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并购热潮会伴随着金融危机一起出现

  并购,是企业扩大做强的最直接手段之一,也是帮助弱势企业走出困境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年全球后,汽车行业出现了一轮并购热潮。但有研究显示,75%的并购交易是不成功的。那么,如何保证并购的成功?除直接并购外,还有哪些好的联营合作方式?就这些问题,组委会派记者采访了美银美林董事总经理暨投资银行工业部亚洲区联席主管石坦明博士。

  石博士目前负责整个亚洲工业客户的投行业务,曾经为多宗地标级并购与融资交易担当顾问,例如:以23亿美元向集团出售和的交易、工程与建设以44亿美元售予和( )与54亿美元的合并。他曾参与的跨境交易包括三一重工收购大象(Putzmeister)的交易、东芝收购USEC、法雷奥收购Niles和联宇投资基金收购Hyva。他也曾协助不同的企业进行股票和债务融资,例如、国际煤机、Hyva、创科实业、明阳风电、天能动力、龙工以及与亚洲、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其它交易。

  问:汽车业在全球后出现了一轮并购浪潮。您认为下一轮将于何时出现?

  答:我们认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出现并购交易。整体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并购活动日益增加,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并购交易量遵循经济周期,一般而言,上升周期的交易量多于下行周期。

  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并非常见,因为此类交易非常庞大和复杂,一般需要数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周详规划,并且最终可能无法实现,因为市场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购活动的可预测性较低,并购与财务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或行业经营模式转变而息息相关。

  上一次引发了数笔大型并购交易,比如印度汽车收购,收购,以及收购的股权等。在未来的下行周期,可能会触发其他并购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大型交易。

  问:并购是良好的发展机会,但研究显示75%的并购交易是不成功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您可以为我们分析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吗?

  答:一般来说,判断一项并购交易是否成功是很困难的,首先我们无法比较进行或者不进行并购,企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且判断该交易成功与否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很多企业如果单独经营,面对未来的营运环境,可能比并购后所形成的庞大实体更为艰巨,但我们无法单独经营的企业未来之路是怎样的。

  并购交易最成功的是,其一要有强大的战略依据,其二并购能带来高水平的协同效应,其三是裁员人数有限,最后并购协议是以合理的条款和估值完成。另一方面,如果合并后的整合过程,由于战略和文化不匹配,或者因深入的重组而变得复杂,这些交易则可能困难重重。

  问: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热烈追捧外国汽车品牌和资产。您认为他们收购这些品牌是否理智?您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海外资产有什么建议?

  答:实际上并没有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外国品牌的交易。收购是一个例外。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此类交易,但如上文所述,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过程复杂,并非普通的并购,未来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易浪潮。

  问:近年来,跨国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通过技术合作或交叉持股来建立联营关系,而不是直接并购。为什么?这种合作模式有帮助吗?

  答:合作和交叉持股是全面并购以外的一个良好选择,特别是如果两家合作伙伴都是大型企业,而且双方缺乏互补不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进行合作可以是两家企业更深入了解对方并且探讨潜在协同效应的途径之一,随后两家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可以扩大合作范围,或者采取进一步整合的步骤。

  问:哪一家公司将成为2012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商?

  答:今天的汽车业,以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代表,他们各自的全球产量均超过600万台。其中包括汽车、、、和。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去年产量已超过400万台,由于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因此预期在未来数年将进一步缩小与全球领导者的差距。

  问:您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财务状况有何看法?他们是否良好的投资机会?

  答: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过去十年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汽车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内品牌一直并行发展,各自都能成功建立市场份额。目前全球汽车业以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代表,各自的全球产量均超过600万台。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去年产量已超过400万台,预期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可望在未来数年进一步缩小与全球领导者的差距。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品牌继续着重开发国内市场,并日益关注出口市场,形成相辅相成的增长机会。实际上,一些品牌在过去几年已开始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亚、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我们预计国内品牌将继续实施扩展策略,最终将汽车出口到欧美市场。到目前为止,由于欧美市场的监管机构和消费者都有很高的安全、质量和技术要求,造成国内品牌一直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问:您能不能预测一下未来会否出现诸如收购这类大规模并购活动吗?您认为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答:我们认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出现并购交易。整体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并购活动日益增加,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并购交易量遵循经济周期,一般而言,上升周期的交易量多于下行周期。

  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并非常见,因为此类交易非常庞大和复杂,一般需要数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周详规划,并且最终可能无法实现,因为市场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购活动的可预测性较低,并购与财务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或行业经营模式转变而息息相关。

  上一次引发了数笔大型并购交易,比如印度汽车收购,收购,以及收购的股权等。在未来的下行周期,可能会触发其他并购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大型交易。

  实际上,市场上并没有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外国品牌的交易。收购是一个例外。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此类交易,但是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过程复杂,并非普通的并购,未来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易浪潮。

}

过去的一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据统计,整个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境外并购交易案例共计126起(仅指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并购),较2015年的91起增长了38.46%。尤其吸引眼球的是,航母式大额海外并购频频发生,例如天海投资392亿收购美国IMI公司100%股权布局全球IT供应链服务;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下属家电业务相关资产,涉及金额达351亿,打造家电行业全球领导者;美的集团斥资292亿收购德国KUKA公司94.55%股权,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已俨然成为全球跨境并购交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6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描述性统计

○民营企业成为绝对主力

○支付方式以现金交易为主

○并购方式以收购股权为主

第一,从并购主体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绝对是本轮境外并购热潮的主力军。在已披露的成功交易案例中,101笔海外并购交易都是由民营企业发起,超过交易总数的80%;国有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共计25起,占总数的19.84%。

第二,从并购目的来看,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境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收购与自身从事行业一致或高度相关的行业,可以降低并购的难度,增加企业境外并购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选择并购自身相关行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理性投资逻辑,是在整个宏观背景下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考虑。面临我国国内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消费乏力的状况,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可以拓展境外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引入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从并购标的所处产业来看,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2016年全年共发生了80起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并购交易,占全部交易总数的63%;第三产业的交易总数为44起,占比35%。中企海外并购行业的多样化体现出了海外并购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从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向新兴领域过渡。

第四,从并购标的所处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从海外并购的标的资产所处地区分布中可以看到,2016年超过40%的海外并购交易发生在欧洲,共计59笔。欧洲已然成为上市公司“走出去”的主要投资地,而其中德国是2016年欧洲并购的热门投资地,共计15起并购交易领衔第一。德国是传统技术强国,又正值经济复苏之际,通过并购,有实力的中企能获得先进的技术,打通海外市场;而德国企业亦能打通中国市场,并获得资金助力研发升级。

第五,从并购支付方式来看,海外并购交易几乎全部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现金支付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使用现金进行支付可以规避国内的多审批环节,加快交易进程,提高并购成功率。现金支付也反映出国内优秀企业融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获得企业并购所需的大量资金。

第六,从并购方式来看,几乎所有的海外并购都是直接收购标的方的股权,仅有几例交易是购买标的方资产。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并购交易不仅是单独由上市公司发起交易,与并购基金等合作共同实施海外并购的案例在增加。并购基金等资本通过提供债务融资、专业咨询、尽职调查、共同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海外并购交易,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并购成功率。

海外并购的诱惑:优质资产白菜价?

全球金融危机后,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优质资产估值走低,是企业进行并购的良好时机。那么,从并购溢价来看,海外并购是否真如某些预期那样,并购的是处于估值“洼地”的企业?

从收集的数据来看,并非如此。目前披露的海外并购的成交价格平均为标的净资产的9.22倍左右,2016年国内并购市场平均溢价10.7倍。按标的资产所处地区来对比溢价倍数,可以发现,发生在南美洲市场的并购交易的平均溢价最高为12.71倍,紧随其后的是美洲市场的10.47倍,欧洲市场的9.07倍,境外亚洲市场的8.87倍,大洋洲市场的4.4倍,最低为非洲市场,溢价1倍左右。在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缓慢,不少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但海外并购资产并不是所谓的“便宜”资产,相反溢价倍数都不低。如智度股份15.38亿收购美国Spigot信息技术公司,溢价79倍;东方精工收购意大利EDF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溢价15倍,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的意大利,其国内资产也不便宜。

从长期来看,如果标的资产能给并购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使得收益现值能支撑并购时所支付的高溢价,这项并购才算是理性可行的投资决策。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降温,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境外,渴望获得优秀品牌、先进的技术、成熟的渠道、领先的管理经验等优质资产,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得利润新的增长点。但是,这种所谓的战略性高溢价是否值得是每一家想要“走出去”企业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现在的价格不“白菜”,买来的资产要对得起这个黄金价。

本轮海外并购热潮并没有走进估值“洼地”进行并购,那么吸引国内“走出去”企业目光的又是什么?或许企业“走出去”看重的是境外企业的国际品牌价值、成熟的营销网络等,期望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但中国投资者也给境外卖主留下了“有钱”的印象,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见钱眼开的卖主利用,当心在海外并购中被“宰”,黄金价买来了劣质资产。毕竟标的资产是否真的价如其质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

以史为鉴,吸取日本跨国并购惨痛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楼市和股市屡创新高,日本企业变得空前富裕。拥有大量货币的日本企业,扬言买下半个美国,掀起了一场日企海外并购的热潮。三菱以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国国家历史地标”——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娱乐巨头,哥伦比亚公司……一系列大规模海外并购使得日本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对于当时身处泡沫经济高峰的日本企业而言,这些海外资产显然都是优质大白菜。然而,不少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扩张带有投机的色彩,仅关注并购交易的短期盈利性,而不是以企业长期的发展作为海外并购交易的出发点。在日本国内资本泡沫被刺破后,股市、楼市双双大跌,企业价值严重缩水,日本企业只能选择撤退而美国企业则重新收复失地。1995年,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5年后,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以半价将洛克菲勒中心拱手还给美国人。日本企业当时高调的海外并购,最后不少交易都暗淡收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应当吸取日本的经验。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状况与当时的日本有着类似之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疯狂上涨,各路资本投机行为严重。中国企业的“钱多”也与当时的日本企业类似。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获得新的发展能力无可厚非。然而,盲目跟风,只会导致数年辛苦积累化为灰烬。当泡沫被吹破,资产缩水,资金吃紧,经营维艰时,则为时晚矣。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还是应当以经营好自身的主营业务为己任,警惕各种投机行为的风险。毕竟,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才是其价值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且“并”且谨慎

直接并购尽管有多种优势,但也存在风险。有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内可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但长期来看,企业的利润却会下降,会计利润减少,企业绩效下降,反过来会使企业价值进一步降低。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并购后的整合不尽人意。成功并购后,企业面临着整合的风险,有效整合才算是给并购画上圆满的句号。有效的整合不是两个企业之间简单的加法,而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整合。海外并购,需要整合的除了微观层次的企业自身因素,还涉及宏观层次的不同地域之间政治、法律、习俗等非经济因素。因此,海外并购成功的难度更大。

除此之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后续经营中现金流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海外并购通常都是以现金作为支付方式,需要大量资金,承担标的方的债务,并购后整合及发展还需投入资金,这些很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得企业在并购后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总之,海外并购中应当遵循理性的投资逻辑,衡量并购交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警惕各种风险,从自身定位出发,既要考虑投资价值带来短期的财富效应,同时更要注重投资后的长期盈利,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价值。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想清楚为什么要出海,出海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且“并”且谨慎。只有投资价值和持续收益并重的海外并购才算得上成功,这样的海外并购才不至于仅仅是风口的猪。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直接利用国家机器全面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垄断统治,并进行对外扩张,从而保证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篇1

  浅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国际垄断阶段。在这个新阶段资本主义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跨国公司规模扩大和跨国并购新浪潮的出现,使资本垄断程度日益提高;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金融衍生物日趋活跃,金融资本的投机性增加;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发生了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建立全球霸权主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国际垄断;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勃兴以及在“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新变化,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崭新阶段,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诸多新特征。本文拟对这些新特征进行初步的概括,以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一、跨国公司规模扩大和跨国并购新浪潮的出现,使资本垄断程度日益提高

  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及其规模不断扩大,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垄断资本正是基于跨国公司这一载体,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全球流动,实现了资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跨国公司不仅是数量增多了,而且对外直接投资额也不断地增长。在数量上,据联合国的统计,1980年世界跨国公司的总数达到15000家,国外子公司达到104000家;1997年世界跨国公司的总数增至53000家,国外子公司约有45万家;2002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已达6.5万多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也已达85万家。①在对外直接投资额方面,据联合国的统计,1990―199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从2225亿美元增加到295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的85%,其海外销售额也从1980年的5.5万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9.5亿美元。②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把各国的生产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了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加强了资本在国际范围的集中和垄断。相比之下,企业并购是资本集中更便捷、更迅速、更有力的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掀起了一场新的全球性的企业并购热潮。这次并购几乎遍及所有行业,使全球生产集中程度提高到新的水平,使国际垄断组织的实力加强,形成了一些实力超强资本雄厚的巨型跨国公司。企业兼并的新热潮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大大提高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垄断程度,垄断仍然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生活基础。

  二、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垄断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制度安排,也是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手段。目前,跨国战略联盟主要是为了分享和交换诸如研究和开发、生产技术等领域优势。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在保持各自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协议中,技术合作协议的比重很大。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新形式。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跨国公司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跨国公司之间在研究开发结成的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比较典型的是合作公司在自己现有的研究项目之外选择新的领域或新项目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可推进现有的专利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补充资源,实现专利项目的龙头地位。二是,互换技术优势。合作公司用自己的新技术换取其他公司中自己所需要的新技术。互换技术交易在电子、化学、医药等高新技术部门频繁发生,并且主要在技术开发实力庞大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少数世界技术垄头之间进行。

  依据1993年《经济学家》杂志转载的一家创新和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资料,1980―1989年,全球跨国战略联盟共计5842个,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汽车制造、航空、医疗仪器、消费电器等科技行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更多地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高科技产业。联合国《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信息技术合作1980年仅有50多项,而到1995年达到300余项;生物制药业的技术合作1980年40余项,到1995年230余项;汽车技术合作也从1980年20余项发展到到1995年的40余项。跨国战略联盟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题建立了32000个联盟关系,其中3/4属于跨国性质。直到现在90%以上的跨国公司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跨国公司建立的战略联盟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也多以发达国家为场所。但近年来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于获取先进技术的考虑也开始进入发达国家企业战略联盟中。③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垄断地位的重要手段。

  三、金融市场日趋活跃,金融资本的投机性增加

  当今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并集中体现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日益多元化、工具越来越多样化,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产生,使金融资本已成为垄断资本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产生。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日益活跃,各种投机性活动随之不断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高速发达,使各国的金融中心联成网络,国际金融进入了网络化和虚拟化时代。这加快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的流动,也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大大增加,降低了金融资本跨国流动的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本流动的效率,但同时也赋予了金融资本的虚拟化,增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资本脱离生产领域,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机,使金融投机活动日益猖狂,导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虚拟经济膨胀惊人。目前,世界经济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和金融监管的不力,导致国际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投机性经济活动,使利用外资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所证明。   四、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向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向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减少,而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直接投资的现象增加。以美国为例,1950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其对外总投资比重为48.7%,到1970年该比重迅速下降到25.4%,到1980年下降到24.7%。据统计,1978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占74%,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占26%。④其次,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投资最理想的场所。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20世纪80、90年代后又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行资本项目开放的政策,为跨国资本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美国、欧洲七国、日本越来越多的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

  当今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首先,各国在国际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迅猛增加。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共同基金、金融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为跨国证券投资的增加起了巨大的推动性作用。其次,国际金融市场上短期游资日趋活跃。由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从而促进短期游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活动的日趋活跃。《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国际市场上游资不少于7.2万亿美元。这些国际游资主要目的就是攫取各种市场中利率差额收益或汇率变动收益,具有投机性较强的投资。由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各个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监管制度的放松,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在金融投资监管法规的欠缺,给短期游资在国际市场的自由流动打开了方便之门,这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金融市场开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使国际游资‘异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难以控制的新运行机制,给处于新兴区域市场中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并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⑤

  五、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建立全球霸权

  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开始明目张胆地追求全球霸权,企图建立以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目前,世界的竞争已从军事领域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从目前世界形势来看,无论在世界经济还是新科技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在经济方面来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总量、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都占绝大份额。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已是最显著最有影响力的力量,一个国家拥有多少个跨国公司和占有多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在全球500家大企业中,82.8%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占据,他们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经营中占有绝大分数,具有主导地位。在科技方面,新科技革命不仅仅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变了世界面貌,谁拥有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从目前来看,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遥遥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起决定作用的高科技方面占主导地位。因为发达国家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支出占世界科技研究总额的95%,科技人员占全世界科技人员的90%,从对科技成果的占有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占有绝大多数的成果。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在技术方面占领头地位。在政治和军事上,发达国家以军事力量作后盾,不遗余力地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行新干涉主义,对别国的主权进行粗暴的践踏。它们操纵联合国、IMF、世界银行和WTO等国际组织,掌握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权和规则的制定权,试图实现全球霸权。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⑥当然,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协调了社会各种矛盾,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但这种调整只是局部的、有限的调整,不能无限度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空间,也决不会动摇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统治地位,因而不可能彻底的解决其固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只要这一矛盾没被彻底解决,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①李琮.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②刘昀献.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③姜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④司正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74.

  ⑤叶卫平.世纪之交看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论断[J].高校理论战线,2002.6.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篇2

  试析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现代的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盈利以及生存,必须要将自身金融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保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自身的所具有的作用,能够真正的提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运用水平,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本文中,笔者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的为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金融管理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金融管理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整体行动的规划理论,如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没有战略意识,那么,一定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使其很容易就偏离了正确方向和目标,最终使企业将自己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丢失,所以,要求企业在自身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前企业实际的状况进行考虑,更加要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的考虑,并且要求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应用必须要围绕着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控制、实施以及制定实现,最终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知识能够起到对各个部门目标协调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靠拢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知识应用定于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上,才能够使得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出一个真正生命力。

  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落实自主权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事项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自身必须要具有灵活多变的一种金融管理的决策,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探索,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政府都是对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样就将企业自身的决策权削弱了,这样不仅仅不能够增强我国企业的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更加不能够使其适应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个重要的要求,新财务准则将财政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新财务准则这一个背景下,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财务决策回避的制度,对于企业的投资人员和经营人员个人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财务决策事项来对其进行解决,相关的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应该回避,对于某些具体的企业财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也规定了企业应该具有自主选择这一项权力。

  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

  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决策和预测基础之上,并且围绕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对于一定时期里面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投放和取得各项收入、经营成果以及支出等等资金进行运作具体的措施之一,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我们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对现代已有的财务模型来进行改造,用事件的驱动模式来将顺序化处理的模式进行代替。我们能够在计算机中储存一些原始性的信息,信息的使用人员只要将自己所需要信息来按照使用的不同动机来分为不同若干的事件,并且为每一种事件来进行过程程序的设计,在决策人员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主要根据不同的信息管理的要求,进行相应过程程序的驱动就能够很好的为决策人员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财务信息。

  四、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正确认识金融产业

  纵观过去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的前人在进行商品交换和生产的过程中对金融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将资本主义会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中这一个结论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后出现了第三次浪潮,这一次浪潮主要是将信息化也就是服务业作为代表的一次科技革命,这一个科技革命彻

  底把资本推向了顶峰,并且迎来了超预期 发展,因此,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的新特点进行研究,人们不仅仅从生产方式入手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而且还从交换方式变化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这说明了人们想要对资本主义进行重新认识。金融产业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资金的 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将货币在全球流通的流量和速度进行了提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我们对金融产业进行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对盲目行 为进行很好的避免。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金融 管理、提倡落实自主权、提倡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提倡正确认识金融产业这四个方面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了分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的注册资本代表着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