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技术瓶颈制约我国创新的瓶颈有,技术创新怎么办

您现在的位置:
技术引领转型 创新驱动跨越
对我市工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日 15:03:26&&&&来源:《晋城工作》
】&&【】&&【】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的具体部署。这些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我市经济要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的目标,依靠技术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更加主动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已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从完善和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入手,狠抓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自主知识产权、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等重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运行和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创新认同度明显提高,研发经费增长较快。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进步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这一定律得到了全市工业企业的广泛认同、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共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60项,投资总额达到9.4亿元。2011年,全市共投入R&D经费内部支出8.2亿元,增长128.8%,排名全省第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4.02亿元,增长7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0.59亿元,增长17.1%。  2、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活动,2008年,市政府出台了《晋城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由市经信委牵头,联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管理以及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国家技术中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48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10户,市级37户,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2011年,我市9户省级技术中心投入研发经费2.44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4%,实施技术创新项目97项,拥有有效专利192项,参与标准制定55项,开发仪器净值达到1.1亿元,拥有硕士以上及高级技术人才112名。  3、产学研合作活动深入开展。围绕解决制约煤炭清洁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近年来,我市多数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资源,采用各种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增强企业技术竞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需求,在机电管理、新装备研制、采矿生产、节能环保等环节和国内外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同时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近年来,通过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充分利用,我市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装备制造行业:在铸管的生产上,完成了从拉管到离心,从灰铸铁到球墨铸铁,从冶-化-铸到冶铸一体化短流程双联工艺技术改造;在零部件的生产上,实现了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化品种,从低端低质粗加工到中高档精密加工的转变;在整机的生产上,开始了从一般、大众到独特、独有的迈进,涌现出了金鼎、清慧、泫氏、路宝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高档球墨铸管、精密铸件、煤机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光电设备等五大产业集群、上百个系列成千个品种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煤化工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为主的工业体系。以氮肥为基础的传统煤化工渐成气候,以合成油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已经起步,特别是通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能耗水平实现大幅下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兰花、天泽、天脊、晋丰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做大做强并已成为行业龙头,为我市发展现代煤化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煤层气行业:依托资源、人才、技术优势,煤层气开发利用和加工转化技术日臻成熟。基本形成了集煤层气勘探开发、集输、液化、民用燃气、工业燃料、瓦斯发电、汽车加装煤层气等于一体的产业化开发技术体系。有100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规模和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煤层气之都”。特别是在煤层气压缩和液化方面,取得了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标准的制订权。于2009年起草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车用压缩煤层气》和《民用煤层气(煤矿瓦斯)》3个国家标准,其中GB/T《车用压缩煤层气》国家标准自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在煤层气压缩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方面引领全国。电力行业:用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热电联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代容量小常规机组。电力产业发展迅速,总装机容量达到446.6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5座,装备容量407万千瓦,2.5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9.598万千瓦。  5、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企业拥有有效专利60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50余项,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余项。其中,金鼎煤机公司生产的8.2米大采高采煤机和大采高液压支架等20余种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绿洲公司生产的大麻纱、布,唐一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等50余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彤康食品公司生产的山楂干红、清慧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配件―轴箱等100余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尤其是彤康食品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清汁直接酿酒工艺生产的干红山楂酒,在国际、国内首次确定了山楂干红的酿造技术参数,使得该产品在国际国内红酒领域有了更多的活语权和权威性,对于价格确定,占领销售市场都拥有绝对优势,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我市企业转型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不足还是制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我市的技术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亟待增强。受资源禀赋优势、近几年煤炭市场“黄金”价格和技术创新存在一定风险以及当前社会“山寨”风气盛行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崇尚“拿来主义”,热衷于“挖墙角”、“假合作”,习惯于模仿跟踪,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长远追求。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财政引导支出比重偏低。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R&D投入强度在2%能勉强维持生存,在5%以上才具有生命力。2011年,全市规模216户企业仅有11个工业企业开展了R&D活动,投入R&D经费内部支出8.16亿元,其中企业7.94亿元、政府0.20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销售收入的0.006%。低水平经费投入,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3、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市216家规模企业虽然拥有48户各类技术中心,但真正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很少,层次不够高,行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4、各县(市、区)、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不均衡。分县区看,差距较大,全市R&D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区、高平、阳城等县,有些地方因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分行业看,201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R&D经费支出为7.9亿元,占全市的96.3%;分企业看,大中型企业7个,占全市有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6%。县市区之间科技实力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了全市的技术创新。  5、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人才集聚尚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市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但受微观人才环境不理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相对淡泊以及企业整体规模小、科技含量少、科技人员待遇低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多数企业难以引进科研人员,高层次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尤其匮乏,直接影响了我市技术创新的进程。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几点思考  要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到2020年基本实现具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我们“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实现技术创新对经济贡献率大幅提升。  1、强化政府引导,调动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意识、激情程度决定着创新成效。必须调动企业追求创新、自愿创新的积极性。一是营造技术创新氛围。围绕煤化工、冶铸、建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传统产业升级和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联合相关科研院校、科技专家、龙头企业定期召开技术创新沙龙,开展交流与合作,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意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技术创新典型及成效,从政府层面鼓励创新活动、肯定创新成果,引导企业自觉、自愿创新。二是引导企业确立持续创新的理念。定期对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让企业家认识到国际国内“百年老店、常青企业”几乎都是在技术创新上具有持续动力和行动的“守望者”,引导他们为了实现长久发展,主动进行技术创新,追求技术进步。三是落实好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因技术创新得利、受惠,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建立健全机制,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自主创新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重点产业转型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二是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积极增加市级技术中心数量,扩大市级技术中心覆盖面,逐步在交通物流、商贸流通、工程建筑、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开展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兰花科创等有条件的省级技术中心要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争取到“十二五”末进入国家认定技术中心行列,实现我市地方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零”的突破。三是加大技术创新考核力度。逐步将技术创新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积极性,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将研发投入、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建立长期技术储备等自主创新工作纳入到奖励范围。四是支持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政府采购、示范工程中率先应用创新型产品和技术。  3、强化人才战略,夯实企业技术创新基础。人才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实施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健。只有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人才,企业才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因此,要鼓励支持帮助企业引进一批、培养一批、选拔一批高技术人才充实到技术创新队伍中,给平台、给地位、给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工业经济创新能力提供“智本”。  4、组建技术联盟,破解制约行业技术瓶颈。要深入研究产业结构现状及技术发展瓶颈,围绕我市煤化工、装备制造业、陶瓷等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结合传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组建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参与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建立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实施一批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有效增强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现代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己内酰胺等工艺技术及节能降耗技术,争取到“十二五”末在煤制烯烃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档铸件、精密铸件工艺技术、整机配套部件、整机及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积极探索制造服务外包,鼓励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陶瓷产业重点开发薄型化、大型化、骨质瓷、镁质高透明瓷、炻瓷等日用陶瓷,黑陶、琉璃制品等艺术陶瓷三大板块产品,力争实现节能窑炉技术、高效球磨技术、高光泽度x技术三大技术突破。  5、大力实施标准和专利战略。“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国际上流行说法充分证明标准和专利的重要性。要把标准建设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之一,引导企业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标准,进而将企业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激励企业通过技术标准确立产品市场地位,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通过标准化战略,取得市场主动权;鼓励专利标准化,通过把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行业竞争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鼓励企业通过市场潜在需求的研究,开发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的产品,追求产品的技术水准,确保市场竞争力;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根据企业需求研发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全市重点企业、优势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不仅成为技术的引领者,还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增强我市企业在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责编:政研室卫璇
【】&&&【】&&&【】&&&【
】&&&【】&&&【】
&&相关链接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浅析衡阳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瓶颈及发展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自行业、各自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我们对衡阳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专利申请、科技成果以及贷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  (一)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提升。截止2012年6月底止,全市中小企业单位数20227家,占全部企业比重99.2%,比去年同期增加474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达1174家,占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总数的19.4%,完成工业总产值884.12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工业增加值252.8亿元,增长15.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72.3亿元,增长34.4%。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企业4893家,占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总数的80.6%,完成工业总产值132.46亿元,同比增长21.22%;个体工业营业收入106.44亿元,同比增长21.83%。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各项专利申请增加。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工业企业中,全市90%以上的中小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成为全市十一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9.0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的53.2%;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0.8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64.1%。全市73%的工业专利、87%的新产品都由中小企业完成,涌现出华意机械、镭目科技、运输机械、金化科技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  (三)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首获国家重大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至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以来,经过几年不断努力首次成功获得国家重大支持,与各兄弟市州相比,衡阳是争取项目最多、资金最大的城市。天雁机械、特变电工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重大成果转化资金1600万元、1300万元,占全省总数的23.2%,近四分之一。其项目申报要求高,明确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近三年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或国家发明专利,正在转化的项目。此次天雁机械的1.5L汽油机高效涡轮增压器自主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特变电工的超高压容量现场组装式变压器产业化项目项成功申报,必将对加快全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迈入全省科技创新先进行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四)中小企业信用程度加强,融资渠道扩大,贷款余额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全市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好转,信用观念增强。在对33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有19家企业获得了银行评定的信用等级。其中,AAA级的7家,占被调查总数的21.21%;AA级的8家,占总数的24.24%;A级的3家,占总数的9.09%;BBB级的1家,占总数的3.03%。有7家企业近三年内银行对本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了调高。2012年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4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66.3%,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型的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具备了一些超前的研究开发能力,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核心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和锤炼,衡阳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声誉和区域品牌效应日益提升。然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与壮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调查表明,要想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其科技人员的合理比例应在15%以上。但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科技人员比例在15%以下的企业占50%,在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下,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脱离了科技岗位,转向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科技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纷纷跳槽到了外地的大企业,使企业花费很大代价培养出来的人才白白流失掉了,他们的离去不仅意味着技术的流失,有时还会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对原有企业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而且这些骨干走了之后,造成其他技术人员人心不稳。  (二)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当前全市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1-5月份,全市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达224.91亿元,同比增长19%,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比重为67.3%。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全市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象一些大型重点企业那样可以得到国家的政策性扶持,通过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信用差,加之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实际上也很难从银行获取技术创新贷款。因此,资金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内部创新机制尚不完善。企业的研发机构有关鼓励科技人员积极从事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对科研成果的发明和应用缺乏相应的、有力度的奖励制度和措施。企业内部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许多企业已认识到技术进步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经营者在分配上已考虑到按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技术人员对企业贡献程度进行倾斜,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分配政策不落实,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大障碍。  (四)信息有效需求不足。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快速反应。政府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应该弥补市场不足的环节,许多追求创新的企业所处的信息环境不完善,不能及时、准确获得信息,错过了许多可带来巨大收益的创新机遇,有的即使抓住了某种机遇也很难充分利用,形成可靠有效的创新方案,这与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来源方向做的工作不理想有很大关系。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能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自然就难以实现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也就无从谈起。  各级各部门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来抓,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促使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力求见到成效。继续鼓励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技术开发部,及时跟踪与本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技术动态,负责重大科研攻关和组织职工开展科技活动,同时,承担起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使企业逐步缩小与优势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二)加强人才管理。发展科技产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战略,人才管理是关键,我市应在两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也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保障。通过人才流入流出,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增加人才供给的目的。二是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产业发展格局,全面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管理部门要制定并切实实施激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工作的政策措施,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所取得的效益同收入相挂钩。  (三)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采取适宜的财政优惠政策,设立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多事体制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使其更加面向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使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一律平等,减少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歧视政策。根据国外经验,风险投资是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解决资金短缺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本国的风险投资机制。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向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失去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尤其在当前全球信息产业调整发展的时期,政府要不断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大力支持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从事技术交流和转让的公司等,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改进组织机构,制订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战略规划等。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政府应该积极为企业创造外部环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吴小燕][审核:刘雁][责编:张艳]                    对话人物——章碧鸿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建强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这是一句调侃:“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在中国,第二在河北,第三在唐山”。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笔尖上的钢珠仍需大量进口。前者戳中了我国经济的软肋,后者引人深思:在产能过剩、钢铁卖白菜价的形势下,为何连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钢珠都生产不了?某种意义上,这个 “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专家指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这个瓶颈怎么破?来看两位浙商的思考。老老实实搞好研发记者:多年来,杭汽轮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企业也得以发展壮大,甚至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但另一方面,在许多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上,我们仍然受制于人。这样的反差意味着什么?孔建强:客观地说,不仅是杭汽轮,国内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这几十年来都是跟随者,也就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模仿。这是由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你在这个领域没有基础,要想短时间内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只有如此。事实上,通过模仿和学习,这几十年我们才在重大装备制造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规模上论,已经很大了。主要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想要由大变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走自主创新的路,老老实实搞研发。但是,由于过去几十年,我们习惯了走别人走过的路,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不多,路径依赖太强了,导致我们很多企业在思想上还没转过弯来。毕竟,做一个跟随者要容易得多。记者:美力科技现在是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从一个手工作坊做到行业领先。都说万事开头难,你是怎么“开头”的?章碧鸿:我们从事的行业虽然不是重大装备,只是制造一只小小的弹簧,但美力科技的成长之路也是从学习、模仿开始的。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出来闯荡天下的小青年,作坊从3个工人起步,那时根本不知道弹簧分这么多种,只是买回一只最常见的去琢磨。后来企业越做越大,老是模仿人家的产品,非常被动,而且利润也很低,这才逼着自主研发。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路就越走越顺了。目前,全世界弹簧钢有八个发明专利,其中一个就是“美力弹簧”新发明的,用这种钢制造的弹簧,缩放100万次都不会断裂,远远超出30万次的平均水平。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记者:身为制笔大国,我们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钢珠却需要进口,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这反映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什么问题?孔建强:这反映出我们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缺失。当前,中国的创新已从模仿组装全面转向自主创新阶段,我们跟对手已经越来越接近,没有多少可模仿的了,所以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是我们必过之坎。这个坎不迈过去,就难以成为制造业强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点在燃气轮机的研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高科技的载体,燃气轮机代表了多理论学科和多工程领域发展的综合水平,其研发、制造涉及许多产业,比如基础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特种加工设备等。如果这些领域的研发能力跟不上,自然会拖累燃气轮机的研发。章碧鸿: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对自身行业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尤为重要,譬如美力科技面临国际上高端弹簧钢材逐步被日企垄断,在美力之前全世界有八个关于弹簧钢的专利,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三项弹簧钢发明专利,在产品的高强度、抗冲击、耐低温、节能环保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ML1900弹簧钢荣获2014年度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弹簧行业自主创新优秀新产品特等奖。搞基础须坐冷板凳记者:我们都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在抱怨,在一些领域因为基础研究薄弱,企业被迫什么都得自己做。这方面的缺失,怎么去弥补?孔建强:企业的抱怨是因为国家层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缺失,进而影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挥。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工程应用笼统地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不尽合理,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应该是以不同的主体为主。还是以燃气轮机为例,因为它涉及许多行业,一个装备制造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自己做这么多事情,这就需要上下游产业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最近联合多家单位成立了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技术联盟。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技术联盟将建设成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行业科技资源,融通行业的技术研发,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整体升级。章碧鸿:我非常认同华为的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说的一段话——“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美力科技经过26年的技术积淀,主要的体会是专注、专业、专家,以一辈子做好一个产品为理念,将专家文化深入人心,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在关键性技术上的研究是无法实现的。我一个月前曾去华为学习,华为公司给全世界100多所大学捐款而不求其它回报,只要这些大学的研发人员关注华为的最新专利及科研成果。这是一家伟大企业“炸开金字塔尖,开放地吸取宇宙能量”,以求天人合一的大度大智大境界。华为的创新不仅仅是华为研发团队的创新,而是借全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科研体制亟待改革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产中使用,为什么还要大量研发?孔建强:高校和科研机构曾是科研的主体,部分科研是与市场脱节的,研究方向的指挥棒不在市场,而在政府的课题等。从这个角度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是研发与生产脱节的体制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所以长期不高,原因在于研发与生产相分离,大量研发成果包括技术、专利等只停留在理论和初试阶段,未能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为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企业还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开发,特别是工艺技术。章碧鸿: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也存在严重的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由国家立项支持的研究成果属于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无权利和责任处置。后来,美国通过一项法案,将技术持有人从国家这个虚化的所有人落实到了大学。同时,该法案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美国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对提升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