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德国帝国主义的好处都有哪些好处

刀刺在背传说:一战后德国民族主义者的疯狂煽动
刀刺在背传说:一战后德国民族主义者的疯狂煽动
  刀刺在背传说(又译为匕首传说或背后一刀传说;德语:Dolchsto&legend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流传的传言,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由于德国战败,不少德国民族主义者怀恨在心,就用这个传说谴责外国人与非民族主义者出卖德国。   大多数德国人曾支持或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因此而受害。在德国或较中立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俄罗斯借助巴尔干问题扩张。很多德国人都视战争为对抗“东方侵略者”的永久抗争。考虑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国之扩张之余,法国因之败而生的复仇主义也是开战的重要理由之一。对于德国人而言,英国也同样是机会主义者。由于德国的崛起破坏了英国在贸易上的垄断,故此英国也被视为企图借助支持比利时的中立 (德军的施里芬计划),肢解德意志帝国的势力。   战争的开始,在最初的确消除了德国社会的分化。天主教徒、犹太人、义宗教徒、社会主义者、右翼势力与自由主义分子都因战争而团结。不过,随着战争的变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现。天主教徒、社民党人与犹太人对战争之热情减退,令其对国家的忠诚受到质疑。借助战争发财的人士与参加罢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评。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因为替交战双方提供军备,而遭到别人的谴责。个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业牵引着。德国政府设立最高价格管制以干预经济,而商人则以转移生产目标作回应,造成物资短缺。以上情况令社会紧张,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在1917年,单单在德国就有五百次罢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之不安,往往是经济因素居多,而非人民是否爱国的问题。虽然德国的生产力在1917年到1918年时大幅下跌,但其实当时她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最高峰,无法再增加产量。根据后来的统计,德国根本无能力与英国、法国和美国打消耗战而取胜。德国的确是欧陆大国,但她的工业产量与人口完全比不上整个协约国集团。虽然她打败了俄国,但同年美国之参战,已注定德国后来的失败。美国仅仅在战争最后一年才加入战场,而其国力又远胜德国。   英美传媒经过密集的宣传战后,成功塑造了德意志帝国具有普鲁士式军国主义与犯下危害人类罪的恶名。协约国之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俄罗斯退出战争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英美等协约国形成强烈对比。英美等国者,以所谓自由与民主见称,而同盟国则是“专制国家”。此论调为西方传媒所大量炒作。这对于美国带领盟军参战之事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美国参战,指出要“使世界安全,捍卫民主”。   德国鲁登道夫在其回忆录指出,霍亨索伦家族在战时未能察觉到协约国的宣传,以致失败。因此,纳粹党在德国当政期间,一直尝试掌握当时协约国如此成功的宣传策略。虽然德国被视为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但她的停战建议就几乎全被否决。在战争第二年,双方都认为,签订没有割地赔款或领土得益的条约就等于政治自杀。因此,德国当时的建议是要求保留她占据的比利时之领土。   鲁登道夫断言,协约国要求之和议将与德拉古式条约无异。然而,德国人民并不相信他的理论,却深信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德国社民党在战前早已是德国的著名民主派,协约国承诺和议与在其后恢复德国主权,更赢得以上党派的一致赞同,大力支持停战。战争持续下去,德国的盟国也开始质疑打仗的理由。      日,世界大战终于结束,而鲁登道夫的预言就几乎马上实现。虽然战争完结了,但英国继续封锁欧陆长达一年,令德国物资短缺,民不聊生。魏玛共和国政府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更被认为是极度苛刻,完全不是德国人民在最初所期待的。   然而,凡尔赛条约出乎德国人:德国必须割让约一成的领土、让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 (分七十年还债,直到1988年) 。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罪责条约:德国必须承认对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   然而,在战后几年内,盟军愿意减少赔款,让德国能对抗苏联的扩张,德国最后只付出了赔款的八分之一 (详见洛桑会议) 。   德国投降后,盟军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当时西线的德军仍在法国北部。而且,当时与德军议和,在3月俄罗斯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夺得大量俄国在东欧之领土与赔款。这代表德国打败了俄罗斯,也表示当时德国仍有胜利之机。于是,很多德国人都深信德军所向披靡,根本没可能会战败。换句话说,只要政府代表没有“卖国求荣”,而国家又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德军一定会取胜。对一些德国人而言,即使必须求和,他们也相信盟军会根据十四点和平原则宽待德国。   条约之所以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最主要还是它严重损害德国主权与民族尊严。   于是,德国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与前军事领导人就借此诿过于人。最著名的代罪羔羊就是威玛共和国的领导层、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国际犹太人”,亦即被认为“为富不仁”的犹太人。以上人士统统被称为“十一月罪犯”,被指为出卖民族的罪人,包括批评德国民族主义、煽动叛乱、煽动军事工业之罢工与牟取暴利。最重要的是,“十一月罪犯”被指叛国,与所谓民族大义相违背。   以上的论调,似乎有实据支持。在德国投降之时,德军仍然留在法国与比利时之领土;战争完全没有波及德国领土。在1918年初,鲁登道夫曾发动春天攻势以突围而出,几乎能让德军取胜,却最后失败。部分不满现状的德国人,就指责军事工业的工人在战事的紧急之际发动罢工,引致德军军备不足,令其失败。他们声称罢工乃叛国行为,而犹太人则要负上最大责任。   这忽略了德国在战争上的位置,也忽视了个人的力量如何在前线被边缘化。随着战争经济的发展和总体战之出现,其实可能是全新的战争模式令德国战败。   无论如何,刀刺在背传说在战后广泛流传,后来并令极具种族主义色彩的纳粹党能借之获得公众的支持。1919年,德国革命仍然持续。共产党人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最后被右派的自由军团镇压并推翻。由于此苏维埃的领导成员大多是犹太人,故此反犹太主义者在进行宣传时,便为犹太人扣上“卖国的共产党人”的帽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
  洪承畴降清后隶属镶黄旗汉军,皇太极将他视为入关夺取中原的&引路者&,对其&恩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
  今天小编给各位看客老爷说说刘备在称帝之路上的爱情观。关于这刘备到底是不是一个
  刘备与诸葛亮这一对是历朝历代的模范君臣,成都武侯祠更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
  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忽
  我们知道,岳飞一生之志,便是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然如果说前两个宋高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生于公元
  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困,所以当了皇帝后,对官员的特别苛刻,钱
  赵子龙怎么死的 赵云是被他老婆杀死的?关羽之死,留下&大意失荆州&的警言。诸
  1.刘瑾  刘瑾本姓谈,1451年出生,陕西兴平人。六岁时他投入太监刘顺门下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
  三国里周瑜怎么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读了名著就会好奇三国志周瑜是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魏略》中为徐庶立传也是以徐福的名义立
  杨家将都怎么死的  史载,杨业有七个儿子,除延玉与父同死之外,其他诸子都曾为
  根据史书记载。一般皇上驾崩之后,都会有几个妃子去陪葬,但实际上根据时代的不同
  项梁怎么死的?项梁(?&前208年),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
  王正谊(1844年&1900年)京师武林名侠。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
  历史上的周瑜是怎么死的?据了解,有四种死因,:第一,箭伤重创而死,第二,箭伤
  如果要提起骄兵必败这个词,可以令人联想到&齐晋鞌之战&。原本在所有人看来一定
  继业者战争是西方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先后持续了二十一年时,是希腊宗教和文化
  高卢战争是罗马的独裁者恺撒对高卢地区进行得到八次远征战役,通过高卢战争恺撒壮
  王莽和刘秀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一个是结束了西汉的人,另一个是开
  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在古罗马征服南部高卢地区之时曾经发动过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
  提到马拉松战役主要人物,那么一定会提到军事统帅这个角色,米提亚德是一位杰出的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
  玉璧这个地方在古代有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也是兵家都希望可以得到的一
  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有关,在中世纪,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
  洺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赢得胜利的典型战争事例。通过洺水之战简介
  TOP5&TOP4 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并列)  解珍解宝,一个名为&两
  潘安:找死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
  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
  在中国的境内也曾经存在过大大小小林立的王国。他们中有的还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私生活,即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不仅对官员的
  在汉,唐,明,清,这些经济成就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
  回溯中国的历史,女性从裤子到改为裙子的时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群袂飞飞处,尽
  很多人对元朝并不熟悉。或许提起元朝,只能联想起忽必烈。更有甚至,会联想到成吉
  永康元年(300年)三月,贾南风令程据配制了毒药,然后矫诏派宦官孙虑前往许昌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古今多少文人雅士都在为他们的爱情写诗立传。至今
  武观是谁?武观,一作五观。夏王启的第五子。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那么,为什么
  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网
  约公元前21世纪,天下&共主&夏禹死后,夏禹之子启杀掉原定继承人益而夺得王位
& &&  因为夏启继承了其父禹的王位,打破了采用
  据文献记载,传说尧舜禹时期,首领继承人的选择采用举荐方式,让贤能之人来接班,
  夏启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禹病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
  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其事迹在《尚书》《山海经》《论语》《淮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
  李清照,大家对她的印象,不外乎著名的诗人,词作家等等光环,她的许多作品给我们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
  曾子是孔子的真传弟子,虽然他天资愚钝,但是他勤奋好学,最后成为了一代儒家大师
  柳永原名刘三变,是福建崇安人。柳永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
网络配图  一言九鼎,九鼎: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后事把九鼎视为权利的象
  一言九鼎,九鼎: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后事把九鼎视为权利的象征,传国
  似乎一提及张择端,人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便会联想到《清明上河图》,甚至很多人知道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伋,官至郡守;次子名赐
  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
  伦勃朗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他在肖像画、风景画、世俗画等等上都非常擅长
  米芾简介大多和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就离不开。    米芾图片  米芾是我国古代著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德国为什么要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精品]德国为什么要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0:19: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德国为什么要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
官方公共微信德国现代化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德国现代化试题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上海市高三历史德国现代化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当月销售排行
?29.80?3.50?78.00?16.00?2.00?88.00?49.00?8.00
浏览同类新书
原价:?79.00折后价:?59.25原价:?35.00折后价:?26.25原价:?32.00折后价:?24.00原价:?23.00折后价:?20.70原价:?29.00折后价:?21.75原价:?49.50折后价:?37.13原价:?68.00折后价:?51.00原价:?39.00折后价:?29.25
最近浏览的商品
购买了此商品还购买了
原价:?35.00折后价:?26.25原价:?80.00折后价:?60.00原价:?29.80折后价:?22.35原价:?23.00折后价:?17.25原价:?43.00折后价:?32.25原价:?39.00折后价:?29.25原价:?29.00折后价:?21.75
德国通史-大国通史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
所属分类:>>
原价:49元
折扣价:36.75元
折扣率:75折
送积分:37
导言德国在哪里?
第一章& 立国时代: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
& 一、古代日耳曼人
& 二、日耳曼部族民大迁徙
& 三、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 四、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王国的出现
&&& 作者评曰
第二章& 封建时代:民族国家的被延误
& 一、迟缓的封建化
& 二、皇权与教权:争霸欧洲
& 三、皇权与城市:互促还是互制?
& 四、皇权与诸侯:七选侯当家
& 作者评曰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民族运动的发端
&&& 一、路德与宗教改革
&&& 二、骑士宗教改革
&&& 三、人民宗教改革:闵采尔和农民战争
&&& 四、诸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 五、三十年战争:宗教改革时代的悲惨结局
&&& 作者评日
第四章普鲁士崛起时代:对德意志民族
&&& 是祸是福?
&&& 一、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 二、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 三、&士兵王&的军事立国
&&& 四、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开明君主专制
五、普鲁士精神和普奥争霸
第五章&启蒙&时代: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
&&& 民族主义
&&& 一、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 二、&狂飙突进&运动
&&& 三、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
&&& 四、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政治民族主义
&&& 作者评曰
第六章改革时代:民族统一运动的初霞
&&& 一、奥地利玛丽一泰蕾西娅一约瑟夫改革
&&& 二、&第三德意志兰&的改革
&&& 三、普鲁士施泰茵一哈登贝格改革
&&&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
&&& 作者评日
第七章& 复辟时代:民族统一道路上进步与反
&&& 动的较量
&&& 一、沙俄的欧洲霸权政策和梅特涅的反动
&&& 二、现代化的开端
&&& 三、&莱茵文明&与&统一和自由运动&
&&& 四、李斯特和海涅
&&& 五、1848&红色革命&:时代的冲突与民族统一运
&&& 动的高潮
&&& 作者评曰
第八章& 统一时代:&白色革命&与民族统一的
一、统一的前提
二、统一的潮流
三、&宪法争执&和俾斯麦上台
四、俾斯麦进行的统一战争
第九章& 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 一、统一与工业化高潮
&&& 二、统一与普鲁士式的政治现代化
&&& 三、统一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 四、俾斯麦的内外政策与俾斯麦的下台
&&& 作者评曰
第十章&英雄时代&:从民族工运到国际工运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 二、拉萨尔和倍倍尔
& 三、&英雄时代&:反&非常法&的斗争
& 四、社会民主主义旗帜下的分歧和分裂
& 作者评曰
第十一章强权时代: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
& 一、德国帝国主义
& 二、威廉二世与他的&世界政策&
& 三、尼采、韦伯、爱因斯坦
& 四、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 作者评曰
第十二章魏玛时代:共和时期的民族运动
&&& 一、十一月革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 二、魏玛共和国的战后危机:民族内争与民族外争
三、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
四、希特勒的上台与共和国的覆灭
第十三章纳粹统治时代:极端民族主义发了狂
&&& 一、&族民共同体&与&第三帝国&
&&& 二、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 三、纳粹法西斯:一种以战争为目的的极端民族主义
&&& 四、纳粹德国挑起全面世界大战
&&& 五、&第三帝国&的覆灭
&&& 作者评日
第十四章盟国管制时代: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 一、从德黑兰、雅尔塔到波茨坦
& 二、从纽伦堡审判、&四D&计划到柏林危机
&&& 三、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 四、德国的被分裂
&&& 作者评曰
第十五章& 重新崛起时代: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 一、联邦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 二、联邦德国成为经济大国和社会福利国家
&&& 三、民主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 四、民主德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社会保障国家
&&& 五、德一德关系:从&哈尔斯坦原则&到&基础条约&
&&& 作者评曰
第十六章再统一时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欢
&&& 乐颂》吗?
&&& 一、德国统一的机遇与挑战
二、从&柏林墙倒&到两德国家条约
三、&2+4&会议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的签订
四、日:德国重新统一日
第十七章& 龙与鹰:历史上中德民族的文化关系
&&& 一、缘起
&&& 二、汤若望一莱布尼茨时代
&&& 三、罗可可风尚与中国
&&& 四、歌德一代
&&& 五、文化碰撞:&图象&的变化
&&& 六、&向东方压进&与&向西方学习&
&&& 七、年间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具有时代新意的、
由中国人著述的西方国家通史,他们那具有时代新意的写作
新构想,激起了我重新作新科学探索的劲头,于是我就贸然答
应下来。当我一进入写作领域,立刻就发现,书的字数虽不
多,难度却很大,几乎要作全盘的调整和审视,特别是要用现
代化时代精神评述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
&&& 我从事德国史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已有四十余年。我曾
师从过民主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师从过联邦德国著名的
历史学家,接受过不同观点的历史学派的教育。近二十多年
来,我虽然不敢夸口说我已读遍国内外不同学派的德国史著
作,但也读了很大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而且我自己也曾主编
过有关德国史著作。然而我总有这样一个感觉:它们的大部
分似乎离现时代精神日益遥远,谈历史作用似在隔靴搔痒。
我省悟到,写历史著作也必需站在时代精神的前列和进步事
业的立场上;我虽然也不敢夸口说我已掌握了有关德国史的
所有基本资料,但我却希望在这本书中的所有论述,都建立在
扎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尽量做到史实毋误,大事不漏,名
人出岫。因此,我是很用心地、兢兢业业地、甚至带有惶恐的
心情写完这本书的。现奉出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求
教于时代现实与时代精神的考验。
第十章&英雄时代&:从民族工运到国
&&& 际工云
&&& 莫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E_鲍狄埃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西欧早期的无产者反对其 剥削者的斗争,几乎都没有取得什么结果。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法国里昂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
亚织工起义,都相继失败。鲜血从西欧大地上流过,而创伤依然如此刺
痛,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日甚一日,工人阶级的
处境越来越不堪忍受。在这种条件下,创立科学
的社会主义已成为时代的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
任务是给无产阶级以理论武装,胜利地从事反对
剥削阶级的斗争,同时还存在一个任务,就是把科
学的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应当说,科
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产生于西欧,但它的
创立者却是德意志民族的两个伟大的儿子。马克
思和恩格斯解决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于
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利尔
城。莱茵省是德意志兰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区,政
治、思想、文化方面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
响。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犹太血统的律师,崇尚
& 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革命,但却是一个德意志的、普鲁士的爱国者。马克
& 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时已经显示出他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天赋。他
& 在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人在选择职业时是不自由的,因
& 为任何人都受到环境的约束。这里已经有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 1835年10月起,这位青年曾在莱茵河畔的波恩大学度过了几个愉快适
& 意的学期,忧虑不安的父亲把这位年轻气盛的儿子送往柏林,为了使他变
& 得更加规矩和理智一些。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致力于研
& 究历史、哲学、法律,并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
& (Ludwig Feuerbaeh,)思想的深刻影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
& 他进入柏林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圈子(所谓&博士俱乐部&),当时这一派团
& 聚在布鲁诺&鲍威尔(Bruno Bauer,)的周围。鲍威尔试图
& 证明基督教是古代社会的精神产物,因而就必须首先对希腊、罗马各哲学
& 学派作一透彻的研究。从历史的观点来阐述这些学派,是马克思大胆尝
& 试的第一项科学工作。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写了题为《德谟克利特
& 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这
& 篇论文虽然贯穿了战斗无神论的精神,但当时马克思还深深陷在黑格尔
& 的玄学之中;他虽然已掌握了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但没有摆脱唯心主
& 义。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对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起
& 了积极作用。
&&& 马克思毕生所攀登的途径,总是紧挨着危险的绝壁。青年黑格尔派
& 懂得在宗教领域内改造他们先师黑格尔的学说,但不懂得在政治和社会
& 领域内改造黑格尔的学说。特别是柏林的青年黑格尔派,只能炫耀&哲学
& 比一切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地位崇高得多&,聊以自慰。当时柏林缺乏像莱
& 茵兰那样有相当发达的现代工业,缺少对资产阶级法律观念的强有力的
& 支持。时代斗争一开始,柏林就远远落在科隆和莱比锡之后。在柏林,一
& 种创新的哲学找不到发育滋长的土壤,也找不到探索前进的兴趣。马克
& 思决定回到家乡,走向社会,投入实际。
&&& 马克思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由于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
& 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专制主义和
& 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5月,他参加了科隆《莱茵报》工作,该报作为
& 莱茵省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利益喉舌而闻名全国。《莱茵报》愈想把政府
& 推向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顶端,普鲁士政府就愈加坚持他们在易北河以
东的那种落后性。矛盾一日尖锐似一日。报社比较激进的编辑人员很快
就掌握了该报的大权,马克思是其中最年轻、最有才干的一个,这年10月
就成了《莱茵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莱茵报》日益带有革命民
主主义性质。最初的几篇文章是论述新闻自由的,稍后莱茵省议会关于
反盗窃木材法案、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法案的讨论,把马克思的注
意力引向物质利益问题。他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
辩护》等文章,批判普鲁士国家反人民的实质,维护劳动大众的利益。黑
格尔哲学的国家观是与马克思文章观点背道而驰的。马克思不仅怀疑黑
格尔的观点,而且同柏林的友人们分道扬镳了。马克思在《莱茵报》社里
还着手研究法国革命和法国的社会主义,试图作透彻的解剖,这个打算未
能实现。由于《莱茵报》采取日益反政府的态度,普鲁士政府下令在1843
年4月1日封闭《莱茵报》,虽然马克思在查封前就辞离了《莱茵报》,《莱
茵报》还是被封了。
&&& 马克思已经没有可能在普鲁士乃至德意志兰境内从事任何公开活
动。1843年秋,他同青年黑格尔分子卢格(Arnold Ruge,)相
约,一起移居巴黎,创办新杂志《德法年鉴》,继续进行斗争。这份杂志仅
仅出了一期就中辍了,两位出版者在指导原则上无法一致。卢格无法摆
脱黑格尔哲学的偏见,而马克思却已从这些偏见中逐渐解放出来。马克
思在这段时间里集中精力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写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研究了国家的理论和法国革命的历史,做了五大
卷笔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已得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两
篇重要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前一篇论证
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亦即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后一篇指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推动和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提出了对
旧世界进行&武器的批判&和先进理论具有巨大革命作用的思想。这些观
点表明,马克思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
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市中大网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尚个人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