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西亚特殊教育专业始于民间与宗教团体活动

为什么马来西亚和印尼成为了伊斯兰国家?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马来西亚和印尼成为了伊斯兰国家?
从中东传过来的距离似乎有点远啊,而且这两国家又是岛国按投票排序7 个回答我是印尼人。我的历史认识是不太好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答案。首先,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君主国,印尼是一个非宗教国家,实际上也觉得非宗教的,只有很大的伊斯兰人人口。看一看Wikipedia, 印尼和荷兰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印尼的伊斯兰教来源不太清楚,但是几个古代穆斯林墓碑给我们知道这件事件的世纪。早在800AD,阿拉伯商人已经跟我们联系,而他们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还同意,伊斯兰教的快速推广真有郑和,一位明朝探险家的影响,他在几个沿海城市开放了清真寺。&&·&&·&&·&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马来西亚不清楚但是first of all,&印尼不是伊斯兰教国家虽然印尼可能到90%都是伊斯兰教信徒,印尼政府历来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伊斯兰教不是印尼国教。 事实上,印尼是个多元宗教的国家,中国传入孔教道教也都有但是不多。关于伊斯兰教的传入:&公元13世纪,印尼沿海海上香料贸易蓬勃发展,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古查拉人以及少数真腊人和占婆人在贸易和日常交往中把伊斯兰教传给港口城市的上层社会,然后就传播啊传播啊传播啊…马六甲成为向东南亚各国传播伊斯兰教的中心。到16世纪,爪哇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伊斯兰教影响之下。伊斯兰教可以在印尼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它主张经商及财产的私人占有,非常适合当时印尼各国新兴贵族及上层人物的胃口。此外,最初传入印尼的是伊斯兰教的苏非派,它带有许多神秘主义色彩 ,与印尼人原先信仰的印度教、佛教中的神秘主义成分有许多相似之处。 再后来,伊斯兰教发展又停滞过,又复兴过,变成现在这样了。&【我会说我在抄我们的课本吗~_~ 印度尼西亚概括(盗版书所以只知道书名)】&&·&&·&&·&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我听过一个说法,是当时伊斯兰教徒的郑和下南洋,带的一个副手到了印尼然后生病了,然后就在印尼住下来了,然后伊斯兰就开始在当地发展起来。我比较相信这个说法,因为大多数伊斯兰教徒集中在爪哇岛,其他外岛的数量其实不多。我不喜欢看教科书,我喜欢听民间说法还有实地考察。我也只是听听。&&·&&·&&·&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有种说法是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伊斯兰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和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马来西亚国教是伊斯兰教,但法律不是沙利亚法,属于政教分离,国内其他宗教也是合法存在的,所以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就更不是了,毕竟都没有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我把答案重新改完了!x2伊斯兰国家(补充:经知友提醒,土耳其并不实行伊斯兰法,详情请自行百度。因此土耳其为世俗国)以伊斯兰法为该国宪法的国家。穆斯林国家原意是伊斯兰国家的另称,被包括我的某些人误用(误导,就是那么的容易)!正确的称呼应该是世俗国。&因此,世俗国的定义是穆斯林偏多的国家,或者把伊斯兰教当成国教的国家。总结: 虽然近来某些政治问题,所以马来西亚人民自己都认不清了。不过,我们绝对不是完全的伊斯兰国家,也不是完全的世俗国家。&国家从来没有正式宣布过自己的立场!原答案----------------------------------------------------------------马来西亚不是伊斯兰国家,只是穆斯林国家。不要被误导!!原因嘛,估计阿拉伯商人跑来马来半岛,印尼群岛这里交易嘛。&&·&&·&&·&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郑和传过去的逊尼派 。 这是中国传给马来的所以大家认清现实 伊斯兰在我国已经很多年了 别跟穆黑的路走这只会害了大家&&·&&·&&·&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因为郑和是穆斯林教徒~~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甘肃一万名社会保障知识-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法律资料
甘肃一万名社会保障知识
甘肃一万名社会保障知识
社会保障学一、填空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2、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3、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5、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与社会救助。6、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保险,三方面的内容。7、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8、目前各国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9、残疾人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社会保障。11、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1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岁,女55 岁。14、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救济与。15、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务的一种制度。16、社会优抚的对象是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 可流动性原则。18、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19、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儿童抚育津贴,儿童免费教育。20、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有“投保资助”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二、单选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2、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贫困收入支持)3、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日本)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工伤保险)。5、英国1601年颁发的(《济贫法》)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6、社会救助是(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7、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公费医疗)8、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9、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非自愿失业风险)10、新加坡实行的是(强制储蓄型)的社会保障模式。11、军人保障是一种(综合性)的保障措施。12、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13、“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4、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社会保险型)。15、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工伤保险基金)16、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短期)17、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社保体系不合理)18、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中国)19、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学历教育)20、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部分积累制)的道路。31、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社会救助)。
32、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强制性)33、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社会现象)34、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5、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工伤)36、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37、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服务保障)层次的社会保障38、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39、我国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40、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三、多选1、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内容的主要方面是( ①服务对象最为广泛②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③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 ④保障水平的弹性较大)。2、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①私人产品②通过资本市场运作)3、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①经济保障②服务保障③精神保障)4、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从支付时间来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①预付制②后付制)。5、从目前实施状况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有以下来源(①各级地方财政按比例负担②各方出力、财政保底)。6、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①国家或政府②社会保障实施机构③企业、社会团体④城乡居民)7、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制度的开放性②筹资社会化③服务社会化)8、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①自然灾害救助②洪水、地震救助③孤、寡、病、残救助④城乡贫困救助)9、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①调节公平与效率②调节国民收入分配③调节国民经济发展④调节市场体系)10、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①预算管理②财务监督③投资管理)11、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①丹麦②芬兰)12、工伤保险制度除具有赔偿性特征外,还包括以下特征(①最具有强制性②“无过失补偿”原则③保险费完全由企业(雇主)承担④待遇从优 )。13、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②物质生活福利③医疗保健服务④“五保”制度)14、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①丹麦②芬兰)15、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须遵循的原则有(①依法管理原则②公正与效率原则③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④属地管理为主 )。四、辨析题1、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 ד社会福利”改为“社会救助”)2、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3、养老保险的内容就是向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ד提供经济帮助”改为“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4、英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ד英国”改为“德国”)5、新加坡的就业委员会是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ד新加坡”改为“瑞典”)6、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7、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ד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8、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9、养老保险追求长期平衡,医疗保险追求周期平衡,失业保险追求即期平衡。(×将“周期平衡”与“即期平衡”调换位置)10、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ד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11、社会保障基金可由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证券投资,这类投资可称为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ד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改为“直接的、激进的、风险型投资”)1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13、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过失补偿原则”。(ד无过失补偿原则”改为“个人不缴费原则”)14、以福利项目是否具有法律强制性为依据,员工福利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15、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位置颠倒)
16、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ד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改为“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17、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18、中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ד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改为“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模式”)19、养老保险基金统账结合的模式是中国的首创。(√)20、企业年金是比较普遍的法定员工福利计划之一。(ד法定”改为“非法定”)21、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公务员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ד公务员”改为“制造业工人”)22、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员工本人平均工资的5%。(ד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平均工资”)23、社会保障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长,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24、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ד8%”改为“20%”)25、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ד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改为“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26、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27、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28、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29、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立法依据是《宪法》。(√)30、要向享受养老保险,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雇主必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ד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改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31、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答:对。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技术基础,没有商业保险,就不可能有社会保险的产生,但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①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②作用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一般险种实行任意投保的办法,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力。③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商业保险强调投保人的所缴纳的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32、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答:错。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因为,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而劳动者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而且社会保险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包含劳动者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社会保险是所用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3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唯一来源?答:错。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从形式来看,有三种渠道:企业缴纳、劳动者个人缴纳、国家财政资助;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仅仅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不是唯一来源。34、社会保障管理就是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答:错。社会保障管理是由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如制定法律、法规;②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③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能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同与社会保障管理。35、最低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克服现实中的绝对贫困问题。答:错。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最低社会保障目标所针对的不仅是绝对贫困人口,还包括生活水平没有达到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相对贫困人口。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3、社会保障学: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9、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它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10、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1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自己特定的风转移给保险人,当约定风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1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德国、美国、日本)1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主要代表是新加坡创造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模式,都以强调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基体原则。14、福利国家型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保障形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年老、生育、死亡以及鳏、孤、独、残都给予安全保证。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瑞典。15、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以称政府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前苏联)。16、社会保障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17、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会保障关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18、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19、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20、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是指专门规范社会保障事务的法律,它们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健康运行的主要依据,如《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等。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是指一些国家制定的包含有与社会保障内容相关的法律所构成的体系,如《劳动法》、《公务员法》等等。2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通过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国民保健法、军人保障法及其他专门社会保障法律与相关立法(如《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而在每一项专业法律又统辖着若干个子法规或实施细则,从而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组合。23、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24、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25、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25、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26、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行财务上的管理与监督;二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运行管理与监督。27、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28、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它集中地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资本拥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权力较量及分配对立关系。29、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它通常由国家主持,即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最终结果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形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同时,也可以由企业或居民以劳务付费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30、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强制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障、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可以采取征费方式来建立专项基金。31、自由筹资方式:即采取非固定的、灵活的方式来征集社会保障基金,它来源于公众的自愿参与。32、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33、财务监督: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全过程都实行财务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34、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35、委托投资:即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按委托投资合同的规定共同分享。36、现收现付式: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37、完全积累式: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38、部分积累式: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附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分别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39、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40、个人账户模式:是指企业、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养老保险金。41、给付既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42、缴费既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43、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指制度的适用对象和适用人群。
44、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45、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46、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的对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47、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同保险公司开办并完全按照等价交换、自愿成交原则确立的市场化医疗保障,它以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医疗保险合同为直接依据。48、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被保险人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险专项基金。49、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也被称为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或结算。它是指由医疗保险组织(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后,对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运行部分或全部补偿,也可以理解为对医疗服务机构消耗的医疗成本进行补偿。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50、按服务项目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项目和服务量,对它们做出的费用补偿的办法。它属于费用后付制。51、按人头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定点医院服务对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供方(医疗服务机构)一笔固定的服务费用。52、总额预算制:由政府单方面或医疗保险机构同医院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年度内,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53、工资制(薪金支付)制: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或其他医疗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的消耗。一般依据所提供服务的时间、医生的技术等级、服务的数量及质量来确定医疗服务人员的劳动价值。54、定额(或按比例)自付:被保险人每得到一次门诊或住院服务时,都需自付一定数额(或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其余部分全部由医疗保险机构负担。55、扣除保险:保险机构规定,当被保险人就医时,其医疗费用在某个标准数额(通常是最低限额)以下的部分由病人自付,保险机构只支付这个标准数额以上的部分。个人自付的水平也叫“起保线”、“起付线”。56、限额保险:保险机构设立最高支付限额,在这个限额以下的部分由保险机构支付,超出这个水平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己负担。这个最高限额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的“封顶线”。57、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费医疗保险。(英国)58、初级医疗服务:也叫家庭医生服务或通科医生服务,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医生称为家庭医生或通科医生。59、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酬情补贴。(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6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又可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61、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62、就业:广义:指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结合的状态。狭义: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或合作的社会经济活动以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种活动。63、失业:广义: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义: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64、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65、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66、完全失业: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67、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68、显性失业:又称公开失业,一般以失业人员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为准,一般用失业率来反映。
69、隐性失业:指未表现出来,但确实存在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指实际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70、摩檫性失业: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71、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失业。具有规律性、行业性以及失业持续期的预知性等特点。72、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7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产生的部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的情况。74、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他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的表现,即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75、菲例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76、“奥肯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年提出)该法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关系。77、失业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系统。78、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或政府行政强制的保证下,集中建立起来并给予符合领取条件的失业者物资补偿的资金。79、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所遭受的以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80、“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个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首创于德国)81、工伤保险的赔偿原则:指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残、死亡而遭到严重损失以致完全丧失,需要对劳动力价值的损失和丧失进行赔偿。82、开放式列表法:即除已经纳入法律、法规中的职业病之外,还可以在实践中随时把那些已证明是由职业导致的新的疾病列入职业病范围。83、封闭式列表法:即国家立法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在工伤保险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对有些新发现的职业疾病,只有在正式修订职业病目录增列其中才被承认。84、个别确定法:又称为功过确定法或经历确定法,它与雇主责任制中义务性保险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最为接近。85、丧失劳动能力: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86、人身能力丧失:是指因工伤而使个人的适应性受到损害,它主要参照同年领、同正常、健康的人的状况而鉴定,在人身能力鉴定中只考虑其损害程度而不考虑人身能力受到损害后所带来的可能的经济或职业后果。87、职业能力丧失:指因工伤而丧失从事职业的能力,这种鉴定以受伤者能否胜任受伤前所从事的工作为依据,职业能力丧失的鉴定通常是通过个别工作或集体工作的证明人评定职业病或意外事故的方式进行的,不过,现在纯粹只考虑职业能力丧失的补偿项目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普通的项目,职业能力丧失鉴定以鉴定损害为标准,而不是以鉴定在一般劳务市场上的获取收入能力的丧失为标准。88、一般劳动能力丧失:是指发生工伤后重新寻找工作和获取与过去相当的收入水平的能力,它是以获取新工作的可能性即以个人剩余的挣钱能力为理论基础,丧失工作能力的鉴定不是以具体的职业为依据进行衡量而以个人取得工作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为依据进行衡量,这种方法考虑了个人受伤的严重性、基本特征、年龄、受伤前的工作情况及以后求职的可能。89、医疗给付:指对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者负担对其治疗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费用或直接提供医疗服务。90、工伤津贴:指在工伤治疗期间支付给受伤人员的补贴,补贴标准在所有国家都是按照发生工伤事故前若干月内本人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91、残疾补助金:指在伤情稳定、医疗终结后,根据工伤鉴定机构鉴定的残疾等级予以支付的一种工伤待遇。9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93、社会救助体系: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94、贫困: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社会水准的状态。
95、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简单的在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96、相对贫困;指比较而言的贫困,一方面指随着时间变迁和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的贫困标准的变化而言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在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言的贫困。97、狭义贫困;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产与生活在经济上的最低标准。98、广义贫困:指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贫困的因素,如人口寿命状况、文化医疗状况、生存生活环境状况及就业不足、失业等。99、区域贫困:指普通贫困的地区状态,它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问题,基本特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通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危机。100、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指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101、生活救助: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102、灾害救助:是指在公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的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等资源的社会救助项目。103、失业救助: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其救助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104、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制度。105、住房救助:指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106、教育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107、农村扶贫开发: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收入,对农村的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而逐步改变其落后面貌,走向富裕的制度安排。108、资金救助:指以发放现金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现代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在贫困救助中采用得最为经常。109、实物救助:指以发放物资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一种传统的救助形式,实物救助的优点是所发的物资可直接消费,救助的效果比较快捷。110、服务救助:是针对特殊的被救助的需要而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护理等服务。主要包括了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等。111、经常性救助:指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社会救助。112、临时性救助:指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或者救助时间比较短的社会救助,它是为解决社会成员临时的生活困难而进行的社会救助。113、最低生活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114、法制化原则: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成员或生活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115、防灾:指人们对易发生灾害地区在灾害发生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116、抗灾:指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即灾情一旦出现,不惜一切代价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抗洪、抗旱、抗震、抗冰雹、抗霜冻、抗病虫害等抵抗灾害,防止其泛滥,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17、救灾:是灾害已形成,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动员人们群众支援灾区,恢复灾后人民生活和生产等各种活动的总称。11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119、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20、残疾人:指从情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地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121、残疾人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122、特殊教育:是国家提供给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由政府财政扶持,是现代国民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23、康复:健康重建,是指人们因疾病或某些事故残疾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力的辅助,使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经济上、社会上以至劳动能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124、环境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保证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消除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障碍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并不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为标志,而是在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下,由有关各方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设计和运行。125、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儿童福利的总称,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126、员工福利:广义:包括法定社会保险与非法定的员工福利;狭义:仅指非法定的员工福利。127、法定员工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128、非法定的员工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的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129、收入保障计划:是旨在提高职工的现期收入(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福利计划。130、健康保健计划:是针对员工健康进行的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常见的福利措施。131、员工服务计划:是除了以货币形式提供的福利外,企业还为员工或员工家庭提供旨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福利形式,如雇员援助计划、雇员咨询计划、教育援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家庭生活安排计划和其他福利计划(如为员工提供交通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和餐饮服务等福利项目等)。 132、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133、现金补助:是指企业以现金补助形式所提供的住房计划,包括补充性住房公积金、现金住房补贴。 134、补充性公积金:指企业向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所缴存的超过员工个人公积金缴存额的部分。135、现金住房补贴:是指企业直接以现金形式发给员工的用于住房消费的福利工资。136、实物资助;指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提供居住场所的手段来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计划方式,包括直接为无房员工提供宿舍或公寓和直接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谈判。137、购房贷款:是指企业通过其所建立的员工福利基金或专门的住房基金为购房的员工提供低息或无息的借款,或帮助员工偿还住房贷款等住房计划方式。13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139、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140、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时,有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社会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141、职业康复:是指残疾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经过特殊的医疗照顾和训练,加以辅助工具,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部分或全部恢复劳动能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142、妇女就业保障:妇女就业保障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143、妇女生育保障:妇女生育保障是指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144、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的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简答与论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②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开放性;二是筹资社会化;三是服务社会化;四是管理与监督社会化。③福利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④法制规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⑤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模式日益多样化;二是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三是项目结构多样化;四是水平结构多样化。⑥刚性发展特征。社会保障的发展确实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5、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答:社会保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公平原则;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③责任分担原则;④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⑤其他原则,包括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6、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答:①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理论问题。这一层次除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原理或规律外,客观上还应当包括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学等和社会保障与其他已经被固定化的知识体系相结合的领域、这些领域堪称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基石。②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这一层次探究的是社会保障各个子系统乃至各个具体保障项目的产生、发展及运行规律,它客观上表现为政策研究。③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问题。社会保障以政府与社会为责任主体,它面向全体国民,可供分配的资源亦是一种公共资源,从而不仅需要强化管理而且强调公共权力的介入。7、社会保障的意义?答:①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②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③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④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⑤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1、社会保障发展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从总体上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其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①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②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③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如己、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且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④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开始的。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因素。⑤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定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2、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一是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二是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三是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划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②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一是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二是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三是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3、比较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答:相同点:无论是西方宗教组织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还是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抑或是民间自发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其特色都是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与财力,并非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从而只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灾活动。不同点:①宗教慈善事业:西方盛行的各种宗教不仅是当时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且直接指导着各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其中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最大。一
方面各种宗教教义多将行善列为基本的准则;另一方面,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施医助药等活动,在这一时代成为一些西方国家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并随着宗教影响区域的扩大而扩大到全世界。②官办慈善事业:可以理解为由官方开展但尚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与宗教慈善事业不同,官办慈善事业是以国家的介入并以传统道德及政治需要为基础而产生且得到发展的。③民办慈善事业:除宗教慈善事业与官办慈善事业外,古代的社会保障活动事实还有第三极,即由民办人士自发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4、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答: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发展,做出如下评价:①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②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③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④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⑤保障效果是不良型。5、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答: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理由在于:①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②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③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答:①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保障的目标首先是为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服务的,而特定的社会问题又是与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采用的主要是经济援助的手段,它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③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两个层次:一是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协调发展;二是社会保障各子系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规律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④多样化发展。对世界各国而言,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或由少数几种模式来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多样化成了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走向完善的重要规律。7、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答: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①尊重本国的国情。鉴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再单纯按照已有的社会保障模式来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尊重本国的国情,努力探索着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道路。②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从“惩戒术”到“怀柔术”,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③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这是工业化国家建立并实施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验。④努力追求社会化。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政府保障与教会保障,它与一般社会成员并不具有双向交流功能。⑤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有:①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②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③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8、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及其改革?答:①如果从福利国家模式自产生后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段时期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福利国家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是巨大的推动力量;如果再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北欧国家的状况,也很自然地会发现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福利国家的失误,与其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调控不当或控制机制乏力所致。②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是削减福利支出;二是调整福利结构;三是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四是引入私营机制,以减轻官方系统的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行政效率。五是各国还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社会保障待遇被骗取。9、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渐进改革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几乎有别于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为其它国家或地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几乎都是立法先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案获得通过,即意味着新的社会保障政策得到确立或完全替代原有的政策。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1986年以来走过的历程却并非如此,它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行,几乎所有的社会保障新方案均通过长时期的试点。这种渐进改革方式符合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要求,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渐进式的而非休克式的,但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国际惯例,因为它在实践中不仅受制于经济改革,而且容易对其它改革的推进产生了路径依赖。因此,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程,便可以发现既有巨大的成就,亦存在着不少失误。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通过近20年来的变革,在维系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整个社会基本稳定的同时,促使曾经惠及亿万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整体转型,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②如果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仍未最终全面完成,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中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以及这一制度在建设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非只有成功与经验,它还同时存在着失误和需要吸取的教训。10、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答: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揭示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得到确立,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①在讨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时,应当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政策取向。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与时代保持适应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久远制度安排。②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保障不仅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各项目之间的协调,还应当追求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登相关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追求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有力的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11、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①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②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③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④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及目标?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具体是指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与层次性。①完整性:从现代社会的需要出发,只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全面解决各种需要国家和社会运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来解决的现实社会问题。②协调性: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各子系统或项目协调发展为条件的。③层次性: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应当体现出多层次性,以便满足对社会保障有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的需求。2、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包括哪些内容?答: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社会救助。包括面向低收入阶层的贫困救助、面向遭灾的灾民的灾害救助,以及遭遇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的特殊救助等。②社会保险。包括面向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疾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及失业保障,以及对其家属的津贴和伤残、退休之后的生活保障等待遇,等等。③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各种福利休养设施、特殊教育,等等。④还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如面向军人的保障制度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保障子系统;而作为补充保障性质的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虽然亦被纳入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但通常被排除在上述三大基本系统之外。3、比较非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与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答:正式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并由专门法律具体规范的,一般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以及部分国家针对军人建立的特殊保障制度;非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则包括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家庭保障,商业保险,企业年金等。4、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答: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指过去或现在是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者。而社会救济的对象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收入,或失去生活来源或无法维持最低生活者。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②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受保的劳动者个人缴纳部分保险费,并以此作为其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而社会救助不需要受保障者履行缴费义务;在社会福利中,各种福利设施是部分免费,部分实行低收费,福利生产则需要受益者付出劳动代价,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减免税待遇。③保险水平不同。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保障水平不仅仅是对劳动者本人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及劳动者本人的生活水平。社会救济水平是最低的,社会福利只能照顾到受益者本人。④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制度是为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满足市场经济对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因此,社会保险必须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从而必须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按统一标准加以实施,以统一,强制性为基本特征;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虽然也要政府统一管理,但更多的是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加以实施。⑤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5、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答:世界上社会保障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性储蓄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①福利国家型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保障形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都给予安全保障。②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③强制性储蓄保障模式主要代表是新加坡创造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模式,都以强调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基本原则。④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这种保障模式始于前苏联,并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由于该模式是由政府统一包揽的,因而又称统包型保障制度。6、中国适合采取哪种模式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事业?答:如果不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内容为依据,而是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出发,那么,许多国家选择的或正在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福利保障与保险保障乃至储蓄保障并存、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乃至完全积累并存的混合型保障模式。中国在摒弃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国家保险模式后,经过20年来的改革正在逐渐形成中的即是一种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既有个别全民性福利,也有社会保险,还引进了个人账户制,社会救助亦因需要者众多而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只能是混合型保障模式。第四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1、简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答:①现代意义的法制,就是指在一个政治国家中,把国家的事物制度化、法律化,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在法制的原则下,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因此,法律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基础。②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一是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二是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所具有的工具价值。2、社会保障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济贫法阶段;②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③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④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3、如何理解社会保障法的实质?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决国民生存保障问题并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与归属点的,因此,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既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4、社会保障法有哪些主要形式?答:当代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形式有: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因而,宪法的规定,是我国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依据。②法律;专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③行政法规;根据中国的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⑤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这两种规章可统称为行政规章。⑥法律解释;在中国,作为社会保障法的形式的解释,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的规范性解释。⑦条约与协定;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等)所通过的国际条约与协定,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后即在中国生效。5、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答: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②依法管理原则;③属地管理原则;④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6、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有哪些?各承担哪些管理职责?答: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主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等,其他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参与社会保障管理。①劳动和社会保障: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等是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②民政部:是中央政府中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它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等。③其他部门:一是卫生部参与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全民卫生保健等事务。二是财政部内设社会保障财务司,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及财务制度等。三是审计署内设社会保障审计司,负责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审计监督。四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社会保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五是一些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与社会团体,亦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7、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哪些?答: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①安全性;②强制性;③普遍性;④平等性;⑤鼓励性。8、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哪些?答: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①人权保障原则;②公平优先原则;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⑤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9、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②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③法制建设的层次低。④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⑤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10、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完善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①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②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③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④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11、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是什么?答: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进其得到贯彻落实,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能够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行。社会保障法制化有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作,从而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得到良好的实现。 社会保障基金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答: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分配。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强强调公平并对初次分配进行调节,第三次分配则是对前两次分配的进一步调节。社会保障处于再分配环节。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性?答: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如果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抽象,可以发现它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基金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以个人消费基金的形态,被分配或支付给受保障的社会成员;一部分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态,体现在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上;一部分则以后备基金的形态被储存起来,并最终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基金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其意义不仅在于支撑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在于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协调作用。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答:①财政拨款。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无疑是政府,政府财政拨款便成了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一个固定的、主要的来源渠道。②征收社会保险缴费(税)。③发行福利彩票与募捐。发行福利彩票与慈善募捐同样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第三次分配,它筹集的资金用于兴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④服务收费。在各国的社会保障实践中,虽然不以营利为目标是首要原则,但部分服务却可以通过向服务对象收取低费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借此扩大福利事业的规模。⑤基金营运收益。基金运用所创造的收益将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日益重要来源。⑥其他渠道等。除了上述各条资金来源渠道,各国社会保障基金亦还有其他筹集渠道。例如发行特种国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等。4、比较社会保险征税制与征费制。答:征税制与征费制均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为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特定目标服务。但采用何种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客观上取决于特定的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并在理论与政策实践中表现出很大差别。对此,通过下表来展示两者之间的基本区别。
际上通行的主要有薪资比例制和均一制两种方式。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如何进行管理?答: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方式与内容有:第一,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第二,财务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全过程都实行财务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这种管理主要通过日常监督与定期或不定期审计来实施。它是纠正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行中失范现象的制度保证。第三,投资管制。对于可供营运的社会保障基金,为减少投资风险,政府通常对此类基金的投资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包括制定相应的规则,严格挑选优质的投资机构,对投资进程进行严密监控等等。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
制度的核心内容。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基金的安全。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依法管理、规范运营、专款专用、收支分离、预算管理等原则。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承担着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但社会保险基金自治管理与民间管理方式亦日益受到各界政府的重视。6、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其职能的标志?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否得到落实,社会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能否得到落实,社会保障运行是否正常,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是否有效率,均突出地体现在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环节上。所以说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其职能的标志。7、为什么社会保障基金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答:从理论上讲,资本市场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场所,而社会保障基金又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表明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应当成为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所以社会保障基金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8、政府如何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进行有效监督?答: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进行的有效监管有:①根据社会保障法律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律等,制定可供操作的完善的基金运营规则,它可以视为国家社会保障投资立法的延伸和具体化;②通过财务审查或投资审查来纠察基金运营中的失范行为。9、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途径有哪些?答: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途径主要有:①一是作为长期的强制储蓄计划,能够有效地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总供给;②二是作为特定的投资者,它对本身的资产组合具有特定的选择偏好,进而影响到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及其分布;③三是作为政府管制下的机构投资者,既要在政府严格监控下不断地想方设法避免投资绩效的恶化,又可能因机构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等而出现盲动,进而影响到资本市场的稳定性。第六章
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是如何产生的?答: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德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①社会背景-工业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保障功能的弱化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构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和最强的推动力。②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社会财富的增加是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重大因素,它构成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③政治背景-工人阶级斗争。在镇压工人的同时,给工人一些好处,将社会保险作为“消除革命的投资”,依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养老保险产生的政治根源。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影响深远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产生过程就是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的社会问题刺激推动的结果,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根源,家庭结构的变化,保障功能的弱化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养老保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障系统。2、养老保险具有哪些特征?答: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主要项目,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除此之外还具有:①普遍性。养老保险日益演变成为最普遍的社会风险,养老保险亦成为最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求之一。②重要性。一方面,老年风险的普遍性决定了这种风险的影响面和波及层的广度和深度,而“安度晚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下公认的理想的晚年生活方式。这决定了老年风险是应得到最多重视的一种风险;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因待遇较高、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长,基金收支规模庞大,这一点也决定了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③长期积累性。一是缴费时间长达数十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十年不等。④复杂性。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包括了旨在保障个人基本生活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层次,也包括进一步提高个人老年生活的补充保险层次,还有一些满足个人个性需求的个性保险。3、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答: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有:①政府责任型;政府责任型是指由政府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个人承担社会保障的纳税义务,政府通过预算来为国民提供养老金,政府对养老保险事务实行直接管理并严格监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政府责任,实现养老保险金待遇的普遍性,发放对象包括所有老年人,普遍性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公平性,但不足之处是可能因人口老龄化而给财政带来负担,最终把反过来损害这种制度的健康发展。②责任分担型;责任分担型是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模式是基于责任分担或责任共担的原则确立的,其特点是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责任由多方共担,有利于风险分散和财务稳定;同时,强制责任共担,这种模式通常无法覆盖全体国民,只能适用劳动者甚至主要是工薪劳动者,从而属于选择性制度安排。③个人负责型;个人负责型除了缺乏社会保险只能由个人或家庭自我负责养老保障外,在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中,也有极个别国家的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负责。这种模式的典型是智利自20世纪80年代后推行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由此确立了养老保障的个人负责模式。④混合责任模式。
4、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制度的适用对象即覆盖范围;②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管理和使用;③养老保险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标准;④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等。5、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答: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是:①人口老龄化;②家庭保障功能减弱;③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过大;④养老金保值增值难。6、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什么?答: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增强劳动者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通过提供养老金或相关服务来消除劳动者对老年生活的担忧,使其不会因年老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丧失生活陷入困难、绝望的境地。因此,使劳动者“老有所养”是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7、养老保险的功能是什么?答:①保障功能;②稳定功能;③公平功能;④发展功能;⑤文化功能8、养老保险的设计原则是什么?答:养老保险遵循社会保险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但养老保险又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从而还应遵循一些特有的基本原则:①保障范围:广覆盖原则;②保障内容: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原则;③保障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长规律相协调原则;④保障责任: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9、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是什么?答:养老保险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②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③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④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10、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是什么?答:从整体上可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试点与推广。第一阶段应从1984年开始算起。与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相配套,在国有企业中进行退休费用生活统筹和建立固定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试点。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为适应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又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②第二阶段:改革的深化。第二阶段以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其对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出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③第三阶段:新模式基本形成。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确立,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1、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容是什么?答: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要从制度应该具有的内容入手:①覆盖范围。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②基金来源。企业缴纳和个人缴纳。③筹资方式。企业缴费全部记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前者充当社会统筹基金的来源,后者则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当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④基金运营。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这两部分基金均可以开展相应的投资营运,但还缺乏完整的政策规范。另一部分,基金已经开展实质性的投资运营试验。⑤享受资格。根据现行制度,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一是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⑥待遇水平。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⑦管理监督。中国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亦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督。12、简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答:①目标设定。应注意:第一,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第二,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第三,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②政策建议。第一,管理体制理顺。第二,制度有效性加强。第三,华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第四,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项目,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但由于疾病风险和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的特殊性,又使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还具有以下特点:①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②医疗保险因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③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④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来实现的;⑤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2、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①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也称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费医疗保险。②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党参保劳动者及其家属因病、受伤或生育需要医治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③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又可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医疗保险的对象可以是城市社区居民,也可以是农民,但一般以农村社区较为常见。社区医疗保险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④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⑤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美国是实行多种医疗保险模式并存的典型代表。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是:医疗保险主要通过非营利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来实施市场化经营和管理,政府只是负责老年人和贫困者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费主要由个人和企业负担。3、比较不同医疗保险模式的异同。答:①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②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