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学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黄埔长洲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处,是一座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四面环水、方圆6平方公里的美丽小岛,岛上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自古以来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和虎门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清朝末年,还在这里创办了广东陆军学校和。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两所学校的原址上,创办了“黄埔军校”,它的全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 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也使他得到很大启发。 &&&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欣然接受这个建议。 &&&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他回到上海就多次与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 &&& 1923年8月,他委派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赴苏考察政治、军事。他还亲自勘定黄埔长洲岛做校址,把建校工作抓得很紧。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林伯渠等人也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谈,讨论了两党合作共同革命问题和如何建立革命军队问题。&&& 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钟楼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深、、林振雄、俞飞鹏、、邓演达、为筹备委员。中国共产党委派张崧年(申府)参加筹备工作。&&& 1月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长洲岛的原清代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为军校校址。2月6日,在广州南堤设立黄埔军校筹备处。孙中山并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 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在同一天,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不久,孙中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重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入校。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成立&&& 两年前的6月16日,是陈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为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 6月16日国共两党人士500多人,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临致词,发表重要演说,指明军校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他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孙中山还亲自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 军校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部和总教官室。后增设教育长、参谋处长,教授部与教练部合并为教育部,政治部一仍旧制,其他各部均改为处。后又增设军法处、军械处和入伍生队总队长。教学贯彻执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军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亚和泰国的革命青年。 &&& 黄埔军校建立后,孙中山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巨大的关心和指导,同时孙中山也非常关心军校的建设和发展。1924年8月31日军校开学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到军校视察。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并根据“亲爱精诚”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为商讨国是北上之前,特来军校检阅学生的演习,赞许学生“ ,努力奋斗”,还叮嘱师生:“不论是国民党员或是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当他获悉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骨干的东征军胜利的消息时,马上电告广州黄埔学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爱惜黄埔学生,并对随军东征的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当军校领导向学生们宣读孙中山先生发来的电报,宣布军校学生克日开拔返校时,全体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军校的学生在孙中山办校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和训练,具备了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1924年10月,军校师生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之乱,首树军威。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南征,先后击溃了陈炯明、、邓本殷等反动军阀,从而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26年又参加北伐战争,连战皆捷,战果辉煌。 &&& 校本部是军校的最高领导,它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组成。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部。政治部先后由戴季陶、周恩来、汪精卫、邵力子、熊雄等人为主任,聂荣臻为秘书,恽代英为教授部主任教官,胡汉民、肖楚女、张秋人、安体诚等人为政治教官;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李济深为训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聘请鲍罗廷为总顾问,还聘请加仑将军等几十名苏联红军干部担任顾问或教员。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学制为6个月。1924年10月,黄埔军校创设教导团。团、营、连均设党代表。&&& 黄埔军校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军事教育分为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个方面,既学习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射击规范等军事理论,又教以制式训练、实弹射击和野外演习等军事技术。政治教育以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课程有: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主义、社会进化史、经济学等。周恩来亲自给学生作过《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武力与民众》等讲演。谭延凯、张静江、毛泽东、刘少奇、苏兆征、何香凝、鲁迅等人也应邀到该校作过专题讲座。军校的政治工作以共产党人为主体,他们被"视为学校中的革命灵魂。"&&& 黄埔军校师生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模范作用。&&& 如民国13年(1924年)10月在镇压商团叛乱中,军校师生英勇出击,配合友军采用"火攻",仅一天内就彻底打垮叛军。次年初,盘踞于东江的陈炯明乘孙中山病重北上,广州国民政府群龙无首之际,悍然发兵进犯广州。广州国民政府组织以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两个团为主力的"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同年6月,驻广州的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乘革命军远征东江,在广州举兵叛乱,广州国民政府危急万分。黄埔学生军奉命回师广州参加平乱,很快击溃叛军,保住了广州国民政府。这时,被打败的陈炯明卷土重来,国民政府于同年10月举行了第二次东征。这时,黄埔学生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第一军。他们攻克号称天险的惠州城,接着,东征军分三路直捣东江,于11月初收复东江,平定了广东最凶顽的军阀陈炯明。
贡献&&& 民国15年(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团参谋、营长曹渊、许继慎、连长卢德铭和袁也烈等是黄埔军校第一、二期毕业生。该团在汀四桥、贺胜桥的关键性战役中,创立奇功、北伐军从此,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半个中国。&&& 民国15年(1926年)3月1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日举行成立典礼。校长蒋介石、国民党代表汪精卫及各部处主任宣布就职。&&& 从民国13年(1924年)5月创办至民国16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共培养了2万多名干部,其中除了第五、六期是在蒋介石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毕业外,其余1-4期共4981人,都是大革命时期毕业的,大都成了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有的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军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26年3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集中统一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把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四、五、六军开办的军事学校合并到黄埔军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还先后建立潮州、南宁、长沙、武汉分校,军校改组时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 黄埔军校的创办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孙中山准备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时,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何等重要。他决心仿效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础, 创办黄埔军校,是孙中山革命事业中的重大决策,也是他历经数次挫折和失败后作出的英明抉择。 &&& 在参照苏联模式后,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军事政治人才。为此国共两党对该校都极为重视,皆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60多年后,当年的学员对当天依然记忆犹新:当日检阅台正中央高悬校训:“亲爱精诚”,两边配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正是孙中山试图通过黄埔师生为纽带,团结两党共同革命的写照。&&& 然而历史的书写并非一厢情愿。黄埔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从一开始就是全国军事精英云集之地。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人戴季陶因国共合作,在军校开学12天即辞职,预兆了未来黄埔师生的分裂。此后,周恩来从法国回国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建黄埔军校后,决定在全国19个省招生考试。由于当时全国许多省区阀统治下,无法正常报考,只能委托各地党组织及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物色和介绍。尽管如此,报名人数依然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三倍多。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对创办黄埔军校给予大力支持,除派来军事顾问小组外,还向军校赠送了大批武器和经费。而蒋介石则从保定军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中挑选众多人员任教职。&&& 20年后,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共产党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十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9人。由于国共两党分裂后,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的军校,所有黄埔出身的共产党将领都毕业于前五期,如此密集程度,在世界军事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的。 &&& 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政人才。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因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希望,而成为国共双方争取的对象。许多黄埔学员同时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随着两党的彻底决裂,不得不从同学变成敌人。在邓演达倡导下建立的黄埔军校中间派“黄埔革命同学会”被蒋介石全部逮捕后,黄埔军校的学员只能成为朋友或者对手。尽管国共两党同学曾经共同参加北伐东征,但随着“中山舰事件”,此后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黄埔军校学员彻底决裂。从1924年一直到1950年,黄埔师生断断续续相互对峙交战26年。&&& 抗日战争是黄埔师生可以称得上的“第二次合作”,也是他们军人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1937年8月,黄埔四期学生林彪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1939年底,黄埔一期学生杜聿明在广西昆仑关大败有“钢军”之称的日军板垣征四郎师团,获得广西“昆仑关大捷”。黄埔军人在国家和民族存亡面前都表现出革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无数黄埔军人血洒疆场。然后抗战后蒋介石发动内战,林彪和杜聿明在东北重新兵戎相见。&&& 回想当年,众多有志青年为共同理想来到黄埔,却因不同的理想分道扬镳。黄埔校友未能实现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校训,实现中国统一,不能不说是最大遗憾!
孙总理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 来宾、教员、学生诸君: &&& 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我们为什么有了这个学校呢?为什么一定要开这个学校呢?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至于世界上的革命,在我们以后发生的情形,是怎样呢?六年之前,有一个邻国,和中国毗连有一万多里,跨欧、亚两洲来立国,比中国还要大,在欧战之前。是世界上头一个强国。当欧战期内,便发生革命。他们的革命,后过我们六年。这个邻国是谁呢?就是俄国。俄国革命,虽然是在中国的革命六年之后,但是说到结果,他们的是彻底成功。我们拿两国历史来比较。就对内一方面来说。中国从前革命,是对外来的满洲人。满清皇帝的权威,到我们革命的时候,已经很薄弱,政治也很腐败。当那个时候,满洲的国家势力,是世界上最衰微的国家,比较俄国对他们皇帝革命的时候是怎么样呢?俄皇是本国人,又是俄国的教主,在国内的威权是第一,当没有革命的时候,俄罗斯的国势,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像这样比较,可以说中国是对权势很薄弱的皇帝来革命,俄国是对权势很强盛的皇帝来革命,所以就对内这一方面讲,中国革命是很容易的,俄国革命是很艰难的。就对外一方面说,俄国革命之后,所遇到的障碍是很大的,中国革命之后,毫没有人干涉。在革命之前,外国人虽有瓜分中国言论,我们也怕到革命的时候,受列强的干涉,但是发生了革命之后,列强毫没有理会,俄国发生了革命之后,遇到外国人的障碍,不只是言论,并且实受兵力的干涉,各国军队侵进俄国境内的,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其它各小国的军队,外国人集合全世界的力量来干涉俄国。像这样看来,我们革命,只在内对付一个很衰弱的政府。俄国革命,在内要对付一个威权很大的政府,在外还要对付全世界的列强。所以更就对外一方面讲。中国革命也是很容易的,俄国革命也是很艰难的,为什么俄国遭了那样大的艰难,遇了那样多的敌人,还能够在六年之内,把所有的障碍都一概打消,革命是彻底的成功?我们革命的时期比较俄国要长一半,所遇的障碍又不及俄国的大,弄到至今,革命还是不能成功呢,由中国和俄国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因为知道了这个教训,所以有今天这个开学的日期,这个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俄国发生革命的时候,虽然是一般革命党员做先锋,去同俄皇奋斗。但是革命一经成功,便马上组织革命军,后来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继续去奋斗,所以就是遇到了许多大障碍,还是能够在短期间之内,大告成功。中国当革命之时,在广东奋斗的党员,最著名的有七十二烈士,在各身奋斗的党员也是不少。因为有了那些先烈的奋斗,所以武昌一经起义,便有各省响应,推倒满清成立民国,我们的革命。便有一部分的成功,但是后来没有革命军,继续革命党的志愿,所以虽然有一部分的成功,到了今天,一般官僚军阀,不敢明目张胆,更改中华民国的正朔,至于说到民国的基础,一点都没有。这个原因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从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中华民国13年黄埔军校于广州成立,首任校长蒋介石先生亲自拟选“亲爱精诚”为校训,呈交国父孙中山先生核定后使用。其目的乃在造就“顶天立地”和“继往开来”的堂堂正正革命军人,发扬黄埔精神。&&& 国父孙中山先生核定“亲爱精诚”为黄埔军校校训,正是孙中山先生衷心希望借黄埔军校培训中国革命军事人才和通过黄埔军校师生为纽带,团结国共两党共同革命的写照。&&& 首任校长蒋介石先生于中华民国14年元旦对黄埔军校学生训话中阐述:“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本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共产党员&&&&& 黄埔军校的第一至第六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中共党员在军校工作和学习。为研究黄埔军校共产党员与党的组织的历史情况,近年来我对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党员作过一些考查,现将目前所能辩认的前六期的中共党员(可认是黄埔军校教职员或学生,且为1927年夏秋以前已加入共产党者)的名单开列如下,并对各期党的组织情况略作说明。其中会有许多错漏,敬请识者批评、补正。 &&&&&&&&&&&&&&&&&&&&&&&&&&&&&&&&&&&&&&&&&&&&&&&&&&&&& 第一期 &&& 黄埔军校第一期于日举行入学考试,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同年11月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中共党员如下: &&& 教职员:张嵩年(张申府,入党时间1920.10,中共北京小组),周恩来(1921春、中共巴黎小组),(1922.7),(1924),金佛庄(1922.9,曾列席中共三大),郭俊(1923),(1923),叶剑英(1927.7),胡公冕(1921.10),徐坚(1923),徐成章(1923)。“名录”上缺名的:章琰(约1924),毛简青(1922),李公侠(约1924)等。以上教职员共14人。 &&& 进校前入党的:杨其纲(1924春),刘仇西(1922夏),游步瀛(1923),(1923.11),蒋先云(1921、10),(1922春),(1923冬),谭鹿鸣(1923),(1924),宣侠父(1923),(1922),董仲明(1923),(1922.4),(1924初),许继慎(1923.12),彭干臣(1923.12),赵枏(1922),赵子俊(1921春、中共武汉小组),(1923),(1922.7),李之龙(1921.12),(1923.12),陈赓(1922),赵自选(1924春),(1923),刘云(1924),荣耀先(1923.4),(1924年春)。共28人。 &&& 进校后入党的:,傅维钰,陈选普,,徐向前,罗焕荣,王尔琢,顾濬,宋希濂,戴文,,贺声洋,郑洞国,张际春,唐震,余海滨,周士第,唐澍,,文志文,,黄鳌,李奇中,,,曹渊,江世麟,廖运泽,阎奎耀,,樊嵩华,,叶彧龙,梁文琰,,,吴乃宪,孙天放,,孙一中,侯镜如,陈述,,冷相佑,,马维周,冯达飞,,吴展,,张伯黄,李光韶,,,左权,李默庵,袁仲贤,刘楚杰,杨润身,,黄雍,,陈烈,,,,,黄第洪,李人干,刘铭,史书元,共71人。以上进校前后入党的一期生共99人。 &&& 黄埔直属支部 中共黄埔第一期直属支部,约于1924年8月成立。第一期支部由蒋先云任书记,王逸常任宣传干事,杨其纲任组织干事,许继慎、陈赓任候补干事。支部书记蒋先云参加过领导安源、水口山工人运动,是由毛泽东介绍加入共产党、并由毛泽东介绍投考黄埔军校的。 &&&&&&&&&&&&&&&&&&&&&&&&&&&&&&&&&&&&&&&&&&&&&&&&&&&&& 第二期 &&& 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从1924年8月开始分批入校,学生总共450人,至1925年9月宣布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中共党员有: &&& 教职员:周恩来,邵力子,鲁易,黄鳌,烈,王逸常,谭其镜,杨其纲,傅维钰,黄第洪,戴任,吴明,,,周逸群,王柏苍,,黄锦辉,共18人。教职员“名录”缺名的:卜世畴,包惠僧,,罗汉,廖乾五,,徐梦秋,共7人。二期教职员总共25人次。 &&& 学生:,,罗振声,,吴明,,余洒度,王秉璋,,陈恭,卢德铭,,,陈作为,宛旦平,吴道南,,王一飞,张炎元,,麻植,古怀,王柏苍,周逸群,李劳工,,,姚世昌,共28人。“同学录”缺名的:,覃异之,廖快虎,刘光烈,王中,梁伯龙,,,共8人。以上二期生共36人。 &&& 第二期支部 中共黄埔第二期直属支部约于1924年11月成立,以杨其纲为书记,余洒度为组织干事,周逸群为宣传干事,麻植、王逸常为候补干事。支部书记杨其纲是第一毕业生,1924年春加入共产党,是由中共北方区委派出、由李立三、于树德、于方舟等介绍投考黄埔军校。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立后,直接领导黄埔党的工作。广东区委军委由周恩来任书记,成员有徐成章、李富春、聂荣臻、张伯简、熊雄等。&&&&&&&&&&&&&&&&&&&&&&&&&&&&&&&&&&&&&&&&&&&&&&&&&&&&& 第三期 &&& 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从1924年冬末开始入学,1925年6月编为正式学生,1926年1月宣布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共产党员有: &&& 教职员:邵力子,宋文彬,吴展,焦启铠,鲁易,聂荣臻,仁、杨其纲,邝鄘,朱雅零,卢德铭,,黄第洪,谭其镜,杨溥泉,真,薛卓中,伍树帆,陈奇涵,杨宁,,韩濬,董仲明,孙树成,陈选普,贺声洋,覃异之,廖快虎,刘楚杰。以上共29人次。 &&& 学生:,钟,申朝宗,,朱云卿,朱斌,李乾元,吴光浩,余少杰,周恩渭,,姜镜堂,胡灿,胡承焯,段子中,,唐克,陈永芹,徐康,徐介藩,张获伯,符节,曹伯球,,常乾坤,黄克鼎,,黄伟斌,,焦启恺,,熊受萱,叶古衣,廖卓然,刘,,蔡晴川,饶春荣,,郭光彩,,,金锡祺,共44人。“同学录”缺名:,黄文杰,,曾干廷,陈顺侯,共5人。以上三期生共49人。 &&& 第三期支部 中共黄埔第三期直属支部约于1925年夏秋之间成立,以杨其纲为支部书记,曹素民为组织干事,段子中为宣传干事,焦启恺为候补干事。曹素民1924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段子中1923年加入共产党,曾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焦启铠1925年加入共产党,并当选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财务委员。聂荣臻回忆:1925年下半年,黄埔军校已成立了一个由鲁易、聂荣臻二人负责的“党团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之下,设立了几个支部和小组,政治部中共支部由聂荣臻负责。 &&&&&&&&&&&&&&&&&&&&&&&&&&&&&&&&&&&&&&&&&&&&&&&&&&&&& 第四期 &&& 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从1925年秋开始招生,陆续入学,1926年3月经考试升为正式学生,3月8日开学。此时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特设政治科。同年10月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共产党员如下。 &&& 教职员:邵力子,熊雄,于树德,恽代英,陈启修,戴任,范荩,杨宁,安体诚,,李合林,张秋人,吴云,王懋庭,杨其纲,邝鄘,,黄铁民,毛覃,胡灿,先,应威,孙树成,韩濬,陈赓,胡公冕,陈奇涵,蒋作舟,曹伯球,刘轶超,蒋先云,白鑫,共32人次。“名录”缺名:宋云彬,高语罕,应修人,阳翰笙,雷经天,,共6人。以上四期教职员共38人次。 &&& 学生:叶镛,李德芳,覃正格,刘志丹,白鑫,蓝广孚,阎普润,杨新民,赵克念,谭楚材,李斌,王展程,缪芸人,,傅汝尧苏先骏,袁耐坚,赵希杰,伍中豪,乔自达,李谦,,陈衍谟,江田,林彪,司徒仕,王全善,马存汉,邹琦,李萼,高山子,王世英,,,,郭化若,李竹修,陈毅安,范树德,吴奚如,李文林,,周恩寿,傅杰,胡长源,萧韶,,霍步青,,裘古怀,,钟友千,陈俊,刘道盛,万宁,,文强,,钟赤心,陆更夫,张有余,张光梅,裘树藩,霍栗如,曾钟圣,席树声,纪秀川光,鲁平阶,王寅生,穆世济,李逸民,彭芳,叶德生,杨若涛,赵一帆,刘乙光,于以振,李运昌,,王襄,袁国平,王自强,,刘煌祖,,共86人。“同学录”缺名的:朱恺,,,姚成武,洪水,萧克,曹广化,,张书锡,,郭子明,刘琦松,,,陈业炽,,张东皖,吴凤卿,,萧芳,段德昌,汪毅夫,,,陈志仁,方之中,唐天际,何昆,李实行,郭述申,曾希圣,舒玉章,黄刚,,李天柱,万仁,倪志亮,郭启予,王备,、关学参,于鲲,方奋德,潘耀芳,共44人。以上四期生共130人。 &&& 黄埔特支、党团 1926年4月,中共黄埔直属支部改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仍以杨其纲为书记;另设中共黄埔党团,由中共广东区委指定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组成,由恽代英主持(另一说:黄埔党团书记为熊雄,干事为恽代英、安体诚、杨其纲)。中共黄埔党团由中共广东区委军委领导。 &&&&&&&&&&&&&&&&&&&&&&&&&&&&&&&&&&&&&&&&&&&&&&&&&& 第五、六期 &&& 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从1926年3月起开始招生,陆续入学,11月经考试升为正式学生。第六期入伍生从1926年8月起开始招生,陆续入学。因各种原因,许多教职员、学生的名字未能在第五、六期“教职员名录”和“同学录”登记,因此这两期人员的身份较难辩认。如下名单,仅仅是从其他有关的文章或回忆资料中找出来的,因而是很不完全的。 &&& 第五、六期教职员: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春夏在黄埔本校工作的党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孙炳文、张秋人、符、于树德、陈启修、李合林、熊锐、廖划平、杨其纲、饶来杰、谭其镜、阳翰笙、苏怡(舒治平)、应修人、何昆、张庆孚、鲁平阶、宋云彬、、罗懋琪、李求实、杨宁、崔庸健、李逸民、毛泽覃、陈远湘、胡公冕、蒋先云、范荩、覃异之、郭化若、游步瀛、饶荣春、刘仇西、余洒度、方德功等。以上共39人次。 第五期学生(含入伍生):陶铸(陶剑寒),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许光达,陈平山、,,吴福畴,田峻,谭希林,廖运周,潘忠汝,赵尚志,唐有章,黄应龙,赵范生,吴玉瑶,凌栖,吴楚桢,孙芸,共21人。 &&& 第六期学生入伍生:,,,戴冠宇,高国玖,,刘光夏,申春(梁道益),,,张廷仁、岳亚堃,,上官显,郭天民,,韦凤喈,,徐士晶,龙文、唐虞,杨大朴,郭成荣,时适至,,唐模生,共26人。高级班学生: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共3人。黄埔党团(后期)北伐开始后在黄埔党团工作的有熊雄、饶来杰等。阳翰笙入伍部支部书记。1926年底周恩来赴上海工作,由熊雄接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军委的工作人员有黄锦辉、麻植、关学参、穆世济、朱恺等。 &&& 简短的结语综上所述,目前能够辩认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六期工作过的共产党员共145人次,其中重复录名者(同一个人在两期或两期以上工作过,重复登记者)21人,由本校学生转为教职员者59人,故应计65人;在黄埔各期学习过的共产党员(包括各期“同学录”缺名者及入伍生)共364人。教职员(已减去重复录名及由本校学生转为教职员者)与学生相加,总共为429人。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56:2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