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和运维的区别和网管中心的区别

查看:3850|回复:5
求解。。。。。。。。。。
字面理解,网管仅限于管理网络。
运维可能要涉及到服务器、系统等等。
具体在企业里面可能会有交叉。
初级工程师
个人理解:
运维工程师,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提供业务的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这些公司没有生产车间,没有流水线。核心就是一堆堆的服务器(以linux居多)),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比如空间出租,云邮箱,网站,在线视频等等。(百度,腾讯,网易都可以视为这类公司)
运维就是确保这些服务器以及系统的运行,网络流量管理,攻击预防,数据库备份等等,而上面运行的那些具体应用,则有一堆程序员来开发设计。
而网管和网络工程师,一般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主,有车间,有流水线;和大量的客户端电脑和一些服务器(windows居多)防火墙交换机啥的,小规模的公司,网管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要负责,包括打印机甚至电灯马桶等等。大规模的制造企业,客户端会有一个helpdesk的人专门负责,然后工程师只负责网络和服务器,或者ERP开发等等。
像我们在中小企业,没什么技术的网管,应该往哪方面发展比较好?
初级工程师
运维是网管的升级版
引用:原帖由 yutofye 于
16:55 发表
个人理解:
运维工程师,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提供业务的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这些公司没有生产车间,没有流水线。核心就是一堆堆的服务器(以linux居多)),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比如空间出租,云邮箱,网站,在线视频等等。(百度,腾讯,网易都可以视 ... 讲解很详细嘛 赞!
Exchange 2013 MCSE | Microsoft MVP,Office Servers and Services
社区官方Exchange技术群:
问题解决与否,欢迎大家反馈一下,也是对回答者认可&肯定,谢谢!中国领先的IT技术网站
51CTO旗下网站
从网管转型到运维必须掌握的技能
网管,也就是局域网管理员,外企称作Helpdesk。运维工程师,主要负责外网生产服务器和内部开发、测试服务器的维护,简称OP。Andy Feng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运维工程师,在数年前从网管这个职位转型为运维,因此Andy在本文中总结了转型需要考虑的一些事项。
作者:Andy Feng来源:| 09:19
【51CTO独家特稿】网管,也就是局域网管理员,外企称作Helpdesk,和网工不能混为一谈。运维工程师,主要负责外网生产服务器和内部开发、测试服务器的维护,简称OP。这两种职务都是大学和技校没有的专业,全靠兴趣和自学。
Andy Feng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运维工程师,在数年前从网管这个职位转型为运维。在本文中,Andy根据自己的转型经验总结了网管与运维工作的区别,以及从网管转型为运维工程师需要哪些技能。Andy Feng的51CTO家园地址在,读者们可以到他的家园或与他进行交流。(顺便广告一下:Andy Feng最近在。Varnish是一个高性能Web加速器,号称将可以取代Squid,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去看看)
网管(Helpdesk)是很多希望从事IT行业的学生和工作者的第一份与IT有关的工作。网管这个职位含金量深浅不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做,有数十年经验的大牛也在做,主要区别在于
自动化程度不同
安全需求程度不同
比如10台系统为windows xp的机器组成的工作组也是一个局域网;包含数千台电脑,各种操作系统,各种硬件架构,各种网络设备,各种网络协议也叫局域网;但是管理这两个局域网的helpdesk能力却有天壤之别。所以说网管也有牛人。
OP这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很多,这个简称来自于英文的Operations一词。我也不清楚谁最早用op代表运维工程师,不过2010年开始,这个词慢慢被很多人所知道。OP工作内容主要就是维护公司的服务器能够正常提供服务,细分的话包括系统部分,网络部分,应用程序部分,数据库部分,具体根据公司的规模和职位职能不同,运维的定义也不同。现在市面上主要的OP有三种:网络游戏运维,网站运维,大型项目测试和生产环境运维。
普遍运维的待遇比网管高很多,而且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在企业的地位也比helpdesk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转型成为OP。那如何从一名网管转型成为一名运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网管和运维主要的差别就是,一个在内网工作,一个在外网工作。虽然他们都涉及到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硬件等等,但内网的网管更偏向网络和硬件,外网运维更偏向架构和安全。
运维是实时对外提供服务的,置身于不安全的Internet中,相对于内网,安全隐患更多,反而无故障率和故障修复时间更短,甚至不允许故障。内网故障一台机器,一般只能影响一个员工使用电脑,外网故障一台服务器,会影响数千万的用户使用服务。这样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OP会想很多办法,使用很多软件和硬件,让外网的架构可以high performance,由于一台服务器要给很多用户提供服务,所以我们要尽量发挥一台服务器的潜力,这就需要运维来优化系统和优化应用程序。
从网管和运维的工作需求及处理事务来看,就能看出从网管转型为运维需要什么。
1、一种或者多种非常熟悉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推荐Linux。
2、熟悉常见服务器的搭建及优化,比如HTTP,DHCP,CACHE,MONITER,FTP,SSH等。
3、熟悉一种脚本语言,提高自己自动化处理能力,减轻工作压力,推荐bash shell。
4、安全知识,了解基本的系统安全、网络安全、WEB安全的攻击与防御。
上面谈到都是技术需求,还有就是素质需求。要有随时加班,随时处理故障的觉悟,要有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有一颗强健的心脏,在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能够妥善处理,把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51CTO的专题《》对运维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以及运维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收集与整理,推荐有兴趣深入了解运维工作的读者们去看看。
如果你满足上面的要求,你可以作为一名入门级的OP,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在OP道路上的发展方向。
【独家特稿,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头条头条热点头条热点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30814人学习过
讲师:161166人学习过
讲师:52193人学习过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本书阐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设计出简单易用的基于Web的软件,让用户单凭常识即可有效地使用它。主要内容包括:显性设计的概念、如何理解用户...
订阅51CTO邮刊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IT运维管理和传统网络管理的区别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IT运维管理和传统网络管理的区别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网络管理工具与运维管理平台的区别
- 谷普下载 |
| 您所在的位置: >
> 网络管理工具与运维管理平台的区别网络管理工具与运维管理平台的区别更新:&&&&编辑:阿波罗&&&&来源:谷普整理&&&&人气:加载中...&&&&字号:|标签:&&&&&&&&&&&&
  随着运行在计算环境中的关键业务使用日见增多,企业客户对IT系统的需求正与日俱增。面对IT系统监控和IT市场的日趋成熟,形形色色的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和将目光瞄准了系统管理的开发和推广。纵观国内市场上的各种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按其产品的特点和部署架构,可以分为级产品和级产品两大类。   一类是传统的网管软件厂商基于陈旧的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理念推出的各种网络和系统,另一类则是四大国际厂商所控制的大而全的IT系统管理,而摩卡软件新进推出的涵盖网络管理、IT服务管理、IT管理的三位一体化的综合IT运维管理平台正位列其中。  一、与平台的定义:  工具类软件通常是为领会决网络管理领域当中的某个具体的技巧应运而生,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式的管理,短缺全面的IT运维管理视角,缺少流程化的事件处理机制和IT运维管理体系,也不供给企业级的统一管理门户,无法实现面向企业整体IT根基设施的全局化管理。  平台级软件是遵守随ITIL的最佳管理实践,为企业用户供给基于IT运维流程、以服务为导向的业务服务管理和IT运维管理支撑平台,其产品功能涵盖了网络拓朴管理、设备管理、可用性管理、性能管理、配置变化管理、事件管理、告警管理、日志管理、网络流量管理和操作审计等方面,已大大越过最初的狭义网管软件的范畴,最终赞助企业的IT部门实现IT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二、工具与平台的:  网络管理工具与运维管理平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理念、管理领域、部署架构三个方面。  首先在产品的理念上,工具类产品设计的起程点是用来分析网络系统当中出现的各种和故障现象。其产品的重在分析问题,而并不涉及问题征兆的提前发现和问题根源的彻底,无法为用户供给完整的IT运维处理流程的管理。平台级产品则是从IT运维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起程,面向事故和故障的发现、追踪、分析、定位,直到最终的闭环的处理历程。Mocha BSM作为IT监控和运维管理的平台,使所有的事故处理和服务请求都形成了严峻的闭环管理:在问题发生之前,尽可能通过潜在征兆进行事前预警;在故障发生之后,通过规范化的IT运维流程处理机制,使故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可对问题处理的每一环节进行追踪。  其次在产品的管理领域上,工具类产品依然遵从传统陈旧的管理概念,从技巧元素的角度起程,将产品分割为网络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工具、针对不同使用的管理工具、性能管理工具等。平台级产品则是建构在E-Tom国际标准的OSS模型之上,实现了ITIL流程框架下的经典管理流程,包括问题管理、事故管理、配置管理、变化管理、发布管理、可用性管理、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管理、可继续性管理等,而工具类产品的管理领域往往只能涉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管理领域的局限性较大。  再次在产品的部署架构上,工具类产品将数据采集、处理、展现等层次功能合为一体,没有做功能及界面拆分,无法实现真正的分布式部署。工具类产品在对IT的监控上,也没有管理模型的设计,用户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界面展现等方面有个性化要求,均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量。平台级产品由于采纳了CMS (Central Monitoring Server)、DMS (Distributed Monitoring Server)三层的分布式架构,支持管理架构的纵向与横向扩展,不仅可实现大规模网络节点的统一管理,当网络不同区域被防火墙分开时,也能实现管理数据的正常传输。在模型的设计上,平台级产品基于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标准,采纳面向对象技巧,将所有管理资源作为管理对象(Object),XML技巧将管理对象的指标、事件、状态等特点抽象为可动态的、仿真真实对象的系统资源模型,为所有的被管理资源供给了统一的、相似的管理模式。Mocha BSM通过资源模型的架构,可以使繁杂网络计算环境中的众多被管理对象能够平滑地协同工作,,屏蔽资源管理的繁杂性和差异性。  三、Mocha BSM做为业务管理和IT运维管理平台的优势:  Mocha BSM 作为企业级的综合IT运维管理平台,通过Portal的统一展现,对根基架构和使用系统进行全面监控;供给服务的端到端响应光阴管理,可量化的衡量服务请求的响应光阴和服务质量,从而不断改良用户体验;遵守ITIL流程框架,将IT运维工作纳入IT管理流程,赞助IT管理员从被动式响应向主动式服务转变,赞助IT部门把ITIL理论的优势落实到运维管理的实处;通过科学的报告报表分析,应用户能够可视的领会IT 根基架构与业务服务之间的变更关系,最终建立业务服务管理,实现企业IT系统的继续优化和长期规划。  基于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在上述方面的特性,与工具类产品相比,Mocha BSM集网络管理、IT服务管理、IT运维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平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开放的管理体系架构,便于系统扩展升级。  基于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开发,可以在Tomcat、Weblogic、WebSphere多种Java容器上运行。由于Java的跨平台特征,Mocha BSM支持在Windows、Unix、Linux多种操作系统上安装运行,是国内唯一可在Unix平台上稳定运行的IT管理软件。  采纳标准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接口,系统数据支持所有主流数据库,包括MySQL 5、Oracle 9i/10g等。  采纳全模块化功能结构设计,使产品的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并可与Mocha产品家族的其它产品(如Mobile Access、Mocha Search等)进行集成,满足更为广泛的客户需求。  从业务视角管理IT,实现业务运营与IT运维双赢。  通过Dashboard把企业各项业务系统与所依附的IT组件(网络/主机/使用)和所相关的部门关联连一起,供给直观可视化的管理视图,有助于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良性互动。业务发生故障时,业务管理员通过事件相关性分析能及时领会IT故障所影响的业务系统、所涉及的业务部门和故障严重程度;IT管理员通过事件根源性分析可以从大量的事件告警中排查故障根本原因,断定业务恢复光阴。  量身定制的IT运维管理,快速适应业务发展变更。  Mocha IT运维管理(Mocha ITOM)从人员、技巧和流程三个方面提高企业IT运维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并达到以下目标:    标准化&&基于ITIL流程框架,为企业构建最佳的IT运维流程和管理平台。  流程化&&供给可视化的流程及表单设计工具,将工单、表单与流程相绑定,确保运维工作流程均可正确流转及复用,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共2页:  
| 分类选择您可能在找这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维和测试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