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影子团有多少团

当前位置: &
金三角:蒋介石残军何以能留下6万后代?(1)
15:02:57 & &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
金三角揭秘:蒋介石残军留下六万后代
字号:&&&&
  三国控诉,台湾撤回部分部队
  残军退至森林里后,缅甸国防军迅速占领了小孟棒、孟果、孟研,同时紧追不放,仍然派出10000多兵力搜山,同时另外派10000多兵力把守森林里的出口,企图将复兴部队赶出森林里全部消灭。李国辉知道,残军缺少重武器,激战一天后,所剩的子弹也不多了,正面不能与缅甸国防军硬打,必须偷袭。李国辉命令,每天在原始森林里与缅军周旋,待拖累他们后,再实施反击。
  残军在森林里与缅军周旋了12天后,缅军10000多人的搜山部队被拖得疲惫不堪,脚步明显放慢。李国辉及时调整布置,跳出包围圈,6月28日,决定向缅军发起反攻。其反攻兵力是:由709团副团长张复生任前敌总指挥,278团沈鸣铸的一个营担任防卫,709团董享恒营长和陈良营长率领2个营,担任攻击孟果的任务,因为缅军东线的团司令部就设在孟果。孟果虽小,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夺取孟果,就能随时撤回泰国,使缅甸10000多人的搜山部队失去作用。李国辉紧紧握住营长董享恒的手说:“这一仗关系到复兴部队的生死存亡,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接着李国辉同全营400多个弟兄一一握手,把他们送到树林边。
  董享恒营长率领全营400多弟兄经过一夜奔袭140里,拂晓前悄悄潜伏在孟果镇口的小树林里,四个残军摸上去,干掉2个哨兵。残军如饿虎下山,冲进了镇里。一番激战,打死缅军32人,夺回了孟果。天亮,缅军2个团3000余人围了过来,将孟果团团围住。缅军先是用炮轰,接着冲锋,结果缅军的大炮十分厉害使残军伤亡惨重,副营长王忠明身中两枪身亡,一连杨促堂连长、七连连长、九连连长相继战死。张复生副团长清醒地意识到残军所以惨败是因为没有重武器。他立即组织50人的敢死队,决心消灭缅军炮兵。
  深夜,营长董享恒带领敢死队悄悄撤出阵地,向后山进发。午夜,突然下起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天助残军。敢死队摸入了缅军炮兵阵地,首先用剌刀杀死十多个缅军,然后俘虏205人,缴获十尊大炮,大获全胜。天亮,十尊八一重炮一齐向缅军开炮,缅军做梦也没想到残军还有火炮,顿时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败退。残军又重新夺回了小孟棒。有了大炮开路,残军为了报一箭之仇,李国辉重新组织力量,下令进攻大其力,经过一天的激战,残军攻入了这座当时就有30000余人的重要城市。
  这场历时40天的战争,缅甸国防军牺牲1500人,受伤3000余人,被俘302人。残军被打死408人,伤602人,残军大获全胜。本来,缅军可以重新组织力量继续围剿攻击残军,但从战争的角度分析,缅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国人不尚武,且信仰佛教,军队许多年都难得遇到一次战争,他们怕被俘的战士遭杀害。老百姓纷纷向政府和国防军提出:马上与残军谈判,释放俘虏。
  7月28日,缅甸国防军派来一个少将揣着照会来到李国辉的指挥部谈判。照会的内容是:体谅残军的困境,为维护缅甸主权,只要残军释放俘虏,离开大其力和公路沿线,将允许残军居住。先前,缅甸军已经释放了被扣押的残军谈判代表蒙振生。残军有了立足之地,当即按照会上所说,李国辉释放了全部俘虏,撤回新占领的城市,回到小孟棒、孟撤、孟果一带重新安营扎寨坚守了下来。
  残军大败缅甸国防军的消息,不胫而走,震动了缅甸、泰国、老挝。各国记者纷纷前往泰国的夜柿,要求进入大其力采访残军,有的干脆扮演成边民乔装打扮后找到残军了解战事,有的以华侨寻找中国亲人的身份挖空心思打听消息。倾刻间《国民党残军大败缅甸国防军》《李国辉将军是个战神》《残军的敢死队全歼缅军炮团》等等报道,在《曼谷日报》《新加坡早报》等各大媒体刊登出来,将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了金三角。
  当蒋介石看到《曼谷日报》报道残军大败缅甸国防军的消息后,兴奋不已,马上传李弥来蒋介石的办公室。几个月前,当李弥向蒋介石自荐回金三角时,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认为1000多残军逃入金三角,成不了气候,反攻大陆不现实,不想再浪费军力,因此,让国防部回电,要李国辉所部自谋出路。如今见残军竟然打败了缅甸国防军,他顿时来了精神,认为组建“云南人民****救国军”的时机已经成熟。蒋介石当即命令李弥返回金三角,组建“云南救国军”,任命李弥为总指挥,恢复对金三角残军供给。
  很快,李弥返回了金三角。随即台湾与美国取得联系,美国派出军事顾问到金三角对残军进行训练,并每月给20万美元支持。不久,蒋介石又派出他的侍卫总长柳元麟中将赴金三角,领导残军,扩大队伍。到了1953年,李弥组织的“云南****救国军游击总部”成立,下辖3个军区、3个军、20个纵队,总兵力达35000人。李弥还在缅甸孟撤修建了军用飞机场,用于运送兵力和各种武器弹药。
  游击总部成立后,残军除用一部分兵力骚扰我云南边境外,其主要精力用于贩毒护毒。一次残军组织1000多人,护卫26700公斤鸦片从缅甸永弄启程,向300公里外的老挝班广进发,残军想通过老挝再由国际武装毒贩子将毒品销往世界各地。老挝陆军司令拉迪功将军接到情报后愤怒了,为了捍卫主权,他调集T—28战斗机和精锐的第二空降营。当天上午11时残军的护毒武装进入老挝时,拉迪功将军命令空军出动战斗机,将残军消灭在老挝境内。空降营出动6架战斗机不停地对残军攻击、轰炸,激战一天,消灭残军500多人,缴获鸦片26700公斤。
  随即,从1953年至1962年,老挝联合缅甸、泰国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抗议,要求台湾当局撤回残军。蒋介石迫于联合国的压力,联合国每作出一次要求台湾当局撤回残军的决议,蒋介石就撤走几千人,至1962年6月,残军共撤走20000余人回台湾。
  围而不打,泰国向残军提出生存条件
  1960年残军的“云南反共救国军”改了番号,对外称为“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李弥撤回台湾,柳元麟任总指挥。日,已任“反共志愿军”副总指挥兼第5军军长的段希文,接到命令要他率领部队到孟撤机场,准备撤回台湾。结果,当他带领士兵在机场等待时,又接到蒋介石的急电:留下来坚守,准备反攻大陆。这样,他和他的第5军又留了下来。实际上他的第5军也只有3000多人。
  段希文,云南宣良县大渡口村人,1949年任国民党205师少将师长兼武汉卫戍区司令。他爱兵,有实战经验,深得云南籍残军爱戴。他与总指挥柳元麟矛盾较深,柳元麟向蒋介石状告段希文不听指挥,反攻大陆不力,拉山头,特别是收买云南籍残军。因此,在段希文被留下来后,台湾开始中断段希文所部的军饷。段希文知道,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到台湾也不会有出路,因此他留下来后,再也不听台湾和柳元麟的指挥,他要与3000多云南籍官兵共存亡,不再去作无谓的牺牲——反攻大陆,他要自谋生存之路。在一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段希文避开大其力,绕开夜柿,在树林里穿行四天到达了泰国清莱省的美斯乐。
  美斯乐距泰老边境线不远,偏僻闭塞,更重要的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是泰国的傈僳族居住区,寨民居住在山腰。段希文命令,与傈僳族打成一片,为他们做好事随乡入俗,将营房盖在陡峭的山坡上,建在遮天蔽日的树林里。
  残军窜入泰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泰国国防部官员的耳里。泰国军方吸取缅甸军队的教训,不敢对残军轻举妄动,担心久攻不下,造成被动,于是采取久围不攻的办法,试图拖垮残军。
  这期间,蒋介石仍做着反攻大陆的梦,对于段希文这样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脱离台湾的领导于心不甘。1969年元月16日,蒋经国来到泰国,了解残军实情。柳元麟来到曼谷一宾馆如实相告蒋经国:自从段希文迁移美斯乐后,第3军的李文焕军长也率兵进入泰国的唐窝与段希文来往密切,蒋经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收编他们。接着台湾易瑾、夏超等高级将领来到段希文住处商谈补给和接受台湾整编的问题。易瑾提出,要兵不要官,老弱病残一律不要,军官需要重新调整,整编后由易瑾、夏超任正副指挥官。段希文和李文焕军长当场拒绝整编。
  1970年元月16日,台湾安全局局长周中锋和情报局局长叶翔再次来到泰北,把段希文、李文焕叫到清莱府密谈,压他们接受改编。段希文嘲笑道:“台湾不发给我们军饷,不供给枪支弹药,你们还要来管我们?你们太不知趣了,你们以为这是在台湾?还像20多年以前随便发号施令?记住,这里可是金三角!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不会相信国民党!”周中锋、叶翔只得悻悻而去。
  台湾高层人物频频来往泰国接见残军,引起了泰国军方的高度关注。泰国政府担心残军发展壮大,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残军处置问题。日,泰国国防部作出决定:请残军出兵,攻打叭当反政府游击队,如果收复叭当,残军将被编为“泰北民众自卫队”,成为受泰国军方领导的民兵,不缴残军的枪支,允许他们在美斯乐长期居住。
  叭当属清莱省府昌孔县的一个村子,四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左边为昌孔县,过了湄公河就是老挝,有一脚跨两国之称。叭当地势极为险要,山路曲折坎坷,树木遮天,从县城到叭当一直是爬山。反政府游击队有1000多人的武装。泰国军方围剿过二十多年,动用飞机大炮也没有将他们消灭。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反政府游击队袭击昌孔县城,将县长绑架押走,并诱捕了清莱省的省长,打死保护省长的警察局长。泰国全国一片哗然,称军方无能,为此军方最高统帅部决定要残军打反政府游击队,打下来后将给残军居住权。泰国最高统帅部派坚塞少将来美期乐与段希文商谈。段希文见打下叭当就能结束二十多年漂泊流浪的生活,为了残军,为了子孙后代,他答应接受任务。段希文提出唯一要求是这场战斗自始自终必须由残军指挥,不能由泰国军方指挥。坚塞将军答应了他的要求。坚塞提出要多长时间拿下叭当,一个月时间够了吗?段希文答复,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够了。坚塞大吃一惊,摇了摇头,根本就不相信。
  日,是进攻叭当的时间。在这之前,段希文已作了周密的部署,其作战部署并没有让坚塞将军知道,他只要坚塞跟在指挥所看残军是如何指挥打仗的。正面,段希文组织600名战士,先用炮轰炸山头,敲锣打鼓,吹冲锋号前进。坚塞见段希文用的与泰国军方进攻叭当战役战术相同,大声吼了起来:“你这是拿战士的性命在开玩笑,肯定失败!”段希文笑了笑:“请按我们订的君子协议行事,你只看不许指挥。”坚塞只好叹气。
  果然不出坚塞所料,当天进攻了一个上午残军已牺牲15人,30人受伤,而残军只前进到半山腰。坚塞坐不住了,他再次建议段希文改变战术,改为侧面进攻,以减少伤亡。段希文仍没有听坚塞的,他用望远镜从指挥所里观察进攻的部队,又不时地走到地图前看一看,战斗打到下午黄昏,部队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又牺牲了10人,50人受伤,而段希文还在指挥残军前进,不许后退。直到天黑下来,他才命令残军停止前进,但仍命令不停地用迫击炮向游击队的阵地开炮。
  第二天天刚亮,段希文发起冲锋号,残军一个营一股劲往上冲,奇怪的是游击队除了有零星枪声还击外,并没有密集的枪炮声。到了上午10时,传来令坚塞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消息:残军已收复叭当!共打死反政府游击队356人,俘虏708人,残军共阵亡78人,另有360人受伤。
  原来,段希文正面佯攻是假,真正的秘密武器是:段希文派出200人的敢死队,从湄公河上用绳索攀登上悬崖,深夜悄悄摸进了游击队的阵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仅用2天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收复叭当,震动了泰国,泰国王陛下亲自颁给段希文将军一枚勋章,对受伤阵亡的将士家属发给抚恤金和泰国公民证,对残军发给居住证。经泰国政府批准将残军改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段希文将军任总指挥官,李文焕将军任副指挥官。
[责任编辑:杨永青]
|||||版权申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顾祝同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省人,第六期步兵科毕业。[1]
爆发后,曾参加。1921年冬,到桂林投奔,任粤军部军事教导队区队长。1925年参加后,历任师长。1927年后,历任第九军军长、第一军军长、第十六路军总指挥、警卫军军长、国民党四大中央执委、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军总司令、重庆行营主任、贵州绥靖主任、主席、西安行营主任等职。抗战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发动。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去台湾后任代,“”战略顾问等职。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
顾祝同人物生平
顾祝同早年经历
顾祝同,字墨三,清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日),生于江苏省(今)乡四兴集。此集旧称顾家庄,位于涟水城东约60里,为黄河改道留下的贫瘠黄沙地。早年,顾家有田百余亩,但自祖父病逝后,祖母主持家政,丁男幼弱,劳力缺乏,家境渐趋清贫。顾祝同为家中长孙,昆仲三人手足情笃,敬长执礼甚恭,待幼谦慎无争,颇得族人称道。
清光绪二十四年,顾祝同6岁,入塾馆受教,至13岁,七年的古书“古训”,对顾祝同思想、性格塑造,影响极深。同窗会文,优于书法绘画,善工词赋。
1906年,15岁的顾祝同离家入新学。1909年冬,升入县城高等小学,因成绩好,由县署择优保送其入南京陆军小学。亲友虽有劝阻,但顾祝同向往投身军旅已久,故毅然辞别家人启程南京。1910年通过考试,正式录取陆军小学(第5期)。顾祝同当时19岁,求知心切,兴趣广泛,对学校规定的各科课程,均勤奋以求。1911年10月,,陆军小学停办,学生自谋出路。顾祝同与同乡同学结伴返乡,途中参加革命军北伐先遣支队为炸弹队队员。1912年,先遣队扩军改番号为陆军第九师第十八旅第三十六团。军驻,顾任排长,并参加国民党。
1912年7月,,南京陆军小学复学,顾辞排长职回校,一年后毕业。1914年3月,陆军小学毕业生全部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顾祝同与韩德勤一起前往武昌,入法文班学习军事、法语及大学各科预科课程。1916年,复辟帝制,迫使革命党人重树武装讨袁大旗。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生们也起而响应“”,共谋倒袁起事。不料事泄,顾祝同避返苏北老家。8月,袁世凯死,学生们先后返校复学。1917年1月,顾祝同升入北洋深造,至1919年2月,以优异成绩毕业。3月,分配至长江上游陆军总部第十三混成旅见习,旋升任暂编第四旅第七团第三营第九连连长。自此开始军旅生涯。[2]
顾祝同结缘黄埔
1920年7月,爆发,顾祝同辞北洋长江上游陆军总部第十三混成旅连长职。
几经转折,于12月投奔到桂林视师的先生。1922年1月,与任大本营参谋长兼粤军第二军部参谋长的相识,叙及蒋介石乃1906年毕业于北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乡遇师兄,一见如故,引为相知。几天后,蒋力荐顾为许部上尉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从此,顾祝同铭感蒋介石知遇恩深,鞍前马后,胜败相随,戎马控惚数十载,忠勇不二。
1924年5月,国共合作形成,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顾祝同奉调参加军校筹建工作。6月16日,军校正式开学,蒋介石任军校校长兼粤军总部参谋长。顾祝同任军校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旋兼管理部代主任职。11月,中山先生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组建军校教导团,顾任教导团第二团营长。1925年2月,蒋介石令校军参加敉平的东征作战。顾祝同率团在淡水、等攻城战役中,奋力苦战,开创校军以少胜多的先例。5月,教导团改名党军。7月,大元帅府改组为,并成立军事委员会。8月,党军与各路军合编成立。党军为第一军,蒋介石为军长。顾祝同因在淡水、棉湖两战役中初试锋芒,颇得蒋介石赏识,功升第一军第二团参谋长,并参加蒋介石的新右翼班底“”。9月初,陈炯明再度由潮梅西犯,国民党中央决定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顾祝同率警卫军独立第一师担任惠州战役正面攻坚任务。顾祝同身先士卒编组敢死先锋队,冒着陈军猛烈火力,携竹梯奋勇登城,虽伤亡几达2/3,终克三面环水,一面枕山,素有天险要冲之称的惠州城。二次东征告捷,顾祝同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1926年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誓师北伐,顾祝同留师潮梅,警戒北伐后方,并参加松口、城防战役。顾祝同率师与军巧于周旋,变被动为主动,避开周军主力,出敌不意,直捣守备虚弱的司令部,开革命军战史上实施敌后迁回作战获胜的先例。蒋介石特电令奖勉。松口大捷顾祝同升任师长。此后,第一军风雨兼程挥戈入浙。1927年3月,协同北伐中路军略取南京。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策定三路军渡江北伐一,顾祝同所率第三师归属第二纵队战斗序列,由蒋介石直辖。5月,顾奉令统师北进,击溃军,克复安徽滁县。6月,又在江苏、山东等地予以重创,功升第二路军第二纵队总指挥官,领兵进出鲁南,追击张宗昌,兵逼临沂,肉搏攻城奋战竟日,稍有进展之时,拉开战幕。蒋介石令北伐所部南撤,转进扬州,实施西征讨唐。8月,蒋介石以退为进,通电下野。孙传芳率部乘机反攻,袭占龙潭,战况惨烈。顾祝同部奉令南下增援。胜利后,军队整编,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该军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各级官佐均为黄埔生或教官。
日,复职。2月初,主持,顾祝同被推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蒋介石整军再度北伐。顾祝同的第九军列入北伐第一集团军所辖第一军团,奉命担任攻略的主力作战。结束鲁南作战后,退驻徐州东南地区担任胶东警戒。在统兵鲁南作战中,颇有斩获,并在此后的领兵作战中,屡露头角,不乏战绩,渐为蒋介石所倚重。[2]
顾祝同军阀混战
1929年1月,蒋介石借“统一告成”,提出“编遣”,以削夺地方军事实力派。
顾祝同戎装照
自此,蒋与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酿爆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国民党新军阀混战。3月,爆发,蒋介石在分化收买同时,调动重兵压境。顾祝同奉令率军由西上武汉。4月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控制两湖,顾祝同受派接替,任武汉卫戍司令长官。10月,又功升第一军军长,获一等宝鼎勋章。1930年5月,爆发,蒋介石任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行动,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受蒋介石特令嘉奖。11月初,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结束,顾祝同升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旋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洛阳行营主任,掌管西北军事大权,再获一级宝鼎勋章。
1931年5月,顾祝同调任警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该军系蒋介石的近卫军,待遇优裕,装备精良,军事训练以德国军事操典为范。团以上机关都驻有德国军事顾问。蒋介石还经常到校练场,检阅、视察该军出操和演习。7月,河北举兵反蒋,蒋介石令顾祝同任南路集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率警卫军及陆军一、二、三师北上讨石。顾祝同不负重托,再建战功,消灭石部6万余人。11月,顾祝同出席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2月,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两年期满,因任期内发生轰动朝野的丑闻——民政厅长卖官鬻爵案而受弹劫。同僚以顾只宜领兵、不善从政引为笑谈。[2]
顾祝同剿共时期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重兵对红军和实施第五次军事围剿。
他设“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总司令部于南昌,任命顾祝同为其主力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领命,统领五个纵队兵力,兵发江西抚州。中旬,他遵照南昌行营第五次“围剿”计划,悉力实施蒋介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新战略。采取东西对进合围的攻击部署,围困广昌红军主力。月底,以所辖18个师又1个旅担任主攻,攻占县城。11月初,其第六师在询口遭红军伏击受重创,顾祝同依托既得阵地,向大肆增兵推进,与红军反复较量。不久,爱国将领、、等发动反蒋抗日的“”。蒋介石闻讯,击掌顿足,夜不成眠,“着各军政机关迅予处理,务使叛乱克日牧平”。并令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编成“入闽军”,命顾祝同率第三路军协同“入闽军”主力东进讨闽。余各军对红军暂取守势待战。1934年1月,顾祝同参予“敉平闽变”后,立即返赣继续督师进剿红军。2月上旬,顾祝同按其重新策定的作战方案,开始向红军腹地全面推进。接连占沙溪、攻白金。4月,顾祝同又集中11个师的兵力,沿抚河两岸50公里正面,协力东路军进袭,攻取,企图一举打开中央苏区的赣西北大门,进而夺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顾祝同部第三路军自4月9日开始,采取梯次配备,筑碉前进,每占一地,随即构筑碉堡,密布火力网,再次筑碉推进。虽然顾祝同的兵力与火力均占绝对优势,但“战斗颇为艰苦”。尤其红军第三军团在彭德怀指挥下,以伏击、夜袭等游击战术,予顾军以重创,使之付出巨大代价,始得以占广昌。5月初,蒋介石又令顾部在空军猛烈轰炸配合下,增兵推进,占、、、等线,使红军和蒙受巨大损失。10月,中央苏区红军被迫向西作战略突围。蒋介石一面令各军对红军作“追击行动”;一面令赣闽两省对所占领之苏区实行“绥靖清剿”。要求达到“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顾祝同按照蒋介石的“绥靖计划”和部署对所部作了周细的安排。一面命第六路军总指挥率、两纵队共9个师对突围红军进行军事“追剿”;一面将其北路军指挥机关改为南昌绥靖公署。管区划分为8个绥靖区。1935年1月顾祝同召集下属军、师将领,具体落实部署。要求各部紧密配合,三个月内务须肃清留在江西赣南和其他各地的红军,彻底摧毁中共中央苏区的党、政系统。蒋介石血腥的“绥靖”政策和计划,经过顾祝同等人的得力实施,使整个江西区和闽西区约有80万无辜群众惨遭杀害,造成在所谓“绥靖”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的凄惨现象。[4]
顾祝同在此白骨堆上树起自己的战功碑。4月1日,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1月初,蒋介石在重庆成立四川行营,以加强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主力为由,染指川政。顾祝同调任四川行营主任,“统一指挥西南各省剿共军事及地方绥靖事宜”。中旬,赴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连任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元旦,顾祝同因悉力“剿共”和入川扩张蒋系势力有功,授二等云鹰勋章。7月,兼任国防委员,8月,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甚为风光。[2]
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发生,共产党即通电全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却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 (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叛军。
宋美龄得知讨逆军的行动方案后,认为此命令的执行将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约见顾祝同,要求他采取和平解决的办法,以保障蒋介石的安全,不要执行何应钦向西安进军的命令。顾祝同原来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恩宠,但北伐时攻打蚌埠一战,使蒋介石对他改变了看法,转而扶持刘峙,顾祝同深感失落。现在蒋夫人亲自相求,顾祝同岂肯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他向蒋夫人立誓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
在刘峙挥军急进之时,顾祝同借口不到职,始终稳坐南京,协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划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活动。何应钦十分不满。正想撤换新人时,张学良于12月26日拒绝了蒋介石好意和提醒(事先蒋介石不要张学良护送回南京,但张学良坚持护送以表示悔改之意)坚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张学良却因以往的派系斗争原因,被诸多国民政府其他各派系军政要人喊杀,蒋介石无奈只得将其扣压。
由于顾祝同在事变中一切按照宋氏兄妹的旨意行事,事后不仅得到宋美龄的信任,而且消除了蒋介石内心多年的猜疑,因此受到蒋的重视,马上任命他为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日,顾祝同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坐镇潼关,指挥陕北军事。他当面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指挥第二、三、四、五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
顾祝同抗日战争
“七·七”后,顾祝同奉召由川康返南京,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日,日军侵犯上海。14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带宣战性质的《自卫抗战声明》。 20日,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归属第三战区,任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负实际指挥之责08月23日至11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庙行、牛行、、等纵深各线与日军血战。上海失陷,顾祝同奉令以第三战区一部兵力退至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组织,其主力向、方向转进。南京失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各要职。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部在南昌成立,也编入第三战区,直隶长官部。
此后,第三战区的部队,一直处在日军和汪伪军的包围中作战。顾祝同采取稳定内部,保存实力,持久防御的方针,以在控制中央军的同时,和各杂牌军巧于周旋,借力而用。并在、及其以后对日军发动的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作战、协力福州攻略战、萧山诸暨战役、闽海战役、浙东战役和策应长沙会战等各战役中,指挥所部打击、牵制了一定的日军,有力的配合了各战场的对日作战。
1945年1月,顾祝同升任军事委员会赣州行辕(后改东南行辕)主任,指挥第七、第九两战区,同时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5月,连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9月,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电令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受降主官,负责办理辖区境内日军投降及遣俘事宜。后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飞回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并受理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官的投降。[2]
顾祝同皖南事变
日,正值抗战中期,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反共”的“东窗之谋”。1941年1月初,蒋介石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年已半百的顾祝同,是这一惨案直接的积极执行者。
日,按预谋令顾祝同部署兵力伏击皖南新四军军部。顾祝同接令立即召开长官部会议,明定参谋处着即制定围歼计划。强调要选调战斗力强的部队执行。当参谋处长提出调装备精良、配有德造卜福式山炮的第四十师参加时,顾赞同说:“很好,就把第四十师列入计划,并要放在第一线使用”,决定由第三战区副总司令任总指挥。接着调兵遣将,令浙东第六十二师、第七十七师等各师到皖南增援,使伏击新四军的总兵力增加一倍,以加强各部对新四军的监视和警戒。12月9日蒋介石密令顾祝同要“对新四军一网打尽,生擒叶、项”。10日蒋介石又发特急密电:“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顾祝同立即策定消灭新四军的具体部署,以第五十二军各师共8万余人在至太平之间布成袋形阵地,以第二游击区副总指挥冷欣作截断苏南、皖南新四军的联系,以部在江北无为地区布防堵截。下旬又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对“就地解决”新四军作进一步安排。传达蒋介石的密示:对新四军“不走要打,走也要打”,“既要逼新四军走,又要让新四军走不成”。“解决要彻底,勿使其漏网”。12月31日前,进剿新四军的各部已遵令诡秘地推进到、、、、小河山、水东翟、乔木湾、钱家桥、丁山镇一线各预定袋形阵地,锁住新四军北移去路,并有一部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逼进,此时新四军军部四周已是伏兵密布。日夜,新四军军部和所属6个团计9000余人,在、率领下,被迫奉令按指定路线北移,军至茂林即遭预伏的顾祝同军围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皖南惨案,就这样发生了!惨案发生后,顾祝同为“有功者”请赏,奖给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第二十五军和上官云相奖金各5万元。
顾祝同与新四军军长叶挺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期同学,私谊甚好。顾祝同本着各事其主的“忠君”原则,按蒋介石的旨意,在长官部对软禁中的将军极尽诱释之能。当遭叶挺凛然拒绝后,又将叶挺押解重庆囚禁。顾祝同在中的作为,严重损害和削弱了民族抗日的事业。[2]
顾祝同国共内战
1946年1月,第三战区撤销,顾祝同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顾祝同晚年的照片
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6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军。调顾祝同兼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中原作战。顾祝同采用“活动堡垒”、“分区隔离”、“竭泽而渔”,来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结果,中原解放军巧妙地避其锋芒,大踏步后退,分东西两路迂回侧后,大量消灭了蒋军有生力量,让顾祝同的分进合击计划落空而走“”。
1947年3月,的全面进攻被迫转为重点进攻。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顾祝同肩负指挥所重任,坐镇徐州,重新配置兵力。将所辖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万余兵力,区分为三个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发动沂蒙战役,攻势锐猛。中共华东、华北两野战军则分兵钳制,中间突破,声东击西,穿越沂蒙,北赶莱芜,连续击破顾祝同发动的三次攻击。还全歼了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军于,最后包围了。顾祝同被人民解放军如此这般的分割、包歼之后,苦心谋划的山东重点进攻彻底败北了。
1948年秋,蒋介石撤销郑州指挥所,成立“剿共”总司令部,刘峙为总司令,顾祝同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参预蒋介石谋划挽救军事失败的部署。10月,又以临危受命的耿耿忠诚,召开参谋总部各厅长会议,制定挽救败局的全盘计划,并以参谋总长身份,亲自指挥武汉、徐州两大军事集团的军事行动。此时,辽沈战场正在鏖战,告急。顾祝同飞沈阳督战,但颓势已定,不久带着东北失败的苦恼回到南京。11月初,国共双方重兵集团在淮海地区展开大规模决战。顾祝同奉令到徐州督战。他按照蒋介石的“一点两线设防”,“固守一点,四方驰援”,“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的方案,呕心部署,将全部精锐兵团集结,准备与中共决一死战。结果他所指挥的军队被华东野战军分割钉死在徐州、、三点上,转动不得,让解放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最后生擒了将军。到1949年1月初,顾祝同直接指挥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开始渡江南进,直取南京。顾祝同和等军政要员离开南京。7月,蒋介石在广州组织国民党非常委员会,重新委任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组织粤桂防线。10月中旬,广州解放,顾祝同随蒋介石飞台,旋又随蒋介石飞重庆指挥西南军事。12月,蒋介石特任顾祝同为西南军政长官,副之。负责指挥国民党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残余部队,继续抵抗人民军队进军大西南。但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顾祝同所指挥的西南军队也土崩瓦解了。
1950年1月,顾祝同奉召返台,蒋介石面授机宜,不日顾自台飞,部署建立滇西“游击基地”,复飞指示胡宗南、在西昌背水一战。
顾祝同晚年生活
老年顾祝同将军
1950年3月底,西昌解放,顾祝同返台,兼代国防部长。1952年4月,61岁的顾祝同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及“台北市江苏同乡会名誉理事长”等虚实各职。
1954年7月,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后连选连任,至1976年任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1954年7月以后,顾祝同迭任“国防会议秘书长”、“战略顾间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2年7月,79岁高龄的顾祝同任蒋介石“总统府陆军一级上将战略顾问”,并于1973年5月,偕“陆军一级上将”等一行,访问、诸岛。
1985年8月,顾祝同突患脑微血管栓塞,从此卧榻不起。[5]
日凌晨,终老于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终年94岁,走完了他追随蒋介石一生的历程。[2]
顾祝同家庭成员
顾祝同的原配夫人杨氏,继任是许文蓉。
顾祝同共有子女十人,分别是长子顾潮生,次子,长女顾开生,次女顾惠生,三女顾省生,四女顾瑞生,五女顾锦生,六女顾永生,七女顾珏生,八女顾琏生。
顾福生(1935年-)台湾知名的油画家,出生于中国上海,就读於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58年毕业,他曾是「五月画会」的一员,1961年后曾旅居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旧金山和波特兰等地。除油画外,亦有版画、彩墨等作品。
顾祝同的女婿陶鸿杰(原国民党中将陶一珊之子)是台湾“中华国际贸易协会” 理事长,曾任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首任理事长、洪都拉斯驻华名誉总领事以及美国加州佛列斯诺市名誉市民。
顾祝同个人作品
顾祝同书籍
书名:《墨三九十自述》
作者:顾祝同著
出版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出版日期:1981年
顾祝同对联书法
顾祝同自题联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怒气写竹,喜气写兰。
——自书古贤集《兰亭序》帖字名联自律
顾祝同赠时孝会计师
——算无遗策
顾祝同人物纪念
顾祝同故居在南京市颐和路34号。
墨园位于原人民路679号,现人民路2114号,平门内的中核苏阀厂。北伐军驻防苏州时,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决定为其小妾建一座宅园,园址选在梅村桥东南堍,坐北朝南,占地约11亩。1932年,顾祝同委托苏州裘松记营造厂建造别墅。
在苏州为数不多的民国宅地园林建筑中,它以构筑精巧、园主身份显赫而著称。1952年在这里建设苏州阀门厂,别墅被圈入其内。1966年之后园内的假山被埋入地下,荷花池被填。如今后花园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一片荒地,有人在此种植蔬菜之类。[6]
顾祝同影视形象
在2009年国产影片《》中,由饰演。
.江苏涟水[引用日期]
高秋萍.蒋介石的一级上将顾祝同:民国春秋,1995
.网易.[引用日期]
.时空赣州网-赣州广播电视台网络台.[引用日期]
封小平.“西安事变”中的顾祝同:浙江档案,2005
.苏州新闻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与影子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