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去非洲种地地的中国人招农民工吗怎么联系

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种地-华尔街见闻
<div class="meta-star" data-needLogin="true"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37658" data-url="/stars/237658"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种地
&#xe614;601
[公告]由本公号独家原创、持续一年半的月度政经分析,本月暂停在此发布。以往内容,请回复月份关键字查看,也可回复其他任何您感兴趣的问题关键字,系统将自动回复相关文章。
“嘿,过来,一起坐。”在拉合尔飞往伊斯兰堡的飞机上,后排的座位空荡荡,一位来自中国山东的中年人储会军喊我。 在出境处,我们刚刚认识。他说他在巴基斯坦的农村种菜,这听起来很有意思。安检之后,他走错了登机口,直到登机前十几分钟我们才再次见面。但在这十几分钟里,他给我讲述了十分精彩的巴基斯坦农村的细节片段。 我十分乐意地在挨着他的座位坐下,开始了一场高空采访。在我们的位置不远处,一位中国老爷爷带着她的孙女坐在靠边上的位置,我和他们也在机场打了招呼。他们和储会军一样在那里种地,而且那个小姑娘竟然在巴基斯坦读高中,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 我们的故事从他们种地的缘由开始。 贴身安保在巴基斯坦种地完全是偶然。储会军的哥哥在巴基斯坦经商多年,听说有个地方将要建机场,于是几个人合伙,花了200万人民币从一位议员手中购买了100亩土地和占地6亩地的院落。 “村子的英文名字叫什么?”我问他。“马丁堡,我们都叫他马丁堡。”这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当地说乌尔都语,他也搞不清楚英文名叫什么。“那县城呢,叫什么名字?”“那卡那(音)”。 回国后,我通过微信将他描述的拉合尔和费萨拉巴德之间的地图发给他,但他依然不知道叫什么地方。他只知道位于这两个城市之间。 在巴基斯坦,土地属于私人所有,两万元一亩在他们看来很便宜。可是机场却迟迟未能建起,当地的民众和政府来回扯皮。 于是,他们干脆雇人种地,他们从国内带来稻谷种子,收成比国内高20%,可是当地人并不喜欢吃这种大米,于是他们作罢也只好种当地品种,米粒更长。 对他们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安全。起初,政府要求他们自己请保安,他们于是到处找保安公司,但价格却高得吓人,一名持枪保安一个月需要8万卢比的薪水(约相当人民币5000元)。 他们准备不请正式保安,就通过朋友找到具有持枪证的人,以代替保安。他们正要这么做的时候,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对巴方提出,要确保中方人员的安全。 “转机来了。”在此之后,他听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专门给地方拨了一笔钱,用于保护中国人的安全。 政府派出了专职警察昼夜保护他们,任何人只要外出都会有一位武装人员陪同。在他们的要求下,院子的两角还建立了了望台,武装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而他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住宿的地方。那名小女孩上学同样由武装人员每日护送。 在他们村里,曾发现一些外来的恐怖分子活动,当地村民向警察报告,警方花了几个月时间跟踪监视,并且伪装和他们合谋后,将他们抓获,并查获了遥控炸弹。这是他听村里人讲的,最后怎么处置了这些人他也不知道。 后来,当地政府突然举行了一次演习,警察只提前几分钟中通知了其中一个人,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情,伪装的恐怖分子就突然闯了进来,这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后来他们听说,当时村里人以为这里的中国人都被一窝端了,事实上却是一场演习。 他们农场中国人有十几人,而安保人员最多的时候却又20多人。在安保人员的严密保护下,他们至今连一起小的治安事件也没有发生过。 想把蔬菜卖给中国人 在储会军的眼中,当地人友善,但是太贫穷,可供谋生的渠道太少,不少人还住在没有屋顶或屋顶漏水的房间里,极少数富裕的人盖起了楼房。 在他们准备种地之前,就进行了考察,发现当地种植用肥不足。比如,牛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将牛粪贴在墙壁上晒干后,作为燃料。 他们来了之后,向当地人买牛粪,一驴车400-500巴基斯坦卢比(约合人民币25元)。他们种的玉米雇当地人掰,玉米秸则免费给当地村民,这样就省了工钱。 本来,他们还有用玉米秸肥地,但当地人很心痛,甚至重新从地里翻出来给牛吃,当地玉米秸肥地效果也不好,后来他们干脆不再这样做。 在当地,大多数村民缺乏生计,一天2元人民币的工钱,都找不到活干,而有些无地农民就陷入赤贫。 不过,在储会军看来,当地人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在国内2天可以干完的活,在那里需要一周时间。他举例说,两堆沙子离得很紧,用铲子直接可以铲到另外一堆上,但当地人却用一个盆先将沙子装起来,再用头顶着到另外一个地方倒出来。他觉得这样的工作方法不可思议。 在当地人的饮食中,蔬菜非常少,而他们种了许多蔬菜。“韭菜,他们没吃过。豆角,长长的,他们都没见过。”储会军他们来自山东临淄,临近寿光蔬菜基地,许多人都会种菜。 负责保卫他们的武装人员看到中国人吃菜后,也开始自己摘菜吃,这当然是免费提供的。他们也希望当地人吃蔬菜,但是还是太少。 当地人基本不吃动物内脏,因此很便宜,“牛肚,只要十几块一个,鸡胗几块钱可以买一大袋。” 为了寻找蔬菜市场,他们专门去伊斯兰堡华人较多的地区菜市场考察,他们希望自己的蔬菜能卖给在巴基斯坦的华人,但是却有数百公里的运输路程。 当然,比农业更赚钱的是工业,他们也在考察国内的项目和巴基斯坦的关税情况,希望把南方的电子元器件多组装工作搬到当地,利用当地便宜的人力资源。这项工作,他们正在进行。
(本文首发《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巴基斯坦图文连载将在本公号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div class="meta-star"
data-needLogin="true"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37658" data-url="/stars/237658"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文/ WEEX·一起交易
文/ 虎嗅网
文/ WEEX.基金
文/ 扑克投资家
总篇数76篇
前沿观察 是政经分析网(;简称PEA)的官方微信,集信息和分析为一体,关注政治、金融和宏观经济.欢迎推荐本号:
前沿观察 是政经分析网(;简称PEA)的官方微信,集信息和分析为一体,关注政治、金融和宏观经济.欢迎推荐本号:
注册手机号
请输入新密码密码(6-26字符)
没有手机账号?
用户名、手机或邮箱
还没有见闻账号?
密码(不少于6位)
已有见闻账号?
密码(不少于6位)
图片识别码
已有见闻账号?
没有邮箱账号?
您需要绑定手机号(即完成实名认证)才能发布信息,请完成绑定。耕种在异乡 75万中国人闯荡非洲当农民
作为中国与非洲经济接触的一部分,估计有75万中国人已经到了非洲,这其中,主要是贫穷的农民。他们修铁路,建电网,甚至耕农田。
非洲大片土地待开垦
来自河北保定附近农村的木匠董之海在2005年5月离开自己的农田来到非洲,帮助苏丹建造电网。“我去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他说。他在北京建筑工地上工作时,每月挣大约100英镑,但是在喀土穆挣的钱几乎是在北京的3倍。
从董之海的村庄里一同被招聘的12个人中有好几个为了赚钱已经留在了非洲。
据了解,非洲很多国家有大量土地,但是粮食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许多中国农民离开中国,到非洲开设农场。
现在中国的公司制定出越来越多的计划:租借非洲农村大片土地,然后把中国农民迁移到那里进行耕种。
非洲商会会长的刘建军说:“我们发现当地人缺少农业技术,而在中国,我们正在快速发展工业,很多农民不再拥有土地。这种交流会使双方都受益。”
刘建军已经签署的合同包括在乌干达耕种1万英亩的土地,在肯尼亚建造一个玉米面加工厂,在科特迪瓦建造一个农场等。
把挣来的钱用于结婚和改善住房条件后,董之海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我希望去南非。”他说。他不会孤独的,已经有20万中国人在那里工作了。
七千农民赞比亚种地
有董之海类似经历的中国农民还很多。1996年,河北省保定市吕家庄村80多位农民,随一家水利工程公司来到赞比亚境内的赞比西河畔修建拦水工程,工程从修建到完工历时两年。这些农民修建完工挣钱后发现,当地有大量肥沃土地闲置,就产生了在那里种地的想法。1998年,这些农民申请办理了相关手续,把家人和亲戚朋友也接到赞比亚,逐渐在其居住的地方形成一个“村落”。
这些出国的保定人在非洲建起了“保定村”,在国外赚了钱回国后,又盖起了小洋楼,被人们称为“非洲村”。
刘建军说,在赞比亚“保定村”的农民通过种地致富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定农民前往非洲,种植农作物。目前,到非洲创业的保定农民达到7000多人。由于村民们多数都会盖房、烧砖、打家俱,因此被非洲人称做“专家”。
已经融入非洲人生活
48岁的保定农民彭义军是肯尼亚“保定村”的村长。2000年他刚到肯尼亚的时候,租赁荒地种植黄瓜、西红柿和豆角等蔬菜。“肥沃的土壤加上适宜的气候,蔬菜长得一天一个样,而且根本不用施肥喷农药。”彭义军说,“西红柿价格约40元人民币一公斤,黄瓜和白菜16元一公斤。”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彭义军开始聘用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他把自己掌握的所有蔬菜种植技术全传授给他们。“在非洲这些年不光挣了钱,而且还会用法语、英语和当地人交流了。”彭义军说,他已经融入了非洲的生活,与当地人相处得很融洽。
(据中新网)
感谢您阅读: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023- 
[责任编辑: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 广告业务 |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渝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只能在厂区活动
  感觉像坐牢
  河北籍农民余亮是在2010年6月赴非洲打工的,他去的国家是利比里亚。作为一名钢筋工,他参与的工作是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建设。
  余亮今年40岁,他去非洲是源于老乡的介绍,而他之所以选择,是因为“那里的收入是国内的两三倍,而且基本没别的开销,钱可以存起来”。但余亮对记者坦言,“非洲的钱并不好赚”。
  余亮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利比里亚邦矿铁矿,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要开工建设,首先就要砍伐树木。
  “一人多高的灌木丛漫山遍野,里面不仅有野兽,更有毒蛇。刚开工的时候,我们工地的测量工在测量放线时,一条毒蛇离他只有几公分,要不是当地人眼疾手快,一刀砍掉蛇头,后果不堪设想。”余亮说,那名测量工每每讲起此事,都深感后怕。
  由于工地所在地没有电网,项目部只能用从国内运来的发电机自行发电,以保障基本生活所需。当地经济条件落后,而且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季,到了雨季的时候,蔬菜品种非常少,价格又贵,只能吃土豆、卷心菜之类。
  这些其实不算什么,最令余亮郁闷的是,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和原来下载的电视剧外,就没有其它事可做了。
  他告诉记者,公司为便于加强项目管理,所有人员基本都只能在厂区内活动。他所在的厂区算是一个“小社会”,有厨师、医生,也有澡堂、餐厅。此外,公司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个人单独外出,除非三五个人经批准后可以在附近溜达一下。
  “每天都是工地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非常难受,感觉像坐牢似的。所以我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围着村子转一圈,见个人就跟他聊上两句,那种感觉你体会不到。”余亮说。
  今年,非洲遇上埃博拉疫情,余亮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多次打电话希望他能回国工作,一家人团聚。但为了在国外多赚点钱养家糊口,余亮还愿意再坚持几年。
  高薪与“高辛”并存
  赴非打工不易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增多,非洲成了中国工人打工的新去处。
  据2012年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透露,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有100万。
  记者了解到,这100万人中,有像聂新民这样的普通打工者,也有资金雄厚的企业家,还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的梦想不同,生活状态各异。但基于高薪或高回报的诱惑,他们都选择离开祖国,远赴非洲。
  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并不容易。在去非洲之前,他们也许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显然,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真实的困难也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三名工人,尽管有人担心得疟疾,有人抱怨工作环境差,还有人感叹在非洲打工像坐牢,但仍有两个人选择继续坚守,因为“收入毕竟可以达到国内的两三倍”。
  另外,记者在“非洲出国劳务”、“非洲建筑群”等QQ群以及“去非洲网”、“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等网站发现,咨询事项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12月1日,记者以建筑工人身份在“非洲出国劳务”QQ群联系上了一位出国劳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多,急缺瓦工(抹灰,砌筑,贴砖等)、木工、钢筋工、水电工等工人,“如果想去,赶快报名吧,3至6个月就能办下来签证”。
  当记者问及去非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一般都要求身体健康,有上岗证,技能操作证书,当然,有的公司还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的公司还要考试,不一定。”
  而对于“企业为什么不在非洲招工人,而是招国内的人过去”的问题,该工作人员称,“非洲工人技能差,一般都是国内工人过去后逐渐带当地工人,当地工人技术熟练后,企业就会逐步减少国内工人的招聘,毕竟在国内招人成本还是很高的。”本报记者杨召奎 本报通讯员 罗三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人不种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