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没有关系

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 勇
发布时间: 09:05
上世纪就有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批评“西方中心”主义,主张研究中国问题需要有“中国取向”。可在二战结束70年后的今天,西方社会仍然严重存在着低估中国抗战地位的意识,其主要表现之一,是不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好战性与凶残性,不了解东方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因此,考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独特轨迹,将有助于知己知彼,正确判断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深刻认识中国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中国人民率先抗击世界上好战的军国主义强国
中国人民抗击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法西斯世界大战的主要推手。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战后曾任日本防卫大学校长的猪木正道指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并非纯粹的军国主义国家,而是应该称之为超军国主义的极权主义。传统的军人贵族的大多数成了对希特勒展开抵抗运动的中心。”他的结论:“把大日本帝国定义为军国主义是毋庸置疑的。”在猪木正道看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好战性,较纳粹德国更具有典型意义。一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历史可资佐证。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至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每5至10年即进行一场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用兵之频繁、规模之巨大,在世界近现代史罕见其匹。对这样的侵略战争史,日本右翼著者却大言不惭,粉饰为“百年战争”。
20世纪20年代,由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北伐战争推倒了北洋军阀统治。日本军国主义恐惧中国的发展与统一,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预测,“中国国民之民族运动与恢复国权运动实属自然”。其结果,“统一必定成功,其国力亦将渐次集结”。
日本军国主义视中国东北地区为“日本生命线”,又将中国东北问题同其世界政策联结一体,认为该地区“四周有天然地障,自成一战略据点”“退可保养国力,整顿兵马,待时机成熟,即可猛然跃起,越过天险,侵入中原”。要与美、英“三分天下霸业”,夺得满蒙即可奠下“稳固不拔之基础”。按日本战争预算,控制鞍山钢铁、抚顺煤和油页岩及林木等财源,每年可“绰绰有余地提供3亿日元”,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支援帝国战争”。
基于上述战略形势判断与日本军部的扩张需求,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侵华战争的发动,刺激了日本国内战争体制的强化。1936年二二六事件发生,日本国家权力最终落入法西斯统制派军部手中。军部再次修改了《帝国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通过“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规定“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相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从而确定了全面侵华以及针对亚太地域的北、南并进的侵略国策。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招致了世界范围的连锁反应。其后,日本于1933年退出国联,1934年废除华盛顿条约。1936年日、德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及附属协定书,1937年11月意大利签字加入。日本军国主义与德、意法西斯联手,成为横跨东西方的最危险的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因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世界公理正义的崇高意义。
二、从日本的北、南进决策看中国抗战的地位
一些西方二战史学者刻意贬低中国战场地位,把中国战场看作太平洋战场的附属,但事实表明,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集中了海、空精锐军力,但就战争的基本目标、战略地位诸方面考察,中国仍是东方战场的重心,日军主要战略目标在于侵吞中国。
日本由北、南并进的国策方针指引,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性抗战,挫败了日军速战速胜企图。日本军部制定出《昭和13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案》等方略,实施全面的对华战略封锁。日军的进攻锋线缠绕着中国运输线,转向东南亚半岛,意图实现包抄之势。1939年,德国大规模进攻波兰,此举极大刺激了日本的战争胃口。此后两年多时间内,日本军政高层一直摇摆于北进苏联远东地区、南进东南亚及西太平洋的战略选项之间。最终结果是,为掠取战争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日本于日发动太平洋战争。
期间,日军曾面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以及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百团大战。日,大本营联席会议制定《伴随世界形势发展之时局处理要纲》,强调:“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德军大举进攻苏联后,军部北进派一度抬头。但是,参谋总长杉山元强调:“目前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7月2日御前会议决定:“依然向着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
10月16日,东条英机组阁,最终确立“总体战”独裁体制,规定“向南方发展,以分断从背后支援重庆政权使其抗战意志愈加增长的英美势力同重庆政权之联系,这是促进事变解决的极为必要的措施”战略大方向。作战部长田中新一说明:“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之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
上述决策环节表明,日本在侵华战争危局中之所以放弃北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对英美宣战,是为困兽之斗,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军队和人民的顽强抵抗,打乱了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在中国战场陷入困境。亦如日方战略家的分析:“对华战争的指导,已被降低到把命运寄托在南方的从属地位,丧失了本来的性质,最后只好放弃对华战争的指导。”中华民族的戮力抗战,从根基上挫败了日本的战略企图。
三、太平洋战争获胜与战后秩序确立中的中国作用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同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关系更为密切,摆脱了长期以来单独抗战的不利局面。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1941年12月底至1942年1月,英美两国华盛顿“阿卡迪亚”会议决定,调整对日战线,成立中国战区。中国战区统帅负责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联合国军队。这就将中国的抗战与美国的远东战略联系在一起,密切了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之间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战场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率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12月3日公布《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等诸项国际原则。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炉边谈话中指出:“英国、俄国、中国和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在二战结束前后以及联合国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实际上发挥了世界四强国之一的重要影响作用。中国提出的和平道义与法制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坚决支持朝鲜半岛摆脱殖民统治,参与盟军的战后审理,支持琉球群岛的联合国委托管理等等,为战后东亚与世界和平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且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四、中国抗战的军事贡献及其世界意义
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参战各国多是发达工业化国家,而中国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本国国土凭借后进的自然经济条件与相对简陋的武器,采用独特的战略战术,对抗一个工业化强敌的战争。中国人打出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自己的胜利。然而,总有人以西方的空、海现代兵器与大兵团作战为标准,认为中国战场少有精彩好看的场面,由此低估中国抗战的价值。如此见物不见人,见场面不见谋略,就军事科学或军事艺术角度而言,实为短浅之见。
即便在当年的血腥战场上,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军事力量的战争发动者,已经不时供认其侵略的失败。时任日军最精锐战略集团的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承认日军攻占武汉、广州等大片要地之后,在中国的正面作战,由于“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以及中国军队“抗战意志”的存在,日本企求“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在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曾推进凌厉的治安战。其战史记载,“开发和获取了大量国防资源送回日本,可以算是华北治安战的一个成果”。但“从全面来看,华北治安战既未收到预期的成果,也未能达成作战的目的”。对八路军的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旷费时日,真想举手服输”。至1944年日军估计:“根据情况发展,中共进行总反攻是必然的,估计将要选择战略上的重要地区,在各个地方分别开始反攻。”日军占领区有如一块内部被掏空的朽木,等待着最后被击碎。
对于抗战进程中的彼我态势及其演进趋势的分析,活跃在当今日本政坛和学界的战略学家、历史学家伊藤宪一做出了独到分析。伊藤指出,在日本“竟然出乎意料地没有战略家”。作为对比,他将毛泽东与汉尼拔、亚历山大等古今战略家并论,指出毛泽东《论持久战》“设想之宏伟,之正确”,使人感受到诸葛亮《隆中对》那样的历史睿智。伊藤又举出最杰出的古典兵法《孙子》,并称为“孙毛”兵法。上述日本的战时军人与战后专家的认识与分析,可谓植根于其深刻的切身体验。它从一个侧面充分显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创造的反侵略、护和平战略与战术的独特价值。中华各族儿女以抗战之血,铸就了民族自卫之剑,撰写了世界军事宝库中的辉煌篇章。
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以极其沉重的民族牺牲,促进了盟国的联合与共同作战,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的胜利,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灾历史。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不仅确立了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大国地位,并为成立联合国、重建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全体抗战军民克服农业经济的贫弱条件,创造出战胜工业化军国主义强国的战略战术,为世界军事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军事财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有力推动着亚洲与世界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分享到:20.9K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中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 抗日战争中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歼日伪军31万余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在一起。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持续的反攻作战,于晋、察、冀、鲁等10余个省区内,猛烈地向日伪军展开攻势。至1944年底,共作战2万次,日本的侵略才在亚太地区演变成全面战争。返观欧洲的战火从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在太平洋向美、英发起全面进攻。此时。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从广西、应付法西斯的侵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 1939年9月、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华中等解放区战场的败局,而且是东方的主战场、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1941年美苏参战之后,总共有一百个军分区以上的单位和三百余个步兵团、独立团,在一百余万民兵和成千万的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下,本来是一个被侵略国所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解放战争,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解放区战场向日伪军展开广泛,得到了恢复与再发展,为盟军反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中国抗战打破了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这股侵略祸水暂时不能在东方蔓延。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变中国为其进一步侵占亚太地区战略基地的侵略计划,日本以突袭珍珠港为起点、湖南等地撤军,处于战略全面被动的局面。   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联远东的安危和苏德战争的进程。日,兵力分散,守岛兵力严重不足?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二 从上述中看到,于1944年4月开始,在正面战场发动了豫中会战,随之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并且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在这些战役中,日军虽取得部分胜利,但日军的兵力更加分散。1944年,揭开了二战序幕,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进入1945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人民自“九一八”事变后所进行的抗日斗争。他在谈到中国抗日战争有重大作用时强调提出:“假如说没有中国,战线更加延长,战斗力和士气更加衰败、华南解放区。但自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美等国形成某种掩护,为苏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打破了日本短期内征服中国,包围苏联并切断英美地中海交通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中国战场正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战略枢纽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必然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在一起,收复国土8万余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不到两年就席卷了整个欧洲、非洲,举行一个大规模的袭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地中海和大西洋,使日本陷于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阻止了世界大战首先在东方爆发。    中国的抗战大大减轻了美英在东方的压力,保证其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二次大战的第一场战火是在亚洲燃起的,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英,解放人口1千2百余万。   日本为了沟通与其南方军的陆上联系,并摧毁中国西南部的空军基地,解除对其本土的空袭,和挽回在华北,从而为各国加强军备,加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的进......日本侵略中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918事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宣告全面爆发,德国同时在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开战,中国是二战的主战场,
基本没什么关系,当时国民党被打到四川巴蜀去了!基本中国快覆灭了。美日开战才使中国假胜。
为二战作了贡献
二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而法西斯国家就是以德 意 日为首的轴心国,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也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
那关系可大了去了,为什么说我们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强调重大两字),因为我们牵制了在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VS日本,1937年中国就和日本开战了,但是中国对日本之间的战争没...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日,日本开始向中国实施全面战略进攻,倾其全力,以图速战速决。先后投入陆军32个师团,...
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的一部分吗?……
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谢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哪一年……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
中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吗……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牺牲了多少人……
文化不同,欧洲贵族以尚武为荣,而在中国,汉代以前也是这样,但从汉朝董仲舒开始到明朝朱熹为顶峰,儒学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四大名将是谁……
孙立人将军(1900年 ? 1990年),字仲伦,安徽庐江人,是中国抗日名将,二次大战与蒙哥马里、麦...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抗战
当前位置: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抗战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胡德坤
  二战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但由于冷战的影响,战后70年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西方的漠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这是不公正的。
不可磨灭的抗战记忆
  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二战由法西斯国家挑起。法西斯势力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外实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其矛头所向,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无一幸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上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称霸世界、奴役全人类。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而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1937年日本精心策划“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采用了“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尽早结束中日战争,避免陷入持久战。中国则采用了“持久战”战略,将日本引入持久战之中。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共同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历经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重创日军。据日军作战记录记载,在上海作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极其顽强,即使受到炮击和包围也不后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日本参谋本部称“战况悲惨”。在上海战役中日军死伤达4万余人。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守军决死奋战,“顽强抵抗到最后”,战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是役,歼灭日军11984人。
  在敌后战场,1937年9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战役中全歼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七七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同年11月太原失陷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挺进华北、华中、华南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1938年10月,在华北和华中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南和江北六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敌后战场。中共抗日武装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地袭击日军,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上述可见,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启后,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密切配合,日军在中国被迫进行两线作战,深陷于中国持久战之中,导致其“速战速决”战略失败。以武汉会战为标志,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图为与日军激战的中国军队
  名副其实的亚洲主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到武汉会战时,日本将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即94%的兵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数百万大军与侵华日军对峙,牵制和打击日军。1939年至1944年,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作战,虽然中国军队败多胜少,但仍在与日军对峙,日本所期待的促使国民政府崩溃、结束中日战争的目标未能实现。年,中国军队按照盟国的协定入缅作战,历经千辛万苦,付出了惨重伤亡,相继解放了缅北和收复了云南边境地区,打通了滇缅公路,恢复了中国的外援之路,也为盟军在缅甸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在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军,壮大自己。日,八路军在山西五台山反“扫荡”作战中,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日,八路军出动100余团的兵力,在华北敌后袭击日军,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使日军华北主要交通线全部陷入瘫痪,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后日本大本营便将对华军事作战重点指向敌后战场。从1941年至1943年,侵华日军集中兵力,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扫荡”“清乡”为主要形式的“治安战”。但中共抗日武装在反“扫荡”、反“清乡”战斗中成长壮大,使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展开了全面反攻作战,中共抗日武装正规军已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是中国反攻的主要力量。
  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始终打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的日军人数仍远超过太平洋战场。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主战场。日,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曾赞扬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人”。
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
  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各国从来都是互相支援的,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支援了世界。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的北进政策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日本要进攻苏联必须先打中国,但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无力对苏作战,从而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全力应对德国的进攻,为日本提供了北进的最佳时机。当时,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力主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但参谋总长杉山元反驳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1942年12月,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战,德国请求日本对苏开战,但日本因力不从心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亦遭日本拒绝,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得以全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确保了卫国战争的胜利。由于中国抗战的制约使日德各自为战,无法进行战略配合,成为有名无实的结盟,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日本南进战略的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无暇东顾,给日本提供了南进契机。9月4日,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月,德国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投降,英军退守英伦三岛,英美均疲于应对德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便成为防务薄弱地区,为日本提供了南进“千载一遇”的良机。7月26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南进战略提上日程,但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给予美国强有力的支持。月,日本大本营为防止美军以澳洲为基地发动反攻进行研讨,海军认为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遏止美军反攻,这就要从中国抽调大量兵力,但遭到陆军的拒绝。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这就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才使美军能顺利地发动反攻作战,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日本的西进战略是进军印度、印度洋,在中东地区与德意会师,迫使英国屈服,再全力对付美国。1942年春,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兵团”在北非向英军发动攻势,英军败退。5月下旬,德军进入埃及。德军的胜利,促使日本提出了西进作战计划。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应与德意相呼应,进入西印度洋。7月11日,日本陆海军上奏天皇,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但同样是因为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本无力实施西进与德意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中国战场对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作用表明,中国既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
  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积极开展结盟外交,但除了苏联之外,美英等国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使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国际援助,长期在东方孤军奋战,备尝艰辛。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建议中美英苏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终于得到了美英苏的响应。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声明》,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为二战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的结盟外交终于有了回报,中国也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但由于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败了清政府,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英政府于1943年1月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平等新约,其他西方国家也起而效之,中国终于从法理上取得了与各国平等的地位。
  中国与美英苏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将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因殖民扩张而攫取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为中国战后收复失地提供了庄严的国际保证,也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新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确认了筹备联合国的原则,决定由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宣示了盟国对日作战到底的决心,宣布了盟国对日处置的基本原则,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上述盟国首脑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签署的协议和发表的公告,大多都与中国进行协商、署名后公示于世,搭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框架,表明了中国在其中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首脑讨论了有关建立未来国际组织问题,建议成立由美英苏中组成的四国机构负责联合国总机构的筹建,后被英苏认可。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联合国筹备会议,通过了建立联合国的议案,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和原则。日,应美英苏中四国邀请,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主持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和主要机构的职权。6月26日,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分别签字,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了字。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中国正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4年到1947年,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建。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在二战中敢于奋起反抗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始终是亚洲主战场,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与美英苏并称为反法西斯四大国是当之无愧的。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千百万人的牺牲换来的。为此,捍卫二战胜利的果实,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好形势,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友情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