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朝国土以后国土面积大幅下降

元朝统一后为什么人口下降了
元朝统一后为什么人口下降了
学习啦【元朝】 编辑:耀聪
  是中国封建大统一的时代.蒙古贵族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统一了北方,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那么元朝统一后为什么人口下降了?
  元朝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
  元朝人口数量为什么大降:说到西安就得说长安;有朋友说起古丝路起点长安的人口。有些说法很离谱,查了些材料。说下长安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几个原因。
  史前罢了,先说周秦。当时的居民加上士兵,沣鎬两京的人口,大约15万左右。到了汉代,经过休养生息,长安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关于这个数字,史上也有不同看法,但基本靠谱。但就是西晋内乱,人口陆续降到25万许。到了所谓的&五胡闹华&的十六国时期,匈奴军一度攻陷长安城池,&长安城中,户不盈百&。&&没有人计算,依愚见,最多三几万人吧。
  长安人口的激增,经过了隋代的恢复,到了唐代,因为国力强大加上对外开放,长安的人数剧增。史书上说,天宝年间达到了130万,还有说法,将近200万,这里的人口,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算法,流动人口也在其内,当时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各种外商,使臣,各类工匠,僧尼道士,梨园弟子,当然,驻军是最主要的,类似今日的京畿部队、警卫局,当时驻守宫城(譬如大明宫的)的六军,以及御林军、龙武军、神策军和神威军等禁军,130万,是大大低估了的。
  宋金时代,首都南迁,加之持续不断的战争,宋时仅有36万左右,而金代则达到46万,较之大唐,不堪一提。
  到了元代,由于累累战乱,生产不恢复,百姓无法得到歇息,人口锐减,有个数字说,当时的长安仅有9500户,人口只有7.6万,减幅较宋代少70%还多&&虽然有人认为低估了,但可以肯定地说,人口降到了最低谷。明清以降,长安的人口在恢复,从30多万,回升到100万上,可惜的是,这个增幅还是太慢。到明代嘉靖年间,西安恢复到将近160万人口,不幸的是,惨绝人寰的华阴大地震发生了,将近80万殒命。人口的变化,能反映问题,1和平富庶年代,人口会增加;2没有战乱;3不发生巨大天灾。以此观照,所谓盛世,诚斯谓也!
  延伸阅读
  元朝 (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大蒙古国,是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全国性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中国。 [1]
  1206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建 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由于金朝与其盟国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1227年八月攻灭西夏,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立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 [3]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1368年 朱元璋建立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市)。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4]。
  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0年元武宗时期达 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5]。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
  经济方面仍以农业为主,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残暴,元朝整体生产力比低,但是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攻打华北时,惨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灭金朝后,在耶律楚材劝谏下,成吉思汗同意复苏农业,鼓励汉人垦殖以期长治久安。元世祖即位之后,实行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到元朝时,由于经济作物棉花不断推广种植,与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兴盛。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本文已影响 人
[元朝统一后为什么人口下降了]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元朝】图文推荐元朝疆域图 元朝国土 元朝的疆土到底有多霸气
元朝疆域图 元朝国土 元朝的疆土到底有多霸气
  的疆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汗国的统治区。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下诏编修全国舆地图志,主持其事的秘书监臣奏称:“如今日头出来处、日头没处都是咱们的……宜将秘监所得‘回回图子’(指西域地图)与汉地、江南各省舆图都总做一个图子。”  据许有壬在《大元一统志序》记载:“我元四极之远,载籍之所未闻,振古之所未属者,莫不涣其群而混于一。”《元史·地理志·序》谓:元之幅员“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并附载了西北各宗藩位下所属城邑、地区名称。现存元朝时期绘制的舆图,也都包括有西北各汗国之地,虽有些粗略,但说明了元朝还是把西北各汗国视为本朝的管理之下的。  的征服战争,把大蒙古国的统治地域西面扩展到多瑙河、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东面到朝鲜半岛,南面到西藏地区和南中国海,北面包有西伯利亚。元世祖以前,大蒙古国全境是统一在大汗的统治之下的。  成吉思汗分封其弟拙赤、合撒儿、合赤温、铁木格斡赤斤和别里古台于蒙古的东部地区,分封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于阿勒台山迤西,形成大蒙古国内的几个宗王封国。大汗直接统治怯绿连河至按台山地域;所征服的中原汉地和中亚、波斯地区,分别设置了统治机构,形成由大汗政府管辖的三大地方行政区,在汉文史料中分别称为“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以燕京为治所,统治中原汉地)“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以忽毡为治所,管辖畏兀儿地至河中地区)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以途思为治所,管辖阿姆河以西之地)。  除以上三大地方行政区外,元宪宗时代还在斡罗思之地也委派了大汗政府的代表,增设第四个行政区。但是由武力建立起来的如此庞大的帝国,各地区之间距离遥远,各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很难维持长久的统一,元宪宗时期已出现分裂的趋势。  中统年间(1260年—1264年)连续四年的争夺皇位战争,是大蒙古国历史的转折点,元世祖忽必烈依靠中原汉地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战胜了据有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的胜利使他成为全蒙古共主,但实际统治范围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西北各汗国的独立化和半独立化;其次,在争位战争中,忽必烈为取得旭烈兀和察合台后王阿鲁忽的支持,以大汗名义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儿(埃及)界上的所有蒙古军队和大食百姓交给旭烈兀掌管,将阿勒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百姓和部落交给给阿鲁忽掌管,自己掌管阿勒台山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这虽然是战争中的权宜之计,只是划分“掌管”和“防守”区域而不是划分领地归属,但从此以后,原由大汗政府管辖的波斯和中亚两大行政区,实际上分别成为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统治区。  元世祖时期还基本上保持着对东部天山的畏兀儿地区和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的统治,但西北叛王海都、都哇多次侵扰并曾短期占领过这些地区;以后,大部分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元朝仅保有哈迷立(哈密)之地,用以安置忠于朝廷的一支察合台后裔。  斡罗思之地距离蒙古国中心非常的遥远,早已处在拔都家族控制之下,大汗政府在那里的影响很小,元世祖忽必烈死后全部成为钦察汗国的属境。于是,元朝政府直接统治的地域就只限于中书省直辖诸路、各行省以及宣政院所辖吐蕃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不仅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人道主义的发展者,他一
  说到赛金花是谁,知道她的人可能没有多少。赛金花是我国近代清朝时期的一位具有传
  高尔基是前苏联时期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在诗歌方面同样著名。他的海燕之歌是无数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的美国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这在
  胡适,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和作家。胡适,原名胡嗣穈,字洪骍,后改名为
  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北宋司马光,他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那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
  戴望舒,汉族,又叫海山,生于1905,死于1950,卒45岁,生日11月15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
  雨果是法国浪漫派的代表和人道主义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作品无数,为法国文学史做出
曹彬任节度使知徐州时,他手下有一个年轻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经查实了,本应处罚2
秦国先前之所以战无不胜,即使败了很快也能恢复元气,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有着强大的战争
  身世:孔子是私生子?网络配图  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只有他妈知道,甚至连他妈也未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本书以中
  大家都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不过,司马光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不是编了
  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近读南宋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
  太宰治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战前、战时以及战后,而他的作品,
  在同治帝17岁即将亲政的时候,也是到了给同治选皇后的时候了,当时的皇后主要有
  金宣宗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外交没有处理好,首先是对蒙古族的言而无信,做出了南
  花木兰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严岛合战起因比较复杂,不过主要还是因为战争双方的势力发生变化。在1551年的
  有的人看到一些与清缅战争相关的评价后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清缅战争为什么会清朝
  与许多历史上的伟大战役一样,特拉法尔加海战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史书之上,对楚汉争霸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成皋之战背景曾有过详尽的描述。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
  在春秋战国期间都说秦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然而不然,在公元前389年魏国西河郡守
  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通过洺水之战简介
  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
  郾城之战发生在1140年,这次战役发生在金军在顺昌城下打败而归之后,是金军在
  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天下后,派出使者前往周边各国,传达中原、江南安定的消息,希
  在平原上用步兵击败骑兵的只有一个人,明武宗,他在应州与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达延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及其巨大影响,一些历史人物真实形象被文学作品颠覆
建炎二年,对金持强硬态度的李纲、宗泽或罢或逝,黄潜善、汪伯彦专权,&无复经制两河
现代人到冬天的时候,有很多种驱寒取暖方式,比如暖气、电热器、空调等等。只是,现代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虽然遭到颇多非议,但《长城》仍是眼下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该片
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
清朝文字狱的兴起旨在震慑反清势力,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
咱们中国人到了重大节日喜欢放鞭炮,特别到了除夕,更是鞭炮齐鸣,天地间弥漫着刺鼻的
中国的古话常说,鸟尽弓藏,功尽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曾经有个浙江钱塘的举
买卖文凭之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比如,现在常见的大学招生指标,在古代便买卖兴隆。
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用
  看完大仲马文学作品之后,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大仲马是个怎样的人。从大仲马
  莎士比亚的婚姻是令人悲哀的,众所周知,安妮&惠特利得到了他的爱,两人也即将完
  杨素以他的军事才能跻身于历史舞台,在战乱时期得以充分发挥,并且在政治谋略上自
  陈亮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才华横溢,气势豪迈,但是政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 董其昌画像
  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嫡亲外甥女,因为比他略长一岁,也就是他的表姐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一部对音乐颇有研究的著作,书中不仅对音乐有无哀乐,音乐
  狄更斯写作风格多变。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虚伪。狄更斯运用丰富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在小说和诗歌等领域都有着十分杰出的贡献。那么普希金简
  在研究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时,总会提及大仲马。那么,大仲马是谁。在记载
  清代散文家沈复生平事迹,多见于其晚年所创作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之上。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枚乘,他因为被奸人所害被抓入狱,但是在狱中凭借着自己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枚乘,他因为被奸人所害被抓入狱,但是在狱中凭借着自己
  沈约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武康人,著有《晋书》《宋书》等多部史书,在著作的过程中开
  在1637年的时候顾贞观在无锡地区降生,而他的母亲本来也是诗书之家的孩子,从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学者,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张岱作品  张岱生于书香门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
  吴昌硕,1844年出生在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州市安吉县。他原名
  髡残是个和尚,是个画家,也是清初的四大有文化的僧人之一。他本名是刘武陵,小的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柏拉图的老师是古希腊著名的智者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雕塑  柏拉图的老师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元朝_元朝的意思_元朝是什么意思_元朝什么意思_元朝的解释_百科全书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元朝
元朝 元朝的意思 元朝是什么意思 元朝什么意思 元朝的解释
元朝综述建立历史大元(正式国号)简介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孛儿只斤铁木真为大汗,汗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亦称蒙古汗国)建立。蒙古汗国在1259年因蒙哥汗的去世而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大元)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大元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至元八年(1271),元薛禅汗(庙号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18年蒙古灭西辽(喀剌契丹王朝),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至元十三年(1276)攻陷宋朝首都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在崖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成吉思汗时,蒙古没有固定的首都。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境内)。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至正九年(1272)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大元的统治中心大部转移至中原。大元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东疆、西藏、外蒙古、云南、东北、澎湖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一说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克什米尔东半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朝鲜东北部。领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一说22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的朝代,是前朝的几倍。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破大都,元图干铁木耳汗仓皇北逃。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大元的疆域大元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此外,大元曾于朝鲜半岛设立地位十分特殊的征东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元朝历史蒙古国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约当今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归附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今图拉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和迭儿列斤蒙古(一般的蒙古人)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人,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他们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有的还在森林里从事狩猎,有的则在草原上从事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国的臣属民族。随着金国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国政权的统治。1204年(金泰和四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1206年(金泰和六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国成立,国号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蒙古国成立后,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灭西辽、1219年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死亡。之后蒙古帝国于1234年灭金国,1241年一度逼近欧洲腹地,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至正十六年(1279)灭宋朝。至正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1281)两次攻打日本失败。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宋朝议和后返回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族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于即大汗之位;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蒙古汗国事实上分裂为大元政权(大汗辖区)和四大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大汗宗主权,实际上已经独立建国。蒙古国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元朝前期至元八年(1271),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九年(1272),在刘秉忠规划下,元朝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其统治中心向南部转移。 十年(1273),元军攻陷樊城。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随后,元丞相伯颜督率大军沿江东下,宋朝守将或败或降。1275年,宋朝奸臣贾似道被迫出兵应战,但很快战败。至元十三年(1276),临安陷落,宋恭帝被俘。之后,宋朝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坚持抗元,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至元十五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诱降,后从容就义。至元十六年(1279),元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宋朝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宋朝灭亡。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元朝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入侵日本,但皆因内部不和、不习水战,以及遭遇台风等而遭致惨败。(有学者认为: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有意建造和设计质量极其低劣的船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灭宋之后元灭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元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以汉人及汉化的蒙古人为主的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元朝廷中没有停止。元世祖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元世祖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世祖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为元成宗。元成宗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并下令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他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讲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元朝中后期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元武宗即位后,随即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至大二年(1309),他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将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破坏了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延祐二年(1315),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大元的官方思想。延祐七年(1320),元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元泰定帝。元泰定帝即位后,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泰定五年(1328),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自立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和元文宗。札牙笃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明宗毒死西拉古图土后称帝。元明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二月,札牙笃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但元明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元明宗于至顺四年(1333)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和西拉古图土)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宁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宣仁普孝皇帝。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元朝崩溃 大元后期,统治者变本加厉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在泰定二年(1325)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大元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大元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年(1350),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次年(1351),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元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至正十六年(1356)到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图干铁木耳北遁,明廷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北迁的大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政权对峙,史称“北元”。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今会宁)病逝。元朝灭亡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北逃至上都,后逃到应昌,并多次组织反抗,失败后在应昌去世。在明军的继续追击下,元廷逃离中原,最终来到漠北,与明军对峙。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结果影响巨大,乌萨哈汗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从此以后,自忽必烈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嫡系黄金家族对元政权的控制开始崩溃,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立。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杀死,大元去国号灭亡,改称鞑靼。政治机构中央机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下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机构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社。军事机构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行省制度行中书省大元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行省建置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此类行省实际上已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与前代所置临时性的分遣机构不同,行省官若仍以中书省宰相行省事系衔,就与中书省的权限没有区别,嫌于外重,遂更定官制,只称某处行省某官,不再带中书省宰相职衔。至元二十三年(1286),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丞相。延祐七年(1320),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叶顺铁木耳()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行省分布①陕西行省——中统元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西四川行省、陕蜀行省等),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两次移治兴元(今陕西汉中);至元八年罢,以京兆诸路直隶中书省。次年,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其分地,置王相府治之。十七年,忙哥剌死,罢王相府,复立陕西四川行省于京兆;十八年,分设四川行省,于是只称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②甘肃行省——中统二年,立西夏中兴行省,治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至元三年罢,改置宣慰司,隶中书省。八年,复立;十年,又罢。十八年,再立。次年,分设行省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称甘州行省,二十二年罢。二十三年,徙西夏中兴行省治甘州,改称甘肃行省。辖境包括今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③辽阳行省——至元元年,置行省于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称北京行省;二年罢,改置宣慰司,隶中书省。六年,又置行省于东京(后改辽阳,今属辽宁省),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十五年,又改为宣慰司。二十三年,以东北诸王所部杂处,宣慰司位轻,不足镇抚,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二十四年,因乃颜叛乱,复置辽阳行省,以控制东北州县。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④河南江北行省——至元五年,因攻宋战争需要,立河南行省。十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罢行省,河南路仍直隶于中书省。二十八年,立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并割江淮行省所领江北州郡隶之。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⑤四川行省——至元八年,罢陕西四川行省,另立四川行省于成都;十年罢,分置东、西川行枢密院。十五年,罢二行院,复立行省,次年复罢。十八年,从陕西四川行省中分出,又于成都置行省。其后一度再合于陕西行省,二十三年又分两省。二十五年徙四川行省治所于重庆,二十七年复还治成都。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陕西部分地区。⑥云南行省——至元十年灭大理国,置治中庆(今云南昆明)。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⑦湖广行省——至元十一年,初置荆湖行省于鄂州(今湖北武昌)。次年,元军取荆湖南路地,立行省于江陵以治之,称荆南行省。十四年,移治潭州(今湖南长沙),称潭州行省或湖南行省。同年,鄂州行省并入潭州,并以新得广西地属之,故又称湖广行省。十八年,徙治鄂州。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区。⑧江浙行省——至元十三年元灭南宋,置江淮行省于扬州,统两淮、两浙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于杭州,称江浙行省。二十三年,还治扬州,复称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县隶河南行省,改称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罢福建行省,以其地属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⑨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置,治隆兴(今江西南昌),又称隆兴行省。十五年,并入新置的福建行省(治泉州)。同年,又立行省于赣州,次年,仍还治隆兴。后因减省江南冗官,江西、福建两省曾经几次分合。大德三年福建地并入江浙,江西单为一省。辖境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广东省。⑩岭北行省——大德十一年置和林行省,治和林。皇庆元年(1312),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和林改名和宁,仍为省治。辖境包括蒙古国全境、中国内蒙古、今俄罗斯联邦境内西伯利亚地区。此外,大元还于高丽置征东行省,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得自辟官属,高丽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制度均不改变,财赋亦不入都省,与大元国内诸行省性质不同。除上述统治各大地区的行省外,大元还设过几种专主大征伐的行省。一为征宋时所设,只称“行中书省”,不系地名;一为用兵外国时所设,系所征国名,如日本行省、交趾行省(安南行省)、缅中行省(征缅行省)、占城行省等。还有一种是授权某省负责征伐某国军事,将省名与所征国名合称,如荆湖占城行省。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建置,事毕即罢。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朝政府为镇压和抗拒农民军,先后于中书省辖境内的济宁(今山东巨野)、彰德(今河南安阳)、冀宁(今山西太原)、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同等地置中书分省。又先后设立淮南江北行省(至正十二年设于扬州)、福建行省(至正十六年设于福州,后分省泉州、建宁)、山东行省(至正十七年)、广西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和福建江西行省(至正二十六年)。农民起义军也仿元制立行省为地方行政机构,如天完政权之江南行省、汴梁行省、陇蜀行省、江西行省,宋政权之江南行省、益都行省,以及明太祖朱元璋所置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江淮行省、江浙行省等。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大明朝建立後,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一般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民族政策在封建制度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族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族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全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是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和歧视。一方面,投降蒙古贵族的上层汉人仍能得到较高待遇;另一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蒙古族平民依然是被奴役的对象。但同时,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大元还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甚至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大元的重要官员。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主要指蒙古族。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南人为第四等,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早在大元成立前的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攻占中原后有位大臣提出将当地汉人驱赶后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的大牧场。但成吉思汗的谋士契丹人耶律楚材以可以向汉人征收大量税收为由强烈反对这个计划,因而该提案没有实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在消灭宋朝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行汉法,将中国的大都作为首都,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例如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中国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大元的首都大都就是在刘秉忠等人的规划下建成的。此外,大元还建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人。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不过名额很有限),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大元的官方思想。然而,其“汉法”施行得并不彻底。而且,大元存在等级歧视制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大元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大元有把国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比如元政府曾规定汉人不许结社、集会、集体拜神,禁止汉人私藏兵器(例如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蒙古人被汉人打死需要偿命,而蒙古人因争或乘醉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在很多例外情况)。这些法律规范对于汉族人均不平等。由于元朝的覆盖面积较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满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宋朝灭亡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汉人忽然间失去他祖宗传留下来的农田,而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农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第一任大汗铁木真即曾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一巴里失大概折合二两银币),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就可以了。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像一二八六年,为了明年进攻安南王国,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以后不断征马,每次如此,汉人的马就成为珍品。蒙古统治中国,从基层起就有严密而彻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编为一“甲”,首长称“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充当。这蒙古人就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元政府有严厉规定:禁止汉人打猎,禁止汉人学习拳击武术,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禁止汉人集会拜神,禁止汉人赶集赶场作买卖,禁止汉人夜间走路。“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经济发展综述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大元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大元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大元是蒙古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政权,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大元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和赋役制度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北方人口下降,农田大量荒废为牧场。在内地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下,大元统治者逐渐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实"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忽必烈在位期间,先设立劝农司,后又更名为司农司、大司农司,派出许多劝农使分赴各地整顿农桑。元政府又将《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各路。大元推行了军屯、民屯及军民和屯等屯田措施。此外,还采取了兴修水利等其它许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于是,各地的农业生产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元代棉花种植的逐渐推广,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成就。在土地占有关系上,元代基本上沿袭辽金及南宋的传统,佃户从事生产的租佃关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元朝,佃户的地位又有所下降。 元代还存在着落后的驱口。他们另有户籍,称驱户、驱丁。非经放良或赎买,不能改籍。驱口作为奴隶制的残余形态,直到大元灭亡才消失。在大元,土地兼并的趋势继续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迅速加深。元代的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宋代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元代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如坊正、里正、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开河、筑堤、运输等力役。元代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手工业生产元的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都很大,内部分工更细。官营手工作坊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统治者。元代实行匠户制度。工匠另编户籍,称为匠户。元代匠户分为军匠、系官人匠。此外,还有投下匠户。匠户职业世袭,非经放免,不能脱籍。元代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发展。在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推动下,松江乌泥泾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同时,丝织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其中如杭州等地的私营丝织业作坊,在元代后期达到较大的规模。元代的制瓷业有新的发展。景德镇是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产品精美,其中的青花瓷最为著名。其余如龙泉窑、钧窑、定窑等,都继续得到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此外,元代的矿冶、造船以及印刷等行业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商业的发展大元的大都,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是当时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吸引了东西方很多国家的商队和使团。其它重要城市,多集中在水、陆交通沿线,其中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商业城市进一步发展起来,如扬州(今属江苏)、集庆(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及杭州(今属浙江)等。此外,沿海的广州(今属广东)、泉州(今属福建)、福州(今属福建)、温州(今属浙江)及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等,都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元代沿袭前代的专卖制度,从盐、茶、酒、醋到农具、竹木,无不列入专卖范围。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盐。元政府也设立市舶提举司,严密控制海外贸易。元世祖时,先后发行了中统元宝钞和至元钞。以后,几代元政府曾变更钞法,并铸造过铜钱,但都行之不久。元末,滥发纸币,结果纸币贬值,激化了社会矛盾。斡脱原是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即商队、伙伴的意思。斡脱们放出的高利贷称斡脱钱。大元时期,斡脱钱横行,元政府也先后设置斡脱所、斡脱总管府,以牟取暴利。对外贸易大元促进了蒙古的国际化。从对外影响范围、往来国家数量和国际地位角度比较。大元有优惠的通商政策使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已具有国际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为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和工匠,由陆路、海路来到大元,他们当中的部分人长期旅居大元,有些人还担任政府官员。据统计,这些人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归国后一些人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见闻。正是这些游记,使西方人第一次较全面地把握了中国和东方的信息,一个文明和富庶的中国真实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这些信息改变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熟悉。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等人的著作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大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史称“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欧洲人涌向东方的同时,元代中国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周边国家、中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了解更加清楚,足迹甚至延伸到西亚和西欧。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绍,不再局限于道听途说,而大多是亲身经历。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所记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国史实“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该书记录了数百个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险要、气候物产、人物风俗,与大元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等等,多属前人未载内容。类似的文献还有《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西使记》、《真腊风土记》、《异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新熟悉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交通元代为了满足大都的粮食、物资需要,除了利用陆路和运河交通外,又开辟海运航线。海运成本低廉,终元之世,深受重视。元代修治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原为隋朝时修建,元代为补充修建)。其中主要有从山东的济宁(今属山东)到东平(今属山东)段的济州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今属山东)段的会通河,自大都至通州(今属北京)段的通惠河等。文化文学元曲-元曲四大家,即四位着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又称”关、马、郑、 白”。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元杂剧的兴盛最初在北方,渐次向南方发展,与南方戏曲发生交融。代表性的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有严格的结构,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序幕或者过场)构成。一折内限用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常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这些规则,有时也有突破,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达五本二十折。元杂剧对南方戏曲的影响,造成南戏(元明之际叫做传奇)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一系列典型剧作,如《拜月庭》、《琵琶记》等等。这些剧本经历代流传,至今仍在上演。当时南北曲的风格 已经初步确立,以七声音阶为主的北曲沉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南曲柔婉。随着元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总结戏曲演唱理论的专著,即燕南之庵的《唱论》,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则是北曲最早的韵书,他把北方语言分为十九个韵部,并且把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这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以及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均有很大的影响。艺术绘画-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国绘画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此类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入仕元庭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頫,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頫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著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工艺-元代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此时的瓷器外销极为畅行,所以有研究认为青花的纹样是伊斯兰教客户的要求而出现。龙泉窑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销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数量甚多,亦大量外销到东南亚一带。宗教元代在很大程度上对不同的宗教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各种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等都取得了较大 的发展。在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廷相当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後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後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与此同时,随著中西方的交流,基督教(尤其是景教和天主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各地商旅乃至教士亦来往频繁。不过,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礼节上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适用於基督教徒。由于大元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信仰宗教的问题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自然有利於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代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元庭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因此民间抗元势力也利用白莲教传教的方式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事。大元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八思巴被奉为国师,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但底层蒙古人社会仍然大多信奉萨满教。其他民族则信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元代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建筑元大都、阳和塔、北岳庙德宁殿、三东曲阜孔庙承圣门、启圣门、慈云阁、圣姑庙、广胜寺明应王殿、延福寺大殿、河南登封县观星台、天宁寺塔、河南安阳白塔、河北邢台县弘慈博化大士塔、北京阜城门妙应寺塔、居庸关、福建龙溪县漳州桥、福建南靖县书洋镇下板村裕昌土楼。服饰元代贵族便服-元代贵族袭汉族制度,在服装上广织龙纹。据《圆史舆服志》记载,皇帝祭祀用衮服、蔽膝、玉簪、革带、绶环等有饰有各种龙纹,仅衮一件就有八条龙,领袖衣边的小龙还不计。龙的图案是汉族人民创造的,它代表着华夏民族的文化。晚唐五代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建立政权,都无例外地沿用了这一图案。到了元代更加突出,除服饰大量用龙之外,在其它生活器具中也广泛使用。元代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宝。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辽、金统治地区织金技术有很大进步,尤以回鹘族地区最为流行,所织衣料最为精美。元代继辽、金之后,在织物上用金更胜于辽、金。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宝。辫线袄的样式,为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辫线袄产生于金国,大元则大规模使用,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的服饰,后来穿辫线袄已不限于仪卫,尤其是在元代后期。一般“番邦”“侍臣”官吏形像,大多穿此服。这种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不仅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制变易而被淘汰,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连皇帝、大臣都穿着。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样式较辽代的稍大。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平日燕服,多穿窄袖袍。地位低下的侍从仆役,常在常服之外,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袍服的形制,除辽金通用者外,还有一种样式,为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有密裥。书法大元国在其统治初期就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属于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但是,在大元实行的种族制度下,一般汉族人却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很多汉族的士人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便潜心于书画等技艺;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受他们影响,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赵孟頫,他出身于赵宋宗室,却在大元国出仕。赵孟頫在书法方面成就非常全面,篆、隶、真、行、草各体皆精,尤其是他的楷书,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齐名,至今仍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楷书典范之一。赵孟頫主张学习书法应广泛汲取古人的长处,在他的影响之下,元代的士人学习书法多以“复古”为尚:一方面,元代的书法家以晋、唐人的作品为榜样,重视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与宋人作书崇尚“意造”的旨趣大异;另一方面,和赵孟頫本人的成就相似,元代的书法作品也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朝的多样性,不但行书、草书出现了成就很高的书法家,楷书的成就也高于宋朝,更难得的是,像章草这种几乎绝迹的古书体也有书法家下功夫研习,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赵孟頫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除去赵孟頫的自谦,也可见鲜于枢草书成就之高。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巙巙稍晚于赵孟頫,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史学元代的史学有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辽史》、《金史》。思想教育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代在蒙古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但儒生在元代也受到了极大的歧视,甚至在民间有“九儒十丐”的说法。大元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科技地理《大元一统志》开蒙古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朝。农学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印刷术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大元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大汗/皇帝世系大蒙古国汗号:成吉思汗庙号: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姓名:孛儿只斤铁木真统治时间: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成吉思汗铁木真,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汗号:也可那颜庙号:睿宗监国谥号:景襄皇帝姓名:孛儿只斤拖雷统治时间:摄政汗号:窝阔台汗庙号:太宗谥号:英文皇帝姓名:孛儿只斤窝阔台统治时间:1229年-1241年1229年即位,在位13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1235年後又攻宋朝,1241年,死时年56岁。汗号:-庙号:称制谥号:昭慈皇后姓名:乃马真脱列哥那统治时间:摄政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汗号:贵由汗庙号:定宗()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钦淑皇后()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元宪宗 蒙哥() 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 至元)元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元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元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无 (天顺帝) 阿里加巴 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元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1329年~1332年 天历1328年~1330年至顺1330年~1332年元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元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元惠宗顺帝(明朝上谥号)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声明: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百科全书为您提供元朝,元朝的意思,元朝是什么意思,元朝什么意思,元朝的解释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的国土面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