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行方面,新网银行有什么举措吗?

日前,农业银行宣布,今年将加大对秋收秋种的支持力度,预计秋收期间,将累计投放300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农产品收储、冷链物流、农田设施建设等领域。近年来,从国有大行到农商行,银行业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银行业涉农贷款实现了较快增长。未来,涉农信贷有望进一步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活水。贷款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涉农贷款规模稳步增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近日表示,上半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到47.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2.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9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94.5%。另据人民银行数据,上半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具体来看,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农户贷款余额14.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农业贷款余额4.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涉农贷款主要指‘三农’领域的贷款,是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不少银行涉农贷款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与上年末相比,多家银行实现两位数增幅。例如,上半年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0806.38亿元,较年初增长16.2%;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7%;交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7479.94亿元,较年初增长15.8%;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448.81亿元,较年初增长16.84%;中信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447.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5%。协同发力涉农贷款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扶持。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半年涉农贷款增速稳中有升,一方面是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主动加大信贷投放的结果。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也是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金融模式,夯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有助于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加。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制定了乡村振兴业务行动方案,创新乡村振兴特色客群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民生银行指出,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重点领域,依托生产经营场景,积极研究客户需求特点,加快金融新技术和数据化增信等创新应用,积极探索产品模式创新,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产品服务体系。上半年,创新类业务模式取得较好成效,“农牧贷”“农贷通”贷款投放加快,“棉农贷”“民宿贷”“茶园贷”“种植贷”等模式相继实现创新落地。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日前撰文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业银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发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赋能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此外,浙商银行也优化推广“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主动对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金融工具持续拓展在专家看来,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金融工具远不止涉农贷款,相关金融工具料持续拓展。同时,支持乡村振兴需要银行、保险、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协同发力。曾刚表示,产业是涉农贷款投资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不光涉及农业,还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比如,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很多农村的乡村振兴路径,都涉及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等方面。下一步,涉农信贷可能不仅仅涉农,还会进一步扩展。对于银行业而言,曾刚认为,银行业需重点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强化对农村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对农业现代化所延伸出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银行业可以尝试为其设计专属金融产品,通过金融工具多元组合,提供符合其发展态势的优质金融资源。“未来涉农信贷的范围将会比原来传统的涉农贷款更广,需要的资金量可能也会更大,需要的信贷时间可能也会更长。不同类型的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切入点开发各类产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除了涉农贷款外,应当还会有更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举措。比如,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的金融投入,需要更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参与。”曾刚进一步解释。此外,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地方政府、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农业创新公司等合力为农业现代化创新赋能。同时,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发挥普惠金融降低贫困效应的直接作用机制,同时强化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原文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当前,我国已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农村金融服务空间巨大,利用数字金融技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迎来新机遇。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对外公布。《方案》强调,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案》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等举措。  当前,我国已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农村金融服务空间巨大,利用数字金融技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迎来新机遇。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这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普惠金融参与主体增多,服务链条更加顺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制度保障也更加健全。具体在制度保障方面,数字顶层设计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数字支付服务进一步下沉,征信体系日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更加深入,金融数字身份认证应用逐步扩大。从参与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涉农贷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进行布局深耕。  就今年重点推进的涉农贷款而言,银保监会4月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中长期贷款等适宜的信贷服务。  无论是涉农贷款还是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普”和“惠”,这是乡村金融服务与科技应用的落脚点。  “普惠金融需要围绕增量和提质做得更好,增量就是普,提质就是惠。”融慧金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张羽认为,要把精准风控、精准运营、精准获客能力实现充分融合,使需要得到授信支持的,不管是个人还是小微企业经营者,都能获得更加便捷、合适、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在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是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重点思考并实践的问题。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下,数字普惠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一是涉农金融科技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涉农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逐渐丰富;三是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从各非银金融机构的相关举措来看,兴业信托围绕粮食收储、乡村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服务,2021年在乡村振兴领域年内累计投放9.52亿元;江苏金融租赁立足金融租赁“融资+融物”特色,满足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农业机械、现代畜牧、清洁能源等市场设备租赁需求,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例如发展农业养殖设备租赁、开展“光伏+”租赁项目、推广“户用光伏”租赁,带动农户增收;广东农垦财务公司积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向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相关企业发放贷款11笔,金额达5.8亿元。  简单来说,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是以各具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为手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激活各种要素,来重构乡村现代经济发展形态、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生活服务供给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推进路径、资源要素、分配机制和人才储备缺一不可。  人才是创新之源、活力之本。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有业内人士坦言,当前,具有数智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乡村数字化建设人才不足,仍需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改善的实践和探索。  针对人才振兴,《方案》也要求,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  为破除乡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各地陆续推出了人才“引、育、用、留”政策,比如通过推进校企产教合作、建设乡村教育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培育乡村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柔性流动。今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出台《昆明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十七条措施》,提出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育、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领人才培育、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育、乡村技能型人才培育、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稳定提升、乡村治理人才培育6项工程,大力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实施昆明乡村振兴智库建设、返乡创业创新、深化结对帮扶、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4项行动,着力引进培育乡村振兴急需人才。【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4月1日,红旗连锁(002697.SZ)发布2021年度财报,披露了其参股的新网银行部分数据:2021年,新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571.16亿元,营业收入26.41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29.97%。拨备覆盖率345.14%,不良贷款率1.05%,较2021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新网银行经营整体向好,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增速稳健,长期发展基础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稳中向好,规模、效益、质量三提升   2021年,新网银行坚守市场定位,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加快推进BC联动发展,持续实施“存贷汇一体化”,多条线业务探索并进。新网银行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增速稳健,长期发展基础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新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571.16亿元,营业收入26.41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29.97%。不良贷款率1.05%,较2021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45.14%,持续高于监管标准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近期,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发布名为《新锐银行的快速增长为传统银行体系注入新活力》报告。基于客户数量、总资产规模、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维度,穆迪评选出全球前20家“新锐银行”,我国四家银行入围,新网银行榜上有名。  BC联动,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出台多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引导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推广随借随还贷款”,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1年,新网银行小微贷款增长明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8个百分点。新网银行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加快B端小微企业数字普惠业务布局,助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目前,新网银行已打造了以“好商贷”“好企e贷”为代表的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在敏捷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在线实时风控体系的加持下,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申请、实时放款、随借随还的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新网银行还积极运用央行支小再贷款、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助力国家政策惠达基层。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新网银行累计发放小微贷款299.82亿元,累计支持了超过12万户中小微企业。凭借践行普惠金融、用心服务小微的出色表现,新网银行获得了诸多奖项,比如获评《金融时报》“2021年度最佳中小微金融服务中小银行”称号。技术创新,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半径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如今已经成了银行业务拓展的标配,要想在这片市场里闯出一片天地,就必须要有“金刚钻”硬本事。面对普惠金融“作业成本高”和“风险识别难”行业难题,新网银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解决金融问题的钥匙往往在金融之外。”新网银行表示,智能风控与数字技术便是锻造这把钥匙的核心要义。在智能风控方面,财报数据显示,新网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持续高于监管标准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果正是得益于风控方面的深耕,也恰好验证了智能数据风控体系的有效性。  此前,新网银行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应用项目”,荣获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等六部门颁发的“四川省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优秀项目”奖项。针对智能金融风险相关技术领域,新网银行通过建设智能金融风险控制业务支撑平台,在构建金融大数据平台和自动化处理工具集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数据的有效整合和治理,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自2016年成立以来,新网银行坚持技术立行,持续加强创新技术的业务应用探索。截至2022年3月,在数字信贷、反欺诈、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新网银行已累计提交超400项技术专利申请,获批超100项,专利申请量与获批量都位居我国银行业前列。 乡村振兴,持续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2021年,新网银行深耕小微金融领域,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在线、全信用、非接触”的服务方式极大程度简化了农民农户的信贷办理流程。通过数字化技术,新网银行帮助客户在线解决日常经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周转、规模发展等问题,实现银行信贷额度的精准投放。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二年,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持续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农批市场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牵着发展大局,备受国家关注。面对市场商户长期被“不赊账货难卖、赊账款难收、融资难”困扰的情况,新网银行在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后,创新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手段,为农批市场提供了一整套数字普惠金融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交易中支付、账户、信贷问题,及因赊销给买卖双方带来的资金风险等问题。  除了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新网银行在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2021年,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的共同指导下,新网银行编制并公开发布了《首次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全面披露数字金融节碳成效和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并提出力争成为“碳中和”先行银行的绿色发展长期目标。  “客户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云端“随叫随到”服务。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新网银行为用户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机构运营和客户申贷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碳足迹,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助推绿色经济。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