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条件够由碳氢氧氮磷组成的物质是不是能组成无数个物质?

欢迎各位师友加入农业新途径公众号交流,请扫二维码关注

作物次生代谢运转的充分条件

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是作物生长特别是次生代谢运转的充分条件,生态农业的技术关键就是要开启和运转作物的次生代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进行分述。

1. 作物从空气中获得的碳只能满足1/5的需要

事实上碳在作物体内约占45%,光合作用所需的最佳植物冠层(植物群落顶层空间的组成)空气的CO 2 浓度为0.1%,而一般白天植物冠层的二氧化碳(CO 2 )浓度为0.03%,远远达不到作物需要量,作物靠天补碳方式仅能满足作物大约五分之一的需要量。大气中的CO 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实现对CO 2 的固定和对水(H 2 O)的光解;植物是地球上能将太阳能变为化学能的最主要生物,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本质上是由多个酶接力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植物体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在酶的参与下形成碳骨架,进一步合成生命体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酶、激素、信号传递等物质。因此提高光合效率就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捕获更多 的CO2 。在生态栽培体系中,我们用中药制剂的植物诱导剂处理种子和作物苗期的灌根,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

2. 秸秆(快速降解)还田是给土壤和作物补碳的最佳途径

从自然界已存在的有机废弃物、再经过微生物降解成为小分子态的有机碳。这种有机碳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到体内,这一过程也同样需要酶的参与。秸秆快速还田最终转化成有机碳,如葡萄糖、寡糖、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及其衍生物。有机碳能够被作物直接利用无需再消耗光能。

表21.不同作物的草谷比和秸秆养分含量(风干)

土壤中最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碳氮比是25:1到30:1。以玉米为例其秸秆中含碳46.1%~46.7%,含氮0.69%~0.89%,其碳氮比等于58:1。以一亩地大约产生1500公斤玉米秸秆(干)计算,秸秆中含碳大约696公斤、含氮11.85公斤,还需要另外加入相当于约35公斤的尿素才能完成1500公斤秸秆的分解任务。有益微生物可提供具有活性氮,即铵态氮和降解有机物产生的小分子有机氮,可替代尿素化肥。而使用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菌剂可替代化学氮肥,可以使土壤的碳氮比趋于合理。粉碎后的秸秆,同时补充矿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菌剂。上述物料经充分混拌后深翻到25~30公分土层,让粉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接触,这样就可以使秸秆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降解,过去秸秆直接还田的量仅能每亩200公斤(干)左右,而现在的技术,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增加矿物质和微生物菌剂,秸秆分解量提高到每亩1000公斤~1500公斤。

3.叶面喷施有机碳是直接给作物供碳的有效途径

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可以从土壤和空气中获得,作物需要更多的碳可从土壤吸收碳酸盐和有机碳。叶面补充有机碳也是另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多途径补充碳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基础。

1. 作物对矿物质的需要

作物所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氮(占所有必需营养元素总量的97.5%)外都是矿物质元素。作物对矿物质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差悬殊,但元素之间有着不可替代性,都遵循着一个少量有效、适量最佳、过量有害原则。

2. 均衡的营养是植物能抵抗病虫害的前提

美国著名土壤学专家Don M. Huber1985年作出这样的结论,“最佳营养状态的植物抗病性最强,越偏离最佳营养状态,植物越容易遭受病害”。当植物体内营养不均衡时,会导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及时转化为纤维素、木质素或蛋白质等害虫不爱吃的形态,碳水化合物含糖高的物质就是害虫的美味佳肴。害虫在啃食作物的同时还传播各种病害。当一些养分低于某一水平时,植物叶片、茎干或者根系容易泄露或散发出多种化合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糖和氨基酸,害虫、细菌和真菌等被吸引,从而入侵植物,在植物体中生存、繁殖引起植物的病害。

3. 某些矿物质元素是植物次生代谢关键酶的组成

植物体内的活性蛋白—酶,缺少酶代谢就会停怠、乃至凋亡。植物的很多生理过程需要酶的参与,酶为生命体提供能量,制造新细胞,修复老化细胞。

23. 植物细胞酶的合成都离不开金属离子

4. 土壤中矿物质不足导致农产品只收获形态物质

过去几十年我国土壤中投入过量高浓度的氮、磷、钾化肥,高浓度的速效肥料施入到土壤中,其与土壤颗粒的结合是瞬间完成的,多余的养分溶解在土壤水溶液中,被作物根系奢嗜吸收,收获的农作物也协同带走了所需的其他营养,致使土壤中碳和矿物质(除磷钾元素外)的耗竭,农产品中只收获了形态物质,而其本身应该具有的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矿物质、维生素、风味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却在减少和消失。磷在植株体内的过量引起的问题比较复杂,作物体内磷以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两种形态存在;淀粉在植物体内运移过程中也是磷从无机磷变有机磷过程;汤佩松理论:“代谢控制、控制代谢”,作物体内无机磷多会产生负反馈,使淀粉再分解后而阻碍其合成(见图31),最终在植物储藏器官中就会有植素(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淀粉还有磷酸葡萄糖和磷酸的混合物,造成果实不耐贮存,且易感病。当体内无机磷过多时,磷就与金属元素结合成为难溶性磷酸盐,诱发植物缺铁、锰、锌、镁症;引起对钾、钙、铜的拮抗,使作物体内多种营养元素处于隐性饥饿状态。微量元素不足,致使植物的次生代谢不能运转,产生不了抗性物质。因此,土壤中矿物质不足导致农产品只收获形态物质,品质和风味物质均下降。

5. 营养失衡影响果实着色

栽培中若没注意促进植物次生代谢运转,最终影响到果实的着色,次生代谢产物不足其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如花青素、花色苷的产生不足,会使其果实缺乏色泽。

6. 生态农业需要怎样的矿物质高效材料

矿物质高效材料环境矿物材料是指由矿物及其加工产物组成的与生态环境有良好协调关系, 并有防治污染和修复环境功能的一类矿物材料。例 土壤调理剂是按照土壤和作物所需来进行原材料配伍的产品,从选料到加工成为成品其生产工艺都很严苛,给作物全面的矿物质营养,矿物质广泛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次生代谢过程:镁、氮、磷和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氯、锰、锌、铜、钼元素参与或促进光合作用;钙、镁、硫元素参与植物的次生代谢的开启;铜、铁、锰、锌金属元素是植物抗自由基攻击的第一道防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金属辅基;钙、镁、锰、铁二价阳离子是形成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的搭桥物质。土壤调理剂对化学合成的肥料有替代作用。

三、有益微生物菌的作用

生态农业为开启作物的次生代谢准备了足量的碳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微生物的帮助下,才能为作物所利用,因为微生物是土壤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推动者。大自然的微生物中还有很多固氮微生物,可以帮助农作物固定空气中的氮。

1. 有益微生物能提高土壤的酶活性

土壤酶是由土壤中动物、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细胞分泌物以及残体的分解产生的,是具有高度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土壤酶参与了土壤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化的全过程。

2. 土壤中的强固氮菌对生态农业意义巨大

植物对营养的需求除了碳、氢、氧外,植物对氮的需要量就排在前面了,氮合成植物体内各种蛋白质、核酸、磷脂,是原生质、细胞核、细胞生物膜、酶、激素、维生素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没有氮就没有生命。植物体逆境蛋白对植物的抗逆防御起关键作用。

3.高活性有益微生物组合菌的主要功能

①固氮作用 ②抗病抗虫 ③促进植物次生代谢 ④促进团粒结构(图33)

图33 在矿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的共同作用下土壤90天内形成团粒结构

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分解有机物,使之成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好,渐渐成为各种土壤动物、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和谐相处的类生命体。

总之,有益微生物是生态农业土壤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推动者。

《次生代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讨论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植物的次生代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并将其应用在生态农业上。

本书通过将植物次生代谢的科学理论与现代生态农业中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以期解决目前农作物生产中与“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相关的一些问题,不失为非常有益的探索。希望本书在进行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中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武维华著序言

  • 《次生代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学习高中的化学,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于有机化学这个知识我们要重视起来,这个是考试的常考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所有烃、酯、一氟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

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

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

—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如烯、炔等)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H—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H—C—X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酚)和酸(酸酐)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6、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7、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常见两种盐:Na2SO4、(NH4)2SO4

怎样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1.1 由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一般氢为+1价,氧为—2价,碱金属为+1价,碱土金属为+2价。

如CH4中,H为+1,则碳为—4价;HCOOH中,氢为+1价,氧为—2价,则碳为+2价(多为氢氧标碳法:用已知的氢和氧的化合价计算碳的化合价)。

1.2 单碳节为零法: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分子中有较长的碳链,碳链上每个碳的化合价不是相等的,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无偏移,对化合价的贡献为零。因此,可以每个碳为独立的单元,该碳节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由此判断各元素和碳的化合价。有机反应通常也在局部发生,配平时只要知道一个或几个碳节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

如CH3—CHO,氢为+1价,氧为—2价,醛基中碳的化合价为+1价。

1.3 电子对偏移法:两种不同原子化合时,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偏向一对电子显-1价,偏向几对就显负几价,偏离几对电子就显正几价。如硝基苯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苯胺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苯中与硝基、氨基相连的碳的化合价为+1价。

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配平的前提,有机物中确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有以上三种途径。有时三种途径并用才能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2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1 基准分子整体升降法

找出反应物一个分子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再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确定反应物分子化学计量数,最后由质量守恒观察配平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等价交换也是元素化合的根本。

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描述

①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④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④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①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②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③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①操作:怎么“傲”?为什么这样“做”。

②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3. 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①现象描述要全面2 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②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 试管中……、B 处有……

③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①溶液中g 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

③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4. 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1)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①取样:要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

②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

③现象: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④结论:根据现象作出结论。

(2)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3)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取一小片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于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①蘸取待测溶液:用于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②点试样:点在试纸上。

③对照2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5. 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描述

①适用的方法:微热法或液差(封)法。

①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明确的关键词:

a. 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b. 液差他们法检查:封闭、液差。

②答案必须按“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

a. 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飞如何“加热”。

b. 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

c. 结论:通过......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6. 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得分点:操作十试剂+结果。

(1)操作:要有明显的动词,“加入”、“通人”等,“倒入”不正确,也可采用“点燃”等其他操作。

(2)试剂:选择试剂要准确。

(3)结果:需有明显的现象或结论、判断。

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②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①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②作用一一目的类:“作用”是“......”,“目的”是“......”。回答要准确全面。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由碳氢氧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H2CO3——碳酸   C2H5OH——乙醇、酒精   CH3COOH——乙酸、醋酸   C6H12O6——葡萄糖   CH3OH——甲醇   HCHO——甲醛   还有很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由碳氢氧氮磷组成的物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