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央大街地图越华地产公司 有这个公司?

哈尔滨中央大街调研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哈尔滨中央大街调研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哈尔滨中央大街作文5篇
哈尔滨中央大街作文
哈尔滨中央大街作文
篇一:美丽的中央大街
你听说过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吗?它有“哈尔滨第一街”的美称。它可是最能表达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的特色街道。到哈尔滨不到中央大街就像到北京不到天安门一样。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华、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脚下是用光滑的正方形花岗石拼排而成,道路两旁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大型精品商场、教育书店、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马迭尔冷饮厅、华梅西餐厅……
中央大街上禁止车辆通行,所以这里无论春夏秋冬,白天夜晚,都是人流如潮。前几天,我在中央大街上看到许多外地游客在拍照,他们把整个脸都用帽子围脖捂了起来,只漏出了两只眼睛,这可能是哈尔滨天太冷的缘故吧!我觉得很有趣。街道两旁有外面是用冰建成的商店,卖的都是哈尔滨的土特产和俄罗斯工艺品,我进去遛达一圈,屋子里还挺暖和的!当夜幕降临时,各商家张灯节彩,彩灯闪烁,把整个中央大街打扮的富丽堂皇,魅力无限!
我喜爱家乡这条古老的街道!
篇二:“百年老街”中央大街
说起哈尔滨的风景名胜,那就要属中央大街了。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路面都是由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成的,看起来凸凹不平,走在上面就像是在做足底按摩一样舒服!
我最爱去中央大街玩了,那里有我最喜爱的肯德基、德克士、马迭尔冰棍儿、华梅的大面包 ……一路上吃着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感受着这里的气氛,品味着这条百年老街的风情。
在中央大街上一路走到尽头就是我最喜欢的松花江了!冬天的松花江别有风味,站在江边就看见江面上人来人往,气氛火热:有打冰陀螺的、有坐狗拉爬犁的、有坐马拉车的、有打大滑梯的……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最喜欢玩的是冰爬犁:将小铁棍狠狠地插入冰中 ,手再使劲往后一推,冰爬犁就“嗖”的一下,向前冲出去了。
冬天的松花江我们的母亲河,真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啊!我爱哈尔滨,我爱哈尔滨的冬天,我更爱哈尔滨冬天的中央大街!
篇三:美丽的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位于我的家乡哈尔滨市中心,它有“哈尔滨第一街”的美称。它可是最能表达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特色的街道。
中央大街目前是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40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至6米。最让世人所称奇的是它的路面,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步履翩然。道路两旁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全是大大小小的商场和饭馆,每天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如果你白天到这条街上来玩儿,会有一种身处艺术长廊的感觉。
但到了晚上,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每天晚上,大约8点左右,大大小小的商场和酒吧就亮起了小灯笼,就像是打出了一个个迎客的信号。在休闲广场上摆了许多桌椅,让人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观赏街景,感受这条街的特别之处。
你可别以为到这条街来只能观光和购物,休闲酒吧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比如:云南米线、新疆烧烤、四川麻辣烫……让你吃饱喝足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有爵士乐、时装秀、相声等表演。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条步行街,它的建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我喜爱家乡这条古老的街道!
篇四:我爱家乡的中央大街
我爱家乡的中央大街,它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现代的、历史的、文明的交织点,是哈尔滨人民的骄傲。
现在的中央大街已经改建成步行街,全长860延长米,彩色布道板2500平方米,这条街上有著名的马迭尔宾馆、教育书店、妇儿商店、道里秋林、市教委、华梅西餐厅、中央商城……漫步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丰富得让你目不暇接。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瓜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这里有啤酒广场,盛夏的时候来此喝啤酒的人络绎不绝。夏天的时候我和妈妈经常去吃马迭尔的冰棍,它吃起来口感细腻,清凉爽口。马迭尔的面包吃起来松松软软,口感适宜……中央大街的夜晚更是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我爱中央大街,它是哈尔滨人民的骄傲,它演绎了哈尔滨的文明历史,哈尔滨也因中央大街的繁荣而名扬中外。
篇五:哈尔滨见闻――游中央大街
这次,我来到了有冰雪之城的美誉的哈尔滨。哈尔滨是一座百年老城,文化气息受俄罗斯与少数民族的影响,十分浓郁。哈尔滨也是东北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秋林公司就在市中心。
到了哈尔滨,看到那坐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一座座风格迥异、色调雅洁明快的建筑物,你就会觉得那些历史与你多么相近。游玩了几天,终于要到早就有所耳闻的中央大街去啦!我们从太阳岛乘2元一次的大船回到松花江南岸,走了没多久,就看见了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再走过广场,只见这条百年老街是用方石铺成的,非常古朴;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充满着异国风情: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向我们诉说着它们风风雨雨的历史,这其中主要是俄罗斯风格。就连店铺,卖的也都是俄罗斯商品,哈尔滨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我们第一次见到精致的的俄罗斯商品,都在购买。我也买了一些。
买好了东西,回过头再来细细品味中央大街的魅力。中央大街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从1925年起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哈尔滨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方方的石条,踩在上面,就如同在百年文化上面信步青云。那些建筑物,在周围景物在融合下,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迷人。这里是最能体现哈尔滨中西合璧面貌的地方。步行街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哈尔滨的美,与我们南方是不一样的。它的美粗犷、大气、异国味儿十足。南方小镇的美轻柔、柔美、到处充满江南味儿。但是这两种美一样浓厚,一样迷人!中央大街步行街_百度百科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是东北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哈尔滨江畔的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整条街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段落,街上禁止车辆行使。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中央大街步行街基本概况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是东北的商业一条街,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被改称为&中央大街&,沿袭至今。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
中央大街步行街夜景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建筑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 中央大街历时十个月的综合整治改造后,于日正式开通。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称谓。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
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马路方石路宽10.8米。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东起至经纬街路段西侧,西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东侧建筑红线,南起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北侧建筑红线,北至尚志大街至通江街 路段南侧建筑红线的区域和广场区域。
街区内共有休闲区17个,停车场18个,欧式古典路灯152盏,草坪绿地14处,约2600平方米,各类雕塑小品5个,喷泉3处。设监控中心1个,全街区共设置30个摄像头,实行全覆盖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标志性街道,同时也是老街、名街、步行街、保护街道、建筑艺术街、繁华商业街、旅游休闲街和公众文化街。[1]
中央大街步行街建筑风格
中央大街全街区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主街17栋。
文艺复兴风格
中央大街57号(皇宝珠宝)
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局部开洞
。顶部冠以圆形穹顶。建筑檐口装饰复杂。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2]
中央大街187号(哈尔滨市江沿小学校)
原为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开办的秋林商行道里分行。建于20世纪初期,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首层以连续的腰线分割,墙面采用仿块石砌筑,二层为对方额高窗,窗口上有石膏花饰,与一层的大玻璃窗相对应。檐上做间断的女儿墙,上面饰以巴洛克式浮雕,建筑顶部的转角突出。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120号(教育书店)
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致型建筑。有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是市Ⅰ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
原为俄籍犹太人И.А.卡斯普经营的旅馆。始建于1906年,经两期建设,1913年全面竣工。设计师为С.А.维萨恩。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终点广场(防洪纪念塔)
中央大街终点广场,建于1958年,为纪念哈尔滨人民在1957年战胜特大洪水袭击。1957年哈尔滨市在特大洪水威胁中,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防洪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13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塔身浮雕描绘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折衷主义风格
中央大街92号()
原为伊格莱维纤商店。建成于1921年,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物底层为仿石基座,采用落地窗,二、三层窗口形式复杂多样,主入口上部两侧设高大的。哈尔滨Ⅲ类保护建筑。
欧式风情风格
中央大街虽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
中央大街步行街发展历史
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秘约》,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中东铁路在中国东北大地上延伸……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开始铺设,哈尔滨段松花江南岸的古河道渡口成为卸货的码头。这里原是900年前女真人完颜氏家族崛起之地。中东铁路铺设,铁路工程局所需的筑路机械和材料,从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和伊曼起程,上溯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运抵哈尔滨。中央大街北头防洪纪念塔以西,便是当年的卸货场地。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沼泽和苇塘中碾出了一条泥泞的土道,形成了一条街。这街就是后来的中国大街(中央大街更名前被称为中国大街)。
中东铁路工程的加速,聚集此地的劳工日益增多,中东铁路工程局将靠近码头的荒地划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居民和劳工,沿路两侧筑屋安家,并命名为“中国大街”,其寓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到了1900年“中国大街”已具雏形。
1902年开始,这里大兴土木,街两侧遍布建筑工地。一时间洋人商贾云集,洋行店铺,重楼叠宇,路标、牌匾多用俄文,他们所经营的也尽是洋货。中东铁路的修筑和哈尔滨的开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使俄罗斯、波兰、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侨民云集到哈尔滨。那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很多,其中坐落这条大街上的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已有名声。在这条大街上,俄国的毛皮、英格兰的呢绒、的香水、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利坚的食品罐头、的钟表、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等均有出售。中国大街兴起之后,两侧相继建起一条条辅街。由于当时哈尔滨为铁路附属地,市政权、警察权等为俄国所攫取,市区街道皆为俄文街名,街、沙曼街、八杂市街。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特姆特拉设计、监工,把中国大街铺上了。使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凿,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面包,人们也把它叫面包石。传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块银元,而当时一块银元足够寻常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
1926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权,1927年警察总管理处改俄文街名为中文街名,1928年7月,当局顺应民意,将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同时改换街牌。
“”以后,这里被日本侵略。1932年,这里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当时水位海拔标高至119.72米时,年久失修的江堤溃决了,洪水冲进街市。《滨江时报》上有这样的记载:“老人小孩尽先救济,按人发给证书,凭书发给面包,而饥饿之灾民,每人仅给一片,时演争夺战……此种凄惨状况
,见者没感战愧之不置。”
第一次筹备会就是在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举行。 中央大街面包石上走过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游行队伍;走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士兵;走过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开垦的战士;扭过庆祝公私合营的秧歌……1957年哈尔滨又一次发生了洪水,水位高出历史最高值24厘米。在这次防汛斗争中,哈市沿江筑成了全长达104.80公里的永久性长堤。
为纪念这次战胜洪水,修建了一座刻有“塔镇江天”字样的防洪胜利,对战胜洪水的丰功伟绩永志不忘。由此向南即是闻名遐迩中央大街,北面隔江是风光秀丽的。1966年起“文革岁月”时,它一度被改成为“反修大道”,直到1976年又恢复“中央大街”之名。
中央大街于1986年经由哈尔滨市政府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后,百年的老街建筑通过大规模的修复。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至6米,仍保持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罗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
中央大街如今已成为建筑艺术街、繁华商业街、街、公众。
中央大街步行街交通信息
乘公交2、12、16、23、24、29、74、79、101、102、103、118、126、201路在“防洪纪念塔”站下,或者2、53、113、114、126路至“中央大街”站下,即到中央大街北段。
乘公交1、2、13、13路区间、15、20、116路至“道里十二道街”站下,即是中央大街南段。
.东北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文明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共16629个阅读者,13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6:15
哈尔滨中央大街――那光滑的面包石 &&
左效勤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57-1.html
  中央大街的石头道。
  在中央大街面包石上漫步,仿佛在穿越哈尔滨百年的时光隧道。
  中央大街的石头道,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有关这条街上铺砌的面包石,传说版本忒多,有说:中央大街的石头道是俄国人铺砌的;有说,每块石头长1米,像木桩子一样,是一根一根给钉到地里的;也有人说,每块石头价值1美元。诸如此类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6:16
  泥泞的中国大街。
  壹 中国政府铺砌石头道
  【石头道分三年完工。1926年,最后一段工程,李福祥以500块大洋中标。】
  中央大街地区原来是一片荒草甸子,本来是无路可走的,是因为修建中东铁路,才有了这条路。
  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之初,所需的筑路物资大多沿松花江航运到哈尔滨,运输的船只就停靠在现防洪纪念塔、通江街口一带的简易码头。从船上卸下来的物资,通过人力车、马车运往工地。
  人行、马踏、车辗,久而久之,这片荒草甸子硬是给趟出了一条路。有了路,码头上的搬运工、运送物资的车夫、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剃头的、修鞋的、拉客的,纷至沓来,有人甚至搭起简易的木板棚,开起杂货店、粥铺、客栈。小街人气越来越旺,逐渐繁荣起来。中东铁路工程局就将这条路附近的地段,划拨给散居在这里的中国人,还给这条街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6年出版的哈尔滨地图上,清楚标注着这条街叫中国大街。
  1907年,哈尔滨开埠通商,各国侨民怀揣创业、淘金的梦想,纷纷涌入哈尔滨。这些金发碧眼的老外认准这条街是经商赚钱的风水宝地,纷纷在这里开店设厂。于是乎,一座座各式风格的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瑞士的钟表、美国的洋油、犹太人的银行、日本人的料理,各种业态一应俱全,哈尔滨的中国大街可比肩世界商贸街。
  买卖虽好,但商家却怎么也乐不起来。那时的中国大街,和乡间泥泞小路没啥区别,由于地处低洼地带,春夏之交经常翻浆,稍不留意,往来运送货物的车辆就会深陷其中。这还不算,一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商家更忙得抓狂,人手一块抹布或鸡毛掸子,跟着客人屁股后面收拾脏兮兮的环境。中国大街年年修,年年坏,劳民伤财,各方怨言不绝于耳。这时,有商家出面向市政当局建言:可否吸取欧洲修路经验,给中国大街铺上石头道,这样就一劳永逸了。可受资金短缺和政治环境限制,修路的事宜一直无果。
  1920年,我国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附属地主权,从此摆脱殖民统治,中国人扬眉吐气,在哈尔滨成立了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1924年,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决定在中国大街上铺装石头道,工程分三年进行。
  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举,很多有识之士踊跃参与,1926年,最后一段工程招标时,国人李福祥以500块大洋中标。他肩负大任不负众望,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了石头道的铺砌任务。
  光滑的石头道铺成后,百姓这个乐呀,商家心里也开出了花。
  贰 石头道面包石的规格
  【每块长18公分,宽10公分,厚12公分,是一块一块铺上去的,不是钉进去的。】
  有传,在修石头道之前,有一位深谙梅花桩功夫的武林僧人出招儿,将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头,打磨成一米多长的石柱,其中一头削成尖状,再一根一根钉进路基里,铺成石头道。
  其实不然。中央大街面包石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高12厘米,是筑路工人一块一块铺上去的,并不是钉进路基里的,广泛借鉴了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筑路的成功经验:先用白灰、黄粘土、沙子搅拌成“三合土”,铺成路基,压路机反复碾轧平整。之后,铺路工人一块一块将面包石有序地摆放在路基上。
  铺路到此并不算万事大吉,面包石之间会有些缝隙,只有再浇灌上沙子、水,名曰焊沙,这样石头道就夯实不松动了,即使袅娜娉婷的女子走在上面,也不会遭遇高跟鞋塞进石缝或崴脚的尴尬。
  叁 面包石价值很难推断
  【路面铺砌要打基础,开支甚大,一块石头价值1美元的说法不准确。】
  中央大街被称为“金街”,是因铺路石头昂贵之缘故。有说,一块石头价值1块哈大洋,后来又有说,一块石头是1美元。中央大街的一块石头究竟价值几何?在1926年的市政报告书中便能找到答案:
  中央大街总长度为1433米,宽度为21米,其中车行道11米,两侧人行道各5米。1926年铺设的最后一段――上游街至友谊路区段共计1184米,工程总造价为58300元。每平方米造价为49元,按石头的规格计算,每平方米能铺45块石头,每块石头价值是1元钱左右。
  我们的先人或许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业内人士知道,路面铺砌先要打基础,不可能直接把石头一块一块摆到烂泥塘里或钉到地里。路基修筑开支甚大,所以,每块面包石价值很难换算。
  1904年的中国大街。
  肆 面包石产自何方
  【面包时产自于阿城。铺面包石最大的好处是接地气,路面不翻浆。】
  早年哈尔滨街路基本上以铺砌石材为主,种类繁多,有乱石路、粗方石路、细方石路。中央大街的石头道属细方石铺就,就是将一块块花岗岩石进行加工,表面打磨修饰的比较细腻光滑,四边又倒了角,由于形似面包,所以称之为面包石。中央大街的面包石密密匝匝,精巧、光亮,女人高跟鞋踩上去嘎嘎作响,像飞舞的音符。这种石头不是舶来品,而是正宗的地产货,产自我市阿城区。用这种石头修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接地气:大雨天,雨水可以通过石头渗到地下;春天万物复苏,地下的潮气又可以通过石头间的缝隙蒸发出去,路面不至于翻浆。我们现在的柏油路就没有这种优势喽。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6:17
  中国大街上的人行道。
  伍 两侧人行道修于何时
  【1926年,商家很配合,自扫门前雪,原本三年的人行道工程,仅一年多就完工了。】
  1926年,中国大街石头道在进行最后区段铺设时,沿街两侧的人行道也同期施工修建。铺设人行道政府无钱买单,需要商家自理。市建筑科提出,鉴于中国大街石头道预计年内完工,为彻底改变中国大街之景观,拟将中国大街人行道改造划分66个区段,分三年完成。第一年计划完成27个标段,工程费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沿街商户自行解决,建筑科统一提供设计图纸,施工单位按标准施工。施工结束后,建筑科派专人进行验收。商家不能自行组织施工的,由建筑科负责组织施工,费用由商家提供。
  规定一出,一些商家就是想不通:这税都交了,市政工程就应政府负担,不应向商家摊派!抵触情绪还不小。此情此景,市政府记在心头,一方面开始耐心地做商家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实力雄厚的商家开个好头。
  买卖人都要面子,看实力派商家开始修路了,也不甘落后,开始“自扫门前雪”。就这样,铺砌两侧人行道,原本需要三年工期,可各方齐心合力,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陆 何时更名为中央大街
  【1928年7月,在市民的强烈呼吁下,中国大街更名为中央大街。】
  中国大街,一直令国人很纠结:这个街名,让国人有一种侨居的感觉!就像外国的唐人街之于中国人。显然,当时外国人在哈尔滨反客为主了。我国政府收回主权后,从1925年起,东北特别行政区警察总管理处就开始着手更改哈尔滨街道的俄文名字。1928年7月,中国大街终于更名为中央大街。一字之差,但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6:18
  1904年的中国大街
  中央大街,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过往变迁和兴衰繁盛,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为“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1968年,红卫兵将这条洋味十足的街道改名为“反修大街”;1976年,又恢复“中央大街”街名;1996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中央大街改成步行街。日,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步行街正式投入使用。
  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胜于香港弥敦道。百姓生活中所需的各行各业,在这条路段上都能悉数找到。无论是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总是川流不息。
  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时,一栋一栋各式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给这条百年老街增添了生机和魅力。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6:22
  现在的中央大街
  看到地上的石头路面了吧它的地基深度约1米深,当时修建时每块石头路面价值一块大洋,这条道路可谓寸土寸金,至今已有百年之久还是那样的坚实耐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6:23
原来这个叫面包石,长见识了。
----------------------------------------------辣眼时评:理性 建设 负责
回复时间: 16:54
至今已有百年之久还是那样的坚实耐用!看看现在造的路,能用几天?
回复时间: 08:11
原帖由 左效勤 于
16:18 发表
  1904年的中国大街
  中央大街,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过往变迁和兴衰繁盛,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为“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1968年,红卫兵将这条洋味十足的街道改名为“反修大街”;1976年,又恢复“中央大街”街名;1996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中央大街改成步行街。日,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步行街正式投入使用。
  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胜于香港弥敦道。百姓生活中所需的各行各业,在这条路段上都能悉数找到。无论是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总是川流不息。
  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时,一栋一栋各式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给这条百年老街增添了生机和魅力。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1904年会不会叫"中国大街“,值得探讨。这个街名来自俄文Китайская ульца,现在翻译为中国大街没错,可百年前的人会这样翻译吗?翻开百年前的俄华字典你会看到Китайская对应的汉语是“契丹”或“清国”。
----------------------------------------------往事如烟 百年谈笑间
回复时间: 08:36
  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之初,所需的筑路物资大多沿松花江航运到哈尔滨,运输的船只就停靠在现防洪纪念塔、通江街口一带的简易码头。从船上卸下来的物资,通过人力车、马车运往工地。
  人行、马踏、车辗,久而久之,这片荒草甸子硬是给趟出了一条路。有了路,码头上的搬运工、运送物资的车夫、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剃头的、修鞋的、拉客的,纷至沓来,有人甚至搭起简易的木板棚,开起杂货店、粥铺、客栈。小街人气越来越旺,逐渐繁荣起来。中东铁路工程局就将这条路附近的地段,划拨给散居在这里的中国人,还给这条街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6年出版的哈尔滨地图上,清楚标注着这条街叫中国大街。
----------------------------------------------历史是一面镜子
回复时间: 11:28
那地图我见过,是俄文的。
----------------------------------------------往事如烟 百年谈笑间
回复时间: 14:10
光滑的面包石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回复时间: 10:27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回复时间: 09:27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那马路上的是整齐码放上去的,不是钉进去的,后期施工我看到过,条石深度大概在50公分以上,长宽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价格吗?现在按中央大街的文化,石头的历史程度,一美元贵吗?就那一块石头现在的成本是多少?10块钱一块能下来吗?加上附近的商业价值,地面增值,那一块石头现在的价格怎么也得10美元吧!当年那五百大洋,那是纯工费,谁敢说包工包料?现在一个大洋价格就给你200一个,500大洋才十万块吧,十万块钱能干什么??十万块可是增值后现在的价值,你以为是500个金币吗?
别的地方臭水沟子,恨不得夸它是仙河,你们呢?真丢哈尔滨人的脸,虽然我不是哈尔滨的人!你们那就是历史考证了?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中央大街酒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