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涵,地位,类别,组织形式与内涵四个方面分析企业

职位&&&&&&
图3—12组织设计思路
这就是说,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基本职能;在以职能细分和归类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机构和相关职务;进而,以必要的职位和各种职务相对应,并按职位配置人员。组织设计的思路就是要做到因事设职,因职配人,以人成事。按照处理的事情,确定适当的职位,选择适当的人员,完成特定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公共组织的结构反映了社会和环境对组织的需求和制约,而这种需要和制约是通过组织设计者的思想与活动表现出来的。公共组织结构直接反映了设计者对社会需要和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公共组织设计是公共组织结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共组织的高效有序运作有赖于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公共组织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设计安排的活动。通过安排、设计使公共组织的各个要素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协调运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是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的前提,也是提高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公共组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公益目标原则
组织设计的起点是组织目标的确定。公共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根本点就在于其目标的不同,公共组织是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任何组织的活动和结构,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服务。因此,公共组织的设计必须首先明确目标,以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结构的设计要完全服从目标的需要。不同类别的公共组织,其目标特点各有差异,这决定了其所要求的结构侧重点的不同,结构类型也就不同。例如,在共同的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基础上,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行政机关追求效率优先,议事决策机构---人民代表机构,社会团体追求民主优先,司法审判机关追求公正优先,事业单、民办非企业单位追求绩效优先。追求效率优先的组织,宜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民主优先的组织,宜采用理事会制或委员会式结构;公正优先的组织,宜采用程序化,法制化、集体化、透明化的决策组织机构。
公共组织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性,但是,它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作为社会成员,
——————————————————
①转引自:周三多等:《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71页。
②(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③余凯成:《组织行为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447页。
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有着一定的个人利益、政党利益或阶层利益,二者往往会发生矛盾。为此,在组织设计时应力求使组织的各要素安排合理、配置得当,健全制度,完善规
范,从制度设计上尽量杜绝各种漏洞,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2、法制原则
法制原则要求公共组织的设计与建立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共组织是依法管理国家及其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因此它的设置与建立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公共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法律主要是宪法、政府组织法、编制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宪法规定了公共组织的地位、组织设立以及行政领导负责人任免的程序。组织法具体规定公共组织的权责及其行为规范等。编制法具体规定公共组织职位、岗位、人员的编制等。法制原则要求公共组织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法律既规定着公共组织的形式、内容,也规定着公共组织的设立程序。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由法律规定。国务院组织法还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遵循法制原则设计组织,使组织的设计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可以使整个公共组织系统相对稳定,人事也较为安定,有助于增强公共组织的权威性,使公共组织正常有序运转。这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3、效率原则
效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公共组织设计的主要原则。公共组织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机构运行效率高;二是机构的工作质量高;三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运转灵活高效。在公共组织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体把握,全面考虑整个系统的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公共组织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专业分工。一般来说,效率与专业化的程度成正比,专业化程度越高,效率就越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涉及的范围和专业十分广泛,而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进行专业化分工,做到专才专用,特才特用,这样就可以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
提高管理的效率。
(2)合理控制管理幅度。由于管理者的能力、知识、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他所能有效指挥、监督下属的人数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把管理幅度控制在一个比较适当的范围内,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如果管理幅度过大,则无法对所属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如果管理幅度过小,则会因为管制过严,影响下属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管理幅度究竟应该控制在多大范围之内比较合适,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合理的管理幅度的确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主管与属员相互接触的次数来决定,如美国的V·A·格兰纳斯就研究出了一个计算公式:
C=N(2N/2 +N-1)
其中,C是可能存在的这些关系的总量;N为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例如,根据公式计算,如果属员为5人,则主管与属员的最大可能接触次数为100。
第二种是根据管理中的各种要素来决定管理幅度。比如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的性质,
主管和下属人员素质的高低,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先进程度,管理地区的集中与否等。第三种是硬性规定管理的幅度,如英国学者汉密尔顿就主张有效的管理幅度应为3—6人。
(3)确定人员数额的设置标准。通过制定各类职称员额的设置标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确定人员设置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以工作量的多少为标准确定人员的数量。其二,以工作范围为准,确定所需人员。其三,以相关业务所需员额的比例确定设置标准。
4、人本主义原则
人是管理的目的,公共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以人为中心,对人的重视是现代管理科学与传统管理理论最重要的区别,把人看作管理活动的目的,把管理工作从“以事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上来。现代管理把人看成是管理的主体,重视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感情沟通的研究,注意人的需要。为此,公共管理活动不仅仅要谋求效率,而且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重视人。公共组织设计,必须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创造一种符合人性,使员工乐于在其中工作的组织。为此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工作分工要符合员工的兴趣与特长。第二,要尊重员工,组织内部的层次设置及其职称评定不可损害员工的自尊,要注意维护员工的自尊心。第三,组织要有助于员工的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晋升的机会。第四,管理工作应该以意见沟通代替控制监督。
5、适应环境原则
适应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同样,公共组织要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公共组织应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回应,进行调整,以应对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挑战,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为了满足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使组织保持弹性。一个僵化而缺乏弹性的组织,很难感应到环境的变化,也很难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要保持组织的弹性,首先对组织内单位的区分要有弹性,不应该过分固定。其次,对单位职责、权力的区分保持灵活性,对各单位权责的区分与上下层次权责的划分,也不宜做硬性规定。
第二,使人员编组保持机动性。这主要包括单位间人员调整的机动和对特定任务采取临时人员编组两个方面。公共组织中的每个单位,都根据自己的业务配置人员,这是公共组织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但是,这种人员的配置,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同业务的增减与变动进行调整。单位间人员调整的机动性,可以避免冗员充斥的现象。另一方面,公共组织在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临时性的业务,这就需要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抽调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问题,等到任务完成,原有人员则分别回到原来的单位。这样,既可以完成工作,又不增加机构与编制。
6、利于科学决策原则
高效成功的管理依赖于科学的决策。高效能的公共管理必须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决策为前提。对公共组织进行设计,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科学决策的原则需要。为此,在组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便于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正确、科学的决策,必须以准确、全面的信息为基础。为了进行科学决策,必须向决策者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为此,就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与处理。
第二,便于意见的沟通与行动的协调。正确的决策往往依赖于各单位之间以及人们之间意见沟通的顺畅以及计划行动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单位计划与行动的冲突、脱节,使之保持协调统一。对于规模大、人员多、任务重的组织,更要注意意见的沟通与计划的协调。
为此,在对公共组织进行设计时,必须选择那些便于进行意见沟通、行动协调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三,便于决策和管制。公共组织内部各单位具体业务的决策,应由各单位自己决定。对于涉及整个组织的决策,则应由组织的领导者作出,为此,要建立相应的便于决策与管制的机制。同时,组织的管理幅度和层级设置要恰当,能对下属进行有效地管制。
第四,建立咨询机构。现代管理非常重视智囊团的作用,利用“外脑”、思想库的辅助,可以避免和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因此应该建立咨询制度,设立咨询机构,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共同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7、统一平衡原则
公共组织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每个机构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且整个公共组织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共组织的设计必须服从统一平衡的原则,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得各自为阵,各行其是。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必须完整统一,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既完整统一,又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清晰的权责关系,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公共权力体系。为此,在公共组织设计时就要注意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衔接,注意左右机构之间的合作,注意明确各级公共组织机构的权责。为此,在统一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平衡:
第一、分工与合作平衡。分工着眼于专业,专业分工过细则容易导致组织员工缺乏整体观念。合作着眼于整体,但过分重视合作则会减少组织的活力。公共组织的设计须在分工与合作之间求得平衡。分工不忘合作,合作不忘竞争。
第二、权力与责任平衡。公共组织是一个权责体系,有责无权,则无法尽责;有权无责,则易滥用权力。要使公共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必须建立权责统一、平衡的机制。
第三、业绩与报酬平衡。在设计公共组织时,尤其是制定奖惩条例时,必须力求使员工的报酬与其所作的贡献相平衡,这样才能调动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职位与工作平衡。在公共组织设计中,必须根据事情设置职位,做到因事设职,依据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来设置具体的部门和职位,严禁因人设职,做到工作和职位的平衡。
8、精简原则
精简原则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精简原则同法制原则、效率原则一起,可以认为是公共组织设计的最重要的前提性的原则。遵循精简原则进行组织设计,不仅可以节省财政开支,使组织运转灵活,还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精简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人员配备精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高,二是组织机构精简,要根据公共管理任务的多少,设置机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机构设置。三是办事程序简化。简化办事程序,不仅可以精简人员,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方便群众,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二、影响公共组织设计的因素
不同的组织由于规模大小、目标战略、竞争环境、技术条件等的差异,其组织结构形式就会有所不同。公共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实体的构建过程,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主要考虑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以及组织技术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影响①。
1、组织环境因素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环境,并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组织的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所有物质与精神因素的总和。任何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不同的组织面临的环境因素是各不相同的,每个组织都会受到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所要求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也不尽相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任何组织都必须面对的宏观环境因素。而人员素质、资源状况等则是组织的微观环境因素。这些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因素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对组织发生影响,促使管理者设计和选择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就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问题,管理学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参考意见:一是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其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成负相关关系的,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其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就越低。二是组织环境越平稳,组织结构的规范化程度就越高,平稳的环境不需要组织对其作出快速的反应。三是组织面临的环境愈复杂,其组织结构就愈趋向于分权,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只有实行分权,使决策部门化,才能对环境作出灵敏的反应,以此相反,在平稳和简单的环境中的组织多会采用集权化形式。可以说,组织管理的职能就是在弄清组织所处环境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组织结构。
————————
①刘熙瑞主编,《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69页。
2、组织战略因素
组织结构是管理者用来实现组织目标和战略的一种手段。组织结构要服从战略的安排,而科学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则能够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施,支撑组织的成长。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就被当作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对于公共组织来说,组织的战略目标是组织设计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战略目标是一个组织的愿景、使命,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战略目标,而战略目标、使命是一个组织的特征、身份和存在的理由。不同的战略目标,要求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具体来说,就有不同的管理幅度和层次,有不同的组织职能和人员配备,有不同的权责安排等等。一般来说,组织都是根据战略目标来设计自己的系统结构的,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变化,会使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3、组织规模因素
组织规模,就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及其实力大小。组织规模因素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一般都要考虑到组织的规模,尤其是组织的人员数量。而且,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组织的规模越大,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越高,组织结构也就越复杂,分权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组织的规模较小,则组织的结构相对简单,集权化程度较高。
4、组织技术因素
任何组织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物质手段为基础。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而且会作用于组织活动的内容划分、职位设置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例如,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改变和正在改变着组织中的会计、文秘和档案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形式。技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技术对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常规性技术程度高的组织来说,一般采用严格控制的组织结构形式,其规范化程度和集权化程度越高。而对于非常规性的技术组织来说,则恰好相反。在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组织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共组织设计需要考虑技术的因素,以求所设计的组织结构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和现代适应能力。
5、权力体制因素
组织的权力体制就是其权力控制的方式,一般来说,组织权力有两种模式,即分权制和集权制。在分权制的权力运作模式中,组织的控制是通过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来实现的,因此在公共组织设计上,就要给以那些涉及制订法律、法规、工作程序以及执行和监督的部门较多的关注。在集权制的权力运行模式中,组织的控制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组织设计要重视管理幅度的合理性和管理层次的衔接性。
三、公共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一)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战略目标的确定。目标的确定是组织的基础。任何人类的自觉的行为都有着一定的目标,管理活动就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展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管理就是追求并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目标不仅规定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表征了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目标为组织指明方向,团结凝聚组织成员,激励组织成员奋发上进。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因此公共组织的设计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目标的确定是公共组织设计的起点。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管理幅度的设计要考虑到组织成员的素质、工作内容和特性、工作基础和条件、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管理层次的设计要考虑到管理的幅度、组织的纵向职能、组织效率的要求。
3、组织职能设计。首先,根据组织的性质和战略目标,确定组织的总体任务和职能的特性。其次,进行组织职能的分解,包括组织职能的分类和组织职能的职责化。再次,确定组织的主要职能与辅助职能。最后,明确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4、组织部门设计。在分析和确定组织的职能分类和职能关系之后,从横向的角度把组织的具体任务和职责配置给特定的组织单位,使组织职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之中。然后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设计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任务和职责的配置。
5、组织职位设计。组织的职位体现为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组织职位及其相互关系的设置,关系到组织职能的发挥和任务实现,甚至关系到组织本身的生存。设计组织职位时,要考虑到组织职位的复杂性,要使组织职位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有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有特定的规范。组织职位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职位的分类设计、职位广度扩大设计、职位深度拓进设计、职位的工作团体设计。
6、组织职权设计。组织职权是组织各部门各种职位在职责范围内决定人事、支配和影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权力。组织职权的设计要按照政令统一、连续分级、权责对等、合理集权和分权的原则进行。特定的组织职权的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进行配置。
(二)公共组织的设计程序
公共组织的设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成败,必须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其基本的程序是这样的:
1、确定公共组织的目标和基本职能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因此,组织要按照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设计,目标是多层次的,首先应明确公共组织的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总目标、职能目标和工作目标的顺序逐层分解,从而把一个公共组织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分解为一系列具体职能,目标和职能分解是组织设计的根据。
2、设置相应的职位和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
组织目标的达成和职能的履行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机构和职位来完成,因此,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后,配置相应的职位,并进行职位分类,组成不同的部门和单位,然后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给每一职位配置适当的人员。
3、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设置部门和职位时,必须考虑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问题,根据公共组织的特点,先划分管理层次,在确定管理幅度,明确各层次、各部门、各职位间的权责关系,最后,划出组织结构系统图,按机构精简的原则,对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即应做到线条清晰,重点突出,关系明确。
4、建立公共组织规范
组织规范就是组织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公共组织的权责关系作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对组织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各部门、各成员的活动有章可循,高效而有序。公共组织的规章制度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线把组织的各种要素连接在了一起,使组织成为一个有机体。
&&&&&&&&&&&&&&&&&&&&
&本 章 小 结
(1)公共组织结构,是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形式,是公共组织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表现为公共组织各部分之间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决定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它是执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体制。公共组织结构是公共组织的核心,它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公共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公共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公共组织结构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复杂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公共组织结构具有整合功能、沟通功能、激励功能、效率功能。公共组织合理化的基本标志是明晰性、平稳性、适应性、高效性、精干性等。
(2)公共组织结构按照权力或者职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等几种类型;按照纵向和横向进行划分,有横向式结构形式和纵向式结构形式。
(3)根据公共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回应方式,有委员会式组织结构、团队式组织结构、虚拟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等,这几种组织结构类型是新型的,它们各有其特点,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
(4)公共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使各要素之间形成有序的清晰的关系,把组织内的任务、权力和责任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公共组织设计必须遵循公益目标原则、法制原则、效率原则、人本主义原则、适应环境原则、利于科学决策原则、统一平衡原则、精简原则等。影响公共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组织战略因素、组织规模因素、组织技术因素、权力体制因素等。组织设计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组织结构?其特点是什么?
2、衡量公共组织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3、公共组织结构有什么功能?
4、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
5、如何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因素各有哪些?
6、简要分析委员会式组织结构、团队式组织结构、虚拟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7、简要说明公共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8、简要说明影响公共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曾繁正:《行政组织管理学》,红旗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姜发奎、刘银花:《领导科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4、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5、唐兴霖:《公共行政组织原理:体系与范围》,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6、王晶晶、陈忠卫:《组织行为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7月版。
7、余凯成:《组织行为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8、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9、陈国均、陆军:《管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0、胡君辰、杨永康:《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1、黄强:《现代领导理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
12、(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3、刘海云、方齐云:《权变策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14、阎洪琴、翁毅:《公共行政组织》,团结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5、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16、傅明贤、倪星:《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7、杨洪兰、张晓蓉:《现代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8、齐炳文:《民间组织》,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9、张国庆:《行政管理中的组织、人事与决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0、刘熙瑞、张康之:《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175套总数:5828068套专访:3241部会员:3697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届高三政治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0卷)山西临汾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届高三政治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0卷)山西临汾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569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中国财政部宣布成功在伦敦定价发行30亿元人民币国债。该笔国债发行期限为3年期,发行利率为3.28%。这是中国财政部首次在香港以外的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国憧。海外发行人民币屆债的积极影响有
①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②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③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④提升人民币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考点定位】人民币国际化
【名师点晴】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不仅可以取得铸币税的收入,还可以部分地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考点定位】影响价格的因素
【名师点睛】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执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所付出的成本。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负担还比较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是
①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②提髙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③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④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长远的、总体的策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和技能,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业采取了较好的经营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面向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
⑤公司抓住时机做好兼并和强强联合。
⑥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4.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由此可见
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④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关键
【考点定位】财政的作用
【名师点睛】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5.股权激励,是对公司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公司用于激励并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激励机制。截至日收盘,已有逾9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使核心员工与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
①增加员工的按劳分配收入
②降低金司员工的投资风险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④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解析】材料中员工通过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获得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②不选, 因为通过股权投资获得收入会受到公司的经营的影响,风险更大;该方案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从而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选D。
【考点定位】我国的分配制度
【名师点睛】关于“收入分配公平”存在下列认识误区
(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回答6?7题。
.《意见》提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會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分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品牌管理专业人才,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技术髙超的技能人才。材料所提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有
①市场经济具有首目性和滞后性
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品牌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下列措施中,能推动品牌建设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企业重视自主创新→提髙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形象
②推行更髙质量标准→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商品价值量
③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信誉→做大做强品牌
④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打造知名品牌
良好的信誉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 所以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可以提髙产品品质,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①正确;同时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信誉从而做大做强品牌,③正确;②不选,质量标准是政府行为;④不选, 因为居民的消费与企业的品牌没有直接联系。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市场调节的弊端、宏观调控
【名师点睛】本考点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上。既出选择题,也出主观题。复习备考应重点掌握教材中有关宏观调控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高考中对国家宏观调控知识的考查会集中在地位、必要性和手段上,其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1)宏观调控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它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的。
(2)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效、更强有力。
(3)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8.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为顺应这一深刻变革,我国提出到2025年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家。上述举措旨在
①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②实现创新载体的多元化
③扩大制造业的生产规模
④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考点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名师点睛】审清题干材料或引文的主旨即中心意思。考生只有准确理解题干的主旨,才能进一步找到题干与题肢的真实联系,正确作答。而读懂题干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所谓弄清题干就是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要在读题干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在做题时思路才能迅速的进入试题中去。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只有深刻、准确的把握题干,才能在选择题项中不被迷惑。才能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不迷失方向,面对有限的信息才能从容不迫。 第二步:审清题肢。审题肢是建立在审题干的基础之上的,是做选择题的最后一步,因此,不能孤立地审题肢,而要将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审查。
9.2016年7月,正值湖北社会各方全力以赴抗洪救灾、与灾区群众共渡难关之际,却有少数网民造出了“大智路地铁塌方”“蕲春、英山将发生大地震”等谣言,给灾区群众造成极大恐慌。经调查,瞀方已控制网络传谣者,并依法予以处罚。材料警示我们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不可分割的
②公民应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考点定位】公民的政治参与
【名师点晴】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在现代民主国家,虽然公民的权利都得到了宪法的确认和保障,但这些法定权利并不会自动实现。公民权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社会过程的产物,是人们奋斗争取的结果。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广泛的公民参与,特别是公众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被滥用,而权力一旦被滥用,既可能导致官员本身的腐败,也可能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制约权力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要素。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一方面需要权力体系自身内部的相互制衡,如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也需要权力体系之外的制约,即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制约。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基本条件。如果公众对政治漠不关心,不参加选举、讨论、听证、申诉、请愿等,公共权力就有失控的危险。 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公民参与的直接后果通常就是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生活,迫使决策者倾听公民的意见,并且按照公民的意见来制定有关政策,从而使相关的政策变得更加符合公民的利益。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参与,还可以及时发现政策的失误和偏差,及时纠正决策失误,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公民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质量,保护和增进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公民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大到国家的政治决策,小到工厂的分配政策,都涉及到利益关系的协调。如果一项政策或一种制度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公正,那么利益相关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利益受损的群体对公共政策就会产生抵触,从而损害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威胁社会的公共秩序。进而言之,即使一项公共政策或制度体现了公平和正义,但如若这种公平正义没有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样可能造成公众与公众之间,以及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带来社会的动荡。
公民参与本身就是公民的价值和美德。公众的参与通常都有着明确的目标,例如,影响政府决策,制约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益等。但是,即使公众在政治参与或社会参与中没有达到预定的这些目标,也不能说这些参与是没有意义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公众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参与可以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可以培养公民的公共合作精神,可以增进公众的政治认同,可以使公民学会适应公共生活,提高参与的技巧,积累参与的经验,发展参与的能力。因此,公民的参与既是一种政治价值,也是一种政治美德。
【考点定位】转变政府职能
【重点突破】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12.国务皖2016年6月印发的《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査制度的意见》提出,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上述规定有利于
①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
②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强化政府在公平竞争审査中的责任
④规范国家权力机关办事程序
【解析】“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有利于规范政府的权力,有利于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强化政府在公平竞争审査中的责任从而约束政府权力,选A;②不选, 因为我国人民不是直接行使权力;④不选, 因为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权力机关。
【考点定位】依法行政、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重点突破】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査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从会议内容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拫告对相关部门工作进行监督
②全国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③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原则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体指导其他国家机关开展工作
【考点定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名师点晴】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以及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
民主集中制其实就是把本应由大多数人都享有的民主权利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来实行,虽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工作的稳定性,但是由其产生的少数人专制不可避免,与古代中央集权制类似。
(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地位(执政党)。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5)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6)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7)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最终目标和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10)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1)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2)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
15.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o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考点定位】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命题解密】(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区别。
(2)文化与综合国力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本考点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时,一般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作为文化作用的一部分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知识要点的全面性,防止以偏概全,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童要见证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 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 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 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 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17.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①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人们的世界观
③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乘指导实践
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强调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①④正确, 选B;②不选,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面对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①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每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19.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大败于长平,给后人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纸上谈兵”错在
①忽视了战争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②没有做到从战争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③否认了事物的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的区别
④没有将兵书与战争实际具体的统一起来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
【知识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具体要求: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特别提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除了三点具体要求外,还必须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际出发,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0.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
①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②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
③历史规律决定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未来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
【解析】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体现了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①正确;“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中的永恒体现了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选A;③错误,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不选, 因为未来是对历史的辩证的否定。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重点分析】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22.你总是仰望别人的生活,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你的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间题,切忌盲目攀比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汲取别人经验才能进步
C.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3.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可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①必须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引擎
②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
③要注重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④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解析】材料中“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导向,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必须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引擎,要注重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选A;②不选, 因为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不选,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立足于社会实际。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名师点睛】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在日常自我培养过程中要敢于大胆质疑。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容易发现真理。勤思多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我们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胡乱怀疑。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24.漫画《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客体差异决定主体认识差异
④人们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考点定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方法技巧】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
新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时间去逛街,可以在网上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银行卡上的结余,可以随时转到理财账户;约朋友吃饭时,查查哪里有特色餐馆,有没有团购;要出行时,刷一眼地图看看路上堵不堵,然后再通过手机软件叫一辆专车来接你;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省去了排队的烦恼……
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组于?15日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在深圳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深圳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座谈会,赴华为公司等企业和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国家加快培育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6分)
【答案】25. (1)①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②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③方便人们投资理财,增加了居民收入。(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每点2 分, 共6 分)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投资理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呑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血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拙。
曰,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栽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8分)
(2)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12分)
【答案】26.(1)①利用海洋拉动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②利用海洋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③利用海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④利用海洋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每点2分, 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中国坚持依据国际法,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维护了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自觉履行了主权国家的义务。②中国的主张捍卫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了国际法治的公平正义,有助于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③中国的主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题, 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④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每点3分,共1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体现了利用海洋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体现了利用海洋提高中国制造,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体现了利用海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材料中强调了我国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维护了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这体现了我国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体现了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我国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体现了我国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方法锦囊】 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祿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林俊德……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姿、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⑴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10分)
⑵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应怎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6分)
(3)请你结合实际,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给出两条具体建议。(4分)
【答案】27.(1)①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3分)②提高人们的思想 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③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3分)④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分)
(2) ①党员干部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创造价值。(每点2分,共6分)
(3) ①观看党史纪录片或上党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展览,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③结合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 即可。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中强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我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 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利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应怎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要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名师点晴】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方面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