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宇我为什么出家要出家。

弘一法师: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学佛网
&弘一法师: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发布:君合&[ &]&& 日期: 7:44:00&&
  按: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D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D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我仍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  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预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D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  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时就说“既系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去参加一两回的。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那样的忠厚笃实,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内。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为何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男人可以七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佛教规定女性只能出家一次,而男性7次,为什么?
为何女性出家只能一次而男有七次?(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且听小编为你普及常识。
首先,产生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实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就是不管白种人、黑种人、国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立足点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还是要依据佛法的教义,在因地上精进用功,当烦恼漏尽,自然就成道证果,而且这个果位,不会因为男女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是因果上的平等。
虽然一切众生皆具有以上两大平等性,但是却因为业缘感召,过去自己所做的善恶业积聚,致使平等当中有不同的果报差异,例如同样生而为人,但是智愚有别。因为众生根机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设方便、应机施教,目的是要让众生都能从不同的果报中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化众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实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防非止恶、息灭烦恼,方便不同根机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出家,不论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说一人出家能够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见出家的功德有多大。还有,无论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是说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气,也需要有宿世的福报,因此出家以后,能够意志坚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牵挂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缘不退转,安住于僧团用功办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样是人天师表,这也是功德与法身慧命的平等。
但是,相对于男性,女性毕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 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时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对佛门的歧视、伤害、毁谤。这对于出家的女众和诽谤她们的人,都是不好的业因。
所以,佛陀对女众出家的特别规定,既为保护她们,也为保护僧团,也为保护正法,也为保护众生。
因此这样的规定并非负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满20岁者的心智状况还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规定其不得投票,此规定并非歧视、不公平,而是基于保护全民福祉所设。又如世间的父母,针对贪玩的孩子,特别规定门禁时间,来改善其习性,没有人会说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众生因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不同,生而果报不平等,大医王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成就其道业,而定种种制度,实在是一种&慈悲且智慧的应机施教&!
在这里小编要特别指出,女众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弥尼戒的沙弥尼,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多地佛教道场都有&短期出家&学修营之类的活动,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弥戒,那么女众一旦受了沙弥尼戒,短期出家结束后就要舍戒,意味着此生就再没有出家机会了,所以正信道场一般不接待女众的短期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男性为何可以七次出家七次还俗,小编在以后的常识文章中会为你介绍,敬请经常浏览智慧的传播者:凤凰佛教。
在此节录一段相关经文,其中末后一段尤为关键,请网友认真读诵仔细思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
三藏法师义淨奉制译
尔时室罗伐城有一长者。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月满生女生已父亡。母养既大其母亦终。后时吐罗难陀尼因乞食入其舍。见女问曰。汝属于谁。答言。圣者我无依怙曾未属人。报言。若如是者何不出家。女曰。谁与我出家。尼曰。我能与汝可随我去。彼即随行至尼住处。便与出家。后被烦恼之所牵缠遂便还俗。时吐罗难陀尼。因出乞食遇见其女。问言。少女如何得活。答言。圣者我无依怙辛苦存生。报言。若尔何故更不出家。答曰。我已还俗谁与出家。尼曰我能。即与出家遂行乞食。
长者婆罗门见已皆共讥嫌。诸释迦女能为善事。或时出家而修梵行。或时罢道还染俗尘。随情所为岂非善事。诸尼闻已白诸比丘。比丘白佛。佛作是念。由还俗尼有如是过。从今已去诸还俗尼更不得出家。其长者等善为讥笑损坏我法。是故比丘尼一捨法服已归俗者。不应更令出家。若与出家者师主得越法罪。&
[责任编辑:于发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已收藏本页面
甲:据说蛇的交配过程持续12个小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乙:我终于知道许仙为啥要出家了…
悲催的许仙,天天灵芝都救不了你了
许仙也只有去出家,因为寺庙才能满足。。。
原来如此啊
法海原来很懂爱
抱歉,是24小时
火前留名~
所以法海在许仙他们家不是打酱油的
....huoqianliuming
不是说24小时么?
谁挖坟谁是许仙生的
15真相!!
你见过蛇一挺一挺的吗?
不是说20小时吗?
只有像法海那样的高僧才行
略加修改的坟
你确信跟绿帽子没关?
一个白素贞许仙斗受不了…更别说蛇都是群交的…
哇,许仙生他儿子真不容易....
火前留名!!
谁tm能受得了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浅谈:出家人为什么要剃去头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众所周知,不留头发是佛门僧尼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出家都必须经过剃度。那么剃度制度是从何而起?
出家人必须要剃发?(图片来源:资料图)
众所周知,不留头发是佛门僧尼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出家都必须经过剃度。那么剃度制度是从何而起?目的是什么?又是怎么流传的呢?笔者在此进行一次粗略的梳理,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佛教僧尼剃发的传统可上溯到佛陀。佛教传自印度,佛陀悉达多是释迦族太子,为寻找解脱之路,帮助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苦海而出家修行,在他决定出家之时,当即便剃去了须发,据《佛本行集经》记载:&尔时太子。从车匿边。索取摩尼杂饰七宝把刀。自以右手。执于彼刀。从鞘拔出。即以左手。揽捉绀青优钵罗色螺髻之发。右手自持利刀割取。以左手擎。掷置空中。&可能佛教剃度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记载了佛陀在剃发时说的一段话:&过去诸佛。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舍弃饰好。剃除须发。我今亦当依诸佛法。&佛陀之剃度,也是仿效过去诸佛而来的。  
可是为什么出家要剃去头发呢?  
佛教认为,剃发与舍弃各种装饰,披上简陋的衣服一样,都表示与世俗生活的彻底了断,因此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杂阿含经》第一五经说:&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为了清净修行,剃除须发是必须的。《释氏要览》载:&因果经云。过去诸佛。为成就无上菩提故。舍饰好。剃须发。即发愿言。今落发故,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及以习障(此悉达太子。剃发之时言也)。&剃发是断除烦恼和各种习障的前提。同时剃发对于古人而言相当于自毁形象,剃了头发,便破除了人们自爱自好的贡高我慢之心,所以《大智度论》说:&我剃头着染衣、持钵乞食,此是破憍慢法。&三千烦恼丝是修道的障碍,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剃除,这样才能远离爱欲让神志清明,因此虽然跟世俗常情不符,却是必须的:&发者形饰&&形饰乖道。所以澄神灭爱,修道弃饰,理出常均,教必翻俗。&因此,剃发对出家人而言,不仅仅是剃光头发那么简单,而是具有深远的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它表达了断绝世俗生活的坚定决心,是出家人与在家人在外形上的最大区别。  
此后,出家剃发这一仪式被佛陀的弟子们继承,《杂阿含经》载,凡僧人皆须剃发:  
给孤独长者言。云何名僧。彼长者言。若婆罗门种。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信家非家。而随佛出家。或刹利种。毗舍种。首陀罗种。善男子等。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彼佛出家而随出家。是名为僧。(第五九二经)
佛教僧侣皆&剃去发须&遂形成传统。  
佛教传到中国,这一剃发的传统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中国佛教》之&传戒&篇载:&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为剃发披服缦条,即无条相袈裟,以不满五人,不能受具。&最初的中国僧人标志就是剃发披袈裟,还没有传戒受戒。僧人&剃头发披赤布&,在早期还曾遭受大力攻讦,因为当时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认为:&《孝经》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临没,&启予手,启予足&,今沙门剃头,何其违圣人之语,不合孝子之道也。&然而,佛教剃发传统虽与中国文化严重冲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了,这也可侧见其重要性。佛教僧侣是以这样鲜明的形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此后,中国僧侣的剃发仪式越来越明确、固定,甚至僧侣的出家也被称作&剃度&。唐人道世所编著的《法苑珠林》记载了一则佛陀剃发的故事,有隆重的场景描述,并叙述了佛门用剃发的方式度人出家的来龙去脉:  
&我见过去诸佛。初登正觉皆最初度五人。皆执此宝刀。手剃彼发。虽用刀剃。然刀不至发。及唱善来已。须发自落。世尊。今既成道。可执此刀往鹿苑中。如过去诸佛度五人。我从彼言即至鹿苑。手剃五拘邻。从此已后。皆命善来。兼后羯磨。&
佛陀说,在过去诸佛成道之后,对最早跟随出家的五个人是亲自给他们剃发的,佛陀于是也仿效过去诸佛,在成道后亲自给五个跟随者剃了发,接引他们出家,并规定了以后的剃度仪式。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窥佛门的剃度传统。  
律藏译入,中国有了关于剃度的律制。《四分律》之&受戒揵度&记载了佛陀度罗睺罗出家的过程:  
&汝度此罗睺罗童子。当如是度。与剃发教着袈裟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当如是说。我罗睺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我于如来所出家学道。如来即是我至真等正觉。如是第二第三说。&&&
《四分律》是北魏时期译成汉文的律藏,也是&汉语系佛教僧尼奉行的一部广律&,是很重要的典籍,从古至今为僧尼所遵守执行,&直至现在,汉地佛教僧尼一直奉行《四分律》不改。& 它提供了剃度僧人的范本,中国僧人又将其进一步现实化、规范化,如《百丈清规》规定,沙弥得度,要履行一系列的仪式:  
&插香礼三拜。选日设旛剃头。&&复唱念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剃头受戒阿闍梨愿大德为我作剃头受戒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头受戒慈愍故&& 戒师用净瓶灌顶。以指滴水于顶上。势刀剃头。仍举偈。众同诵云(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弃俗趣泥洹。希有难思议)三诵讫。沙弥退礼一拜。引请领沙弥。至本师前。胡跪合掌。&&仍举落发偈云(毁形守志节。割爱辞所亲。出家弘圣道。誓度一切人)三举大众同声和。&&乃举唱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无上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整个仪式是在律藏基础上的演化,可操作性强,隆重繁复而又次序井然,显示出对剃度的极为重视:它是僧与俗的一条界线,剃度之后,方能正式成为僧人。  
对女性亦如此。佛教僧团中的第一个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又译为大爱道)最初发愿出家时没有得到佛陀的允许,于是她&闻佛在祇桓精舍。与五百舍夷女人俱共剃发被袈裟。往舍卫国祇桓精舍。在门外立步涉破脚尘土坌身涕泣流泪。&自己先剃光了头发,造成既成事实,以示出家的决心(由此又可见&剃发&是出家为僧尼的标志)。此后佛陀接纳了大爱道等五百女人加入僧团,并明确地指示了比丘尼的出家受戒法:  
&佛言。自今已去。听彼比丘尼即与出家受大戒。应如是与出家。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剃发者应白僧。若一一语令知然后剃发。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白如是。应作如是白已为剃发。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出家者。若白僧若一一语令知。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应作如是白已与出家。应作如是出家。教出家者与着袈裟已。右膝着地合掌。教作如是言&。
这是《四分律》对比丘尼出家剃度的记载,中国第一个有史可载的比丘尼,西晋竹林寺尼净捡便是剃发出家,《比丘尼传》记载她&捡即剃落,从和上受十戒。&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剃度是佛门最古老的仪式之一,是佛制中的传统,是僧尼的标志,它产生于古老的印度,从佛陀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因此剃度对僧众而言,也是神圣的仪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钟茂森我为什么出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