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超过身高人会浮起来还是下沉?

  陶仲国就是从这条溪里救起了男孩 记者葛跃进/摄

  横溪新胜,兰溪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落。最近,这个平静的小村,因为一个叫陶仲国的外乡人变得更加温暖。

  这个身高仅有1米5的男人,跳进了冰冷的水里,救起了一名男孩。因为救人,他脚底两根肌腱断裂,但他却没有对别人说。

  后来,他的故事被传开了,村民们都很感动。

  不会游泳的他,用肩膀托起了水里的孩子

  陶仲国是贵州毕节人,今年41岁。2009年,他带着妻女来到横溪新胜,在一家叫“双叶工贸”的小厂里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日子还算好过。

  事情发生在11月17日下午4点多,陶仲国是出门遛鸟的。刚走到梅溪边时,陶仲国听到有三个学生在喊他。

  “叔叔,帮帮我们,同学掉水里了。”顺着小孩手指的方向一看,陶仲国看到有个人浮在水面上。

  “水里的小孩手握着拳,头浮在水面上,一声不吭。”陶仲国只脱掉了外套就下了水。

  落水点的水深大概有1.7米,对于不善水性的陶仲国来说,这是个危险水位。

  “我会游一点,当时脚踩不到底,我就站直了身子一上一下蹬水,每一次下去,我就屏住呼吸,出来时换气。”陶仲国就是这样,用双手和肩膀托起孩子,往浅滩方向一步步蹬过去。

  好在目的地并不远,不到1分钟,两人上了浅滩。后来,村民们也赶来了,用木梯把他俩拉了上来。

  事后,陶仲国才知道,落水的男孩叫在施菁盛,和小伙伴在溪边玩,不小心从堤坝上滑进了溪中。

}

网友拍摄的MY FIT(西城美墅店)游泳馆图片。(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致稿酬)

昨天下午,洪先生来电:城西竞舟路西城美墅小区的游泳池里,有个6岁的男孩溺水了,现在送去市二医院抢救……

孩子溺水时大人都没及时发现

重症监护室外,几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穿统一样式的黑T恤,表情严肃,窃窃私语。他们说是游泳馆的人,但具体情况不愿多讲。

“我嘴唇都白了,手都在发抖,现在孩子的事要紧,我什么也不想说。”一个黑衣壮汉说。

几个黑衣壮汉周围,一个年轻女子不停打电话,“媒体过来了,应该怎么处理?”“我们先要把孩子的医药费交掉……”

她说游泳馆确实在小区里,但不属于小区配套,是外面的公司运营,泳池采取会员制,除了会员凭指纹可以进,其他人都进不去,出事时泳池里正在办游泳培训班,除了学游泳的,还有教练、救生员,家长是不让进泳池的。

傍晚5点,传来一阵阵哭声,一位女士被搀扶着走出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在旁边对她说,“这个时候你更要坚强,如果孩子醒过来你却倒下了,怎么办?”

她是孩子妈妈,一下瘫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我真后悔让他学游泳!”

孩子爸爸双手捏拳,在走廊里来回走。他说一家人都是三墩那边的,儿子6岁,暑假特地给他报了游泳培训班,下午妈妈带他去学游泳,想不到……

医生从病房走出,询问事发时经过。

前面打电话的女子和几个黑衣男子围过去,通过他们的描述得知,孩子溺水的准确时间谁也不知道,因为救生员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溺水,在游泳馆2楼通过监控观察泳池情况的男孩妈妈也没发现,在他们发现孩子溺水后,马上开始抢救。

“他今天学游泳的时候只抱着一块浮板,手臂上充气的东西都没戴!”孩子妈妈哭着质问:既然不让家长到泳池边看孩子,救生员和教练更应该看好,更何况出事的时候是在学游泳!

将近傍晚6点,天下大雨,医生把家属叫进谈话间,“经过抢救,现在孩子心跳呼吸都回来了。”听医生这么一说,孩子爸妈低着的头一下抬了起来。

“但是他溺水以后,缺氧时间比较长,现在人是昏迷的,对外界的意识也很轻微,有脑水肿和脑缺氧的症状,接下去的治疗主要是围绕脑部损伤和其他脏器并发症展开。”医生说孩子能不能醒过来,接下去情况如何,现在都不好讲,医院每隔几小时会对他进行一次治疗上的评估。

听完医生的话,孩子爸爸哭了,紧紧捏住拳头。

昨晚10点,孩子仍然昏迷,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有家长考察泳池后没给孩子报名

西城美墅泳池在小区物业办公楼地下三层。

大门口招牌是一家叫“MY FIT健身”的运动馆,主要项目是游泳和击剑。门口还有招生简章,少儿游泳培训分1对1、1对2私教和6人一个班的培训班,10节或15节课起售,培训班一天12个班,每次一小时,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50分,上课地点都在儿童池。

通往泳池的防盗门锁上了,敲了敲,没人应。从办公楼侧面可以看到泳池一角,灯开着,水中有浮标分道线,水面上还漂着孩子学游泳用的三角浮板。

一位小区业主说,泳池是今年7月才开放的,以前小区一直没有游泳池,现在被人承包的。

我又问了几位业主关于游泳池和培训班的情况。一位女士说,给四五岁的儿子报了名。

“里面就一个大池,分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大概就80厘米深吧,四五岁的孩子淹不到,我看好像浅水区和深水区之间有道墙分隔的,但是墙应该不高,孩子跨得过去。”

另一位男业主说,泳池看起来生意不是特别好。

“主要有几个原因吧,一个是今年刚刚装修的,空气不太好,有些闷,很多业主看后考虑孩子健康没报名。第二是这块地方照理是属于全体业主的,现在应该是被物业租掉了,很多业主有抵制心理。”

这位男业主说,他儿子8岁,原本打算在这里学游泳,毕竟对孩子来说这是一项求生技能,但报名前他去实地参观了一下,就没报。

“除了之前说的两个原因,还有就是我看教练员有点心不在焉,有些人自顾自玩手机,把孩子单独交给他们我有点不放心,就算了。”

大众点评网上,有不少对MY FIT(西城美墅店)游泳馆的介绍和点评。

从网友拍的图片看,泳池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水下都有不高过水面的墙隔开,训练时教练可以站或坐在墙上指导。最浅的区,七八岁孩子站起来,水深只到臀部,其他区域水深1米3到1米4。

“游泳设施很好。深浅刚刚好。很安全。水质也很好!教练服务态度也很好。可以安全放地把孩子交过来!”

“水质和环境、服务都很棒。泳池里才几个人。岸上就坐了四个救生员。搞得我都尴尬了。但是很敬业,棒棒哒。”

“设施挺好的,适合儿童游泳,有预约软件挺方便的,不会下饺子,孩子游得挺开心,大人也可以陪孩子过来玩,主要是水池浅,孩子在这游泳我放心。”

好评居多,也有负面的:

“美墅店太差了,游泳又是地下室,池水太冷根本不适合孩子学游泳……后悔选这家店了。”

发生在浅水区的溺水事故也不少

网上搜了一下,浅水区溺水的案例也发生过多起。

2011年,福州鼓楼区一家游泳馆,一名9岁男孩游泳时溺亡,泳池水深1.1-1.5米。目击者说当时小男孩在浅水区,浮起来才被救生员发现,为时已晚。

2013年,上海陆家嘴中央公寓一家健身会所,一名52岁女士在会所泳池不幸溺亡。泳池深水区与浅水区分别为1.5米和1米。据死者亲属说,该女士当时在浅水区游泳,别的泳客发现泳池里少了一个人,之后才发现她已面部朝下不省人事。

2014年,佛山一小区游泳池,一名19岁女大学生被发现侧身躺在泳池中溺水昏迷,经现场和医院抢救,后来成了植物人状态。女大学生身高1米66,比泳池最深处还高30厘米。

为什么在比身高低得多的浅水区也可能溺水?

在著名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早有不少懂行的网友对此做过分析。

当水深超过身体重心时,一旦在水中失去平衡,不会游泳的人很难主动调整姿势来让双脚触底,即使挣扎中身体某一部位接触到了底部,过度的惊慌和方向感的丢失也会让当事人无法判断如何重新站起来,这样就溺水了。

双腿直立本身就是很讲究的活儿,在水性水感几乎为零的时期,在水中以身体横向的姿势失去平衡,水性不佳者会无法抵御地感受到水大量涌入鼻腔,身体一旦完全不受控,一般人会陷入大脑空白并本能挣扎,慌乱疯狂的挣扎非常消耗体能,挣扎中当然是会碰到池壁或者池底的,但慌乱中根本没有意识去利用这些机会重新找回自己。随着本能呼吸系统的运动加剧,胸腔气管里很快会灌满水……

主要是心理恐惧造成的,我教过很多小孩游泳,有些孩子在浅水区完全可以踩在水底站起来,但是由于本身对水的恐惧,会导致他们在水里乱划乱蹬,寻找可以拉住的一切东西,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可以站起来。


}

夏季游泳是一大乐事儿,你以为池子浅就安全了吗?错了!溺水可不是由身高决定的!

(医学界转载已获授权)

  如果说1.7米的人被仅深1.49米的水淹死,你相信吗?

你1.7米小伙游泳池溺亡 警方:事发区水深1.49米

  谁也没想到,7月4日,19岁小伙子小菘和朋友们一起来到河南罗山县蓝堡健身会所游泳馆游泳。当晚7时50分,小菘不幸溺亡。“我们朋友6人一起去游泳,开始我们在浅水区,过了一会,小菘说他去卫生间。20多分钟后,我听见岸边呼喊有人落水,才发现小菘在深水区里挣扎。还没等我们过去,一名男子入水将小菘救起来了,进行胸压和人工呼吸。”小菘的朋友付某告诉说,赶来的医生在现场对小菘进行急救,但小菘最终没了生命体征。

  据了解,溺水者任健菘,男,19岁,湖南岳阳人,某武校在校学生,身高约1.70米。公安人员对游泳池馆进行了实地勘察,测定游泳池溺水事发区水深为1.49米,事发原因警方正进一步调查。

你新闻回顾: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少

  1.66米女孩在1.2米泳池溺水成植物人

  去年8月7日晚上7时50分左右,小晴和小勇到南海某小区游泳池游泳。下水约10分钟后,小晴就被发现侧身躺在泳池中溺水昏迷。救生员对其展开现场施救,约20分钟后,医护人员赶到,小晴被送往南海区中医院抢救,后又先后转至广州珠江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救治。三家医院的诊断大同小异:缺血缺氧性脑病、继发性癫痫、颅脑缺氧性损害较重,患者目前呈植物人状态,生命体征平稳但只能眨眼、吞咽……

  还有下面这些新闻:

  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疑问,身高大于游泳池的深度,为什么还能溺水(正常情况下)?

  对于这样的疑惑,急诊科专家表示,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比如,游泳者发生抽筋、滑倒、被异物卡住、缠住、吸住等等。

  溺水并不是好莱坞大片里那样的戏剧性,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如果你夏天去河边,去泳池,如果你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就可以及时救命。

  千万要记住!溺水的人是静静站在水里,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不会平躺。

  很多人以为溺水的人会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是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候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真正即将溺水的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眼睛睁着,嘴巴半闭,身体垂直,有时候嘴巴在水上,有时候嘴巴在水下,上下漂浮。但最最主要的是,身体都是垂直的。如果真的漂在水面上,大家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的。所以不可能说话或者溅水来引起别人注意力。人们只有30秒钟的营救时间,再长就要看这个溺水人的造化了,如果大脑长时间缺氧可能会有后遗症。看看下面这组图↓

延伸阅读: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髮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夏天游泳千万要注意这些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也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更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水库等地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大人最好陪小孩一起游)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4、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潜上浮快了会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