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银行个人原油宝到期轧差结算与移仓交易

中国银行关于宝业务情况的说明:关于结算价,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上述第2条所提“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公布的相应合约当日结算价。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

2020年无疑是见证历史的一年,美国5月西德州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不仅创下历史新低,甚至跌至负值,而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也波及到了国内银行的原油交易产品。

4月21日,多家银行发布暂停交易和风险提示的公告,而4月22日中行再次在官网公告称,鉴于当前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自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更为大家所关注的是,中国银行还告知原油宝的客户称,确认前日WTI05期货合约创下的-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该通知的下发也意味着不少原油宝客户将面临巨额亏损,这令投资者们一下“炸了锅”。

4月22日,中国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两则公告,分别关于该行原油宝业务近期结算和交易安排以及关于原油宝4月22日合约结算价格。

根据结算和交易安排的公告,中国银行表示,经审慎确认,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根据客户与该行签署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个人产品协议》,该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将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结算或移仓。

同时,中国银行称,鉴于当前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中国银行自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对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合约结算价格,中国银行也完整公布了出来。


(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表格数据显示,美元美国原油2005合约的多头与空头平仓结算价均为-37.63美元/桶,人民币美国原油2005合约的多头与空头平仓结算价为-266.12元/桶,美元美国原油2006合约空头开仓结算价为20.43美元/桶,人民币美国原油2006合约空头开仓结算价为144.48元/桶。

据了解,4月21日是美原油05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而中行原油宝4月20日展期,正巧碰到了历史上最低结算价-37.63美元/桶。4月21日,中行发布公告称,正在确认结算安排, “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我行正积极联络CME,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其表示。

而目前中国银行要求客户按照-37.63美元的结算价进行结算,这也意味着,许多抄底投资者不仅本金亏光,还要倒欠银行钱。

短时间内,中国银行“原油宝”被推至风口浪尖。众多投资者并不想“买单”,纷纷质疑中国银行操作存在漏洞,却还将全部风险让投资者一方承担,打算发起集体诉讼。

有投资者表示,“应按照20日晚上十点价格结算,十点账户控制权已经投资者已经交出给中行,他们应该立即进行移仓。中行作为原油宝产品的‘做市商’,普通投资者是在与中行进行交易,而不是与美油期货交易所交易。中行不能将自己风控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巨额损失转嫁给我们普通投资者。”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高新伟对蓝鲸财经表示,此前也有一些产品在交易方面出现差错,投资机构会适当对投资者进行赔付。不过对于中国银行原油宝一事,还是要具体根据协议的内容来定。

有交易员对蓝鲸财经也提出类似观点,问题关键在于中行的移仓策略是否合规,银行操作如果合规,损失就在投资者。“还是要看协议具体内容来判定。”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建行等银行约在一周前已经为客户完成移仓。有法律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中行交易时间制度设计的缺陷造成的亏损,不应全部由客户承担。

而这一事件还吸引了监管层的注意。据第一财经报道,各大行已在监管的要求下进行自查,并要求递交自查报告。鉴于油价近几个月的高波动,不少银行已经停了相关产品推荐或停止做多,原油产品并不适合没有专业经验、寻求稳定收益的个人投资者投资。

蓝鲸财经注意到,目前,中国银行官网“投资理财”一栏原油宝还是为该行重点推荐产品。


(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页面显示,原油宝是指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其为不具备杠杆效应的交易类产品,按期次发布合约,合约采取“交易品种+交易货币+年份两位数字+月份两位数字”组合方式命名。


中行深夜回应:仍将按-37.63美元结算

中国银行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原油宝产品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类似期货交易的操作,按照协议约定,合约到期时会在合约到期处理日,依照客户事先指定的方式,进行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其中,移仓是指平仓客户持有的全部当期合约,同时开仓下期合约;轧差是指仅平仓客户持有的全部当期合约。

关于结算价,中国银行表示,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上述“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该公告指出,根据协议约定并提前公告,4月20日为原油宝美国原油5月合约当月的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2点。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急剧下挫,下跌至史无前例的最低-40美元附近。当日公布的结算价为-37.63美元,出现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第一个负值结算价。

为排除当日结算价为负值是由于交易所系统故障等非正常原因造成错价的情况,中行积极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市场参与者联系求证,因此暂停挂钩美油合约的原油宝产品交易一天,未影响客户权益。

“目前,主要参与者仍将根据交易所规则参考该结算价进行结算。我们已依据事先约定完成5月合约的到期处理。”中国银行表示。

公告还指出了投资者极为关心的“强制平仓”的问题。其表示,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据中国银行介绍,中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客户自主进行交易决策。其中,美国原油品种挂钩CME的WTI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个人客户办理“原油宝”需提交100%保证金,不允许杠杆交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篇《 中国银行原油宝之惑 》,当时都是根据国内的经验去理解,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银行在暂停交易之后是不是做了平仓。

我提了一句“唯一能解释的通的可能是,CME 在周一收盘时按照当日结算价对中国银行原油宝的持仓全部进行了强行平仓”。

原来不是CME 进行了强行平仓,而是中国银行的规范操作就是这么办的,也应该这么办。没毛病。

其实这个指令今年1 月份在国内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推出了。真是一天不学习就蠢如猪啊。所以赶紧记录一下。

结算价交易(Trading at Settlement, 以下简称TAS)指令,允许交易者在规定交易时段内按照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或当日结算价增减若干个最小变动价位申报买卖期货合约。

按照CME 原油的规则,TAS 适用于现货月(最后一个交易日除外)、第二、第三以及第7 个月合约交易。所有TAS 商品交易与每日14:30 (美东时间)结束。符合TAS 的商品将以基准价格上下加减1 差异值(最高10 个价格跳动单位)进行委托下单。

为什么会有这个指令呢?因为对大型产业客户以及被动跟踪的ETF 来说,移仓按什么价格进行是个问题,总不能在移仓的那天就全交给交易员,让交易员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平仓、移仓,那就乱套了,不太现实。那么按照结算价作为基准,看起来还是很合理的。国内的类似产品,虽然没有TAS 指令,也会要求按照结算价的规则去尽可能复制结算价进行成交。

中行原油宝这个挂钩类产品类似于被动产品,所以用TAS 指令做平仓,确实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WTI 原油期货的每日结算价是纽约时间14:28-14:30 的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相比之下,我国的原油期货每日结算价是当日全天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

选择的时间段越短,结算价就更灵敏,更能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但也更容易被操纵。反之,结算价与最新市场价格的潜在偏离就越大,但越难被操纵。

谁能操纵WTI 啊?没人能操纵WTI。但在已经接近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操纵个3 分钟,这难度就小多了。

我查了一下文华上的数据,在2:28-2:30 分之间,总成交量是667 手。而当天根据结算价按TAS 平仓的数量,据说有7 万多手。

这又带出另一个我昨天的错误。我本来以为,在五月这种即将到期的合约上是不会有什么投机资金的,应该基本以平仓为主,不太会有开仓。但五月合约周一的持仓量还有10.9 万张,还有7 万多是没有交易以TAS 平仓的,但总成交量15.4 万。这就说明,当天的投机力量还是非常活跃的,周转非常高。

总之,空头最后以600 多手的代价,让7 万多手被动持仓掏了腰包,还都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

中行的产品设计有问题吗?在这场黑天鹅出现之前也没看出来有什么毛病。放到最后一天按结算价移仓,确实有流动性风险,但也确实让客户可以有多几天时间自主选择平仓时机,如果客户是在做空的话,那中行的产品可就太完美了。

问题就是,当芝商所修改规则允许负数价格时,中国银行是否做了相应的准备?有没有考虑到负数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并及时做好提示和预案?

作为金融机构,尽责不仅限于拿出一份风险揭示给客户读一遍录个像就完事了。从法律上或许合规了,但伦理上是没有切实尽责的。更何况在我们国家,搞出这么大的事,你说我做了风险揭示了客户也签字了,没什么毛用。

比较恶意的还是芝商所和这次逼仓的空头。但人家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做到了极致,也没毛病。

作为一名从业人员,我服务过各种机构。不得不说,在金融行业,魔鬼都在细节中。做的最好的那些机构,都是对于细节往死里抠再往死里抠,抠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很多时候问的问题细致到作为从业人员都要集体去研究才能得出答案的。这种专业的精神,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确实是不具备的。你看我,也就是到今天才知道TAS 指令是个什么意思,羞愧。

在这个黑天鹅频出的年份,学习,并始终保持敬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仓换月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