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俨少将怎么了的夫人

陈瑄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今合肥)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等职。靖难之役时率水师归附明成祖,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平江伯。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地方事务。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功绩显赫。宣德八年(1433年),陈瑄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九岁。追封平江侯,赠,谥号恭襄。概述图片来源:1916年修《江苏毘陵陈氏宗谱》
陈瑄人物生平
陈瑄早年经历
陈瑄早年随父亲任职,因是武臣之子,得以的身份随侍大将军,深受器重,后袭父职为成都右卫。[2-3]
他以善射著称,多次随蓝玉征讨南番、。[4]
陈瑄从平西南
陈瑄像,取自明代《三才图会》
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建昌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陈瑄随军讨伐,逾,平天星寨,连破诸蛮族,而后又征讨,进攻卜木瓦寨。当时,陈瑄所率中军被叛军重重围困。他身先士卒,下马步战,接连射杀叛军,足部受伤后裹伤继续迎敌。战斗从一直持续到,终于将叛军击溃。[5]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陈瑄从征叛番贾哈剌,从小道出奇兵,趟过打冲河(今),并搭建浮桥,接引大军渡河。他下令拆掉浮桥,以示,结果连战连捷。后来,陈瑄又会合云南军征讨,因功升任都指挥同知。[6]
陈瑄获封伯爵
建文四年(1402年),陈瑄升任都督佥事,统领水师,镇守南京江防,以抵御燕军。但他却在燕军抵达时,主动率水师迎降,使得燕军顺利渡过长江,攻入金陵。[7]
不久,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是为明成祖。
是年九月,明成祖大封功臣。陈瑄因有“默相事机之功”,仍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勋号、、,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之职。[8]
陈瑄总督海运
永乐元年(1403年),陈瑄被任命为,总督海运(海上漕运)。他当年便从海上向北京、输运粮食四十九万余石,以供应两地,后又在建百万仓,修筑城。在督理海运期间,陈瑄让与海上岛民进行,公平交易,既利于岛民,又便于海运。[9]
《嘉定县志》中的宝山地图
永乐七年(1409年),陈瑄与安远伯一同率水师巡海,结果在青州海面遇到倭寇侵掠。他当即迎击,一直追击到朝鲜国境内的金州白山岛,将倭寇船只全部焚毁。[10-11]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命陈瑄与丰城侯统领浙江、福建两地水师,剿捕海寇。后因海水涨潮漫堤,海门至境内有一百三十里地受灾。陈瑄又受命修筑捍潮堤,率四十万士卒筑堤一万八千余丈。[12]
永乐十年(1412年),陈瑄上奏道:“濒海之地,正当江流冲会,其地平衍,无大山高屿可恃。海舟于此事故频发,常有触礁、搁浅。”他征得明成祖的同意,在嘉定县的筑成方圆百丈、高三十余丈的土山,并于山上立土堡作为航海标识,以提醒过往海船避让。明成祖将土山赐名为,还亲作碑文记述此事。[13-14]
陈瑄理漕治河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仍由陈瑄负责。陈瑄建造浅船二千余艘,起初运输两百万石,后逐渐增加到五百万石,使得国用得以富足。[15]
当时,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后,须转陆运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其过程损耗巨大。陈瑄采纳故老的建议,自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将湖水导入,并修筑四座闸门,以适时泄洪。他还沿湖修筑十里长堤,以提高船只运输能力,使得漕船可以直达,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16]
陈瑄督理漕运三十年,针对漕运事务实行很多整改措施,精密而有远见,可谓“举无遗策”。[17]
陈瑄疏陈七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位。是年九月,陈瑄上疏仁宗,提出七条经国利民的建议:[18-19]
陈瑄半身像,取自清代《古圣贤像传略》
重国本:乃是国家根本,应严整守备力量。[20]
择贤良:推举人才应予核实,不能只论资格;挑选公正的朝臣分巡天下,考察政治得失。[21]
苏民力:、、等地距较远,百姓输运粮饷往返几近一年,有误农作。可让百姓运至距离较近的淮安、徐州等处,再由官军接运至北京。另外,快船、马船所载粮草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只用官军即已足够,无需召集百姓前来听候。[22]
兴学校:的多不称职,应予考核,不称职者予以黜落;挑选俊秀之才补为;准许军中子弟入学读书。[23]
整军伍:应核实军伍,年老患病者由子弟替代,逃亡者予以追捕,绝嗣的验明后加以除籍。[24]
谨边防:等地乃是边防要地,守兵虚弱,粮食不足,应挑选、训练精锐之士,加强守卫,同时屯田自给。[25]
专漕运:漕运官军年年运粮北上,返回后还要维修漕船,终年劳苦。应禁止所属卫所对他们加以繁多的徭役。[26]
明仁宗采纳了陈瑄的建议,命有司迅速执行,不久又赐陈瑄,并允许他的子孙世袭平江伯爵位。[27]
有朝臣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陈瑄只是老生常谈。仁宗驳斥道:“武臣能言及此,已是非常难得,况且现在都害怕出言获罪,更应对他加以奖掖。古人尚知,我这么做岂不是远超古人。”[28]
陈瑄驻节淮安
洪熙元年(1425年),继位,仍任命陈瑄为总兵官,驻节淮安。陈瑄不但督理漕运,还兼管淮安的地方事务,抚辑军民,所领官军悉听节制。[29-30]
陈潘二公祠中的陈瑄雕塑(右)
宣德四年(1429年),陈瑄奏请朝廷,打算征发十二万劳力,用半个月的时间疏浚以北长沟到枣林之间的淤塞河道。明宣宗念及他长年辛劳,命尚书前往一同经理。[31]
宣德六年(1431年),陈瑄再次上奏:“每年运粮动用十二万军人,连年劳苦。请在、等府以及江西、浙江、湖广等地另外签发民丁,并在士兵较多的签发士兵,共二十四万人,分番轮流运输。另外,江南的百姓,运粮到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耽误农作,而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州、松江、的士兵,每年驾空船到淮安运粮。如果让江南的百姓拨粮食给附近的卫所,由官军运送到北京,根据里程付费并付给耗米,这样军民都会方便。”明宣宗遂命黄福和侍郎加以执行。从此,漕运由民运改为。[32]
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陈瑄在淮安总兵官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九岁。明宣宗追封他为太保、平江侯,赐谥号恭襄。江南百姓因陈瑄疏浚河道有德于民,在县(在今江苏淮安)为他建立祠堂。[33]
陈瑄主要成就
陈瑄军事成就
陈瑄早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在洪武年间任职于四川,曾随军征讨南番、越巂、百夷,参与平定月鲁帖木儿、贾哈剌的叛乱,为明朝初期西南边境的稳定作出了贡献。[4]
陈瑄政治成就
陈瑄在时是南军水师统帅,镇守江防,但却主动迎降燕军,使得明成祖顺利入南京称帝。[7]
他也因推戴之功获得平江伯的爵位。[34]
陈瑄在仁宗年间曾上疏言事,提出“重国本、择贤能、苏民力、兴学校、整军伍、谨边防、走漕运”七条政治主张,包罗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国防等多方面,每条都切中时弊,还提出应对之策。[19]
陈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漕运总兵官,督理海上漕运、内河漕运共计三十年,为明代漕运事业的发展和漕运管理制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35-36]
陈瑄水利成就
陈瑄在理漕的同时,还针对南北两段京杭运河的治理与改造,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疏浚至济宁间的运河河道。[37]
在吕粱洪西侧另凿一条水渠,设置两道水闸,蓄水开通漕运。[38]
在沛县刁阳湖、济宁修筑长堤,凿开泰州以连通长江。[39]
在修建湖堤,并于堤内凿渠四十里,以避免风浪造成的凶险。[40]
在淮河至间的运河上,依照水势设置了四十七座闸门。[41]
在淮安建造四十个区的常盈仓,又在徐州、临清、设置仓库,以便于转运。[42]
在淮安到通州沿途设置五百六十八个观察点,派官军驻扎,以引导漕船避免搁浅。[43]
沿运河河堤开凿水井,种植树木,以方便行人。[44]
陈瑄实施的治河措施,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也为后代治理京杭运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5-36]
陈瑄轶事典故
陈瑄早年以善射著称,曾随蓝玉出行郊外,远远望见一只孤雁混杂在鹅群中。蓝玉命随行部将射雁,但却都未能射中。最后陈瑄上前,一箭便射死孤雁。蓝玉又让陈瑄去射飞翔中的鸱鸮,鸱鸮亦应声而落,之后也是屡试屡中。众将佩服不已,而陈瑄却毫无得意之色。[45]
陈瑄人物评价
:① 自少颕敏不凡,好善恶恶,内笃孝行。② 公善任使,均劳逸,秋豪无取于下,凡漕途奸弊,扫涤一清。③ 公为人闿爽英毅,弘度伟畧,禂人广会,谈论亹亹,伦辈推服,公余披阅载籍,考知往古成败治乱之故,喜近逢掖士,时相讲议,善交际,能推利为义,所至以济人为心,多所建置,人用德之不忘。(《平江侯谥恭襄陈公神道碑铭》)[46]
罗龠:陈瑄通南北漕运,每岁四百万石至京师,国家万年,诚万世之利也。[47]
:﨣﨣陈将军,平江始开国。少年八石弓,勇气屡破贼。朅逢中兴主,得附升天翼。当宁念丰镐,京邑望南北。安得萧与韩,晏岁足兵食。将军家合肥,老大谙稼穑。一朝被简知,舞蹈奉明敕。建牙淮水阳,诸路尽承式。孜孜竭众智,疏凿靡馀力。廒庾便交挽,堤闸济危啬。艘舸随浅深,湖坝几通塞。百年民力苏,万里海涛息。居然奠东南,不复困供亿。将军去几时,寝庙见颜色。火旗与云马,夜下不可测。父老说遗事,往往动遐忆。征夫多苦辛,国本在培植。贤孙今代将,当复守成则。东风吹客舟,清口日初昃。公忠夙所钦,再拜读铭刻。(诗作《怀贤诗二章·平江伯陈恭襄公》)
:肇运金汤数十载,敷土奠川,当日中流资砥柱;开漕利涉千万年,河清海晏,今时江汉永朝宗。
:漕渠之功在江淮以南者,平江伯陈瑄为大,在齐鲁以北者,尚书为多。[48]
:国朝称治河功,前有陈平江瑄,宋尚书礼,徐武功有贞,刘尚书大夏,近则潘尚书季驯。[49]
樊升之:之治安,之兵事,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之筑圃起浮屠,、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50]
:江淮漕运力,其事赖恭襄。绿京书元使,黄头歌擢郎。何人敢折柳,无岁不思棠。郑伯渠今在,区区未足方。(诗作《平江侯陈恭襄祠》)
:知海运之艰,犹能踵宋礼漕议悉,瑄亦饱边大依赖也。张航海赫、朱舳舻寿之后,不可无平江。而不慊后世,以防燕而迎燕。[51]
杨昶:天下大定,公总百万之兵、漕百万之粟不告劳,而京师边鄙岁皆仰足,功亦大矣。昶尝求公之为人,盖好善而多略,知人而善用者也。开府之日,凡吴、楚、江、浙、荆、舒、淮、扬自万户以至齐民,凡有才足以干事,智足以烛微,言足以说理,学足以博物者,无不以礼罗而置之幕下。每一政一事必谋于众,忘己从人,择其善者而行之。(《恭襄祠碑记》)[52]
:宋礼、陈瑄治河通运道,为国家经久计,生民被泽无穷。此无他故,殚公心以体国,而才力足以济之。诚异夫造端兴事,徼一时之功,智笼巧取,为科敛之术者也。[53]
陈瑄家庭成员
父亲:陈闻,元末曾为义兵,明朝年间官至都指挥同知,后追封平江伯。[54-55]
儿子:陈佐(袭平江伯)、陈俨、陈仪(勋卫)、陈伦、陈侃。[56]
陈瑄伯爵世系
陈瑄的平江伯爵位共历十代,至明亡而绝。
第二代:陈佐,宣德十年(1435年)袭爵。[57]
第三代:,正统二年(1437年)袭爵。正统十四年(1449年)进封平江侯。死后追赠黟国公。[57]
第四代:,天顺八年(1464年)袭伯爵。[57]
第五代:,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伯爵。正德年间曾因得罪权宦刘瑾,削爵流戍海南。[57]
第六代:,陈熊从子,嘉靖元年(1522年)袭爵。[57]
第七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袭爵。[57]
第八代:陈胤兆,袭爵时间不详,当在万历二年(1574年)至万历四年(1576年)间。[57]
第九代:陈启(一作启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袭爵。[57]
第十代:陈治安,崇祯元年(1628年)袭侯爵。[57]
陈瑄史籍记载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53]
《·卷十六·燕王起兵》[58]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四·河漕转运》[59]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60]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七》
《·卷十六·乘时诸臣列传》
《·卷十三·勋封名臣一》
《·卷九》[61]
《·卷十》[62]
《·上卷》[63]
陈瑄后世纪念
陈潘二公祠
陈潘二公祠
陈潘二公祠是明代两位治水名臣陈瑄、的合祀祠,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内。该祠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原名恭襄祠,因清朝乾隆年间在祠中加祀潘季驯,改名为陈潘二公祠。原位于清江光华化学厂内,后年久失修,1997年因所在地域被征用,另行择址迁移保护。2007年在清江文庙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复建,兼作。现为级文物保护单位。[64-65]
《平江侯陈公神道碑》:薨,宣德癸丑十月十一日也,春秋六十有九。
《平江侯陈公神道碑》:洪武中侍父官成都,习兵畧,精骑射,以武臣子选侍大将。……代父职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
《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六》:初随父官成都,以舍人参侍大将,屡试以事,甚见奖重,袭父职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
《明史·列传第四十一》: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屡从征南番,又征越巂。
《明史·列传第四十一》:讨建昌叛番月鲁帖木儿,逾梁山,平天星寨,破宁番诸蛮。复征盐井,进攻卜木瓦寨。贼炽甚。瑄将中军,贼围之数重。瑄下马射,伤足,裹创战。自巳至酉,全师还。
《明史·列传第四十一》:又从征贾哈剌,以奇兵涉打冲河,得间道,作浮梁渡军。既渡,撤梁,示士卒不返,连战破贼。又会云南兵征百夷有功,迁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
《明史·列传第四十一》:建文末,迁右军都督佥事。燕兵逼,命总舟师防江上。燕兵至浦口,瑄以舟师迎降,成祖遂渡江。
《明太宗实录·卷十二》:(洪武三十五年九月甲申)升赏奉天靖难诸将。……以曹国公李景隆、尚书茹瑺、都督同知王佐、都督佥事陈瑄有默相事机之功,……(加封)瑄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平江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指挥使。
《明史·陈瑄传》: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遂建百万仓于直沽,城天津卫。先是,漕舟行海上,岛人畏漕卒,多闭匿。瑄招令互市,平其直,人交便之。
《明史·陈瑄传》:运舟还,会倭寇沙门岛。瑄追击至金州白山岛,焚其舟殆尽。
《明史·柳升传》:七年同陈瑄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
《明史·陈瑄传》:九年命与丰城侯李彬统浙、闽兵捕海寇。海溢堤圮,自海门至盐城凡百三十里。命瑄以四十万卒筑治之,为捍潮堤万八千余丈。
《明史·陈瑄传》:明年,瑄言:“嘉定濒海地,江流冲会。海舟停泊于此,无高山大陵可依。请于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立堠表识。”既成,赐名宝山,帝亲为文记之。
《明史·河渠志》:陈瑄上言:“嘉定濒海,当江流之冲,地平衍,无大山高屿。海舟停泊,或值风涛,触坚胶浅辄败。宜於青浦筑土为山,立堠表识,使舟人知所避,而海险不为患。”诏从之。十年九月,工成。方百丈,高三十馀丈。赐名宝山。御制碑文纪之。
《明史·陈瑄传》: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万石,国用以饶。
《明史·陈瑄传》: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明史·陈瑄传》: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明史·陈瑄传》:仁宗即位之九月,瑄上疏陈七事。
《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六》:洪熙初,言经国利民七事曰:“重国本,择贤良,苏民力,兴学校,整军伍,谨边防,专漕运。”
《明史·陈瑄传》:一曰南京国家根本,乞严守备。
《明史·陈瑄传》:二曰推举宜核实,无循资格,选朝臣公正者分巡天下。
《明史·陈瑄传》:三曰天下岁运粮饷,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诸府并去北京远,往复逾年,上逋公租,下妨农事。乞令转至淮、徐等处,别令官军接运至京。又快船、马船所载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官军足用,有司添差军民递送,拘集听候,至有冻馁,请革罢。
《明史·陈瑄传》:四曰教职多非其人,乞考不职者黜之,选俊秀补生员,而军中子弟亦令入学。
《明史·陈瑄传》:五曰军伍窜亡,乞核其老疾者,以子弟代,逃亡者追补,户绝者验除。
《明史·陈瑄传》:六曰开平等处,边防要地,兵食虚乏,乞选练锐士,屯守兼务。
《明史·陈瑄传》:七曰漕运官军,每岁北上,归即修船,勤苦终年。该卫所又于其隙,杂役以重困之,乞加禁绝。
《明史·陈瑄传》:帝览奏曰:“瑄言皆当。”令所司速行。遂降敕奖谕,寻赐券,世袭平江伯。
《明仁宗实录·卷二》:敕下,左右或言喧亦常谈无足烦宠褒者。上曰:“武臣能言及此难得,且今皆惧言出得罪,所当奖掖以导之。古人尚买死马骨,吾此举岂不远过之哉?”
《明史·陈瑄传》: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
《明宣宗实录·卷二》:上初视朝,……命平江伯陈瑄充总兵官,率舟师漕运赴北京,兼镇守淮安,抚辑军民,所领官军悉听节制。
《明史·陈瑄传》: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浚,半月可成。”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
《明史·陈瑄传》: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拨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
《明史·陈瑄传》: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初,瑄以浚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
《明史·功臣世表》:平江伯陈瑄,推戴功封,勋号、禄袭同前。
.淮安区新闻网[引用日期]
.高邮水务网[引用日期]
《明史·陈瑄传》:其后复浚徐州至济宁河。
《明史·陈瑄传》: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
《明史·陈瑄传》: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
《明史·陈瑄传》: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
《明史·陈瑄传》: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
《明史·陈瑄传》: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
《明史·陈瑄传》: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明史·陈瑄传》: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
《平江侯谥恭襄陈公神道碑铭》:尝从出郊,遥望孤雁杂鹅群,命众从者射,不中。最后命公发,一矢毙之。有鸱翔于上,命公射,应弦而坠。自是屡试皆奇中,众大服,而公不自为能。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梦远书城[引用日期]
查继佐.罪惟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2246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明史·陈瑄传》:父闻,以义兵千户归太祖,累官都指挥同知。
《平江侯陈公神道碑》:追封其曾祖省三、祖重一、考闻皆平江伯。
《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六》:子男五,佐袭平江伯,后公数岁卒;次俨;次仪,今为勲卫,好文事,精武略;次伦;次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淮海晚报[引用日期]
.高邮日报[引用日期]陈俨少将受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并讲学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5月7日上午,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陈俨受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仪式在前湖大厦贵宾室举行,校长周文斌向陈俨少将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双方还就国防生培养合作进行了友好交流。
下午,陈俨少将做客南昌大学第128期&青蓝论坛&,在艺术楼音乐厅畅谈蓝天碧海间的&西沙故事&。校党委副书记徐求真、副校长邓晓华,东华理工纪委书记徐鸿等领导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徐求真主持。
&西沙,我可爱的故乡&,和着优美的歌声,配上精美的图片,在简单介绍了西沙的建筑风景和军民生活之后,陈俨又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领域面积、外观组成、自然风情、野生动植物等方面为大家一一揭开西沙的庐山真面目。&西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水芫花、野牛、抗风桐是西沙的三宝,同时西沙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领土,是兵家必争之地。&陈将军又通过一些炮楼、石碑等文物古迹的讲解让大家对西沙有了更多的认识。
&西沙美丽的背后是寂寞和坚守。&陈俨说到。高温、高湿、高盐、多热带风暴,环境恶劣,战士们的长期驻守要经过艰苦、寂寞甚至生死的考验。&尽管在西沙生活不容易,但是战士们有着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海岛的爱恋之情、对战友的手足之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他们也正用双手和汗水改变着西沙的现实。而爱国爱岛、乐守天涯便是西沙精神。&整场报告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陈将军激情而不乏风趣的语言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互动环节,陈俨将军一一回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校党委副书记徐求真表示:&陈将军的报告让我们对美丽的西沙更加了解,对守卫蓝色国门的官兵更加敬佩,希望同学们像西沙将士那样,发扬西沙精神,勤奋学习、勇于锻炼、英勇顽强、奉献基层,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陈俨,汉族,江苏无锡人,1954年12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现任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南京海军指导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广州兵种指挥学院兼职教授,国防大学部队导师。我国第一位国防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专著、咨询报告和译文100余部(篇),100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和军队学术奖励和优秀教学奖。1999年7月博士毕业后,在两个海岛部队先后工作了9年。日至9月11日,任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政治委员,历时192天,圆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先后被评为海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军优秀指导官。2003年1月当选为第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当前位置:
陈俨少将莅临我校晨磬讲坛,讲述“南海问题与我国未来海上安全”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10月12日晚6:30,国防大学教授、西沙水警区原政委、南海舰队政治部原副主任陈俨少将做客我校晨磬讲坛,为我校师生作&“南海问题与我国未来海上安全”专题报告。我校思政干部代表以及来自各系(院)1100余名新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学工部林木明部长主持。作为我国第一位国防经济学博士,陈俨少将在南海舰队和南海岛屿工作多年,谙熟南海局势,对中国的南海政策也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陈俨将军由南海现今的形势切入,结合他多年从军经历和精湛的摄影技术,用一幅幅精美的南海诸岛图片生动展现南海复杂的地质地理状况和驻岛官兵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和决心。随后,陈俨将军深入浅出地从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南海争端的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国未来海上安全态势的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我国南海问题与他本人对南海局势的分析和理解。谈到南海争端的现状,陈俨将军严肃地讲到:“南海问题将成为我国不得不长期应对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课题”。同时他也指出:面对现状,如何作为是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陈俨将军谈到除了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南海问题,还应在战略谋划上从全局出发,立足长远,统筹兼顾;只有坚定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充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才能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报告会的最后,陈俨将军和现场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南海周边局势、如何广泛有效地认识主权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他风趣而不失严谨的语言得到大家阵阵掌声。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中现场观众的掌声不断,师生们表示,陈俨将军的生动、诙谐、精彩的讲解,使他们对南海形势及海洋安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学工部 陈龙鑫)&&&&
copyright 版权所有(C)闽江学院学工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宫路200号 电话: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俨少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