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是如何展开S基金投资的?

2020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于12月19日-20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协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150+主流母基金领导、20+领先保险资管、30+其他类LP,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代表200余人共聚一堂,共探新形势下的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之路。
本届论坛,全国90%以上主流母基金的领导出席参加,国家级母基金基本悉数出席,三大投资类行业协会聚首(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共话行业发展。
论坛还邀请到了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相关负责同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金融局、北京市朝阳区等相关领导莅临会议。
会议伊始,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致欢迎辞并表示,当前,国家对中国母基金行业越来越重视,今年已经成立了三支国家级的母基金。此外,各地的母基金对招商引资越来越重视,基本上都要求能够引入项目、引入产业,这也对中国的很多G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后,在嘉宾致辞环节,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指出,创新型国家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大有可为。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致辞中提到,全国的技术市场正处在战略转型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国家未来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对资本、人力、土地市场进行高标准的建设。同时也强调,要建设现代技术市场、现代数据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在演讲中表示,资金的困难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挖掘核心竞争力上面的欠缺,我们需要有能够很好识别企业的眼睛,能够发现价值。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委会主席王忠民分享了“母基金的三个新姿态”。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我们对于投资市场前景有信心,是因为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使中国具有新的增长空间和投资机会。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认为,关于募资难的问题,母基金也应该应用一些新的打法、新的模式,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诚通基金总经理魏然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的基本情况与投资策略。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以“双循环+双资本,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认为,AI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几乎变成创新工场的投资工具,创新工场持续关注自动化、国产替代、线上化和产业重塑四个方向的机会。
北京市金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妍介绍了北京“两区”政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与创投基金、母基金相关的重要内容。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相关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指出,投资行业近年来在稳定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清华控股总经理赵燕来演讲的主题为“科技引领,资本助推,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介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有耐心的投资人,也愿意做长期的配置和长期的投资。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分享了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与特色。泰康保险集团监事长刘经纶发表了演讲,他建议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中科院创投董事长吴乐斌以“打通创新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宁表示,中国母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供应链上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中国财政学会政府与社会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原副局长安起雷指出,“金融首先不是挣大钱的地方,金融首先是经营风险的地方。”
在两天的会议中,还进行了九场干货满满的圆桌论坛。
在“超级对话:LP与GP的生态布局”中,北京科创基金董事长刘克峰作为主持人,与嘉宾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实业投资部)副主任鲍绛、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共同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在以“母基金的赋能哲学和破局之道”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廖俊霞作为主持人,亦庄产投总经理唐雪峰、北京国融工发(高精尖基金)总经理孙志刚、东方国资董事长顾焱、滨海产业基金总经理朱志、中再资产董事总经理薛丰慧参与讨论,就引导基金的赋能、市场化母基金的募资之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圆桌论坛三以“ESG的投资机会与执行-做有担当的资本”为主题,由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陈青主持,对话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董事长杨文利、盛景嘉成母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湘云、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德同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安芙兰资本董事长周伟丽。嘉宾们对ESG责任投资的践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第四场圆桌讨论了“母基金的自我进化”,越秀产业基金总裁卢荣主持,嘉宾中关村协同创新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孙次锁、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元禾辰坤董事总经理张涵、小村资本合伙人郑赞表、上汽恒旭投资合伙人刘志斌参与讨论,探讨了中国母基金行业最大的痛点与难点,并预判了行业的未来发展。
第五场圆桌论坛“资本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由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主持,深度对话嘉宾复星创富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丛永罡,致道投资总经理王晓春,中汇金资本联合创始人何红,花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CEO童红梅,赟汇资本董事长鬲江慧。
在以“乘风破浪的S基金”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主持人凯联资本合伙人刘慧,与嘉宾行健资本合伙人苏维洲、Coller Capital 中国董事路跃兵、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强、新程投资合伙人王岱宗,就S份额的估值定价、S份额公开交易平台试点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在论坛“寻找投资行业的长钱”中,福田引导基金董事长王仕生作为主持人,与嘉宾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总经理王觅时、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北京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马大强、上海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朱民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深度对话。
在以“穿越周期的投资启示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主持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赵延超,对话嘉宾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磐霖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董事长李宇辉,盛山资产创始合伙人甘世雄,弘毅投资合伙人崔志芳,金浦临港智能基金创始合伙人田华峰,对价值投资、投资热点、退出的资金是否会反哺募资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一场圆桌论坛讨论了“美元基金的进击与人民币基金的突围”,华和资本董事长周树华主持,红马投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欧阳敬东,元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浩,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沛,弘卓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雪岷参与讨论,对美元基金带给人民币基金的价值投资思考、人民币基金的募资突围之策进行了深度探讨。
2019年12月7日,2019年度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协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谢颖颖主持;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母基金机构、基金机构等方面的代表100人余人共聚一堂,共同分析了中国母基金行业的现状,探讨了中国母基金未来的发展路径,展望了中国母基金行业的未来。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四局相关负责同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等国务院十部委的领导莅临会议。
会议伊始,中金资本总裁肖枫致欢迎辞并表示,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在领导致辞环节,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进行了致辞,畅谈了科技和金融的关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副司长张春先后进行了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委会主席王忠民表示,改变了母基金生态体系当中的治理结构问题,才能让母基金的应许之地——中国所有的资产、资本活起来,并且真正奔向有效率、有实际价值、有科技创新的领域去发挥它的治理效能。
随后,丝路基金副总经理丁国荣在主题演讲中认为,基金投资是发挥战略定位、实现行业和地域投资的有益尝试。
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在演讲中发布了《中国母基金行业薪酬报告》。
接下来是两场精彩纷呈的高端对话。在第一场以“‘天光云影共徘徊’——FOF近景扫描”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国创开元母基金总裁邓爽作为主持人,与圆桌嘉宾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实业投资部)副主任鲍绛、诚通基金总经理魏然、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女士、北京科创基金董事长刘克峰就募资问题等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在第二场以“‘问渠哪得清如许’—— FOF前景瞻望”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宜信创始人、CEO唐宁作为主持人,与嘉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融资和担保服务处调研员、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筹备组成员杨叶阳、盛世投资CEO张洋、盛景嘉成母基金董事长彭志强、福田引导基金总经理汪云沾、上汽母基金总经理陆永涛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处在一个新旧切换的过程中,对微观企业来说就涉及到怎么样从旧世界的观察中跳出来,能够看到新的世界,意味着真要熬过这一论的百年未有这变局。
最后在以“‘为有源头活水来’—— FOF涅槃”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秘书长杨健作为主持人,与嘉宾:深创投副总裁蒋玉才、越秀产业基金总裁卢荣、 HarbourVest董事龚舒敏女士、硅谷银行金融集团董事总经理陈青女士一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2018年12月9日,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母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展开了深入探讨。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首先为母基金行业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他指出,当前背景下要大力发展母基金,要抓好母基金特别是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谈及政府在母基金中的定位问题。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宁在发言中表示,我国母基金当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积累实力。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提出,母基金要聚焦实体经济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将眼光放长远,避免短期套利思维,推动形成长期资本。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处长沈文京表示,政府引导市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针对行业发展的痛点,抓好政策落实;二是用好税收工具,在天使投资中要加大力度;三是财政发力,政府可以按一定比例分担损失。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秘书长杨健认为,行业的发展与深入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研究需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国家政策的制订提供智力支持,引领私募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耀文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国新基金投资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孟春认为,基金是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选路径。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宁表示,在母基金投资中,科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投创合总经理刘伟提出,要建立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中金资本CFO安垣最后发言。她表示,从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经验来看,风投基金对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早中期、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拉动就业,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母基金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

用三、四折、接近成本的价格从原有LP手中去购买资产。这是三五年前,机构对S基金的普遍认知。

但从原有资产的持有者角度看,如果是成本价格进行销售,意味着三五年后获得不了任何利润。经过几年发展,S基金在中国市场上不断进化。首当其冲就是把价格折让力度的不断平衡,让S基金成为一个多方共赢的产品。

比如,交易虽然在资产的价格上有一定的折让,但是折让相对比例较低,不仅给资产出售方创造比较好的回报,也让买方得到回报。

去年,昆仲资本的S基金交易创造了25%的DPI,让不少业内GP望眼欲穿。

如今,S基金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业内已经有不少机构开始布局,寄希望成为最早收获S基金红利的人,一个明显的原因在于,海外S基金的收益达不到这么高,现在可能是S基金的最佳窗口期。

2020年,昆仲完成了一笔S基金交易,对手方是TR Capital,这是一家来自于欧洲的、主要以S基金为标的的机构。

根据官方新闻披露,昆仲资本这是基金成立于2016年,规模为15亿人民币,投资了、速腾聚创、鲲游光电、素士、UNIcareer,指掌易等项目。 

昆仲将人民币VC主基金的七个项目做了剥离,转让给TR CAPITAL在海外设置的主体。

“从效果上来讲,还是不错的。一方面七个项目的打包出售,其实给人民币VC基金创造了大概25%的DPI。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TRCAPITAL在选择了这些项目之后,在短短一年里面,账面上也出现了一个非常优良的回报,包括在美国上市以后的退出,其实也是获利颇丰。”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新征透露。

昆仲一案,让业内其他参与者也开始蠢蠢欲动。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对收益有着比较严格的界定,比如,上汽投资S基金有一条共性的选择标准:如果三年能够回本,希望IRR在20%左右。

“虽然整体来看,S基金是买方市场,且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好的份额就像价位低、地段好的房子,永远是被争抢的。”上汽投资母基金业务部总经理费飞表示。“一些GP因为份额不错,往往会强势地指定几个买家谈基金的转出,大家虽然有竞争,但是也会合投。”

不过,从海外的经验看,S基金收益并没有如此丰厚。境外S基金类似于优先股,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但在中国则不然。

洪泰基金执行办副主任王宇航认为,S基金的高收益是阶段性红利,原因是阶段性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的。“在市场上做简单事、赚简单钱是人的本性。但是如果一直有便宜可拣的情况下,大家不会真正理性的角度从底层的资产价值,从退出周期角度去做判断,会有不利的影响。”比如,不利于培养真正的、专业的有S基金配置逻辑的管理团队。

“海外S基金年化4%、5%已经非常嗨了,但对于中国的基金,没有8%、9%,投资人都不会高兴。”深创投S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吕豫直言。此外,因对现金回流节奏的要求,机构投资者更偏好后期的PE与VC基金。

深创投是业内在S基金上布局较多的机构之一。深创投集团首只S基金于2020年正式运作。自2020年正式运营以来,深创投S基金已完成基金份额受让、接续基金重组等数单不同类型的S交易,投资金额超过4.5亿元。目前,基金已进入投资和扩募阶段,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最终关账。

近期,深创投刚刚联合华盖资本发起国内首只人民币架构重组接续基金。

据了解,去年中期,深创投S基金与华盖资本接触,在帮助其一期医疗基金等几只基金的LP实现退出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随后,经过基金底层项目尽调和深入探讨,双方商定以Co-GP方式共同发起重组接续基金,打包受让华盖资本旗下三只原有基金中六个大健康领域项目,实现原基金LP的退出。接续基金在兼顾新老投资人利益的同时,实现原基金管理人对底层项目的管理延续。

不仅仅是深创投,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S基金,一周前,山东省淄博市就设立了一只S基金。政府的入局,让S基金有了更强的确定性。

退出压力和S基金的干火药

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入局

2020年,海外S基金市场交易与募资冰火两重天,S基金交易额同比大幅下滑,S基金募资则创历史新高。《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2021》指出,中国S基金交易走出了与海外市场截然不同的上阳线,交易数量与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创新交易形式不断涌现,国内S 基金迎来全新发展新机遇。

尽管去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但中国市场上,S基金的募资却在2020年第一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共有10支S基金完成了合计近250亿美元的募资。

2020年是中国S基金充满突破的一年,S基金作为一种独立的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中出现。市场化母基金、政府等背景基金开始纷纷布局S基金,盛世S基金、纽尔利投资等多支S基金成立。独立S基金的成立,标志着S基金作为一种私募股权投资方式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也为未来的S基金市场积蓄了非常多的干火药(Dry Powder)。

S基金在过去一年大爆发,一个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就是退出的压力。

“现在市面上非常活跃的创投机构在4千家左右。而存量的VC/PE有40%以上都是成立于2014到2017年之间的,目前开始进入退出期。”吕豫表示。

退出的压力,让GP开始寻找更多退出渠道。S基金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大环境波动催生的流动性需求以及交易参与决策流程简单、灵活等特性是吸引各方参与S基金的关键因素。

去年S基金的兴盛,或许也有疫情有关,越是在经济低谷,S基金越是活跃。

“从2008年以后,全球S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与经济的周期相关。S基金真正盈利点往往是在经济的很糟糕或者反周期的时候。”吕豫直言。

打包几百个项目,还怎么捡?

发展火热的S基金也有挑战,其一是信息不对称,其二是估值。吕豫曾表示,目前,深创投的策略是与头部的30-50个公司进行合作,在发展早期不会为信息不对称投入过多的精力。

“估值定价确实是比较难的事情。我们曾经拿到过很多知名基金的标的,但是打开包一看,几百个项目。在做评估的时候是非常难的。”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刘慧直言。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捡漏,这对于长远来讲不可持续,真正的S基金主要针对于长期价值的判断。

也有不同的观点,捡漏,靠不靠谱?

“我们直观的感受是有捡漏的机会,而且要抓住捡漏型的最后一波窗口期。甚至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希望这个窗口期尽量长,多让我捡点,时间你慢慢走。”广聚合投资创始合伙人郑云琳则重视捡漏的机会。

郑云琳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如果有红利,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如果没有红利,大家为什么做这个行业?S基金是VC或者PE整个行业的再升级,会重新定义母基金行业。以前很多地方政府或母基金吃过的亏,比如DPI,未来S基金会重新定义。”

从现实出发,S基金是典型的大买方市场,市场上所有优质资产都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可以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去买到别人投了几年的资产。

资金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本质上看,S基金跟常规参投的VC、PE基金相比,风险偏好是偏低的,因为在基金生命中后期进入,无论增值情况还是退出的预期,有了更明确的确定性。

体系流程到会员机制的探索期

如果“捡漏”是S基金早期发展的形态,那未来的形态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期待股交所。

“地方股交所核心解决配套机制的问题,相当于开了精品超市一样。卖方可以把货放在架子上,但是怎么把会员体系建立起来,比如买方和卖方的会员、体制机制的设置上是个问题,要通过流程化来降低风险。如果S基金不是GP主导,在实际交割中有不同的时间节点。股交所能否做一些机制性探索促进买卖双方信任程度,使整个流程更加标准化?这样会极大加速整个流程的进展。”刘慧表示。

去年,北京率先落地了S基金交易所。根据北京金融局公布的信息,份额转让试点依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转让标的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注册地在北京的基金份额。按照监管要求,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已配套制定了登记托管、转让、客户适当性、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管理制度。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介绍,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与其对接,预计首笔份额转让项目将于近期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转让。

事实上,早在2013年、2014年,北交所就曾实验过,但是当时市场存量太小,人又不够,后来不了了之。

做股交所的创新,时机极为重要。做的太早没有需求,只有坚定的卖方,却没有买房,那就无法形成闭环。从商业模式看,无论是B2B还是B2C交易平台,首先有供应、有买方的环节。对于早期交易所来说,首先解决的是供应问题,交易所要有优质资产。

“某基金说我要投消费赛道,希望把头部项目聊一遍,但是这个基金是不是真正有投资能力?很多机构目前都处在这样的状态。大家对于真实的投资方向、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并不了解。”王宇航直言,“让市场上真正有能力、有意愿参与者参与进来,才能在市场上形成供需双方的良性循环。如果不能实现这两点,跟在市场上野生交易机会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地方股交中心而言,初期阶段,不排除地方股交要承担国家队的卖家,加国家队的买家来完成样板式的交易。

事实上,地方股交中心也有自己的担忧。如果纯市场化开放的话会引入动机不良的参与者。毕竟整个市场从S买方的群体数量看,还是以个人、市场化的投资机构的属性较多。地方股交把这一业务变成市场化业务,前置条件是灵活有效又能保护参与者。同时如何快速形成内部正循环,在各个环节有效地提效,也是股交中心未来探索的路径。

}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凯联资本敏锐地抓住市场新一次轮回机会,继2016年战略定增五粮液项目成功之后,再次倾注精力在战略定增方向上。对于一家PE阶段为主的投资机构而言,不仅要保证项目的正确率,也要对资本市场拥有高敏感度。这种审时度势的战术很快得到市场的印证。

今年以来,随着再融资新规正式实施,定向增发市场回暖,很多项目处于资不应求的状态,不少私募定增基金浮盈巨大。踩准定增节奏的同时,李哂时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在她看来,今年将有三个“黄金坑”:第一是A股定向增发、第二是科创概念的活跃退出、第三是回流的中概股。

自2015年发起第一只人民币基金后,凯联资本以PE投资为基准线,覆盖了PE、Pre-IPO、定增基金、产业基金、S基金等。2019年下半年开始,凯联资本试水S基金之余,在疫情期间还顺利募集了定增基金,并对Pre-IPO基金进行了扩容。截至目前,凯联资本的资本管理规模已超过150亿人民币。

在行业的布局上,凯联资本从中国发展的长远格局入手,高度关注高科技和大消费两大重点领域的产业升级机会,如在高科技领域,主要投资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汽车和车联网、物联网、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产业链、IDC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军工等;大消费则主要投向新经济、智能物流仓储、消费供应链、衣食住行相关新技术带动的领域、教育和文化,以及相关的企业服务等。

从过去的投资结果看,凯联资本的大方向是一横一纵。横是借助资本市场不同阶段的投资平台,收获周期性调整所带来的资本红利;纵,则是深入产业,不断挖掘产业内新的升级迭代机会。

在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只有看的准确买得便宜,才能收获回报。而为看上去的“美貌”支付高价的代价,结局往往是惨重的。如何能找到“便宜买卖”,考验的是机构的水平,也是机构领头羊的眼光。这与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哂时以及主要合伙人团队的决定,存在着决定性的关系。

一直以来,凯联资本都是稳健型投手。作为PE投资,李哂时在内部不断强调“正确”的必要性。不同于VC基金,对于PE机构而言,正确率的作用远远大于覆盖率。由于投资阶段偏向后期,在某种程度上,与二级市场距离更近,这要求PE机构对资本市场拥有更为灵敏的嗅觉。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再次火爆了一把。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A股定增总规模为6875亿元,2020年以来已落地的定增项目的实际募资规模已达354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公布定增预案的上市公司累计计划募资规模已超过7314亿元。

自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后,折价率上限提升、锁定期缩短、不受减持新规限制等,吸引大量机构扑向定增市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李哂时就已经瞄准战略投资者定增市场的机会。这种前瞻性的观察,让凯联资本能在市场尚未完全火爆时,提前进入机会池,这样一来,选择空间和议价空间也更大。

科技类企业是凯联资本的投资重点之一,而这一领域也正是定增的主力军。一方面,近年来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支持力度加大,另外,自去年开始,5G引领了新一轮科技的上行周期,拓宽了科技企业的业务需求,而研发投入也激发了融资需求。

这是PE机构下注定增市场的最佳机会。

“从监管的角度来说,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方面放松了口子,并释放了比较积极的支持政策,目的主要是让成熟的上市公司,在基于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做迭代升级,然后去往新经济新产业方面做渗透。”

对李哂时而言,定增只是路径,而目的地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性布局。“参与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定增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布局。”

举例而言,汽车领域一直是凯联资本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聚焦于传统汽车制造的零部件的高端智造和销售后,凯联将思路向上下游延伸升级,比如汽车电子、电控、车规芯片、通信相关的车联网等。“思路就是持续向科技含量更强的方面做升级迭代,在产业中找到投资机会。”

如果说定增是今年PE市场的第一个机会,那么第二个就是活跃的IPO。

近两年来,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等资本市场红利不断释放而出。不仅拓宽了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也为优质的企业提供爆发的跳板。“资本市场的活跃,激发优秀科技类企业IPO的爆发,这也符合我们基金的投资范围。”

2000年前后,国内资本市场的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纳斯达克的市场成熟度、资金规模、流动性与新经济氛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充满了诱惑力,大批企业远赴海外上市。20年后的今天,阿里、京东在港股二次上市,网易、新浪在内的中概股纷纷宣布回归。李哂时直言,中国优质企业回归对投资机构是第三个绝佳机会。

“今年,我们看到的第三个机会来自国际关系复杂化带来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纷纷回归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机会。”李哂时透露,目前,凯联资本也在积极与意向企业沟通,“希望能抓住这一整个趋势周期的机会。”

投资技术型企业 远离“过把瘾就死”

一级市场的“幸运”总与二级市场息息相关,但能把握机会的人仍是少数。

虽然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但李哂时也在不断提高对风控的把握。“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我们不能盲目地快速做决策。”

从成立开始,凯联资本的强风控属性就已经奠定。行业内的风口刮过数轮,从互金到共享经济,从网红茶饮到区块链,李哂时对行业高度关注但却从未出手涉足,因为凯联坚持的投资是“不听造梦故事、追问商业本质”,也因此保证了机构自身、投资人和全体员工的利益和安全。对于赛道的选择,凯联资本始终专注于硬科技和大消费。“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市场,用谨慎的逻辑做出决策,走的正确且长远才是投资机构应该做的事。”

投资逻辑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熟谙投资组合理论?止损与止盈?还是风险控制?

似乎都不充分,李哂时的答案是,要遵循投资的常识。“不违背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企业的核心是商业模式,投资要符合周期轮动的自然迭代。”

对于行业的研究,凯联资本也在不断升级。“建立行业图谱,由上自下的进行矩阵式的研究。要知道自己投资所处的位置以及上下游矩阵。对投资的个体,要清楚他的发展空间和成长逻辑。”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灰姑娘”打着新经济和“互联网+”的名义粉墨登场,以高价获得各路资本王子的垂青。但包装出来的容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原形毕露。“要着重于项目的细节,比如创业团队,他是不是赚一把快钱就走?”

创业团队的“过把瘾就死”,是投资机构的死亡谷,也是李哂时一直强调的风控大雷。

投资的博弈中,怀疑是职业基本的品德。越是无懈可击的故事,往往越值得怀疑。当一个商业故事无与伦比的光鲜时,就要小心他的内里是否是中空的。

李哂时习惯掌握全局,也注重细节。“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他的技术和产品是否有足够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否具备不可代替性。核心团队是不是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不是有持续的高昂干劲、以及他所处的赛道是否有广阔的市场。”她不断发问。

以消费赛道为例。凯联资本鲜少投资模式创新型消费企业,而是更关注技术升级所带来的革新性机会。凯联内部将大消费赛道分为衣食住行升级相关的赛道和特定赛道如教育、医疗。

李哂时介绍,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凯联资本倾向于供应链管理,尤其是那些拥有技术创新的、或者是能降本增效的项目。“比起模式创新,我们更乐于投资有技术或供应链条优势的企业。”

投资的核心战略保持不变之外,凯联资本正在战术层面上寻求更多变化。

“我们的标的池更大了,可看的公司范围也在扩大。未来,在产业端有广泛应用的企业,哪怕相对早期也会纳入到我们的池子中去,我们会对他持续地跟踪,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介入。”李哂时坦言,“资本市场的窗口发生变化,我们能够陪伴企业的时间更长。以前,在投资后的第4、5年时,我们就需要考虑退出。一家企业的业绩不达标,成长性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我们很难入手。现在资本市场逐步的开放后,投资行业链条更成熟丰富,给项目的成长周期也可以变得更健康。”

业务层面实现创新 试水S基金

投资机构都在高喊投后赋能,但能真正做到的还是少数。对李哂时而言,投后管理和赋能,始终是凯联资本的基础选项。“我们投资的项目少而精,所以也能给予每个项目高度的关注。”

因新冠疫情的突袭,创业项目好不容易熬过两年融资难之后,再遇业务层面的打击。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仍未开工之时,凯联资本已经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疫情阻击战”中。“疫情期间,我们帮助被投企业协调订单、资金和政府支持。企业缺资金,就帮他协调补贴性的债券融资,或者银行信贷资金。另外,我们与政府合作紧密,为区域产业聚集做出支持,也会给企业提供当地政策的指引。”尤为一提的是,凯联资本团队的国际化背景,让凯联拥有帮助企业探索国际业务的可能,这对于有国际视野的企业是极大的助力。

在过往投资的项目中,凯联资本下注了一些头部医疗项目,疫情在海外的发展势头迅猛,使得各国政府间存在大量医疗器械订单采购的需求。得益于团队成员们海外大型机构和政府关系的从业背景,让凯联资本先人一步得知订单需求,此后,凯联内部迅速响应起来,最终也成功帮助被投医疗企业拿下海外国家级的诊断试剂和器械采购订单。

这不是个案。此前,凯联资本还曾帮助一家科技企业拿到了海外订单。“当时,这家企业还没有拓展过海外业务,我们带着订单来的时候,企业团队也很优秀,迅速成立了海外服务部门,顺利拿到了订单,并由此开始了国际化之路。”

从2018年开始,投资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早期高估值“不差钱”抢项目的光景不再,资管新规发布后,投资行业突然收紧。自身不能造血的企业被资本逐渐抛弃。站在投资一线,李哂时感触很深,“行业内很多企业减员、缩规模,资金来源单一的机构也难募资。但是凯联资本因为基础打的稳固,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保持着高度的健康和活力。”

除了帮助企业进行深度的投后服务,凯联也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寻求更多业务层面的创新。2019年底,凯联资本成立了第一只S基金。

从行业角度看,2014年成立的大批基金到今年陆续面临退出清算,引发了一波老股转让和二手份额转让的高潮。这也让李哂时看到了机会。当前,买家少、卖家多,溢价空间显然更大。

作为业内率先试水S基金的投资机构而言,凯联的优势也很明显。事实上,机构LP在转让份额或资产组合时,经常是出于资产配置调整的需求,而不是因为基金表现不佳,但是他们也会选择将优质与较差的资产打包出售,使得定价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因素都对想要参与交易的买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只盯着优质资产或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参与竞价,结果很可能是出价过高,得不偿失。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验。“在实际操作中,不是简单的接盘,而需要对资产包内的每家企业准确定价。凯联资本历史积累丰富、对项目有广泛触达和评估,拥有一定资金实力、对资本市场退出和二级市场定价理解深刻,这也是我们能够操盘S基金的原因。”

大行业洗牌,资本市场的红利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推进着投资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对凯联资本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个历史性机遇,在迭代进程中,凯联资本的投资逻辑也很简单,“不被热闹的市场影响判断,冷静地进行投资。”

在股市中长期有两类赢家,一类是长期投资者,他们选择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股份,在价格被低估时买入,在市场疯狂时离场;第二类是认真的投机者。他们能抓住短期波动,纪律性强,止损毫不手软并能及时纠错。

凯联资本属于前者,格局远大且视角广阔,既能因时而动,同时也能顺势而为。近几年以来,凯联资本保持着稳定的投资节奏,今年,还有不少项目正在排队退出中。除此之外,对S基金的尝试,募资端的顺利,种种结果都与凯联资本深入的思考能力和长远眼光有着重大关系。

对李哂时而言,已经找到今年三个机会的凯联资本,下一步的关键是,抓住机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联资本投过哪些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