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人口经济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约40分
  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约40分
  人口老龄化与退休经济学约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1、系统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
  3、运用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古典人口经济学思想与理论
  我国古代人口经济关系思想;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理论与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学理论。
  (三)现代宏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及发展
  西蒙·库兹涅茨、理查德·伊斯特林、西奥多·舒尔茨等提出的现代宏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哈维·莱本斯坦、加里·贝克尔等建立的人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模型;人口经济学理论新发展,如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人口爆炸论;人口压力论;资源耗竭说;增长极限论;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等。
  二、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
  (一)人口增长率与世界人口增长轨迹
  人口增长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人口迁移的经济效益;典型的年龄结构模式;世界人口增长轨迹;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悲观主义观点和乐观主义观点;人口变化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引起的经济效应。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现状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应;城市化过程带来的教育和监管问题。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
  人力资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基本关系、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和基本方式、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人力资本的管理等。
  三、人口老龄化与退休经济学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定义和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定义;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投资、选民政治、就业生产以及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影响。
  (二)法定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
  制定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依据;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弹性退休制。
  (三)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基本定义与构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险制度的调整和设定;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的影响;养老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支持。
  李仲生著:《人口经济学》,出版社2013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考试科目名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一)客观题部分0%
  (二)主观题部分100%
  a: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c: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熟悉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变化的经济学方法;
  3、能够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某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
  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从增长到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1、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
  2、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质量及其度量;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3、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结构及其经济社会意义;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城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4、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数量及其发展趋势;中国人口的质量与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
  2、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
  资源价值及其评估;自然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
  4、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
  4、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现状;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1、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科学发展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自然资源学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自然资源学及其稀缺的性质25%
  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30%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30%
  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使用者的视角及结论部分15%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自然资源学及其稀缺的性质
  1、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1)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其含义.
  (2)了解自然资源分类.
  (3)掌握资源基础、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最终可采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持续能力、吸收能力、承载能力的概念.
  (4)掌握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5)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理解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6)了解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2、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中国态势;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全国视野;资源的冲突与争夺;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1)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资源稀缺的挑战.
  (2)了解全球面临的自然资源问题.
  (3)了解资源的冲突与争夺体现在哪些方面.
  (4)理解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3、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
  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可持续性。
  (1)理解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了解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2)理解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了解现实对乐观派的挑战。
  (3)了解当代资源关注的问题.
  (4)掌握可持续的含义。
  (5)掌握可持续性的限制因素.
  4、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1)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了解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
  (3)理解各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了解自然资源的演进过程.
  (5)了解全球性资源稀缺的性质.
  (6)掌握导致地区性资源稀缺的原因。
  (二)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1、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生态学基本概念;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生物与种群。
  (1)理解生态学与生态系统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组成.
  (3)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物质、能量联系.
  (4)掌握净生长效率、环境阻抗的概念.
  (5)了解种群增长与资源承载力.
  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理解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
  (2)了解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
  (3)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
  (4)掌握5中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方式.
  (5)理解当代适应策略.
  3、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采矿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1)掌握采矿的生态影响.
  (2)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
  (4)掌握土地荒漠化与土壤次生盐渍化概念.
  (5)掌握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
  (6)了解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4、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占用的核算;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1)掌握生态占用的概念与核算方法、步骤.
  (2)掌握均衡因子、全球基准和产量因子的概念.
  (3)理解对生态占用核算方法的评价及改进方法.
  (4)了解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原理.
  (三)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1、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自然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1)了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3)理解环境库茨涅次曲线概念及其假设.
  (4)掌握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
  2、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经济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
  (1)掌握经济增长与外部成本的含义;外部成本的内化的方式.
  (2)了解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3)了解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概念
  (4)掌握影响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5)掌握经济财货与自由财货概念;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概念
  (6)理解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
  (7)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手段与途径
  3、自然资源的价值重建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
  (1)掌握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危害.
  (2)掌握自然资源价值重建的途径.
  (3)了解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构建.
  (4)理解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的差异.
  (四)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使用者的视角及结论
  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
  (1)了解矿产资源及可更新资源评价方法
  (2)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及其长期效用最大化.
  (3)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
  (4)掌握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5)理解如何统筹自然资源管理的各种社会目标。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学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客观题40%,主观60%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环境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的成因、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其控制技术。
  3、能运用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分析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途径。
  (一)环境和环境科学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组成和结构
  2环境科学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
  (一)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3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污染物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1SOx的化学转化
  2NOx的化学转化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四)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2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1CO2的增加与温室效应
  2.2大气污染对臭氧层的破坏
  (五)酸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大气污染的治理
  1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2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4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
  (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污染实例:Hg、Cd)
  2耗氧有机物的转化
  (三)水体富营养化
  1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的概念及其特点
  4土壤的自净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
  1土壤重金属的形态
  2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3土壤重金属污染实例(Cd、Pb、Hg)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三)持续性有机污染物与健康风险
  1POPs的定义及其特性
  2POPs的来源与种类
  3POPs在环境中的转化
  4POPs对人体的危害
  (一)固体废物概述
  2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
  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四)固体废物的管理
  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2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
  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2水体环境质量评价
  3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
  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危机
  2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概论》仝川主编;科学出版社
  《环境土壤学(第二版)》陈怀满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点击【】查看更多考研大纲。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摘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_发展经济学(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在其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上述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人口陷阱”理论是一个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对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第二个阶段:当人均收入超过既定点(Y3),在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更多的人寻求就业机会,总收入增长曲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这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在理论中的体现。

最后,我们来说明这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它体现在三个交点上。

一是交点A。与A点相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值为Y1。A点为稳定均衡点,即任何一个偏离A点(向左或向右)的微小摆动,都会使人均收入均衡点重新回到Y1。例如,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增长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收入增长率(在图上表现为人口增长曲线P高于收入增长曲线Y),但是,无论何时,只要人口增长快于收入增长,人均收入必然下降。箭头从右方指向A,表明不管人均收入处于Y1与Y2之间的什么位置,都会下降到初始水平Y1。同理,在A点的左方,收入的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收入的均衡值上升到Y1。也就是说,人均收入一定会从Yo与Y1之间的任何值回到Y1。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经济落后国家没有能力使其人均收入水平突破生活必需品的界限,虽然收入有可能增加,但每一点增加的收入又被随之而来的人口增加所抵消,使人均收入重新回到Y1的“陷阱水平”。

二是,交点B。这是一个非稳定均衡点。即使无限接近于B点,但只要没有突破B点,都会重新回到A点,但只要过了B点,就会继续到C点。

三是,交点C。这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人均收入只要能够过B点,便会稳步向C点(Y4)前进。

因此,落后国家摆脱人口陷阱的途径不外乎两条:或者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A点到达B点,以诸如“大推进”的发展,摆脱人口陷阱的束缚;或者通过有效措施来抑制人口增长。

“人口陷阱”理论是一个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对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但它是建立在一些过分简化的假设和前提条件的基础之上的,经受不住经验的检验。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来说明其缺点。

首先,“人口陷阱”理论的假设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抵消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抑制力量。马尔萨斯是以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为基础来建立其人口理论的,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因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得出了悲观的结论。从理论上讲,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人类对自身繁衍的有效控制可能改变收入增长率曲线和人口增长率曲线的形状。如图4-5所示,收入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从而收入增长曲线在纵坐标上,一直高于人口增长曲线,结果是人均收入将平稳地增长,所有国家都可能避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图4-5 技术和使“人口陷阱”消失

其次,“人口陷阱”理论假设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根据这个假设,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下,可以预期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增长而提高。但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人口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

由于医疗和公共事业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此外,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看,出生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似乎没有严格的关系。例如,印度、菲律宾和墨西哥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很大,但却有相似的较高出生率,而斯里兰卡、韩国有相似的较低出生率,但人均收入水平却相差很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