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职场收入多元化

  家庭经济,是维系家庭幸福的物质保障。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说,“家庭中70%的烦恼与金钱有关”,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更是如此。为了摆脱这种烦恼,掌握理财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怎么理财呢?
  一、注重保障,稳固财富
  这是是一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最容易忽略的“注重保障,稳固财富”,因为他们有些人觉得现在身体还可以,等有钱再买也不迟。但是真的当一场大病来了,再来购买保险做保障已经晚了。如果重病住院,几万甚至十几万,轻者用光家中所有积蓄,重者倾家荡产还负债累累。因此,笔者认为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在理财时一定要重视家庭保障,购买一些保险来提高家庭风险防范能力,稳固家庭财富。并建议低收入家庭要以“健康医疗类”保险为主,以重大疾病险和意外险为辅助。保险购买顺序为先大人后小孩和老人。
  二、压缩支出,聚沙成塔
  不少收入比较低的家庭面临“收入少,消费多”的问题。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尽量压缩购物和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支出,保证每月能节余一部分钱,聚沙成塔,财富逐渐增多。如果要想真正做好使用好这一招,笔者建议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每天要记账,每逢月底再仔细分析账本,对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要进行总结。
  三、多元化投资,钱赚钱
  收入比较低的家庭仅仅靠单纯的收入,压缩家庭支出是远远达不到财富彼岸的,还要使出第二招“多元化投资,钱赚钱”。为啥要提“多元化投资”,笔者认为收入比较低的家庭一般风险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相对来说多元化投资策略规避风险能力好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在投资工具方面,尽量选择安全性较好的,比如银行定存、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或者像房易贷这样收益可达14%,每笔债权都有实物抵押的理财产品。
  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在投资方面一定要更加谨慎,一旦投资失败,家庭财富最容易损失惨重。如果实在对投资理财不懂,笔者建议可以找理财专家来帮忙,他们都会给予你好的理财建议,帮助你做好家庭理财。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40岁财务自由?你明明距离40岁失业更近","author":"sean-yenan","content":"更新:3月21日晚上8点,故事原型 将和我就他如何将这场职场危机变转机的过程做一次。欢迎大家来听。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大概6-7年前,我服务于一家财富500强外企。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的上司,市场总监,在那一年他没得到续约合同。我个人挺喜欢这个上司,他擅长演讲,擅长写作,擅长经营人脉;在团队管理方面,他扮演的更像是一位导师:鼓励我们,给我们授权,让我们收获颇丰。尽管如此,在39岁这一年,他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饭碗。父母年事已高,孩子还在读书,却在已近不惑之年时,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来自Intel的数据显示,美国2016年裁掉的员工中有近八成超过40岁,超过40岁被裁掉的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5倍。40岁,倘若没有身居要职,那么他的经验通常可以被30岁的人取代,但相比之下,其薪水更高、执行力更差,生活牵绊却更多。 企业不是做慈善,老板始终会考虑成本收益先于情分。对大多数人来说,40岁无疑是一道坎,尤其科技公司和新兴互联网公司,“中年危机”来得就更早了。---------------悲伤的分隔线-------------- 如今,我也勉强混到了总监,和刚毕业的年轻人聊天时,经常听到不少青年才俊,目标都直指“40岁实现财务自由”。然而从概率上来说,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是:40岁失业比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2017年1月出炉的胡润报告显示,中国的财富自由门槛继续爬升,比去年上涨50%,其中一线城市高达2.9亿,二线城市达到 1.7亿。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这样开始奔四的职场人已经在思考,年过四十失业怎么办?企业的金字塔架构,决定了职场的游戏规则,有点像年会时常出现的抢椅子游戏。椅子越来越少,抢椅子越来越难,抢不到的人只能出局。职场亦如此,越往上越难,越往上人越少,有些时候出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可能仅仅是运气不好。即使你安于现状,不嫉妒身边的同龄人年轻人的晋升,而对于与你同龄比你年轻的上司来说,一个经验丰富阅历胜过自己的下属,不但难以说服和管理,也可能成为自己岗位的威胁和隐患。在过往,职场人并不担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少行业已经失去继续做大的机会——没有做大的市场蛋糕,也就不可能有更多好的高管岗位——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未来的每一年都可能是最艰难的一年;而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高管我养得起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财务自由是遥遥无期的海市蜃楼,换个方向追求另外三种自由,或许更能保障下半生没有后顾之忧。时间自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实现财务自由,才能实现时间自由。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实恰恰相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时间自由,你才有机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个人发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或许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职场地位的提升,收入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然而时间却越来越少了。除了工作,还需要抽出部分时间给年长的父母,维系配偶的感情,留着陪伴孩子成长等等。如果有限的私人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你是否也能利用起来?比如:公司是否实现弹性工作制度,让你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和自我提升?公司是否鼓励你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在公司,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能够充分手头资源(团队、预算等),从而让你摆脱琐碎繁多却又价值不高的事务性工作,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公司是否足够开放,愿意让你在工作外,拓展视野学习更多技能?\n\n当然,公司的资源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争取,领导需要我们自己去说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什么的企业和领导,愿意在我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上助我们一臂之力——举个例子,搞996常态化加班制度,恨不得多侵占你私人时间的企业,完全不允许你在工作之外有其他空间的企业,是没兴趣给你时间自由。这种公司,工资再高,也别久待。 身份自由——化身斜杠青年有了时间,我们可以思考未来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在职场上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某500强公司市场经理Amy、某互联网巨头财务经理Billy,更关键的是没有了公司的光环,我们还有什么身份?如果这类身份越多,我们越不用担心职场危机和失业。我认识一位人力资源总监 ,心理学硕士,除了在互联网科技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职位外,他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码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如今他同时是知乎大V,《清华管理评论》、《商界评论》人力资源专栏作家,天津卫视《非你莫属》HR 专家,马东新栏目《小学问》创意合伙人。他在不同角色之间跨界,自我价值也得以延伸。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小红这样的机缘,但实现角色自由并非难事:参与一场峰会听听意见领袖的分享,上前加个微信讨教一二,角色即转变成了学生;返回母校,分享一下自己的职场心得,角色即转变成了导师;学习一门喜欢的艺术,时不时参加一些社团演出,角色即转变成了演员。不一定每个角色都可以让你变现,然而你喜欢的每个角色,都延展了你生命的宽度。西谚有云: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要是享受浪费时间的话,那时间就不是浪费了)。如今的社会十分功利,经常强调“有效社交”。我们往往以为有效的社交是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不幸的是,你无法提供对等的价值,别人为什么要帮你?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帮助你能帮助的人,未来说不定他们也能帮你一把。更重要的是,帮助别人,不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吗?思想自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想自由是最难的。国内人气偶像组合TFBOYS成员王源,不久前在联合国发布英文演讲。我看到不少负面的评价:一个小孩凭什么上联合国?联合国是多么庄重严肃的场合,英文口语那么别捏,也就是他脑残粉丝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对于年近40的职场人来说,最为可怕,也最为常见——他们太习惯于根据过往经验和定式思维,给别人贴标签。用性感博上位的女星,被扔水池估计也很爽;90后这帮脑残,一言不合就辞职;用QQ邮箱/大宝/小米,真是不到low爆了;不信教,就是毫无信仰;年过30不结婚,心理肯定有问题。大部分被淘汰的职场人,都有这毛病,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被束缚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还洋洋自得。\n\n就拿90后来说,相比年过30的我们,如今的毕业生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当时的我们混个学生会社团干部,就以为走上人生巅峰了;\n\n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出国留学、虚拟联合国、JA、运营社交媒体平台、海报画得跟大片似的,PPT做得犹如动画一般,视频拍得像明星MV产品设计;实习过的地方,或是知名外企,或是互联网巨头,或是新锐独角兽,无论是视野,还是行动力都远胜过当年的我们。在互联网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很多市场规则都被互联网打破,不向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学习,我们就一定会被他们拍死在沙滩上。我1个月前听强生电商业务的副总裁郭女士的演讲,分享她带90后团队的经验。有人问她,你们设计了这么多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你有时间审核吗?她这样回答:“我不审核。我只需要让团队知道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哪里。红线以外的部分,我给团队最大的自由。我不能每天去评判这个内容是不是合适,这张图是不是合规,因为我没这么多时间。就算有时间,我也不能这么做。最懂互联网的是90后啊,他们应该对内容的转化率负责,而不是对我负责。对我负责,他们最终能摸清楚我喜欢什么内容,这没用!他们应该了解摸索的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写在最后最后,我想说说文章开头那位总监的故事。在即将年满40的时候,他丢掉了工作,在我们眼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他却是最好的礼物——相比之前,大部分时间被束缚在办公室里,他获得了时间自由。他没有花时间去抱怨或哀叹,接着争取实现角色自由。如今的他,在一家民营咨询公司做合伙人,同时他也是交大MBA同学会理事长、8家初创公司的投资人、以及3家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另外他还是一家人力资源杂志的专栏作家,坚持每个月为专栏写一篇文章,如今这些文章马上要被编撰成书。去年年底,我们老同事聚会,他坐在我身边,向我请教知乎怎么使用——实际上今天他也加入了知乎,虽然还没有开始答题,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领导:我不禁感叹:年近40,生活狠狠地砸了一棍,没砸到他,却为他砸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备注说明:个人坐标上海,长期混迹于比较规范的外企,对于民企和国企的理解并不算非常深刻。我的分享自然受到我个人思维的局限,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职场的现状。 如果有帮助,希望能获得你的赞,如果有你认为不恰当的内容,也欢迎回复指出。(本文首发于LinkedIn微信公众号,未获得授权严禁转载)(题图来源电影Intern,强烈推荐)再安利一下我的知乎专栏:以及个人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面试:求职:职场类","updated":"T03:05:3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76,"likeCount":342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597fbae7c900b2bff0c6bca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职业发展"},{"url":"/topic/","id":"","name":"职业规划"},{"url":"/topic/","id":"","name":"职场"}],"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ilovemyjob","name":"瞎说职场"},"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76,"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1:05:39+08:00","url":"/p/","summary":"更新:3月21日晚上8点,故事原型 将和我就他如何将这场职场危机变转机的过程做一次。欢迎大家来听。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大概6-7年前,我服务于一家财富500强外企。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的上司,市场总监,在那一年他没得到续约合同。我个人挺喜…","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sCount":176,"likesCount":3420},"":{"title":"你的职业规划,老板多半不感兴趣","author":"sean-yenan","content":" 最近某公司动手将34岁以上拼不太动的老员工裁员,以及某初创企业联合创始人拼完7年发现股权没了的故事备受关注。让职场人颇为感慨:员工一直信仰的“只要努力付出,公司就会给予优厚回报和保障”的双赢机制,在部分企业过河拆桥的举措下,破产了。我们可能是老板喜欢的拼命三郎,或是备受尊敬的职场精英,或是位高权重的企业高管。我们以为未来职场生涯前途似锦,然后最近发生的事却让人不免寒心:老板最信任的拼命三郎,生了场大病后,不太加班被老板嫌弃了;备受尊敬的职场精英,刚生二胎买二套房,公司来和你谈末位淘汰了;位高权重的外企高管,怎奈换了新外国上司不信任你,找茬想赶你走。说好的“员工企业共同奋斗,会走得更远”,如今员工却发现在付出了青春、心血,和那么多加班岁月后,公司走得的确更远了,但是自己却提前被推下车了。天主教一代宗师,本笃会创始人圣本笃对信徒来过一句听起来挺过分的训导:Pause you wretched weakling and take stock of your miserable existence你们这些弱小可怜的人,立即停下手边的事,重新思考审视你可悲的人生。我希望所有职场人,无论多么位高权重,掌握多少资源,拿多少薪水,都不要忘记审视自己,扪心自问:我是否有认真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的职业规划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合拍吗?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我长期共同发展?我的观点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自己设计实施。你不去设计,公司/老板就会替你设计。别人设计的方案你未必会喜欢认清现实,职业发展不局限于公司初入职场的新人,喜欢把“加入哪家公司”作为职业规划的一部分,无可厚非。但随着年龄上升,职业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内的晋升或调岗;职场人还需要思考:“我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吗?有矛盾吗?”承认问题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职场人应当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你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可能是100%契合的,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不仅是那些以“压榨员工价值,逃避企业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糟糕雇主——我称之为“职场韭菜收割机”——即使是我们眼中的那些良心雇主,亦是如此。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充分利用员工的价值,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你的职业发展不是企业的首要考量,尤其当你无法通过自身的职业发展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时。不仅如此,企业的变数太多:企业会关门,即使曾经辉煌一时的巨头也不例外(诺基亚、柯达);企业会换人,即使你是公司的创始人,也可能被股东嫌弃(乔布斯);企业会变革,上了年纪的你可能跟不上变革的步伐,或被视为变革的阻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要以雇主为中心。你有情,对方未必有意;即便今天有意,未必永远如此。擦亮眼睛,学会识别职场韭菜收割机企业文化是个好东西,不少企业的价值观都包含“尊重”和“诚信”。在公司壮大后,管理跟不上,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例如,海底捞,就通过“基层员工有权免单”的政策,传播海底捞的重要文化:“授权,让一线员工做决策”。但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会跑偏。尤其是那些职场韭菜收割机,利用文化尽可能压榨员工,尽可能推脱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些喜欢军事化培训,或感恩领导感恩企业的自不必说。我想特别提醒的是:喜欢宣扬“公司是个大家庭”,“We are 相亲相爱伐木累”文化的企业,也要小心。别的不说,搞“伐木累”文化,是不是永不裁员啊?毕竟大家很少见过,会把家庭成员赶出家门的伐木累。六神磊磊说过一段话:我们文化里有个大毛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特别不爱讲底线,而热衷于讲上线,直接往最理想、最浓郁的状态上攀,一步跨进共产主义。……例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儿媳是闺女,婆婆似亲娘”。有些公司也是如此,那些热情洋溢,绕开劳资关系,直奔亲人关系的企业,要么是天真,要么是别有用心。而信以为真的员工,就很可能在日后高唱:“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识别职场韭菜收割机的方式很多,关键看老板如何做的,而非如何说。例如:说把员工当家人,是掐着员工天天团建,晚饭也得在公司吃?还是把员工家人当自己家人,提供好的医疗保险福利给员工家属?说授权员工鼓励员工自己做决策,是员工能够自主决定什么时候进公司什么时候下班?还是上下班掐着打卡?说关注员工健康,是买个按摩椅方便员工在加班时使用?还是不鼓励加班,支持员工下班后不看公司邮件?说鼓励员工成长,到底是常态化996让员工成长?还是有张有弛,根据员工意愿,安排内外部培训机会,或是报销学费,能让员工成长?某公司裁员34岁以上员工,员工并不应该意外,也没必要叫屈,当你愿意按照公司要求放弃假期去拼搏时,你就该意识到,这是一家盈利为核心的企业。08年劳动法要出台的时候,也有鼓励员工辞职的历史。如今再来一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此外,公司对离职同事的态度,最能展现公司的格调。当你不能再为公司创造价值时,公司会是怎样的态度:那些离职就不给年终奖,离职考评就给最低分,甚至各种穿小鞋不让顺利离职的企业,我们可以认定:一旦员工没有利用价值了,肯定会被抛弃。从小处入手,微小的发展也是发展我在中提到,不少年轻人都将财务自由放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这很好,伸手摘星,即使够不着,也不至于一手泥巴。然而在职场上,大部分时间我们依然投入在工作里,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将重点放在每一步小的收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举个自己的例子: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给美国营销协会免费翻译文章。虽说不赚钱,但通过翻译,我掌握了专业的营销知识,了解了最新的营销趋势和营销案例,更是在共享经济还未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学习了Uber、Airbnb的故事。学习是每一个有抱负的职场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可以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营销理论;此外,在每年一度营销行业大会上,我的分享有了更靠谱的案例、数据甚至是观点;接着,成功的演讲让我认识了更多营销领域的专家,继续学习的同时还能提升个人品牌。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我们的职业规划,也现有工作和职业发展出现矛盾时,马上辞职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一把力。安利一下:3月21日我和我的老领导《》的故事原型朱宁的live:职场相关回答:面试:求职:职场类","updated":"T12:49: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8,"likeCount":34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49:0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37f706dfa1a7ca892adb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8,"likesCount":340},"":{"title":"老板又给我转咪蒙的文章,怎么办 ?","author":"sean-yenan","content":"更新:3月21日晚上8点,我将和北大纵横合伙人 就他如何将职场危机变转机的过程(详情参见)做一次。欢迎大家来听。有小伙伴戳我:老板又给我转咪蒙的职场鸡汤了,还在“没有百万年薪,也要以百万年薪的心态打工”上划了重点……你能再撕一撕帮我解气吗?上一回我撕过这位公众号红人,。不打紧,咪蒙毕竟是个耐撕的角色。于是我欣然谢邀拜读了这篇《为什么你的年薪,只有别人的月薪》。文章一开头,就火急火燎滴把屎盆子扣人身上:你薪水低是因为你格局低——“以薪水论英雄”的格局难道很高?几位中央常委的薪水加在一起也不如你咪蒙吧,所以您是在暗示什么吗?事实上,薪水差别背后的原因极多极复杂。外媒发布过一个调研观点:坏脾气的员工薪水比脾气好的员工要更高。咪蒙简单粗暴滴把薪水差距的原因全塞给格局。所以格局到底是什么?脾气臭算是格局吗?看清行业大势,是格局吗?然后咪蒙又用身边道听途说(实习生的上一个老板)的案例来教(hu)育(you)我们看清行业大势是格局:还没毕业的孩子跟着个老板出去创业互联网金融,一年半后公司被收购,刚毕业的他就莫名其妙成为千万富翁了。我希望所有人阅读故事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一个初创公司,开业一年半之内,公司没死掉,概率有多大?参考数据: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2年,这还是平均了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开业一年半之内,实现四轮融资,随后天价收购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参考数据:知乎成立于2011年,今年D轮;OFO成立于2014年,今年D轮。论风口,知识分享,共享单车,哪个不比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更风口?初创公司老板,在刚开业就愿意把股份往一没资源二没工作经验的实习生手里送的概率有多大?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炮灰的时代,死在地上的互联网公司遍地都是;风口上的企业多了去了,能看到行业大势(有格局)的人多了去了,不照样是尸横遍野?初创公司老板给实习生股份这事,也是相当蹊跷——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肯干努力的大学生啊(当然如果这位实习生个人有背景有资源另说)。咪蒙拿这种成功概率还不如被雷劈概率的案例来忽悠自己的粉丝——您的粉丝是亲生的?学会共赢,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的确是格局。但这个格局不算罕见,相反合作谈判中一开口就是自己利益的人相当少见。咪蒙需要有人给她把关一下商务谈判的对象。玩命打工,算格局吗?刚有点兴趣读,就到了咪蒙公众号的传统项目——洗脑鸡汤:酷的是,她还真的以年薪百万的态度在打工。从不计较什么小利益,每天都在钻研业务,跟她的对头黄经天死磕:黄经天交5个方案,她一气之下,交10个。黄经天熬夜到早上5点,她一气之下,不睡了。……话说,黄经天为毛还没拿起AK47,把钟小钟突突突了,到底是在等什么?!我不知道钟小钟妹子读多了咪蒙,就这么疯狂;还是她老板恨她,非得把她写成一个变态。方案,不应该以质取胜的吗?不睡觉,就能更高效更出色吗?不睡觉,就更有钱途吗?以后住院明明是花钱项目啊!我理解为什么黄经天没拿起AK47把钟小钟给突突突了:黄经天只要机智滴熬一个礼拜,以钟小钟的节奏就基本要进重症监护了,用得上AK吗?如上图,美世做过调研:压力/加班/竞争能提高员工绩效,但作为管理者,如果你一贯鼓励甚至要求员工持续高强度输出,最终只会适得其反,玩残员工。格局拿来主义,靠谱吗?切入分答的广告前,咪蒙终于推出了一个大家听过的案例——共享单车。正当我为“这个领域最酷的设计”而好奇时,她开始谈1小时收1元和半小时收0.5元的区别。您这消息不够及时啊,现在这会儿mobike和ofo掐得都不要钱了——我同事摩拜充100送100,骑了2个月余额都没见少过。说好的看清事物的本质呢?价格,是共享单车盈利获客的关键吗?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还不是身边有啥就骑啥。摩拜有GPS可以定位,方便找车;而ofo没有GPS,车更便宜,采取铺满大街(简称扑街)的策略——出门就看到小黄车,还要什么GPS啊。随即摩拜引入富士康战略投资,开专门的\n生产线意图降低单车成本。相比价格,市场覆盖比例更重要。为了配合广告,咪蒙现身说法,强调接触牛人可以提升自己的格局——我们且认为这个理论成立——但是记者出身的她,应该非常了解:接触是全方位的背景调查,深入的观点沟通。绝非在App里提个问题,等待从对方1-2分钟的答复里盲人摸象摸出格局来。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分答的竞争对手值乎上回答过很多问题。很多小伙伴报个专业和现状,就问我如何规划职业发展……简直当我是水晶球……我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人生理想,2分钟只够简单说清制定职业规划的逻辑,根本没法解决提问者个人的问题。我还经常不得不扒拉进提问者的知乎账号,翻阅其自我介绍和提过回答过的问题,才能勉强了解这人大概是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的。1-2分钟的音频根本没法把针对性的解决提问者的疑惑,甚至无法了解提问者背后的真正需求!另外,牛人成功的原因里除了个人努力因素外,一般来说,他不会告诉你他爸爸是土豪,他丈人是高管。为了塑造自己大V的形象,我们倾向于向提问的小伙伴们展示一个“能力以外的资本等于零”的清纯形象。也就是说:喝完咪蒙那口毒鸡汤,少说还有三杯等着你。写在最后的话那位苦逼的小伙伴,我给你交稿了,但是以我对你的了解,你是断然没胆量转到朋友圈怼你老板的,所以我再教你一招厚颜无耻的:老板,每天跟着你每天耳濡目染,我对自己的格局很自信。至于咪蒙,虽然撕她,我还是同情她的。特别是在看了GQ的专稿:常常凌晨2点才下班的咪蒙,答应丈夫12点前到家,因为第二天要动手术——宫颈癌前病变。我希望全天下的职场人:不要仅仅以“高薪才是成功”、“熬夜加班才是奋斗”作为自己的格局。建立在牺牲健康和生活质量上的所谓格局,不是真格局,那是革命。我记得上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互联网时代创业家是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RIP再安利一下我的知乎专栏:以及个人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面试:求职:职场类","updated":"T01:59:0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6,"likeCount":41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59:0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4ca20b14f6516afe637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6,"likesCount":414},"":{"title":"我只码字,不贩卖保险、课程或是理财产品","author":"sean-yenan","content":"到昨天结束,关于的讨论已经发酵了一个月多,从最初首发领英的10万+文章,到知乎专栏里的近3000赞,再到昨晚live的热切讨论,我深感自己也有成长,从最初写文章之前的困惑,到边写边焦虑,再到现在的淡定。重新认识了焦虑,的分享很有趣:焦虑 =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x 事情的重要性 x 自己无能为力的程度。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规划推演来降低;重要性可以通过备选方案来降低;无能为力可以去找朋友和mentor求助。 只要有任意一项趋向于0,焦虑就会大打折扣。这与时间自由、角色自由以及思维自由,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互补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开心的事情。刚刚去私信看了一下与 的对话(附上部分截屏): 总共成功举报未经授权转载以及不署名直接抄袭案例73次,不乏已经10万+的微信公众号大号,也在既无授权又无署名的情况下转载我的文章。真是糟心的体验! 这仅仅是部分公众号,还有部分公众号善于洗稿,把我领导从“500强企业”改成“上市企业”,把故事顺序打乱,再与其他文章混合摘抄,举报这种微信公众号需要花更多功夫。这仅仅是微信公众号部分,搜狐公众平台、360doc、今日头条的抄袭,我暂时只能望洋兴叹。这不仅仅是不尊重原作者,不少我举报的微信公众号都有夹带卖东西的爱好,在故事的结尾,附上理财产品,附上财务培训课程,附上保险,甚至还有拉人入伙开加盟店的。我的故事原本是个happy ending,还有公众号觉得结局不够惨,为了增加读者的焦虑,于是砍掉了最后的结局,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产品——我也是个营销人,但做市场营销应该有起码的底线吧!特此声明:写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对职场,对劳资关系的反思。我当然希望能够分享给更多的职场人,希望能够给更多职场人带来一些思考。但是我的这篇文章绝不为任何产品背书。作为一个势单力薄的原创码字族,我虽然做不到用以下方式解决侵权行为。 但除了维权骑士外,我依然会每天搜索,随时投诉(加粗给某些抄袭者看),牺牲一点时间,不仅爽了我自己,恶心了抄袭者,更是对那些专程赶到我知乎私信或者我公众号的去询问的公众号小编们一个交代。","updated":"T11:16: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3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16:5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86e9d5f968c88a16ec93e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38},"":{"title":"知乎大V现形记","author":"sean-yenan","content":"到了金三银四求职跳槽的旺季,公众号后台和知乎里多了不少提问的小伙伴,希望我能指点迷津:大神写写面试的注意事项吧…老师能谈谈HR眼中的职业素质吗?您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您写点干货呗?被喊大神的感觉很不错,家里女主人最近一直自称上神,让我相形见绌。但为了防止日后哪个没良心的室友或同学扒皮,我还是得坦荡的从宽一下:当年的自己也是一身毛病,有HR痛恨的不打招呼面试no show的恶行;有上班睡觉导致实习一个月就被公司赶走的黑历史;更有过失业在家的迷茫。我写给诸位的不是经验, 是血泪教训啊!2008年初,老板Kazuo告诉我:“不好意思,我得把公司关张,以后就不能给你缴纳四金(其实是五险一金)了,不过我听说这种东西对你们其实用处不大。Sean桑放心,你的薪水我会照样支付的。”这种跨时代的雇佣方式,刷新了我的三观;但是年轻如我,无法接受:不缴金,我没法买房。我女盆友等着和我洞房呢。于是,我人生中和Kazuo共度的最后一小时,我们讨论人生的意义和上海买房的必要性——很可惜他没有听我的。再次听到Kazuo菌消息的时候,他上了新闻,在徐家汇的Wagas遭遇情杀……关于他的故事有空再说吧。第一次裸辞,我并不慌,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炒股!2007年,股市奔上了6000点。我揣着几年攒下的3万元,大步流星开户办网银,准备借股市把婚房的首付给变出来。 之后就没啥好说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我是5900点进去的就够了。 (我的自信不是无水之源)求职还得继续,女友还等着洞房呢。春节一结束,我就开始了这段比股市还折磨人的求职之旅。原因无他,太伤自尊了。99%的简历石沉大海,1%的良心雇主写了拒信,难得有面试通知,面试完就没有然后了。一种“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的感觉。我可是站在徐家汇天桥上立誓要征服这个城市的男人!(大家感受一下万车来朝的体验)从2月底找到4月初,收获如下:简历投递次数:+∞收到面试邀约:不超过5次收到offer:并没有体重上涨:快10斤我一度立誓:不给回音的企业,以后就不用他们产品了。后来发现不行,打击面太广,精准打击了我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有小伙伴焦虑的问我:,我都第一时间唱给他们听: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求职面试;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企业只是挂着JD收简历。4月初,家里长辈看不下去了。没当面施压,找了位职场导师,来和我吃饭开导我。按照导师的建议,我在简历里附上了自己的文章,讲了讲我对求职岗位的理解和看法——当年字写得不错,所以我特意手写,想要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很顺利,拿到四次面试机会,3次拿到offer(详情见:)。其他offer都忘得差不多了,谈谈最后一个,5月份,当时我已经选了一个offer开始试用期,这时候一家荷兰的人力资源公司又打电话过来请我去面试,汇报对象是公司的总经理荷兰人,一贯崇洋媚外的我自然动心了。于是,12日下午到公司,因为不好找(16楼)我已经晚了2分钟,而荷兰老板又再接再厉拖了10分钟,一共30分钟的面试,只留了差不多15分钟,前面可能也是个面试,那意味着前面一位很可能抢占了我的时间……嗯,胸罩。进门一看,荷兰人看起来很疲倦,没什么精神……我心里暗暗叫苦:这胸罩起码是D罩杯的。前两个问题都算是常规问题,而我的回答也没啥亮点:1.你为什么离开前一家公司?寻求更好的发展(老板不给我缴金)2.你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公司?……是你们主动找到我的(这算不算怼)深感状态不佳,头晕,大约是昨晚没有睡好,觉得荷兰人背后的窗户窗帘都在晃,这估计是史上最糟的面试状态了吧,不行,我不能睡,我得起来嗨……然后荷兰人抛出了第三个问题,职业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感觉楼在晃?面经上没有出现过这个问题啊,老板你不按套路出牌啊……看着荷兰人严肃的表情,我反应过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晕,于是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我以为你办公室高级货,会定时旋转……”近50岁的荷兰大叔爆笑两声,一个箭步窜出门外:“同事们,感觉楼在晃吗?”有人回他:估计是隔壁工地在打地基。荷兰人一脸”我读书少你别糊弄我\"的表情:“还是这位Sean说得有趣,他以为我这fancy办公室能自转。”随即号召同事们:可能是地震,大家下楼避一避,记得走楼梯。那一天,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地震,地震波一直波到了上海。 (车震还没体验过,楼震先体验过了)结果,15分钟的面试,被无限拉长。在下午两点的阳光下、花园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谈笑风生2个钟头(荷兰人本来也无处可去),顺利拿到offer。入职后我瞄了一眼几个竞争对手的履历,都比我强,要不是这个突发状况我估计是拿不到这份工作的。所以说求职这事,全靠运气拿到offer自然欢欣鼓舞,但拿不到也不用自我质疑。愚人节写一个所谓知乎大V的真实故事。部分转自之前的回答: ","updated":"T07:32: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8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32:4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576cff7c6b360fae61cb6f6e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86},"":{"title":"职场人应该做喜欢的工作还是擅长的工作?","author":"sean-yenan","content":"去年在参加 时,回答过一个问题。当时我的看法倾向于选择喜欢的工作。但是之后遇到了一个姑娘,她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并以她的故事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让我从姑娘的故事讲起。2006年,一个80后中国女孩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即将开始职场生涯。她已签约了顶级咨询公司波士顿,但这并不代表她的未来必将锦绣未央——泯然众人的咨询顾问多了去了。摆在她面前的是两个方向:营销:她最擅长的,在读沃顿之前,她就自己创业做过电商;销售:她最喜欢,最有激情的,读书的时候她甚至在学校卖过电话卡。她该如何选择?传统概念中,选择职业方向,有三方面需要考量。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在《the start-up of you》书里提过,选择职业方向时,有三方面需要考量:1. 资源(Assets):包括我们擅长做的事情,专业出身和技能;也包括财务方面的资源,是否有经济压力,是住在市中心自家的房子里,还是郊区合租的蜗居里;还包括人际关系的资源,爸爸是不是小目标一个亿的王健林。2. 抱负(Aspiration):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进入哪个领域?人生理想是什么?3. 市场现实(Market Reality):这个市场需要或愿意雇佣怎样的人,尤其是为此出高价。传说中的Dream Job,融合这三点,与个人理想吻合,发挥天赋和才能,还能挣大钱……不过现实往往骨感,当擅长和热爱的工作无法两全时,我应该如何是好?我的建议是:做足功课,拥抱变化,跳出自己的舒适区。1.做足功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日常咨询中,有不少小伙伴问过这样的问题:我喜欢做A工作,但是如今公司让我做B工作,我是不是该辞职?我很为年轻人的主动思考感到高兴,但在纠结选最爱还是最擅长时,小伙伴们经常忘记反思:我了解自己吗?那是我最擅长的领域吗?首先,会做不代表擅长。在学校足球课上,过同学如过木桩,却不见得适合参加职业联赛;负责学院社团的组织工作,不意味着就是天生的Leader;在知乎有1万粉,不等于社交媒体运营能力在公司里鹤立鸡群。再者,想象并不能照进现实。有些新人对工作的了解常常建立在电视剧或者自己的想象上,看部《地产风云》就要去做建筑师,看完《杜拉拉》就要做HR。大学生来面试做咨询顾问。而他对咨询顾问的认识仅仅是:“给客户提意见”,“画PPT”和“讲PPT”。很多人喜欢的是咨询工作的光环。但熬夜做报告,枯燥重复地在Excel里挖掘数据规律,以及替客户背锅赶稿的脏活累活,也是咨询工作的一部分。没有真正了解过工作,所谓“喜欢的工作”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喜欢”。一旦接触到工作中艰难的部分,这样的人立马就举手投降了。2. 拥抱变化,承担合理的风险还有小伙伴来问:我是学XX专业的,毕业后完全用不上专长,我是不是该换工作?听起来没毛病,但这种思维并不可取。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本专业工作),是最稳妥的做法,不见得是最正确的做法。在我看来,热爱的工作优先级高于擅长的工作。首先,年轻代表着无限可能。不该抱着一颗树(专业)吊死,多尝试几棵树才知道哪一颗吊得轻松舒适,哪一颗不会吊出腰椎间盘突出。职场新人可塑性极高,若是热爱的领域,用心钻研,零基础也可能迅速摸清套路,几年内成为专家。此外,市场趋势千变万化,科技迅速发展,你的专业/擅长的领域,没准5年后就被市场所淘汰了,在15-20年前,遍布城市的机票代理,如今早已被互联网旅游网站取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应运而生,例如大数据分析师,社交媒体运营,甚至程序员鼓励师……大多数时候,好机会都会与风险共存,让人望而却步。如今,职场人普遍有焦虑,拼命屯诸如《一个小时/一节课掌握终身受益的XX技能》的网络课程。但对于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却踌躇不前,在舒适区越陷越深。过于舒适的环境,往往会成为进步和成长的阻碍。勇敢地接受风险的同时,也就给予了自己更多的可能。3.足够投入,就能成为专家让我们回到故事最初的那个女孩。她最后选择了读书时最不擅长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我告诉波士顿的前辈们,我要选Supply Chain,而且是最难的Supply Chain。于是他们把啤酒行业的Supply Chain给我了,这个行业要求隔天送达,居然还要求成本控制。”姑娘在这一领域打磨了4年,不出意外成为了供应链的专家。之后,她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电商行业,很快她意识到,供应链是成为电商领域大咖路上必须攻克的一环:淘宝要举办一场国货专场,要求她的团队在24小时内提供全套的包装,视觉,设计,营销打法……这对她的团队很挑战,但并非不可实现,然而有一个小问题是她无法解决:外企换包装有点慢,需要1年半。供应链出身的她,很快就有了备选方案:换包装不现实,那就换镀标——镀标是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她打动了淘宝,拿到了流量,兑现了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这个女孩的名字叫郭璐,先后担任VF集团亚太区战略和零售事业部负责人,强生中国的电商业务副总裁岗位。她将12个国际品牌带入中国,实现了从零到一个亿的飞跃。她在强生两年内,把强生从年销售额不足8000万的线上销售额增至一年10亿。如今她已经开创了自己的创业公司郭璐的成功我们无法复制,但她无惧挑战,拥抱创新的职场信条,给了我们职场人很多启示。《闻香识女人》中艾尔帕西诺有一段著名的演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知道正确的方向并不难,难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坚定走下去与诸君共勉!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以及我的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安利其他回答:
","updated":"T12:05: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10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05:3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a177ee8ce8e0ff85cc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103},"":{"title":"上海30岁月入3W,为什么还是焦虑?","author":"sean-yenan","content":"我不喜欢散布焦虑感。更不喜欢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断章取义去蛊惑人心,也没兴趣给房地产行业站台。但是很不幸,房地产行业的微博大V,未经许可,断章取义发布了我在知乎的原创内容:。前些天路过徐家汇,小伙伴指着这里的房子说:单价都快10万了。旁边有小伙伴应声答道:该啊,这个地段是要这个价格了。我心里顿时一万只草泥马开始奔腾:“凭什么?”这是一个神奇的市场,通过消费人们的焦虑感,通过饥饿营销、请人排队、虚假成交,甚至腐化官员的方式,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把房价炒高了10倍。已经不少人被洗脑:再高的房价,都很合理。在2017年的今天,即使是赚钱最多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人,都没法负担得起房价。房地产,正在严重透支了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昨晚无数朋友在微信里告诉我:被我刷屏了。刷得最起劲的是一群房产中介。我呸!我之所以拿房子作为例子,是因为题主在提问时,最焦虑的是房子。而我的本意是:职场人需要收入来源多样化,绝非鼓吹“何以解忧,唯有买房”!以下是原文,从焦虑的三个维度我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你焦虑,是因为你月入三万的姿势不对!如果你月入三万的组成是:月薪1万,另外四套房子租金两万。你绝对不会焦虑。单论薪水,在这个城市里,月薪比你高的,目测不到100万人。然而,薪水高,在上海并没卵用。以月入3万为例,以2016年的基数算,税后2万2,不吃不喝一年26万出头,加上年终奖算30万好了。30万可以活得不错,但是焦虑会伴随左右。我的建议是:调整期望值或挖掘自己潜力,多样化收入来源。焦虑 = 未来的不确定性 x 事情的重要性 x 自己无能为力的程度。 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想因为孩子的出生,牺牲生活质量。\n\n其中,未来的不确定性:谁都不知道,房价会不会继续飙升; 重要性:不用说,居住的舒适度,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标; 无能为力的程度:一年30万的薪资净收入,想要够得着飞奔的房价,简直痴人说梦。说到底,就是房子。孩子出生前,我担心过很多,不仅是尿布和奶粉钱,舒适的童车;更安全的自驾车;未来孩子的教育开支和娱乐开支。但实际上,都不是问题!至少在房子面前,都不是!普通的100-120平方的Apartment,不需要小区多大,不需要楼多新,不需要多么靠近地铁,不需要周边配套多么成熟。这种普通的房子在上海的中环内,6万一个平方算很实惠的价格了,起步价700万,还得抢。月入3万的工薪族,国外旅游没问题,五星级酒店随便住,奢侈品黄金首饰,逢年过节也可以买一些。但换房子?够不着!题主说朋友买奢侈品,生二胎,国外旅游。这些说实在的,只要没有买房需求,20万年薪就可以日子活得很精彩。如果家里已经有一两套多余的没贷款的房子,可以收租金,日子过得比上班族舒坦多了。要消除焦虑,也需要从不确定性、重要性和无力感入手,三者中有一个趋近于零,焦虑就无处容身了。1.不确定性绞杀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是:马上动手!现在就把房子给换了,然后无论房价怎么变,都不纠结;日子也就苦几年,这几年不考虑旅游奢侈品了。当然绞杀不确定性的方式,并不一定把事情搞定,也可以是战略放弃:确定不买房了,钱花在其他领域,或者投资或者享受,只要一家人达成一致,不后悔即可。2. 重要性孩子的前途是否重要?居住舒适度是否重要?重要。但买了房,居住的舒适度就一定会改善吗?孩子一定会前途无量吗?如果转变思路,意识到孩子的未来是他自己的,父母该做的事培养他的眼界和能力。那么,带他出国增长眼界,和他一起读书增长知识,陪他玩增加他的安全感和交流能力,或许比买房,以及买房后忙得顾不上和孩子交流,来得更合适一些。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想要住大房子。3.能力职场人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薪水,这也是让我们最痛苦的地方。我们只靠薪水。无能为力的感受会越来越重,因为我们知道:时代在变化,后生可畏,他们能用更低的价格做我能做的事情。而收入来源单一,导致我们无法承受失业或重病的风险。即使是月入10万的职场人,他一样会焦虑,在投资界,这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篮子鸡蛋再棒,也会有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元化自己的收入来源。投资收益:可以投资房产,也可以投资债券、股市、甚至给自己买保险,存银行。有渠道有闲钱的,甚至可以投资一些初创公司。职业收入:可以是公司发的工资,也可以是兼职收益,甚至是可以通过帮助年轻人带来的额外资源(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别的资源)。我的老大哥朱宁童鞋有一句我很赞同的观点:职场人要具备能力,将我们10多年来掌握的经验,转化总结成能够让别人学习的洞察。利用知识经济的大趋势,来做一点微小的工作,同时为自己收获更多资源。 ","updated":"T11:26: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4,"likeCount":39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26:0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16ffc875f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4,"likesCount":391},"":{"title":"工资多高,我们才不焦虑?","author":"sean-yenan","content":"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有改动。前几天《上海30岁月入3万,为什么还焦虑》刷出了挺高的阅读量。不少4-5年没聊的老朋友读了文章,微信我聊他们的体会。丧心病狂的事情来了。乔大哥,外企中国区CEO,月薪10万+,不算股份和津贴。居然也说文章写到他心坎里了,他也很焦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把他拉黑。但我是讲(chi)理(huo)的,给了他一个请我吃饭解释的机会,同时听听他的故事。他年近50,兢兢业业从底层干起,一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每次跳槽都有新突破,在不惑之年拿到了一家外企中国区CEO的机会。他的职场晋升之路,虽说比不上马云马化腾,但在我们眼里,已是励志的童话故事。直到去年,亚太区换了个老板,不信任他,百般挑剔——童话故事就此崩塌。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都是这样的循环,小心谨慎哄好外国上司,然后一朝换人,新来的上司还是不信任他,害怕丢掉工作的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接着哄上司开心。心累。而他也没法主动逃离这死循环——一个年近五旬的高薪经理人,在市场上机会很少。而家里上有高寿老人需专人照顾,下有在国外读大学的儿子,老婆是全职太太。花销本来就大,少了这份10多万一个月的工资,根本没法过。何况月薪十万,被税和五险一金拦腰一刀,其实到他手里的并不多,在这篇的回答中,我罗列了数据。一直到乔大哥买好单,我都没好意思开口说我真实的想法:你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我回家鼓捣出这一篇文章,写给乔大哥,也写给依然为工资打拼的职场人。1.收入和投资一样,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出生在70年代早期的他们,幸运滴赶上了外企最辉煌的岁月。而不幸的是,晋升和涨薪是成为他们定义成功的标准姿势。那份死工资,无论是3万,还是10万,都不会改变我们焦虑。焦虑不仅是因为收入不高,更因为收入来源太单一。这也是我写下这段话的初衷!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分散投资”的思想。他认为,投资分散,可以降低风险。但分散程度越高,成本也越高。这个理论之后被价值投资大牛巴菲特发扬光大。对于职场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既没有精力广开财路,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也不应该抱着一棵树吊死。即使你有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你也会担心有一天母鸡不见了。乔大哥的问题,在于没有其他可靠的收入来源。即便是没有被老板怼,他也承担不起变故,比如突如其来的重病。他缺乏其他被动收入。房子有两套,但除自住的别墅外,另一套租金收入有限。股市倒是资深韭菜,教训一箩筐。他也没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角色自由(三个自由的概念,详见2.死工资是无法掌控的职业陷阱 20世纪首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怒怼过鸡蛋理论: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大错特错。我们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好篮子里,然后好好看住那个篮子。但是,薪资这个篮子,职场人无力掌控。1.薪资由公司情况决定公司业务发展,薪资才有盼头。然而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企业发展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根据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薪酬调研结果,去年的平均涨薪不过6%,还跑不过日渐下滑的GDP。而在一些落寞的行业里,能力再强,拼劲再足也没用。行业整体状况堪忧,员工能做的其实不多。人们之所以选择就业而非创业,是因为薪资收入来源更稳定。然而在一些夕阳行业夕阳公司里,薪水越高,风险反而越大。2.薪资由个人情况决定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按劳分配,个人能力越强做得越多,薪水就该越高。错了。薪水高低,更多是取决于市场水平,能做这个事情的人多,专业壁垒低;薪水就低。能做这事的人少,稀缺人才,如今天的VR人才,自然就吃香。互联网时代与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两大就业市场的新特征:学习成本大大降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知识分享变得更加容易。在线知识触手可及。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有经验的工作人群形成冲击。专业门槛不再高不可攀专业知识不再被专业人士垄断。在很多岗位,诸如投资顾问、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的经验再丰富,也比不过存储量和分析能力惊人的人工智能。未来,简单培训过医疗知识的普通人,或许也能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如同现在专家医师一样对症下药。那个时候,上了岁数、加不了班熬不过夜、还得请假去家长会的我们,如何面对身边那群思维更开放、资源更多、更有冲劲、而且成本更低的年轻人?这不,某些公司已经开始动手裁撤34岁以上的老员工了吗?3.思维方式的改变助力摆脱焦虑最后,我分享一个90后新一代职场人的故事。小伙子普通985学校本科毕业。无论能力、背景都不算顶尖。毕业后他没进入知名企业,而是找了一个比较清闲,不用坐班的会务公司。他在空闲的时候把自己租的一个房间重新装修,改造成了日租房,放到了AirBnb上,减轻自己的租金压力。 一年后,发现这生意靠谱,又开了分店,在淮海路上的弄堂里长租了一间老房,接着做Airbnb生意。不仅如此,凭借自身美术设计的背景,连续的装修经验,以及做Airbnb必备的拍照技能,他在小圈子内名声大噪,常收到媒体采访,他的家更被看作是“美爆朋友圈”的温暖小窝。如今除了本职工作和Airbnb房东外,他还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和装修设计师。……我经常会想,如今的年轻人利用各种机会来向老一辈职场人取经。讲真,如今年轻一代开放的思维方式,也值得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好好学习。再安利一下我的知乎专栏:以及个人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面试: 求职:职场类","updated":"T11:25:4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0,"likeCount":67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25:4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be003c1d1e31507ebe69c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0,"likesCount":670},"":{"title":"从空调温度到法规政策,女性职场路,都是HARD模式","author":"sean-yenan","content":" 今年的超级碗,奥迪推出了最新广告:《女儿》。片中,奥迪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群男孩赛车的故事。旁白里,父亲用低沉的声音讲出对女儿教育的心声,引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话题。争议随之而来,Youtube上关于这则广告的撕逼大战根本停不下来。作为一个养育女儿的爸爸,一个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我其实挺喜欢这则充满争议的广告:总要有人为职场女性发声。奥迪愿意砸巨资在超级碗这样的场合投放男女同工同酬的广告,对职场女性来说,不是坏事。(直到有美国人向我吐槽:奥迪说得这么漂亮,为啥董事会里一个女性都木有)1奥迪广告的依据是2016年美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同工情况下,女性薪酬平均比男性低21%。女性朋友可能会想:多久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呢?118年(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职场上的性别不公,始终存在。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妹子,还是资深的职场女高管,不公不仅出现在薪酬这种显而易见之处,也出现在一些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地方。比如办公室空调。到了夏天,职场人可以围观一下周边的女同事,有一样东西,是不少女性职场人办公桌边的必备——披肩。穿着披肩办公的妹子,虽说也是一道风景,但大多数妹子的初衷是:空调是不要钱吗?开这么冷。冻成狗了好不好。很遗憾,办公楼里中央空调的温度,最初也是根据职场男性的代谢率设定的。之后有专家调查发现:女性的代谢率远慢于男性,因此适宜女性办公的温度比男性高出3℃。2如果女性的职场路是困难模式,那么职场妈妈就是地狱模式。十多年前,当我刚刚进入职场时,汇报给外国上司。一次面试中,他从两个候选人中挑了一个妹子。旁边的助手立即提醒他:这个妹子还没有生孩子!他:So?助手补充:她已经结婚了还没有生孩子,那么没准入职后就会生孩子去了。他:So?助手:她生孩子去了谁干活啊?他:我招人,只看能力。按照你的理论,没生育的女孩不能要;那么生育过的妈妈们,也要照顾家庭,也无法全力投入工作,也不能要。所以我们公司就变成和尚庙咯(大意)。这个被拿来嘲笑他不懂中国国情的段子,却让我心生敬佩。如今企业招聘,很多是不招姑娘的。尤其是已婚未育的姑娘,在求职市场上如同瘟神一般。更有甚者,不得不招妹子的时候,给出具体要求:N年内,不能生孩子。对于这种管天管地管夫妻生活的公司,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然而讲真,这锅不仅应该只扣在企业的头上:08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不遗余力的保护员工的利益,保护女性员工的利益。这是好事。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慷了企业之慨,牺牲企业的利益。资本家不是傻子,会自觉用脚投票,拒绝招聘育龄女性员工。Anything looks like a favor to women would be used against them.任何看起来像是对女性的优待,最终都会反过来制约她们。如果政府除了从法律层面的保护外,还能从税收、社保等政策角度,真金白银的鼓励企业招聘女性员工,奖励那些为职场妈妈们提供育婴室、育儿培训等各种便利的企业,可能才是对女性员工真正的雪中送炭。03如今的职场女性顶着传统世俗观念,顶着职场的性别歧视,顶着看似优惠实则限制的法律条文,踏上这条艰苦的职场道路,努力奋斗,取得成就。她们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为未来的职场女性,扫清一些职场上的性别偏见和性别差距。女性如何在职场突围,取得成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的全球战略合伙人Jennifer Openshaw曾经给过一个4C建议:1. Company (雇主)有女性职场人问过我:如果面试时HR问到结婚生育的计划,我该如何回答。我的建议是:实话实说。这件事上没有必要隐瞒,相反这也是女性员工筛选企业的极好的方式。如果企业因为你要结婚生娃来拒绝你的话,不去这样的公司是你的荣幸。加入一家公司是一个挑战,可能会有诸多坑等着各位,面试提前说明的公司虽然low,但是至少给了你一条重要信息:这家企业的文化不适合准备结婚生娃的你,说严重点,不适合想过正常生活的人。这坑你非要跳吗?选择一家靠谱的公司,是女性员工需要具备的一双慧眼。从过往调研来看,越是成就高的企业,越认可女性员工的贡献;相应的,越是认可尊重女性价值的企业,其成就往往越高。2.Collaboration (合作)女性是天生的社交家。过往几百年的历史里,我们都能看到女性很重视与他人沟通的价值。也有调研发现,职场女性更愿意与他人合作。100年前的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只需要完成眼前这部分的工作即可。如今的职场,大量的工作在合作中完成,大量创新突破,是在合作中实现。而创新,这一被现代企业认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点工作,是很难通过闭门造车实现的。合作创新将是未来的趋势,天生善于合作的女性职场人,想要取得更大成就,就应该多多发挥自己这一领域的特长。<passion (同情心)妹子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在看韩剧时哗哗掉下来的眼泪,也是你们实现职场成功的要素。现代职场的运转速率极高,员工们都在拼命跟上节奏,而自身的感受很容易被忽视被遗忘。高情商的职场人,能够理解他人的难处和痛苦。而女性,几十万年来养育孩子的经验和体验。这种同情心同理心,恰恰刻在女性骨子里的优势。有些职场女性认为想要实现职场成功,就应该像电视剧里的女强人一样,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甚至一言不合大发雷霆。这种模仿男性的职场生存方式,如今已经落伍——职场在变,如今的职场新人,已经远不是唯命是从的风格。充满个性的年轻人更希望得到一个导师类型朋友类型的领导,而不是一位“驾校师傅”风格的教官。在如今的职场,你可能是领导,你有权威,别人或许不得不服从你,但并不会真心支持你跟随你。但真正有同理心同情心的职场人,才能发展成为出色的领袖。<fort Zone Courage (跳出舒适区的勇气)无论男女,跳出舒适区,总是痛苦的。对女性来说,避险是刻在基因里的天性,毕竟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中,敢于跳出舒适区和野兽搏斗的妈妈们,很难生存下去。反倒是避险的妈妈们,确保血脉的延续。因此现代女性无论是在投资、还是跳槽,做出企业的重要决策时,都会取向于保守。然而,这样就很难得杰出的成就。享誉全球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是职场女性的优秀榜样。而在职业生涯早期,她也做出过艰难的选择。为了获得更多机会,她为争取一个独立主持节目的机会,离开舒适的工作环境,前往芝加哥主持了一档收视率极低怎么看都火不起来的早间脱口秀节目。最终,居然成功在数月内,将几无收视率的早间档节目打造成了芝加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跳出舒适区,当然会害怕,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意味着我们能做出很勇敢的事情,而我们在尝试创新时感受到的不适和尴尬,恰恰是成长的证明。愿每一个职场姑娘,都能如花般绽放。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和同名微信公众号:其他职场女性相关回答:
","updated":"T04:57: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6,"likeCount":27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57:3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21a959cacefb0ca8c9ad3b7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6,"likesCount":273},"":{"title":"实习生招聘:我希望年轻的你,可以教会我很多东西","author":"sean-yenan","content":"关注超8万,专栏关注超2万,直觉告诉我,到了进一步收割粉丝的时候了……好吧,我需要招一个实习生。如我在所写的一个故事:过往,我有很多实习生小伙伴,其中有很多善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实习生小伙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灵感,也帮助我成长。最后离开的时候,有实习生会送点心蛋糕,已经下肚没法晒;也有不少和我一样喜欢码字的,就给我寄了明信片或者写了告别信(如题图)。我希望能继续遇到有想法有主见愿意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早作准备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坐标:上海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43F(K11)\n(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直达)。工作时间:上午10点-下午6点(捂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JD上写的都是10点到公司,明明我司9点开始上班嘛,你们这样好吗?难道我10点到,你们也10点到吗?)来干什么活:枯燥的数据处理工作(对不住了我懒我不肯做):市场数据的分析处理录入及图表制作;约占工作总量的20%;较为枯燥的翻译工作(对不住了我还是不肯做):员工福利和保险相关材料的翻译;约占工作总量的10%;社交媒体营销:微信公众平台/知乎的维护。约占工作总量的40%;有趣的设计类工作:H5的制作、邮件、PPT、海报等的设计,约占工作总量的20%;市场活动支持(打杂):行业活动、客户活动支持,约占工作总量的10%。我承诺,实习生不需要帮拿外卖!我需要怎么的小伙伴:本科(大三及以上)或硕士在读学生;熟练掌握Excel和PPT,PPT做得要比我做得好看会ps并有一定的设计功底(这是重点!)英文水平优秀(毕竟需要翻译嘛)每周3天(最好周一、三、五中至少能来两天)保证至少3个月以上的实习期;入职时间ASAP来了你会得到什么薪水:税前15/h,一天120元(不多,而且要交税……至少说明我们外企合规啊,想找份兼职赚钱的小伙伴就不用投简历啦)加班打车费报销日常零食水果:职场收获:美世的企业文化,和主流的美资企业类似,轻松愉快不怼年轻人;只要你愿意,保证能学到有关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咨询的知识;你来和走的时候,我会请你吃一顿允许你点一个菜的欢迎餐/告别餐;你喜欢听毒鸡汤吗?联系方式请将1)中英文简历,2)设计作品(PS/PPT/Infographic/H5)发送到:邮件主题:姓名-学校-专业-每周实习天数-实习持续时间(请在邮件中表明每周工作日哪几天是空闲的,务必要附自己的作品!否则不视为有效简历)。所有面试的小伙伴,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会邮件告知。 了解美世员工健康和福利业务,可以看我过往的回答:公司行为,瓜田李下,赞赏就不开了。求多多帮转(友情提示:赞赏我的其他文章,不会提高赢得这个岗位的可能性)","updated":"T09:11: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3,"likeCount":15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11:2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4f25b19f5a9aaa6b958fbb4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3,"likesCount":159},"":{"title":"Uber之殇:怎样格局的企业,值得员工追随?","author":"sean-yenan","content":"有一家公司希望招你入职。这家公司,硅谷巨头,业务涉及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共享经济和高端前沿的无人驾驶,前途无量。公司估值500亿美元,被誉为估值最高的独角兽。营业额发展迅速,2017第一季度业务量较2016第四季度增长33.84%。加入的员工都能获得高薪+期权,你会不会动心?你可能猜到了,这家公司是Uber。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Uber的员工都决定离职,原因是无法接受Uber的狼性文化。Uber性骚扰案件被主管骚扰、接着被HR恐吓的女员工Susan就在社交媒体上抱怨:Uber推崇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观,让公司里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及满嘴脏话、不尊重下属的上司。今天的最新消息,Uber全球CEO卡拉尼奇在投资人压力下正式辞职,导火索自然是他一手搭建起的狼性文化。即使卡拉尼奇下课,仍有7成Uber员工依然不相信公司会改善企业文化,3成员工计划离职。前途无量的行业,企业身为行业老大,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光环笼罩下的Uber,却因拙劣的企业文化,被职场人抛弃。那么,真正值得追随的企业应该拥有怎样的格局/企业文化呢?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尊重员工/把员工当人。进入一家尊重人的公司,我们担心的很多因素都会随着化解:上司蛮横无理?在尊重人的企业里这种人很难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HR投诉;要学习机会?尊重人的企业,懂得人的价值,员工的培训、轮岗机会也会很多;要职业发展?尊重人的企业,会安排经理定期与你沟通职业发展路径,为你提出建议,甚至在公司里帮你配对资深老板作为Mentor,在你有职场困惑时可以随时咨询;担心薪资不高?重视人才的企业,本身企业在员工身上花钱的定位就超过市场中位值,还会定期评估薪资在公司内部的公平性。担心福利不够好?越尊重人的企业越会想着花样推新福利,参照谷歌腾讯的死亡福利;要工作生活平衡?好公司懂得健康的员工效率更高,靠高压取得的业绩无法持久。道理我们或许都懂,但职场人如何了解识别企业文化?分手见人品,看企业如何对待离职员工人走茶凉是常事,很多企业对待离职后的员工都或多或少有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行为,比如人走了就没年终奖了。 要说不给离职员工发年终奖是不合理的职场潜规则的话,如果企业有以下行为,职场人就要千万小心了:说离职员工坏话;员工提出辞职后就不让员工享受公司福利参与集体活动;在离职手续上百般阻挠;合理报销拒不批准。有些企业领导,让我们加班干活时,动不动要我们自我反省格局是不是不够大。但到了自己身上,吃相各种难看。我一个朋友,跳槽到新公司,请我吃饭,过了一会儿拿着手机向我吐槽: 他的老上司在开例会时大肆贬低他的人品和能力。被老同事偷偷的录音发给他了。他问我,这怎么办?这锅我不能背啊。我回答:这锅他自己亲手给自己背上的。他这些话,对于已经离职的你不会有任何影响。相反,会给其他在职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如果有一天离开,也会是这个待遇。Uber在分手时的做法更恶劣,不但未与员工做任何沟通,还偷偷摸摸摆了员工一道。 在合并前夕,总部给中国区所有员工发出邮件,要求他们务必安装一个名为「Global Protect」的软件。至于这个软件的功能是什么,邮件只是简略地说,可令办公环境更安全。一个好奇的员工查看了软件的根目录,发现令她毛骨悚然的真相:这一软件有权利抹掉电脑上的所有数据。还能锁定屏幕、更改设置、应用程序和媒体管理等。「Global Protect」在合并前几小时发威:但凡存在电脑里的文件——不止是那些核心商业机密,还包括司机工资单、外部合作协议、日常照片,甚至实习生的毕业论文——变成乱码文档。包容性文化:企业如何对待职场妈妈如今劳动合同法对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员工的保护,已经到了极限。确实有极个别女员工也利用这一点,找到东家生孩子,生完孩子拍屁股走人。但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有些企业借着这个由头:拒绝招聘女性;强行要求女性员工承诺多少年之内不生孩子;劝退怀孕女员工;通过转岗,加工作量,甚至辱骂的方式逼走怀孕女员工;给全公司未育女员工排生育计划;……我理解资本家有时候也很不易,但这种举动至少说明两点:无论你怎么高喊员工一家亲,共同奋斗拼搏,但事实上你会翻脸不认人;公司不但格局小,前途也是渺茫,只要有人不干活,老板立马就崩溃了。无论是男性员工,还是女性员工,我们无产阶级的屁股别坐歪,今天公司可以整怀孕女员工,明天就可以收拾生了病的男员工;现在拒绝招聘育龄女性,之后就不会招聘有病史不能加班的男性。今天,你身强力壮,加班效率高过女性;但是,你不会变老吗?那时候企业照样会让你滚蛋的。相反,那些为职场妈妈提供育婴室等各种便利的企业,首先说明人企业足够强大,养得起暂时不能干活的headcount。其次,男女搭配,不仅是干活不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多不同的思路和更完善的思维方式,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好处。患难见真情,看企业如何提供保障福利企业福利,往往最能体现企业文化。如果企业仅仅专注于”美女按摩“,“年会大奖约女优”这种话题感十足实用性打折的福利,那么其企业文化也可见一斑。我始终认为:愿意在保障福利上为员工花钱的才是良心企业。比如谷歌和腾讯的死亡福利:员工活着的时候,他对企业有价值,企业当然要好吃好喝哄着。但是福利如果能覆盖家人,员工就算死后,你家用我贴,你孩子读大学我赞助。这才是良心。这福利很花钱吗?其实并不贵,背后也有保险公司兜底,但企业这份心思,说明了企业的文化:我们会好好照看我们的员工和员工家属。再比如,失能险:你生了一场大病,失去工作能力了,那么收入就下降了。保持不了原先的生活水平了。怎么办?就靠爱心捐款吗?有些外企就给员工想到了,我给你买保险,如果你失能了,保险公司给钱,保证你生活水平不下降太多。再比如说星巴克最近推出的父母保险福利,那都是企业HR花了心思的作品,员工年轻不需要太多医疗类福利,但他们的父母不年轻啊,那企业帮助员工尽一份孝心,提供一份保障。同样,能够给员工买寿险、重疾险、医疗险,安排员工各种方式锻炼身体的企业,那是企业确实为了员工考虑。而那些你能干活时给你塞高薪,你一旦(暂时)不能干活时把你一脚踢开的企业,吸引人才,会越来越难。总结:我列出的三点,其实是一点:无论离职、怀孕或是生病死亡,当员工(暂时)失去价值时,企业如何对待员工?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企业的格局——企业文化!评论区有人问:员工都没价值了,凭什么让企业还给你优待?那就看看自然界吧,那些鲜艳的羽毛,巨大的犄角,可以展开的长尾巴,都是生存的累赘,甚至是威胁。但这些特点也清晰得向异性传递一个信息:“世界这么乱,却可以活得这么得瑟,一定很牛,跟着他,我也会有安全感!” 当企业发现员工没有价值就肆意当废物一样甩掉时,企业也在向其他员工传递一个信息:等你没价值的时候,你也得滚。那么你觉得其他暂时有价值的员工,是会继续尽力为公司奉献自己的价值,还是保存余力,甚至狡兔三窟,三心二意给自己找其他机会呢?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文章整理自回答: Global Protect软件那一段来源自:《人物》报道 作者:\n\n
谢梦遥","updated":"T09:59:2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1,"likeCount":14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59:2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54d78de6185cfa8c2b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1,"likesCount":143},"":{"title":"怎样的企业文化,能让最优秀的员工集体哗变","author":"sean-yenan","content":"引言:有一家企业,在自己的行业里排行全球第一,这么多年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他们始终是全球最强。准确的说:不是针对谁,在这家企业面前,竞争对手都是渣渣。然后,有一天他们表现杰出的总经理被董事会明升暗降,发配去闲职。结果公司最出色的业务员爆发了,拒绝跑业务,反而在公司群里刷屏:这一刻我无心恋战,只为思念刘胖总。好了,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了。这些年来,乒乓球拿金牌不是新闻,不拿金牌才是新闻。大家对世界杯打成全运会习以为常,而国乒也干脆用上了小推车推金牌。组织的矛盾往往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爆发,鼎盛王朝轰然倒下的案例并不多见——上一个是谁?大约是上周提到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貌似还是文化。?举国体制是个什么文化?(何智丽负气出走前,也曾为中国队赢得金牌)举国体制优劣并存,那些群众基础有限、商业化困难的体育项目,获得了举国体制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就能翻身成为世界强队。另一方面,举国体制的问题也很明显: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衡量绩效的就只有金牌和冠军。所以,为了成绩,打破底线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有点像Uber文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让球,当年何智丽的负气出走,我们现在都知道原因了。比如禁药,“中华鳖精”。再比如领导不容挑战的权威。得奖先要感谢郭嘉……当年,姚明NBA全勤之余,还在为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奔波,最后由于疲倦导致应力性骨折,严重缩短了大姚的职业寿命。而想在打夏季NBA寻求好东家的王治郅,则被排除在国家队多年。昨天已经看到发言人的谴责,而今天接踵而来的是国乒三将的“致歉信”。显然,位高权重的董事会,并不准备向优秀的业务员妥协,至少表面上不会。为了成绩,可以牺牲所有人;为了权威,可以牺牲所有人的文化;怎么可能比光明磊落的刘国梁相提并论。?不懂变革管理,如何做变革?更换总教练,改成原先的教练组模式。这会是个复杂的过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在人力资源领域被称之为: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国乒不是没有过变革的历史。2003年国乒痛失男单金牌时,就有这么一次变革,推翻了原有的教练组模式,正是刘国梁临危受命,带队重回辉煌。(刘国梁带队赢得08年奥运会男团冠军)为什么刘国梁主导的这次变革能够成功?刘国梁的聪明、口才以及对乒乓球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他懂人性。通常来说,换领导,对于员工来说意味着“忐忑不安”——这很正常,它打破了团队的原有模式。员工面对新的不确定性,未来如何走?谁来继续带队?如何保证未来的成绩?向总经理动手意味着什么?我自己有没有风险?想要成功,首先需要自上而下去推动变革(自下而上,那是革命)。以领导人个人的魅力来鼓舞团队,刘国梁自己拿到过7个世乒赛冠军、2个奥运会冠军。在他上任时,他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激励队员,很快让国乒重回正轨。紧接着是:及时有效的沟通信息。在变革中,很多时候下面的员工是恐慌的,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变,没人告诉你原因,你自然而然会往坏处想。这里的沟通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和队员说:我们要扁平化,所以我们要把刚刚连任的刘国梁送走。这不叫沟通,这叫通知。在变革同时,也必须收集普通员工的反馈。这次换人但凡有像样的尊重和沟通,国乒不至于冒着自毁前程的风险,集体兵谏。最后是做好准备应对突发问题。变革瞬息万变,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很正常。总局显然没有考虑到这种风险——大爷做惯了——预案是什么都没认真考虑过:这里的预案不是删帖、不是禁止队员发微博,更不是塞给队员一纸道歉函。相反,刘国梁懂得:任何重大的变革都会产生“人的问题”,这才是变革的核心因素:刘国梁不仅了解几位爱将的特点,对年轻队员他也都很了解,能把他们的特长、弱点说得很清楚。甚至是队员的家庭情况也都了解。他正是凭借这种领导方式,获得了全体队员的爱戴。总之,想要炒掉刘国梁这样的主帅,总局需要向刘国梁多多取经。?国乒的兵谏,职场人别效仿国乒的兵谏或许已经成功。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齐刷刷站出来支持前老板,全国的网民,体育媒体一股脑全站在刘国梁和国乒身后。声音难免上达天听。如今国乒自觉贴上道歉函,不像是被强压的结果——敢发这种微博的没理由怕强压——多半是上峰已经屈服,需要一个下台的台阶。但在职场里,跟老板兵谏,是没啥好下场的。向上管理,需要的不仅是能力,更多是情商。小孩才论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你的诉求,在领导眼中也同样兼具利和弊。比如你想加薪,大企业的领导一般不会在意具体的数字,更在意的是给你加薪带来的利弊。给你加薪,好处是你的士气提高了,留住了你。但可能存在其他弊端,其他同事听说了感觉不公,可能会离职;给你单独开特例加薪,是坏了规矩,或许会有其他同事也跟风要加薪。你如何站在领导的角度,帮助他解决他的担忧,是你能否加薪的关键。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虽说总局不对在先,这么重大的决策,没有和队员沟通,听取队员的意见。但群发微博这种矛盾公开化的反馈方式,无疑会让职场人成为变革中的牺牲品,领导不可能公开服软,这涉及到他的权威。而我们普通职场人,没有世界第一的能力,千万不要装世界第一的逼格。妥当的方式是单独沟通,也切忌给领导留下抱团的负面印象。再说一件真事。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在前东家。经济形势恶劣,管理层不得已考虑撤销一个分支机构,而这个分支机构里坐着一只极为出色的团队。管理层还在讨论以何种形式安抚弥补他们的落差,以保留住这个团队。结果得到风声的团队,一夜之间写了份请愿书直接寄给总经理,没有单独的沟通,没有事先打招呼,跳过负责的总监直接将军总经理,让管理层立马改了主意:立即关闭分支机构,重新分拆这个小团体。写在最后 我一直坚信:组织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想要解决人的问题,必须从人性出发,以沟通为渠道,搭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才能让组织的工作一帆风顺。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大胆启用年轻教练刘国梁的国乒曾是这方面的专家。可惜……公众号(知乎专栏):瞎说职场相关回答:; ;","updated":"T12:01:5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5,"likeCount":76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01:5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15cb35b1fdc2a60847f0d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5,"likesCount":762},"":{"title":"变形金刚5的口碑崩盘,教会了我什么","author":"sean-yenan","content":"周末看《变形金刚5》前,老婆给我打了预防针:据说是史上最烂的变形金刚。平胸而论,变5还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如果观众不在意剧情的话。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学会做减法,学会忍痛割爱,而变5应该删减的人物、内容实在太多了。想讲的内容太多,想塑造的形象太多,想埋下的伏笔太多,反而导致逻辑无法自洽,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居然还有不少细节没讲清,不少情节又显突兀。(有剧透,慎读)?擎天柱的黑与白先说逻辑。擎天柱,直奔塞伯坦星而去,一落地不到3分钟就黑化了——我汽车人第一大勇士,这么轻而易举的就大反派昆塔莎三言两语洗脑——推销中老年磁疗床都没这么容易好不好?当然看到最后我也明白了,导演麦克贝想给我们讲一个道理:凡事都要认真,一味追求快,结果没黑到位,聋哑基友一声吼,立马千树万树梨花开。深藏功与名的大黄蜂表示: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两秒后,那把剑的主人会彻底的爱上我,因为我决定音箱电源接上。参考数据:《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忽悠深爱他的紫霞,还花了四分之一柱香呢。所以说我们柱子哥爱大黄蜂,肯定超过紫霞对至尊宝的爱,建议换个电影名:变形金刚之热血少年身受蛊惑误入歧途,聋哑基友深情表白唤回良知。此外,地球怎么变成“宇宙大帝”,我也是一直没看懂。最初以为是反派忽悠擎天柱,但后面彩蛋里,大反派还是信誓旦旦喊“宇宙大帝”,能不能稍微尊重一点原著吧。?龙套太多,这是要抢戏啊刚开场,穿越到《冰与火之歌》,差点以为走错片场。亚瑟王带了一堆骑士和一个酒鬼巫师。回到现代,一个英姿飒爽的小美女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讲道理,我们影迷都是为了看颜值来的。妹子好看,而且本事不小。分分钟搞定变形金刚的特勤组,在她面前不超过30秒,损失三台机器人。我以为,这带着主角光环的妹子,应当是核心人物,还会有精彩表现,结果,随后的2个小时里,她除了添乱外,最出彩的表现是鼓励她的小灵通机器人:你长得丑,没人会在乎你。所以组织安排你去炸碉堡。讲真,开篇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第四部的主角凯德回来了,前三部的配角席梦思特工(Agent Simmons),加上原来和博派汽车人共同战斗的美军帅哥(老了好多),这么多旧人回归,加上新的故事线,麦克贝导演很有野心啊。显然是要干一票大的:史诗级大片。但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我翻了演职人员表,大约分这几波:凯德系:凯德,声音出场的凯德女儿,抖段子挨沙包的黑人助手,开局亮眼之后酱油的小美女伊莎贝拉和她的跟班小灵通,以及大黄蜂带队的博派汽车人,机器恐龙。共济会:耍帅自杀的安东尼·霍老爷,梅林唯一血脉女主Vivian,以及她家八卦的七大姑八大姨,多才多艺的机器人长老,讲法语装逼的兰博基尼(据说是补天士原型),以及一战时期的老坦克。还有一堆挂在墙上的伽利略、爱因斯坦等历史名人以及把绝密信息藏在动画书里的Vivian她老爸。美军系:前三部的诺伦斯上校、黑人小哥、将军都回归。多了一个专门负责追杀变形金刚的特勤组。英伦系:电话里骂普京娘的英国首相,保安和军情六处。霸天虎:威震天从美军那里换来的一群霸天虎,居然还有4位谈判律师。看到这里我急坏了,这么多这么狠的霸天虎,美军你这是作死啊。后来当看到擎天柱一剑秒掉6个的时候,顿时心疼威震天,这哪里是威震天以身犯险跟美军讨价还价讨回来的精兵强将,根本就是擎天柱20块钱+盒饭从路边找来的群众演员嘛。历史系:亚瑟王、圆桌骑士、巫师梅林,和一群和亚瑟王谈笑风生,并守护梅林魔杖的古代变形金刚,他们倒是不抢戏,组合成的三头龙那么吊炸天,但除了在揍擎天柱时狠一点外,基本上不出镜。反动势力:昆塔莎和她的跟班。科学系:听Hello酷狗的科学家小哥(长得很像前一部喝舒化奶和李冰冰搞暧昧的商业大亨约书亚·乔伊斯,补一句,这哥们也出演了,这次穿越演巫师梅林)。广告系:Hello酷狗和UI设计丑到恐怖的优信二手车。别忘了,还有在古巴和变形金刚踢沙滩足球的席梦思特工,以及被塞了6各个羊角包的地球(宇宙大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