,同时湖北黄安、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安徽、湖北两省交界的英县金 家寨,备修建一个机场以备"列宁"号起降之用.苏区在新集、紫云、英山 又修建了三处简易机场.这几处 6 机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自己动手 建设的航空设施. 有了自己的飞机,没油怎么办?俗话说,好事自然来. 1931 年3月, 红四军在双桥镇战斗中捉了国民党第 34 师师长岳维峻, 他的亲属托人与共产 党联系,愿出几万银元赎他.徐向前总指挥一击掌,说:"好!告诉他,只 要能搞来汽油,我们就可以保全岳维峻的性命". 岳维峻的女婿忙不迭地往返于苏区和汉口之间,乖乖运来了大量的汽油 和军需品. 飞机加了汽油,尤如猛虎插上翅膀,大家企盼己久的"列宁号"起飞为 时不晚了. 7 月,天空刚刚降过大雨,瓦蓝瓦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在简易停机坪上, "列宁号"在众人的目视下,一阵轰鸣之后,徐徐离开跑道,瞬间,直上云 天.地面上人们惊喜地欢呼着,欢呼这具有划时代的首航.于是在皖南大地 上到处流传着"神鸟"的故事. 同年 8 月9日傍晚,为配合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列宁号"再 次从新集起飞,前往华中重镇武汉上空进行侦察.散发传单.红军的飞机临 空,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急忙下令对重要目标实行灯火管制,一时 间,灯光通明的大武汉几乎成了一座死城. "列宁号"的出现,令敌人胆寒,某部作战日记上这样记载着"列宁号" 的悲壮履历: 1931 年11 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成立.半 个月后南下围攻黄安.国民党第 69 师师长赵冠英率领万余人固守待援.红军 攻黄安一月未克,决定派"列宁号"参战.12 月中旬一天,"列宁号"加装 了炸弹架,将迫击炮弹捆绑起来挂在飞机上作炸弹,轰炸敌方指挥所,黄守 军待援无望,又遭到飞机的轰炸,军心更加运摇.赵冠英惊慌中率部弃城逃 跑.红军乘胜追击,生俘赵冠英以下 5000 余人,缴枪 5000 余支,黄安城遂 7 告解放. 1932 年7月,蒋介石纠集 30 余万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四 次大规模"围剿",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向西转移."列宁号"飞 机无法转移,只好将其拆埋入大别山中.驾驶员龙文光于 1932 年在武汉被国 民党当局逮捕杀害. "列宁号"在战火中去了,然而,"摩斯"式飞机又降临在红军的阵地 上.那是 1932 年4月月 20 日,红一军团第 11 师33 团攻占龙岩,歼灭福建 军阀张贞部一个多团.由于红军行动神速,敌方尚不知龙岩失守,仍派飞机 去龙岩联络.当该机飞经 33 团宿营地上空时,副团长陈冬生架起枪打了一梭 子,飞机摇摇晃晃地飞走了.红军打下漳州后,听当地老百姓说,有一架国 民党的飞机被红军击伤,飞行员由于失血过多,飞机停在机场上.陈冬生闻 讯,带着一班战士赶到机场,缴获了这架"摩斯"式通信教练机.这时,红 一军团正准备在漳州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军团长林彪,军团 政委聂荣臻到机场察看了飞机,指示供给部迅速把飞机修好."五一"召开 庆祝大会时,由一名学过飞行的人驾驶这架飞机,在漳州上空撒传单,扩大 了红军的影响.中央苏区得知红军一军团在漳州缴获飞机的消息以后,特意 在瑞金坪修建一个机场,并将缴获的飞机由漳州移到瑞金.后来虽然这架飞 机也废弃了,但在我军航空吏上毕竟有它一笔. 历史是无情的,但又是有情的.共产党人多么盼望能有自己的空军和飞 机啊!抗日战争爆发,为我们带来转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侵略,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 的大旗,国共放弃前怨经过六次谈判,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战统一 线正式成立,国民党政府新疆督办盛世才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取得苏联政 府的援助,扩建培养了飞行和机务人员,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没有设立 办事处,陈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他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写信给 中共中央,建议从红军中选一批人,送到盛世才 8 的航空训练班学习.陈云 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经过与盛世才多次交涉,达成了为中国 共产党培训航空人员的协议. 延水河畔的摩托学校里,集合了 40 多名精壮学员,准备进行选飞体检. 美国医生马海德一手握拳,一手攥一块手表,前后左右一伸,谁把手表 的位置全部指对了,谁的听力合格.查平衡机能,用的倒是自动化,可比不 自动的办法更土.马海德让学员原地转圈,等弄不清转了多少圈时,一声令 下突然停止,立即回答是什么方向. 为了应付盛世才招生简章上要求学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要求,教 员让大家写几个字,回答几个问题,然后就填"初中毕业",可到了陈云那 里,要求就严了.他不但找学员谈话测试反应能力,让学员读报考查文化程 度和视力,还用下棋的办法测试思维判断力.这一招弄得学员叫苦不迭.陈 云却开导大家说:"别紧张嘛.在苏联我问过一个空军飞机机械师,文化低 的人能不能掌握航空技术?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只要不是石头,就能学会. 你们这些同志都不是石头,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还怕学不会吗?过去你们 会打仗吗?会做政治工作吗?现在呢?不是都会嘛.记着不会的东西学会 了,那才叫本事……" 1938 年3月3日, 新疆航空队举行开学典礼. 43 名学员分成两个班, 25 名学飞行, 18 名学习机械维护. 从这一天起,中国共产党有了第一支航空队伍. 一位当年担任航空教员的老兵说:"1938 年3月上旬,航空训练班正式 开课,经过一段共同的航空理论知识学习后,飞行班和机械班分开进行专业 训练.飞行班从 1938 年4月8日开飞,到1942 年4月毕业,先后飞过苏制 乌一 2 双翼初教教练机、埃及 5 双翼侦察轰炸机、伊15 双翼歼击机和伊 16 单翼歼击机等四种飞机,平均每人飞行约 1000 个起落. 300 小时,飞行技 术达到了 9 作战水平.机械班经过 1 年半的学习和实习锻炼,于1939 年9月毕业,分配到盛世才的航空队任机械员,这些学员到飞行班毕业时已熟练 地掌握上述几种飞机的维护技术." 这些在新疆学习航空知识的人员,首先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的 关怀. 1939 年8月,周恩来去苏联治疗摔伤的胳膊途经迪化时,还特意接见了 学员吕黎平和严振刚.对他们说:党中央、毛主席很关心你们学航空,让我 路过迪化时向同志们表示慰问.我不便去航空队看望大家,就见见你们两位 代表,请你们转达.周恩来详细询问了他们学习情况,当他听说大家的考试 成绩都在 4 分以上,已能操纵、维护飞机时,高兴地说:陈云同志做了件很 好的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次年 2 月,周恩来 伤愈回国路过迪化,又接见了吕黎平和机械班负责人朱火华,再次勉励他们 说:我们党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你们 40 多名同志既有会飞行的,有搞机 械的,一有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党中央对你们寄予很大期望,你们要珍惜 目前的学习机会,争取用更好的成绩向党中央汇报. 1940 年以后,新疆地 区经济恶化,物价飞涨,学员伙食很差,体质明显下降.接替邓发担任中共 驻新疆代表的陈潭秋,经向中共中央有关部门请示,确定从新疆的共产党组 织历年来节余的党费里,每月拿出 120 元作为他们的伙食补助.这是一种少 有特殊照顾.面对党和上级的关怀,哪一个人不为之动情呢!10 3 延安创办工程学校,共产党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正当这批航空学员深怀远大理想之时,却迎来了狂风暴雨般的磨难. 1942 年春,德国侵略者深入苏联腹地,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正处于困难时 期,蒋介石加紧拉拢盛世才,给了盛世才国民党中央委员、新疆省党部主任 委员、新疆边防督办兼新疆省政府主席等头衔.曾经高唱亲苏联共调子的盛 世才,此时公然撕下伪装转向亲蒋反共. 1942 年9月17 日,盛世才突然 把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工作、学习和从苏联归来路过新疆的人员先是先几处软 禁起来,后又将他们投入监狱施行残酷折磨.他们不愧为在艰苦环境中磨练 出来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同盛世才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身陷囹圄, 但不忘飞行技术,在寒冷的囚室里,徒手模拟飞行,以待日后创建人民空军 显身手. 在那漆黑的漫长之夜,党中央几经伸出大手,多方设法营救,并情苏联 出面向盛世才要人,但均无效果. 1945 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参 加国共谈判,与国民党政府达成释放除汉奸以外的一切政治犯的协议,并正 式写入《双十协定》. 1945 年冬,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以老朋友的身份, 亲自访问国民党政府新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托他设法 营救被盛世才关押在迪化市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张治中慨然承诺.张治 中到任后,首先派迪化市市长屈武作为他的代表到狱中对大家进行慰问,并 发给伙食补贴,改善生活待遇,然后三次致电告蒋介石,提出 11 放人.经张 治中向蒋介石再三督促, 这批关押 3 年零 9 个月的中国共产党人, 终于在 1946 年6月10 日释放.为保证返回延安的安全,张治中特意为他们准备了车辆, 并委托新疆警备司令部少将交通处长刘亚哲一路护送. 7 月11 日顺利地回到 延安. 这一天,整个延安沸腾了,为了欢迎这批共产党人,延安党政军民隆重 集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接见了从新疆航空 队归来的全体人员,关照他们好好休息,早日恢复健康,以迎接新的任务. 回来了,这批存在于盛世才航空队中的航空骨干力量终于回到延安,回到党 的怀抱. 1938 年前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中国共产党 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布置一批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青年共产党员 报考国民党空军航空学校,利用国民党的航校为自己培养航空人才.还通过 地下党的工作,争取国民党的航校和工厂的进步青年航空技术人员投身到革 命队伍中来,在历史的扉页上,我们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梁帮和、吴恺、 魏坚、张开帙、杨劲夫、郭佩珊、熊焰、徐昌裕、顾光旭等人.他们是创建 人民空军的骨干. 在我军空军最早成长发育的道路上,记载着许多曲折、复杂的细节,它 们向人们展示了空军之初的真实情景: 1940 年4月, 王弼、 常乾坤向中共中央提出在延安成立航空学校的建议. 毛泽东加以肯定,并对他们寄予很大期望. 1941 年1月,中央军委作出成 立第 18 集团军工程学校的决定,指定王弼、常乾坤负责建校筹备工作.经过 两个多月的筹备,选调了 100 多名学员,其中有马杰三、刘玉堤、吴元任、 林征、龙定燎等人. 3 月6日,中央军委任命王弼为工程学校校长,丁秋生为政治委员,常 乾坤为教务主任.3 月10 日,工程学校在陕北安塞县正式成立.4 月6日开 始上课,先学数学、物理,提高文化,尔后学习航空理论.……10 月根据中 共中央"精兵简政"的精神,工程 12 学校改为工程队,隶属于延安抗大 3 分校,后来抗大 3 分校又改编为延安军事学院,工程队改编为军事学院第 3 大队.他们除进行航空理论教育外,还组织学员轮流到军械修理厂实习. 1943 年2月,延安军事学院与抗大总校合并,工程队随之撤销. 1944 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在第 18 集团军总参谋部成立了航 空组,担负有关航空方面的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和处理有关事宜.由王弼任组 长,常乾坤任副组长. 1945 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曾经接受了张北、灵丘两个机 场和张家口的两个机场,还有两架飞机和一批航空器材、油料.9 月成立了 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王粥任站长,下设场务科修理厂,管理张家口市郊的两 个机场,负责保管飞机、器材和油料,保障来往飞机起降.后因形势恶化, 国民党军队逼进张家口,航空站于 1946 年10 月奉命将飞机、器材、油料和 其他物资运走向,撤离张家口,其使命亦随之结束. 4 "九九" 式飞机首开驾机起义的先例, 毛泽东握着刘善本的手说: "欢 迎你们到延安来!" 谁都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处于转折关头,有一批仁人志士,投向光明、 壮大我空军力量的史诗般的举措. 镜头之一:1945 年8月20 日,汪精卫伪政权的 1 架"九九"式双发运 输机,由少校飞行教官周致和,少尉飞行员赵乃、黄哲夫等人驾驶,少尉飞 行员管序东、空勤机械士沈时槐、黄文星等 3 人随同,从江苏扬州机场起义 飞抵延安.周致和等人起义后,受到朱德、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胡耀 邦等人的热情接见和欢迎.参于这次起义的还有汪伪空军航空处主任白景丰 少将、汪伪空军参赞何健生上校、飞行教官吉翔、机械士陈静山以及原国民 党空军第 8 大队轰炸员奏传家等人.他们由共产党地下组织指引,携带眷属 从陆路抵达解放区.这架飞机是日本政府送给汪伪空军"国府专机班"使用 的,被命名为"建国"号.它是第一架由敌人营垒起义飞往延安的飞机.因 这架飞机是 8 月20 日飞到延安的,所以后来被称为 820 号.这次起义行动, 开创了从敌对营中驾机起义投奔革命的先例,在汪伪空军和国民党空军引起 很大震动. 镜头之二: 1946 年6月26 日,国民党空军第 8 大队上尉飞行员刘善 本,毅然驾驶刚从美国接收过来的 B 一24 型轰炸机 1 架从成都飞抵延安,同 机起义的有副驾驶员张受益、空勤机械士唐世耀、通信士唐玉文等人.这是 国民党空军第一起驾机起义投向人民,投向革命的正义行动,在国内外引起 强烈反响. 1946 年7月5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出一则大幅标题一 《决心退出内战漩涡,刘善本上尉驾机飞延安号召空军拒运军火,拒炸 同胞》.消息传开,平日冷冷清清且没有起降过几架飞机的延安机场热闹得 像赶集一般.刘善本带过来的那架美制 B 一24 重型轰炸机,简直成了延安的 一大名胜. 中共中央的,八路军总部的,还有延安各界的头头脑脑,一个接一个, 一拨接一拨地看飞机.方圆十几里,甚至上百里的干部、军人、姑娘、小伙 儿、婆姨、老汉……像正月十五闹花灯一样鱼贯不歇,在延安机场排起几天 不散的长队. 这时的刘善本精神饱满,他和机组人员自然成了讲解员,无论是总司令, 还是老百姓,他们有问必答,嗓子都哑了,心里却冲撞着一阵阵的热浪. 14 人们望着刘善本和他的伙伴们激动的样子,脑海又闪回到那个不同凡响 的日子―一1946 年6月26 日. 那天,乌云低垂,好似一场暴风骤雨就要来临.已经接到任蒋介石专机 ――美龄号机长调令的刘善本,驾驶 B 一24 轰炸机从新津飞往昆明.这或许 是他作为第八大队飞行参谋执行的最后一次普通任务,也是他应该作出重大 抉择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前一天,他趁从昆明起飞运送一批通讯器材的机会,做好一切准备,决 心带着这份珍贵的礼物直飞延安,却因天气恶劣而没有成功.无奈飞机落在 新津,当大批珍贵的通讯器材被一车车运走,他懊恼透了,心中充满了对自 己的愤懑. 新津的夜,来得很迟,窗外哗哗地降着倾盆大雨,雨声中,刘善本难以 入睡. 《华西日报》的新闻映入他的眼帘: ――毛泽东发表反对美国军事援华法案; ――上海各界举行反对内战大游行; ――和平请愿代表在南京车站遭特务毒打; 千里之外的浪潮汹涌着他的心. 翌日,B 一24 顶着漫天的乌云,再一次起飞了. 刘善本高高的身躯坐在驾驶椅上,自如地操纵飞机穿云上升,那张端庄 英俊的脸显得非常沉稳,肃穆之下却掩饰着万丈狂澜. 机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刘善本早已定下的决心.为了避免惊动他人,也为 了自己再次考虑一下此行的全部构思,他把罗盘航暂指昆明,又调好自动驾 驶仪,让飞机平稳地飞着. 在云涛雪海中航行,刘善本突然觉得它很像自己以往走过的路,飘摇跌 宕,纷乱迷茫…… 20 岁那年,他怀着"航空救国"的一腔热血,投笔从戎,考入笕桥航校, 然而抗战八年,他却没有接到一次作战任务. 194315 年春,他随着第八大 队前往美国学习 B 一29 轰炸机驾驶,本想在对日的最后一战中大显身手,但 等待他的是又一次失望:机群从美国飞回,被扣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待命, 直到日本投降后才准许启程回国,他的报国之心,无法实现. 困顿、失落,刘善本深感救国有志,报国无门.更令他忿懑的是回国后, 已经和平了,抗战胜利了,他却接到一次又一次起飞命令,执行的任务竟是 运送准备内战、消灭共产党的军用物资!他终于明白了,当初把他们阻在国 门外,不让回国抗日的所谓"留作建国用"的方针,原来是为了挑起内战, 把中国再次推入深渊! 此时,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到上海机场的八大队"训话"句句响在耳 边:"我们有 40 个美式机械化师,有美国给的几百架作战飞机,3 个月内一 定可以消灭共产党." 刘善本听着,拳头攥出了汗. 回寓所的途中,他经过四川北路的三民书店,想买本杂志翻翻,排解一 下胸中的郁闷.突然,他发现书架上有一本毛泽东写的《新民主主义论》, 翻开第一个标题――《中国向何处去?》,他的心震撼了,当即买下带回家 中,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中国向何处去?毛泽东指点出一条光辉灿烂的路. 刘善本该向何处去?忽然延安这个名字跳到他的眼前,砰击他的心,到延安 去!为了反对内战,为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到延安去!那才是最理想的去 所! 刘善本从回忆中回到现实,他微微合眼定了一下神,缓缓从驾驶椅上站 起身,独自穿过炸弹舱,走进后舱里. 关于刘善本驾机起义的事实,在一本书里做了生动的描写: 后舱甲板上横竖歪躺着 6 个人,是通讯学校毕业生,搭便机回昆明.刘 善本扫视了他们一眼,威严地虎着脸对他们说:"诸位,我宣布一件事.本 机组为反对内战一致决定飞往延安.到达目的地后,你们或走或留,悉听尊 便, 安全由本人负责. 现在, 务请 16 诸位老实坐着, 不得擅离一步. 否则, " …… 他停顿片刻,转动了一下手枪:"休怪本机组的手枪不客气."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6 名搭乘人员呆若木鸡,一下子被慑服 刘善本心中有了底,重新返回驾驶舱,关紧舱门,飞机在云海中掉转 180 度,完成了重大的转折,罗盘航向直指延安. 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几乎全在云里雾里,快到延安时,前方突然出现一 个云洞,刘善本一推机头,冲了下去. 巨大的 B 一24 绕宝塔山盘旋一周,而后庄重地对准跑道,降落在坚实的 大地上. 当天下午,八路军秘书长杨尚昆看望了刘善本和机组成员.听了刘善本 报告飞来延安的前后经过,杨尚昆笑得眯起眼睛,连声说:"欢迎,欢迎, 你们做得对!有一个情况,你们还不知道.今天上午,就在你们飞来延安的 途中,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调动 30 万军队向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重点 进攻.他们如意算盘是 3 个月消灭共产党,可他没想到算盘刚刚拨动,你们 几个算盘珠子就跑到共产党这边来啦.哈哈哈……这真是――蒋公妙计夺天 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哟!" 刘善本被杨尚昆风趣、轻松的语言逗笑了,他从中体味到了共产党的自 信与力量,同时也感到内心的不平静.蒋介石发动内战,这是他早已估计到 的,正是基于这点他才毅然飞往延安.但他没有想到历史会有这般惊人的巧 合,竟把他的起义与内战全面爆发的日子安排在一起,戏剧性地拉开了解放 战争的序幕. 6 月29 日,延安举行晚会,欢迎刘善本机组.灯火通明的中央大礼堂门 前,并排站着中国共产党的三位巨人,身穿土布补丁衣服的毛泽东、朱德、 刘少奇. 毛泽东伸出大手,微笑着:"欢迎你们到延安来!" 一时间,刘善本的脑子里出现空白,事先准备的许多话不知 17 跑到哪儿 去了.他抓住毛泽东的手摇了半天,泪水才和声音一起迸出:"毛主席,我 终于到你这里来了." 一条长长的板凳,坐着举世闻名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也坐着刘善 本和他的机组成员,自愿留在延安的张受益、唐世耀、唐文玉.彼此一律平 等,都是普通观众. 开演前,毛泽东对刘善本说:"今天晚上,本来是要演平剧《逼上梁山》 的,因为蒋介石打内战,我是被逼上梁山的,你们也是逼上梁山的,可是剧 组却在外面赶不回梁山了.只好演些小节目." 毛泽东回过头问后排的人:"是什么小节目呀?" 后排的人回答:"有秧歌剧《兄妹开荒》." "哦.好.好."毛泽东继续他的随意说笑:"《兄妹开荒》也好么. 上得梁山,就要开荒,先开一片新地,再开一片新天.天上开荒,要靠你们 这些飞将了." 刘善本立刻提出:"主席,我有两个要求." 毛泽东认真地一挥手:"且说无妨." "第一,我想尽快向国民党官兵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反对内战.第二, 请主席尽快给我们分配工作." 毛泽东听完,关切地用手指了指舞台的大幕:"你们飞来延安,亲属还 在那一边,我的意见,不要着急,还是等那里的党组织把他们安置妥当,再 发消息.至于工作,当然请你们四位继续搞飞行这一行.不过,那是要挨冻、 受苦的,你们怕不怕呀?" 刘善本立即说:"不怕.主席,怕我们就不来延安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连声说了几声好. 大幕拉开了. 毛泽东带头鼓起掌来.18 第二章 艰难航程 1 审时度势,筹建空军摇篮.战俘林弥一郎和日本航空大队全部归降, 东北老航校中的日本人. 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刺耳的炮声、枪声停止了,笼罩在华夏天空的 战争乌云渐渐散去,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又繁忙起耕种的人群.这一天,近似 神圣和美好,电波从大洋彼岸飞越惊涛,穿越云层,传到古老的城镇和乡村, 传到战场上的每一个战壕和阵地:8 月15 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投降诏书. 它庄严地正告全世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中共中央审时度势、 决定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创建人民空军培养人才.很快,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杨尚昆等中央 19 首长接见了王弼、 常乾坤等人,把建立航校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王弼、常乾坤静静地听着各位 首长的讲话,从中寻找智慧和方法.在他们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中央首长这样 的指示:"在东北创办航校是党和人民创建航空事业的开端,是为建立人民 空军做准备,无论如何要把它办好."刘少奇、任弼时还亲自给他们交代了 任务和注意事项.刘少奇说:"东北是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的主要基地,估计 该地航空器材很多.这是着手兴办航空事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因此,中共中 央决定派一批航空人员去东北,先摸清航空方面的情况,接收航空器材和人 员,为创办航校做准备."任弼时说:"中共中央决定派干部去东北,设法 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的是给将来的人民空军建设培养一些种子." 此时,在王、常的心灵上,已勾画出航校的蓝图.王弼、常乾坤两人带 领30 多名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告别了宝塔山,日夜兼程奔赴东北.1946 年1月,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接见了他们,要求他们尽快赶到吉林通化,抓 紧筹建航校,注意争取日、伪航空技术人员,埋头苦干,培养干部,当务之 急是尽快把散落的航空器材收集起来.于是,王弼带领魏坚等人赴延吉、牡 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常乾坤率领其余人员迅速赶往通化、 东安等地. 半年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三省的 30 多个城市、 50 多个机场. 共搜集到各种日式飞机 120 余架,发动机 200 多台,油料 2 万多桶,航 空仪表数百箱和各种机床设备等航空军用设备 2800 多马车. 当人们喜不自禁的望着摆在广场上的各种飞机和零部件时,心中也充满 了辛酸.就是为了搜集航材,有的同志误入日本细菌部队的试验室,身上的 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脸麻了,落下终身残疾.有的人在搜集途中惨遭敌人毒 手,有的人在转运器材时轧断 20 了双腿甚至牺牲. 在战争的废墟上,创建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航校,谈何容易!然而,身 负重任的共产党人开始了他们的行动.那时的东北,到处是战争的创伤,铁 路被日军拆毁,仅有的几根钢轨东歪西扭的躺在那里,根本运输不了什么东 西.偶尔有完整的地段也只有几百米或几里路远.火车不能运,他们就肩扛 马拉,有时途中遭到土匪、特务的袭击,便不得不停下来作战.他们的行动 吸引了不少老百姓,这些饱受日军摧残的平民百姓,往日只有钻山洞,跑敌 情的份,哪有看景致的心情呢!今天不同了,有的听说共产党找飞机用来打 国民党,就凑上来说:"同志,俺家有三个汽油桶,一副胶皮轮子,你们拿 去吧."当地政府也组织民工队、马车队,支援航校. 1946 年3月1日, 航校在通化成立,对外番号是"三一"部队,老百姓听不真切,又见拉的都 是破烂飞机,零七碎八的东西,就称他们是"垃圾"部队. 这支"垃圾"部队在转运途中像一支宣传队,沿途发动群众,又搜集和 买到散落在老百姓家中的一些宝贵航材.在小火车能够开通的地段,他们把 这些"垃圾"装上小火车,小火车马力不足,翻越山坡的时候,全体人员推 着火车前进.常乾坤风趣地说:"人推火车,马拉飞机,写到空军史也是一 大奇观." "三一"部队不仅搜集航空器材,还收编航空人员. 在一本描写这段历史的书上,这样记录着这件传奇色彩的事情: 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后,侵华日军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大队由 队长林弥一郎带领,遗弃飞机和机场设施向南奔逃,打算以日本难民的身份 回国.当他们被和平缴械后,东北局书记彭真、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 了解到这是一支航空部队,便把带队的林弥一郎召到沈阳,提出请他们参加 筹建航校工作,帮助共产党训练飞行人员.21 作为俘虏,这是林弥一郎决没想到的.他沉吟良久,怀疑一支俘虏部队 能否对战胜国的军人进行培养飞行员的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严格,可是 一个俘虏能对共产党的官兵发号施令吗?再者,培养飞行员不是一两个 月所能完成的,而他的急迫愿望是归国还乡,返回自己的祖国. 彭真十分恳切地说:"林弥一郎教员,你如果感到一时难以应诺,可以和部 下商量后再决定." 林弥一郎听到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称他为教员,又是大吃一惊.告别的时 候,伍修权发觉林弥一郎几次注意他腰间的柯尔特式自动手枪,便从腰间取 出,放在林弥一郎手中,说: "这支手枪伴我参加了万里长征,它保护过我, 是一支珍贵的有纪念意义的手枪,现在我把它赠给先生." 不久前被缴了械的林弥一郎紧握着那支手枪,注视着伍修权诚挚温厚的 目光,他的心一下子热了.作为战败国的军队,如果令其与中国方面协作, 只要用枪口对准他,单凭武力就可以办到,但是中国共产党却是如此以礼相 待,他还能说什么. 返回时,林弥一郎几乎忘了自己俘虏的身份,他登上去沈阳的一辆军用 卡车,发现副驾驶位上坐着一个人,就一挥手,说了声:"让开!"把那个 人赶出来,自己坐了上去.那人显得莫名其妙的表情,默不作声地上了车后 厢.后来负责护卫的战士说出那人的姓名,林弥一郎又吃了一惊,那人正是 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吕正操. 一件件事情的发生,林弥一郎感到过去在他头脑中形成的对中国人,特别是 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像"揭下一张纸一样地"发生变化. 林弥一郎说服了他们的部下,同意帮助中国共产党创建空军.于是"三一" 部队收编了这支近 300 名航空技术人员的部队. 后来,中共东北局决定将这个航空大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 22 航空队,任 命蔡云翔为航空队队长,刘风为副队长,黄乃一为政治委员.这支航空队中 的日本留用人员后来在东北老航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国民党空军大出动.萌芽中的航校举步艰难,逆境生存,共产党人打 破了航空史上的规律.别出心裁,飞行员独辟新境,世界上最大的航空 表. 抗战结束,内战风云又起. 正当航校准备开始飞行训练之时,国民党军队向东北大举进攻,侵占了 沈阳、辽阳、铁岭,直逼四平,形势骤然恶化.国民党空军的飞机频繁地轰 炸通化机场,企图把初生的航校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损失, "东总"决定通化地区所有军事学校立即向北转移.航校即于 1946 年4月全 部转移到牡丹江畔的海浪机场. 这里虽地处后方,但条件很差.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机场里设施破烂不 堪,跑道上散布着许多炸弹坑,营房只是个空架子.这些曾穿越敌人炮火的 男子汉们,扬起眉头,抡起手臂,很快清除了残破的机窝,填平了跑道.修 整了营房和教室,建设了必要的设施,新的航校里,又响起了高吭的歌声. 为了迅速培养一批教学骨干,航校将过去学过飞行的刘风、吴恺、魏坚 等10 人首先组织起来,由留用的日本人和起义人员担任教官,加强训练,以 便充任教员.同时根据飞机、器材情况,将23 延安来的一部分和现有的学员编成两个飞行班,一个机械班.飞行一期甲 班12 人, 乙班 31 人, 机械班 40 人, 在飞行教员训练班进行飞行训练的同时, 对这批学员进行了基础理论教育.航校初建,即无成熟的教员队伍,又无现 成的教材.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航校组织全校所有懂得航空理论和技术、能 够担任教学工作的干部,边学习提高,边编写教材,边进行教学.学员文化 程度低,学理论有困难,教员们就把一些不能使用的器材、发动机和报废的 飞机搬到教室来,进行形象化教学.建设人民空军的急切愿望和迅速掌握航 空技术的坚强决心,激发起这些工农出身的战士废寝忘食的学习热情.他们 从早到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熄灯号早吹过了,有些人还留 在教室里,围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埋头自修.经过一段突击学习,他们终于 克服了文化程度低等困难,基本上掌握了与飞行有关的基础知识.飞行一期 甲班学员开始飞行训练.按照世界各国通常组织飞行训练的方法,首先要飞 初级教练机.然后才能飞中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机,当时航校只有 4 架破旧 不堪的"英格曼"式初级教练机,中级教练机一架也没有,但是一些日制 "九九"式高级教练机还能继续使用.面对这种情况,航校领导提出大胆的想法: 能不能打破常规,越过初、中级教练机,直上"九九"式,这个想法引起很 大的争论.有人反对说:"这在航空史上未见过,是违反科学的!"也有人 担心地说: "一开始就飞高级教练机,是想一步登天,只怕飞得高,摔得重!" 学员们则普遍拥护这一措施,他们说:"人民希望我们早日飞出来,战友们 盼望我们早些飞到前线去和他们共同作战,我们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敢闯出 一条上天的路来!"航校领导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发动群众摆问题、想 办法.针对"九九"式高级教练机飞行速度较快、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刹 车系统陈旧、飞机在飞起和着陆时方向不好保持、易打转等情况,采取了相 应的措施.如加强地面准备、反复进行座舱练习、着24 重训练掌握起飞着 陆要领、严格考核制度、直到确有把握才放单飞等等.经过反复研究、试验, 终于闯出了一条越过初、中级教练机,直上"九九"式高级教练机的路子. 飞行训练又出现了新矛盾,汽油一天天消耗,库存越来越少,又无别的 来源,全校上下都为之焦急.怎么解决呢?他们查到日本投降前,因海上运 汽油的船只被美军炸沉和封锁,一度被迫改用无水酒精代替汽油.他们对酒 精的比例、燃点、燃速和能量进行分析比较,对使用酒精作燃料,飞行燃料 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一作了细致的讨论.经过多次地面试验 表明,由于酒精的燃点、燃速和能量与汽油不同,为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能 满足飞机起飞的需要,酒精的纯度低于 95%,气化器喷嘴的口径、进气和排 气阀的间隙,点火的时机,都要作适当的地面调整.他们按照试验所得的数 据,精确地调整了有关部件,地面试车和空中试飞都获得成功. 时局更加紧张,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又追踪到牡丹江来侦察、扫射,航校 乃于 1946 年11 月迁到兴凯湖畔的东安.但还是摆脱不了国民党空军飞机的 袭扰,为了躲过国民党空军飞机的袭击时间,他们在上午 10 点前和下午 4 点后分两班,坚持进行飞行训练. 抗日战争期间在新疆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由延安来到东安.他们参加了 教官训练班,掌握日式飞机技术后,充实到航校下属的各级领导岗位,方子 翼、夏伯勋、袁彬、吕黎平、张毅、刘忠惠、方华、方槐、安志敏、赵群、 胡子昆、黎明、李奎等人担任了飞行教员.教学力量增强了,飞行一期一班 也开始了飞行训练.航校的训练全面铺开. 训练课目由简到繁,困难接踵而来.在飞行编队时,飞机上没有无线电 设备,无法互相通话联络,只能用晃动飞机机翼的办法互相示意.在飞行转 场课目时,飞机上没有计时表,有的学员只好把教室里的闹钟绑在腿上,有 人打趣地说:"嗬!好大的航空 25 腿表啊!"没有航行地图,学员们只能对 照普通地图描绘航行图.长途转场飞行,没有航行调度,没有地面指挥,没 有无线电联络,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弄不好就会迷航,他们硬是用沙盘作 业的办法,把方圆一二百公里飞行区域的城镇、山峰、河流、桥梁等地标成 实物,印在脑子里,变成活地图,保证转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 频繁的转场,紧张的训练,使本来就陈旧的飞机、器材更加陈旧不堪. 地勤人员便夜以继日加强对飞机的维护和保养,想方设法延长飞机的使用寿 命,保证飞行安全.飞机的轮胎和螺旋桨不够用,前一架飞机着陆后,赶紧 拆下来装到后一架飞机上去,把一副轮胎和螺旋桨当成几副用. 当时前方正在打仗,后方物资供应极端困难.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中,学 员们没有棉衣,就自己动手用面袋来缝制;供不上细粮和蔬菜,空勤人员就 吃高粱米,啃窝窝头,就咸菜疙瘩下饭.为了保证大家身体健康,航校领导 发动群众,开荒种菜、养猪、磨豆腐,改善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克服了前进 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保证了飞行训练的实施. 11 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1949 年3月航校又搬到长 春.环境比较安定了.条件有了改善,训练规模和开设期班也随之扩大,继 飞行教员班、飞行一期一班和一、二期机械班毕业之后,又开设了二、三期 飞行班、三、四期机械班,还创办了领航班、场站班、通信班、气象班、仪 表班,在校学员达 320 余名.5 月,这所航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 校.到10 月,共培养出各种航空技术人才 560 名,其中飞行员 126 名,机械 员322 名,领航员 24 名,场站、气象、通信、仪表、参谋人员 88 名,这些 人员大都成为后来建设人民空军的骨干.人们亲切地称呼这所具有光荣历史 的航校为"东北老航校".它是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我军最初的飞行 员及航空干部都是从此迈开雄壮的步伐的.26 第三章 绘画蓝图 1 毛泽东望着蓝天在心中描绘蓝图.紧锣密鼓"中国"、"中央"航空 公司起义. 历史的车轮行进在浓烟迷雾中,华夏的天空透出一线瓦蓝.1948 年底, 当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军统 帅部的会议室里,铺开的作战地图上标示出这样的情景:国民党军队在长江 以北的战线已经崩溃,东北的敌军被全部消灭,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处于我军 的团团包围之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已濒临绝境. 但是,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仍纠集残部,企图负隅顽抗.为了夺 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12 月31 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了 "将 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27 1949 年的春天来得早了些,当东北大地还寒气袭人的时候,地处冀西的 西柏坡已是山花遍野了.伴随着春风传来毛泽东的指示:立即通知常乾坤、 王弼来冀面谈.毛泽东召见这么急,这么突然,使常、王二人心里忐忑不安. 西柏坡.3 月8日的晚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全部到齐,会议 室里烟雾缭绕.几位领导表情上均显得有些亢奋. 原来,这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专门研究令人神往的问题――如何建设 空军? 共产党 28 年的历史上,专题研究空军的会议,这是首次. 毛泽东被常乾坤和王粥的汇报深深吸引,听得非常入神,随着汇报人的 手势,毛泽东已勾画出空军的未来. 东北老航校所走过的艰苦而悲壮的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毛泽东和他 的战友们百感交集. 当常乾坤汇报到航校已经培养出空.地勤人员 500 名,在各方面都取得 了一定成绩的时候,毛泽东忘情地站了起来:"了不起!了不起!" 周恩来兴奋得剑眉飞扬: "我们的学生很不错嘛! 为党争了气, 立了功. " 陈毅幽默地一挥手,"诸位老总,你们莫跟我抢,这空军司令,我是当 定!" 贺龙爽快地说:"你当司令,我给你当政委." 这时会议里显现出异常活跃的气氛,常乾坤、王弼被老总逗笑了,神经 渐渐松弛. 毛泽东望着常乾坤:"你们现在的飞机,有没有能赶上我去重庆谈判时 坐的那种飞机?" 常乾坤回答,"现在的飞机缺少零备件,都是拆东补西,飞机的安全系 数还不是很高." 毛泽东笑着说:"等以后吧,以后我只坐你们开的飞机."28 朱总司令忙插话说:"常乾坤同志,我也算一个哟!" 9 天后, 1949 年3月17 日,党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军委航空局的决定. 并任命常乾坤为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王粥为政治委员.3 月30 日,中央军 委航空局正式宣告成立. 资料卡之一:航空局的任务是组织接收国民党遗留的机场、航空设备, 收容旧航空人员.同时,组织修复航空工厂,尽早恢复生产,加强机场管理, 开辟空中航线,加速培养技术队伍,为正式组建空军创造条件. 军委航空局成立后,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立即从东北航校抽调干部组 成3个航空接收组,分赴华东、华中、西北各地,负责接管缴获的航空器材 和接纳航空技术人员,在此之前,东北航校曾奉东北军区命令,派接收组随 第四野战军部队进关,负责华北地区的航空器材接收工作.在各军区的直接 领导下,从1949 年3月至 7 月间,各航空接收组先后在北平、济南、南昌、 长沙、汉口、上海、西安等地设立了航空办事处,在天津、徐州、青岛、杭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地设立了航空站.随着航空业务的增多,为使一 个地区的航空工作由所在军区统一实施领导,经中央军委批准,以军委航空 局和东北航校派赴各地的接收组为基础,由各军区调配部分干部,于1949 年4月至 1950 年2月,先后组建华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西南军区 航空处. 资料卡之二:军委航空局、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及其下属机构成立后各 项航空业务工作迅速展开. 接管航空器材、设备,接纳起义和报到的航空技术人员.到1949 年10 月,共接收飞机 113 架,飞机发动机 1278 台,航空物资、器材 4 万余吨,各 种炸弹 7.4 万颗,枪炮弹 5.8 万余发.在军委航空局成立后,由各军区司令 部航空处接管华北、华东、华中的工厂 20 所,其中包括飞机修理厂、飞机装 配厂、氧气厂、降落伞厂、通信器材厂等.接管华北、华东、西北地区的一 批机场, 29 接纳国民党空军起义和报到参加工作的航空技术人员共 2266 名,其中 1949 年10 月底以前驾机起义的共 25 架次 73 人. 资料卡之三:开辟空中航线,恢复航空工厂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经过 各级航空人员的努力,在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到1949 年10 月底, 各地已恢复机场 40 个, 先后开通了北京――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 ―苏联的赤塔,北京――太原――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北京――石 家庄――开封――武汉,北京――济南――徐州――南京――上海之间的空 中运输线,解决了当时地面交通困难条件下的紧急空运之需.接收的航空工 厂经过短期整顿后,大部分已经开工,承担了修理飞机和制造零件的任务. 资料卡之四:加速航校训练,大力培养航空人才.1949 年3月,东北航 校部移驻长春,规模已发展到 3500 余人.4 月,第一、二大队 4 个期班开始 飞行训练,第三大队机械三、四班混合大队进行航空理论教育,第四大队由 原国民党空军人员组成,进行政治教育.到9月30 日止,第一大队 50 名飞 行员已有半数可担当任务; 第二大队 61 名飞行学员初步掌握了日式教练机驾 驶技术.进入战斗机、轰炸机训练;第三大队和混合大队的机械、场站、气象、通信等学员全部毕业;第四大队也完成了教育计划.在此期间,航校曾 派大批干部参加各地接收航空器材和收编旧航空技术人员的工作,为早日建 立人民空军准备条件. 资料卡之五:保障原国民党"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起义工作顺 利进行.指定天津、青岛、石家庄、徐州、济南、潍县机场为主要着陆场, 上海、南京、武汉等机场为备降场,各沿途机场做好陆空联络和后勤保障, 使"中国"、 "中央"两个航空公司的 12 架运输机由香港顺利抵达京津两地. 资料卡之六:制定空军机徽、军徽.各地接收缴获的国民党空军飞机日 益增多后,为统一标志,军委航空局组织人员精心设 30 计了人民空军机徽和军徽,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于1949 年10 月1日实 行.机徽是在 "八一"军徽两边衬以镶金黄色边沿的红带.空军军徽是在 "八一"军徽两边衬以鹰的两翼,象征人民空军英勇果敢,翱翔无阻,肩负起捍 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建设空军的问题,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问题.这里有一封毛泽东于 1949 年7月10 日, 写给周恩来的信, 信中对建设空军做了十分详细的计划. 他说: "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似可考虑派三四百人去苏联 学习 6 个月至 8 个月,同时购买飞机 100 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 个攻击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周恩来随即着手进行组建 空军的各项实际工作. 同样的思想还表现在 1949 年7月26 日,中央军委在给第四野战军电报 中,"现在必须以建立空军为当前首要任务,此种条件已渐渐成熟,准备一 年左右可以用于作战." 而在 1949 年9月21 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上,毛泽东在题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郑重向全世界宣告: "在 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 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 大的海军."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揭开了空军建设的序幕…… 2 周恩来关注,南苑机场上首次出现了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飞行中队. 栖身在上海滩的蒋介石连日来兵败如山倒的局势使他如丧考妣,痛心疾 首.他忧愤、暴躁、焦灼,一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滴水未进,任何人不见, 包括宋美龄.他神经质地踱步,什么都不顺眼,不知摔了多少可以摔和不能 摔的东西.他需要宣泄,他需要雪此奇耻大辱.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加傅作义的明智之举,北京和平解放了. 在香山的双清别墅里,住惯了窑洞的毛泽东毫无睡意,他站在窗前,透 过玻璃眺望云天,胸中卷起层层波澜.进京后的谋划在袭扰着他. 5 月4日,在毛泽东的办公室里秘书送来这样的通报:6 架美制 B―24 轰炸机从蒋介石栖身的上海,直飞北平.8 时57 分,6 架飞机抵达北平南苑 机场轰炸,低空投下了 30 枚重磅炸弹. 蒋介石的举动像催化剂,再次把空军建设的步伐推向前进. 为了确保北平的安全,保证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周恩来面示常乾 坤:迅速建立一支空军的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 于是,新中国第一个飞行队在紧急之中诞生. 军委航空局根据周副主席的指示,立即进行研究,并于 7 月7日向中央 军委建议组建一个飞行中队, 从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和燕北航校选调 10 名飞 行员和相应的战斗机,担负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必要时协助陆、海军部队 解放长山列岛.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建议.为了迅速落实,军委航空局于 7 月31 日至 8 月8日召开第一次航空工作会议,研究飞行中队的具体编组问 题.会议确定组建一个混合飞行中队,其中包括 2 个战斗机分队、l 个轰炸 机分队、1 个地勤分队;从各军区航空处和东北航校中抽调的飞行和空勤人 员,尽快集中到北平.飞行中队建制上属于华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作战指 挥统一由军委航空局负责. 经过紧张的准备,8 月15 日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 32 建.队长徐兆文,政委王平阳.第一战斗分队长赵大海,第二战斗机分队 长杨墙光,第三轰炸机分队长邓仲卿.飞行员有闫磊、潭汉洲、刘卓生、王 延州、毛履武、王玉坷,任永荣等.地勤分队长刘平凡,地勤人员 40 余名. 飞机共 10 架,其中 P―51 型战斗机 6 架,蚊式轰炸机 2 架、 PT―19 型教 练机 2 架.为了增强该中队的实力,不久又陆续从东北航校抽调孟进、林虎, 刘玉堤、马杰三、阮济舟、吉世堂.徐登坤、矣敦康、李宪刚、李汉、刘跃 西、陈亮等 13 名飞行员和 19 架飞机,其中 17 架B―51 型战斗机、1 架蚊式 和1架B―25 型轰炸机.同年 10 月又增编一个空运分队,分队长谢派芬,飞 行员有王洪智、于希骏英、王恩泽等,还有领航、通信人员 10 余人;飞机有 2 架C―46 型、1 架C―47 型运输机. 第一个飞行中队组建后,经过短期训练,于9月5日正式开始担负北平 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每日昼夜在南苑机场保持 2―4 架飞机战斗值班,一声 令下可以立即升空作战,这是人民空军建立前,最早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飞 行中队.他们还担负了空中巡逻、警戒,掩护大沽港的安全,配合地面部队 演习,紧急空运物资,接送中央首长等任务.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第一个飞行中队的建立十分关心.9 月中旬,朱 德总司令在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总参作战部李涛部长、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 长等人陪同下,检阅了飞行中的飞机和机组人员.33 3 怀仁堂里面对吃惊的政协委员,周恩来说:我们的飞机在预演.毛泽 东站在天安门上挥手致意.朱德说:我今天真正成了三军总司令了. 1949 年8月,全国大部分省区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决 定,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在天安门 广场组织阅兵和群众集会欢庆人民的胜利.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召集驻北平各 军事机关的负责人开会,具体布置开国大典的阅兵工作.要求军委航空局组 织机群参加空中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任务下达后,飞行大队的全体官兵激动得彻夜难眠.机群组成分列式, 飞越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何等的光荣啊! 最紧张的还是军委航空局的领导,受命之后,军委航空局立即调集各型 飞机 17 架准备参加受阅.为了万无一失,分工十分精细:这17 架飞机,按 照机种的不同,组成 6 个空中分队.空中受阅飞行的总领队,最初由南苑机 场飞行中队长徐兆文担任,后因徐在受阅训练中发生故障跳伞负伤,临时决 定调东北老航校负责训练工作的邢海帆任代理中队长和空中受阅总领队.空 中受阅的地面指挥由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油江担任,组织计划工作由军委航 空处处长方槐负责,飞行航线的领航计算等工作由刘本善负责. 从受阅任务下达到真正编队飞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好紧张 34 哪!航空局的领导们聚在一起,掐指计算着,个个心中既兴奋又为此捏了 一把汗. 由5种不同机型组成的混合编队,需要周密安排.在队形排列和各分队 的时间间隔上,既要显示出整个编队的完整.壮观,又要保证安全;在飞行 高度的选择上,既要使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以及广场上的群众看得清楚, 又要考虑到由于飞机陈旧,一旦发生故障,能够有空滑到郊外迫降的条件, 不致危及人民群众的安全.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全力以赴.方案、计划 确定后,紧张的训练开始了,先是组织各分队分练,尔后组织 4 次模拟合练, 还进行了两次预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党和国 家领导人及代表们聚集一堂,讨论建国后的国家大事.这时,一阵轰鸣声从 头顶掠过,代表们惊奇地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周恩来副主席高兴地向大家 宣布说,刚才通过上空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他们担负着保卫政协会议安全 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现在正在进行预演.代表们听说 人民军队有了自己的飞机,个个都眉飞色舞,心中充满了骄做和自豪. 这一天,终于降临在中国大地上,来到中国人民的心中,更来到空军健 儿的心坎上. 10 月1日下午 3 时,这是一个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时刻.天安门广场 上人群涌动, 30 万群众翘首企盼.倍受黑暗之苦的中国人,一代接一代的 摸索、奋争,才迎来了舒心的今天.空军――这一天之骄子,也伴随国家的 新生而降生并壮大起来,谁人不为之感慨万端呢? 历史终于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纪元――下午 3 时,毛泽东主席伟岸于天安 门城楼,以其惊天动地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 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阅兵式威武的步伐中,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命令人 35 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未解放的国土.那声音 和毛泽东主席的声音在全国震响,更震响在雄鹰展翅的天空里. 下午 4 时,空军阅兵指挥部接到受阅飞机起飞的命令, 17 架雄鹰拔地 腾飞,先在北京东郊通县双桥上空编队集合,盘旋待命.4 时35 分,空中受 阅机群接到分列式开始的命令,受阅机群排列整齐的队形,由东向西飞往天 安门.描写空军战史的书上这样记载了这一伟大时刻:西斜的太阳,照射在 飞机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首先是 9 架P―51 型战斗机,编为三个"品" 字队形,高度 920 米,从天安门广场上空轰鸣而过,三个战斗机分队分别由 邢海帆、杨培光、赵大海率领.紧接着是两架蚊式轰炸机组成的第四分队, 高度 760 米,排着"一"字队形飞来,由邓仲卿率领.再后面是 3 架C―46 型运输机组成的第五分队,编成"品"字队形,由刘善本率领.最后由 2 架PT―19 型教练机和 1 架L―5 型联络机组成的第六分队,由方槐率领. 17 架飞机组成完整的受阅编队.飞在最前面的 9 架P―51 型战斗机通过天安门 后,又绕到东郊再一次通过天安门,其编队正好衔接在教练机分队后面,因此,群众看到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是 26 架次. 当检阅机群通过天安门上空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以及其他领导人,仰望着飞驰而过的机群、频频挥手致意,露 出欢快的笑容.汇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欢呼雀跃,飞机发动机发出的轰 鸣声和群众的欢呼声汇合在一起,使整个天安门广场形成一片沸腾的海洋, 这情景充分体现党和人民对空军的建设、成长所寄予的殷切希望. 开国大典的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的宴会,宴请受阅的 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和陆、海、空军人员.朱德总司令兴奋他说:"今天我 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席间充满了阵阵由衷的笑声……36 第四章 绿鹰呼啸 1 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建立人民空军.天降大任,刘亚楼受命组 建空军.刘亚楼说:我们要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 在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高个子军人,浓眉大眼.体态魁梧, 正全神贯住地聆听毛泽东的谈话.他就是即将被任命空军司令的第四野战军 第14 兵团司令员刘亚楼. 刘亚楼受中央之命要到莫斯科与苏军会谈帮助中国 建立空军事宜.临行前,毛泽东接见了他. 1949 年7月26 日.毛泽东电告在莫斯科访问的刘少奇,让他向斯大林 提出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空军. 斯大林欣然答应中央的请求.37 当刘少奇从苏联回电要求选派人员赴苏会谈时,毛泽东决定派刘亚楼担 当此任. 毛泽东边谈话边分析我军的发展形势.他说:"我们从南昌起义、秋收 暴动起,就和蒋介石打交道,依靠小米加步枪,历经了长期的战争,我们打 赢了,快要打出一个新中国了,全部是靠陆军打的地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交战双方都有万架以上的飞机,现代战争中空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可是我们呢?既不能制造飞机,也没有汽车工业,当然就谈不上建空军的问 题." 刘亚楼称赞地点点头.毛泽东继续说:"我们过去是依靠自力更生战胜 蒋介石的,没有向苏联提出过援助空军的问题,即使提了也不一定能给,我 们穷嘛!所以一直没开口.今后面临的作战对象,除蒋介石以外,还有美帝 国主义,现代战争的样式是地面、空中、海上的立体战.在这种国际环境下 我们仍然单靠陆军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建设三军协同作 战的人民解放军." "中央认为,现在请苏联援助我们建立空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有全国性 政权,可以做生意,有偿还能力.我们让现在莫斯科的少奇同志试问了一下, 他们答应了.你认为怎样?刘亚楼同志?" 刘亚楼早就做好调查和准备,于是一五一十地向主席做了详尽的汇报. 主席说:"你们这次出去谈判,请专家、买飞机、购器材,都要精打细 算.现在是贷款建空军、 出钱买经验啊! 希望你们努力工作, 把空军建设好. " 中央决定,这次到莫斯科去的除了刘亚楼外,还有王弼、吕黎平二位同 志.为给他们壮行,毛泽东特意请他们吃晚饭,饭桌上,毛泽东破例让取了 瓶葡萄酒,然后亲自给每人斟满一杯,满面春风、举杯祝酒:"亚楼同志, 中央指派你们三位同志去苏联,谈判建立空军,你就是全权代表,预祝你顺 利完成任务,为建立 38 一支强大的空军干杯!" 8 月13 日,莫斯科以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欢迎北京来的客人. 刘少奇率刘亚楼等三人向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苏联武装力量部办公大楼 驶去. 当刘少奇他们走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办公室时,朴素、庄严的气氛映 入眼帘:会议室的正中挂有列宁、斯大林的并肩肖像.离肖像约 3 米处横放 一张 4 米长、1 米宽的长方形桌子,两端呈工字形摆放两张同样宽度、约5米长的长条桌.桌面上有一支铅笔,一本纸簿.简洁而有序. 华西列夫斯基热情地和刘少奇握手,欢迎中国客人. 华西列夫斯基微笑着对中国同志说:"我已经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指示, 由苏联援助中国建立空军,请中国同志先谈谈建立空军的方案、要求与设想, 以便根据你们的意见,定出援助的具体计划." 刘少奇点点头,并指着刘亚楼说:"我党中央已决定刘亚楼同志出任空 军司令员.现在由他代表我党中央谈谈关于组建中国空军的方案与意见." 在苏联曾吃过 8 年奶油面包的刘亚楼用流畅的俄语讲述了中共中央有关 组建空军的设想. 这既有风度又有口才的中国未来空军司令员显然深得华西列夫斯基的好 感与尊敬,他灰色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刘亚楼,仔细听着,并不时地点点头. 王弼做了补充,也是一口标准的俄语. 在座的苏联空军司令维尔希宁元帅问道:"请你们提出第一步训练 300 ―500 名飞行员的根据是什么?歼击机轰炸机的比例怎样确定?哪里机场最 多,最便于飞行训练?" 毛泽东的原意是派中国飞行员到苏联接受培训,斯大林倾向 39 于派苏联专家和飞行教员到中国实施教练.就这样提出了一个机场的问 题,吕黎平作了回答. 华西列夫斯基点点头:"听了中国同志的方案,我们有了初步依据.我 们原则同意这一方案.为把援助计划搞得更具体细致,建议刘亚楼同志和维 尔希宁同志进行一次更详细的会谈.草签协议后,我们报请斯大林同志批准. 刘少奇同志,您对下步会谈和安排有何意见?" "我同意.元帅同志."刘少奇说,"我近日将要回国,今后的会谈就 由刘亚楼同志全权代表了." 次日,举行第二轮会谈. 气氛随和,会谈内容更加深入、细致. 大约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维尔希宁空军司令说:"你们党中央建立 空军的目的我们已经明白,你们目前的家底也清楚了,你们的愿望也谈过了, 我们遵照斯大林元帅的指示,按照昨天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面谕,现在可以 告诉中国同志:你们建立空军的方案可以实现,你们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实现这一方案的具体援助计划,再过 3 天即可以拟制出来,届时再请你们来 这里商谈." 身材魁梧、长着鹰钩鼻子的维尔希宁元帅握住刘亚楼的手.说:"你们 很辛苦,这几天好好休息一下." 4 天莫斯科的生活,感到的是友谊、是尊重. 在苏联当过少校参谋的刘亚楼对此感受最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 个政党,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会有国际地位,才有可能被人尊敬. 3 天后,8 月18 日,在中苏第三轮谈判中刘亚楼代表中国方面,维尔希 宁代表苏联方面,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从此,中国空军建设,尤如雨后的庄稼,日新月异地成长和健全起来. 资料卡之一:由参谋处长何延一,组织部长王平水率领的第 40 四野战军第 14 兵团机关 2515 人,于8月19 日从武汉抵达北京,10 月下 旬与军委航空局合署办公, 1949 年10 月25 日,中央军委任命第四野战军 第14 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 13 兵团政治委员肖华 为空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 17 军军长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 11 月11 日,任命原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长,原 军委航空局政治委员王弼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工程部长.同时,中央军委决 定建立航校. 资料卡之二:对航校地址的选定,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便于争取时间, 及早开训;二是节省经费开支,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机场设备;三是有较好的 气象条件,保证有较多的可飞天气:四是受敌空袭威胁小,有较安全的训练 环境.根据这些原则,空军派出专门工作组,会同先期来华的苏联专家一道 分赴各地进行考察,提出了航校校址选定方案. 1949 年10 月30 日和 11 月1日先后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审查批准的这 6 所航校的校址是:第1轰炸 航校在哈尔滨,第2轰炸机航校在长春,第1歼击机航校在锦州,第2歼击 机航校在沈阳,第3歼击机航校在济南,第4歼击机航校在北京.此外,鉴 于东北老航校尚有一批日籍航空技术人员和飞机、器材,经中央军委 11 月18 日批准,在牡丹江再建立一所航校,培训运输机空、地勤人员.中央军委 1949 年12 月20 日正式颁布命令,将上述航校依次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 至7航空学校. 资料卡之三:对航校校长的人选,经中央军委批准,全部由东北老航校 有飞行经验的干部担任.即:第1航校校长为刘善本,第2航校校长为刘风, 第3航校校长为陈熙,第4航校校长为吕黎平,第5航校校长为方子翼,第6航校校长为安志敏,第7航校校长为魏坚.各航校的政治委员,由于当时 空军缺少适合入选,于1949 年10 月21 日报请中央军委从各野战军中选调. 毛泽东主 41 席批准这个报告,指出:这批政治委员必须认真挑选最适当的人来担任, 要各野战军提出所需人数 3 倍的名单交中央军委挑选.各野战军遵照毛泽东 的指示,共提出了 19 名预选对象,中央军委从中选了 7 名,即:第二野战军 第28 师政治委员姚克祷任第 1 航校政治委员, 第四野战军第 155 师政治委员 李世安任第 2 航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 101 师政治委员王学斌任第 3 航 校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 3 师政治部副主任李发应任第 4 航校政治委员, 第三野战军第 63 师政治委员王绍渊任第 5 航校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 141 师政治委员张百春任第 6 航校政治委员, 第二野战军第 54 师政治委员罗野岗 任第 7 航校政治委员.各航校所需其他干部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东北老航 校抽调;二是从陆军中选调;三是从国民党空军起义和留用人员中任用;四 是从大专院校学航空专业的学生中招收,其中 90%以上的人员是从各野战军 部队选调来的. 资料卡之四,整修遭受破坏的机场,营房和教室,是建校的又一项紧迫 的任务.这一建设工作,得到了东北、华北、山东军区当地党、政机关人民 群众的大力支持.一个月后,教室、宿舍准备就绪.航校学员及地勤人员, 军委领导要求从部队和学校中选调.各野战军、各大军区经过认真选拔,后 经空军全面复查,共接收飞行学员 930 名,地勤学员 1980 名,这批学员绝大 多数为工农出身,经过战斗锻炼,其中不少人是英雄模范人物,具有良好的 军政素质. 资料卡之五,中国聘请的苏联专家按照中苏双方的协议,于1949 年11 月中旬陆续到达各航校.根据中央军委规定,空军对各航校服务的苏联专家 均委以顾问职务.如校长顾问、飞行顾问、地勤顾问等等.他们当中的大多 数人在主要教学第一线担任飞行教员或航空理论教员.他们勤勤恳恳地工 作,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给予了中国空军真诚的援助.中国向苏联订 购的飞机、器42 材,也于 1949 年底陆续进口.为了做好这些物资的接收、 转运工作,空军成立了长春后勤分部和满洲里、绥芬河两个办事处.空军的 接运人员在铁道、外贸部门干部和职工的全力协助下,顶风冒雪,装车编组, 得到地方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1949 年11 月,第3航校的领 导干部到锦州时,面对弹坑累累的机场和不足千米的跑道,立即组织干部、 战士抢修.人力不足,营房不够,就向当时的中共辽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求 援.辽西省省长杨易辰表示,为建立空军可相助,要啥给啥.当即把锦州师 范学校的校舍让给第 3 航校作教室和学员宿舍,把省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沙发 搬到航校接待苏联专家.同时组织当地驻军和群众赶修机场,在断垣残壁上 重新垒起营房.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除机场跑道外,急需使用的营房、教室 等都简陋地准备就绪.第1航校要在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进行飞行训练,但该 机场当时已为东北农学院占用.农学院的师生听了朱德总司令签署的动员他 们搬迁的来信以后,为新中国即将有自己的空军而欢欣鼓舞,立即行动起来, 三天之后即全部迁出,并将房舍打扫干净,迎接航校人员进驻. 资料卡之六:从中央军委 1949 年10 月6日正式批准创办 6 所航校的方 案算起,仅用 50 天的时间,6 所航校即全部筹建完毕.12 月11 日,朱德总 司令、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陪同下,参加了第 6 航校的 开学典礼.第7航校也于 1950 年1月5日开学.43 2 "外籍教练"教中国空军在蓝天上写下了弯弯曲曲的象形文字. 新中国空军的诞生,斯大林是有功的. 早在 1949 年7月, 周恩来提出航校第一期学员最好能在 1950 年9、 10 月份毕业的要求.同年 11 月,中央军委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决定航校应在 开训后的 6 个月内速成训练出 2 个歼击机团和 1 个轰炸机团所需的空、地勤 人员. 1950 年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归来路过沈阳时,特地召见第 4 航校校长吕黎平,听取了他的汇报,指示要加速培养空、地勤人员. 尤如春风催柳绿,中央领导同志对空军的成长寄予殷切的希望啊! 为了加速完成训练任务,空军采取应急措施:将原在东北老航校学习, 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 89 名飞行学员, 20 名空中领航学员,分配到各航校 组成速成班,进行为期 6 个月的掌握苏制作战飞机的速成改装训练,同时将 东北老航校 107 名地勤学员和刚从陆军选调来的 460 名地勤学员,分配到各 航校组成地勤学员速成班,进行突击培训.与速成班同时开训的还有一期甲 班学员 2366 名,这批学员全部来自各野战军和各地军政大学等单位,其中空 勤学员 930 名,地勤学员 1436 名,学制一年. 在航校简陋的教室里,坐着战争硝烟依然染身的学员,他们在战场上可 以纵横驰骋,可是在课堂上却摸不着门路,加之苏联教师语言不通,连比划 带口说,学员们还是不理解啥意思.为了帮助学员们闯过这一关,空军和航 校的领导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一44 是选调一批过去搞航空技术的人员和新参军的大专学生到航校任 教.给每位苏联教员配一名翻译、一名中国助教,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 组,进行集体备课,授课时由苏联教员讲解,翻译当场口译,助教在旁听讲, 发现译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或补充.经过一段实践,又改为由苏 联教员先帮助中国助教备课,再由助教给学员讲课,苏联教员在场旁听,发 现有不妥之处,当场纠正或补充.采用这些方法以后,教学进度加快,学员 对所学课程也比较容易接受.二是开展实物教学和形象化教学.组织学员在 飞机旁上课,边讲、边操作.助教们亲自动手制作大量图表.模型和求教设 备,使许多抽象难懂的问题形象化、简明化.同时还建立了 200 多个专修室 和实习室.三是在学员中广泛开展互助活动.组织互相学习、帮助,取长补 短.由于采取以上措施,经过教员、学员共同努力,终于突破了航空理论教 育这道难关,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经过 1 个多月航空理论学习,学员们 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1950 年1月16 日,第3航校首先开飞.开 飞后遇到第一个困难是教、学员语言不通,为解决语言障碍,除规定用手势、 中俄文对照卡片联络外,主要在加强飞行地面准备上下功夫,并仿效航空理 论教学的方法,建立飞行助教制度.由起义和收编的原国民党飞行员担任飞 行助教,与苏联专家、翻译一道,参加飞行前准备、飞行后讲评以及学员的 飞行预习等全部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语言不通的困难,并逐步从飞行助教和 学员中培养一批自己的飞行教员,充实了教学力量.但是大家梦中都渴望的 心情是坐在飞机的驾驶舱里,看密密麻麻的仪表,手指一动,飞机就发生变 化,乃至飞上蓝天,这比死背书好多了.组织飞行训练紧张而又艰巨,只要 天气允许,全天练飞行大家都没意见.虽然 1 名教员要带 8 名学员,飞行只 有一两顶飞行帽,四五名学员共用一套飞行服,在严寒空旷的机场上你脱我 穿,轮流使用,学员们也不怕麻烦.飞行学员不仅要紧张地飞行,一下飞机 45 还要参加一些保障工作,收场后还要擦飞机.机务人员为了争取时间,经 常夜以继日地奋战.由于各航校全体人员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 期或提前完成了飞行 30 小时, 轰炸学员飞行 23 小时 25 分的预定全部训练课 目,于1950 年5月毕业.由于组建部队的急需,一期甲班的歼击学员于 1950 年10 月提前毕业;轰炸机学员除 10 个机组提前毕业外,其余学员于 1951 年1月毕业. 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雄鹰",个个士气高昂,他们驾机巡航在万里蓝 天,谱写着空军崭新的历史. 金秋 9 月,空军首长接到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空军应设法在航校第二 期学员毕业后,组建一个编有 3 个团的喷气歼击机航空兵师,根据这一指示, 对空军于同年 9 月28 日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提出各航校在现有的基础上 再加以扩充,同时将第 4 航校首先改建成喷气式歼击机航校.自1950 年12 月第二期起,增加培训班次,每年接收和毕业两批学员,每个歼击机航校增 加培训飞行学员 126 名,每个轰炸机航校增加培训飞行学员 112 名,并相应 增加培训地勤学员的人数.按此方案,到1953 年底,空军可增加 23 个航空 兵所需的空、地勤人员.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方案并对再次扩大的航校培训 规模所需的干部、学员和飞机,器材、营房、教室等,根据航校实际情况, 作出了具体安排. 空军虽然采取了三次扩大航校培训规模的措施,培训能力有了显著增 长,但仍满足不了航空兵部队迅速发展的需要.从1951 年开始,空军便决定 增建新的航校,并将初期创办的既训练飞行人员又训练地勤人员的综合性航 校,分建为单一空勤航校和地勤航校. 1951 年5月将第 4 航校培训的歼击 机地勤学员分出来,由在沈阳新成立的第 8 航校负责培训.翌年 8 月,又将 1、2 航校培训的轰炸机地勤人员分出来,由在长春的新成立的第 9 航校负责 培训.同年第 3、5、6 航校培训的歼击机地勤学员也调出,由太原新成立的 第10 航校负责培训.46 随着空军部队的发展, 1953 年1月,在陕西户县成立了第 11 航校. 该校最初的任务和歼击机航校相同.后来改为担负轮训部队飞行中队长和新 机种改装的训练任务. 1953 年2月,在山西临汾成立了第 12 航校,担负 培训歼击机飞行学员任务. 空军初建时期,参战任务紧.航空兵部队的指挥员主要在实战中学习战 斗指挥. 在部队不断发展和急需提高指挥员实战与指挥能力的情况下, 1953 年:月,在北京南苑成立了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该训练班主要负责轮训 航空兵部队大队和团一级指挥干部,以学习战术为主,并有重点研究部队急 需解决的飞行技术问题. 经过 4 年的艰苦努力,到1953 年底,空军航校共培训出飞行人员 5945 名,机务人员 2.4 万余人,军事干部 396 名,政治干部 690 名,后勤干部 310 名,为一批又一批地组建航空兵部队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消化苏联空军的 办校经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较短时间内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办航校. 1953 年5月,又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来到 了北京南苑机场举办的空军航校教具模型展览会上,一件件教具模型、一串 串普通的数字吸引了领袖的眼睛,感动了两位领袖的心.47 3 中国独特的"三八"节,第一批女飞行员飞过天安门.毛泽东问刘亚 楼:他们都成器了?刘亚楼说:都成器了.毛泽东说:细妹子不简单, 飞得好高啊! 在世界航空史上,天空历来是被认为是雄性的世界.航空飞速发展的今 天,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军队中有女飞行员. 新中国刚刚诞生,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也随之诞生了.这可是开天劈地 的大事情,这一壮举,是随着中共中央决定而产生的.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中国妇女,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得到了翻身解放.为提高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和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 义祖国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决定培养新中国女飞行员. 1951 年4月初,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备总队选调 55 名女学员,进 入牡丹江第 7 航校学习.在途经北京时,她们受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亲切 接见.在会议大厅里,齐刷刷坐着即将入校学习的女飞行员,她们英姿飒爽, 俏丽而精悍.刘亚楼司令员提高嗓门对她们说:你们不要辜负祖国和人民的 期望,刻苦学习,不怕困难,把自己锻炼成为优秀的人民空军女战士,祝你 们早日飞上蓝天! 从女军人到飞行员,从陆地到蓝天,这偌大的差距要靠勤奋和毅力去缩 短. 当时,第7航校的教员主要由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和日籍航 48 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美制 PT―19 和日制双发"九九"式, 飞机陈旧,器材短缺.加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面临着比男学员飞行 更大的困难.请听陈志英是怎么说的:"咱们是女人,体力上有点欠缺,可 智力不比男人差,要争口气飞出来,决不让一个姐妹掉队!"上海姑娘施丽 霞表示:"男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就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姑娘, 第一个由教员带飞上了蓝天.起飞前,教员告诉她:飞行中要是感到不舒服, 支持不住,就用手拍拍脑袋示意,好早点着陆.施丽霞在飞行中真的呕吐起 来,吐出了黄水,可是她坚持飞完了课目.飞行得跟汽油打交道,她们当中 的许多人对汽油的味道敏感,于是她们就把汽油洒在手帕上,经常闻一闻以 逐步适应汽油味.操纵驾驶杆,拆卸发动机气力不够,她们就刻苦锻炼自己 的臂力.一次,同场训练的男学员在飞行时发生了事故,在生与死面前,他 们没有因此而畏缩不前,而是更加坚定地学习飞行技术. 航校的各级干部和教员对培训新中国的女学员十分精心.当时,飞机上 没有无线电设备,有趣的是为了区别女飞行员的飞机,就特意在飞机尾后挂 上红布条,用这种标志提醒空中其他飞机和地面指挥员给他们以特别关照. 奇迹终于在她们身上产生了.1951 年11 月,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 正式毕业.空军史册上闪烁着她们的名字:黄碧云、邱以群、戚木木、周映 芝、施丽霞、陈志英.何月娟、武秀梅、阮荷珍、周真明、万婉玲、王坚、 伍迪、秦桂芳,就是这 14 位军中女杰,仅用 7 个月的时间,就闯过学习关. 同时学习的女空中领航员. 空中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员 41 人, 也先后毕业. 55 人个个学成,无一掉队.从此,中国广阔的蓝天上,有了红装女性的身影. 1952 年3月8日,早春的京城.西郊机场,彩旗猎猎,人头攒动. 7000 名各界妇女代表,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聚集在这里,迎接一个划时代的时 刻.49 两辆美式吉普疾驶而来,嘎然停在观礼台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 德、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满面春风走下车来.朱老总握着空军司令员刘亚 楼的手问:"都准备好了吗?" "报告朱总司令,都准备就绪了." 他们同时把目光投向机场东头. 草绿色的"里―2"运输机,齐刷刷地一字排开;一列女飞行员,英姿飒 爽,正待命起飞. 12 点45 分,啪!啪!啪!三发绿色信号弹划破长空,女飞行员们迅速 登上飞机,犹如矫健的勇士跨上战马.顿时,引擎飞转,马达轰鸣,大地震 撼.一架架绿鹰呼啸着掠地而起,直射长空. 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 总理及其他领导人一起仰望蓝天. 6 架绿鹰成梯形编队,向天安门上空飞来.广场上欢声如潮,领导和人 民一同挥手,向高度 550 米的女飞行员们致意! 当天,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克服了世人难以想 像的困难,经过刻苦训练,顺利地飞出航校,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了 新中国妇女的伟大! 从此,中国空军的女飞行员一批又一批地飞上天空,为世人所瞩目,她 们的飞行技能可以和任何先进国家的女飞行员相媲美.朱德在讲话中指出, 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中 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讲话说:"今天举行女飞行员起飞典礼,这也证 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 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女飞行员戚木木汇报了她们学习航 空技术的经过.她激动地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我们培养成飞行员, 是人民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只有在新中国,妇女才有广阔的道路."她代 表女飞行员表示,一定要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努力奋斗.50 3 月24 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员.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 领袖简短的话语,是对她们历史地位的进一步肯定!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的飞机飞遍了祖国各地,执行空运、空投、 抢险救灾、人工降雨、航空测量、科研试飞和专机飞行等任务.她们以自己 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空军赢得了荣誉.许多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乘坐了她 们驾驶的飞机,对她们的精湛技术表示钦佩和赞赏. 在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人员编入部队服役以后,空军又先后培训了多批 女飞行人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培养女飞行员最多的国家之一.51 第五章 鲲鹏展翅 1 首战告捷,何中道、李永年空中献艺,美国空中堡垒空中开花. 人民空军建立后,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作战.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 结束,一些岛屿和台湾还被国民党占据,并经常派飞机对大陆沿海要地进行 骚扰破坏. 我空军对国民党空军作战,可以说是以弱对强.人们不会忘掉这样一个 事实:国民党空军产生于北伐战争中. 20 年代后半期,蒋介石为灭绝共产党, 铲平地方军阀,建立蒋家一统天下,开始着手发展已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初露 头角的空中力量,组建自己的空军.从1927 年到 30 年代初,他借北伐之机, 打着建立统一武装力量的旗号,软硬兼施,分化瓦解,先后从北伐军东路军、 原52 北京政府、桂系军阀、东北军阀那里接管了一批航空管理机构、飞机工 厂、飞机和飞行员,逐渐积攒起一笔家业,组建起若干中央统辖的飞行部队, 并派它们参加了内战和 1932 年"一?二八"抗战. 1933 年2月,蒋介石 政府正式打出空军大旗,其时共有 4 个航空队.精干权术的蒋介石深知培植 自己势力的重要,从组建空军之初就下大力气抓教育培训,自己培养飞行人 员,以改变空军队伍的成份结构,排挤地方空军势力. 1928 年5月,蒋下令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开设了一个空军营,以后改 成航空队,从陆军学员中招生培养成飞行员. 1931 年4月,航空班独立改 校, 1932 年9月,航校正式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校址设在杭州览桥.该 校第一批招收 200 名学员,其中一半是飞行学员.学校聘请优秀飞行人才任 教,并由美国人担任顾问.进行全套正规化航空教育和严格训练. 蒋介石对这个培养嫡系空军的大本营极为重视,亲自兼任第一任校长, 以外甥毛帮初为副校长,堂侄蒋坚忍任训练处主任,牢牢把住各项大权.他 多次到校视察,过问学校事务,与学员、军官及其眷属举行"恳亲大会", 笼络人心. 1933 年2月,他又亲自为校题写《空军训务》,内容为"至高 无尚,为国捐躯,有我无敌,服从命令,再接再励,冒险敢死,精密周到, 亲爱精诚,素质朴实,自强不息,克服天然,坚忍不拔".由此可见,蒋介 石对空军建设用心良苦. 这就是说,国民党的飞行员当时无论是飞行技术和机种都比刚建立起的 中国空军略胜一筹. 1949 年冬,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后,其空军不断对大陆沿海地区,包括 上海、杭州、南京、徐州、广州等城市进行轰炸破坏.1950 年2月6日,国 民党空军出动 B―24、B―25 轰炸机和 P―51、P―38 战斗机共 17 架.像乌鸦 一样盘旋在上海天空,在上海电力公司,沪南和闸北水电公司目标地投弹 60 余颗,炸毁房屋 532000 多间,死伤居民 1400 余人,使发电遭到破坏,造成大部分工厂停工. 1950 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仅国民党空军飞机对大陆的窜扰活动频繁, 而且美国军用飞机也不断侵犯我中国领空.除侵朝美空军飞机侵入中国东北 地区外,美国空、海军飞机还经常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侦察和挑衅活动. 采访备忘录之一:那时,空军正全力创办航校培训飞行员,还没有组建 部队的条件.因此,中国政府商请苏联派空军部队协助防空. 1950 年2月, 苏联空军部队先后来华.第一批到达中国的混成航空兵集团,3 月13 日至 5 月21 日,在上海、杭州和徐州地区接连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 5 架.该部于同 年10 月回国.相继到中国担负防空的还有苏联空军 11 个歼击航空兵师,分 驻鞍山、辽阳,沈阳、安东、吉林、公主岭、北京、唐山、青岛、广州等地. 这些苏联空军部队于 1951 年7月陆续回国. 采访备忘录之二:组建起来的中国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先后接替了各 要地的防空任务. 空军第 4 混成旅于 1950 年10 月19 日担任了上海地区的任 务.这支部队驻上海时,上海市人民政府特地组织盛大的欢迎,让空军部队 的指战员乘车经过繁华四川路.南京路、淮海路,意在宣告:上海的天空有 了自己的保卫者了.后来第 4 混成旅的一部分北上参加抗美援朝,所属的一 个歼击团调入新组建的第 2 师,继续担负保卫上海的任务.其他空军歼击机 航空兵部队,在1951 年11 月也都先后担负起防空任务,如第 3、4、6、9、 15 师担负东北地区主要工业城市的防空任务;第14、 17 师担负北京、天津、唐山的防空任务;第12 师在上海,第16 师在青岛,第18 师在广州担任 防空任务等. 采访备忘录之三: 1952 年9月20 日5时30 分,防空警戒雷达在上海 南东 133 公里处发现美 B―29 轰炸机 1 架,高度 1500 米直逼上海.空军第 2 师6团5时45 分起飞 2 架米格 15 歼击机截击.长机飞行员为何中道,僚机 飞行员为李永年,他们在指挥所 54 引导下飞至崇明岛陈家镇上空时,在左后 侧方发现美机,距离 4 公里.美机首先开火射击.何、李双机急剧转弯到美 机尾巴后投入攻击,从高度 1500 米打到 200 米,先后开炮 4 次,将其击落. 何中道的飞机中弹一发,双机安全返航.空军领导机关赞扬这次战斗指挥机 动,引导正确,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军地勤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