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良田是什么意思?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意即:对一切人都以善待之,是为德善。这种大爱思想,当作我世积德行善的核心思想,她与“博爱”,乃一脉相承,息息相通。

本集专题,即旨在弘扬这种“德善”,宣扬这种“博爱”,并期望着,我们每个人都投身于积德行善的洪流之中,为构建一个人人渴望的和谐社会,大同世界,做出我们每个人的应有努力。我们更不能有这样的心态:我不做,有人去做的。若人人都这般念想,则才是最大的可怕!

积德行善,古已有之。它不仅显于言,更现于行。我们作为社会人,作为社会之一分子,从来,我们都不曾离开过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关心,哪怕只是一个鼓励,一个微笑,都是善的滴露,都是德的彰显。所以我们应心怀善念,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当下做起,广播善种,广谱善德,善待他人,谱德于人。

如此,必善念广种,善德广播,善行广扬。

如此,必社会和谐,人人相亲,事事如意!

}

 我们的龙泉公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坎坷,且为人厚道,敬老惜少、善交朋友;急公仗义、乐善好施;修桥铺路、为民解扰;扶贫济困、恩泽桑梓、德布四邻、声名远播……好了,我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今天,我就先给你讲讲龙泉公“老猴上树”的故事吧!
龙泉公年轻时娶丘姓的姑娘为妻,丘氏姣好,却红颜命薄,来不及为丈夫生得一男半女就撒手人寰了。丘氏走了,年纪轻轻的龙泉公该怎么办呢?怎么办,大丈夫岂能无妻!经人说合,龙泉公续娶谢姓姑娘填房。没想到谢氏因难产小女而命归西去。万般无奈,龙泉公只好将嗷嗷待哺的小女送与他人,使其求得一线生机。短短时间连亡二妻,使他悲痛不已,为此,龙泉公认为自己命里克妻,就不肯也不敢再娶妻室了。为排解心中愁苦,他选择了没日没夜的干活赚钱。慢慢地就置下数处田地山岗、房产家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龙泉公就过了耳顺之年。面对创下的山林田地和房产,他不仅没有成就感,反觉得倍感孤单,于是,遂将房屋分赠给贫困乡邻,打点简单的行装,只身来到女儿家以图苟且偷生地度过余年。没想到,在女儿家呆了几年后,一年的年三十下午,龙泉公与亲翁正聊到兴头上,外孙匆匆跑来叫:“阿公食饭。”龙泉公先应声:“好。”然而外孙却说:“我叫我公食饭。”这句回应如同千斤巨石,压在龙泉公心尖上,使他顿觉呼吸不均,浑身上下非常不自在。除夕的年夜饭虽然有鱼有肉还有热乎乎的糯米酒,可龙泉公胸中郁慽,总是食不甘味,坐不安神——一种寄人篱下低人三分的感觉让他很难直起腰来。年后,龙泉公即向女儿一家提出回良田独自单过。女儿虽多次挽留,龙泉公去意已决,并叫女儿从他带来的箱子里任选地契一张,作为自己几年来在她家的生活费用。女儿目不识丁,挑来挑去才选中一张最多字的认为最好,而那恰恰是最不值钱的荒坡野地呢!随后龙泉公向亲家、婿郎和外孙等辞行。勉励外孙要勤奋读书,不可贪玩。谁知外孙冷不丁冒出一句嘲讽讥笑外公的怪话:“看你老猴还上得树吗?”
看你老猴还上得树吗?带着外孙的讥讽,背着沉沉的行装,龙泉公心情悲苦地蹒跚在回良田的崎岖山路上。路经宫尾村时,遇一村妇在挑水淋菜,龙泉公问一声:“尊嫂,三年老苋菜籽还种得生吗?”村妇答:“种得生,总要有肥。”回到坑尾寨,起眼茫茫不见亲,龙泉公暗自落泪伤神。万般无奈的龙泉公只好寄居陈姓义兄弟家中。闻知龙泉公回来,众乡亲纷纷前来问候,一时间屋里房外热闹非凡。义兄弟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妻室儿女。龙泉公觉得长此下去不是个事,就向义兄弟提出可否有地方能搭座茅屋让他独自居住。义兄弟思来想去,将龙去公带到屋背指着一处平时拴水牛的地方说:“兄弟很不好意思,其他无处可选,只有水牛稳浴的地方了。”龙泉公前后左右看看,觉得这牛稳湖还不错,就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动手盖起了一座新居安定下来。久之,众邻居朋友们见龙泉公独自一人进进出出,倍感形孤影单,游说他不如娶一女成家,便于照料自己。起初龙泉公不肯,后经大家多次劝说,才同意。龙泉公一贯对乡邻朋友的事热心有加,因此大家对他的事也尽量帮助,经一番寻找,媒人在宫尾村中发现一黄姓十八岁少女,媒人与她父母商议同意,并定下婚约。一日,黄姓少女路遇龙泉公,见其年高貌老,便向父母提出悔婚。黄家父母劝解女儿说:“龙泉公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他很有钱,田地山岗不少,你嫁给他,可保一生衣食无忧。假若他三年五载后百年归老,那房屋田产等就归你了,这有什么不好呢?”但其女坚决不允。黄氏夫妇怕悔婚招众人非议,无颜面对乡邻,以致终日愁眉不展,茶饭难咽。家中有十六岁的小女儿见父母日渐不安,即向父母询问原因,父母据实告之。小女听后,即劝姐姐听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再说龙泉公为人处世有口皆碑,是我们宫尾村乃至整个良田方圆四周难找的好人哪!姐姐听了,反嗌妹妹一句:“小妹,你口口声声地说刘府好,龙泉公是难找的好人,你嫁给他好了。”妹妹听后,说:“既然姐姐坚持不嫁,那我就嫁给刘府,以免父母积忧成病,也好让二老在乡邻面前抬得起头。”
刘黄两家婚事谈妥,龙泉公请人择吉日迎娶黄家小女,然而,拜堂吉时已到,黄家小女却不肯出来拜堂。后经媒婆和邻居劝说才与龙泉公共拜天地谢众亲。新婚夜闹房后,更深人散,正式被众乡亲称为刘府黄太的黄家小女,坐于床沿久等不见新郎龙泉公前来掀红盖头,心中很是纳闷,便偷看夫君,只见龙泉公时而坐于凳上发呆,时而在房内来回踱步,面部表情忧郁不欢。黄太想问又觉不妥,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着。
新婚之夜本该欣喜,可龙泉公却心事重重,他想起自己青春年少痛失丘、谢二夫人,寄居女儿家被亲外孙嘲讽看轻,黄家十八岁闺女嫌自己老,十六岁小妹嫁来又不愿拜天地,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幸不欢事儿涌上心头,令他感觉心灰意冷,把个娇美粉嫩的新人晾于一边了。就在这时,十六岁的新娘黄太吟出一诗,顿时化解了龙泉公心中的千愁百结,老夫嫩妻才有了新婚洞房花烛的床第之欢。
    朋友,你问十六岁的黄太吟的什么诗?听我慢慢向你道来。黄太年纪虽少,可她是个奇女才女,在龙泉公日后的创业过程中,她起到了重大作用,当然这是后事,我们留着以后再表吧!黄太这诗的全文如下:
   “苍天佑我卯金氏。”龙泉公一生行善积德,好人自然就有好报。第二年,黄太就为龙泉公生下一白白胖胖的男孩。又过两年再生一子。二十年后,二子再生五孙,子孙繁衍无穷无尽也!现后裔子孙达万众有余,遍布四方。
龙泉公九旬开一时,喜逢长孙满月,他心里特别高兴,请来一位能工巧匠,雕刻一只老猴在门前竖着的木杆顶攀着,同时大摆酒席,宴请乡邻朋友和儿女亲家。那位曾经羞辱嘲讽过外公的外孙也被邀请来了,可他一走进龙泉公的厅堂时,就转身往回跑了。原来,他看到那只攀爬在木杆顶端的猴子。觉得当年做的太过火了,所以现在无脸见老外公。不久,这外孙就举家迁往别处谋生了,而“老猴上树”的典故却由古传到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还有51%精彩内容 下载app可查阅海量内容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城隍廟有副對聯,妙不可言:

上聯: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

下聯: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所以《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說:“心起於善,善雖未爲,吉神已隨之;心起於惡,惡雖未爲,凶神已隨之。”

只因爲,因果,乃是天地之律。

因果之律不容懷疑,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此爲常識。而我們卻見慣了好人沒好報、惡人榮華富貴的事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善惡真的有報,還是老天總是開小差?

不是的。你看到的善惡不報,不過只是表面。

不報,是因爲你看得太近。一件事情從因到果,不一定是即時的,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而無論如何,最終總能呈現出來。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不報,是因爲你看得太自我。人不是孤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而是與親朋好友的聯合體,在別人眼裏親朋好友與你也是一體的。你遭到別人的怨恨,他報復的可能是你的父母孩子;你施恩於人,別人照應的可能也是你的父母孩子。所以善惡有報,不一定報在自己。這就是《周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不報,是因爲你看得太簡單。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做着好事或壞事,其中的因果關係也在不斷地矯正與權衡,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樣子。多行善與多作惡,關係的則是天平向哪一邊傾斜。

不報,是因爲你看得太淺顯。善心是開放、有愛、端正的,噁心則是封閉、冷漠、扭曲的。所謂“爲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存善心的人,活得坦蕩自在,人際溫暖和諧;一個存噁心的人,則活得冰冷孤獨,在猜忌中戰戰兢兢;兩者的生存質量天上地下。所以不能只用壽數和物質回報,簡單去衡量善惡之報。

一句話:做個善良的人本身,就是上天對你最大的厚報。

德,很多人以爲是修養,其實是智慧。善,很多人認爲是品格,其實是高明。積德無需人見,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間因果循環不爽。

《周易》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民諺也說: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儒釋道莫不認同之。

道家:人存善念,天必佑之

《老子》第七十九章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是因爲天道無所不容,對萬物一視同仁;常與善人,是因爲只有“善”合於寬容世間、利益衆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對我們一視同仁,做不做得成一個大寫的人,就全靠我們自己,你的選擇決定着你內心質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寬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善之一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累土,行不行善、積不積德,最終將造成人的天壤之別,有人衆星捧月,有人萬劫不復。

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積德是人道、倫理、儒家,其實更是天道、規則、道家。

儒家:人有善行,衆必敬之

《孟子·公孫丑下》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義。合道之人,內心大度,氣質平和,舉止得體。他的爲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行事,讓人信賴有加。這樣的人不受歡迎什麼人受歡迎?這樣的人不能一呼百應什麼樣的人能一呼百應?這樣的人不能成人成事,什麼人還能成人成事?

春秋名相管仲也說: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是一個感應器,你善待他人,別人自然會感受到。人也都有回報的本能,所以又怎會不同樣善待於你?如此,則人人一心暖意,人間處處和諧。

《周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裏寧,爲善事者子孫興。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着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裏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爲家庭子孫積德。反之,你作惡,也是在爲家庭子孫積累罪孽。

有修養的善人,人們稱之爲君子。對此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與人爲善,就是君子。大道至簡。

佛家:人懷善意,心必寬之

佛經中有句話: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爲只知道懼怕後果,於是只知道拜佛;菩薩之所以是菩薩,是因爲知道一切的果必有其相應的因,消除惡因自然就消除了惡果,於是最終能夠成佛。

除此之外,真正的智者,還能更進一步知道,如果積累的是善因,所得的還會是善果。所以行善,總是和積德聯繫在一起。

這就是智慧的差別。正是因爲智慧深遠,所以佛家纔講慈悲。

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於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進入惡性循環;智者悲憫故眼界大,於是路越走越寬,一心內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闊。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惡;何去何從,只看如何抉擇。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你行善、積德,就算福還不到,禍卻已經遠去了。而福氣,早晚也會來的,來得越晚,福氣就越大。

水木然新書《價值規律》正式上市!

這些年來我之所以堅持不做知識付費

就是不想讓知識變成奢侈品

而是想讓知識可以普羅大衆

這本書很便宜(不到40塊),但字字如金

2019年,讓我們再出發!

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購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善之人有福田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