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智能监控相关的金融学专业特长长

&&&农业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发展动态研究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改革发展剖析报告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改革发展剖析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49: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改革发展剖析报告
官方公共微信城市灯饰亮化与道路路灯无线智能监控系统
时间: 21:44:54
张广明 ,男,1965.10 出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博 士生导师。 现任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机电控 制工程研究所所长、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兼 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副理事 长、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理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江苏省电机工 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控制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变频技术应用》 杂志编委等。2002 年被评为省“青蓝工程”第二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2003 年度荣获 “南京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 年被评为南京工业大 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8 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师德十佳”称号,同年获省第 五批 “六大人才高峰” 计划资助。 2009 年列为江苏省 “333 工程” 培养对象。 2009 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工大精英九思奖”。2006 年 4-8 月在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近几年来,共承担或参加过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共 9 项,完成横向科研 20 多项。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3 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90 多 篇,出版专著 2 部,获得专利 16 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机电系统综合控制、新能源及其控制技术、特种设备安全与管理、建筑节能管 理。 联系电话;025- Email: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 2)面向风力发电的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及并网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建设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评估认定方法研究。3)风电场出力预测关键性技术研究。&&&&4)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信息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5) 机电装备智能自愈免疫系统的理论与构建方法研究。 6)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电量分项计量。7)多 Agent 协作的混合强化学习机制与特性研究。8) 特种设备安全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应用研究。9)基于神经网络的特种设备及装置安全运行预测控制模型研究10) 特种设备及装置安全运行智能预测控制模型研究11) 城市灯饰亮化与道路路灯无线智能监控系统 12)徐州美叠翠园小区智能化系统13) 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电梯的研制 俞阿龙,男,教授,工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省 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高校中 青年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 先后主讲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等课程,主持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并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先后在 《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及《电气自动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 40 多篇, 被 SCI、EI 收录 10 多篇。主持完成省高校自科基金项目 2 项,参加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1 项,主持和参与市工业发展项目 7 项。主编教学参考书 1 部。10 多项 科研成果(论文)获本市或本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黄胜明(原网页没有),男,1964.10 出生,剑桥大学/博士,教授。现受聘为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关电源控制、 电力电子和清洁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已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 11 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一 部。 窦迅(1980-),女,工学博士,讲师。2011 年 12 月获东南大学电气工程 博士学位。 近年来一直从事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方面的研究。先后在《电力系统自动 化》 、 《电力自动化设备》 等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 EI 收录 5 篇。 参与科研项目: 1、,参与了《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途径研 究》(项目编号:G-),项目来源为美国能源基金会,负责电力市 场节能调度监管体系的研究;&&&&2、,参与了《电力运行综合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研究》(项目编 号:G-),项目来源为美国能源基金会,负责电煤安全预警的研究; 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响应资源综合经济 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设计》(项目编号:),负责需求响应机理的研 究; 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进制造模式扩散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负责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联系方式:E-mail: 郝丽丽,女,1979 年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讲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自 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经历:2001 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士学位;2004 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学位;2010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广域模型识别、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控制、智能电网 等。 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广域安全防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 BAA13 B05),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KJ[2008]&[2009])等。 主持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项目“绿色能源环境下电力系统动态仿真有效性的评 估及模型识别”。近年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 多篇学术论文, 多篇被 EI 收录, 其中 “轨迹断面特征根对受扰轨迹最远点及动态 鞍点的诠释”一文获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0 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联系方式:lili_ 梅磊,男,1979 年生,博士,讲师。2000 年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系,获学士学位,2009 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获博士学位。2009 年进入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工 作。 目前主要从事飞轮储能技术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电机起动/发电技术、磁 悬浮轴承技术、储能应用技术等。 联系方式:E-mail:;QQ:9004492王鑫国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 阅读:1458〕&&&&王鑫国,男,1974 年生,江苏南通人,博士在读,副教授(原网页显示是 讲师),现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1997 年毕业于无锡 轻工业大学(现江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在金 陵石化热电厂工作 4 年;2004 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2004 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工作;目前在南京工业大学攻读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学位。曾参加省级纵向课题 3 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智能优化算法,过 程机械等。 联系方式: 杨道业,男,1980 年生,工学博士, 副教授。 2002 年于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5 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 与汽车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 年 6 月于东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多相流检测和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双阵列电容传感器气固两相流多参数在线测量方法研究 () ,参加 97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大规模高效气流床煤 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04),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差分共 振光谱吸收法在线测量燃烧污染产物浓度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 十余篇,其中 SCI、EI 检索十几篇。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阵列电容传感器气固两相流多参数在线测量方法 研究() ,14.12,主持人&&&&[2] 技术开发项目:高压气固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13.6,主持 人 [3] 技术开发项目:电容式固体流动成像仪,12.6,主持人 [4]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 技术,10.12,主持人 [5] 技术开发项目:8 电极电容层析成像,09.10,主持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差分共振光谱吸收法在线测量燃烧污染产物浓度的 研究(),8.12,参加人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 Daoye Yang, Bin Zhou, Chuanlong Xu, Shimin Wang. Dense-phase pneu matic conveying under pressure in horizontal pipeline[J]. Particuology, ): 432-440. (SCI) [2] D. Y. Yang, B. Zhou, C. L. Xu, and S.M. Wang. Thick-wall electrical capacit ance tom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un der high pressure[J]. IET Image Process, ): 513–522. (SCI) [3] 杨道业,郭瑞,王晓荣,等.电容层析成像在滑动轴承润滑油膜测量中的应 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99-104.(EI) [4] 杨道业,周宾,许传龙,等.厚管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特性研究[J].仪表 技术与传感器,2008,(5):82-86. [5] 杨道业,许传龙,王式民,等.基于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J].仪 器仪表学报,):132-136.(EI)&&&&[6] 杨道业,周宾,王式民,等.气力输送电容层析成像在线标定方法[J]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31-35.(EI) [7] 杨道业,许传龙,王式民,等.基于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J].仪 器仪表学报,):132-136.(EI) [8] Yang Daoye,Zhou Bin, Wang Shimin.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in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pulverized coal under high pressure[C].2009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May 11–12,2009.(EI) [9] 杨道业,周宾,王式民,等.电容层析成像在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中的应 用[J].化工学报,),892-897.(EI) [10] Yang Daoye,Zhou Bin, Xu Chuanlong,Tang Guanghua, Wang Shimin.Effect of pipeline thickness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 hy[C].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Mul tiphase Flows December 15-17,2008,Naha,Okinawa,Japan. [11] 杨道业,周宾,王式民,等.管道厚度对电容层析成像的影响[J].仪器仪表 学报,):.(EI) [12] 杨道业,周宾,王式民,等.电容层析成像在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中的应 用[J].仪器仪表学报,):.(EI) [13] 杨道业,许传龙,王式民,等.基于 PCI 总线的小口径高压力电容层析成 像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EI) [14] 杨道业,周宾,王式民,等.厚管壁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J].东南大 学学报,):451-456.(EI)&&&&[15] Yang Daoye,Xu Chuanlong,Wang Shimin, et al. AC-based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with small-diameter and hi gh-pressure pipe[C].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tum on Measurement Tec hnique for Multi-phase Flows,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875-885.联系方式:E-mail:
袁宇浩,女,1979 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2008 年 3 月获东北大学控制理论 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围绕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先 后在《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等国内核心期刊或 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EI 收录 7 篇,SCIE 一篇。参与科研项目 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6176):多 Agent 协作的混合强化学习机 制特性研究。 2.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项目():机电装备故障智能自愈策略研究。 3.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BM2007201)。 4. 江苏省科技厅工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166):风电场出力预测关键 性技术研究。&&&&5. 机器视觉进行电梯上下部总成尺寸测量,康力集团横向项目联系方式: 马小军,男,1956 年出生,教授。 教育经历:贵州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东南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 研究生课程进修,美国西北大学访学进修。 兼任江苏省电子学会光电子专委会委员,南京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 建筑电气学会会员;江苏省发改委、南京市机电设备招标办工程评标专家。 高校教龄 20 多年,从事电气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半导体照明技术的 教学和科研。 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及著作四 部。完成多项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市科技 进步三等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与企业合作承担江苏省信息 产业厅软件和集成电路业专项经费的纵向课题一项。研究领域: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2.半导体照明应用;3.计算机(嵌入 式系统) 、PLC 应用。E-mail:3485@办公电话:025-&&&&嵇保健,男,1981 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现任自动化与电气 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电气传动与轨道交通系系主任,院工会主席,学院协同创新 办公室主任。 2002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专业, 2007 年硕士毕业于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2 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近年来,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各 1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5 篇,SCI 检索 1 篇,EI 检索 10 篇,申请发明专利 6 项。 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布式电源与微网系统、电力电子 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研究项目 1) 新型 H6 逆变拓扑形成理论及其输入电流低频纹波抑制研究 (2KJB470009),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4.12,主持; 2) 基于两端口网络模型的交直流混合子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主要参与; 3) 4) 光伏微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合作; 高可靠性船用充电机/充电桩研究,企业合作;&&&&代表性论文 [1] Baojian Ji, Jianhua Wang, Jianfeng Zhao. High Efficiency Single Phase Transformerless PV H6 Inverter with Hybrid Modulation Method [J].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60(5), , 2013 [2] 嵇保健, 洪峰, 赵剑锋. 一种不隔离三电平双 Buck 光伏并网逆变器[J].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32(12) , 7-13, 2012 [3] 嵇保健, 洪峰. 半周控制双 Buck-Boost 单级逆变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6(11) , 53-60, 2011 [4] 嵇保健, 赵剑锋, 洪峰. 一种新颖的三电平双 Buck 逆变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6(z1) , 148-153, 2011 [5] 嵇保健, 洪峰, 张广明. 复合型级联多电平双 Buck 式逆变器[J]. 高电压技 术,7, , 2011 [6] 嵇保健, 王建华, 赵剑锋. 一种高效率 H6 结构不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32(18) , 9-14, 2012 [7] 嵇保健, 王建华, 赵剑锋. 不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输入电流低频纹 波抑制[J]. 电工技术学报, 8(2), 2013 [8] 嵇保健, 王建华, 赵剑锋. 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研究[J]. 太阳能 学报 [9] Ji Baojian, Wang Jianhua, Zhao Jianfeng. Novel High Step-Up Gain Converters without Forward and Reverse Recovery Current Issue of Rectifying Diodes[C].IEEE ISIE 2012, Hangzhou, China, May. -1812,Oral&&&&[10] Ji Baojian, Hong Feng, Yang Wei. Research on Dual Buck Half Bridge Five-level Inverter for Rooftop Solar System[C]. IEEE ICCET 2011, Jinan, China, Oct. 2,Oral 联系方式:ji_, 赵龙章,博士,教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离子体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安徽省 环保产业首席专家。2005 年作为人才引进从中国科学院到南京工业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离子体应用等。 近年主持完成多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重大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项目三项,获安徽省环保 产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 50 篇;获国家专利八项。 E-mail:yzzlzh22@ 章伟:教授,1961 年 5 月生,男,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科 院海外杰出引进人才。1982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87 年研究生毕业于合 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1996 年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系,
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后任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 (Sandia National Lab.) ,海军实验室(Naval Reseach Lab.)和喷气推进实验室 (Jet Propulsion Lab.)研究员和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生物部研究员。现任南京工 业大学材料和化学工程国家实验室教授和传感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经历 (一)教育背景 8.10 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 7.08 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UCL) ,电子工程博士;&&&&0.07 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硕士; 2.07 武汉大学,物理系,学士。 (二)工作经历 2011.3 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千人计划” , 教授; 1.10 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生物部,研究员; 5.07 美国海军实验室,研究员; 3.03 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员; 1.09 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8.10 卡文迪许实验室,剑桥大学,博士后; 4.10 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 传感器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器件制造及工业应用;在与传感器相关的领 域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 30 篇,12 篇国际会议的论文,8 个特邀报告。论文已被 20 种杂志上引用超过 1000 次。已申请 20 个美国专利。近期主持的主要纵向项目: ,高集成生物分子传感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超高灵敏磁量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 (BE2012759) 薄翠梅&&&&〔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 阅读:22〕薄翠梅,女,博士/博士后,教授。 2003 年获南京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08 年获南 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9 期间在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3.10 期间 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过程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教学院长助理。 近年主要从事工业过程的系统建模、 过程控制与集成优化等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 基金项目、中科院强磁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子课题、江苏省博士后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10 多项;完成扬子 石化产学研合作项目、污水处理电气控制合作项目 10 多项。2011 年被列入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2006 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 2009 年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 年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学技术二等奖、 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 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南京工业大学“九思”精英奖等荣誉 10 多项。 在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控制理论与应用》、《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化工学报》、《控制与决策》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EI 检索 30 多篇。 研究方向: 1. 2. 3. 4. 化工过程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理论与应用技术; 复杂系统故障检测、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智能控制与性能评估方法; 生物与制药过程装备、 生物质新能源装备的智能检测与综合自动化 技术。 招生领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 系统。 联系方式:E-mail: Lj_&&&&罗益民 (1958 年 2 月) 男 高工 九三成员九三学社,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 会,1945 年 9 月 3 日更名为九三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 是以科学技术界高、 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 共产党领导、 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 党。 副教授 毕业于原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更名为东南大学)。热爱祖国,多年来 主要从事工业水处理行业监测仪器及控制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现已形成系列产 品,在同行业中产品技术含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表相关文章三十余篇,获得 专利六项,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 主要研究方向 (1)检测仪器的研发及应用 (2)工业生产的控制设备的研发及应用 (3)水处理专用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涉及主要专业知识 (1)电工学基础 (2)单片机技术 (3)数据软件编程 (4)通讯技术 (5)网络技术&&&&(6)PLC 技术 (7)嵌入式技术 (8)计算机技术联系方式: 手机: 邮箱: 李丽娟,女,博士,副教授。 2008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业过程动态系统的建 模、优化及先进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曾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和企业横向 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项目,973 项目的研究工作。在 《自动化学报》《中国化学工程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刊物发表主要学 术论文 10 多篇,SCI 收录 1 篇,EI 收录 7 篇,ISTP 收录 2 篇。 目前与企业合作建有“苏州市全自动包装码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时在企 业建有研究生工作站,已陆续有 3 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在研项目 5 项,其中纵向项目 2 项,横向项目 3 项。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1) (2) (3) 石化过程的建模及优化控制 自动包装设备的电气控制 汽车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联系方式: ljli@ 李为相,河南光山人,博士,副教授(原网址是讲师)。 近年来一直从事过程工业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及应急系统、实时数据管理与 挖掘、 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复杂不确定系统管理与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系统管理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与电子技 术》、《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多篇次 被 SCI 和 EI 收录。 联系方式:;lwxlf@ 王晓荣,男,1972 年 1 月生,江苏阜宁人,副教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 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智能仪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业 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2007 年,获得南京工业大学“工 大集团奖教金”;2009 年,获得南京工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近几年来,负责和参与的各项科研主要有:“拉曼在线光谱仪及其在石化吸 附分离装置的应用”国家 863 计划、 “多组分智能通用测控平台”项目、“智能工业 色谱仪测控系统研究”项目、“可燃气体报警仪及报警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大 气中苯系物自动监测系统”项目、“近红外光谱仪多组分成分分析应用研究”项目、 “新型烟道气连续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 “南京造币厂静态混流污水处理装置 控制系统”项目、“热疲劳试验装置系统开发”、“风洞试验装置系统开发”等。其中, “多组分智能通用测控平台”和“智能工业色谱仪测控系统研究”均获得中石化科技 进步二等奖, “可燃气体报警仪及报警平台研究与开发”和“大气中苯系物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均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分析仪器设计、嵌 入式系统设计、机电系统综合控制。 张兴华 男 1963 年生,工学博士,教授教育背景及工作简历 3.7,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理学学士; 5.9,江西铜业公司技工学校,讲师; 8.7,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工学硕士; 2.12, 东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博士研究生, 工学博士。 2002 年 12 月由东南大学毕业后来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 现为自动 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2008 年 7 至 12 月 美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的 WEMPEC(电机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访 问学者,与 R.D.Lorenz 教授合作,从事交流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近年来参加完成一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 完成二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信息 与控制、电工技术学报、仪器仪表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 发表论文 40 多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10 多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项(二 等)。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合作出版专著一部。目前主持 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目前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与无刷 直流电机)包括交流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交流电机的 非线性解耦控制,交流电机的节能与效率优化控制和基于 DSP 的交流电机数字 控制技术等。获奖及荣誉 [1] 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7 年); [2] 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的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 年);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复杂电力大系统控制——理论、 方法及实现 (, ),参加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 阶逆系统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99-2001),参加人; [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流电机的模糊神经网络线性化解耦控制及 应用(03KJB03-2005),主持人; [4]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流感应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逆解耦控制 (06KJB06-2008),主持人; [5] 扬子石化南京动力工程分公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合作,), 主持人;&&&&[6] 工业缝纫机交流伺服控制器(企业合作,),主持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时效率最优的感应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10-2012),主持人。 [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交流电机的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及其数字实现 技术研究(),主持人。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 张兴华,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反步控制, 控制与决策, 2008, (3) : 341-345(EI 收录) [2] 张兴华, 具有参数和负载不确定性的感应电机自适应反步控制, 控制与决策, 2006,(12):(EI 收录) [3] 张兴华,基于递阶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的规则生成和参数整定,信息与控 制,2006,(3):304-308 [4] 张兴华, 感应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逆解耦控制, 电工技术学报, 2005, (9) : 55-60 (EI 收录) [5] 张兴华, 戴先中, 感应电机神经网络逆控制的数字实现, 仪器仪表学报, 2006, (9):(EI 收录) [6] 张兴华,戴先中,基于逆系统方法的感应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控制与决策, 2000,(6):708-711(EI 收录) [7] 张兴华,戴先中,基于无源性的感应电机转矩与转速控制,电工技术学报, 2001,(4):34-38 (EI 收录)&&&&[8] 张兴华, 周刘喜, PID 控制器的粒子群多目标优化设计, 应用科学学报, 2007, (4):392-396 [9] 戴先中,张兴华,刘国海等,感应电机的神经网络逆系统线性化解耦控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1):112-117(EI 收录) [10] 殷铭,张兴华,戴先中,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酵过程溶解氧预估控制, 控制与决策,2000,(5):523-526(EI 收录) [11] Dai.X, He.D, Zhang.X, Zhang.T. MIMO system invertibility and decoupling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ANN ɑ-order inversion, IEE Proceedings-ControlTheory and Application, ): 125-136 (SCI,EI 收录)[12] 张兴华,戴先中等,感应电机的逆系统方法解耦控制,电气传动,2001, (2):28-31 [13] 张兴华,基于 DSP 和 IPM 的感应电机直接矢量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 2003,(5):44-47 [14] 张兴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恒压频比控制的数字实现,电气传动,2004, (2):12-15 [15] 张兴华,基于 Simulink/PSB 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2005,(9):(EI 收录) [16] 张兴华,基于转子电阻自适应估计器的感应电机逆解耦控制,电气传动, 2005,(11):36-40 [17] 张兴华,牛兴林,林锦国,基于 EKF 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逆解耦控制, 系统仿真学报,2006,(4):982-985(EI 收录)&&&&[18] 张兴华,朱筱蓉,林锦国,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目标 PID 优化设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5):744-746(EI 收录) [19] 张兴华,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的 DSP 实现,微特电机,2004,(1):37-39 [20] 张兴华,矢量控制神经网络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设计,电气自动化,2004, (1):19-21 [21] 张兴华,一种神经网络辨识的混合学习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28):33-36 [22] 张兴华,一类 Takagi-Sugeno 模糊控制器的自适应遗传优化设计,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2004,(34):22-25 [23] 张兴华,张冀,永磁同步电机的逆系统解耦控制,微电机,2007,(8): 9-12 [24] 张兴华,朱筱蓉,林锦国,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 PID 控制器参数自整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21): 218-220 [25] 张兴华,李纬, 周刘喜,一种 PID 参数整定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机工 程与应用,2007,(33):227-229 [26] 叶成平, 张兴华, 基于 DSP 的异步电机的恒压频比控制, 中小型电机, 2004, (1):28-32 [27] 吕俊,张兴华等,基于自适应递阶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优化策略,计算机 工程与设计,2005,(2):305-307 [28] 夏俭军,张兴华,采用模糊控制的转差频率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中小型电 机,2005,(6):26-29 [29] 戴先中,刘国海,张兴华,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系统的神经网络逆控制,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7):109-114(EI 收录)&&&&[30] 朱筱蓉,张兴华,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多峰函数全局优化研究,南京工 业大学学报,2006,(3):39-42 [31] 张兴华,Simulink/PSB 在《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06,(9): [32] 张兴华,朱筱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 PID 调节器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 机工程与应用,2006,(28):208-210 [33] 朱筱蓉,张兴华,一种带修复函数的 QGA 及其在背包问题中的应用,计算 机应用,2007,(5): [34] 杨剑琳,张兴华,沈捷,Backstepping 控制方法在 PMSM 速度跟踪控制中 的应用,微电机,2007,(10):52-54 [35] 朱筱蓉,张兴华,基于改进量子遗传算法的连续函数优化研究,计算机工 程与设计,2007,(21): [36] 张兴华,无刷直流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电力自动化设 备,2008,(7):25-28 (EI 收录) [37] 张兴华,沈捷,电流控制电压源逆变器驱动的感应电机逆解耦控制,电力 自动化设备,2008,(8):81-85 (EI 收录) [38] 张兴华, 感应电机的非线性输出反馈变频调速系统,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8, (4):468-472 (EI 收录) [39] 张兴华,丁守刚,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混沌同步,控制理论 与应用,2009,(6)(EI 收录)出版专著&&&&[1] 戴先中,刘国海,张兴华 ,交流传动神经网络逆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授权发明专利 [1] 张兴华,交流异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逆控制器,发明专利(专利号 ZL.1) [2] 戴先中,张兴华,刘国海,感应电机的神经网络逆控制变频器及构造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3] 戴先中,刘国海,张兴华,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系统的神经网络逆复合控制器 构造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4] 戴先中,孙玉坤,张兴华,两变频调速电机系统的神经网络逆同步控制器构 造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5] 张兴华,林锦国,丁守刚,沈捷,永磁同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逆控制变频 调速器及构造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电机原理与拖动》,《电机学》,《Power Electronics》; 研究生课程:《自适应控制》,《高级运动控制》。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领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招生计划:硕士生 3-4 名/年。欢迎具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 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优秀学生联系、报考。联系方式:E-mail: 程明霄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 阅读:9016〕姓名 职称 办公电话 主要研究方向程明霄 教授 工作部门 职务 Email 测控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过程分析仪器&&&&长期从事石化,电力等过程检测,分析仪器,智能测 控系统研究等科研。 承担江苏省, 南京市国产工业色谱仪, 过程分析仪器测控平台开发等多项纵向研究课题,近五年 承担横向项目 20 余项。在过程新型分析传感器,近红外 分析,拉曼过程分析仪,过程分析仪器嵌入式测控系统研 究方面形成具有创新特式的研究方向,并具有一定影响。 主要成果 所研究开发的过程分析仪器测控平台被国家科技部 等四部委评为 2006 年度高新科技新产品。获中石化学会 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5 年度,2006 年度,排名均为 第一);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2004 年度, 2005 年度,2006 年度,排名为第二);获国家技术发明 专利两项(2007 年度,2008 年度各一项),申请公布的 技术发明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专利两项。发表科技论文 60 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 30 余人。 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 社会兼职 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通信技术分会 理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编委梁雪春(1969-),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 东南大学系统工程博士。研究方向: 1、金融风险的预测与评估。该老师长期从事金融风险的研究,特别是在信 贷市场, 企业及银行的信用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与金融机 构合作,主持了有关企业贷款风险方面的项目,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在系统工 程、 东大学报、 科研管理等系统工程领域的权威杂志及国际会议发表了数篇论文。&&&&2、区域经济及规划。该老师与省建设厅及地方政府合作,承担了多项经济 规划项目,例如主持了建设厅的 “县级城市的城乡统筹研究”项目,结合系统学、 发展经济学和金融理论, 依据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城乡发展的 思路和政策建议,具有实用性、前瞻性。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老师还与地方政府合作, 承担了并参与了多项规划项目,包括扬州市循环经济 规划、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环境规划、扬州市宝应县黄塍镇环境规划、连云港新 浦区工业规划等,项目成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并在生态经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数篇相关论文。 3、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该老师曾在清华大学进修计算机,并参 与国家 863CIMS 项目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多本计算机著作,分别由清华 大学、人民邮电等出版社出版。其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AutoCAD 2002 二次开发技术指南获 2001 校优秀教材三等奖;开发的多媒体软件“Visual Basic 从入门到精通”获 2002 江苏省方正奥思杯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 “CAD 软件的二次开发”获南京市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奖,主持开发的软件“绘图 快车”成为畅销软件,在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安阳师专等高校广泛使用,受到师 生一致好评。联系电话: E-mail: 王德明: 男,1956 年出生,江苏张家港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 生导师,1975 年 1 月入党。1982 年 1 月毕业于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电气工程系, 毕业后留校任教, 历任江苏工学院电气系总支副书记、 院外办副主任、 学工处 (部)&&&&处(部)长;1991 年 4 月起任江苏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2001 年 8 月起任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曾于 1987 年 9 月至 1988 年 9 月赴奥地利格拉茨 理工大学电磁能量转换研究所留学深造。2004 年 8 月起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 2008 年 6 月起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发表了《国外交 流拖动技术新进展》、《小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传动的电源电路》、《大学文化 融合中的师德建设》等六十余篇学术论文,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成 果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 包括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 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已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现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 员会理事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质量 协会副会长等。 张进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 年 1 月出生,博士,教授。自 1996 年以 来历任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研究生院 (筹) 副院长和教务处处长。 2007 年 8 月任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8 年 8 月任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张进明教授一直承担着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仪 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故障诊断工程等, 先后从事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用于过程控制的辨色传感器及其应用的研 究&、&气液两相流特征参数的电子测量技术 &、&水滴粒度的电子测量技术 &、&塑 料挤出工程原理及其装置&等 4 项科技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 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张进明教授的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 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质 量检查工作组成员、 国家理工科教学基地发展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仪器仪 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 事等职。 林锦国,江苏省盐城市人,1957 年出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1982 年 1 月,获华东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工学学士学位。1990 年,获南京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学科工学硕士学位。1982 年 2 月起来校任教,现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党 委书记,先后担任仪表教研室主任、自动化与计算机系副主任、主任、信息科学 与工程学院院长、自动化学院院长、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主持和参加了多个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次。目前主要兴趣领域如下: (1)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过程参 数快速测量、竞赛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多目视觉移动机器人。 (2)安全防范工程及楼宇自动化:安防监控系统、智能门禁设备及系统、楼宇 节能过程控制、智能建筑综合自动化系统。&&&&(3)系统演化理论与应用:系统结构与演化研究;多目标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 证券市场与投资战略研究、社会经济系统评估、预测、规划及决策研究。 (4)大系统管理与控制一体化理论与应用:石油化工过程系统先进控制、石油 化工过程系统在线优化。 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教材 70 多篇/部。编著并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有:《灰 色系统决策与应用》、 《过程控制》、 《系统工程概论》和《过程自动化及仪表》 等。 现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 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筹)负责人、江苏省系统工程学 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联系电话: E-mail: 袁振海,男,1952 年出生,博士,教授。 目前研究课题涉及电网接地故障选线、 全数字化消弧补偿装置以及电网故障 定位等方面内容,单片机采用 DSP 与 ARM 技术,数学需要小波分析与神经网 络理论, 与之相应的研究方向为电网安全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与电网故障 诊断。“电网全数字化消弧选线与供电电缆故障点在线检测装置”研究项目,正在 进一步研究与实验检验中。 对整流器耦合交、直流电网安全保护也有一定研究基 础, 从认识整流器耦合电网交、 直流漏电及接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入手寻找变化规 律,并将其用于电网安全保护,申报、获得“多功能绝缘监视仪”国家发明专利授 权,相关研究成果: “IW-1 型绝缘监视仪”与“ZSD-1 型支路故障显示器” 获得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两项研究成果转让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生产。按 照整流器耦合交、直流电网的不同情况,研制出三套不同的实验装置。参与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交流电机故障分析”。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EI 收录论文 5 篇、 ISTP 收录论文 2 篇, 电工学科一级学会期刊—电工技术学报 论文 4 篇。E-mail: 张湜 教授〔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 阅读:6430〕一、教育背景: 1985 年于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2003 年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二、工作简历: 1968 年 12 月—1972 年 12 月在陕西省武功县作为知青插队劳动。&&&&1972 年 12 月—1978 年 1 月在陕西省武功县化肥厂工作,担任操作工和仪 表工。 1985 年由华东理工大学毕业来南京化工学院任教至今。目前担任自动化学 院教授、过程控制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 主要参加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苯丙氨酸生产过程计算机仿 真及优化系统”。负责承担了横向课题“丁二烯装置成套控制软件的开发与优 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丁二烯精馏装置先进控制与全装置自动负荷升降系 统”项目于 2004 年通过省级鉴定。以上两项目均排名第一。于同年获得中国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并有 2 项发明专利正在公示。主持完 成了“基于专家系统的 2#丁二烯装置在线优化控制”, 参加了“焦化液化气脱硫 和改质技术的开发研究”横向课题。 通过这些横向研究, 获得了企业的科研资 助 100 多万元。所主持的“丁二烯生产装置智能控制系统”于 2006 年 10 月 22 日通过省级鉴定。鉴定结论:总体上达到了本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 研项目为:“典型化工过程主动容错控制的研究”及“炼油净化水分析及深度处 理回用技术的研究”。发表各种学术研究论文 70 余篇。三、专业特长:流程工业的建模、优化与控制; 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与指导;&&&&石化企业仪表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四、社会兼职: 1. 2. 3. 4. 5. 6.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 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工仪表维修工”鉴定试题库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理事委员; 信息化协会的理事委员和专家委员。E-mail:zhangshi@ 陈清华,教授,主要从事以太网的研究及 CMOS 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和 设计工作,其主持设计的产品曾获得 2008 年 Interop 最佳奖。 黄庆九,教授,主要从事两足、多足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汽车稳定性、 精密机械等的研究与教育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出版英文专著 3 本; 获发明专利 6 项;曾获日本机械学会研究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赵志刚,教授。1994 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能源领 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1995 年作为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国际华 人优秀青年学者大会,受到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许必熙,男,1960 年 1 月生 ,副教授1982 年 7 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合并到重庆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同年在南京建筑学院(后合并为南京工业大学)任教。1985 年~1986 年前 往前联邦德国奥根斯堡工业高等学院进修。2006 年受聘为副教授。 长期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 程,指导本科生建筑电气毕业设计。 主编《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智能控制、最优控制、优化 技术及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部分发表论文: 1.计算机控制交流调速电梯 2.通用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 3.一种能识别计算机的智能加密方法 4.育种算法简介 5.多种子育种算法 6.基于育种算法的组合优化计算E-mail: 何 毅, 男, 1969 年 10 月生,博士。 讲师 1994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 年 9 月~2003 年 6 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 从事脲醛树脂胶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或硕士学位; 2003 年 9 月~2006 年 6 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从事基于 BP 神经网络电容 法刨花含水率测试仪的研究与开发,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教学活动: 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精通单片机和 CPLD,熟悉 DSP 和 ARM。 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ARM)》的教学。 指导大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获江苏省和华东赛区二、三等奖多次。获授权的专利: 1.发明专利:智能机器人识别舞蹈音乐节奏的方法; 2.实用新型专利:机器人红外智能避障调节器。近几年主要科研项目: 1. 机车驱动装置例行试验台的设计与开发; 2.南京地铁国产化检修地铁门控器的设计与开发; 3.列车内端自动门的设计与开发; 4.数字光端机的设计与开发; 5.基于 UC3845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开发; 6.EEFL 逆变器的设计与开发;&&&&7.公用电话记费器的设计与开发; 8.多种热电偶测温智能板的设计与开发;联系方式: E-mail: 025-(O) 肖迪,女,1975 年 11 月生,博士,副教授 1998 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获飞行器环境控制学士学 位, 2005 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 学位。2005 年至今工作于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 大学副教授,智能科学系主任。 近年来从事图像模式识别、工业系统建模优化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在 《自动化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信息与控制》等核心期刊或国际 会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横纵向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稀疏表达及特征提取、 大型工业系统建模及多目标优化、 粗糙集及神经网络智能理论等。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基础》 研究生课程:《图像处理与计算机图形学》联系方式:E-mail:xiaodi_&&&&沈捷(1976-),男,工学博士,副教授 2005 年 12 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 学位, 现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多移动 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 电机节能与效率优化控制、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与设计等 方面的研究,先后在《控制理论与应用》 、 《控制与决策》 、 《机器人》等国内学术 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带领学生制作智能寻线竞速小车,队伍多次在全国大学 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华东区二、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 多移动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电机节能与效率优化控制、嵌入式应用系统开 发与设计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时效率最优的感应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10-2012),参加人。 2. 江 苏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奇 异 学 习 机 器 的 学 习 算 法 研 究 (BK09-2011),参加人。 3.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多目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07E024,), 参加人。 4.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交流感应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逆解耦控制 (06KJB06-2008),参加人。&&&&招收研究生方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联系方式 Email:
邵如平,男,1964 年 11 月生, 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主任,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智能电网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多 项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理论及实际经验。Email: 电话:025- 孙冬梅 1975.1-):女,博士,副教授,2004 年获南京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 及仪器专业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及虚拟仪器的软硬件开发研究,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 目,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多篇。 目前研究方向: 嵌入式系统 (微处理器、 可编程逻辑器、 CPLD 和 FPGA) 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虚拟仪器系统开发研究、测控系统设计研究、基于热导式微 流量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主持科研项目: 1.2009-基于热导式微流量智能传感器的分析仪器开发研究 参与科研项目: 1.7.5 西门子滚筒洗衣机烘干效果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2.7.5 洗衣机多点温度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3.1.12 风电场出力预测关键性技术研究 4.9.5回转支承型式试验台(中型)设计; 大型风电回转支承性能实验台研究;联系方式:Email:
梅雪,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与理解、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 机器学习等. 教育背景 1994.9 - 1998.7,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1.9 - 2004.3,东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4.3 - 2008.6,东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主题 1 ,机器视觉检测:在线图像分析、检测及高精度尺寸测量方法研究,工业现场 视觉检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 目标特征提取与选择:借鉴人类视觉感知特性,研究相似目标特征提取与选 择方法,及其在工业、医学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3, 智能视频监控与安防:研究视频目标跟踪与行为分析的关键技术,融合多生 物特征鉴别目标身份,对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自动、智能、实时的甄 选、理解与处理,实现突发事件的预警与辅助决策. 近年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和选择及其在模式识别中 的应用 (09-2011),参加人. 2,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人体为识别方法研究 (1001027B,),主持人. 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觉感知启发下基于多尺度几何特征的相似 目标识 (09KJB09-2011),主持人. 4,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学术基金项目:图像多尺度几何特征提取及其在工业检测 中的应用 (),主持人. 5,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多目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07E024,),参加人.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Vc++程序设计》&&&&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原理》 联系方式 E-mail:mx@ 025-(O) 李俊,男,1972 年 11 月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 2007 年 6 月获得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2008 年 10 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 作。 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 核聚变装置”纵场超导磁体电源 及失超保护和国家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高稳定度磁体电源的研究 工作。组织并参加了包括横向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纵向项目的研究工作, 近年发表论文 20 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能质量控制、超导磁体电 源设计及失超保护、高稳定度电源的设计等。联系方式:E-mail:;025- 方志,男,1975 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 1999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2002 年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05 年毕业于西安 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获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2005 年至今工作于南京工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IEEE 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新技术专委会委员,2008 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 象,2007 年获南京工业大学“教学育人”先进个人、南京工业大学“工大集团奖教 金”,2006 年获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近年来一直从事高电压绝缘、高电压测量技术、以及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应用 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特性研究、高压测量信号光电传 输系统、高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诊断、计算机仿真及用其应用等方面, 取得了一些进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近年来,在 IEEE Trans. on Plasma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Plasma Science & Technol o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高电压技术》以及 《高压电器》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0 余篇,EI 收录 20 余篇。担任 IEEE Trans. on Plasma Science、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和《高电压技术》的特约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通讯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高电压绝缘、高电压测量技术、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新能源系 统中高电压新技术的应用 主要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气压空气中均匀 DBD 的产生条件及其用于聚合物表 面改性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SF6/N2 混合气体中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及其对沿面闪 络影响的研究(, 。 代表性论文: [1] Fang Z,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discharge modes in ai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J].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 5203. (SCI) [2] Fang Z, et al. Comparison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film by f ilamentary DBD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homogeneous DBD at medium pressure in air [J].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 5204. (SCI) [3] Fang Z, et al.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filamentar y and homogeneou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n air[J]. IEEE Trans. on Pla sma Science, ): 659-667. (SCI) [4] Fang Z, et al.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filamentary a nd homogeneou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n air[J]. Applied Surface Scien ce, ): . (SCI)&&&&[5] Fang Zh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ozone generation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 cylinder– cylinder reactor and a wire-cylinder reactor[J].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421-426. (SCI) [6] Fang Z,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homogeneous dielec 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ir at atmospheric pressure[J]. Journal of Physics D: A pplied Physics, ): . (SCI) [7] Fang Zhi, et al. Improving hydrophobicity of glass surface using dielectric b arrier discharge treatment in atmospheric air[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 582-586. (SCI) [8] Fang Z, et al.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mospheric air for glass-surfa ce treatment to enhance hydrophobicity[J]. IEEE Trans. on Plasma Science, 2 006, 34(4): . (SCI) [9] Fang Zhi, et al. Comparison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ET film[J]. IEEJ Transac tions on Fundamentals and Materials, ): 519-523. (SCI) [10] 方志, 杨浩, 司琼, 郑向阳, 解向前.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提高太阳能电池板背 膜表面能[J]. 高电压技术, ): 417-422. (EI)&&&&[11] 方志, 杨浩, 解向前. 均匀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提高聚合物薄膜表面亲水性的 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78-83. (EI) [12] 方志, 章程,胡建杭, 赵龙章. 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对聚丙烯进行表面改性的 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404-409. (EI) [13] 方志, 王辉, 邱毓昌. 空气中介质阻挡大气压辉光放电的特性研究[J]. 高压电 器, ): 105-108. (EI) [14] 方志, 邱毓昌, 王辉. 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过程仿真研究[J]. 高电压技 术, ): 62-65. (EI) [15] 解向前, 方志, 杨浩, 赵龙章. 空气中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研究进展[J].真空科 学与技术学报,):649-658.(EI) [16] 章程,方志,胡建杭, 胡建杭, 赵龙章. 不同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的仿真与实 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33-39.(EI) [17] 章程, 方志, 赵龙章, 邱毓昌. 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 真空 科学与技术学报, ): 32-36. (EI) [18] 胡建杭, 方志, 章程, 赵龙章.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增强聚合物薄膜表面亲水性 [J]. 高电压技术, ):883-887. (EI)联系方式: Email: &&&&张九根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 阅读:7189〕张九根,男,1963 年 4 月生,现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副 教授。 1983 年 7 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 专业。 1983 年 8 月起在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现南京工业大学) 任教, 1994 年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建筑电气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6 年 10 月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2002 年 3 月任现职。 2004 年获得国家注册电气 工程师执业资格。兼任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化研究所所长、建筑设计研究 院副总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讲课程:《电气工程概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 系统技术》。出版专著和教材九部,其中编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和《智能 建筑工程设计》,主编《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基础》和《电气工程设计》。发 表论文二十余篇。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主持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设计 项目。主持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建设部优秀建筑 设计三等奖一项。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电气工程教 育专委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常务理事。办公电话: E-mail: 舒志兵,男,1965 年 8 月生, 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运动控制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传感器及电气传动系统研究,发表论文 40 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理论及实际经验。主编‘十一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一本及其他教材三本,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一项、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四项, 曾担任 ICMIT2005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pt.,2005)分会主席等多项职 务。 Email: shuzhibing@ 电话:025-5-(Fax), 程明,男,1964 年生,工学硕士,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长期从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领域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经验。在系统建模与仿真、数据库技术应用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独立指导研究 生从事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 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具体研究内容:1、过程系统控制理论与优化策略的研究; 2、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的研究; 3、基于 Linux 的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 4、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网络安全等); 5、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E-mail: 黄胜明,男,1964.10 出生,剑桥大学/博士,教授。现受聘为南京工业大学江 苏省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关电源控制、 电力电子和清洁能源发电并网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已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 11 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一 部。 陆金桂, 男, 1966 年出生,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辅 助设计(CAD)中心主任,中国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江苏省制造业信息化咨询 专家组成员、《现代制造工程》期刊编委。 1987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 年至 1988 年在哈尔滨工 业大学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90 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94 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 获博士学。1994 年至 1996 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与宇航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 年起在南京化工大学工作。 1997 年受 INOUE 国际基金会资助在东京工业大学综合理工研究院与 FURUYA 教授 从事合作研究。1998 年回国在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8 年 11 月起被聘为教 授, 2002 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7 年 5 月至 8 月在美国犹他州大学从事合作 研究。 具有二十多年从事优化设计、计算智能等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经验。目前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智能优化、 智能 CAD 等领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神经网络的结 构近似分析理论和方法;在 Kolmogorov 多层神经网络映射存在定理基础上,提 出了有关结构近似分析问题的多层神经网络存在定理、 具备全局性和广泛适应性 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构近似分析方法,这方面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发表。 率先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进化计算领域, 通过对基于优生学思想和神经网络的遗 传进化新策略、 与优良后代相关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繁殖算子的研 究, 提出了神经网络的进化优化算子和算法。先后主持了主持了包括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 20 余项,以第 1 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 果奖励 2 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六十多篇,主编和参编著作二部。E-mail:luj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专业特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