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博士后哪个博士后待遇更好一点

说说我知道的真实博士待遇和前景_博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618贴子:
说说我知道的真实博士待遇和前景收藏
博士怎么说都是最高的学位,不但没有像本科、硕士那样大规模扩招,而且还在控制招生,毕业要求也更严格,某些单位或公司可能会云集博士小群体,但放眼全国,没有哪个行业敢说自己的从业人员里博士不是稀缺人才的。本人身边的同事、朋友博士相对比较多,下面透露一些知根知底的情况。博士的毕业去向以高校、研究所、企业三者居多,高校的话要看城市和学校等级,大城市/省会城市好点的大学N年前就只要博士,很多已经人才饱和,博士进去也就是讲师,甚至是师资博士后。安家费和福利住房去三线城市的二本学校可能还有。我一个朋友是北大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压根就没考虑过留校,去深圳做了博士后,第一年收入就20w。另一个是我父母同事的儿子,本科在北理,硕博都是国外,回国后还是在北理当了老师,没两年就进了副教授,待遇不详,不过每年的科研压力较大,而且应该是没有独立住房的。
猎聘网为中高端人才提供超过500万条高薪职位信息,找工作上猎聘,你就是精英!
研究所的话,中电某所就在我所在的城市,我在这生活了二十多年,还是比较知根知底的,博士一年收入15-20w,有编制,有福利房。另外中电各所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各研究所和设计院对于博士的待遇基本都是年薪10w以上,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算什么,但要是在一般的省会或者其他城市,生活还是很安逸的,只是发展前景一般。而且有的研究所里官僚主义较为严重,但是升了官收入会更多甚至翻倍。
去企业的如何呢
国企跟研究所类似。外企的话,我所在行业里大约有13-15家企业是全球500强的,待遇相当之高。但是!!工作地点基本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相关待遇保密的一丝不露,不确定去工作是不会告诉你的。不过因为自己就是这个行业的,了解的多一些,某HR曾跟我说,只要来了,完全不用考虑大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一再追问,隐约透露年薪25-50w,有升迁空间,而且以后能进管理岗。进外企还是需要勇气的,而且不知道几十年后会怎么样,去国企高校研究所,按目前的政策(虽然以后免不了改革,去公立化),起码能安稳到退休。
文史哲博士要惨淡一些,父母朋友的女儿,某985大学文科博士,研究东北亚历史的,目前从事行业不明,但不是太好。另一个英语的朋友,毕业后来本地的一本大学当了英语老师,月收入5000左右,但业余时间很多,兼职英语培训机构,每月额外收入还有五六千,寒暑假时全职,能到一万多。
哲学类、马克思、思想政治类博士毕业待遇好像更差,除了去高校,连做兼职都是问题,因为人家都教语数外,从来没听说过补习政治的哈哈。
计划读博也是想进高校,还好我们专业是新兴专业,比较缺人才
电子专业读博怎么样?双非硕士考985博士难度多大
商科博士是不是也很惨淡?
智联招聘,苏州高端人才招聘网站,每天更新350万高薪职位博士生招聘信息,年薪30万起,24小时极速反馈,立即登录填写简历,快速找到好工作!
理工类食品呢?大神了解吗?
化学和生物博士去企业十五万封顶
交通道路博士出去待遇如何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待遇怎么样呢?
恕我直言。你这配图配错了,博士应该是红色衣服
前辈,艺术类博士呢?
是不是普通高校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博士很难进高校就业?去企业也没人愿意要吗?
30岁前,论个人收入。211
IT专业学生:硕博连读毕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硕士读完又单独读博士毕业。
文科博士,有没有必要读?
等你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你就会发现你身边那边高中毕业搞IT的收入是你的数倍!
北京上海我的同学二本毕业基本一年半左右都能达到年薪10万了
很想很想认识楼主 现在还在家等研究生初试成绩 心里很急
我的QQ 希望你能加我
今年就要读博了,请问一下楼主,水利工程专业的博士待遇怎么样?
机械类博士呢
我们行业是很惨淡呀
有没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博士
安全工程表示很迷茫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您好, []|
为什么博士毕业还得做博士后
——说说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文/吴宝俊每到毕业季,高年级的研究生都会格外忙碌,有人延期,有人答辩,有人出国,有人工作,每个人都有心事,大家偶尔凑在一起,聊得都是何去何从的问题。我注意到有不少低年级的研究生和仍处在大学阶段的年轻朋友也很关注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情况,以供大家参考。研究生的毕业去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专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论,所谈及的也只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文中如涉及一些统计数据,一切都应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中国科学院是官办科研机构,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科学家,或者说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科学院最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学制是直博,通过5~7年的弹性学制直接向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只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科学院各所中所占比例较小。以我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共有14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其余全部是博士研究生。因而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科学院毕业博士的工作状况,目前的潮流趋势以及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一、出国继续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趋势据我个人观察,科学院物理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超过半数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论所),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出国做博士后,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毕业生中则有大约一半会在第一期博士后出站以后出国做第二期博士后。毕业生出国做博士后所选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他专业,诸如化学、生物等,情况也差不多(生物类出国的比例也许更高)。这一部分出国的毕业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科学院培养出的水平最高,读博期间工作最出色,发表文章最优秀的毕业生。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出国做博士后,可以说是目前的大趋势。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在毕业后不选择留下为祖国服务,而是向其他国家流失?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不宜上纲上线。国内最好的学生出国做博士后,既有专业上的要求,也有现实中的无奈,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必然结果。1.为什么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得做博士后?尽管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共同认定的最高学术水平和资质认证,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工作已与百年前完全不同。过去一个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便意味着他完成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学术积累,能够独自承担科研任务并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甚至还有可能意味着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业内专家的程度。因而在几十年前,拥有一个博士学位,便可以保证你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稳定的教职。但是,在科学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攻读一个博士学位对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而言远远不够,读博几年的学术积累很多时候也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年轻人独立科研。由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极大重视,以及和平时期世界教育水平的极大提高,博士不再是凤毛麟角,高学历人才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现在,仅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对于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教职而言远远不够,年轻人还必须做出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依照学术惯例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从而证明他具有比其他博士更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所以此时,“博士后”作为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特殊阶段,由于其可以作为学术积累的后续阶段,更因为它可以为博士做出高质量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缓冲时间,已经成为现代以学术为职业的年轻人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不二选择。通俗地讲,一个人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术积累,所以他不一定在那几年间就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发表优秀的论文,因而他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一份在大学工作的职位。大学也不会仅仅因为他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就给他提供一个位置,他必须有成绩证明自己才可以。此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他在博士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大学的职位,就得回家待业,他的生计也就成了问题,此时他便有可能被迫转行,科研之路也无法继续。博士后制度的设立,正填补了这一空窗期。当他拿到博士学位,却还没有做出足够高质量的工作,无法满足申请大学职位的条件时,他就可以选择去做博士后,利用这段缓冲时间努力工作,争取做出骄傲的成绩,出站后便可顺利过渡到大学工作。2.出国读博士后是留洋大潮流中的一类选择。当下年轻人选择出国,并不局限于博士后阶段,在读研究生,读本科,甚至读高中阶段直接出国,都已形成一种大的潮流和趋势。其本质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尚没有达到世界一流,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百姓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国门也逐步打开,出国变得相对容易,因而具备足够经济实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出国,到教育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求学,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也便成为非常有利的选择。从个体的角度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站在个人发展的立场上做出对自身有利的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事。而从集体的角度讲,师夷长技以自强,在我们自身教育水平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时候,让年轻人去具有更高水平的地方求学,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至于出国求学的年轻人将来是否会选择回国效力,这不单是个人志向的选择,还涉及国内的大环境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所以我们应站在尊重个人选择的立场上,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吸引人才的方式处理问题,对愿意回来的人要厚待,对不愿意选择回来的人也抱有宽容的态度,无须批判。二、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处境略显尴尬前面我提到了科学院毕业的物理专业博士中大部分会选择出国,并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年轻人出国的动机。但有另外一个十分现实却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提及,那就是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的尴尬处境(“土鳖”相对于海归,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取学位的毕业生)。在科学院或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出国做博士后,除个人发展的动机之外,还因为以当下的局势,他们凭借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在国内大学求职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目前国门开放程度很高,人才市场流通顺畅,国内毕业的博士在寻找大学或科研院所教职时面临来自归国人才的激烈竞争。不幸的是,在这竞争中,处于人才需求方的国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清一色将橄榄枝抛给了海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中国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网页上查阅人才招聘启事,你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教职招聘启事中都能找到类似这样的话:具有海外
经历者优先录取。甚至有不少国内大学招聘人才时将海外求学经历当作一个“必要条件”,不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国产博士将自动被排除在外。而在具体待遇上,国内大学对待国产博士和海归也有差别。现实生活中,两个年龄,发表文章数目和质量相同的年轻人申请国内同一所大学的职位,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那个如果能直接申请到副教授的职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可能只能申请到讲师的职位,初始级别就要低一级。我个人认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对待本土毕业博士和海归博士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对国内毕业的博士的歧视。这种歧视源于国内大学在评定人才水平问题上价值观不一。当我们的大学要招收研究生时,万分希望最优秀的学生能够留下读书,同时我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最优质的生源,喊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承诺让年轻人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期许给他们一个光明且美好的未来。然而当这些学生完成几年学业,要应聘我们大学的一个职位时,我们却又默认这些学生一定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水平一定比那些出国求学的学生差。这是中国高校对自身教育能力缺乏自信的表现,但最后吃亏埋单的则是学生。从这个角度讲,我呼吁国内的大学对自己培养出的博士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保护。这道理类似于国家对民族企业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国企业在面对来自国外成熟制度和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时处于劣势,此时就需要国家对民族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方能保证我们自己的企业不被冲垮。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任由本土博士经受来自海归的冲击,在待遇问题上不能把一碗水端平,让他们备受冷漠,其结果必然是优质生源的大规模流失,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也便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招不到好学生,培养不出好学生,学生出路无法保障,招不到好学生……当然,呼吁归呼吁,历史的潮流无法改变,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形势如此,年轻人力单势薄,很多时候只能随波逐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国内的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要继续出国求学,在国内做过一期甚至两期博士后之后,还要拼命往外跑,其背后的辛酸与苦恼谁人知晓。三、不留在学校当教授,出去找工作行不行近十年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目庞大,但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没有那么多职位让每一个博士都留下来当教授,萝卜多坑少,总有人得离开。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你没有足够优秀到获得博士毕业直接留校的特殊待遇,也不愿意做博士后或者为了出国拼了小命,那么你只好离开学术界,到社会上找一份工作。也有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在读书期间慢慢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不在科学研究工作,真正适合自己的并不是当教授这个行业,那么他也将面临在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人生选择。于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我们读研究生,拿硕士或博士学位,却在毕业后不再走研究道路,而是另外找其他工作,行不行,合适不合适,划算不划算?很多外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读了二十年书,都读到硕士博士了,结果却离开自己的专业去社会上找其他工作,太可惜太浪费。但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兴趣不同,特长不同,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也有差别,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在专业行当里过得不舒服,或者发现自己有更佳的兴趣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否则硬着头皮做下去,不开心不快乐还没有成就感,没什么意思。年轻人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更多遵从个人的感受,尽量少考虑外人的看法,否则会活得太累,压力山大,精神不健康。对于科学院来说,尽管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扶植新一代科学家,物理所要培养的也是物理学家,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多样性的态度也是包容,而不是忌讳。科学院不会因为一个研究生不愿意将来继续做科研就彻底放弃对学生的培养,我相信大学也一样。而对于学生而言,也不是说一个人不愿意做科学家,研究生就会白读。读研究生的目的是做研究,但所谓的学术积累并不简简单单是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语言水平的训练以及各种专业或非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些培养即便对将来打算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也是很有用的。通俗地讲,一个科学院物理专业的学生,他在读研期间看的文献,听的报告,写的文章大多是英文,就算将来他不打算做科学家,他的水平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将来走上社会,去外企、国企或民企找一份有优厚报酬的职位也不是太困难的事。物理所每年毕业的博士中,去政府部门做,去国内知名企业,或去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的学生也不罕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同时也十分实际的大容器,它不会轻易地因为你专业不对口就完全把你排除在外,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会有出路。一切都取决于你个人。至于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只要是真实的,就绝不会是一张废纸,绝不会是摆设,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从这个角度讲,我最后给准备的大学生朋友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世事多变,前路未知,但不管你将来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在年轻时选择多深造,多读几年书,这对你个人而言绝不会是一件坏事。2.你生活在当下,做人生选择时就必须考虑现在这个时代的特征,今天的出国留学热,其背后是有一定的理性原因的,希望你在了解现实,看到这些理性因素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3.有条件,能出国深造,那是最好的。但是,出国不是必须的,特别在当你自身和家庭条件不具备支持出国的各种条件时,也不要勉强。让父母为了你能出国读书而砸锅卖铁,把你自己的光明前途建立在牺牲亲人生活的基础之上,这是最大的不孝。4.近年来国内高校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不少学生在本科毕业时不能马上出国,所以选择了在国内读研,同时申请国外的学校,一旦申请成功,马上退学,撕毁培养协议走人。尽管这种方式对学生个人而言没有太大的利益损失,但是我极不推荐。因为这种行为影响的是一个年轻人心灵的健康,这种影响是隐性的,常常被人所忽略,但累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人品问题。一个人一旦人品出了问题,就算再牛也是白瞎。5.现实地讲,在国内读研,有优点也有劣势,你自身会有发展,也会面临一些困惑。但这个世界相信强者,只要你肯努力,未来一定不是梦。加油吧!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sparklv]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4135被浏览2163688分享邀请回答2.2K2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K1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高校博士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