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能不能进行星际旅行什么时候实现之间旅行?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记者姬少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待观看神十发射的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已经把心中的期待积攒得越来越满格。

  他说,越听大家形容,越觉得期待。“以前在电视上看,只能看到画面,听到声音,但是在现场的感受会是立体的。很多看过的人说,现场有很强的热浪会扑过来……哇……这个感受一定是很特别的。”

  另一位不能到现场的科学松鼠会成员赵洋表示“羡慕嫉妒恨”。他说,在电视上看,只有一种视角,是别人的视角,而在现场,“你的眼睛可以选择看什么”。

  赵洋是中国科技馆的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专业方向是航天史,作为一位资深航天迷、太空迷以及科幻迷,他说这一天是“太空迷的节日”。

  他眼中的神十看点包括:绕飞将会对姿态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宇航员逗留时间最长,达到15天;是未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前奏;太空科普课。

  姬十三觉得这个科普课程将是未来太空课的先驱,未来地球上的孩子将可以学习到月球和火星上的知识,而在月球和火星上出生的人类,将通过远程模拟地球来了解地球。

  姬十三说这次参加太空科普旅游是看发射,今后的科普旅游将会是真正上太空。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进入太空,最好能够遇到地外生命。

  “在太空中,人可以以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人,接触地外生命也是一样,其他的智慧生命有可能对时间、空间以及生命的理解完全不同,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们将有可能重新审视生命的含义。”

  果壳网的主笔Steed表示,上太空对他也有着致命吸引力。他攻读宇宙学,长期关注天文、航空等领域的“硬科普”,喜欢“带妹子去看星空”,还拍了大量的星空照片。

  他说要是有机会上太空,一定会拼命拍地球。“因为在家里用望远镜就能看到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可是唯独地球是离开地球才看得到的。”

  “还要看星星,我们经常去京郊看星星,我想到太空中去看没有大气阻隔的星空!”Steed的语调升高了一个八度。

  对于写出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和科幻畅销书《三体》的作家刘慈欣来说,上太空意味着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他切切实实把这件事当作他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认为,在有生之年,很有可能实现。

  “人类的太空探索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所以危险性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就会变成我们普通人可以进行的事了。大气层内的航空飞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说。

  刘慈欣认为,在未来100年,人类的足迹可能会踏上太阳系内所有的行星,火星和月球都会有很多人类居住,重工业会迁移到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许多人会在太空中工作,而太空旅行将变得像坐飞机一样简单。

  “太空肯定会在人类生存空间中占相当大的位置,太空将不再是神秘的、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一个地方,将会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慈欣说,但这一切还将局限于太阳系内,以“柯伊伯带”为界,除非人类的技术有某种突飞猛进的进步,否则就太难了。

  赵洋说,我们人类是一种陆生动物,对于失重环境有诸多不适应,而长期的深空飞行也会对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要去火星,算上往返和地面作业,至少得520天。“未来会用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为宇航员营造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虽然地球火星之间无线电信号也要传输20分钟,但利用技术可以使他感觉在和家人对话。”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和熟悉的社群切断,人一下就会被异化”。赵洋说,就像科幻小说《三体》里面说的那样,飞船在逃走的那一刻,搭载的就不再是人类了,而是另一种生物。

  他觉得,100年之后,人类已经登陆火星,在月球的南极和北极建立了长期有人留守的基地。而人类第一个飞向恒星际,也就是三体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人工智能探测器,已经起程,其中应用了电火箭和光帆技术,在几十年内,也就是在地球科学家的有生之年飞到,发射它的科学家可以看到科考内容传回来。

  而那时,人类会在人脑和电脑之间的接口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会有一位科学家,自愿把自己的思维上传到探测器,跨越4.2光年抵达三体星系,到那时,“各种传感器就是皮肤,各种天线是他的耳朵,各种摄像头就是他的眼睛,而人工智能就是他的外脑”。

  赵洋说:“虽身不能往,但是神往之。”

}

  人类或许可能解开人类眼经看不到的其他空间之迷、负能量或暗能量的奥秘。

  影视作品《星际迷航》(Star Trek)中,太空船在星系之间高速飞行和探索,寻找新的世界。

  其实不仅科幻爱好者,美国军方对星际旅行也产生兴趣,曾研究过和《星际迷航》中太空船类似的太空飞行技术。

  据商业内幕报导,在2008年8月,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和几十名研究人员签约,研究一些非常高科技的航天技术,包括飞行器的推进、运载和隐形方法。

  一年多后,研究人员写出了一份34页的研究报告,标题为「曲速引擎、暗能量和另外空间的利用」,报告中的日期是2010年4月。但最近国防情报局才发布了这份报告。

  报告中认为,人类或许可能解开人眼看不到的空间之迷,及负能量或暗能量的奥秘。

  掌握空间的技术可能帮助掌控暗能量,最终在未来的航空推进技术「曲速引擎」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称:「使用曲速引擎,让空间产生扭曲驱动,太阳系内的行星之旅只需要数小时而不是数年,到其它星系的行程将会是短短几周,而不是几十万年。 」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列出了几个在物理学中得到公认的概念,包括暗能量、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道出了宇宙中一些奇异但真实的现象,比如时空和引力波的扭曲)、量子「真空能量」的卡西米尔效应和M理论,即有多维空间的存在。

  空间扭曲驱动引擎可以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将这些概念结合在一起加以利用,如果能发展出来,并驱动技术,将可以突破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中光速最快的理论原则。

  报告解释了通过扭曲时空以达到超过光速运行的方法。

  文中说,利用大量的暗能量将另外空间扩大成一个「空间气泡」,它会大到足以容纳100立方米的太空船,大约是运货卡车的大小。太空船前方的空间将会收缩,其后方的区域延展,将产生驱动力推动「空间气泡」,包裹着太空船在时空管道中运行,尽管太空船的实际速度并没达到光速。

  空间扭曲驱动并不是凭空想像,墨西哥理论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埃尔(Miguel Alcubierre)在1994年提出了这个概念。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说,「你不可能真的比光速快,但你可以想像,能做到的是使时空扭曲,这样穿越时空的飞行来起到超光速的郊果。」

  卡罗尔认为,尽管时空扭曲、另外空间、暗能量、卡西米尔效应等这些概念都是真实的,但是各种具体的因素考虑起来困难重重,要制造出这种超光速引擎时空穿越飞行,恐怕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旅行什么时候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