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x=13162x+23x4=134解方程程


一、练习题(按照学习进度排序)

求任意三个整数的和及平均数
求3位整数各位数字之和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假设有解)
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否为水仙花数
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2)
求和s=1+2+…+N
输入一个数,判断它是否为质数
1到自然数N的奇数和与偶数和
2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统计字母个数和数字个数
取余运算(数据加强版)
取余运算(数据BT版)
0 0
0
0

二、练习题(按照AC量排序)

求和s=1+2+…+N
求任意三个整数的和及平均数
求3位整数各位数字之和
输入一个数,判断它是否为质数
统计字母个数和数字个数
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否为水仙花数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假设有解)
1到自然数N的奇数和与偶数和
2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2)
取余运算(数据加强版)
取余运算(数据BT版)
0
0
0 0

三、往年NOIP原题(按照AC量排序)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问题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往年NOIP原题(按照年份排序)

0 0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问题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注:以上数据截止2016年1月24日。

}

二、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倍之和是倍与这个数的、一个数的2353.21

1.、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颗?每人分得这些糖的几分之几?

2、 5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35页)

}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1

  张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张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1、引入环节不恰当,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知道“转化”的策略,但时间控制不够好,长达8分钟,与本课学习的知识虽有联系,但影响了练习的时间。

  2、计算方法提炼出来后没有及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关键,这样一部分学生会做但容易出错。

  3、学生听课习惯不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2

  听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本人体会颇深,浅淡如下: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数的运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单位统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作为本课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

  2、关注学生的基本事实,着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以实现学习就是对话的基本理念。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

  整节课中,任课教师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这样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通过听课,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该教师今后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

  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如果是我,我觉得可以问“图1/2+图1/3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知识性的错误:

  在解决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板书的通分的几个步骤用了递等式,事实上应该要用连等式,因为计算分数一步加减法时,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间部分在以后学生熟练做的时候是可以省略的。还有在练习改错题的改正时,板书没有写出通分的过程,让学生看了很别扭,并且学生在指出错误的地方时就发现了没有通分。事实上,本节课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节课,我觉得就必须把通分的过程板书出来。

  三、上课的语言不能很清楚地进行表达出来,语言组织能力不够,还需加强。

  最后,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与生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达到更佳的学习效率。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

  今天听了葛老师的同课异构课,通过与靳老师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导入新知的不同。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2、资源利用的相异。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阅读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5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1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2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3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觉他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朴实之中闪着亮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中有正确的学习方式。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上课一开始,叶老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针对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的基础,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叶老师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很快解决了。但是叶老师加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教师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常,却是很好的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做了回顾复习。接着,叶老师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子,紧接又发问:“那怎样计算1/2+1/3呢?”“为什么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将已学知识联系到新知识,促使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活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的过程,就形成活学活用的立体知识体系。明白同一单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加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整数、小数加减计算为什么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此外,这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心中有过程。王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确的细节观念。王老师很重视细节的处理,在专项训练时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导、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大数扩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地通分了。

  4、心中有实效。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不把公开课上成教具的展示课、游戏课,不搞教学的*。不盲从,能针对本课时计算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扎实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正确计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浮躁、不走过场,注重有效教学。

  1、在说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时候,叶老师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明白样通分的原因。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既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贴近新课程所倡导的人学生在的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

  2、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4

  今天听了葛老师的同课异构课,通过与靳老师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导入新知的'不同。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2、资源利用的相异。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5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觉他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朴实之中闪着亮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中有正确的学习方式。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上课一开始,叶老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针对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的基础,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叶老师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很快解决了。但是叶老师加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教师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常,却是很好的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做了回顾复习。接着,叶老师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子,紧接又发问:“那怎样计算1/2+1/3呢?”“为什么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将已学知识联系到新知识,促使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活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的过程,就形成活学活用的立体知识体系。明白同一单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加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整数、小数加减计算为什么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此外,这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心中有过程。王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确的细节观念。王老师很重视细节的处理,在专项训练时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导、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大数扩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地通分了。

  4、心中有实效。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不把公开课上成教具的展示课、游戏课,不搞教学的*。不盲从,能针对本课时计算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扎实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正确计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浮躁、不走过场,注重有效教学。

  1、在说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时候,叶老师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明白样通分的原因。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既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贴近新课程所倡导的人学生在的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

  2、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评课稿3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评课稿1

  一、引入巧妙、新颖。

  首先由折纸活动引入,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加法意义与整数加法意义相同,体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算式的分类,巧妙地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且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出尝试提示:

  ①可以用纸折一折,涂一涂。

  ②可以用以前学的知识尝试算一算。

  ③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线索,还注重了学生学习间的交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理解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堂课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索——交流——尝试练*结算理算法——运用练习”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交流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没有急于给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而是让学进行尝试练习,在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算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这堂课我还有小小的一点意见: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评课稿2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觉他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朴实之中闪着亮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中有正确的学习方式。

  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上课一开始,叶老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针对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的基础,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叶老师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很快解决了。但是叶老师加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教师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常,却是很好的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做了回顾复习。接着,叶老师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子,紧接又发问:“那怎样计算1/2+1/3呢?”“为什么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将已学知识联系到新知识,促使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活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的过程,就形成活学活用的立体知识体系。明白同一单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加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整数、小数加减计算为什么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此外,这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确的细节观念。

  王老师很重视细节的处理,在专项训练时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导、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大数扩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地通分了。

  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不把公开课上成教具的展示课、游戏课,不搞教学的*。不盲从,能针对本课时计算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扎实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正确计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浮躁、不走过场,注重有效教学。

  1、在说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时候,叶老师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明白样通分的原因。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既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贴近新课程所倡导的人学生在的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

  2、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评课稿3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觉他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朴实之中闪着亮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中有正确的学习方式。

  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上课一开始,叶老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针对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的基础,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叶老师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很快解决了。但是叶老师加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教师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常,却是很好的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做了回顾复习。接着,叶老师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子,紧接又发问:“那怎样计算1/2+1/3呢?”“为什么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将已学知识联系到新知识,促使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活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的过程,就形成活学活用的立体知识体系。明白同一单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加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整数、小数加减计算为什么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此外,这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确的细节观念。

  王老师很重视细节的处理,在专项训练时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导、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大数扩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地通分了。

  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不把公开课上成教具的展示课、游戏课,不搞教学的*。不盲从,能针对本课时计算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扎实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正确计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浮躁、不走过场,注重有效教学。

  1、在说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时候,叶老师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明白样通分的原因。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既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贴近新课程所倡导的人学生在的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

  2、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菁选3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1

  1、导入新知的不同。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2、资源利用的相异。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2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3

  1、导入新知的不同。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2、资源利用的相异。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4)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投影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3.填空,并说明理由.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5/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4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1、巩固分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并指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含有几个分数单位:4/72/3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

  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

  ②一批水果卖出了2/5

  ③一条公路,已修了1/4

  ④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

  ⑤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做1/20

  (3)分组练习P128(1)

  2、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说说计算方法。

  (3)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5)通分时,经常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公分母各应怎么求?

  看谁做得对又快ρ129(3)

  1、只列式不计算P129(4)并补充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3)1减去3/10的差,再加上1/10,和是多少?

  (4)1/4加上2/5,再减去3/20,差是多少?

  2、题组训练(比较后再列式)

  (1)红领巾花圃、计划1/3亩种月季节,1/4亩种杜鹃花,剩下的1/2亩种菊花,这种花圃有多少亩?

  (2)红领巾花圃,计划1/3种月季花,1/4种杜鹃花,剩下的种菊花,种菊花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了2/5,还剩多少没有修?

  (4)修一条1千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没有修?

  3、独立作业:P129(5)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20天,乙队单独做需15天,丙队单独做需18天,三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1)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甲队独做20天完成,每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异分母分数连加如何计算?

  想:把5/12分拆成()与()的和,再约分。

  A、学生讨论拆分方法

  你能说出几种?有什么规律吗?

  (三个加数的分子都应是18的约数)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还能正确解答从整数里减去真分数的应用题。学生解决思考题的能力比较差,今后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检测、完善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4/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7/60。这两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约分后得1/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计算过程中增加了通分这一环节。因此这节课把转化的思想定为关键,旨在把新知导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的和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强化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转化,我出示了课件,将、转化为、的过程,这样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既明确了转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了运算技能。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

  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有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例题+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转化,尽管形象、直观,但总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动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强。由于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学生在理解转化思想时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操作困难比较大。如果把例题中的数据改成+这样比较小的分数时,教师无需作课件,学生就能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理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发挥,岂不更好?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备课不仅要从自己方面着想,更要换位思考,备自己少一点,备学生多一些,给足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练习中要尽量在增加趣味性、竞争性上下功夫,这样学生才乐学、愿学,这方面还得努力,加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和的算式,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的注意点。“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主要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有人强调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应用画图,或者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计算出结果,再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有人设计出先提供一些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这些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中,选择两个分数进行计算。经过不断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了分数通分的基础以及同分母分数的知识作为支撑,学生的计算不难掌握的,算理让学生主动探索也不怎么难的,而最难的是这节课数学的本质,即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由于分数单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变化的,学生对于这点上的理解是有点难度的,还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如计算后所得的结果要约分,要自觉验算。基于这些思考,我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一、处理好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现实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使数学计算与知识应用融为一体。我先用课件呈现生活垃圾的情景图,然后出示P110例1。在练习时,充分利用书本的“做一做”,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1/4废金属”和“3/10纸张”,从而一是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二是能有效引领学生探究时,能往正确高效的思路上来。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做一做”和113页第1~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还通过网络、杂志寻找到了一些案例。总觉得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赞同和疑惑。我个人认为,的确要以学生为本,我们课的教学设计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经过不断反思和考量。我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下面几点是我自认为处理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处理好了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出示例1的改编题。后面在练习时,就充分利用书本的练习十四的第3题与第4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与体验数学价值。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11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种黄瓜”和“种番24茄”,从而一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接着我让每个学生用纸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练习十四的第3和第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所以计算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计算方法。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3篇(扩展6)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1

  众所周知,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他们应该怎么计算时,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那可真说得上错题不断啊!错题原因:

  一是,轻敌。认为这很简单的题,口算即可。

  二是,做题不仔细,数位对不准就进行计算。

  三是:口算的多,用竖式计算的少。

  今天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我只好再想办法。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是想做的快一些,错题多一点呢,还是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甚至没有错题?

  生答: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请你找一找同学的错误。

  课本上练习二第一道题是应用题,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我巡视。

  然后拿着一个同学的本子到展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个同学做的题有没有错误或者缺点?这么一说,那他们都喜欢找人家的不是,第一个学生说:老师,他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方米,他写成了米。

  我表扬:观察很仔细!还有缺点,看哪个能找出来?

  又有很多学生举起手,我接着说,找出别人缺点的同学,是很聪明的同学,他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一生答:我感觉他书写的不是太好看。“是啊,书写对我们来说,就是面子的事,一定把字写好看了,这样才能给你掌面子。

  我边说边展示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你看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了没有,书写的如何?”“特别漂亮”“特别工整”“是啊,虽然是练习本,陈文杰依然书写的很工整,大家没看出他有一个好习惯吗?

  同学答:“他验算了”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注意:在展示出错同学的作业时,请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回顾整理,因为它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只在重点处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亮点,又有不足。

  (1)学案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由浅入深,既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所学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还兼顾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差异生的知识生成。

  (2)加强了学生合作交流、评价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积极的思维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评价、纠错。以达到会做、会讲,会表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中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对知识的总结不够准确。

  (2)学生的书写应从细节入手。书写应从左到右,小数点应是圆的,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不能中原题中改等。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度不够。用班班通展示学生的学案会更全面,同时也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节课也存在着如何使复习课更加实用高效,在以后的复习中我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学数学,用数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根廷比分上半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