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是哪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含义?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五常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其主要意思为:

  仁,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页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仁义礼智信随笔感悟:

  善待下属,就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护 ,有了下属的拥护,就可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共同的目标齐头奋进,在危难之时就可以得到下属的支持,甚至得到朋友,同伴,家人的支持,同时可以使仁爱的名声传达到任何环境,得到控制和交际范围内以外的拥护和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落井下石,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以至于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危险。

  在政治战争中或者商业竞争中,优待俘虏和投降者,归顺者,因为俘虏,投降者,归顺者,甚至挖墙脚过来的人才最了解敌方内情,不仅可以为我方所用,增加我方兵员和人才储备,扩充我方实力,同时,更要对有才能的人加以运用,委以重任,以便其心甘情愿为我方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发展自我,更可以使我方仁爱之名播养四方,引四方人才来效,更可以动摇和削弱敌方军心,民心,人心。

  对百姓抚恤,对客户,顾客优待,可以建立范围内以及范围外的信任,获得最好的'联合效果,宣传效果,得到百姓和客户,顾客的支持,这样,根据延伸的规则,势必会把信任建立到越来越大的范围,产生对待甲,影响乙的效果。

  向目标对象灌输正确的人生理念,政治理论,商业法则,以此来指导具体的战术行动。

  在目标对象处于困境时,给予财力支持和精神鼓励,视为义气。

  礼——既“礼貌”.

  这是指对朋友,师长,合作伙伴等交际时,应该有礼貌地进行交谈,举手投足雅致谦虚而不浮躁盲动,给人以尊重的感觉,同时赋予了深不可测的人格内涵。

  既谦让为礼,谦让并不等于放弃,一是出于礼节,二是出于博取好感。谦让可以给予社会,部属,对手,同盟等以德服人的仁爱正义之举,同时,在必要时刻,谦让可以换来支持,唤起激愤,促成真正目标的达成。

  智——既“才智”、

  丰富的人格魅力,需要才智结合,活学活用,遇到事情要能够有条理,有正确思路地去解决,而不是盲目从动,瞎搞一气。

  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能够权衡利弊,明辨是非,而保证人格的完整程度和完美程度。

  对于用人,给予其职权而不轻易干涉其行为,充分给予信任,以使对方施展才能而无所顾虑 。

  制定赏罚制度,甚至口头许下的赏罚行为,一旦对方完成,必奖赏,犯错,必处罚,这样,方能真正服众,出特殊情况和特殊事件灵活处理外,另外,言出必行更可以使各个机构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相关文章:

}

《三字经》是一部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三字一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内容丰富生动又言简意赅。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流传至今。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一个人应该有爱护别人的胸怀,处事适宜、公正,遵守礼节,不断追求知识,充实自己,实事求是、讲信用。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在社会中做人的准则,不容紊乱,人们的行为有了准则规范,社会才不会失去秩序。

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贯穿于

伦理的发展全过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按儒家的解释,仁是最重要的,仁者爱人,爱的情怀是一切伟大人格的基础。好人过去叫仁人,好的政治叫仁政,好的声誉叫仁声。仁字在中国古代,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仁义礼,接着是智和信,这里面包含着传统中国思想的精义。按儒家思想,智慧和守信,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智和信就会变得可怕。

如果一个人只有智慧,但不讲仁义道德,也不守礼仪,那么,这种智慧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福祇,相反还有极大的危害。

}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淮南子·原道训》有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当作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

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

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

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

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

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死。生就是指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

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

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

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

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通过观察婴儿,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

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克。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

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是代表收敛,代表的季节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

古人讲的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方面的病。

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

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

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所有悲伤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小我,就是我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

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

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

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170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

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

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再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

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

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

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

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

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彆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

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

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关注公众号:学灵性读书会,了解更多灵性成长知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仁义礼智信的现代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