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期货就是赌博吗?

  有人说,人生就像股市的K线图,总有起起伏伏。

  当K线一路飘红,确实享受。

  但当拐点来临,又该如何审慎判断?是奋勇向前孤注一掷,还是急流勇退抽身离去?

  看看他的故事,你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1988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从湖北家乡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闯荡。

  一次偶然的职业转型,他放弃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进入财经从基层业务员做起,一转眼月薪从99块飞涨到10万块,翻了1000倍。

  34岁,他已经是国内知名证券公司――联合证券的首席研究员兼首席培训师,还同时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权威金融证券报刊写、股市评论。

  他出版的内地第一本技术分析专著,刚刚推出就一抢而空,可以说是洛阳纸贵,风靡全国,彻底颠覆了编辑的心理预期,每隔两三天就要重印。

  2015年,他已经49岁,还在中国等新媒体平台上开设财经时评专栏,连续四五年,风雨无阻,被誉为平台“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专栏”。

  他是程峰,江湖人称“程大爷”。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说起程峰的人生经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1980年代末,不到22岁的他从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业经济专业毕业,就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当时“春潮涌动”的南国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机遇遍地,经济蓬勃发展,只要提到广东,人们就会想到“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广为流传的口号。

  凭借在大学期间优秀的成绩和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程峰从众多毕业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分配到广州一家事业单位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营企业就是“国家干部”身份,等于拿到了铁饭碗,更何况,这还是当时全国最热门地区的铁饭碗。

  但程峰不这么想,他独自一人来到大城市,就是奔着闯名堂,干事业去的。工作一段时间后的他发现,工作的氛围和他想象中朝气蓬勃、大刀阔斧的广东落差很大。因工作性质原因,每天重复做着研究方面的工作,工作实在无法获得成就感,这不是他想象中的广东――商业、经济、大胆、创新。

  99块钱的工资发下来,程峰更加失落了,在潮流前沿的一线城市,却拿着和当时内地水平差不多的工资,而这其中大部分,还要寄给正在北京读大学的弟弟。

  在事业单位编制被视为“香饽饽”的年代,很多人或许就此认命,但程峰不一样,他做了一个到现在看来都十分重要的决定――离开体制,向外寻找更广阔的平台。

  初生牛犊不怕虎,月入10万只是梦?

  辞职后的程峰四处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阴差阳错,有一次打算去广州番禺应聘大大泡泡糖的销售,途经市区时,他被广州国际金融大厦门口,南方期货的巨幅招聘广告深深吸引住了。

  广告简洁明了,上面用大字写着:“期货、经济学人士优先、月入过万”。

  程峰虽然是名牌大学经济学毕业,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期货,在学校里他只学过传统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就连如今经济系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方经济学,当时也只是选修课。

  但被描述成金字塔塔尖的期货,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月入过万”四个字也足够有吸引力,让他怦然心动。

  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跑上了18楼的应聘大厅,接待他的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台湾人,原来当时内地期货交易刚刚出现,管理、技术、顾问团队等从业人员基本都来自境外,南方期货也正是广东省信息中心联合外资机构,合作成立的公司。

  经过两轮专业面试和考试,程峰如愿成为了南方期货试业阶段的首批业务员。

  在做员工培训时,公司的培训师问:

  “希望每个月赚1000的人举手”,很多人都举起了手;

  “一个月希望有5000的人举手”,只有少数人举手了;

  “希望月赚几万的呢”,举手的人屈指可数;

  “希望每个月赚到10万的有吗”,最后只剩下了程峰。

  放在当时,程峰身边的同事肯定觉得,这个年轻人简直痴心妄想:90年代,万元户都让人羡慕不已,一个人月入10万,怎么可能呢?

  多年以后,程峰只是觉得“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质和满腔的热情闯劲,或许实现这个目标,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站在风口上的他没想到,这个时间短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痴迷于技术分析,他把书翻烂了

  1993年,转行后的程峰很快迎来事业的第一个。

  凭借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积累,他从一个刚入门的期货基层小兵,成长为公司日本期货部的主管――这个部门和期货部,并称公司的两大期货部,属于核心部门。担任主管期间,他负责招募和培训客户经理,主讲客户投资报告会,带领团队营销客户,当时代理交易的主要品种有红豆、干茧、橡胶等。

  公司日本期货部在程峰带领下,战绩显赫,其本人工资也从之前月薪99元“一夜之间”突破了月薪10万。要知道就算20多年后的今天,月薪10万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更别说20年前了!

  这一年,程峰才27岁,而现在近10万元/平的广州CBD珠江新城的房价,当时还不到2000元/平方米。按当时价格,也就是只要2个月的工资,他就能全款买下一套珠江新城100平米的房子。

  与此同时,他还是南方期货的首席分析师,每周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全国性知名金融报刊上发表技术分析文章;也是《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本地报刊的热门评论家;广东电视台的股市评论节目也邀请其出席点评。

  ▲程峰(左一)作为嘉宾

  参加当时爆火的电视节目《股海纵横》

  多方肯定的背后,是程峰持之以恒对技术分析的深刻钻研。

  在程峰看来,对于期货、股票等金融衍生品来说,能做到技术分析结合基本面分析,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当时因为信息传播技术条件的限制,基本面相关资讯的传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比如,日本期货市场上红豆的价格走势严重受制于北海道的天气变化,寒潮与霜冻会影响产量,进而影响期货价格,但是,身在中国的期货投资者,获得北海道气候变化信息的时间差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看到北海道的气候变化新闻时,期货价格早已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那怎么办?程峰发现,技术分析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为了钻研技术分析,年轻的程峰下了很多苦功夫,练就了“童子功”。

  在那个一板一眼,什么都作不了假的年代,你无法想象,要理解和使用一个指标,就要从最起初的原理学起,只有深刻的理解指标背后的原理,才能明白指标是如何推导、计算,MACD、KDJ、RSI每一个指标都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用计算器按出来的。

  拿最基础的K线图来说,当时根本没有电脑,报价机只是在显示屏上显示价格,程峰就用一张巨大的坐标纸,一支两头可用的红蓝记号笔,把每一天的交易情况,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把每一个期货品种的K线纯手工画在坐标纸上。

  见客户时,就把手绘的坐标图纸,用透明胶一张一张拼粘起来,给客户分析、讲解走势。

  想要小有成就,或许只要每天利用好工作8小时就够了,但是要想成为高手,那就得看这个人8小时后在干什么。

  程峰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钻研技术分析上,到了痴迷的程度。当时,他有一本图书市场上为数不多能买到的,国外投资大师的中文翻译版本趋势交易著作,几百页,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在家仔细对照着书本里教授的理论进行复盘。

  有一天他按照书上的“波浪理论”看盘,但实际情况和他的预判发生了偏差,程峰就把“波浪理论”又从头到尾翻看了几遍,分析为什么预判会出现偏差。

  久而久之,不带夸张地说,每一个章节他都读了至少几十遍。一些重要的篇章,他甚至可以背诵出来。

  到最后,甚至把书都翻烂了。

  程峰说,技术分析有三大基本假设:第一,基本面的变化信息都会在图表以K线的趋势变动反映出来;第二,所有的价格运动都是有趋势的,而趋势具有惯性;第三,历史一直在重演,上升和下跌都存在周期性重复。

  要想做好期货、股票投资,技术分析这一关,谁也躲不过。

  那时,不到30岁的程峰已经年薪过百万,同时还享有很高的行业地位,南方期货的领导对他高度评价――“程峰就是南方期货的一面旗帜。”

  他觉得,自己要做一辈子的期货。当时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转行,意气风发的程峰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那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啊”!

  可现实总是出人意料,平稳的剧本并没有就此续写下去,它迎来了一次大转折。

  出版畅销书30余部,字数总和达千万

  1995年2月23日,震惊全国的“327事件”爆发,一场对期货行业的大整顿猝不及防的到来,大量交易所被关闭,期货可交易品种也渐渐萎缩,比例的抬高提升了入市门槛。

  期货行业一下子从野蛮生长时期的门庭若市,跌到了门可罗雀的谷底。

  大量从业人员出走,期货市场陷入萧条。是走是留,程峰被推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程峰最终决定挥别期货市场,转向股票市场。

  由于他对技术分析的深厚研究和此前累积的名气,联合证

}

追涨、买彩票、赌博、炒期货是负和博弈,买指数基金是零和博弈,价值投资是正和博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炒期货新手入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