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千的工资在越南能算富人吗

越南语翻译工资收入一般是多少钱一个月?平均工资 ¥  统计开发并发布,保留所有权利,任何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给出来源并注明链接。

关注“职友集”官方QQ空间

}

早上8点,黄文坚急匆匆地跟妈妈打了声招呼,就跨上摩托车一路向北开。20分钟后,他到了老街市最北边的南溪河。他迅速把车停靠在河边,并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往中越边界大桥狂奔。

和黄文坚同时奔跑的,还有几百多个越南人。此刻,他们共同的目标是,穿过100多米宽的大桥,到河对岸的中国边境小县城——河口。

黄文坚是越南老街市人。他家距离中国的河口县城,只有8公里远。

每天早上,他都要穿过中越边界大桥,跨过南溪河,到河口县城上班。2017年前,黄文坚在老街打工,每月1300元。这两年,他在河口帮越南的淘宝代购做“仓管”,每月能挣4000元。

和他一样,如今每天往返中越两地的越南老街人,至少有上万人。他们或者做淘宝代购,或者做运输、仓储。他们从事着“二手”的电商工作,却让9000多万越南人民享受到了万能的淘宝。

“早一秒过境,就可能少排十几分钟的队伍。”

黄文坚口中的“排队”,是河口县城如今最壮观的景象。每天的这时,通往边境口的人民路,就被越南人的“自行车”长龙挤得水泄不通。

几百个越南人排队过境,检查完边民证,通过安检口,整个过程一分钟不到,他们就从越南到了中国。

人们排成两列,每人用一辆“大自行车”拉着满满一车货物,一辆车上至少堆着十几个大纸箱,加起来四、五百斤重,垒起来比人还高。自行车埋在箱子里,隐约现出改装过的车把手。

为了能装更多货,越南人将普通的自行车进行了改装。

去掉脚踏板,两边装上宽宽的木板,将自行车的铝制骨架卸下来,镶上粗粗的铁棍。这样的“大自行车”一次性能装一吨货,是普通自行车的三倍。

排队的越南人里,不乏十几岁的年轻女孩,以及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大多穿着拖鞋,或者干脆赤脚。队伍停滞不前时,他们必须用肩膀和背部死死顶住箱子,以免自行车歪倒。队伍前进时,他们一手抓着自行车的把手,一手拽住箱子上的绳子,艰难地往前拉。

五分钟过去了,队伍才前进了10米。

为了休息,聪明的越南人在每辆自行车下都拖着一个三角形的木质板凳。“累的时候可以坐在板凳上,也可以把板凳塞在箱子下,车子就倒不了。”

走近一看,他们拉的箱子上,写的全是中文。有成箱的冰红茶饮料、加多宝、有从义乌寄过来的拖把,也有从广东寄来的儿童玩具。

“这些货大多是从你们中国的淘宝上买的。”

这两年,“淘宝”在越南人那里火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开始的,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在淘宝上买东西便宜还好用。“小镇青年”们对品质和时尚的需求,丝毫不亚于大城市的消费者。因为有了新消费,下沉市场再也不是尾货清仓或者山寨低劣的代名词。

会中文的代购,不会中文的拉货

懂中文的越南人,最先看到了商机。他们负责帮那些不会中文的越南人代购,赚取代购费。

越南女孩阮静是老街市第一波用淘宝的人,前几年,她嫁给了河口人程昱先。两人在越南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淘宝上的棉被的照片,每套棉被加了50元钱,没想到有很多人找她买。

一套来自中国新疆的棉被,原本经过线下几个贸易商转手,到越南的线下商店,标价到400多元,几乎翻了一倍。但是,从淘宝直接下单,到手只要200多元。

他们从淘宝上下单,寄到河口的家里,再人肉背到越南,寄给买家。

2年前,阮静和丈夫月收入已经过万,他们代购的产品从棉被拓展到家居日用品、食品、服装等。订单越来越多,程昱先在河口的人民路附近租了一间店面,将门面改造成了仓库。

每天早上,韵达、中通快递将淘宝上的货物,送到仓库里,阮静一一清点打包,然后再由越南小工用自行车拉到老街。在那里,再把一个个包裹寄到越南各地。

这两年,像阮静一样,做起代购、物流生意的越南人,越来越多。阮静仓库周围的几百家店面,被一个个越南人租下,当做物流仓库。

人民路上的队伍越排越长,阮静的生意越做越大。她有了招员工的想法,让员工负责在仓库里接收快递员的货,“招人的条件是必须会中文,能跟河口的中国快递员交流。”

五个月前,她在街上遇到了黄文坚。他拉着一车货在排队,一边用中文跟人打着电话,阮静跟他聊了几句,“跟着我干,你不用拉货,一个月给你4000元。”黄文坚爽快地答应了。

在认识阮静之前,黄文坚曾经在中国工作了两年。

他是越南老街市人。17岁那年,父亲患病在床,全家靠妈妈一人打工维持着。后来,家里拿不出生活费,他就辍学到运动鞋工厂里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1300元。

在越南,普通打工者的月收入大多在1000多元。警察、政府的公务人员,月薪在3000元左右,算是高薪。

2017年,一个越南老乡劝他,来中国吧,这里的工厂一个月能挣4000元。让黄文坚去中国的老乡叫周宇强,他在河北白沟的箱包工厂里打了2年工。一个月最少能拿4000多元,勤奋一点每天加班2个小时,能拿5000多元。

“中国工厂的工资比越南公务员还高?”黄文坚动了心。

刚到白沟时,黄文坚不会用汉语深入交流。但他是看中国电视剧长大的,小时候,越南电视台里播的都是中国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西游记》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剧,他全都看过。有不错的语感,他学起汉语来也快,一年之后,就可以和工厂的中国员工熟练对话了。

去年,黄文坚又辗转去了福建漳州的运动鞋工厂,工作了几个月后,他接到了妈妈的电话,“爸爸走了。”

他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第二天,他就辞掉工作,回到了越南。“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在越南同样适用,黄文坚没有再出门。

今年年初,他过桥到中国的河口去赶集,看到人民路上排了足足2公里的自行车队伍,等着过境。

一问才知,这两年,越南人兴起在淘宝上购物的狂潮,会中文的人做起了代购,帮人在淘宝下单。不会中文的人,就负责拉货。“勤快点一天能挣三五百元。”

黄文坚懂中文,但他没有客源,便从拉货大军做起。

他1米73的个子,体重只有110斤,刚开始,卯足了劲也只能拉200斤的货,一天往返两趟,能挣200元。后来熟练了,每次能拉400多斤。

黄文坚在中国工作过,他早就学会了用淘宝购物。去年天猫双11,他在淘宝上给家里买了一台冰箱。平时,妈妈身上穿的、家里的洗衣粉、牙膏、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全都是他从淘宝上买回来的。

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黄文坚的购物车也没空着。他拿出自己的小米手机,翻开“待收货”页面,里面有十几样宝贝:小米手机贴膜,小巨蛋牙膏,紧身条纹男士开衫……

这些商品里,有不少是朋友委托他帮忙下单的。越南属东七时区,比中国慢一个小时,抢购那天,他特地将闹钟时间往前调了一个小时,“中国的11日零点一过,我就抢着付了款。”

阮静看中了黄文坚的中文能力。如今,他常驻河口,在阮静的仓库里负责收货,很少亲自拉货。“就是中国的快递员把货送过来,我收一下,再发给拉货的越南人。”但他每天早上还是“冲刺”过关,到仓库里把货打包好,让拉货的人拖走。

仓库隔壁,过去是一家四川菜馆,去年,也被越南老板刘志租下了,改造成仓库。2年前,刘志和朋友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代购淘宝货,他甚至给自己的公司取名“越淘宝”。

阿香是“越淘宝”的仓库管理员,今年36岁,1米5的身高,已经有3个孩子。在来中国河口前,她一直在越南老街的农村种大米和红薯,一年收入1万多元。如今,她给刘志管理仓库,每年收入4万多元。

如今常驻河口,或者往返中越两地,靠着“淘宝”讨生活的越南老街人,至少有上万人。

十几岁的女孩子、头发花白的花甲老人,也并不少见。今年65岁的胡星,一周至少拉货三次。

我问胡星是否知道淘宝,她使劲摇头。她只知道,在中国拉货,每个月能多挣2000多元,她的老伴失去了双手,几十年来靠她养着。

每天,人民路两旁的分岔路口,都会坐着不少越南人,他们在等雇主的召唤,“哪怕今天只拉了一车,赚100多元,也比在越南工厂打工强。”

今年,阮静和丈夫在越南花了5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他们雇佣了包括黄文坚在内的8个员工。“这是过去,完全想不到的事情。”

下午4点多,队伍末尾的人离关口还有1公里远,他们走走停停,缓慢地移动着,队伍里的人开始急躁起来。他们要在海关6点关门前过关,这关系到他们一天的收入。

突然,一个50多岁的老汉,拉着几百斤的货,趁队伍前进时空出的几米间隙,见缝插针地插到队伍里。后面的人瞬间怒了,不知道是谁,冲着前头大声喊了一声“诶~”,声音悠长有力,其他排队的人像接到暗号一样,你一嘴,我一嘴,全都“诶~”了起来。老汉自知理亏,讪讪地退了出来。

“每天都有人插队。”黄文坚说。

6点一到,队伍末尾的十几个越南人,终究没有成功出境。不过几十秒,他们就拉着货,往四面八方散开了。

路灯亮起,人民路上恢复了平静。

注:为了方便阅读,文中越南盾都按汇率换算成了人民币。

}

6月12日 ,越南正式颁布新法令,上调工人最低工资以及每小时最低薪资标准。与现行的工资标准比,按平均值算最低工资增加了6%,各地区分别增加了000 越南盾(折合人民币54-78元左右)。新法令自2022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

该政策适用于按月和按小时支付工资的情形。对于周薪、日薪、按产品或包干等其他类型,企业可选择将其转换为月薪或时薪,以确保不低于最低月薪或时薪;企业选择不改变支付方式的,只需转换为月薪或时薪进行比较和验证是否符合规定即可。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越南国家薪资委员会就已经决定7月1开始涨工资,平均上调6%。那时,越南新冠疫情非常严峻,许多企业不同意今年上调工人工资,希望2023年再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的消费水平和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