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自在天是谁,开河参什麽时候吃最好额来为了开河参什麽时候吃最好

【印度神话人物】-大自在天“ 湿婆”|印度风土文化 - 印度电影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神话人物】-大自在天“ 湿婆”
[attachment=17401]& & & &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 毁灭之神 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 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 呈现各种奇谲 怪诞的不同相貌 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 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 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地位:&湿婆 (Shiva) 与梵天(Brahma) 和毗湿奴(Vishnu)为印度教三大主神。&&&简介:&湿婆为印度教毁灭之神 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他的 神话 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 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 曾烧毁三座 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 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 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 他吞下能 毁灭世界的毒药 颈部被烧成青黑色 得青颈之称 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 的含义 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 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湿婆是苦行之神 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 通过 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 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 他还是舞蹈之神 创造刚柔两种舞蹈 被誉为舞王 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 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 妻子是雪山神女 两个儿子是塞犍陀和群山 前者是天兵天将的统帅 后者是侍候湿婆的诸小神之首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 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 身着兽皮衣 浑身涂灰 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 头发盘成犄角形 上有恒河的象征物 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 分七路流向大地 颈上绕着一条蛇 坐骑是一头大白牛 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 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 除毁灭外还可创造 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 住色界之顶 为三千界之主 &&&宗教传说:&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 即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 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 又叫乌玛(Uma 光明、美丽) 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 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 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 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 湿婆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a 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 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 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 面目狰狞 酷爱血祭 纯属恐怖的死神 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nesha)是可爱的象头神 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则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帅气的战神 塞犍陀就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 韦陀菩萨:梵名Skanda 巴利名KHANDA 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 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 有六头十二臂 手拿弓箭&&骑孔雀 崇拜韦驮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 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 被大乘佛教吸引为守护神 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 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 韦驮生而聪慧 早离尘欲 后来皈依佛门 成为护法天神 传说唐朝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 说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 从而感得他现身护法 身着甲胄 合掌而立 宝杵横放臂上&&“湿婆”这个名字是在印度教时代出现的 他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 湿婆 又译作“希瓦” 是仁慈的意思 象征着“昌盛”和“吉祥” 同时又象征着“毁灭” 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 住色界之顶 为三千界之主 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 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 湿婆的形象是五面三眼四臂 能够很方便地观照世界的每一部分 与衣着华贵的其他诸神相比 湿婆的打扮显得格格不入 其面貌威严英俊 肤色极浅 留着苦行者纷乱的蓝黑色长发 头顶装饰着恒河与弯月 脖颈上挂一串骷髅项链 上身半裸 下身围一条虎皮 身缠眼镜蛇 手持三叉戟和弓箭 游荡在鬼灵坟墓之间 当他露出恐怖之相时 宇宙诸生无不为之战栗 故被称为“鬼灵之主”  此外 湿婆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 形象——林伽 林伽是男性生殖器 象征着再生 相传湿婆当初没有把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的事放在心上 独自去海底修炼 结果出海时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安排妥当 气恼之下遂割掉生殖器仍向人间 从此就有了印度人对林伽的崇拜  虽然毁灭神的名所以听起来比较恐怖 但湿婆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 因此又被尊称为“舞神”湿婆会跳一百零八种舞蹈 分为女性式的柔软舞和男性式的刚健舞 两大类型 他在欢乐与悲哀时都喜欢跳舞 或独自 或与他的妻子一起跳 通常湿婆都 是在火圈中起舞 头发向上飞扬 一只脚踩着代表无知的侏儒 另一条腿和手在空中 扭摆 舞姿曼妙绚丽 其右手执鼓 象征生命 左掌托着火焰 象征毁灭 故此在湿婆手中掌握了创造与毁灭两种元素 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 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 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 他还会通过跳坦达瓦之舞来完成世界的毁灭 并使之回归到宇宙精神中(所谓宇宙精神 跟中国的道差不多) 身为毁灭和破坏之神 湿婆在众神中自然拥有最强的战斗力 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 峰刻苦修炼瑜伽 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智慧 同时 他还拥有一支强悍的军队 所有士兵全部由形体骇人的魔鬼组成 而他长在前额上的第三只眼更是一件比核弹还可怕的武器 这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 一旦睁开就会喷出毁天灭地的愤怒之火 摧毁所看到的一切 就连神也不能幸免 曾经引诱湿婆的爱神 就是被这只眼烧成了灰烬 湿婆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 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 猛淹没众生 他亲自以头接水 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 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 另外 湿婆胯下坐骑为白色公牛 手中常持的三叉戟 是闪电的象征 可以驱策风暴 身背的黑色弓箭 能够传播瘟疫 身缠的眼镜蛇 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 凭借这些神兵利器 湿婆征战八方 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 并摧毁过阿修罗的三连城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祗 他有着善恶双重性格 性情既暴躁易怒 又温和慈祥 既作为凶残可怕的“恶魔之主”接受“活人祭” 也作为慈爱热情的“万众之主”接受膜拜 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者的偶像 既是复仇者也是庇护者 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 又是清心寡欲的苦行者 发起飚来逮谁灭谁 他的狂怒会 让整个宇宙颤抖 温柔起来 又感情色彩浓厚 对人给予慷慨的恩惠 如果用一句话来 形容他 就是 绝对的强和绝对的酷  除了以上的身份 湿婆还具有许多功能与分身 他主宰风暴与闪电 赐予医药与健康 他是畜生与野兽之神 代表着生殖力 他还是明智与慷慨之神、歌咏与祭祀之主 作为印度教实际上最强的主神 湿婆拥有超越印度教三亿三千三万百万神 俯瞰遍天诸生的无与伦比的高贵地位 湿婆那种奇异的矛盾 魅力 没有邪恶的邪恶、离经叛道的哲学、高傲孤僻的个性、背弃一切的疯狂 使他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他象征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 他单纯任性同时深不可测的性格 令无数信徒迷醉 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将他奉为宇宙最高神 是在印度底层民众中得到最广泛信仰崇拜的神 印度传说 恒河就是湿婆用头发接住的&&&形像特征:&在印度教现存的圣像中 最重要、最著名的 就是铸造于朱罗时代的湿婆铜像 称为纳塔罗阇 意为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 这种像大量创作于朱罗时代 在南印度一直延续到12世纪 在印度教造像中 湿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 遍身涂灰 发结椎髻 头戴一弯新月 颈绕一条长蛇 胸前一串骷髅 腰围一张虎皮,四手分持三叉戟、斧头、手鼓、棍棒或母鹿 他额上长着第三只眼睛 可以喷射神火把一切烧成灰烬 传说爱神迦摩在湿婆修苦行时打扰 湿婆第三只眼喷射的神火把爱神烧得形销骨灭 但爱神并没有死 只不过没有了形体 所以说爱是无形的 湿婆被表现为跳着创造和毁灭世界的天舞 他的头发随着舞蹈而纷乱地飘散开来随着他右侧上手所持沙漏装小鼓的节奏而飘荡 这种节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动的声音 通过创造之舞的善行而产生 宇宙本身被表现为环绕此神的光环 光环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罗的繁殖之口 与这创造的瞬间产生互补的 是同时发生的宇宙之毁灭 由那轮环四周的火焰和湿婆左手中的独朵火焰来象征 这朵单独的火焰使一切化为虚无 恰恰与他右手中的创造之鼓保持平衡 下边的右手表示要抚慰他的信徒 作出令人放心的无畏势以赐福 进一步赐福的是下边左手的“象手”(gaja hasta)这种“旗子”手势由手指下垂抚摸象鼻构成 在此指向从无知的侏儒背上翘起的左脚 这一象征手势能使信徒解脱摩耶的苦难 同时右脚以舞蹈的全力踏着侏儒的背脊 侏儒握着一条有毒的眼镜蛇 而同样的毒蛇像一件装饰品佩戴在湿婆赐福的右臂之上在其他许多有意思的细节中 有一颗饰在此神宝冠上的骷髅 还有一弯新月 象征着湿婆分阶段出没于宇宙 即使隐藏时也一直在那里 在他那夹杂着死者骨灰的发髻中 湿婆承接了从天而降的恒河——一尊恒河女神微像立于他右侧头发上 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鱼像 上身是女性 下身是摩卡罗 这种象征性是无穷无尽的 对于湿婆教信徒来说 这尊圣像在阐释这位跳着舞创造和毁灭宇宙的怜悯与力量&&&湿婆的家族:&湿婆的第一任妻子是萨蒂 萨蒂因为不满其父达刹对湿婆的侮辱而投火自尽 湿婆得悉自己的妻子为了达刹羞辱他而自杀 就心如刀割 伤痛欲绝的湿婆于是杀死其丈人达刹 将之斩首 并纵火焚烧天界 于火中跳舞 打算毁灭世界 毗湿奴为了保护世界 于是施展法术与湿婆斗法 并将萨蒂的遗体切割成五十块 散落于三界之中 此时梵天亦出面为之讲和 湿婆觉得心灰意冷 决定入喜玛拉雅山中隐居与世隔绝&&&班加罗尔的巨大神像雕塑湿婆冥想的神韵&萨蒂死后转生成喜玛拉雅山之女雪山神女(有一种传说认为 湿婆的正妻是三女神组合中的提毗 而萨蒂(Sati)与雪山神女(Parvati)是提毗的四种化身中的两个 另两个化身份别是难近母和时母)雪山神女付出无数的努力 终于让因失去前妻萨蒂而心灰意冷的湿婆回心转意与她再婚 过了百年之久 而雪山神女在这漫长的期间内替湿婆生下了一个儿子群主另一个儿子是室建陀&&&湿婆射杀爱神伽摩:&湿婆与雪山神女早在几万年前已经结下了一段情缘 当时的雪山神女是大梵天之子达刹的女儿萨蒂 萨蒂与湿婆的生活本来是安稳无忧的 但后来 却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话说萨蒂的父亲-达刹有一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筵席 差不多整个宇宙的神祇都被邀请过来 但唯独是不邀请湿婆 萨蒂对此很不满 她亲自到场与其父亲理论 可是招来众神祇对湿婆的侮辱 萨蒂对此感到伤心欲绝 她十分自责 认为是自己令湿婆蒙羞 所以就投入火堆中自焚 湿婆得悉自己的妻子为了他而自杀 就心如刀割 决定于喜玛拉雅山中隐修 与世隔绝 时过一万年死去的萨蒂转世成雪山神女 由于上世因缘 所以今世的雪山神女还依然深爱着湿婆 可是湿婆却已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苦行者 对于雪山神女的爱无动于衷 雪山神女在无计可施之下只好向爱神伽摩求救 一天 深爱着湿婆的雪山神女依例到喜玛拉雅山上礼敬他 这时爱神伽摩手持甘蔗 蜜蜂和蝴蝶做的弓 搭上用鲜花做簇的箭枝 向湿婆的心脏射出 中箭后的湿婆对于面前的雪山神女顿时心起爱慕之感 正当大功告成的时候 湿婆发现原来是爱神伽摩在搞事 想令他摆脱苦行 重堕爱欲之中 就大发雷霆 额头上第三只眼睛突然张开 发出可以毁灭宇宙间一切的神火 把爱神伽摩烧成灰烬 可是爱神伽摩却未因此而死亡 只是他以后都要做一个无形无貌的神祇 故此 爱神伽摩被印度人称为“无形”&&&湿婆的武器:&湿婆最强大的武器 就是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 这一只眼睛能发出消灭宇宙间所有东西的神火 在古印度的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载 湿婆曾经用由第三只眼睛发出的神火毁灭三座在太空中的巨型城堡 在每一个宇宙期之末 湿婆就会张开他第三只眼睛 宇宙中所有天神和人畜都会被他的神火毁灭 除了能够发出神火的眼睛之外 湿婆还有其他类型的武器 那就是一柄叫“比那卡”的三叉戟和一把叫“阿贾伽瓦”的弓 “比那卡”是闪电的象征 意味着湿婆是风暴之神&&&湿婆吞毒汁:&在印度神话中 神祇的寿命虽比凡人长久 但终究也有生老病死 诸神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不休 后来更与阿修罗有激烈的争执 梵天为了调停这场争执 就与阿修罗和诸神一起相议 决定同心协力去搅拌大海 就可以令大海出现长生不老的灵药——苏摩 后来诸神和阿修罗都成功令乳海(因大海已被搅拌成乳海)出现苏摩 但在接近尾声的时候 负责捆绑着宇宙最高山峰——须弥山去搅拌大海的巨蛇婆苏吉却忍受不了剧痛 口中喷出有如海量的毒汁 毒汁溅到地上汇聚成江河 流入大海 毒害三界众生 诸神在无计可施之下就决定找大神湿婆帮忙 湿婆不忍让众生受苦 只好硬生生地将毒汁吞进口中 毒性剧烈的汁液流经湿婆的咽喉 把湿婆的脖子烧成青黑色 因此 湿婆又被印度人称为“尼拉坎陀” 意即青颈&&&湿婆教:&湿婆派 印度教派别之一 以湿婆神为最高神 起源甚早 依现存文献记载 西元二世纪贵霜朝时代此派拥有相当势力 佛典中常载有崇拜自在天或大自在天的涂灰外道 或以髑髅为首饰的外道等 这些都属于湿婆派的修行者 此派信徒在前额及胸、腕上 以灰或白檀、番红花涂上三道横线 此标识称为Tripu爞愀。现代印度教诸派中 以此派与毗湿奴派最有势力&&&派别:&自六、七世纪起 湿婆派分裂成各具独特圣典及神学的若干支派 其中较重要的七派 &如下述&&&圣典湿婆派:&(siddhanta)此派特别盛行于南印度塔米尔 拥有《Kamikagama》等二十八部圣典 相传均出自湿婆神之口 此派神学 将世界分别为主(pati)、家畜(pa)、绳索(pa)三原理 ‘主’即最高主宰神湿婆 ‘家畜’即个体我 ‘绳索’ 即非精神性的物质 个体我原是清净的、远离一切污染 但由于无知、业、迷妄的束缚而沉沦于轮回世界 吾人因湿婆神之恩宠 而得神通力与解脱此派圣者辈出 最有名的是七世纪的阿帕尔、尼耶那赏邦达尔 以及八或九世纪的孙 达拉尔 此三人常被称为‘三圣’ 又 十世纪的玛尼卡巴沙卡尔也是重要人物 他们对湿婆神充满热烈的信爱情感 以塔米尔语创作的赞歌被收编成《提巴拉姆》或《提尔巴恰坎》等赞歌集 至今仍受人们喜爱 此派在神学方面的学术业绩以《夏依巴巴夏》一书较为有名 此书系《梵经》的注释书&&&喀什米尔湿婆派:&特别盛行于喀什米尔 原称托利卡 所奉圣典原与圣典湿婆派相同 但自九世纪巴斯笈多撰《湿婆经》之后 此派倾向于强调不二一元论 后由巴斯笈多之弟子巴达卡拉达与索玛难陀奠定神学方面的基础 此派认为轮回的个我与绝对者(最高的湿婆神)完全相同 吾人之所以沉沦于轮回世界 是因无知而不能自觉自己本来与湿婆神是同一无二的 因此 解脱不外是克服无知、再认识其同一性 所以此派一般又称为‘再认识派’ 此派著名人物为十世纪的阿毗那巴笈多 他不仅为若干圣典作注 也撰述神学性的著作 以及诗论、戏曲论、音乐论等有关美学的极其体系化之巨著&&&兽主派:&(Pa) 此派之开祖拉克利夏(生卒年代不明) 为湿婆神第二十八号化身 撰有根本圣典《帕修帕达经》 卡温提尼雅曾为此圣典详作注 此派立原因、结果、瑜伽、教令(仪轨)、苦之终息等五原理 ‘原因’指湿婆神 ‘结果’指个我 ‘瑜伽’指湿婆神与个我合一 ‘教令’指为求湿婆神与个我合一而做的修行法 此派修行法之特征为︰故意去做世人不愿意做的奇行&&&性力派:&(a)奉持‘怛特罗’圣典&&&水银派:&(Rase)此派认为水银是湿婆神与其妃结合所产生的不老不死灵药 服用水银 修瑜伽 生前可获解脱&&&林格雅达派:&(Liayata 别名吠拉湿婆 Vira) 此派开祖为十二世纪的Basava特别流传于卡卢那达卡 此派教徒常携带象征湿婆神的林迦 且重视神的恩宠 否定阶级制度 废止偶像崇拜及巡礼等形式化的仪礼&&&卡帕力卡派:&(Kapalika)此派教徒将人骨串成头饰 奉行独特的修行法 据说七世纪时游学印度的唐僧玄奘曾目睹此派之修行者 &&&湿婆节:&Siva Festival&印度教节日 定于印历五月下半月第三天夜晚(公历7、8月)是湿婆的诞辰 湿婆是印度教的大神之一 举行庆典时 人们要在湿婆庙诵读赞美湿婆的经诗 拜祭湿婆林伽(即湿婆的男性生殖器) 因为湿婆崇尚苦行 所以教徒们即以苦行和苦修的方式来表示虔诚&&&湿婆舞蹈:&湿婆 掌握着世界的轮回 他的舞蹈既预示着灭亡也孕育着重生 他跳舞的时候头发随着他的舞动而狂乱地飘散开来 也随着他上边的右手所持的沙漏装小鼓的节奏而飞动 这种节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得声音 通过创造之舞的善行而产生 宇宙本身被表现为环绕此神的光环 光环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罗的繁殖之口 与这创造的瞬间互补的 是同时发生的宇宙的毁灭 由那些给光环镶边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单独一朵火焰来象征 这朵单独的火焰使一切化为虚无 恰恰与此神右手中的创造之鼓保持平衡 下边的右手表示要抚慰他的信徒 预备赐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无畏势 进一步证实赐福的是下边左手的象手势(gaja hasta) 这种“旗子”手势由垂下手指模拟象鼻构成 在此指向真从无知的侏儒背上弹跳而起的左脚 这一象征性的手势使信徒有希望解脱摩耶的苦难 同时右脚以舞蹈的全力踏着侏儒的背脊 侏儒握着一条有毒的眼镜蛇 而同样的毒蛇像一件装饰品佩戴在湿婆赐福的右臂之上&&&湿婆神庙:&建在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上 湿婆神庙是一座三层屋顶、九层基座的建筑物 湿婆神庙建于1690年马拉王朝时期 主要供奉印度教中的湿婆神 湿婆(Shiva)是主宰毁灭的神祗 受到尼泊尔人的膜拜 在加德满都谷地到处都可见到湿婆神庙或供奉湿婆及其化身的寺庙&&庙内的湿婆神和他的配偶女神站在楼上的窗户旁边 俯瞰着下面来往的行人 这座寺庙是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的儿子巴哈杜尔·沙阿在18世纪末修建的 & &[attachment=17402]& & &一些关于湿婆教的教义词汇:(中文+罗马拼音+梵文)&&& &禅 开始打坐=Samarambhanam(ध्यानसमारम्भणम्)&如何实现上帝=SivadarsanamKatham(शिवदर्शनंकथम्)&全知之内你=SarvajnastvadantarevaVidyate(सर्वज्ञस्त्वदन्तरेवविद्यते)&生命之河=JivanaNadi(जीवननदी)&意识的故事=Sakshiaoyi(साक्षिकथा)&智慧和路径=PrajnanaPanthah(प्रज्ञानपन्था)&意志=Sankalpasaktih(संकल्पशक्ति)&清除白光=Prasanna sukla Jyotih(प्रसन्न शुक्ल ज्योति)&心中的莲花=HridayaPadman(हृदयपद्मन्)&从黑暗走向--光明=Tamaso Jyotih Prati(तमसो ज्योतिः प्रति)&誓词的力量=Dridhavaksaktih(दृढवाक्शक्तिः)&五个步骤启蒙=ParasivaDarsanaPādapanchakam(परशिवदर्शनपादपञ्चकम्)&生活、大体验=JivanamMahanubhutih(जीवनंमहानुभूतिः)&面对人生的试验=JivanaparikshaAbhikramanam(जीवनपरीक्षाअभिक्रमणम्)&永恒的现在=Vartamanam(अनन्तवर्तमानम्)&爱和神=Mahadevanam Prema(महादेवानां प्रेम)&崇拜的秘传=UpasanaRahasyam(उपासनरहस्यम्)&咒语和瑜伽=Yogah(जपयोगः )&心灵的宇宙=Manovisvam(मनोविस्वम्)&有意识的头脑=JagaraChittam(जागरचित्तम्)&潜意识=SamskaraChittam(संस्कारचित्तम्)&超意识心灵=Chittam(करणचित्तम्)&思想的本质=ChintanaBhavah(चिन्तनभावः )&星体躯体=Sukshmasariram(सूक्ष्मशरीरम्)&人类灵气=Prabhamandalam(मानवप्रभामण्डलम्)&色彩的魔力=Chamatkarah(वर्णचमत्कारः )&睡眠和梦=Nidra Svapnani cha(निद्रा स्वप्नानि च)&因果报应/自然法=PrakritikaVidhih(कर्मप्राकृतिकविधिः )&美术冥想=Dhyana Kala(ध्यान कला)&精神培养=AdhyatmikaPrasikshanam(आध्यात्मिकप्रशिक्षणम्)&轮回=Punarjanma(पुनर्जन्म)&以上这些等我有时间 在来一一解释下&&一般在信奉湿婆的信徒们 都必须要做到以上的这些 当然每天的修行唱诵(om nama shivaya ॐ नमः शिवाय+ஓம் நமசிவாய )是最基本的教规&&& 分享一首 混音版Mahadev的唱诵音乐 希望坛友们喜欢(格式 FLAC 大小50.5)&链接:
密码: q25n&&&就先到这里吧 如果有什么不详细或者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 懂这方面的坛友指出与指导&
前天在百度看过《湿婆》的百度词条,楼主这个前面和百度差不多,后面就是自己的原创了。还是非常棒的。
:各国神话都是那些信众从信仰中杜撰而来,这些如果是真的地球早就毁灭不知道多少次了 ( 08:27) &&亲 你的想法错了 虽然是神话 但这确确实实是印度的历史 而且不可改变的 如果你说毁灭 那么你把这 毁灭二字完全的理解错误了 建议亲去看下这方面的资料 不是人家凭空造谣出来的 就好比你们中国的历史一样的道理&&希望亲不要介意我这样说
:前天在百度看过《湿婆》的百度词条,楼主这个前面和百度差不多,后面就是自己的原创了。还是非常棒的。 ( 18:48) &&谢谢!亲的评价&&百度词条?汗的要是知道跟我书上看的一样 我就直接复制了 也不要一个个字打下来了 手都酸了
:那部《众神之王》不就是讲述湿婆的吗,身为连续剧一集3小时,比电影都长。 ( 00:15) &&是的 我写这个不是但但让你们看的 而是要去理解 这位 印度的 湿婆神 就像 你们中国的历史一样&&也可以让翻译的人有点帮助&&3个小时 是按DVD形式来压制的 正常的电视 一集才20几分钟或者10几分钟一集 现在亲你看到的3个小时一集的是 很多集合在一起的了
本來我最喜歡的印度神祇是Vishnu跟他分身Krishna...& &後來看了一本網路小說,青泥寫的《天竺奇谭》,&他將很多印度神話串連好來描繪Shiva跟Sati之間的愛戀神話...& &我看了以後對shiva很是改觀!!&&印度神祉太多太多,如果能像這樣都融進一部小說裡,&真的能幫讀者好好記憶,可惜那小說也沒有寫完~~~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65142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通灵佛教网&||||||
--(576)[] newsfy2
佛教的五部大论是哪些?
的五部大论是哪些?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名着,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之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名气很大的人,一着书立说便漏洞百出,虽也观点正确,却显得逻辑混乱。其原因,就是不懂因明学之故。 因明学创立之初,主要用于辩论和著述。古印度宗派林立,号称有九十六外道,为争取信众的支持,各宗教之间,多以辩论定高下,故其思辩色彩很浓。许多时候,辩论的成败,直接影响宗教的存亡。败者往往自弃信仰,拜胜者为师。藏传佛教今日的格局,也源于公元八世纪末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印度僧人莲花戒的一次宗教大辩论。欲知详情者,请看法国戴密微着的《吐蕃僧诤记》(1952年在巴黎出版)若不是莲花戒获胜,藏地佛教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古印度因明学形成于公元100年至150年间,最早研究因明学的是婆罗门教的正理派。最早的因明经典是《正理经》,成熟于公元3世纪左右。后来,龙树、、世亲诸大师也致力于因明研究,传世著作是《方便心论》、《回诤论》、《如实论》等,历史上将此以前的因明列入古因明系统。 到公元五世纪时,因明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其标志是诞生了一个大论师陈那,《集量论》便是其代表作。法称等大师对《集量论》的理论进行了注释和发展,为新因明学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代表人物。 论师陈那是世亲的亲传,先学小乘,后入大乘,为印度著名人物,常在那烂陀寺讲授因明和唯识等。法称是陈那再传,天资聪颖,跟其师自在军学《集量论》时,只学一遍,见解就和老师一样精妙;学第二遍后,便超越老师自在军,能和陈那比肩;学完三遍后,法称就发现了陈那学说中的不完善之处。他的著作是《释量论》,主要是评释《集量论》。着此书时,他接受上乐金刚的灌顶,并得到本尊加持,尽悉因明学奥妙,名声大振,受到当地国王的供养。婆罗门中有不服者,前来辩论,总是大败而归,外道皈依者甚多。法称一生,修建寺院百余座,授徒十万余人。 因明学于公元七世纪进入西藏,随着藏文的逐渐完善,译着和著述也得以盛行,在纳唐版《丹珠尔》中,就收入印度因明学著作66种,因明学在藏地有了一定的影响。 到公元十一世纪,仁钦桑布、玛&勒贝喜饶继续翻译因明学著作。鄂&洛丹协绕译师边翻译,边授徒,弟子达2300人。此后,诸学者也开始著述。到公元13世纪,萨迎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着《正理藏论》,从而奠定了藏传因明学基础。 公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赴藏求法,穷究经典,通达义理,藏地因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学不仅仅是推理辩论之学,更是佛教哲学的重要体系之一,除了能训练僧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修行悟道。因明通于内明,运用因明,照样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其名着《七部量论入门启蒙》,是藏地因明学重要经典。由于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阐扬,因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藏传因明学,体系严密,思想深邃,文字古奥,分析十分繁琐。初学时,往往不得要领,如入迷宫,望洋兴叹。按格鲁派的教学安排,学完因明学需五年时间。学习圆满者,才成为摄类论士,称为“堆扎哇”。因明学虽然艰涩,但若是窥得门径,熟悉了它的推理规则和辩论程序,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闻思学院中,对《释量论》的学习分为五个学级,前四级学习《堆扎》、《因理论》、《悟慧论》,以掌握因明学的基本概念。最后一级学习具体运用,就原理中的三十个论题,以破他宗,立自宗,断除邪见。 因明学的一些词汇有时也会出现在具体的修持仪轨中,如香巴噶举的《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中的观空中,就有“所取性空”和“能取性空”,其中的“所”与“能”便是因明学术语。法称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作用,他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称为“能量”,将主观认识对象称为“所量”。若不知何为“能”“所”,就会不知所云。 由于因明学内容深奥,非几句话所能解释明了,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去读因明学著作。 (2)《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属般若部,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大般若经,讲述菩萨循序渐进修至成佛的佛学内容、所观义理、所行境界。格鲁派学僧系统学修该论需要四年时间。般若学是佛教大乘的基础理论,因此被称为诸佛之母。 般若为六度之一,可以理解为智慧,但又非世俗智慧,而是出世间智慧。为防混淆,取其音译。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现观庄严论》的作者是,也即是汉地称为未来佛的那位贤劫第五佛。不过,亦有学者称,此非彼弥勒,说著述者可能是另一人,但此说不为宗教界认可。 弥勒是梵语,中文译为“慈氏”,是菩萨的姓,其梵名曰“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大日经疏》中说:“一切如来,必住四无量心,广度众生,此四无量心,从如来种姓中生,能念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慈氏。”“菩萨”一词,是梵语“觉有情”,意为能使有情觉悟,能悲智双运,以大智上求佛道,以大悲下化众生。 据经记载,弥勒菩萨是婆罗门种姓,出生于波罗奈国。据说他的母亲性格一向不好,但自怀了弥勒,便存心仁慈。弥勒一降生,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长大后,出家成释尊弟子。释尊曾为他授记:“当来成佛,字犹弥勒。”将于增劫后,于此婆婆世界成佛,为一生补处菩萨。弥勒现居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 公元四世纪时,论师便以弥勒菩萨做为自己修持的本尊。他进入山中,到人迹罕至之处,闭关专修。他废寝忘食,昼夜观修,时达三年,却一无所成,别说见到本尊,梦中连个吉兆也没有。无著很是灰心,以为此法与他无缘,便破关而出。下山时,见一老人,手拿绵丝,正磨一铁棒。无著好奇地问:“你在做啥?”那人回答:“磨针。”无著笑道:“以绵磨铁棒,何时能成针?”那人道:“有毅力之人,决无修不成之理。虽难若忍耐,大山碎为尘。”无著想到自己修行的半途而废,十分惭愧,便上了山,再入关房。哪知,再观修三年,仍无一点验证迹象,便认定自己与弥勒法门无缘,再出关房,决定放弃。 下至山下,见雨滴淋沥,石为之穿,心中有悟,再生精进之心,回转上山。再修不年,却仍无吉兆,心灰外出,见一大石,高与天齐,上有鸟巢,鸟出鸟入,翅羽蹭石,竟如刀割。又见一人,手执羽毛,正浸水刷石。无著好奇地问:“你在干啥?”那个人答:“这石太高,挡住我的阳光,我要把它磨掉。” 无著笑道:“以羽磨石,何时如愿?” 那人道:“功到自然成。”无著豁然有悟,惭愧不已,再回关房观修。转眼又是三年,仍无成就迹象,无著完全死心,决定放弃,下山途中,见一只病狗,躺在路上。它的下半身已腐烂,群蝇熙熙攘攘,白蛆密密麻麻。无著心生大悲,从身上割下一块肉,喂给狗吃。见那白蛆,仍在翻滚,就很想给狗治伤,有心用手抓蛆,又怕伤害它们,便双膝跪地,去吮那白蛆,却觉口唇触到地面。睁眼一看,那狗已杳无踪迹,但见弥勒菩萨,周身金光,向他微笑。无著喜极,问:“我修了十二年,你为啥不现金身?”弥勒道:“十二年中,我与你朝夕相处,如影随形。只是你业障深重,看不到我。你苦修十二年,业障渐消,才能见到那狗。而你的慈悲心,又祛除了最后一丝障碍,才能完全地看到我。你若不信,请你背了我,去人多处试试。”无著便背了弥勒,进入市场,逢人就问:“我肩上有啥?”人皆答无。只有一妇人,因业障轻微,答道:“你肩上有只腐烂的老狗。”无著终于明白弥勒菩萨所言不虚。若无那慈悲心,业障无以清除,纵苦修终生,也是难见本尊,更不会成盛法的器皿。 无著请弥勒传以大乘法门,弥勒叫他牵住自己法衣,带至兜率天内院,传以般若经和弥勒五论。据说,无著在天上不过片刻,人间却已经历五十余年。复还人间后,无著弘扬弥勒所传诸论,并开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相传,《现观庄严论》便是弥勒菩萨所传,无著根据记忆书录而成。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有争议,有人认为此论乃无著或世亲所造;也有人反对说,认为此论的观点,跟无著世亲不是一个体系。但不管着者是谁,此论在佛教界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 相传,弥勒菩萨传给了无著菩萨五部著作,除《现观庄严论》外,尚有《究竟一乘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为慈氏五论之首,以般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般若经。般若八品便是一切种智、道智、基智、正等加行、至顶加行、次第加行、刹那加行、果位加行等,叙述菩萨循序修行直至成佛的所有内容。弥勒菩萨撰此论之宗旨是为了诊释《大般若经》,它以议论为体,将经文大意高度概括,析以不同的法门性相,直述其理,以成二百七十四颂。其内容博大精深,被称为“千古宏幅巨制,佛教思想渊薮”。学僧学习,得四年时间,非数言所能概括。有缘者或于日后系统学习,此处不赘。(3)《中观论》 《中观论》的作者龙树菩萨,大约在公元150-250年出生于南印度,幼学外道,精通婆罗门经典,后皈依佛教,苦学大乘佛典,学成后名闻遐迩,任南印度最大的佛教寺庙那烂陀寺的主持。 龙树菩萨是佛教界划时代的人物,现在哲学界对龙树菩萨的评价极高,被称为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很多,有“千部论主”之称。除龙树菩萨外,提婆(注1)、清辨(注2)、月称(注3)均是中观学说的大师级人物。 大乘中观学派有四宗:中观经部派、中观瑜伽派、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 中观经部派的创始人叫拘摩罗多,他多在北印度弘法,与东方马鸣(注4)、西方龙树、南方提婆齐名,被喻为当时印度佛教的四个太阳。经部否认一切有部的主张,反对“因果同时”,否认“三界实有”,认为认识事物时,“根”“境”在先,然后才有识,提倡外境自相实有论。 中观瑜伽派以强调瑜伽的修持方式而得名,无著和莲花生大师均为该派代表人物。该派认为“心有境空”,认为世上万物是“心”的显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内识生时,识外无境。它将外部世界看为空,却又认为佛性超越世间,是绝对精神。 中观自续派是清辨论师所创,其宗旨,如《宁玛派教法史》所说,它认为“一切诸法于世俗错乱思想者之识中皆有,而于胜义无错乱思想者之慧识中则皆无。”它破除诸法实有之偏见,主张有自续抉择因,认为世俗事物自相并无实性。该派长于以因明论形式破他立自。 中观应成派由月称论师所创,认为空之原因,非是由心显现,而是其并无自性的缘故。它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其特点是只破不立,运用应论式,迫使辩论对方应辩自己论点的比量,故名应成派。 中观经部和中观瑜伽部合成为中观有宗,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合成为中观空宗。中观应成派之重要经典便是《中观论》。 中观应成派旨在破邪显正,这个邪字,意为邪执,概而括之,约有四种:一种认为法我皆是实有,而生种种邪见,此类邪执,多为外道;一种虽了知我空之理,而却着于法有;一种认为人空法亦空,却又偏执于空;一种认为人法皆空,虽也能避免偏空之病,却又认为涅槃有得。对以上诸邪见,中观应成派均给以破斥。 中观应成派承认藏识不共规律,承认客观外界之事物,承认声闻缘觉具足证悟无我之理,承认实执为烦恼障,承认坏灭为事物不共规律,承认三时和合之不共规律,不承认心相续之因的成立,驳斥自证不共规律。它提出了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中论&观有无品》中说:“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缘起,皆为因缘和合之物,相互依存,皆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4)《俱舍论》 《俱舍论》是佛教一切有部的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作者是世亲,他先在有部出家,后研究经部教义,最后成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创建者之一。《俱舍论》以四谛为纲,以哲学的视角,对宇宙间许多天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推测,是佛教世界观的重要论典。 《俱舍论》分绪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它将世界分为有漏无漏和情器世间两大部分,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认为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这一说法为后来的诸学派接受。该论还将情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欲界分为六类,即所谓六道众生: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还有关于四天主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等等。其内容也十分丰富,藏地学僧学完该论需四年时间,学习圆满考试合格者称为“佐巴哇”,意为俱舍论士。 (5)《律宗论》 《律宗论》是为古印度功德光所造,是一部通论性的律宗经典,全书分十七事三科,二百五十三条戒律。按惯例,在家居士不宜谈论僧家戒律,故此处不赘。 (注l)提婆:龙树弟子,本执师子国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付法藏第十四祖。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才辩,擅名诸国,而以人不信受其言为忧。其国中有大天神,曰大自在天,有人求愿,能令满足。提婆诣庙求入相见,主庙者言:天像至神,不可正视,又使人百日失心。提婆言:是我所愿见,若不如此,我岂欲见。主庙者奇其志气,使人,智德伏物。而以黄金自多,动颇梨荧惑人,非我所望。便梯像凿出其眼、观者皆惊异。提婆言:我使汝等知神不假形,情不托形而已。吾既非慢,神亦非辱也。言已而出,其夜备精馔供天神。天神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汝以心供,人以质馈,知而敬我者汝,畏而诬我者人,汝所供馔尽美,唯无我所需,我所乏者左眼,能施我者便可出之。提婆应命以左手出眼与之。天神赞曰:善哉丈夫,真上施也,汝求何愿,我必如汝意。提婆言:我察明心,不假外质,唯恨悠悠蒙朦,不知信受我言,神赐我愿,必当令我言不虚没。神言:必如愿。于是退诣龙树菩萨,受出家法,剃头法服,周游扬化。时南天竺王信受邪道,沙门亲子不得一见,提婆欲化之,变形为宿卫士,能干事。王见喜之,问其人,提婆言:我是一切智人。王惊异,以种种事验之,果然。于是集国中一切婆罗门使论议,无一敌者,皆剃发为弟子。有一邪道弟子,耻其师屈,自誓汝以口伏我,我以力伏汝。偶见提婆独由禅起经行,以刀决之,五脏委地。提婆言:是我先业所害,非汝也。悟然而化。初以眼施神无一目,时人号曰迦那提婆。(《中国大百科全书》) (注2)清辩:古印度佛教学者。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观派的实际创始人之一。又名婆毗吠伽。生平不详。藏传资料谓其出身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汉传资料则谓其上承青目。他对佛教内部大小乘及佛教以外各派,凡是与他说法不同的,一律采取批判的态度。据传他曾欲与护法辩论,护法避而不见。又传说他晚年在驮那羯磷迦国南山念陀罗尼而逝。清辨承认心外有境,认为外境由极微积集而成,反对瑜伽行派的唯识无境说。他主张俗有真空,认为瑜伽行派所执的三性,从世俗谛可许为有,但从胜义谛则应为空,并与瑜伽行派展开辩论。后世称这一场辩论为“空有之争”。在方法论上,清辨主张不论是破是立,都应该自己立量,即用因明格式建立适当的比量以积极地表述空,反对中观派另一学者佛护只破不立的归谬论证法,故后世把清辨倡导的这一派称作“自立量派”或“自续派”。清辩著作甚多。为当时注解《中论》的八大家之一。流传下来的主要著作有《中观根本般若灯释》(又名《般若灯论》)、《中观心论》、《大乘掌珍论》、《异部宗精释》等。(《中国大百科全书》) (注3)月称: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后又在南方,弘扬佛法,兴建寺庙,最后逝于摩藩伽山。他发挥了中观无自性学说,反对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不同意立自证分。承认有离心的名言外境,但认为无论是世俗谛、胜义谛外境都无自性,反对清辨的世俗谛有自性。他把龙树的缘起性空的理论发展成性空缘起,并发展了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以及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理论。在方法论上,他发扬了佛护的传统,对论敌的观点采用归谬论证法,严格地只破不立,以破显宗。因此被称为“随应破派”或“应成派”。现存的月称著作有十余部,既有中观通论性质的著作,也有对龙树的《中论》、《六十颂正理论》、《七十颂性空论》和提婆的《四百论》所作的注。主要有《入中论》、《中观根本明句论》(又名《明句论》)、《六十道理论释》、《七十空性论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等。其中《中观根本明句论》,梵本已由西方学者校刊出版。苏联谢尔巴茨科依还将其中的第一品《观象品》与本宗的最后一品《观涅槃品》译成英语。日本荻原云来译出其中的六品,山口益译出了十一品。《入中论》西方学者也已校印,法尊则从藏译本译成汉文。随应破派由于月称的努力而大张其势,不仅与喻伽行派相对立,而且与中观自立量派相抗衡。月称的学说通过阿底峡完整地传入西藏,经宗喀巴等人的提倡,在西藏十分流行。(《中国大百科全书》) (注4)马鸣:大乘论师,佛灭后六百年出世。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楗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楗椎受人供养。时长老胁在北天竺知彼可化,以神力乘空到中天竺,命众打楗椎。与彼论议使之堕负,遂化为弟子。师还本国,弟子住中天竺弘通佛法,四辈敬服。其后北天竺小月氏国王伐于中(中天竺)国,围之。中天竺王遣使问所欲?答曰:汝意降伏者,送三亿金,当相赦耳。王言此国无一亿金,如何可得三亿耶?答言汝国内有二大宝,一佛钵,二辩才比丘,以此与我足当二亿金也。比丘请王应其求,王听其言与之。月氏王还本国,诸臣曰:王奉佛钵固宜,比丘则天下皆是,当一亿金,毋乃太过。王审知比丘高明胜达,其辩才说法,乃感非类。七匹饿马请比丘说法,诸听者无不开悟,王系此马于众会前以草与之,马垂泪听法无念食想。于是天下知比丘非寻常,以马解其音故,遂号为马鸣菩萨。于北天竺广宣佛法,导利群生,四辈敬重,称为功德日。(《中国大百科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父和师傅有什麽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