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到驻村平均里程560公里算异地工作吗计算什么意思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从部长到驻村第一书记,他走着与别人相反的道路,在康巴高原偏远农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路逆行,慎终如始,默默地书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他就是甘孜州总工会宣传网络社会工作部部长,驻炉霍县朱倭村第一书记晏继品。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添活力

    炉霍县朱倭村是甘孜州总工会帮扶的贫困村,当得知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需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晏继品主动请缨于2021年6月,来到炉霍县朱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朱倭村位于国道317线达曲河畔,平均海拔3500米,距炉霍县城52公里、甘孜格萨尔机场90公里,辖区3个村民小组,共117户504人,2016年26户102人及整村实现脱贫,2021年新增脱贫监测户7户49人,2020年该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全村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青稞、豌豆、土豆,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初到朱倭村,起初村民们对他也没抱太大希望,总觉得一个上级工会的干部,不懂基层工作,到这里来也只是镀镀金的,过两年也许就回去被提拔当更大的领导了。但是,没过多久,村民们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驻村不久,晏继品及时转变角色,明晰驻村职责,踏遍了村中的沟沟坎坎。每位党员干部,他都交了底谈了心,每一户村民,他都逐一走访,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很快,他便摸清了实情,也有了方向,就按计划踏实推进。晏继品先后组织召开村干部会、党员群众会,走村串户进行政策宣讲,向村民们宣传中央、省、州委的乡村振兴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强烈愿望。带领村“两委”干部切实履行职责,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找准工作方向,围绕建强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合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朱倭村落实落地。

面对本村实际,作为第一书记,晏继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群众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有机结合,引领群众树立五个认同意识,引领群众从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帮助广大群众算好“明白帐”,让他们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历史巨变,看到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作出的努力,看到自己享受到的国家各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充分激发群众树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意识,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依托农民工夜校组织村民集中收看《甘孜州净土行动教育片》、《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片》等专题片15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精神,集中学习宣讲15场次。运用“三会一课”、农民夜校等平台载体,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从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和带领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的能力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能等培训。全面梳理规范朱倭村委会“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发展、教育等制度,逐步建成一套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机制,建起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素质高尚、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产业带动:为有源头活水来

晏继品参照炉霍县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储备一批可操作、能实施、见效快的乡村振兴项目。建立了《朱倭村村级活动室改扩建项目》、《朱倭村长征公园建设项目》、《朱倭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朱倭村青稞良种示范基地项目》、《朱倭村菜蓝子建设项目》等涉及产业、民生、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项目15个。协调州农科所在朱倭村开展黑青稞良种培育试种,争取炉霍县青稞种植繁育基地落户朱倭村,着力提升青稞种植产量。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明确帮扶责任,常态化开展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精准识别,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大数据”筛查和入户排查双管齐下,实施动态跟踪帮扶,全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为全村7户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户落实就业及公益岗位帮扶,安置村保洁员、水利巡管员4个岗位,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新增低保4户21人,为2户3名学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做到帮扶措施精准、帮扶实效精准。

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奔小康

   “我们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挣钱门路。”了解到村民的呼声后,晏继品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甘孜州总工会、炉霍县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组织村民参加缝纫技能、民俗旅游、民居接待、厨艺课程、家常菜、特色藏餐等培训2期,切实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从政策到组织,从思想到制度,从产业到特色,晏继品为朱倭村打造了一套环环相扣的乡村振兴方案。他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扶经济贫更要扶精神贫,振兴乡村更要振奋精神”。言下之意是,扶贫先扶志,思想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根本,乡村振兴更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只有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带领朱倭村过上小康生活。

雪中送炭:真情为民办实事

 作为“80”后的晏继品,迈出校门后的他上山进林挖过药材、进工地当过泥匠,到餐厅当过服务员、进厨房当过学徒,也有过因老板迟发工资没有生活费时的艰难。人说农村娃吃得了苦,他就是这样经历了苦和难才走进了公务员队伍。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心中便默默的决定,工作后一定要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好事。在驻村工作中,晏继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到村后他全面摸排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呼吁,协调炉霍县委、县政府落实安全饮水的施工难题,切实解决了朱倭村饮水安全的问题;帮助朱倭村16名2021年入学的高职、大学新生,以每人1000元的资助标准发放助学金1.6万元;为火灾户筹集帮扶慰问金和保险赔付金11.13万元,协调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向全镇群众发放价值30余万元的御寒衣物7943件,书刊1786本,惠及困难群众562户2625人,学生385人;开展老党员走访慰问活动,慰问7名老党员,共发放慰问金3500元,争取省、州总工会对口帮扶项目资金11.45万元,开展村级活动室提升改造和乡村振兴宣传、公示栏制作,全面提升村级活动阵地。筹集7.5万元的物资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及时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送达到老百姓心坎上,让群众温暖幸福过冬、喜庆祥和过年。争取州教育和体育局文体活动项目和省总工会文化广场提升改造项目资金30万元,筹建集文化、体育、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朱倭村文体活动广场,切实解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在雪域高原,人们看到了一个一心为民的“好部长、好书记”,他成为群众有口皆碑的“领路人”,雪中送炭的“娘家人”,更是群众脱困解困的“贴心人”,更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的“引领人”。
}

把党的关怀送到驻村一线

为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及其家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4月27日上午,兴宁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司法局局长黄康玲带领司法局班子慰问派驻兴宁区昆仑镇太昌村队员武海波同志。通过谈心谈话,询问生活上、工作上面临的困难,查看“八有”情况,落实队员空调问题,解决驻村队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勉励他要更稳更实地扎根基层,努力践行司法行政人为扶贫事业做贡献的初心。

随后,领导班子与驻村队员家属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详细了解武海波同志家庭情况,询问了家属的工作、生活和身体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属给予驻村工作的理解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图为司法局领导班子与驻村队员谈心谈话


图为与驻村队员谈心谈话

图为与驻村队员家属视频通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公里算异地工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